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最全版

合集下载

2.2中国的古代艺术x

2.2中国的古代艺术x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2.2中国的古代艺术
第6课时
三维
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教师提问:这一图案融合了中国哪些艺术的特色?
学生回答:书法、篆刻等。
由此引入引入本课主题古代中国的艺术。古代中国人在美的追求和创造中产生了多种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高超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新课讲授】
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2、书法的发展演变及著名书法家:
二、画中有诗——中国画
1、中国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中国画的特点:
分别展示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请学生欣赏并介绍特色。
三、舞台人生——戏曲
戏曲艺术是中国独特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包括了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
1、中国戏曲的产生发展
2、元杂剧的繁荣
3.清代京剧的崛起
【小结】由学生来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的古代艺术

第二节中国的古代艺术一、知识整理(一)、书法艺术——出鬼入神1、书法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为内容,以某种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和,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3、汉字演变: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其中, 和是正式书体,和是辅助字体。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1、中国画:⑴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⑵分类:①以题材不同:分画、画、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勾勒与、设色与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画两类2、文人画⑴地位:是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⑵特点:①追求风格;②创作上强调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3、山水画:⑴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兴起的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特点:①以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人物画、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1、上古先秦时期⑴黄帝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文化已经相当发达;⑵新石器早期: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⑶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 ,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⑴秦汉:设机构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⑵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

⑶南北朝和隋唐: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 ,总称 ,规模宏大。

3、明清时期⑴音乐:戏曲音乐繁荣;⑵器乐:形成古琴、、筝、、唢呐、、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⑶名曲:琵琶曲《》,《》。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⑴萌芽: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经典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经典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

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

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的古代艺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的古代艺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也是延续我国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承载方式。
教材分析 从微观上看,本节课内容较多,呈现的是从先秦至明清
的波澜壮阔的古代艺术。从纵深方向看待书法、绘画和
戏曲艺术的发展,能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贯穿
起来。既能更好地理解本专题的重点知识,又能体会到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
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产生着重要
的作用。
1.时空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古代中国充满魅力的书
画和戏曲艺术的时空意识。
教学目标 2.史料实证:运用古代文人绘画等作品,培养学生看图
识物的分析、总结能力。
3.历史解释:将“书画同源”这一概念让学生理解,了
解中国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 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书画的发展演变、 繁荣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能够辩证的去掌握 每一时期书法、绘画发展的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中国的古代艺术》

从宏观上看,本课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必修三专题二的第二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修
三专题二集中讲解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要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必须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绘
画和戏曲艺术,这既是我国古代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学生集体备课并上课,老
师补充、点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
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
课例研究综 思维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亮点:采用第一手史料助学,将文物仿品带入中
学课堂,突破历史教学只是看图片、模拟情境的模式。
并关照现实,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出谋划策。很好的落实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括汉字、绘画发源、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

认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经过学习认识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认识古代中国历史悠长的文化艺术。

认识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归纳汉字书法、绘画发源、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认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相关声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相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认识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踊跃主动的参加,体验、领会古代艺术的精神本质和丰富的内涵。

互相之间要增强沟通合作,扬长避短。

②教师充足利用现代化的教课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联合起来展现古代中国的精巧艺术,增强教课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本课学习,认识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升赏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经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察看,体验,或赏识艺术精选,耳濡目染,提升自己涵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传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骄傲感,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课课时: 2 课时。

要点难点:要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 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由〔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增强学生赏识美、鉴赏美、创建美的能力。

教课建议:1、整体教课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联合起来展现古代中国的精巧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认识中国古代绚烂的艺术;而后再由学生联合自己的体验感觉去剖析各艺术的特色。

2、对于“‘出鬼着迷’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样书法作品让学生赏识,并可指引他们依据自己的知识先鉴识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纳了哪一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研究的欲念。

中国古代艺术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

中国古代艺术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

• • •

骨雕雕塑工 等会建 石宗 雕陵




艺 雕


筑 装

教 集

墓 集
、石干瓷塑 筑、饰 里群 、群
角雕漆塑( 物牌( 的( 明(
雕 雕 、 雕 、 包 上 坊 包 塑 佛 器 陵
、玉塑金括 的、括 像道 艺墓
塑 果 雕 、 属 工 装 民 宫 、 寺 术 表
核、竹塑艺 饰居殿 浮庙 )饰
其 庭柳
昌 坚公
、 、权

汉字的统一——小篆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 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字 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
“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 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
• 结构体系:木架构
• 种类: • 1、抬梁式 • 2、穿斗式 • 3、井干式 • 4、干栏式
1.
柱、梁、檩、椽 • 明 清











分 解
斗拱
• 定义:斗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 叫昂,总称斗拱。
• 功能:用在梁枋两端下方,可减小梁枋的 跨度,增大梁枋的承受力。
(二)、传统建筑的基本构件
• 台基:普通台基、高级台基(须弥座/金刚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情景问题切入奥运会徽是当今世界最为人注目的主题标志,它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一届奥运会市场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形象景观工作的核心。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图案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即相互套连的奥林匹克五环,同时衬以表现奥运城市和东道国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传统等特点的主体图案。

奥运会会徽的图案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反映出东道国和奥运城的特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如图)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

“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 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

为什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与赞赏?因为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

这一会徽是如何展示中国的民族艺术的?让我们通过学习本课找到答案。

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二、三、四、五目,分别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五个方面的起源、发展演化来讲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五目呈并列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秦代②略长③圆匀④秦朝⑤汉魏⑥平衡对称⑦整齐安定⑧汉末⑨方正⑩严整○11晋代○12楷书○13草书○14书法家的感情○15李斯○16王羲之○17书圣○18欧阳询○19真卿○20柳公权○21怀素○22张旭○23苏轼○24黄庭坚○25米芾○26蔡襄○27赵孟○28文征明○29董其昌○30人物画○31山水画○32花鸟画○33工笔○34写意○35个性表现○36抒情写意○37自然风景○38意境○39先秦○40秦汉○41东晋○42隋唐○43《秦王破阵曲》○44明清○45夏商○46周代○47汉代○48隋唐○49明清○50帝王歌功颂德○51华丽工整○52结构严谨○53胡舞○54宋代○55生产生活○56乐舞百戏○57四方散乐○58杂技歌舞○59宋代○60戏曲音乐○61明代○61东方民间音乐○63海盐○64弋阳○65京剧○66道光重难疑点探究1.汉字演变的基本特征(1)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的古代艺术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继承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唱、念、做、打 为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表演有一定程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 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再现,取得虚实结合, 形神兼备的效果。
四大行当




同光十三绝
(一)宫廷舞
1、演变
夏商产生—周代制定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隋唐鼎盛, 有官办乐舞机构(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宋元继承隋唐 传统—明清衰落
2、特点
内容: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
(二)民间舞
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 怒、爱、憎的感情。
“北宋四大行书书法家”
苏 轼
黄 庭 坚米蔡 Nhomakorabea芾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
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风度,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 风,书韵自高。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
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元代:
工 整 , 四 平 八 稳 , 温 和 典 雅 。 赵孟頫 《与中峰和尚书》局部
明代: 法度有余、文文雅征严明谨 过庭复语十节卷
兼工楷、行、草书,笔法自然秀雅。
董董其其昌昌 草草书书扇扇面面
展厅二
水墨丹青 画中有诗——绘画
• 中国画起源于何时? • 中国画按题材和表现技法可分为几类?

中国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和反思
南丰二中周建平
一、
(一)教材分析: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作为有形文化遗产的古代艺术比思想史更平易、更丰富、更现实地接近学生,本专题在实现使学生归属、认同和传承祖国文化这一目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魅力。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脉络。

”教材中安排的“宫廷舞和民间舞”和“戏曲”两子目,《课标》没作直接的
知识要求。

教学设计上采取浅化与变通处理的方式,以兼顾《课标》和教材。

(二)学情分析:我们学校这届学生是我们学校的第一届新课标考试的学生,因为地方政策等特殊原因,生源较差,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知识面窄。

但本节知识,学生在社会学科和美术、音乐、书法等课上都有涉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媒体、电视、电影、展览等渠道耳闻目染,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知识认知。

其中还有个别艺术生是书、画“高手”,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赏析水平,但学生对书画历史的认知知识不完整,知识结构因人而异,差异较大。

因学生缺乏书画相关专业知识与评价知识的储备,语言智能欠缺,“有感而不知从何发”。

就整个班级而言,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完整版)《中国古代彩陶艺术》教案

(完整版)《中国古代彩陶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陶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1。

编写思路。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瓷器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艺术发展概论的了解去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

难点:如何欣赏古代陶艺.第一课时材料准备(学生)对唐三彩图片资料的收集。

(教师)收集唐三彩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三彩马》的课件。

教学过程1。

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

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

“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唐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因为马的品种据说是西域进贡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贴着的,神态好像在听什么动静。

高中历史_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2讲《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重难点突破】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同学们欣赏完这首著名的古曲《高山流水》,我们再来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是什么吗?这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花押——“天下一人”。

花押,就是个人签名。

中国古代的花押,从唐代时就已经有了。

北宋时期,签名花押的风气非常流行,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花押。

宋徽宗虽然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他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花押可以说是最特别的,并被专家们称为"绝押"!同学们看这个花押的外形,特别别出心裁,有点像写得结构松散的"天"字,又像一个简写的"开"字,而实际上就是所谓"天下一人"四个字组成,四笔写成。

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古代艺术除了古曲、书法还有什么呢?对,还有绘画、舞蹈和戏曲(同时展示课件)。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的艺术殿堂,去欣赏它们的魅力吧!展示课题:专题二第2讲《中国的古代艺术》再展示本课的课程标准。

好,接下来同学们就跟着我一起来参观中国古代艺术的的成就展吧!先来看展厅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师:有的同学学过书法,那什么是书法呢?书法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翻开书本31页,第二段就有对书法“含义及特点”进行描写。

《中国古代的艺术》

《中国古代的艺术》

国画之美-中国画的特殊工具
2.山水画:
(1)地位: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①内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 ②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笔 墨 纸 砚 ③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3.中国画的独特形式--文人画
(1)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③注重诗意
答案提示:
同意。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 在有所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教师可举例说明。例如:周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礼” 和“乐”相结合,成为政治规范的象征。“乐”,也是政治 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第二课
一、书法
1.含义、特点及起源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
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起源:绘画,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
2. 汉字形体的演变
(1)起源: (2)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 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 以作为楷模的字体。也称真书、正书。字型方正,规矩 严整.
草书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 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 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 “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 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 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 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 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 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 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 “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 “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 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 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 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 观赏形式罢了。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术和装饰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彩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彩陶的制作技术和装饰方法。

3. 彩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技术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彩陶的制作过程和装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技术和代表作品。

2. 演示法:展示彩陶制作的过程和装饰方法。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彩陶样品或图片。

3. 彩陶制作工具和材料(如陶土、画笔、颜料等)。

4. 投影仪或白板。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彩陶样品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简要介绍彩陶的历史背景。

2. 讲解彩陶:详细讲解彩陶的制作技术和装饰方法,包括制陶过程、彩绘技巧等。

3. 欣赏代表作品: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彩陶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价值。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彩陶,体验制作过程,进行装饰创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对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技术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3. 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实践活动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彩陶制作作品,关注其制作技术、装饰创意和艺术表现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彩陶教案的评价和建议。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彩陶的其他时期和流派,如马家窑彩陶、仰韶文化彩陶等。

2. 介绍彩陶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和差异。

大班美术教案:在孩子们中培养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在孩子们中培养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在孩子们中培养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一、认识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独特标志。

无论是在造型艺术领域还是在工艺美术领域,古代中国人类在日常实践中的创作,都形成了一套独立、优秀的文化艺术价值体系,孕育出了众多的名家和经典作品。

在大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中国古代艺术,需要先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这一份文化,了解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哲学和思想。

可以通过带学生看图片、观看宣传片等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了解中国古代艺术。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在大班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手部协调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细节观察和手部协调能力的培养。

用适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细节和手部协调的技巧,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代艺术中的意蕴,从而感受到文化的美。

三、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想象和创新能力是大班美术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代艺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打下思维的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仿制和创造来感受古代艺术的美,但同时也需要着重培养他们关注细节和真实性的意识。

四、加强教育形式创新在大班美术教学中,教育形式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切实体现。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可以适度综合运用一些新兴的教育形式,如社会实践、科技教育、电子化教育等,从而有效地引导孩子们欣赏和鉴赏中国古代艺术的能力。

大班美术教学是孩子们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成良好审美观的重要时期。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孩子们欣赏和鉴赏中国古代艺术,不仅有助于开拓孩子们的美术视野和审美能力,还能够为他们打造独立思考、创造力之路。

小学六年级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艺术

小学六年级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艺术

小学六年级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小学六年级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引言:本节课将带领小学六年级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陶瓷艺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一个初步认识。

一、古代绘画艺术(400字)古代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巅峰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并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

古代绘画艺术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了解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和流派。

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或艺术家进行讲解,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古代雕塑艺术(400字)古代雕塑艺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真实的雕塑作品或者图片、视频了解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特别强调古代雕塑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工艺,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制作材料、工具和技法,以及雕塑在表达人物形象和传递文化意义方面的独特魅力。

三、古代陶瓷艺术(400字)古代陶瓷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瑰宝。

通过介绍不同朝代的陶瓷工艺和造型风格,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在经济、文化和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观察真实的陶瓷器物,让学生体验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烧制技术和装饰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中国古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300字)在教学的最后,可以从中国古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和启示。

可以通过展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古代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发展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观察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一、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当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

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方面的潜力,利用讨论、分组表演、自由创作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过程,戏曲的发展历程
难点:书画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概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概述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基本特征: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砚、纸、绢素以及矿物颜料。

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3、简述元杂剧、明传奇和清京剧的产生过程及艺术成就。

元杂剧:吸收宋代杂剧和诸宫调之长,他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于一炉,形成一种新的戏曲。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明传奇:宋元时期兴起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到明代发展成为传奇。

明代传奇剧在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京剧: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京剧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合作学习
4、概述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脉络: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始皇时的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开始盛行于晋代,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非常丰富的装饰纹样。

(绘画的起源)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延伸学习
5、●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样不动地加以保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品味。

对以上的不同观点,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如同意第一种观点,主要针对京剧能否反映当前生活这一说法评论分析;如果同意第二种观点,则主要从“国粹”“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角度分析;如同意第三种观点,则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四、本课测评
1、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行书
2、5、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的字体是( C )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3、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是( A )
A、追求抒情写意
B、描绘自然风景
C、以社会风俗为题
D、讲究布局构图
4、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 D )
①教坊司②梨园院③太常寺④布政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的书法家分别是( A )
A、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B、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
C、欧阳询、颜真卿、柳宗元
D、欧阳修、颜真卿、柳宗元
6、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 B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下列地方戏曲中,属于安徽是( A )
A、黄梅戏
B、昆曲
C、评弹
D、吕剧
8、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C )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9、下列剧种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杂剧②昆剧③传奇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10、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 B )
A、颜黄米蔡
B、苏黄米蔡
C、苏柳米薛
D、赵蔡苏黄
五、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