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6
第7讲-创新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七讲创新与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创新的经济学含义一、创新的经济学含义、技术发明和经济创新(一)、科学发现科学发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经济创新这三个词分别有各自独立的内涵。
科学发现(Discover)一般是指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但已经存在的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对已经存在的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
牛顿对地球万有引力的发现并就此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就属于科学发现。
技术发明(Invention)是指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
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技术发明不同于科学发现,发明主要是创造出过去没有的事物,发现主要是对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属性的揭示。
创新(Innovation)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创新本身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
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提出的,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创新理论概括为5种具体情况:(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现在中国出现的私募基金组织。
熊彼特所论及的创新,其最终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伴随广大的市场接受而来的、具有独占或优先获取权的超额利润。
也可以说,如果一个技术或者发明不能将之推广于市场而获得超额利润,那么这项技术或者发明仍旧限于技术或发明的层面,与创新无缘。
从熊彼特对创新的界定,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并不是一个创新者,他只是一个发明者,而奥特莱斯,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创新者,他不但支持了瓦特的发明活动,而且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进行了实际运用和市场推广,并由此赚取了超额利润,最终也带动了整个蒸汽机产业的发展。
科技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科技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科技革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被彻底改变,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工具的普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产业被淘汰,新兴产业迅速兴起,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推动了全球化发展的步伐。
科技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其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智能家居、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数字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购物、学习、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捷性和效率。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再次,科技革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方式造成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传统的文化形式如书籍、纸质媒体逐渐被数字化媒体和社交平台取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扩展。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信息,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科技浪潮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科技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科技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如何在科技革命中找到平衡点,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使命。
希望未来的社会能够更好地应对科技的影响,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第二章 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革命的内容,理解其特征;了解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教学重点: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教学难点: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科技革命概论一、科技革命的内涵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一)科学革命的含义科学革命(马工教材的定义)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
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二)技术革命的含义技术革命:是指人们改造客观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
(三)科技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根源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是目标的发现,技术是目标的发明;科学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技术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与实体形态的综合,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2、科学与技术是统一的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
正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共同基础上,科学和技术统一起来了。
科学主要提供改造世界的可能性,技术主要是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二、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革命是建立在经济与产业结构变革的基础上,主要决定于技术革命是否导致一系列产品在技术与设计等方面广泛的刷新,从而诞生一系列发明与新产品乃至新的行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科技革命中处于核心和先导地位,广泛渗透于各个新科技领域。
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与重塑
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与重塑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进行了重塑。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探讨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与重塑。
全球化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各个国家及其经济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科技创新将全球各个地区联系在一起。
全球化加速了科技创新的传播与交流,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的推动作用全球化的推动作用使得科技创新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传统上,科技创新往往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内进行,然后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传递给其他国家。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新的科技创新往往几乎同时在多个国家中发生。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输更加迅速和高效,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他们的理念、经验和研究成果。
全球化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科技创新对全球化的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也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新的科技创新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例如,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商务变得流行起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全球化的商业模式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交流,使得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加速了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各个国家的竞争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过去,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在不断崛起。
这导致了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
技术领先国家的地位科技创新给那些技术领先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使他们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科研机构、人才和大量的科技企业,能够在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创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将从技术、产业和创新三个角度,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技术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性技术包括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
其中,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创造极大的经济价值,预计到2025年,我国5G产业将达到6.3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则在医疗、智慧城市、交通、安全、金融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应用的普及,将带动更多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二、产业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性技术不仅将深刻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同时也将催生出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塑造全新的未来经济地图。
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智能装备等领域,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产业。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传统行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也会迎来新的机遇和市场空间。
三、创新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于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推进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多优秀的创新企业和技术人才涌现出来,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创造了更加宽松的创新生态,为吸引更多创新资源走进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结语总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需要看到其所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只有不断加强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改革和开放,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试评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试评现代化的三次浪潮现代化的三次浪潮分别为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那如何对它们进行评价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现代化三次浪潮产生的影响来评价。
(一)第一次现代化浪潮:即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促进和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根本上提高效率,推动生产力大发展。
在交通上极大促进人们出行,商品运输,加快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2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5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东方从属西方6 同时,他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代替了蒸汽的应用,更加提高了工业效率,和交通。
同时,应用于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对生产力的影响:(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第二次科技革命:(1)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力有了巨大飞跃;(3)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提高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稳定高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世界面貌)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4、.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军事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主要是两次鸦片战争)。
政治上: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第二次:军事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掠夺进一步加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
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中国人民的救亡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登上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第三次: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科技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对科技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据专家们统计,最近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据此推算,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的时间在20世纪中期需要50年,而到2020年前后只需要73天。
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
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爆炸”。
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
最近几十年来,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600多门,发展到现在6000多门。
纳米、生命、信息、认知科学的融合,推动着人类整体认识能力的飞跃。
科学技术发展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
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在十九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二十世纪,集成电路的应用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指数增长,如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
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砖头般的“大哥大”曾透出过的尊贵,到今天,手机早已成为普通的通讯工具。
大街上,少男少女手持的一款款时尚手机,成为现代大都市街头的一景。
成为时尚的当然不仅只有手机,上网也是近几年的新时尚。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小时之内就有三百多万人点击上网,参与有奖收看活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5910万人,网站数量37.1万个,联网计算机2083万台,跃居全球第二位。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成为推动世界快速发展的新动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新科技革命由美国主导,呈现出下面的特点:第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新科技革命时期,每当一项新技术出现,那一定会首先作用于经济,经济发展是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旦新技术出现会首先应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现在的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第二、国际合作越来越强。
由于科学技术门类不断细分,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不断发展。
美、日、欧的科学家联合组织实施一系列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对解决资金不足和科技人才短缺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涌现了一大批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
这些新技术不是单个发展,而是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整体突破,并很快扩展到其他科学技术部门,形成科技群体迅速崛起,呈现综合化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深刻的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面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新技术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已经不是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强度,而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科学技术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上升。
二、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导致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与扩大,使整个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大幅度上升。
三、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产生了庞大而复杂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各有自己的优势。
新技术革命一方面引起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促进一批传统产业的改造、更新和淘汰,这就导致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新调整,使得各国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流动。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世界经济期末论文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班级:工商管理094姓名:万猛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革命顾名思义分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延生。
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新飞跃,它表现为技术上的重大改革。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推动着科学革命的进程。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技术革命呢?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十八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广泛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电力机械、内燃机、钢铁冶炼和化学工业等多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942年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出现,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
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 1945 —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1955 —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1965 — 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1全面性;2综合性;3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4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6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干预。
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
41% 38% 51% 39% 33% 27% 62% 70%
1970
1991
200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美、英、日、德、法等五个主要发达国家三次 产业就业人口构成变化
(二)促进国际贸易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日益渗透到国际贸 易的各个方面 1、高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加 2、信息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增强市场行情等重 要信息的获得 3、国际贸易交换方式走向电子化
(二)产品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
(三)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四)科技进步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科学技术的国际传播机制
(一)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导致利润驱动的技术革新资源需求 (二)海外直接投资带来技术转移 要实现这种转移,需要技术创新国具有向外转移技术
的诱因,技术引进国具有吸收应用能力,还有各种法
(一)1945 —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 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 (二) 1955 —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 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三)1965 — 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 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四) 1975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3% 5% 1950 1970 2% 1991 2% 2002 60% 54% 43% 50% 46% 38% 27% 7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美、英、日、德、法等五个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 业GDP构成变化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0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兼论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安岗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律,在技术—经济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 IT革命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1.科技革命的概念。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错展开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研究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
按照欧洲中心论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生地发源、发生于西方世界。
这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是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算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有没有贡献?科学是建立在事实检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按照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的观点,中国灿烂的文明中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当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和技术。
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具有了较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括在1086年完成的《梦溪笔谈》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述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有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冶金学、建筑学、生物学、农艺学、医药学等学科,人文科学有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
可见科技知识之丰富。
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贡得·弗兰克在《资本》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说明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及印度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播到了西方,并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原因。
科技革命趋势分析:结合科技革命趋势,探讨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和变革。
科技革命趋势分析:结合科技革命趋势,探讨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和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变。
科技革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进步,旨在改变和改善社会的繁琐和不利方面。
然而,科技革命趋势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过程,更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变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科技革命趋势,探讨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和变革。
一、科技革命趋势1.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核心,这是一项基于互联网的集中式、优化和协作的计算方式。
虚拟计算机的出现使云计算让计算机维护不再是业务、应用程序等技术所需,而是以计算方式为导向。
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处理大量、不断增长的数据,这将使得各行各业都能从这些数据中受益,包括商业、电子政务、医疗和科学研究等。
2.物联网物联网(IoT)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设备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可在所有情况下为人们提供实时数据。
这种技术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控制和资源管理,包括交通和公共服务,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3.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是一种由计算机程序创造人类智慧的技术。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的技术,计算机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数据进行自我学习,以预测结果或识别模式。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4.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AD)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汽车技术,它可根据各种条件在道路上自主导航。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轻松地管理出行问题、提高安全性等。
二、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科技革命趋势对社会有着深刻影响和变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卫生和医疗科技革命趋势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医疗保健质量。
物联网技术可以为病人提供实时的医学检测数据,从而获得更好的医疗照顾。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好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2.教育科技革命趋势可以改变教育的传统方式,使其更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
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学习自身已成为一件更容易的事情。
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不断
发展。美、日,欧的科学家联合组织实
施一系列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对解决
资金不足和科技人才短缺起了重要作
用。
,
新技术内容十分广泛,形成了多
学科、跨领域的网络体系,涌现出一大
批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这些新兴技
术已不是单个发展,而是某一科学或 技术领域的整体突破.并很快扩展渗
透到其他科学技术部门,形成科技群 体迅速崛起,呈现综合化和整体化的
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成为
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中心。
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深刻地 集团经济研究2007·12月t-旬}U(总第250期)
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 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重大而 深刻的影响。
第一,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以 较高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已经主要不是依靠提高劳动 强度,而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及提 高劳动者技能和改进劳动手段。科技 进步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日益上升,在20世纪初这一比重为 20%左右,50-—60年代为40%~ 50%,70—80年代为60%一70%。信 息高速公路建成并广泛应用后这一 比重将达到90%。科技进步有力地 推动了资本主义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1977一1984年,美国的高技术产业 年平均增长14%。1980---1989年间, 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为4.2%,其中 因技术进步而增长的部分占了 40.5%。
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
主要动力。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为
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
供了有利的手段,而且改变了各国实 力对比,推动国际关系乃至人类历史
的变动和演化。
上世纪∞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 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各自取决于哪些条件?2.简述1929—1933年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4.试述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5.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深层次矛盾?思考题解答1.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和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
自然条件的差别虽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和通信业的发展,(4)世界货币的出现。
2.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简称大危机)。
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德、日、意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3)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总之,为了尽快从1929—1933年大危机中摆脱出来,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预和调节,而德、意、日则采取了法西斯统治。
大危机致使国际金融领域混乱无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由此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其主要有如下表现如下:(1)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与美国、日本大发战争财促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鲜明对照,英国、法国、德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都遭到严重削弱。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精心整理]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国情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高度来认识。
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
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当代世界主要经济模式之一,它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社会政策等领域探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变化。
首先,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普及。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崛起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得以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
如今,市场经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应用。
其次,市场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市场竞争的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国家内部,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另外,公平竞争日益受到关注。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是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关键。
未来,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将受到更加重视。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日益增多,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首先,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将持续向前推进。
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的提出,反映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成为一种全球化发展趋势。
其次,跨国公司跨国性质将越来越明显。
跨国公司的广泛出现反映了全球化趋势的加速。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实力,利用全球化资源,迅速发展壮大。
而跨国公司不仅涉及到贸易流动,还将有利于资本流动、技术传播、文化交流和人才流动。
最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保护主义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虽然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但同时也存在挑战。
全球化可能会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民族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一些国家借口民族保护主义而开展一系列的贸易措施。
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并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
简述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
简述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
战后科技革命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变革之一,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我将简要介绍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时期的影响。
1.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1.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战后科技革命的一大特征。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利。
这种发展对于商业、文化、政治和社交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产业结构的重塑战后科技革命还带来了产业结构的重塑。
传统的制造业逐渐被高新技术产业所取代,全球产业链的重组也在加速进行。
这一重塑对于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关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3 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是战后科技革命的一大特征。
从移动互联网到智能穿戴设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都离不开各种科技产品的支持。
2.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时期的变革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塑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战后科技革命的面貌。
在未来,这一变革势必会持续深化,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这一巨大的变化。
3.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是其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产业结构的重塑为经济的增长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活方式的变革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等问题。
我们需要在欣欣向荣的科技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让科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福祉。
通过本文的解读,相信读者已经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一时期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在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科技发展的动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兼论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安岗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律,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 IT革命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1.科技革命的概念。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错展开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研究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
按照欧洲中心论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内生地发源、发生于西方世界。
这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是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算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有没有贡献?科学是建立在事实检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按照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的观点,中国灿烂的文明中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当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和技术。
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具有了较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沈括在1086年完成的《梦溪笔谈》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述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有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冶金学、建筑学、生物学、农艺学、医药学等学科,人文科学有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
可见科技知识之丰富。
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贡得·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说明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及印度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播到了西方,并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原因。
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经济史和科技革命的问题。
2.科技革命的阶段划分。
考虑到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的不同步,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便以技术革命是否发生为标准,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科学革命的成果仍要通过技术革命来体现。
以16~18世纪西方世界的兴起为界,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
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
根据李约瑟的研究,公元1世纪到18世纪,至少有26大项超前约十个世纪的技术发明由中国传到西方,而同时西方传到中国的技术发明只有4大项。
这足以说明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东方先进科技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代科技革命由于本身零散的特点和缺乏资料,很难细分出阶段来。
我国朱宁等学者在《变乱的文明》一书中提出,古代文明中有三个技术性标志:炼铁、造纸和印刷术。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古代科技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凝聚了古人的实践和智慧,并且构成了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二、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范式和规律1.技术—经济范式(tech-economic paradigm)。
范式(paradigm)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
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之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
1983年,C·佩雷兹(C. Perez)在发表于《未来》杂志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吸收》中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
1988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又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它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
我国学者王春法(2001)将技术—经济范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其二,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国乃至世界技术—经济增长范式的更迭。
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图标如下:图中的关键要素概念是由克•弗里曼等率先提出,并且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成本较低并且相对成本迅速下降;其二,在长期内几乎无限的供应能力;其三,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因素即是所在技术—经济范式中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又决定着该技术—经济范式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因而在各种不同的技术—经济范式中居于核心地位。
2.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技术—经济范式有助于解释科学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但是局限之处在于只讨论了技术与经济两个范畴,而对社会变革没有涉及。
这可能是因为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不会变化的。
所以这一范式不能揭示技术、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可能揭示技术变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
笔者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技术—经济—社会范式。
结构图标示如下页:这种范式可以解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如果承认农业文明中有科学技术进步, 就应该说明科技革命如何使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说明这其中的变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科技革命影响经济活动的深层规律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入的生产和交换活动。
技术进步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围绕人类自身的解放而展开的,这与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相一致的。
首先是人类从自然界奴役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畜牧技术、农耕技术、医药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使人类步入了农业文明,保证了人类的生存繁衍,并有了可以交换的剩余产品。
其次是人的身体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解放。
这个过程在农业文明时期便已开始,如轮子的发明使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各种金属工具、刀具、机械的发明都使人类从笨拙的体力劳动转向技巧性劳动。
在近代工业文明来临的前夜,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人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
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使这一进程加速。
各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掌握了超过自身无数倍的动力,实现了历史上无法创造出的经济奇迹。
电的发明和应用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而且是一场控制技术革命的开始,微电子技术使生产可以达到自动化控制。
如果说能源动力革命是人的体力的解放,控制技术革命则是人的神经指挥系统的解放。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的大脑的搜索和储存信息功能也会部分地得到解放,人们便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把精力集中与大脑的思考和创造发明,这将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每一层次的人的解放,便会兴起一个新的产业,经济便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业、工业社会莫不如此。
世界经济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也是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的解放而逐步展开的。
4.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1925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其著作《长波周期》中,研究了资本主义140年中36种价格、价值额和产品生产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半世纪左右的长期波动, 从1780年到1920年共分为两个半长周期, 20年代正处于长波的下降波。
这一理论被后来的30年代大危机所验证。
他认为,经济长波的产生是因为主要固定资本产品更新换代在经济生活中所引起的长期平衡周期。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循环》中第一次提出,技术革新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起因。
他用技术革新来解释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被后人称为长波技术论。
以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为基础,以西欧现代长波技术论为主体,由包括西欧大部分长波学者和美国一些长波学者形成了三大西方长波学派之首的现代长波技术论学派。
这一流派高度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科技政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这一流派中,英国克·弗里曼的劳工就业长波论,美国格·门施的长波变形模式论,荷兰冯·丹因的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长波理论。
他们都把基础技术创新看作制动长期波动的主要杠杆和最根本原因。
关于长波理论仍有很大争论,谁是谁非有待事实去验证。
我的看法是,技术创新是经济长周期波动的首要原因。
我的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有助于说明这一点。
三、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1.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诸要素变革(1)劳动资料的变革。
劳动资料(主要包括工具、机器和设备)是人类劳动经验、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结晶。
劳动资料的水平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显示器。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以前的机器只包括工具机、传动机和动力机三个部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由于控制论、信息论和微电子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机器系统的结构发生了质变,增加了控制机部分,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利用电子计算机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运行的全程监控。
另外,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劳动的职能和范围。
劳动资料变革的趋势是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
(2)劳动对象的变革。
由天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学纤维等新型材料。
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
例如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
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微观层次。
纳米技术将创造很多新兴的材料。
劳动对象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人工化、合成化和微观化。
(3)劳动者素质的变革。
随着人类自身从体力到脑力的解放,对劳动者素质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靠体力和熟练劳动已不适应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蓝领”人数相对下降、“白领”人数相对上升的趋势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劳动者素质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专业化和智力化。
(4)组织与管理的变革。
组织与管理是一切具有一定规模的共同劳动的机构所具有的职能,它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