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

影响

盖艳梅

一 中俄实现自由贸易是大势所趋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区域贸易自由化方兴未艾。目前,世界上已建立起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其中,最受瞩目、也是对世界经济与贸易影响最大的当属欧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地区目前虽然还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但该地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日、韩三国分别以10+1的方式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俄罗斯虽然还未与任何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早在10年前,俄罗斯就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签署了关于建立共同经济空间的协议;2009年,俄罗斯又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共同关税同盟。 这实际上是贸易自由化的一种初级形式;在国际金融危机前,俄罗斯已完成了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入世”谈判,如果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可能已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并不拒绝自由贸易,只是在选择时机和伙伴而已。从相关条件看,俄罗斯不可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也很小,而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俄罗斯最现实的选择,也将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从区域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角度看,俄罗斯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产生诸多积极效应。

一是商品供求平衡效应。中俄贸易是一种互补型贸易,而非竞争型贸易。贸易自由化梅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两国对对方商品的需求,从而产生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供求平衡效应。

二是福利增长效应。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商品运输成本都较低,因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质量和类别相同的产品,其价格水平要比从欧美和日韩等国进口的商品低。俄罗斯消费者可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产生国民福利的增长效应。

三是资源优化配置效应。贸易自由化可使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地在两国间流动,从而使中俄的优势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例如,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产业技术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与科技资源等,将会在两国间进行合理化、效率化和市场化配置。

四是投资扩展效应。中俄两国如实现贸易自由化,必将带动双方相互投资的扩展与深化。因为贸易自由化为投资所必需的资本、人员、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自由流动创造了前提和条件。可以预计,中俄贸易自由化将使中国对俄投资形成一个新的高潮。

五是区域战略对接效应。中国早已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俄罗斯也已制定开发建设远东外贝加尔地区的长期战略。两国政府首脑都一致表示,双方的区域发展战略应进行合理对接,而贸易自由化将为两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创造必要的和非常有利的条件,使两国的战略对接能够真正落实并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

上述分析说明,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中俄两国对贸易自由化不仅有客观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基本条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睦邻友好关系的日益巩固和深化,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大环境。

二是中俄近20年的经贸合作使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巩固,并呈

现加速发展势头。

双方日益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扩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对解决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如“灰色清关”问题等)都有诚意和共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是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已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早在1996年,中俄就在边境两侧的多个口岸城市建立了互市贸易区,边民互市贸易一片繁荣。2006年,双方在绥芬河口岸中俄边境两侧合作建立“一区跨两国”的“绥(绥芬河)一波(波格拉尼奇内)自由贸易综合体”。这实际上就是封闭性的边境自由贸易区,该区2008年正式投入运[1]。

此外,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波格拉尼奇内、乌苏里斯克等地建立了米哈工业园、康吉经贸合作区和华宇十月工业园等,且运行态势良好。 2009年8月,中国批准在绥芬河市建立综合保税区,预计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2009年,中国又批准在中、俄、朝边境地区建立“长(长春市)吉(吉林市)图(图们市)国际经济合作先导区”,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目前,中、俄、朝、韩正积极推进在图们江流域的国际合作,这也有利于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四是中俄之间已初步建立起商品物流网络体系,铁路、公路、空运和海运的物流大通道已经形成。目前,中俄双方正在合作建设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抚远一哈巴罗夫斯克的铁路大桥,以全面打通中俄贸易通道中的两个“瓶颈”和结点,为中俄两国商品的自由流动创造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中俄实行贸易自由化不仅顺应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趋势

和两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具备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和贸易遭到重创,中俄贸易自由化也自然受到了影响。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贸形势的影响

(一)2009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2010年经济前景仍不乐观

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着6%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除外)。但2009年出现大逆转。2007年,俄罗斯GDP达到1.3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8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6万亿美元。2009年,俄罗斯GDP仅为39.016 1万亿卢布,约合1.283 42万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 000多亿美元(2009年年初,俄罗斯政府对2009年俄罗斯GDP增长的预期为7%,但实际比2008年下降7.9%。这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的经济衰退程度达到15%)。而201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仍不乐观:俄罗斯政府预测GDP增长1.6%,但俄罗斯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经济预测中心预测为1.3%(这是在对俄罗斯660家大型企业负责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月26日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是,2010年俄罗斯GDP增长有望实现3.6%;世界银行2010年1月20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在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76美元的情况下,2010年俄罗斯GDP将增长3.2%。按照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谢尔盖·伊格纳季耶夫的乐观预测,俄罗斯经济要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需3年时间。

(二)外贸大幅下滑,实体经济严重受挫

国际金融危机不但使世界市场严重萎缩,还使世界油价和原材料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从而使俄罗斯对外贸易大幅度下滑。2009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为4 690亿美元,同比下降36.19%。2009年1”10月,俄

石油出口下降48.2%,天然气出口下降45.9%,化工产品出口下降42.5%,金属及其制品出口下降46%,森工产品出口下降32.5%,设备和交通工具出口下降30.6%,粮食及粮食加工产品出口下降18.1%。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再加上信贷紧缩、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和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使俄罗斯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很 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和销售日益困难,特别是俄罗斯的能源企业、汽车企业、冶金企业、机器制造企业和建筑企业的情况尤为严重。俄罗斯四大石油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联合请求政府为其提供贷款,以偿还从西方国家的借贷。而汽车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出现大幅下降。2009年1-9月,俄罗斯轿车生产下降62.9%,载重汽车生产下降75.4%;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40%。

(三)投资环境恶化,外商投资减少,资本大量外逃

多年来,俄罗斯对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不足。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应低于25%,而俄罗斯只占15%。目前,俄罗斯约有50%的投资项目处于停工状态,70%的设施需要维修。世界上生产设备使用期限一般为8—9年,而俄罗斯设备的实际使用期限已达33年,设备的平均磨损率达到70%以上。

很多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都通过积极利用外资来弥补本国的资金短缺,而俄罗斯在这方面却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投资环境恶化,外商投资大幅度下降。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利用外资321.63亿美元,同比下降30.9%。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60.9亿美元,同比下降45%。目前,俄罗斯每年对外资的需求达5 000亿美元左右(俄罗斯专家的意见),但每年的外资流人量只相当于需求的

2%-3%左右。一方面是外商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是资本大量外逃。

2008年8-9月,资本外逃达到330亿美元,10月增至500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使外商从俄境内抽走资金1 400亿美元。

(四)通胀率显著上升,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股市暴跌,从而使上市公司资产和广大股民资产大大缩水。由于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致使美元贬值,从而使持有美元的俄罗斯银行和居民的货币资产缩水。又由于卢布对美元汇率下跌,从而使俄罗斯居民的货币收入缩水。同时,由于进口紧缩和国内供给不足而导致物价上涨,俄罗斯通胀率居高不下。2008年1—10月,俄罗斯通胀率达到11.6%,2009年全年通胀率达到8.8%。2010年,俄罗斯政府的目标是把通胀率控制在9%—10%之间。与高通胀率相伴的是失业率上升、失业人口增加和拖欠工资现象普遍化。由于大量企业亏损和破产,到2008年10月,俄罗斯失业人口达到460万。按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到2009年6月,俄罗斯失业人口应在630万(但据俄官方统计,登记失业人口为260万)。

(五)财政出现大量赤字,外汇储备急剧减少

2009年,俄罗斯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2009年,俄罗斯财政预算收入为7.336万亿卢布,预算支出为9.662 2万亿卢布,财政赤字达2.326 1万亿卢布,占GDP的6.9%。如果加上从国民福利基金中调拨的贷款,财政赤字应占GDP的7.3%。俄罗斯出现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石油价格下跌,石油出口减少,使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反危机,财政支出显著扩大。为了尽量维持财政平衡,俄罗斯不得不从储备资金(财政储备资金,而不是指外汇储备)中调拨资金,但仍无法弥补巨额的财政支出。2010年,俄罗斯仍需向大型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项 目、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等投入巨额资金,

而总规模为4 697亿美元的外债也须偿还到期的本息。因此,2010年俄罗斯财政仍将处于入不敷出的赤字状态。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拥有近6 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美元占50%,欧元占40%,英镑占10%。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和英镑贬值,使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了301亿美元。由于国际汇率剧烈波动,俄罗斯资本大量外逃,卢布面临巨大贬值压力,俄罗斯中央银行被迫抛售美元以稳定卢布,结果又造成外汇损失严重。此外,为了反危机不得不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到2008年11月14日,俄罗斯外汇储备减至4 535亿美元;到2009年3月更降为3 760亿美元,外汇储备减少了近一半。

三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国采取一些保护市场和就业的措施。这是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的一种本能反应。与此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力促回归自由贸易的轨道。因此,我们认为,从整体和主流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非但不会使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变成泡影,相反,它还为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契机,将会加速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理由如下:

第一,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连续保持近10年的高经济增长下跌了7.9%;连续10年的无赤字财政出现近2.3万亿卢布的赤字;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达到8.8%的水平;外汇储备从近6000亿美元缩减至3 000多亿美元;2009年对外贸易同比下降36%以上;金融业和股市受到严重冲击,信贷紧缩,贷款利率水平始终在8.5%以上;企业融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都大幅度下降;居民实际收入减少,有效需求明显萎缩。这一切使俄罗斯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无法游

离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之外,靠贸易保护不能使其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并实现经济振兴,仅靠自己的力量也无法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借助区域自由贸易,借助外部市场和外部投资给俄罗斯经济注入活力并推动其经济尽快走出危机,走上经济复苏与增长之路。因此,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应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的一项重要战略抉择。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与2008年相比,2009年外贸总额下滑了36%以上。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资源性产品出口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美和独联体其他国家,但2009年1—9月的统计数据表明,俄罗斯与欧美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额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同欧盟的贸易额为1 617.58亿美元,同比下降43.7%;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额为469.85亿美元,同比下降45%;同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额为665.79亿美元,同比下降44.8%。欧美国家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彻底走出危机并实现经济复苏还有待时日。从战略角度看,俄罗斯应努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尤其应扩大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以实现出口多元化、稳定化的目标。中国既是俄罗斯的最大邻国,又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因 此,俄罗斯应该认识到,与中国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于扩大中俄贸易规模、实现贸易多元化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资金严重短缺,国家财政力不从心。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金融系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银行放贷资金充裕,国家外汇储备已升至2.3万亿美元,很多大型企业对境外投资跃跃欲试。俄罗斯应该看到,如果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

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宽松化、便利化,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将会扩大和深化,尤其是对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资 源开发和深加工领域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建设的投资都会大幅度增加。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俄罗斯的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速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俄罗斯产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第四,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卢布贬值,失业人数增加,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有效支付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广大消费者更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而通过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把中俄贸易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为俄罗斯市场提供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不但可使广大俄罗斯消费者受益,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带 来的影响,还可使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这既是中俄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因此,贸易自由化会得到广大俄罗斯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费者的支持。

第五,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加紧与韩国等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意在扩大其与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范围。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与东盟开始了全面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并与新加坡、智利和秘鲁国等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日本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倡议。目前,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东亚地区,除了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 之外,一些主要经济体都已加入到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而俄罗斯已经处于被边缘化或自我边缘化的地位。因此,从中、日、韩和东南亚国家都在加速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之中,俄罗斯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贸易自由化这一大趋势,认识到自己被边缘化的处境,认识到与中国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为自身带来的现实利益和战略利益。

第六,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不俗表现和在世界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所起的突出作用,应该能够加强俄罗斯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信心和兴趣。在这次国际金融 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欧美各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中国却保持了8.7%的增长率,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虽然也出现了下滑,但跌幅只有21%,外贸顺差仍达[354.7亿美元,外汇储备增至2.3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各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但中国整个银行业可以说是稳如泰山,无论是生产性贷款还是消费性贷款都实行宽松的融资政策,银行资金充裕,流动性良好,不但全力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收购或并购,还为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和中国供油项目中的俄方公司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仍将在8%以上,中国的内需市场将会不断扩大,金融实力将不断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将会不断推进。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与众不同的表现和目前及将来的经济形势应能使俄罗斯认识到,与中国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有利于俄罗斯恢复经济增长和加快走出危机,有利于其开拓海外市场和利用中国的对外投资资金。因此,选择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最后,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三国关税同盟。虽然关税同盟只是自由贸易区的初级形式,但俄、白、哈的这一重要举措表明:三国都认识到,要有效地应对危机和走出经济困境,需要各国间更紧密的区域经贸合作,而不是孤军奋战;商品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会增加三国的贸易总量,有利于资源在三国之间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三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俄罗斯并不是完全拒绝

自由贸易,只是在寻找合适的形式、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更密切的贸易及投资方面的互惠安排。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俄罗斯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自由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俄罗斯国际经贸合作理念和自由贸易理念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俄罗斯今后走向区域自由贸易的一次尝试。

上述分析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不会阻断中俄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相反,国际金融危机将会推动中俄两国认真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将成为中俄自由贸易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农雪梅)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注释:

[1]李金波:《建立中俄“绥一波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2期。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10期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2011年05月财经视点 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文/张旭 摘 要:金融危机对于银行业的冲击力度不言而喻。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对美国银行体系造成的影响为例,得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国银行体系;中国银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3/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14-02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工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质量和效益都有显著提高。2006年至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的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13.5%,超过了G D P。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应该把发展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上,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第三,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的城乡差距、挖掘农村潜在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因地制宜,实施“转型战略”、“扩张战略”和“升级战略”。“转型战略”指的是为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农业发展道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扩张战略”为扩大农业发展规模与范围,建立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开发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产业化。“升级战略”是指为了提高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物质支持和技术基础保障,贯彻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竞争实力。 (三)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城乡差距开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社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要调整城乡结构,减少城乡差距,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体制,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主要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来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一体发展。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6%。2010年底,国务院又提出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涌入城市生活居住,对于城市的基础设计与社会管理将会形成很大的挑战。 第一,小城市建设一定要以产业规划为重点,不仅要修路,盖房子,还要有利于农民实现就业。第二,要在当地资源的基础之上多发展一些龙头企业,将小城镇作为二、三产业的聚集地。第三,相关部门加大财政投入,对小城镇建设实施倾斜政策,市、县级人民政府要以镇为单位落实配套资金,建设形成适合居住与发展的小城镇基础设施。 结论:总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要促进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不仅应该扩大内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提速我国城市发展的步伐,来实现后危机时代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亚信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参考文献: [1]丁敬省.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8). [2]赵江超.经济发展转变与调整的战略思考[J].前进论坛,2011,(01). [3]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种子世界,2010,(12).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 (一)金融危机定义 金融危机也称为金融风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短时期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或土地的价格暴跌,商业企业银行业连续破产,国家经济严重恶化并伴随社会危机出现的恶性经济事件。金融危机按发生原因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等。但近些年来,随着金融产品融合性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危机的发生明显呈现出混合式的特点。 (二)金融危机特点 金融危机的特点是人们对经济预期的悲观程度不断加深,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货币出现大幅贬值,经济规模有较大幅度减少,往往伴随着大量企业倒闭,同时失业率不断攀升。当这些危机来临时,有时还会出现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不安。 (三)危机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以2008年9月由美国华尔街雷曼兄弟的倒闭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例展开下文分析。 此次金融危机主要源于美国的住房市场,并反映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空洞。而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提倡市场自由,呼吁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同时大力鼓励消费以转变经济滞胀局面。新自由主义推行之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停滞的状态,但是随着政府对于市场的放纵,美国经济社会的逐渐呈现出三大发展主流:一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盲目地鼓励超前消费;二是,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的收入有所下降;三是,对金融部门的监管严重缺乏,诱导老百姓通过借贷消费,进入股市投机。 市场对于资金的过度需求,导致了利率随后走高,从而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造成直接影响。利率上升,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增加,对银行的违约开始出现,逐渐由小到大。由于次级贷款市场的运作来源于债款者所付的高额利息,一旦这些贷款者开始违约,那么资金链便会出现断裂,次级债 114 2011.05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孙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1 38号 摘要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使中国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要经过一系列传导和反向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失业,城市迅速发展是经济危机导向社会危机的传导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解决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必须将短期应急和长远战略综合起来寻找对策。因此,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劳资合作、发展社区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金融危机城市就业 引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 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波及面广,影响度深,更严重的是目前仍处在不确定的动荡之中。此次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它不仅波及到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对部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出现了困顿的局面,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产业、市场和消费趋势,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IT业更是不断传出公司裁员、倒闭的消息……由此也就必然对就业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次金融危机,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初现端倪。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冲击的广度、深度及其严重性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协调采取措施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走出这次危机冲击所产生的经济周期至少需要2-3年时间,甚至更长。受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同时,外贸形势的变化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被迫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由此引起城市结构性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城市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大量职工就业与再就业的沉重压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88个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急剧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城市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业。2007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相信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金融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有什么影响?有有多大的影响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过度消费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时,危机刚爆发时,很少有人预料到,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这场疾患会迅速星火燎原;更想不到它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所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美国的过度消费三个方面。 1、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的是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2、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仔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机会。2012年,是充满风险的一年,危机与衰退将伴随经济的运行 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王力平201005650120 国贸金融实验班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在众多的原因中,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次贷危机这些原因是最主要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级抵押贷款、虚拟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美国经济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首先出现问题的是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而陷入了困境,他们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50%。接着是美国的投资银行。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至此,美国第三大到第五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仅存第一的高盛和第二的摩根士坦利公司也从投资银行转变为投资持股银行。再接着,金融风潮从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现代经济师虚拟经济,产品生产与金融市场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对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可以对是否会导致美国严重经济衰退进行讨论。 第一个传导机制是银行破产。由于企业在银行破产时只能得到部分赔偿,部分企业也将随之破产。 第二个传导机制是银行信贷。整个经济的信贷将会收缩,企业的生产将受到不利影响。 第三个传导机制是货币市场。短期金融资产贬值,企业难以在货币市场筹集资金。第四个传导机制是社会需求。银行信贷收缩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并且投资环境恶化使企业不愿增加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第五个传导机制是财富效应。股票价格趋向下降,造成个人和企业金融财富减少,从而导致个人减少消费和企业减少投资,GDP将下降。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导致资金融通的收缩和社会需求的减少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关键是政府能否在上诉环节抑制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蔓延。 三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现实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金融危机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此次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要卖东西的人卖不出去,想买东西的人没有钱买导致的。 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社会的实际购买力或有效需求取决于占消费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构成了有效需求的上限。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有限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是房屋。房屋是生活必需品,但遗憾的是普通劳动者买不起。美国68%以上的人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资本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看待欧债危机以及中国该如何面对 3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4,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5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要求:标题,三号字,加粗,仿宋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150字左右,小四号,仿宋 ?关键字,三到五个,小四号,仿宋 ?正文,五号字,仿宋,1.5倍行距 ?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态势,经济增长速度近四年持续超过10%,经济体系也未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社会各界弥漫着乐情绪,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认识不足。然而,世界经济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危机往往发生在繁荣的顶峰时期,并瞬间对经济金融体系造成巨大打击。 1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混乱(刘园,王达学1999),主要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化(Raymond

Goldsmith1997),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Miskin1996),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金融危机往往与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但并未集中爆发的金融脆弱性紧密联系,二者通常被统称为金融不稳定。 近三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衰退、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几次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除此以外,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也一直没有停止。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

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简介:肖俊涛(1973—),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工部部长、副教授。 美国的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自2008年9月以来进入一个更为严峻的阶段,这一时期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为了维持运转,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寻求400亿美元的短期融资支持。金融危机的加剧,严重影响到了美国汽车产业。 一、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其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对其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数据显示:2008年9月美国车市仅售出96.5万辆新车,同比下滑27%, 创50年来最大跌幅。福特9月份本土销量同比降幅为34.5%,沃尔沃更是同比下降了51.2%,克莱斯勒本土销量同比降了32.8%,通用则同比下降了15.8%。2008年10月,通用汽车公司本土销量仅为16.87万辆,同比降幅高达45%,其股价则跌至1952年以来的最低位;福特公司三大品牌———福特、林肯和水星本土销量共计12.85万辆,同比减少29.2%,其股价则跌到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克莱斯勒本土销量仅为9万余辆,同比降幅达34.9%(详见下表)。整个10月份美国本土汽车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下降32%,为1991年1月以来最低月度销量。2008年前10个月,美国汽车销量总计1090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销量同比降幅达14.6%。[1] 注:福特统计数字为福特、林肯、水星品牌的销售。数据来源:《美国汽车新闻》 美国汽车销售数量的减少是否主要由金融危机所致?或者说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影响到美国汽车产业的?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汽车企业融资困难。健康的金融体系是美国汽车金融模式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的汽车金融服务贯穿于汽车生产、 流通、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领域。生产环节,融资机构为企业提供生产用的贷款;流通环节,融资机构为经销商购置库存车辆提供资金,美国大型经销商在展厅、零配件仓库、维修厂的建立等项目上都离不开金融机构;销售环节,汽车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比如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等。美国汽车金融模式的主体有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和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主要是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商业银行。当金融危机达 肖俊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汽车产业遭受着严峻的考验: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受到 质疑、汽车消费者信心受到冲击,不少汽车企业和经销商融资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业和倒闭的危险。这场危机也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表面上看,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就长期和深层次而言,可能是巨大的。但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来启示:我们应当稳健地发展汽车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国内二、三级汽车市场,着力提升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大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竞争力,保持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启示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3-0107-03 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07 ·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doc 32页)

Retailing Fax 《零售传真》零售情报研究简报每周一、四发布第1558(12/11-12/14) 2008/12/15 〖宏观形势〗 (1)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外需急剧下降】 (1) 【金融危机对上海消费市场影响明显】 (3) 〖行业跟踪〗 (4) 【山东家家悦预计09年销售额将保持25%至30%的增长】 (5) 【山东银座商城09年仍将大肆扩张】 (6) 【华润万家称其内地超市业务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8) 【韩国易买得的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9) 【物美直供比例增至30%将使其全部商品价格至少降5%】 (11) 【沃尔玛高调发起进入中国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降价促销活动】 (12) 【巴黎春天百货未按时上市遭风险投资基金起诉】 (13) 【BestBuy尝试新业态】 (15) 〖商业参考〗 (16) 〖宏观形势〗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外需急剧下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3日到日本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其和当地的华人华侨以及使馆工作人员见面时的讲话中表示:这场金融危机来的非常的迅猛,如果说中国经济形势在金融本身受到的直接冲击还比较小,那么在实体经济上,在下半年,尤其是十月份以后,困难就比较突出了。温家宝称,我今天不想详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给大家做一个比喻:就是现在的状况,好像我们这个家,有资金,有设备,有原材料,有劳动力,但是就是市场急速萎缩,外需急剧减少。同志们,这是一个什么矛盾呢?这就是说,拉动经济的靠的是最终消费,没有最终消费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我们最终消费原来是靠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需,就是所谓出口,一个是内需。但是中国人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地球。外需急剧减少,订单急剧减少,货运量急剧减少,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困难。怎么办?我们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确立了一个重要的方针:那就是要把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把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上。现在的形势是抓住时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要争分夺秒。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拉动内需的两年四万亿的投资计划,现在的关键是要抓紧落实。我相信,经过克服这次困难,不仅中国的经济还会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中国的经济水平还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刚刚闭幕的2008年中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自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以来,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不协调是导致危机发生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为了维持原有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延误了重新实现内外均衡的有利时机,进而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权益与责任严重失衡,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需要。 关键字:金融危机国际收支利率人民币 一、现状分析 1.1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收支却严重失衡。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双顺差”局面。我国经常项目常年顺差,在2007-2008年迅速增长并且达到顶峰,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2009-2010年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回落。而在2009年末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在2011年继续回落,虽然2012 年有所回升,但已经不能与2007-2008年相比。经常项目的顺差主要由贸易差额减少引起的,同时服务差额连年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常年顺差,并且迅速扩大,但这一情况在2012年发生逆转,2013年继续顺差并且额度进一步扩大。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主要由金融账户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创造的,2012年的逆差也由金融账户逆差引起,因此金融账户值得我们关注。 1.12利率市场化现状 我国为维持资金的低成本,促迸经济的增长,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集中社会资源支持关键部门的发展而进行的利率管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暴露的许多弊端,凸显了利率市场化的紧迫性,利率市场化具有内在驱动力。长期严格的利率管制致使中国商业银行形成了依靠规模增长和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创造条件。目前我国各种金融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对迸场主体资格和融资额度的限制,使得市场利率反映的只是一个在资金较充裕的、以大中型银行为主的低子市场真实水平的利率。它割裂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因而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实施的货币政策效果很小。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中,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必未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企业行为未完全市场化,加之部分企信用观念淡薄,使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丧失。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逐步推进的自由化也要求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如果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即资本的国际流动对利率水平的国际差异非常敏感时,极小的利率差也会引起极大的资本流动。 1.3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 年12 月宣布我国出口贸易人民币试点企业的数量由2009 年的365 家激增到67359 家,2010 年6 月到11 月,各试点地区累计办理3400 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0 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5063 亿元人民币。2013 年累计4.63 万亿元人民币;仅2014 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达1.65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也迅猛发展。2010 年,香港发行的人民币离岸债券总值为358 亿元,2011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