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一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还是主要定位于防治性,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性功能应该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巧能提供较大的帮助。
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下的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给予解释,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特征、功能进行阐释;第二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三部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二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
心理学情绪管理论文(推荐范文8篇)
情绪是对人一系列主观上认知经验的总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情绪是调节人心理和生理的重要节点,表现为喜、怒、哀、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体验,而正是这些心理体验促成了我们的行为表现。
下面是搜素整理的心理学情绪管理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心理学情绪管理论文第一篇:认知行为理论在青少年情绪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摘要:文章将认知行为理论用于青少年的情绪管理活动中,旨在提高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教会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情绪和造成情绪无法控制的真正原因,帮助组员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保持一个良好心态,从而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和拥有健康心理状态。
关键词:情绪管理; 认知行为理论; 青少年;一、理论背景认知行为学派强调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及影响,相信个人遭遇及反应受外在环境影响,但人本身有力量去创造属于和容纳自己的环境,因此人们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反应都是由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决定的。
认知行为理论通过改善服务对象的认知和行为去塑造一个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善自我的不足之处。
认知行为理论可以从青少年的认知层面去改正青少年的错误想法,通过合理的方式改变青少年的行为,使得青少年学会在情绪爆发前控制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控制释放自身情绪。
二、小组介绍及活动流程本文节选两次小组,通过对小组活动过程的简单介绍,分析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活动中的认知行为理论运用。
(一)小组简介小组名称: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活动地点:Y市第四十五中学小组组员:花花、琴琴、月月、小红、凡凡、金金、婷婷、翠翠、曼曼、苗苗活动时间:每周五早上10:00—11:30活动目标:教会服务对象控制自身情绪,了解情绪产生背后的真正原因(二)小组活动设计小组活动中,活动设计十分重要,展示小组活动设计,有助于进行小组活动分析。
1.第一次活动主要流程第一次活动主要是回顾组员一周的心情将情绪引入小组活动中,让组员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心理学论文15篇
心理学论文15篇心理学论文1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与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称为精神分析^p 学派的三大人物,后来在1911年与该学派分裂,建立了精神分析^p 的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并不是单独应用于个人的心理学,它考虑的是个人、社会及他们互相间的关系,它强调社会因素决定人格,强调人的社会性的一面。
阿德勒提出了许多对幼儿社会性开展的独到见解,并将自己的这些理论应用于儿童教育中,并以此为根底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看法。
这些看法无疑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化地理解幼儿的社会性开展与教育,同时也给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制定和施行以不少的启发。
笔者认为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开展观、社会兴趣概念及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方面的启示较大。
下面就分别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和施行方式这两个角度来谈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一、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启示社会兴趣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最重要和最独特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频繁出现,并与儿童的社会性开展有严密的联络。
既然社会兴趣如此重要,那终究什么是社会兴趣呢?阿德勒并没有给社会兴趣这个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阅读阿德勒著作的人都会对社会兴趣有不同的理解。
笔者认为社会兴趣从字面来看可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心理过程维度,一个是目的维度。
心理过程维度指兴趣本身,目的维度指兴趣所指向的目的。
从心理过程来维度来看,社会兴趣主要有以下局部组成:同情、认同才能,社会常识,合作、协同才能,价值观,独立才能,对将来社会的关心。
从目的维度来看,社会兴趣范围广泛,从家庭、学校渐渐扩展到社区、社会,甚至整个宇宙;从一种归属感扩展到宇宙感。
社会兴趣在这指的是自我实现、对社会有用、对人类的利益的兴趣。
从以上的分析^p 可以看出社会兴趣的内涵非常丰富,而这些内涵几乎都属于儿童社会性开展所包含的范畴。
阿德勒将社会兴趣作为儿童精神安康的标准和儿童正常开展的晴雨表。
心理学论文20篇
心理学论文20篇1. 心理健康与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该论文探讨了心理健康与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心理健康对个体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2. 儿童社交发展的心理因素该论文研究了儿童社交发展中的心理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和个体特质等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
3. 情绪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该论文探讨了情绪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情绪智商在情绪管理中的作用。
4. 网络虚拟身份与自我认同的关系该论文研究了网络虚拟身份与个体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网络社交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5. 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该论文分析了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6. 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该论文研究了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并分析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7. 自尊与自我效能感的关联研究该论文探讨了自尊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联,并考察了自尊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8. 睡眠质量与个体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该论文研究了睡眠质量与个体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睡眠对认知功能的重要性。
9. 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该论文探究了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个体特征等的影响。
10. 压力管理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该论文研究了压力管理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该论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分析了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12. 心理干预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该论文研究了心理干预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了心理干预对个体康复的促进作用。
13. 亲子关系对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该论文研究了亲子关系对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亲子互动对自尊的重要性。
14. 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该论文探讨了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心理韧性对个体心理适应性的影响。
15. 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自尊的关联研究该论文研究了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自尊之间的关联,并分析了社交媒体对自尊的影响机制。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期末论文心理学具有抽象性强、实用性强及操作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达到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期末论文篇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心理健康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内涵,以及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中的运用。
进而在以后的实践中能更好的把握心理健康课程的宗旨及合理规划与操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心理学;实践心理学的作用在当今生活日益凸显,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
所以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机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增多,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也逐渐发展与完善。
其中,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积极心理学,不管是心理健康教学理论还是实践的各个方面,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使用心理学由开始到现在已较为完备和可靠的科学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来探究人们的品德、潜能等积极品质的一股心理学热潮。
它开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为塞里格曼。
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改进;提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应限定在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对心理问题的解释也应该从它积极的方面入手,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在人内在品质中积极的那一面,积极心理学深深地受到人本主义的影响,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二者都强调人内在的潜力,相信人内在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重点应该是从人内在的向上的力量和人的生活出发,倡导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负面的事件中看到积极的一面,就像人本主义的积极关注一样,这样就有利用发现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心理学学术论文范文3篇
⼼理学学术论⽂范⽂3篇⼼理教学⼩学数学论⽂⼀、消除学⽣的⼼理顾虑,对数学有⼀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很多学⽣会有很⼤的⼼理压⼒。
尽管他们是⼩学⽣,但是来⾃家长的潜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学习好,长⼤了才能有出息”,便从⼩就逼孩⼦在双休⽇或假期上补习班,奥数班。
还有数学⽐较地偏向理性思维,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有些孩⼦来说,学起来较为吃⼒。
所以很多孩⼦对于数学是有很⼤的⼼理顾虑的。
那么,对于引导学⽣正确地认识数学也变得不容忽视。
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给学⽣⼀个他们对于数学的⼼理定位,告诉他们数学并不难,⽽且很有趣。
这个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给学⽣⼼理暗⽰,以⾄于他们能完全接受。
当然,不能仅是⼝头上的潜移默化,还需要给学⽣们做⼀些趣味数学题,不需要太难,但⼀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趣味性。
可以出⼀些趣味数学题,例如:甲、⼄、丙三⼈⼀起去宾馆准备住⼏天。
恰巧这天宾馆有活动,本应每⼈10元,现在每⼈9元。
三⼈⼀共递上30元,⽼板现在没零钱,就让伙计从库房⾥取3元钱来。
伙计拿了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钱给了甲、⼄、丙,就没他们三个的事了。
现在问:⽼板⼀共收了27元,⽽伙计拿了2元,加在⼀起是29元,那1元钱去了哪⾥?这种题不仅有助于学⽣的数学思维,还能使学⽣感受到数学是⼀个神奇的东西,不难⽽且有趣。
⼆、激起学⽣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
有了兴趣,学⽣⾃然就会⾃主地有动⼒地去学习。
⾸先,教师可以运⽤⼀些带有趣味性的语⾔来。
⽐如说,今天要进⾏带有⼩数点的数的加减运算,那么,我们可以引⽤⽣活中的事情,开场⽩就可以说“今天⼤家要⼀起去吃肯德基”,这可以激起学⽣极⼤的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叫⼤家付账算钱了。
其次,可以是给同学们抛⼀个问号,以疑激趣。
例如:问⼀些“为什么会这样呢?”“谁帮忙解决⼀下呢?”最后,就是要给学⽣们⼀些情境,让他们充满兴趣地进⼊,在⾃然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得到满⾜感,得到后续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得到尊重在课堂上,学⽣于⽼师的配合特别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励学⽣学习,还可以激励⽼师教学。
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五篇
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五篇第一篇: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概念、作用部分[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自我调节的概念和关于自我调节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自我调节的作用表现。
同时在对自我调节及其与自我调节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自我调节的过程。
[关键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班杜拉社会认知观三元模式情绪管理弗洛伊德自我效能感在所有物种之中,人具有最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上,更表现为改造自我。
人改造自我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适应自身素质、资源或条件的变化。
在这里,人的这种自我改造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研究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一种使个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引导自己目标定向的内部处理机制,调节意味着个体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特定的机制和机能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
广义的自我调节,是指人改造自我的一切行为和意图,可以大致把它划分为目标选择、行动准备和行为控制三个过程①。
包括心态调整、个性引导、知识更新、信息收集、方法优化、思想品德再造、修养提高、自我完善、体育锻炼、治疗补宜等。
狭义的自我调节,研究者将其范围缩小为自我强化或者自我心理调节,以便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自我调节的复杂性,研究者对其解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见解。
目前,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是一种图式,持该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自我调节是一种知识结构,该图式的功能是控制自我和调节自身反应;并且进一步假定连续的活动可以改善自我调节,如果自我调节像图式或其他的知识结构那样起作用,那么自我调节的激活会有利于后来的自我调节。
二是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技能,该观点认为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控制自我的能力。
尽管技能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但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技能是趋向于稳定的。
一旦这种技能稳定下来,它对个体以后管理自我活动的影响就会变弱,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自我调节活动上的成功很少或不会受到以前自我控制活动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论文(通用3篇)
应用心理学论文(通用3篇)1.应用心理学论文第1篇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不但包含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的学科,它的理论可以应用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的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等方面,所以,它在市场销售领域的应用很广泛。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动机、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等理论都对各种销售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市场营销涉及到商品的需求调研、商品的设计包装、宣传规划过程,以及商品的销售。
在营销过程中,正确分析判断客户的需要,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建立使客户接受的产品理念,并应用各种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是市场营销创造价值与利润的步骤。
在营销的每个环节中,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使得市场营销在原有的旧的营销模式下增添了更大的成功因素,也使其能更多的创造市场价值与利润。
一、需求调研阶段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在高层次需要出现之前,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应用于分析客户需求。
许多的客户在购买商品时的需求基本都会优先满足最迫切的需求,选择由低到高的需求商品,优先选择最急切需要的商品。
例如在缺少食物时优先选择补充用来满足生理需求的食品;安全的需要使人们租用或购买住宅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周围治安环境较好的地段等;出于尊重的需要,使自己的衣服与周围的人尽量保持一致等。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更多地分析、考虑客户的需求,使我们在调查客户,进行产品的开发开拓时,更容易把握市场的动态。
二、商品设计包装、宣传规划阶段在商品的设计阶段,可以用上“双因子归因理论”,即客户只有“不满意→没有不满意”以及“满意→没有满意”的归因情况,即不存在满足了客户的不满意的基本需求就直接就导致客户满意的,这些基本需求只能作为客户基本需求的“保健因子”;而满足了作为客户满意的“激励因子”之后,则可以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使其从“没有不满意”转向“满意”。
情绪的心理论文【六篇】
情绪的心理论文【六篇】情绪的心理论文篇1摘要:情绪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可以带给人快乐和满足,也可以带给人悲伤和苦恼,这是每一个人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可以表达有时用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感情。
无论是外部的语言交际还是内在的彼此沟通,通过人们的面部表情以及声调、姿态的工作都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情绪,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心理学当中的情绪理论。
关键词:心理学;情绪理论;内心感受现如今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和过去纯朴的生活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生活竞争愈发激烈,过去过的贫苦简朴的生活已经被打破了,现在生活的时代早就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平静的时代了。
在如今的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内心波澜和情绪冲突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为了适应现如今的这个形式,心理活动开始变得活跃了起来,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由此诞生。
然而如果想要适应现在这个社会,其实是不容易的,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它是检测内心状态的一把标尺,如果想要建立一个美好健康的个人生活的话,就要学会控制好心理上的情绪,在心理生活中构建出乐观进取的体验结构,减少或避免痛苦心理的产生,将情绪控制好,是建立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一、情绪的属性及其概念情绪是由人的多种感觉和思想以及行为综合产生的一种生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最普通的一种情绪,就是喜怒哀乐,当然也有一些细腻的情感,是每个人针对不同的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细微的情感,比如说嫉妒、羞愧和自豪等。
情绪一般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和自己的心情以及性格等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当然有时情绪也会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
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会引起人们做某一些事情的动机。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天生和后天控制,与生俱来的情绪,称其为基本情绪,后天学习到的情绪,称其为复杂情绪,基本情绪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个对生活的反应。
生理心理学论文(5篇)
生理心理学论文(5篇)生理心理学论文(5篇)生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对于高校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学校这个环境下,而学校属于乐观团体,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有利于培育和进展他们的乐观力气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
很多人认为,家长的天职是从小重视孩子的成长,培育孩子的优良品行,因而这也是高校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乐观因素。
再者,现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高校生的思想道德。
二、当代高校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近年来,高校生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同学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其中许多人都是由于在心理方面产生了缺陷而造成的。
此外,高校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
高校一班级同学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如在和新同学的交往中可能消失摩擦,自己很难学会料理起居生活等;二班级同学消失的问题有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困扰,对生活的向往等;三班级同学集中在自我表现进展、人际交往、情感问题和学习时间安排等;四班级同学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将来进展等。
(一)自我调整力量弱带来的弊病很多高校生都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第一,心情障碍。
在高中阶段,很多高校生都是抱着一种考取名牌高校的心态学习,他们努力奋进,有人生目标。
而在高校阶段,许多人认为已经到达了安静的港湾,是时候休息和调整了,于是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心情。
其次,社会性退缩。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进展,许多高校生宁愿宅在宿舍,跟同学不停聊、微信,也不情愿加入同学会、同学社团,躲避现实。
这样就使得高校生与人交往的力量大大下降,学习力量和生活力量在退缩和孤独中减退。
(二)孤独型与焦虑型的人格缺陷孤独型人格源于对被拒绝的恐惊。
回避亲热关系,甚至否认自己需要别人的关怀,导致性格冷漠,对生活缺乏热忱。
这样的高校生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傲和显得不合群,很难和别人深交,并且在有人盼望走进他的内心的时候,表现出回避性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本文收集了六篇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涉及到不同的研究主题,包括孩子的研究焦虑、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的关系、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心理治疗在学生情绪管理中的作用等。
1. 研究焦虑对孩子研究的影响:以低年级学生为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旨在研究研究焦虑对孩子研究的影响以及缓解焦虑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过高的研究焦虑会对其研究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心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研究了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对于其研究成绩和学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的方法。
3. 母语和外语教学中阅读策略培养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母语和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语言环境下阅读策略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环境的不同情况下,研究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方法。
4. 初中生情绪问题调查与心理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初中生进行情绪问题调查,发现现今社会的研究压力对于学生的情绪问题有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心理治疗方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情绪问题。
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几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依靠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6. 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作用和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沟通。
心理学论文3000字论文
心理学论文3000字论文篇一: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索,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所以,正确的自我心理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正在变得日益突出。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社会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积极的分析自我个性,处理好自我心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有助于我们心理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本着“分析自我,展望未来”的主题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
一.自我分析(一)性格我认为:我还是比较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的。
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
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
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
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
智力水平还行,思维非常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可以。
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
不能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虽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很可能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有时候不太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会固执己见。
与心理学的论文
与⼼理学的论⽂与⼼理学有关的论⽂(精选6篇) 在学习、⼯作中,⼤家都经常接触到论⽂吧,论⽂写作的过程是⼈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为了让您在写论⽂时更加简单⽅便,以下是⼩编整理的与⼼理学有关的论⽂,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与⼼理学的论⽂篇1 摘要:⼼理教育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
合格的⼼理教育教师在知识结构、组织能⼒、交际能⼒和敬业精神等⽅⾯都有着⾮常严格的要求。
只有具有⾼度的敬业意识、掌握相关的⼼理咨询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和⼼理调节能⼒的⼈才有可能成为⼼理教育教师。
关键词:⼼理教师;素质 教师是⼈类灵魂的⼯程师,⼼理教育教师更是学⽣⼼灵的主治医师。
⼼理教育教师更是学⽣⼼灵的主治医师。
⼼理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外,还要有更深层次的要求。
⼀、⾼度的敬业意识和爱⼈之⼼ ⼼理教育⼯作是神圣的,不得有丝毫马虎、敷衍了事的⾏为。
作为⼼理教育教师⼀定要有⾼度的敬业意识,热爱⼼理教育事业、热爱学⽣,乐于并且善于做深⼊细致的⼯作,开启学⽣封闭的⼼灵。
⼀般说来,学⽣向⼼理教育教师所倾诉的都是不愿为⼈知的内⼼秘密,教师要理解、尊重学⽣,不要轻视,更不要嘲笑他们,尽量作到设⾝处地,悉⼼开导,带领学⽣⾛出困惑。
在对学⽣进⾏⼼理教育时⼀定要保守学⽣的秘密,尊重学⽣的个⼈意愿和隐私,绝不可轻易的把学⽣的内⼼世界转视给他⼈,这是对学⽣最⼤的伤害。
⼆、知识结构的要求 ⼼理教育教师⾸先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策略论,其具体的知识结构⾃然要包括⼼理学、教育学乃⾄社会学、神经学、⽣理学等⽅⾯诸多学问。
⼼理教育教师还要对学⽣在学校中的活动进⾏⼼理教育评估,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理测量、⼼理咨询、⼼理治疗等专业技能。
⼼理教育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智⼒量表,能够恰当地对学⽣进⾏测评。
除了对学⽣进⾏测量外,教师还应掌握⼀些⼼理治疗的初步疗法,⽐如说森⽥疗法、⾏为疗法、强化法等。
对出现⼼理理由的学⽣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人格心理学论文
⼈格⼼理学论⽂⼈格⼼理学论⽂(精选11篇) 在学习、⼯作⽣活中,说到论⽂,⼤家肯定都不陌⽣吧,论⽂是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格⼼理学论⽂(精选11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格⼼理学论⽂篇1 摘要: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物学学派、⼈本主义学派、⾏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构成了⼈格⼼理学的主要学派,它们对于我们理解⼈格的本质作出了贡献,且⾄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格⼼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
本⽂在对⼈格⼼理学研究传统范式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些新的研究范式,并提出未来⼈格⼼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揭⽰⼈格研究的复杂性与⼴泛性。
关键词:⼈格;⼈格⼼理学;范式 1⼈格⼼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1精神分析范式精神分析的⼈格理论是所有⼈格理论中内容最复杂、影响最⼤的,但对它的理论和时间存在着很多争议。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及其直接门⼈(如阿德勒、荣格等)。
在早期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格中有两⼤系统:⼀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个是前意识系统。
但他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局限性,⼜提出将⼈格分为本我、⾃我和超我。
1.2特质论范式早在1937年,奥尔波特就指出,特质是⼈格的基本单元。
⼀种特质就是⼀个⼈格维度,是根据⼈们在某⼀特征上的表现程度⽽分类的。
该范式强调⼈的个别差异。
1.3⾏为主义范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主义开始了缓慢但稳步的转变,许多杰出的⾏为主义者开始转向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由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后来,⽶契尔⼜提出了“认知――情感的⼈格系统理论”,它正好弥补了特质论研究的不⾜。
这⼀范式最初产⽣于沃森和斯⾦纳的⾏为主义,它强调外部环境的作⽤⽽忽视个体内在⼒量,把⼈格看成是各种⾏为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1.4⼈本主义范式⼈本主义⼼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场⼼理学⾰新运动,因强调⼈的本性及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得名。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健康心理学论文篇一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精选心理学论文范文(通用7篇)心理学论文篇1摘要:近年来,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更被人们所关注。
大家都懂得,幼儿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就会对学校的同学表示反感,直至不愿意去幼儿园上学。
在幼儿教学中它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幼儿学习的阻碍。
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产生的理由,找寻消除幼儿逆反心理的办法,这对早期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逆反心理;早期教育一、展开形象化教学幼儿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对一切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幼儿的教学中,要以直观的形象化教学为主。
在感知事物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兴奋感以及求知欲,然后再帮助幼儿形成概念。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过多地讲抽象的东西,幼儿听不懂,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游戏与教学同步幼儿具有好动的特点,我们要针对幼儿的这一特性,多采用寓教学于游戏中的策略,让幼儿在玩乐中、不经意中学到知识及本领,这是有效防止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行为的一种有效策略。
幼儿还缺乏一定的抑制力,而且还容易疲劳。
针对这一点就决定了幼儿学习、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
只有强度适宜,才能更好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幼教工作者都知道,幼儿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比较任性。
当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时,既不能采取强硬之法,也不能任由幼儿为所欲为,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比如,观察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使幼儿掌握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取绘画法,把事物绘画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变静为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一个大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幼儿在轻松的娱乐中学到知识。
四、引导形成科学的认知体系幼儿认识事物除了具有特殊规律之外,自身也具有一般规律。
情绪心理学论文范文3篇
情绪⼼理学论⽂范⽂3篇⾼校⼤学⽣情绪管理下的⼼理学论⽂⼀、发挥积极⼼理学功能作⽤,提⾼⾼校⼼理健康教育教学⼯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积极⼼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不断拓展延伸,积极⼼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学⽣⼼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学⽣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
针对⾼校⼤学⽣⼼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导致⼤学⽣中出现的⼈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学⽣的⾝⼼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理学视⾓下的⼤学⽣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步发挥积极⼼理学引领下的⼤学⽣情绪管理教育促进⾼校⼤学⽣健康成长的重要作⽤。
通过探寻解决⾼校⼤学⽣⼼理健康问题的新⽅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学⽣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科学利⽤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助推⼤学⽣⼼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学⽣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理功能作⽤,充分体现⾼校⼤学⽣情绪管理教育⼯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理学在促进⼤学⽣为引领,以⼤学⽣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理学重要的功能作⽤为⽬标,从积极⼼理学的⾓度审视⼤学⽣⼼理健康教育是⾼校⼼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积极⼼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点。
⼤学⽣⼼理健康教育的⽬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理学融⼊到⼼理健康教育,建⽴科学有效地⼼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助推⼤学⽣⼼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校⼤学⽣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理功能作⽤,对于进⼀步提⾼⾼校⼤学⽣⼼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学习潜能,促进⼤学⽣⾝⼼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深远的意义。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1本文,,就心理学毕业论文较为热门的讨论方向,整理归纳如下:方向一:感知觉讨论这类讨论多为试验心理学的讨论方向。
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讨论。
这类讨论可以反映当时前沿学科水平,社会的进步状况等。
但近几年在这类讨论的人数削减许多。
方向二:思维讨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讨论始终是该方向讨论的热点,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心理学者用汉字假设测验模型,并对概念形成设计试验讨论,问题解决作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众多心理学工关注的重要问题。
方向三:共性讨论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2农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试验讨论与写作是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四年的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应用、总结和检阅,学分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
毕业实习也是高校生从事科学讨论的最初尝试,对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独立从事科研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
一、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1.毕业论文讨论是对所学学问的综合测试训练,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不高是当前高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学问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学问,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是这些理论学问与实际工作有肯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阅历,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
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
高校生毕业实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平台和必经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教导、自己调研与思考,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毕业实习包括多个环节,有开题报告、任务方案书、试验的设计与试验操作、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是对同学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和训练,对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有重要作用。
个人分析报告心理论文(精选10篇)
个人分析报告心理论文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是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篇论文。
本文旨在探讨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的作用、编写步骤和重要性。
一、作用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包括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让人们通过自我分析和思考寻找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因此,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还可以为个人在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编写步骤1.设计调查问卷:为了确保研究者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非常重要。
一份调查问卷应包括全面、精确的问题,以涵盖研究能力、性格特点、情感状态、职业和教育背景等方面。
2.大量收集材料: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面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采集足够的材料以支持对受试者的个性特点、行为方式以及观点的深入探讨。
3.数据归纳分析:在获得了全部的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阐释并评估,然后撰写论文的草稿。
4.论文的化整为零:研究者需要安排论文章节的具体内容,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每个主题都能完美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且完整的框架。
三、重要性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是探讨人类心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重要性在所有领域体现。
1.促进个人成长:通过全面精准的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发现个人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以实现自我成长和个性提高。
2.帮助职业规划: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可以为职业规划提供指导。
它可以帮助职业人士识别自己的职业目标,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3.改善人际交往: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他人人格的分析和理解增进人际关系。
他们可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动背后的原因,并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4.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人们可以了解自己克服挑战的能力、缺点和成功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形成研究中文摘要一个人的魅力最基本的构成就是他的外表和人格,长得好看的人,大家都喜欢,可哪里会有那么多美女帅哥,大多数人还是长相普通。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如果一个人长的那么丑还有那么多的朋友,那只能是人格魅力了。
我们可能没有美丽的外表,可我们可以拥有人格魅力。
本文主要论述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关键词:人格的定义影响因素培养健全人格绪论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决定了人的健康程度和发展水平。
心理作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为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素质越高、越优化,心理潜能就越容易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从而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成功人生的取得提供更大的可能。
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力只起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大部分取决于你的人格魅力,所以培养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人格?又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格呢?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中心点。
第一章人格的定义人格,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喜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
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
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的定义有很多,黄希庭在综合各家定义的基础上认为,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说到人格,大家肯定会想到“个性”这个词。
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 ”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个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如果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性、独特性的整体特征,那么个性这个术语可以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但是个性和人格是有区别的。
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1)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
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但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
(2)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自然也有个性。
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对其他事物和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
人格就是一个真实的人。
人是由某些其他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复杂的交织而成的,其中既有人格所独有的,也有与他人相似的或共同的。
人格这个概念比个性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简而言之,个性主要指个体差异性,与供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性格(或品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尚。
它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
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
第二章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心理学家已达成共识: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生物遗传、自我调控和客观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然物理、学校教育等因素。
概括起来,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大概有六个: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以及自我调控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学家艾森克经研究得出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此外,双生子研究也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
通常情况下表现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
比如,天生的盲人不能成为画家,生来聋哑的人不能成为歌唱家。
(2)社会文化因素: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体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存在性格差异的原因。
社会文化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认同。
当今时代,社会文化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风尚、大众传媒等实现的,如电脑、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
其中,电视对儿童的人格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细胞,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
家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儿童在家庭的地位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生活在氛围良好、父母素质较好、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其人格肯定是健康的,且富有气质。
(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
教师、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
其中,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大象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模式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是战斗在一线的,与学生接触最多,其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重大,有威信的教师,学生言听计从,他的高尚品格如思想进步、强烈的责任心、富于同情心、谦虚朴素等,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反,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不愿接受其教育,但他的消极性格如粗暴、偏心、神经质等,可能对学生产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等不良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中产生的。
(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比如中国和希腊。
中国是幅员辽阔,产生的农耕文明,即自给自足,闭关锁国,固有思想是安土重迁;希腊则是海洋文明,对外开放,形成勇于冒险的精神。
自然环境对人格的形成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多的表现为一时性影响,且多体现在行为层面上。
(6)自我调控因素:自我调控因素是良好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比如读一本好书,可以学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这种思想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第三章培养健全人格心理学界对健全人格的研究提出众多观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中国少年儿童所应具有的健全人格是:能比较客观的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是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
影响人格发展因素有六个方面,要培养健全人格,也是需要多个方面相互配合的。
首先,家庭方面,家长要更更新人才观、教育观,走出只重视智能培养的误区,关注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
要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热情开朗的人格特征。
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影响孩子。
其次,学校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教育。
课堂教育,开设人格培养的课程,由具有教育与心理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老师来担任任课老师,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或矫正学生不良人格特征。
课外活动,在班级和团队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健全人格的培养渗透进去。
通过开展高质量系列性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文学艺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
此外,教师是人格的榜样,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然后是社会方面,社会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大环境,是人格形成的背景。
社会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各个领域的工作者做好自身的工作,如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国民素质,创造以邻为友的良好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大众传媒等新闻媒体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给予更多关注,传递更多正能量等。
最后是自我方面,人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自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身调节而起作用。
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人格特征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并拟定自我教育计划,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监控,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
一,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多与他人进行交流。
即中国古代人所说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个人知识的深浅和广博程度,构成了一个人在人群中是否能够被人看重的一个重要特征。
即使亚历山大再让人生畏,他也会倾听亚里士多德的教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再智慧,他们也会去聆听苏格拉底的语言,交流真的很重要,它是一种让人成长很快的方式。
二、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做事的雄心。
有时候人们没有太广博的知识结构,为什么会有人格魅力?比如,刘邦承认自己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也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他有一种面对人生的积极心态,他的内心是大度而广阔的。
他能够冒着生命危险,释放手下奴隶,他和战士一起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都表明了他的积极心态和内心豪情,以及作为领袖的雄才大略,体现出一种身为大丈夫,拥有鸿鹄之志,希望在世界上打出一片天地的心态。
时刻保持微笑,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二,自我暗示、自我督促、自我激励,自我反省,以模范人物或崇敬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
永远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努力为之奋斗,但要坚持原则,可灵活运用。
耶稣传播基督教,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的信徒们仍不断地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传授他的宗教信仰和博爱理念,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信念的力量有时和利益没有关系,但能在精神上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三,习惯成自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我们获得知识和技能很有效的途径,是我们的心灵之窗,读好书,可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四、进行有计划的心理训练,接接受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可有效地帮助健康人格的塑造。
结论少年儿童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人格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将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重视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化,已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和家庭成员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参考文献[1]贺新宇、黄春远.《心理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P130-131[1]贺新宇、黄春远.《心理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P145-148[1]贺新宇、黄春远.《心理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P164-165[2]刑邦志.《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P64-66[3]桂世权.《心理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P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