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点分析

合集下载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1. 引言1.1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趋势分析近五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是主题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题材,而是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发展、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

其次是体裁多样化,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考生需要具备不同的写作能力。

要求更加具体,评分标准趋于严格,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等方面。

这些变化意味着考生在备考高考语文作文时需要更加全面地准备,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观点表达。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变化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挑战。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社会观察力,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目的和意义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趋势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了解高考语文作文的发展变化,掌握最新的考试动向和要求。

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作文题目的主题和体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要求也更加具体和严格。

通过对作文评分标准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作文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了解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的变化趋势,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向。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题目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对高考语文作文的趋势分析还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向和评估标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趋势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考试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主题多样化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中,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全国卷I《〈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全国卷I《美的奥秘》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艺术是什么》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塞壬的歌声》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考生必须重视、认真备考的内容之一。

在近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作文的考查形式有所变化,但依然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形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应的教学方向。

2018年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水源》,主题为环境保护。

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提倡环保,呼吁大家共同爱护水源。

文章可以采用故事、议论文、日记等方式。

这篇作文要求考生反映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突出环保主题,尤其突出水源保护。

故事作文要求考生有创造性思维,通过故事情节表现主题,增强信息的表现力。

议论文需要考生有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提供对于环境保护的见解,思想分析能力更为重要。

日记作文需要考生有独立思考、生动表达的能力,结合日常生活和思考所得,突出环保主题。

教学方向:在教学中要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除了常规的议论文,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导入开放性问题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同样,作文的动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注重培养。

题目要求考生以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相结合为主旨,以典雅、细致、构思丰富的语言表达,突出作文的美学价值。

散文、小说、诗歌等方式,要求考生依据不同体裁的特点,在结构上、情感表达上进行具体的思考,体现出文学创作的特色。

教学方向: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语文学科中,文学一直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对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及其表现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2020年作文题目强调人文关怀主题,呼唤人性温暖。

考生要理解仁心医术的含义,通过讲故事、论述思考、概括主题等方法,体现出文章(文章)的人文价值。

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多个实践案例,在考察学生情感表达的同时,借助医疗产业的现状,与其关系密切的慈善、助贷金融、健康保险等等话题展开探讨,通过实践案例和题目作文,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文章(文学)的人文主题。

近五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近五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近五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解析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这篇文章在审题上毫无难度可言,文章只能这样写,这时候就考你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特别漂亮的例子进行说明。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例文】淡抹了年华(记叙文)17岁以前的我,想哭就大声地哭,想笑就大声地笑,真是不知愁滋味。

202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阅读真题解析

202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阅读真题解析

202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阅读真题解析2023年的高考语文阅读真题可谓是难度适中,考察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该真题的解析和分析。

篇章一:古人羡慕的生活在这个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古人羡慕的生活,探讨了现代人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差异。

首先,作者通过描述古人向往的自然环境,如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宜人,传达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追求源于他们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而现代人则因为生活压力和忙碌而远离自然,无法享受到古人所向往的那种生活。

其次,作者还提到了古人向往的人文环境,如他们喜欢读书、品茶和与朋友交谈。

这种崇尚文化和人际交往的精神,体现了古人对心灵与精神层面的追求。

而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更多地倾向于虚拟世界,与他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这与古人追求人文精神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古人羡慕的生活进行描写,旨在表达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他也提醒人们应该重视与自然亲近、注重人际交往和培养内心世界。

篇章二:科技带来的变革这篇文章讲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首先,作者列举了科技在通信方式上的变革,如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相互联系更加便捷和快速。

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行为。

其次,作者提到了科技在教育领域上的突破。

例如网络教育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在家中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学习效率。

然而,一些人也对这种变革持有保留意见,担心网络教育会替代传统教育模式,削弱学生的社交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科技的发展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发展的机会,但我们也应该警惕其中的负面影响,并且在使用科技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适度。

结论:通过对202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阅读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阅读真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全国卷I《〈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全国卷I《美的奥秘》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艺术是什么》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塞壬的歌声》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结: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表明,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能力。

2018—2022五年高考全国 卷语文考点分布

2018—2022五年高考全国 卷语文考点分布
文言文断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文言文断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
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理解和分析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蓉當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
鉴赏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诗
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常见名篇名句
默写常见名篇名句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跌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语言文字运用
辨析病句;语言表达连贯;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语言表达得体;图文转换
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表达连贯;辨析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压缩语段
情感
文言文
阅读
文言文断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断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含新课标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含新课标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考查内容1、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2、古诗文阅读:对文言文断句、选文理解、翻译的考查,以及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填写名句。

3、语言文字运用:关于补写句子、句子表达效果之简明、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等题型,注重对语言的简明准确等方面能力的考查4、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以“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主题。

二、试卷详析(一)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文情境中培根铸魂语言文字运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在语文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

全国乙卷写作试题和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从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可以看出: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两则材料分别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是普遍的。

材料一可以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人与人的相处。

【真题解透】全国甲卷五年(2018-2022)考点对比分析-高考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全国通用)

【真题解透】全国甲卷五年(2018-2022)考点对比分析-高考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全国通用)

20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同上) 项是(3分)
2022 下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同上) 项是(3分)
全国甲【Ⅰ】卷【论述类】五年高考考点【2018-2022】比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考点
201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筛选文中的
(3分)
信息的能力
第 20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
(3分)
题 202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以及探究能力
(同上)
考查筛选、整合、分析文 中信息能力 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 的能力 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并概 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三:文学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一般考查小说和散文。
文本考查在材料选材方面主要是走近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现代文学大师的文学作 品,主题方面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从考查的内容方面来看:考查的重点仍集中在人 物形象、情节结构、表达技巧、小说情感主题、小说环境等方面,重在阅读的深度。 在学科素养方面,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的语文学科素养,引导考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 美意识,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的同时,实现对考 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促进其向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

(2018
2020
年是第8
题) 202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分析(包含近三年考点对比与新趋势展望)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分析(包含近三年考点对比与新趋势展望)

批评的相互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段: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 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
B. 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腿就对要文先学停史一上停得,踏到在充地分上论;述否的则,作我品们,的人身们体
的认识有稳定性。
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C. 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
C. 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
者应具有的态度。
D. 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二者之
间更青睐文学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
批评的相互关系。
B. 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对文学史上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品,人们
以古代诗歌阅读为例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 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 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 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C. 文学批评可能不断对已•有的文文意学一史致形的成原冲则击:,文从章而大促意使、文关学键史信
发生渐进性变化。
息的一致性
D. 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批评者自己对文学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而
不是文学史的结论。
有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

近三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对比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近三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对比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设错规律探索
1. 曲解文意(联系上下文,比对词语或句子时,务必整体理解:看大意 是否基本相同,看是否混淆范围,是否混淆语气,是否张冠李戴,是否偷 换概念,是否以偏概全,是否颠倒时态,看是否于文无据等)
2. 不合逻辑(看推断是否符合逻辑,重点关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因 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3. 论证特点(学会分析理据关系——论点与论据/材料的关系,学会分析 论证的角度、结构、方法、语言等)
主观题比较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2022 2023 2024
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 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4分)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202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同上)
提示:三年设题方式未变。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202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202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题 202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篇幅都比较短,文字较简洁,既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又 具有文化性、传统性的特点。
2.信息密度较大,文字简短但包含陌生化、科技化、前瞻性的信息。 3.试卷中信息性文本的主题以文艺理论为主,也经常会涉及社会伦 理、历史科学等主题。 4.选文社会性和时效性比较强,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借此促使学生思考所处的时代及个人选择。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对策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对策

教学篇•学业评价2016年湖南告别了持续多年的高考自主命题,采用全国统一试卷。

文言文考题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分值大户,分析近三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掌握其文本选择的内容,明确其题型设置的规律,对我们平日的文言文教学及高考复习都有重要意义。

一、考题设置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设置,我们发现,全国卷取消了对文言虚词的单独设题考查。

前两道客观题考点分别是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断句、文化常识的理解。

这三个考点有轮换出题的趋势。

客观题最后一道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主观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考查点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全面考查文言知识点。

温儒敏老师说:“文言文命题的改革将不满足于‘读懂’。

”全国卷考题设置已明确了文言文考查的核心能力不再是“识记”,而是把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延伸到文本中,侧重于“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提醒我们文言文的教学要从细碎的文字、句子教学中摆脱出来,依据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认知规律,站在更高的角度解读文本。

二、文本内容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文本,我们发现,全国卷文言文的选文在时间范围上涉及朝代非常广,从五代十国到元、明、清皆有。

从题材上看,都是人物传记,而且多选择官吏一生的小传。

从内容上看,选文都涉及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从结构上看通常第一段介绍传主人物、出生地、身份等。

然后用三四段文字来写和传主相关的典型事件,在叙述传主典型事件时,传主的官位会经过多次变动。

在选文中有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孝,记载着传主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因此,在阅读时要弄清以下内容:知人,即清楚文本写了几个人;明事,要弄清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明志,即分析作者对传主的观点态度。

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备考策略通过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及选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2023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3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3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考策略务必精准高三备考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各不相同,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打法,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打赢主动仗。

一是细化“作战地图”。

从现在到一模考试前,主要任务是过课本、串教材,把基础知识再夯实,为专题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及说明》和近三年高考原题,把高考考点和试题变化点做成“作战地图”,平时考试、练习要对照“作战地图”进行选题,并在“作战地图”上一一标注,确保考点训练无死角、考点覆盖无遗漏。

二是组织集体攻坚。

发挥学科组集体备考的优势,学科组内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每次考试变式训练的预测由组长把关。

学科组坚持“一课一研”、“一考一研”,新老教师步调一致,节奏有序,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集体教研智慧。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

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

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Ⅱ卷《垫师老汪》第11题第(2)小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备考收藏!2023高考语文全国卷五大新题型及权威解析

备考收藏!2023高考语文全国卷五大新题型及权威解析

备考收藏!2023高考语文全国卷五大新题型及权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4套试卷中推出了多道新题型,以更好考查学生。

试题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查内容与语文教材相衔接,作答难度适中。

以下是5道具有代表性的新题(含答案)及其简要解析。

试题一: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近三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了大家的名家文章作为考察题目,更加厚重正式。

全国1卷的出题风格涵盖了生态、历史、文学创作、科技、社会学、民俗等方面,而全国3卷则多以社会学、民俗学为主。

实用类文本的出处则包括纪录片频道运营、文化遗产保护、新科技等领域。

这些题目需要考生对原文内容进行正确理解和分析,进行论证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用类文本和简答题的出题特点和题目内容,以及一些例子。

其中实用类文本主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涵盖传播、科技、文化、社会、工程、经济等方面,出处也比较广泛,包括报纸、期刊、社论、杂志等。

而简答题则主要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和概括。

在实用类文本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垃圾分类、文化遗产、博物馆、图书出版、体育志愿服务等。

这些实用类文本的出处形式也比较多样,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出处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在简答题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XXX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不同、毛里求斯修复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桥梁的国人自信心等。

这些题目都需要考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和概括。

总的来说,实用类文本和简答题都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练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重点考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全国1-3卷的出题思路大致相同。

在全国1卷中,材料加分析程度更大一些,2018年难度最大,需要从“不同点”和“为什么不同”两方面回答,并且要参考报刊的性质、受众群体、服务特点等方面进行回答。

相对而言,2019年的题目较为简单,直接根据材料三的部分归纳总结即可,不需要从三则材料中寻找答案并转化语言。

但由于实用类文本较为简单,仍然建议多练不同种类的题型,重点放在寻找材料信息、归纳、转化语言上能力的培养上,注意把“问题--对策”、“特点--归类”等题型上。

【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点解析,4套全国卷都有!

【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点解析,4套全国卷都有!

全国甲卷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知识点考查情况的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

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

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

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

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2、古代诗歌阅读《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总体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近五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

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对减少,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题材上突出写景诗和咏怀诗,篇幅上是短篇,即是律诗或者双阙的词,2016年全国II卷节选了古体诗中的八句。

太短和太长的诗歌均不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便于试题的命制。

其最主要的变化是2014年出现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2015年和2016年与课内诗词结合考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的熟练程度,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两道试题的考点分别涉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其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内容、鉴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

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

由上表可知,近五年这一题型在命题内容上对初中和高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为1:2,前两年以填写上下句的模式考查,难度不大。

从2014年开始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

从已考查过的名篇名句来看,能先为默写内容的句子在致为:①思想深刻的句子,主要是道德教化,弘扬正面的人格精神,侧重思想性、教育性;②写景叙事特别精妙的句子;③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

近五年考查的名句多出自先秦和唐宋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

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不同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试题共4道题,25分。

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是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分值为5分;第(2)(3)题为主观分析题,往往考查对文具体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

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全面II卷的第(4)小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

这是有意识地突出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2016年全国I卷的三道主观题分别从标题的含义、词语作用、句子含义三角度命制,不是考生平时做题的套路,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之后才能答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类型选篇题材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五年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相对稳定,在文本的选择上,所选的文本均为传记,且传主都是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当代名人。

从文本内容上看,从2013年开始有一个小的变化,就是正文后增加一些与传主相关的链接材料,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补充,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渗透在这些链接内容里。

从题型看,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分值为5分,第(2)(3)题是主观题,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

从近五年试题情况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往往围绕传主和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

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

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

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在选材上,2015年和2016年的全国I卷学术性自传文字,并辅之以“相关链接”。

在设题上稳中有变,2015年全国I卷和2016年全国III的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的收获的考查。

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合。

(五)语言文字运用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

2012年后连续几年不再出现字音、字形试题,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图文转换成为高频考点。

分值为20分,共5道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

从近五年高考试卷来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题目;成语考查由考查4个成语变为考查3个近义成语,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

命题重点往往落在成语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褒贬失当等方面。

病句辨析题有如下特点:一是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二是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典型,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章杂志。

语言连贯题为考查重点,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2016年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为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

三年连续考“图文转换题”,分别涉及图表解读、图片解说、漫画解读。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事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

(六)写作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2016年全国I卷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

2015年全国I卷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

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本文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出处。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二、注重思辨能力;三、引导个性思维;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