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1)求点C对应的数.(1)若点P为的中点,直接写出点PAB(1)M、N两点间的距离为,点P表示的数是 (用含(2)经过多少秒时点P与点N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1)______,______,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1)写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点(1)写出点B 表示的数;(2)如图1,当点A 、B 位于原点O 的同侧时,动点P 、Q 分别从点时相向而行,动点P 的速度是动点Q 的速度的2倍,4秒后两动点相遇,当动点达点5时,运动停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时,求点(3)如图2,当点A 、B 位于原点O 的异侧时,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3PQ =(1)数轴上点对应的数是 ,点(1)化简:;(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B 2a b a b a ++--MP=NP= (1)若点在线段上运动,当时,;P AB7(1)a的值为______,b的值为______c的值为(2)点P是数轴上A,C两点间的一个点,当数.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 重合?②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16.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两点,点A 表示的数为,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动点P 、Q 分别从A 、B 出发,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2)若点P ,Q 同时出发,t 为何值时,这两点相遇?(3)若点P ,Q 同时出发,t 为何值时,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5个单位长度?1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12,是数轴上位于点左侧一点,且,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若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长度;如果会变化,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度;(3)动点从点处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同时出发,问点运动多少秒时与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18.如图,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是最大的负整数,,.16-()0t t >A B A 32AB =P A t B P t M AP N BP P MN t Q B P Q P Q A B C a b c a 11AB =2AC =参考答案:。

(word)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word)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以下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PA+PB=5?假设存在,请求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 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假设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假设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假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 上,D在线段BP上〕〔1〕假设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假设C、D运动5秒后,恰好有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以下结论:,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假设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假设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假设不变,求其值;假设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假设CF=2,那么BE= _________,假设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 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假设存在,请求出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假设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假设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AB.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假设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假设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 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那么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以下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 〔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 |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表达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假设存在,请求出x〔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那么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 AP=+3t,OM=OA﹣AM=5t+1﹣〔+3t〕=2t+,ON= 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假设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假设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假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 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此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 上,D在线段BP上〕〔1〕假设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假设C、D运动5秒后,恰好有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以下结论: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假设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假设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假设不变,求其值;假设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 [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那么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那么是,所以AM点为:+5y﹣400= 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假设CF=2,那么BE= 4,假设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假设存在,请求出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假设CF=m,那么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那么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假设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假设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 AB,∴MN= 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此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假设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或.〔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 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假设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 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那么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 AP+ 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 AP﹣B 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那么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 AP+ 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 AP﹣B 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此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202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1) ______, ______(1)若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都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10=a b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数轴上有两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当点在点追上了点,求点对应的数为多少?=a c =P Q A B ,P Q P D Q D(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2)表示5与3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1)求出线段的长度;(1)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53|-AB A(1)请直接写出a 、b 、c 的值. ______,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若M ,N ,P 三点同时出发,=a(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 ;当点P 运动到(1)则______,______. A =a b =(1)A 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C 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2)若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移动,同时另一动点Q 恰好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移动,设点P 和点Q 在数轴上的点M 相遇,求点M所表示的数是多少?(3)若动点P 从C 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另一动点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也向左运动,是否存在时间t ,使得P ,Q 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并求出此时点P 和点Q 所表示的数.13.如图,点在线段上,,,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匀速运动.当点到达终点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1)线段的长为______.(2)当点与点相遇时,求的值.(3)当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时,求的值.(4)当时,直接写出的值.14.如图,在数轴上点A 、C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1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 匀速运动,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C AB 3AC =11BC =P A AB 3B Q B BA 2A P Q P t AB P Q t P Q 9t 2.5PC QB +=t 8-(1)的长为________;AB(2)当点P与点Q相遇时,求t的值;(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1)OA=__________cm,OB=__________cm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定义:﹣.〔1〕求线段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以下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2.如图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5?假设存在,请求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14.〔1〕假设点P在线段上,且8,求线段的长度;〔2〕假设点P在直线上运动,试说明线段的长度及点P在直线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假设点C为线段的中点,点P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2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假设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2,请说明P点在线段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假设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顿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上〕,M、N分别是、的中点,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数轴上有三点A、B、C,,点C对应的数是200.〔1〕假设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N为线段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4〔不考虑点R及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假设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假设不变,求其值;假设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12,6,F为的中点.〔1〕如图1,假设2,那么,假设,及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及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7,且3?假设存在,请求出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1,M是定长线段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3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假设10,当点C、D运动了2s,求的值.〔2〕假设点C、D运动时,总有3,直接填空:.〔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8.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假设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假设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10.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P、Q、R 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那么停顿运动.那么点P从开场运动到停顿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定义:﹣.〔1〕求线段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以下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1〕2=0,∴﹣1,3,∴﹣4,即线段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4≠2.当P在点B右侧时,﹣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11,﹣33﹣x,∴﹣2,∴1﹣〔3﹣x〕=2.∴解得:2;〔3〕由可得出:,,当①÷的值不变时,÷÷.②﹣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上时,〔〕2,当P在延长线上或延长线上时,﹣﹣2.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表达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1| ;﹣3|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5?假设存在,请求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1|,﹣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1,﹣3,∴〔1〕〔x﹣3〕=5,∴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x﹣1,3﹣x,∴〔﹣x﹣1〕+〔3﹣x〕=5,∴﹣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那么,51,203,254,61,3t,﹣51﹣〔+3t〕=2,10,∴12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14.〔1〕假设点P在线段上,且8,求线段的长度;〔2〕假设点P在直线上运动,试说明线段的长度及点P在直线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假设点C为线段的中点,点P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的长度,即可得出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之间;②点P在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8,点M是中点,∴4,∴﹣6,又∵点N是中点,∴3,∴7.〔2〕①点P在之间;②点P在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的延长线上,均有7.〔3〕选择②.设,,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此题考察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此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2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假设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2,请说明P点在线段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假设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顿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上〕,M、N分别是、的中点,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拟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2,再由条件2求得2,所以点P在线段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求得;然后求得,从而求得及的关系;〔3〕当点C停顿运动时,有,从而求得及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表示的及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2∵2,∴2〔〕,即2,∴点P在线段上的处;〔2〕如图:∵﹣,∴;又,∴,∴,∴.当点Q'在的延长线上时'﹣'所以'﹣'=3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顿运动时,有,∴;∴,∵,∴,∴;当点C停顿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此题考察了比拟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数轴上有三点A、B、C,,点C对应的数是200.〔1〕假设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N为线段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4〔不考虑点R及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假设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假设不变,求其值;假设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拟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300,,得出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4,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10y,5y,进而得出+5y﹣400,得出﹣﹣y 原题得证.解答:解:〔1〕∵300,,所以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4,∴〔10+2〕×,[600﹣〔5+2〕x],∴4,∴〔10+2〕×=4×[600﹣〔5+2〕x],解得:60;∴60秒时恰好满足4;〔3〕设经过的时间为y,那么10y,5y,于是点为[0﹣〔﹣800〕]+10y﹣5800+5y,一半那么是,所以点为:+5y﹣400,又200+5y,所以﹣﹣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12,6,F为的中点.〔1〕如图1,假设2,那么 4 ,假设,及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及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7,且3?假设存在,请求出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求出,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然后根据﹣代入数据进展计算即可得解;根据、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2,再根据﹣整理即可得解;〔3〕设,然后表示出、、、,然后代入2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6,2,∴﹣6﹣2=4,∵F为的中点,∴22×4=8,∴﹣12﹣8=4,假设,那么2m,2;〔2〕〔1〕中2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的中点,∴2,∴﹣,=12﹣2,=12﹣2〔﹣〕,=12﹣2〔6﹣〕,=2;〔3〕存在,3.理由如下:设,那么3x,∴2x,6﹣x,7,由〔2〕知:2,∴7=2〔6﹣x〕,解得,1,∴3,5,∴=6.点评:此题考察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1,M是定长线段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3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假设10,当点C、D运动了2s,求的值.〔2〕假设点C、D运动时,总有3,直接填空:.〔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考点:比拟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及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2,6∵10,2,6∴﹣﹣10﹣2﹣6=2〔2〕〔3〕当点N在线段上时,如图∵﹣,又∵﹣∴,∴,即.当点N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又∵﹣∴,即.综上所述=点评:此题考察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假设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的中点为:〔﹣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3t﹣〔﹣3﹣t〕=3﹣2t.〔1﹣4t〕﹣〔﹣3t〕=1﹣t.因为,所以3﹣21﹣t,解得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3t〕﹣〔1﹣4t〕=2t﹣3.﹣3t﹣〔1+4t〕﹣1.因为,所以2t﹣3﹣1,解得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展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假设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那么6x,4x,∵﹣,∴6x﹣410,解得: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5,∴综上所述,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此题考察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P、Q、R 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那么停顿运动.那么点P从开场运动到停顿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10,﹣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5,∴综上所述,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此题考察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得数为a,点B对应得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得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得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得数x,当PA﹣PB=2时,求x得值.(3)M、N分别就是PA、PB得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得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得值不变,②|PM﹣PN|得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得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得一动点,其对应得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得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得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得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 得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就是AP、OB得中点,问: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得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得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得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得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得中点,点P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得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得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得位置:(2)在(1)得条件下,Q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得值.(3)在(1)得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 分别就是CD、PD得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就是正确得,请您找出正确得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得数就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得数;(2)如图2,在(1)得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得中点,点N为线段RQ得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得情形);(3)如图3,在(1)得条件下,若点E、D对应得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得中点,点Q在从就是点D运动到点A得过程中,QC ﹣AM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得点,且AB=12,CE=6,F为AE得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得位置时,(1)中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得条件下,在线段BE上,就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得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得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得条件下,N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得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得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得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那么x得值就是_________ ;(2)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得距离之与就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与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与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_________ ,点P表示得数_________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_________ ,点P表示得数_________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②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得路程就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得数为a,点B对应得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得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得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得数x,当PA﹣PB=2时,求x得值.(3)M、N分别就是PA、PB得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得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得值不变,②|PM﹣PN|得值不变.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得与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得位置关系得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得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得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得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得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得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得思想,体现了思维得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得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得倍分关系就是解题得关键,在不同得情况下灵活选用它得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得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得与、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得数量关系也就是十分关键得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得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得一动点,其对应得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得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得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得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 得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就是AP、OB得中点,问: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得距离求法得出PA,PB得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得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得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得一动点,其对应得数为x, ∴PA=|x+1|;PB=|x﹣3|(用含x得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得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就是AP、OB得中点,得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就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得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得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得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得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得中点,点P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得结论并求其值.考点: 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求出MP,NP得长度,即可得出MN得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得延长线上;③点P在BA得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得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得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就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就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得延长线上;③点P在BA得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得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得运用,理解线段中点得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得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得位置:(2)在(1)得条件下,Q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得值.(3)在(1)得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 分别就是CD、PD得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就是正确得,请您找出正确得结论并求值.考点: 比较线段得长短.专题: 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得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得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得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得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得PM与PN得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得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得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得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得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得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得倍分关系就是解题得关键,在不同得情况下灵活选用它得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得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得与、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得数量关系也就是十分关键得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得数就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得数;(2)如图2,在(1)得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得中点,点N为线段RQ得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得情形);(3)如图3,在(1)得条件下,若点E、D对应得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得中点,点Q在从就是点D运动到点A得过程中,QC ﹣AM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比较线段得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得数就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得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得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得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得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就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就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得关系等量关系就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得点,且AB=12,CE=6,F为AE得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得位置时,(1)中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得条件下,在线段BE上,就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 两点间得距离;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得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得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得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得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得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得距离,中点得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得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得表示就是解题得关键.7.已知:如图1,M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得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得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得条件下,N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得值.考点: 比较线段得长短.专题: 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得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得长短得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就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得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得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那么x得值就是﹣1 ;(2)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得距离之与就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与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与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得数,得出NM得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与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与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得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x得值就是﹣1.(2)存在符合题意得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得数就是﹣3t,点M对应得数就是﹣3﹣t,点N对应得数就是1﹣4t.①当点M与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与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与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得数就是﹣5,点N对应得数就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得数就是﹣5,点N对应得数就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得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根据M,N位置得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就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4 ,点P表示得数6﹣6t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考点: 数轴;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两点间得距离.专题: 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得数为6﹣10=﹣4;点P表示得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利用中点得定义与线段得与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得三要素(正方向、原点与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得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4 ,点P表示得数6﹣6t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②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得路程就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专题: 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得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得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得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得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利用中点得定义与线段得与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得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得路程得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得时间,由P得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得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得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得数为:﹣4,点P表示得数为:6﹣6t;②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得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得路程为:10﹣(1+)×=,P、Q相遇得时间为:÷(6+1)=s,∴P点走得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得三要素(正方向、原点与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得距离公式得运用,行程问题中得路程=速度×时间得运用.。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 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 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 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 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 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 ,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 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 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 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 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 ∵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 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 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 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 ,进而得出+5y﹣400=y ,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 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 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 ,BD=6cm ∵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 (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 ,∴MN=AB ,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或.(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 ,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 ﹣(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方程思想.题: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 ﹣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 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析: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 ﹣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 相遇的时间为:÷(6+1)=s,∴P 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C表示的数为-1,若将A,B,C三点表示的数进行混合运算(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则可得到最大数为()
A.9B.8C.6D.5
2.如图,数轴上的点O和点A分别表示0和10,点P是线段 上一动点.点P从点O出发沿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A运动,B是线段 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t不超过5秒).若点P在运动过程中,当 时,则运动时间t的值为______.
10.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是-3,点B所表示的数为0,一个动点P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3秒后点P到点A的距离为______个单位长度.
11.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个动点,O为坐标原点.点A、B从图中所示位置同时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A点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B点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当运动___________秒时,点O恰好为线段AB中点.
(2)点 为 的中点时, ______;
(3)当 时,求 的值.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D
6.D
7.B
8.D
9.3或13或1或
10.3或9
11.
12.2
13.
14. 秒或 秒或 秒或 秒
15.-328;
(2)M,N都向左运动,经过7秒或17秒时,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M向左运动,N向右运动,经过1秒或 秒时,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2)若点M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点N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从B点出发,设点M、N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试探究:经过多少秒时,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1)则B点表示的数为;(1)______,______.(2)若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处同时向右移动,点P 的速度为(1)当点Q 到达点B 时,点P 对应的数为 ;=a b =(1)当秒时,两点在折线数轴上的和谐距离(2)当点都运动到折线段上时,(1)当动点P 在上时,把点P 到点A 的距离记为,则_______式表示);(2)当动点P 在上时,把点P 到点O 的距离记为,则_______2t =M N 、M N 、O B C --OA AP AP =OB OP OP =(3)若动点P 运动的终点是点C ,动点Q 运动的终点是点A,动点P 、Q 是否同时到达终点,请说明理由;(4)当点Q 在上时,Q 、B 两点在“折线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P 、O 两点在“折线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时,t 的值为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7.如图,数轴上点、、对应的数分别为、、,且、、使得与互为同类项.动点从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运动到点之后立即以原速沿数轴向左运动,动点从点出发的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1)填空:______,______,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何时相遇?(3)若动点从点出发的同时动点也从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是否存在非负数使得在一段时间内为定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如果存在,求出非负数.8.已知式子是关于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数轴上,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和.(1)则______,______;,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2)有一动点从点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再在此位置第三次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第2023次时,求点所对应的有理数;(3)若点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C A B C a b c a b c 1212a b x y z --35c x y z P A P C P A Q B t =a b =Q t P Q P A M C n nQM PM +n 32(4)625M a x x x =++-+x b A B a b =a b =A B P A P A BAI(1)点A 表示的数为 ;点B 表示的数为 (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 ;当点运动到(2)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B P Q B(1)a 的值为 ,b 的值为 ,(2)点P 是数轴上A 、C 两点间的一个点,当(1)线段的长为 ,点表示的数为 ;(2)若、、三个动点分别从,,三点同时出发,均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它们AC B P Q R A B C(1)写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与(1)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点A C(1)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1)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A B B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1)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1)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_________;PB=___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_________,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_________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考点: 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 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4,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 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带答案)

人教版七上期末复习数轴类动点压轴题1.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1)线段AB中点表示的数是;(2)若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了t秒,当点B在点O左边时,OB=,当点B至点O右边时,OB=;(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 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2.已知,如图所示,A、B、C是数轴上的三点,点C对的数是6,BC=4,AB=12.(1)写出A、B对应的数;(2)动点P、Q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6个单位,3个单位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是AP的中点,N在CQ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①求点M、N对应的数(含t的式);②x为何值时OM=2BN.3.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4.如图,数轴上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14,满足BC=6,AC=3BC.动点P从A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匀速向右运动,同时动点Q从C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匀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则a=,b=.(2)当P点运动到数2的位置时,Q点对应的数是多少?(3)是否存在t的值使CP=CQ,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如图,点O为原点,A、B为数轴上两点,AB=15,且OA:OB=2:1 (1)A、B对应的数分别为、;(2)点A、B分别以4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则几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3)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PB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6.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表示的数为6,点C为线段AB的中点.(1)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是;(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当t为何值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t为何值时,点P、Q、C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三等分的点).(直接写出结果)7.【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填空: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问题解决】(2)如图②,点A和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0和40,点C是线段AB的巧点,求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应用拓展】(3)在(2)的条件下,动点P从点A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个点运动同时停止.当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t(s)的所有可能取值.8.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此时,A与B两点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3)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①t秒钟过后,AC的长度为(用t的关系式表示即可);②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9.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6)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A、B之间运动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n(n>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n个单位长度和5n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经过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 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0.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和b,且满足|a+4|+(b﹣3)2=0,点M为数轴上一动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直接写出a、b的值,并画出图形;(2)点M为数轴上一动点,点A、B不动,问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是否一定发生变化?请回答.(3)设点A以每秒x个单位向左运动,点M从表示y数的点以每秒x个单位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向右运动t秒后①A、B、M三点分别表示什么数(用x、y、t表示);②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是否一定发生变化?请回答,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1)线段AB中点表示的数是:=﹣1.故答案是:﹣1;(2)当点B在点O左边时,OB=4﹣3t,当点B至点O右边时,OB=3t﹣4;故答案是:4﹣3t,3t﹣4;(3)①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OB=OA4﹣3t=2+tt=0.5②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时,OA=2OB2+t=2(3t﹣4)t=2;③当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时,OB=2OA3t﹣4=2(2+t)t=8.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的值是0.5,2或8.2.解:(1)∵C表示的数为6,BC=4,∴OB=6﹣4=2,∴B点表示2.∵AB=12,∴AO=12﹣2=10,∴A点表示﹣10.故点A对应的数是﹣10,点B对应的数是2;(2)①AP=6t,CQ=3t,如图1所示:∵M为AP的中点,N在CQ上,且CN=CQ,∴AM=AP=3t,CN=CQ=t,∵点A表示的数是﹣10,点C表示的数是6,∴点M表示的数是﹣10+3t,点N表示的数是6+t;②∵OM=|﹣10+3t|,BN=BC+CN=4+t,OM=2BN,∴|﹣10+3t|=2(4+t)=8+2t,∴﹣10+3t=±(8+2t),当﹣10+3t=8+2t时,t=18;当﹣10+3t=﹣(8+2t)时,t=.∴当t=18或t=时,OM=2BN.3.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根据题意得:c﹣5=0且a+b=0,∴a=﹣1,b=1,c=5.故答案是:﹣1;1;5;(2)当0≤x≤1时,x+1>0,x﹣1≤0,x+5>0,则:|x+1|﹣|x﹣1|+2|x+5|=x+1﹣(1﹣x)+2(x+5)=x+1﹣1+x+2x+10=4x+10;当1<x≤2时,x+1>0,x﹣1>0,x+5>0.∴|x+1|﹣|x﹣1|+2|x+5|=x+1﹣(x﹣1)+2(x+5)=x+1﹣x+1+2x+10=2x+12;(3)不变.理由如下: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1﹣t,点B对应的数为2t+1,点C对应的数为5t+5.∴BC=(5t+5)﹣(2t+1)=3t+4,AB=(2t+1)﹣(﹣1﹣t)=3t+2,∴BC﹣AB=(3t+4)﹣(3t+2)=2,即BC﹣AB值的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另解)∵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A、B之间的距离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B、C之间的距离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又∵BC﹣AB=2,∴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4.解:(1)∵c=14,BC=6,∴b=14﹣6=8;∵AC=3BC,∴AC=18,∴a=14﹣18=﹣4;(2)[2﹣(﹣4)]÷2=3(秒),14﹣1×3=11.故Q点对应的数是11;(3)P在C点的左边,则18﹣2t=t,解得t=6;P在C点的右边,则2t﹣18=t,解得t=18.综上所述,t的值为6或18.故答案为:6;18.5.解:(1)设OA=2x,则OB=x,由题意得,2x+x=15,解得,x=5,则OA=10、OB=5,∴A、B对应的数分别为﹣10、5,故答案为:﹣10;5;(2)设x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当点A在点B的左侧时,4x+3x=15﹣1,解得,x=2,当点A在点B的右侧时,4x+3x=15+1,解得,x=,答:2或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3)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分两种情况:①当P在点B的左侧时,如图1,∵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PB的中点,∴PM=AP,PN=PB,∴MN=PM+PN=AP+PB=AB=;②当P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2,同理得:PM=AP,PN=PB,∴MN=PM﹣PN=AP﹣PB=AB=;综上,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AB=.6.解:(1)因为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表示的数为6,所以AB=6﹣(﹣10)=16.因为点C是AB的中点,所以AC=BC=AB=8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10+8=﹣2故答案为:﹣2;(2)①设t秒后点O恰好是PQ的中点.由题意,得10﹣2t=6﹣t解得,t=4;即4秒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点C为PQ的三等分点时PC=2QC或QC=2PC,∵PC=8﹣2t,QC=8﹣t,所以8﹣2t=2(8﹣t)或8﹣t=2(8﹣2t)解得t=;当点P为CQ的三等分点时(t>4)PC=2QP或QP=2PC∵PC=2t﹣8,PQ=16﹣3t∴2t﹣8=2(16﹣3t)或16﹣3t=2(2t﹣8)解得t=5或t=;当点Q为CP的三等分点时PQ=2CQ或QC=2PQ∵PQ=3t﹣16,QC=8﹣t∴3t﹣16=2(8﹣t)或8﹣t=2(3t﹣16)解得t=或t=.综上,t=,5,,,秒时,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7.解:(1)因原线段是中点分成的短线段的2倍,所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2)设C点表示的数为x,则AC=x+20,BC=40﹣x,AB=40+20=60,根据“巧点”的定义可知:①当AB=2AC时,有60=2(x+20),解得,x=10;②当BC=2AC时,有40﹣x=2(x+20),解得,x=0;③当AC=2BC时,有x+20=2(40﹣x),解得,x=20.综上,C点表示的数为10或0或20;(3)由题意得,AP=2t,AQ=60﹣4t,PQ=,i)若0≤t≤10时,点P为AQ的“巧点”,有①当AQ=2AP时,60﹣4t=2×2t,解得,t=;②当PQ=2AP时,60﹣6t=2×2t,解得,t=6;③当AP=2PQ时,2t=2(60﹣6t),解得,t=;ii)若10<t≤15时,点Q为AP的“巧点”,有①当AP=2AQ时,2t=2×(60﹣4t),解得,t=12;②当PQ=2AQ时,6t﹣60=2×(60﹣4t),解得,t=;③当AQ=2PQ时,60﹣4t=2(6t﹣60),解得,t=.综上,所求运动时间t(s)的所有可能取值为,6,,12,,.8.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c﹣5)2+|a+b|=0,∴,∴a=﹣1,b=1,c=5.故答案为:a=﹣1,b=1,c=5;(2)AB=1﹣(﹣1)=2,故AB的长为2个单位;(3)①由题意,得t秒钟过后A点表示的数为:﹣1﹣t,C点表示的数为:5+3t,∴AC=5+3t﹣(﹣1﹣t)=6+4t;故答案为:6+4t;②由题意,得BC=4+2t,AB=2+2t,∴BC﹣AB=4+2t﹣(2+2t)=2.∴BC﹣AB的值是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其值为2.9.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c﹣6)2+|a+b|=0,(c﹣6)2≥0,|a+b|≥0,∴c=6,a=﹣1,b=1,故答案为﹣1,1,6.(2)由题意﹣1<x<1,∴|x+1|﹣|x﹣1|﹣2|x+5|=x+1+x﹣1﹣2x﹣10=﹣10.(3)不变,由题意BC=5+5nt﹣2nt=5+3nt,AB=nt+2+2nt=2+3nt,∴BC﹣AB=(5+3nt)﹣(2+3nt)=3,∴BC﹣AB的值不变,BC﹣AB=3.10.解:(1)如图1,由题意得:a+4=0,b﹣3=0,则a=﹣4,b=3;(2)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发生变化,理由是:设点M对应的数为c,由BM=|c﹣b|,AM=|c﹣a|,则分三种情况:①当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2,BM﹣AM=c﹣b﹣c+a=a﹣b=﹣4﹣3=﹣7,②当点M在点A与B之间时,BM﹣AM=b﹣c﹣c+a=a+b﹣2c=﹣4+3﹣2c=﹣1﹣2c,③当点M在点A的左侧时,BM﹣AM=b﹣c﹣a+c=b﹣a=3+4=7,(3)①点A表示的数为:﹣4﹣tx;点B表示的数为:3+yt;点M表示的数为:y﹣tx;②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一定发生变化,理由是:∵y>0,∴M不能在A的左侧,所以分二种情况:i)当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2,BM﹣AM=﹣AB=﹣(3+yt+4+tx)=﹣7﹣yt﹣tx,ii)当点M在点A与B之间时,如图3,BM﹣AM=3+yt﹣y+tx﹣(y﹣tx+4+tx)=﹣1﹣2y+tx+y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1.如图,已知在原点为O 的数轴上三个点A 、B 、C ,20cm OA AB BC ===,动点P 从点O 出发向右以每秒2cm 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向左以每秒cm a 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C 时,求t 的值;(2)若3a =,那么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距20cm ? (3)当40cm PA PB +=,10cm QB QC -=时,求a 的值.2.如图,数轴上两个动点A ,B 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8-,4,A ,B 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已知A 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若A ,B 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正好在原点处相遇,请直接写出B 点的运动速度. (2)若A ,B 两点于起始位置按上述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时两点相距8个单位长度?(3)若A ,B 两点于起始位置按上述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 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2CA CB =,求C 点的运动速度.3.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 对应的数是a ,点B 对应的数是b ,满足()2510a b ++-=.(1)=a __________,b =__________.(2)直接写出数轴上到点A 、点B 距离相等的点C 对应的数__________.(3)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问: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恰好使得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1,A ,B 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12和 4.(1)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 3BP AP =,求点P 表示的数.(3)如图2,现有动点P ,Q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当点Q 到达原点O 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求:当2OP OQ =时t 的值.5.如图,若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 ,且a 、b 满足()220100a b ++-=.(1)求线段AB 的长.(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得2AC BC =,若存在,求出C 点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动点P 、Q 两点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朝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3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问经过多少秒时,12PQ AB =6.如图,点A 、B 、C 是数轴上三点,点A 、B 、C 表示的数分别为一10、2、6.我们规定: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字母表示.例如: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可记为A B .(1)写出AB = ,BC = ,AC = (2)点P 是A 、C 之间的点,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 ①若PB = 5时,则x =①P A = ,PC = (用含x 的式子表示);(3)动点M 、N 同时从点A 、C 出发,点M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点N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求当t 为何值时,点M 、N 之间相距2个单位长度?7.如图,已知数轴上三点A ,B ,C 对应的数分别为1-,3,5,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x =________,BP =________; (2)若8AP CP +=,求x 的值;(3)若点P ,点Q 两个动点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点A ,点B 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是多少时2PQ =?8.如图,点O 为数轴的原点,A ,B 在数轴上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点B 表示的数为8,AB =12.(1)直接写出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2)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①经过多少秒,点P是线段OQ的中点?①在P、Q两点相遇之前,点M为PO的中点,点N在线段OQ上,且QN=2OQ.问:3经过多少秒,在P、M、N三个点中其中一个点为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把一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9.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是.(2)数轴上存在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8,则x=.(3)若将数轴折叠,使﹣1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点P与数表示的点重合(用含x代数式表示);(4)若点P从A点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移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P到点A距离等于点P到点B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定义:数轴上有两点A,B,如果存在一点C,使得线段AC的长度是线段BC的长度的2倍,那么称点C为线段AB的“友好点”.(1)如图①,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2,4,点C为线段AB上一点,且点C为线段AB的“友好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2)如图①,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1-,点C为数轴上一点,若点C为线段AB的“友好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3)如图①,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点C表示的数是2,若点C为线段AB的“友好点”,则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4)如图①,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点B表示的数是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当t为何值时,点P是线段AB的“友好点”.11.已知在纸面上有一个数轴(如图),折叠纸面.(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4表示的点与______表示的点重合;(2)若8表示的点与-2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下列问题:①12表示的点与______表示的点重合;①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为2022(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A,B两点表示数分别为______,______.①在①的条件下,点C为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从点O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求当时间t为多少秒时,AC之间的距离恰好是BC之间距离的2倍.12.数轴上点A表示数﹣6,点B表示数18,动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P出发1秒钟后,动点Q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0≤t≤6).(1)在运动过程中,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t的值为时,点Q追上点P,此时点P对应的数是;(3)动点Q出发后,求t为何值时,点P,Q,B三点中有一点到其余两点的距离相等.a-是最大的负整13.如图,在数轴上有两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b,且满足6数,9b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点C 在点A 左侧,到点A 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1)AB 两点间的距离是 .(2)点P 、Q 为数轴上两个动点,点P 从A 点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 从B 点出发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运动时间为t 秒.求当t 为何值时,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3)在(2)的条件下,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t 值,使点Q 到点A 、点B 、点C 的距离之和为15,若存在,直接写出此时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知识准备: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a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 的长,且||AB a b =-,AB 的中点C 对应的数为:()12a b +. 问题探究:在数轴上,已知点A 所对应的数是4-,点B 对应的数是10. (1)求线段AB 的长为________;线段AB 的中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2)数轴上表示x 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若该距离是8,则x =________. (3)若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经过多少秒,P 、Q 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15.定义:点O 与点A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OA ,点O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OB .若点A 、点B 分别在原点的两侧,OA :OB =4:5,点A 对应的数是-16 (1)求点B 对应的数及AB 的长 ;(2)点P 为A 、B 之间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是否存在点P ,使得AP =2OP ,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1)的条件下,若点N 、M 分别从A 、O 同时向右出发,速度分别3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N 点到达B 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 后停止,M 点到达B 点立即停止,设它们的移动时间为t 秒,请用含t 的代数式直接表示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16.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8和4,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若规定:点P 到A 的距离是点P 到B 的距离的3倍时,我们就称点P 是关于A →B 的“好点”.(1)若点P 到点A 的距离等于点P 到点B 的距离时,求点P 表示的数是多少; (2)①若点P 运动到原点O 时,此时点P 关于A →B 的“好点”(填是或者不是); ①若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 开始向右运动,当点P 是关于A →B 的“好点”时,求点P 的运动时间;(3)若点P 在原点的左边(即点P 对应的数为负数),且点P ,A ,B 中,其中有一个点是关于其它任意两个点的“好点”,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表示的数.1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一点,且14AB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t t >秒.(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_____,点P 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点D 是数轴上一点,点D 表示的数是x ,请你探索式子||68x x ++-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18.已知数轴上有A 、B 、C 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18,﹣3,7,动点M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M 运动时间为t 秒. (1)填空:AB = ,MA = .(可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t 为何值,点M 到点A 、C 的距离相等.(3)当点M 运动到B 点时,点N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当t 为何值,2MC =NC .19.如图,在数轴上的A 点表示数a ,B 点表示数b ,a 、b 满足930a b ++-=.(1)分别求出点A 表示的数a 和点B 表示的数b . (2)在数轴上的C 点表示的数c 为最大的负整数. ①求C 点分别到A 点和B 点的距离.①若有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运动时间为()0t t >,当时间t 为多少时,P 、Q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20.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a ,b ,且a ,b 满足|a +9|=﹣(b ﹣5)2,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直接写出a ,b 的值,并在下面的数轴上画出点A 和点B ;(2)分别用含t 的式子表示OP 和OQ 的长; (3)当t 为何值时,OP=OQ ? (4)当t 为何值时,OP=2OQ ?参考答案:1.(1)30t = (2)8t =和16(3)1或3或15或352.(1)1个单位/秒 (2)4秒和20秒(3)43个单位/秒3.(1)5-;1 (2)2-(3)2 秒或6秒; 4.(1)16 (2)-8和-20(3)43或207或125.(1)30(2)存在,10-或50-(3)经过45秒或15秒时,12PQ AB =6.(1)12;4;16 (2)①-3;①10,6x x +- (3)t =3.5或t =4.57.(1)2,1 (2)-2或6 (3)2或68.(1)-4(2)①4秒;①2秒或9237秒或4秒或3611秒9.(1)1 (2)3-或5 (3)2x - (4)43t =或410.(1)2;(2)-2或2;(3)0.5或3.5;(4)t 的值是43或4,点P 是线段AB 的“友好点”.11.(1)4;(2)①-6;①-1008;1014;①170秒或1518秒12.(1)64(06)t t -+≤≤,126(16)t t -+≤≤;(2)3,6;(3)t =3或t =92时,P ,Q ,B三点中有一点到其余两点的距离相等13.(1)14;(2)t 为85或4;(3)存在,73-或113-14.(1)14;3;(2)5x +,3或-13;(3)经过1秒或2.5秒时,P 、Q 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15.(1)20,36;(2)163-或16;(3)当08t <时,162t -;当812t <时,216t -;当1214t <时,564t -;当1420t <时,456t -;当2024t <时,336t -.16.(1)-2;(2)①不是;①1秒或10秒;(3)﹣4,﹣5,﹣12,﹣14,﹣32,﹣44 17.(1)6-;85t -;(2)7秒;(3)有,14 18.(1)15;t ;(2)t =12.5,(3)当t 为503或1507,2MC =NC . 19.(1)点A 表示的数-9和点B 表示的数3;(2)①AC =8,BC =4;①当时间t =1或3时,P 、Q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20.(1)9,5a b =-=,数轴见解析;(2)29,5OP t OQ t =-=-;(3)143或4;(4)194.。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1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1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有具体答案)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1)2=0,A、B之间的间隔记作,定义:﹣.(1)求线段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的中点,当P挪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5?若存在,恳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14.(1)若点P在线段上,且8,求线段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上运动,试说明线段的长度及点P在直线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的中点,点P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动身以1、2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2,请说明P点在线段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顿运动,D点接着运动(D点在线段上),M、N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动身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动身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N为线段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意4(不考虑点R及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动身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12,6,F为的中点.(1)如图1,若2,则,若,及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及的数量关系是否仍旧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7,且3?若存在,恳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上肯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动身以1、3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若10,当点C、D运动了2s,求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3,干脆填空:.(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随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假如点P到点M,点N的间隔相等,那么x的值是;(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间隔之和是5?若存在,请干脆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假如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动身,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间隔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动身,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2)动点Q从点A动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动身,当点P遇到点R时,马上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顿运动.那么点P从开场运动到停顿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1)2=0,A、B之间的间隔记作,定义:﹣.(1)求线段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的中点,当P挪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间隔.分析:(1)依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1)2=0,∴﹣1,3,∴﹣4,即线段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4≠2.当P在点B右侧时,﹣4≠2.∴上述两种状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11,﹣33﹣x,∴﹣2,∴1﹣(3﹣x)=2.∴解得:2;(3)由已知可得出:,,当①÷的值不变时,÷÷.②﹣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上时,()2,当P在延长线上或延长线上时,﹣﹣2.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浸透了分类探讨的思想,表达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状况下敏捷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敏捷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1|;﹣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5?若存在,恳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间隔.分析:(1)依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间隔求法得出,的长;(2)分三种状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依据题意用t表示出,,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1|,﹣3|;(2)分三种状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1,﹣3,∴(1)(x﹣3)=5,∴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x﹣1,3﹣x,∴(﹣x﹣1)+(3﹣x)=5,∴﹣1.5;(3)的值不发生改变.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51,203,254,61,3t,﹣51﹣(+3t)=2,10,∴12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的中点,的值不发生改变.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依据题意利用分类探讨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14.(1)若点P在线段上,且8,求线段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上运动,试说明线段的长度及点P在直线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的中点,点P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间隔.分析:(1)求出,的长度,即可得出的长度;(2)分三种状况:①点P在之间;②点P在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的长度即可作出推断;(3)设,,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推断.解答:解:(1)∵8,点M是中点,∴4,∴﹣6,又∵点N是中点,∴3,∴7.(2)①点P在之间;②点P在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的延长线上,均有7.(3)选择②.设,,①(在改变);(定值).点评:本题考察了两点间的间隔,解答本题留意分类探讨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动身以1、2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2,请说明P点在线段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顿运动,D点接着运动(D点在线段上),M、N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拟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依据C、D的运动速度知2,再由已知条件2求得2,所以点P在线段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依据﹣求得;然后求得,从而求得及的关系;(3)当点C停顿运动时,有,从而求得及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表示的及的值,所以.解答:解:(1)依据C、D的运动速度知:2∵2,∴2(),即2,∴点P在线段上的处;(2)如图:∵﹣,∴;又,∴,∴,∴.当点Q'在的延长线上时'﹣'所以'﹣'=3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顿运动时,有,∴;∴,∵,∴,∴;当点C停顿运动,D点接着运动时,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察了比拟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状况下敏捷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敏捷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动身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动身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N为线段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意4(不考虑点R及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动身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拟线段的长短.分析:(1)依据300,,得出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意4,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10y,5y,进而得出+5y﹣400,得出﹣﹣y原题得证.解答:解:(1)∵300,,所以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意4,∴(10+2)×,[600﹣(5+2)x],∴4,∴(10+2)×=4×[600﹣(5+2)x],解得:60;∴60秒时恰好满意4;(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10y,5y,于是点为[0﹣(﹣800)]+10y﹣5800+5y,一半则是,所以点为:+5y﹣400,又200+5y,所以﹣﹣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依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12,6,F为的中点.(1)如图1,若2,则4,若,及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及的数量关系是否仍旧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7,且3?若存在,恳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间隔;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依据﹣求出,再依据中点的定义求出,然后依据﹣代入数据进展计算即可得解;依据、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依据中点定义可得2,再依据﹣整理即可得解;(3)设,然后表示出、、、,然后代入2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6,2,∴﹣6﹣2=4,∵F为的中点,∴22×4=8,∴﹣12﹣8=4,若,则2m,2;(2)(1)中2仍旧成立.理由如下:∵F为的中点,∴2,∴﹣,=12﹣2,=12﹣2(﹣),=12﹣2(6﹣),=2;(3)存在,3.理由如下:设,则3x,∴2x,6﹣x,7,由(2)知:2,∴7=2(6﹣x),解得,1,∴3,5,∴=6.点评:本题考察了两点间的间隔,中点的定义,精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精确推断出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上肯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动身以1、3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1)若10,当点C、D运动了2s,求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3,干脆填空:.(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考点:比拟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探讨.分析:(1)计算出及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依据图形即可干脆解答;(3)分两种状况探讨,①当点N在线段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然后依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2,6∵10,2,6∴﹣﹣10﹣2﹣6=2(2)(3)当点N在线段上时,如图∵﹣,又∵﹣∴,∴,即.当点N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又∵﹣∴,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察求线段的长短的学问,有肯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随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假如点P到点M,点N的间隔相等,那么x的值是﹣1;(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间隔之和是5?若存在,请干脆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假如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动身,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间隔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间隔.分析:(1)依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的中点为:(﹣3+1)÷2进而求出即可;(2)依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依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间隔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状况.状况1:假如点M在点N左侧,﹣3t﹣(﹣3﹣t)=3﹣2t.(1﹣4t)﹣(﹣3t)=1﹣t.因为,所以3﹣21﹣t,解得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状况2:假如点M在点N右侧,(﹣3t)﹣(1﹣4t)=2t﹣3.﹣3t﹣(1+4t)﹣1.因为,所以2t﹣3﹣1,解得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动身,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间隔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依据M,N位置的不同进展分类探讨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动身,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间隔.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10,解方程即可;(3)分类探讨: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6x,4x,∵﹣,∴6x﹣410,解得: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的长度不发生改变,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状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5,∴综上所述,线段的长度不发生改变,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察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察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间隔.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2)动点Q从点A动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动身,当点P遇到点R时,马上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顿运动.那么点P从开场运动到停顿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间隔.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依据数轴上两点间的间隔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依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探讨: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2)先求出P、R从A、B动身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10,﹣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的长度不发生改变,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状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5,∴综上所述,线段的长度不发生改变,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察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间隔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动点问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 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 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 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 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_________;PB=___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_________,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_________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 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4,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 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 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 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追及问题)P、Q剩余的路程为:×(6-1)=,(s时P、Q行程差)P、Q相遇的时间为:÷(6+1)=s,(相遇问题)∴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a+3︱+︱c-5 ︱=0(1)a=,b=,c=.(2)如果点P表示的数为x,当P点到B、C两点的距离之和为8时,x=(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BC=.(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3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2.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4|+(b-3)2=0.(1)则a=,b=;并将这两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A,B表示出来;(2)数轴上在B点右边有一点C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11,若点C的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x,求x的值;(3)若点A,点B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点A运动的速度为2单位/秒,点B运动的速度为1单位/秒,若|AB|=4,求运动时间t的值.3.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40,2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甲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处时运动停止.乙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1)A,B两点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乙到达A点时一共运动了秒.(2)甲、乙在数轴上运动,经过多少秒相遇?(3)多少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4)若乙到达A点后立刻掉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到达B点前,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满足|a+2|+(c−6)2=0.(1)a=,b=,c=;(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则数轴上折痕所表示的数为,点B与数表示的点重合,原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3)动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点P向负半轴运动,点Q向正半轴运动,点Q的速度是点P 速度的3倍,2秒钟后,点P到达点A.①点P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长度;②经过几秒钟,点P与点Q相距12个单位长度.5.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完成下列各题.(1)若点A表示数-2,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2)若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B;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3)若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t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终点B6.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2|+|b−3|=0;(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②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直接写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7.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C对应的数为3,BC=2,AB=6.(1)则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2)动点P、Q分别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8个单位和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在线段AP上,且AM=MP,N在线段CQ上,且CN=14CQ,设运动时间为t(t>0).①求点M、N对应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猜想MQ的长度是否与t无关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该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③探究t为何值时,OM=2BN.8.数轴上点A表示的有理数为20,点B表示的有理数为﹣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往左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返回,返回过程中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至点A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1)当t=5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2)在点P往左运动的过程中,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当点P与原点距离5个单位长度时,t的值为.9.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1)请写出与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M所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请问:当它们运动多少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长度?10.在数轴上,如果A点表示的数记为a,点B表示的数记为b,则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a-b|或|b-a|,我们把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用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如图,在数轴上,点A,O,B表示的数为-10,0,12.(1)直接写出结果,OA=,AB=.(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①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则x=.②若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则|x+10|+|x-12|的化简结果是.(3)动点M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向右运动,同时动点N从B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往返运动,当点M运动到B时,M和N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得OM=ON?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20.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 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①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4 ,点P 表示的数 6﹣6t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②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2)动点Q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 从点B 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 、Q 、R 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 遇到点R 时,立即返回向点Q 运动,遇到点Q 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 动点型.分析: (1)①设B 点表示的数为x ,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 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 ;(2)先求出P 、R 从A 、B 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 、R 相遇时P 、Q 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 一共走的时间,由P 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 点行驶的路程.解答: 解:(1)设B 点表示的数为x ,由题意,得6﹣x=10,x=﹣4∴B 点表示的数为:﹣4,点P 表示的数为:6﹣6t ;②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 )=AB=5;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MN=MP ﹣NP=AP ﹣BP=(AP ﹣BP )=AB=5,∴综上所述,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 、R 的相遇时间为:10÷(6-)=3014s ,(追及问题) P 、Q 剩余的路程为:3014×(6-1)=15014,(3014s 时P 、Q 行程差) P 、Q 相遇的时间为:15014÷(6+1)=15014∗7s ,(相遇问题) ∴P 点走的路程为:6×(3014+15014∗7)=108049点评: 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