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木体育馆介绍
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解读
代代木体育馆建筑解读代代木体育馆位于东京都新宿区代代木公园内,是一座多功能体育馆。
建筑于1964年完工,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馆之一,作为体操比赛场馆使用。
此后,它还曾用于初次世山含脯隆、1986年FIBA世界篮球锦标赛、1991年女子排球世锦赛以及1993年世界柔道锦标赛等多项国际性赛事。
代代木体育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日本神社的设计风格,被称为“神殿体育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建筑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能够容纳13,000名观众。
代代木体育馆由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丹下健三还开创了“超现实主义建筑”的概念,他的设计风格被称为重构主义。
代代木体育馆的外观与传统神社风格类似,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日本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如木材、钢材和混凝土等。
建筑的檐口和吊顶采用了木质结构,既能起到美观的效果,又有很好的隔热和保温作用。
代代木体育馆的建筑结构非常稳定,它采用了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极高的抗震和抗风能力,非常适合于体育场馆使用。
代代木体育馆的内部设计非常简洁大气,空间感非常宽敞,观众席和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这也是比赛观赏性很强的原因之一。
体育场地座落在第二层,首层则是大厅、办公室和储物间等功能区域。
所有观众席都安装着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除了作为体育场馆使用外,代代木体育馆还可以用作演唱会场馆、展览馆等多功能场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体育馆在2012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引入了最新的LED照明和音响技术,以满足更高的音响和照明效果需求。
总的来说,代代木体育馆不仅作为一座体育场馆,还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它融合了传统日本建筑和现代建筑技术,为东京的城市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代代木体育馆是位于日本东京都渋谷区的一座体育馆,是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这座体育馆于1964年建成,是第18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此后,它也成为了日本许多大型体育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馆。
代代木体育馆的建筑风格富有特色,外墙是由铝制网格型板材制成,形成了独特的棱角分明的外观。
在室内,这座巨型建筑也有着宏伟的设计,可以容纳超过10,000人的观众。
代代木体育馆的设计师是著名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坂茂。
他的设计思想着重于使用自然材料和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作为东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代代木体育馆将举办许多重要比赛,如体操、柔道、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
此外,还将举办许多音乐和文化活动,如演唱会、歌剧、舞蹈和展览等。
代代木体育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它是体操、跆拳道、柔道和空手道比赛的主要场馆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秀的设计,它成为了其中最受欢迎的场馆之一。
在2013年时,代代木体育馆经过了大规模的翻新,以满足当前的标准和需求。
翻新工程包括对座位、场地、音响系统和观众通道的升级和更新,以及改良空调系统和节能设施等。
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外,代代木体育馆还举办了许多其他大型赛事。
例如,它是 1998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主场馆,也是 2004年空手道世界杯的主场馆。
在代代木体育馆举办的文化活动包括大型音乐会、展览、芭蕾舞和歌剧等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顶级国际艺术家和文化团体。
代代木体育馆还经常举办跨国企业展览和国际大型会议,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专业人士。
总体来说,代代木体育馆是东京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和体育场馆。
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奥会的主场馆之一,也是许多文化活动和大型会议的举办地。
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宏伟的设计和现代化的设施,使它成为了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知名的场馆之一。
东京代代木体育馆
单曲面单层悬索结构
双曲面单层悬索结构
单曲面双层悬索结构
双曲面双层悬索结构
双曲面交叉索网结构
丹下认为:“虽然建筑形态,空间及外观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概况分析 :
体育馆总面积 9.1公顷,南 北有近6米的 高差,由一个 主馆(游泳馆) 和一个附馆 (篮球馆)及 办公与辅助设 施组成 。
第一体育馆 两片新月形的靠悬索支撑, 中间沿用了日本民族中的吊 桥撑起了整个建筑,非常的 柔性,流动。
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大斜坡的交界处,丹下健三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 以便减轻钢索的负荷,减少钢架的拉力,而室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 房顶形成一个圆形,就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块布。
第二体育馆
总的来说它就像一个人在用力 的拽起一个圆环。绳索没有直 接连到主塔上,而是从后面绕 出来,在主塔前绕了一圈之后 连到塔尖上。传力路径没有大 的变化,但建筑效果却突然生 动起来。
丹下健三:建筑应该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外形的几何解析:
这一个由瞬间的海浪漩涡而引发灵感的 设计,其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 视觉冲击。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 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 大型内部空间。
海浪和螺旋的设计不仅来自于美观, 更来自于大自然,与自然很好的 结合在一起,遇到强烈的狂风可以顺 着其螺旋装的线条吹走,而暴雨可以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 顺着螺旋状的线条流下
东京代代木国立体育馆
————世界首创的柔性悬索结构
设计者:丹下健三 结构师:川口卫
悬索结构基本形式
稳定索 柱, 支撑杆 吊杆 承重索 固定索, 拉索 地锚, 固定锚 基础
悬索结构的形式
• 分类: • 按屋面几何形式的不同:单曲面、双曲面 • 按拉索布置方式的不同:单层悬索体系、双层悬 索体系、交叉索网体系(鞍形索网体系)。
代代木体育馆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构分析丹下创造出了一 个奇迹,在承受 拉力最大的两个 斜坡的交界处, 他把两个承重钢 索分开,以使减 轻钢索的荷载, 减少钢索的拉力, 而室内,却没有 一根支撑物。房 顶形成一个圆形, 就像固定在柱子 上的一块布。
内部空间
第一体育馆悬索部分在外立面形成屋脊,屋脊两侧面是采光面:在馆内形成了一条美丽新颖的光带, 于波纹荡漾,泛着点点两馆的睡眠形成呼应,是整个体育馆的气氛更具有活力,该光带每部空间的设计 为:以百叶窗作为外界面,变折射光,内部具有人工照明一满足馆内照明的需求。 第二体育馆的支撑结构主要位于一侧的观众席后的通道处,由于支撑住的顶部是采光口,自然光由 此口漫射而入,随着馆内的顶棚自上而下逐渐螺旋般地逐渐逐渐的明亮起来,光明柔和而飘逸,加强了 螺丝选型悬索构件所构成线条的顶棚所创造的向上的动势,运动员处于运动场上感到是一种力量,一种 奋力向上的力量,体现了高攀搏击、焕发活力的体育精神。
不足思考
场地
材质
代代木体育馆
东京 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整体 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 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 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灵感来源
海浪和海螺 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是一个由瞬间的海浪漩涡引发的灵感设 计。整个设计线条没有直角直线,流畅的线条让人想起的是浮世绘中的海浪神秘 。
传统文脉
结构分析
首先是一个类似悬索桥的系统,它是 吊起整个巨大屋面的主要构件,它决定了 结构的尺度,它的安全也决定了整个结构 的安全
然后,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刚 性环被从主缆上伸出的众多钢缆吊离地面,与地 面形成一个倾角,整个体育馆的基本形态就是这 样。大概也正是通过这些变化,再加上大尺度的 效果,传力如此清晰而简洁的结构体系展现出来 的却是丰富无穷的表现效果。
代代木体育馆
• 新干线正在修建,新的城市供水系统、高速交 通网络等都在加紧建设。 整个东京,生机盎然。代代木体育馆是上世纪 60 年代建筑技术进步的 象征,柔性设计当时被视为最复杂 的设计,复杂在于大跨度、大空间, 让场馆及其他设施都被统一在了这个用高张力缆索为主 体的悬索屋顶 结构之下, 它脱离了当时勒· 柯布西耶推崇的柱式造型, 被誉为划 时代的作品。 所以它还没落成,人们就纷纷跑来猎奇,就好像今天的 人们参观“鸟巢”“水立方”一样, 、 代代木体育馆一度人满为患。 如同奥运对于日本的意义,这座建筑对于日本的意义,日本人 不言自 明,而作为建筑师,丹下健三在国人中的受欢迎程度更是到达了顶峰, 就像是高迪之 于西班牙、阿尔托之于芬兰一样。丹下健三,让世界看 到了一个新的日本。 • 解说:在日本人群策群力、励精图治之下,丹下设计的两座体育场馆在 短短的 18 个月内得 以顺利完工,30 多天后,人们翘首期盼的东京奥 运会终于到来。1964 年的东京奥运会,被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这 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举办, 也是日本战后第一次举办大规模国际盛 会。新干线、彩电、卫星直播„„这一系列新事物的 问世都与奥运密 不可分, 它们切实的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 也改变了许多人对于日本 的印象。
代代木体育馆 立面平面图
外壳分析
• 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 及人的头 盖骨等都是一种 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 “薄壳结构”。 这种薄壳 结构的表面虽然薄,但非 常耐压。模仿它们壳 体在 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 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 学特征,早建筑工程中广 泛运用。代代木体育馆像 一只 巨大的海螺,外观曲 线流畅,轻快,形象动人。 • 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 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 育馆为螺 旋形,像个大蜗 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 中间的空地 形成中心广场。 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 系起来,贵宾 和管理人员 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 人流和车流也巧妙 地分开 了。
体育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香港红磡体育馆
香港红磡体育馆(英语:Hong Kong Coliseum,俗称 红磡体育馆,简称红馆)是香港的综合室内多用途 表演场馆,位于九龙红磡湾畅运道9号、港铁红磡站 平台上,于1983年4月27日开幕,外形上阔下窄像一 颗钻石或倒转的金字塔,全馆设有空气调节,内里 设有12,500个座位,现时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 为2009年东亚运动会赛场之一。香港红磡体育馆开 放以来,已有上百位明星来红馆举办演唱会。
2
整理ppt
体育馆建筑是指体育比赛馆中能进行手球、
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摔跤、
武术柔道等运动项目竞赛外,还能兼作一般
性音乐会、演唱会、文艺会演的多功能综合
性使用的室内体育建筑
3
1。多元的功能性。不同的功能类型赋予体育馆建筑 文化多元、多义的功能属性。
整理ppt
例如,竞技体育馆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专业性、国 际性和观赏性;休闲娱乐型体育馆以生活性和社会 性以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使用者参与的多元、自主 选择性和灵活适用性为特征;而教学训练馆则以使 用目的的明确性、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功能内容的 专向性,实现传授体育技能和专门化运动技术训练 的主旨。
12
整理ppt
1920年,奥运会体育场的跑道第一次采用周长为 400m的跑道。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 体育场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万个坐席的体育场。 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的体育建 筑首次以大体育中心的格局出行在柏林郊区。近代 体育场馆的发展变化和奥运会建筑的发展紧密相关 的。
2。综合的技术性。体育馆建筑特别是大型竞技体
育馆常常成为表现最新技术手段、显示强大科技能
力的场所,结构工程、环境物理、行为心理、生态
丹下健三代代木体育馆详细介绍
结构分析
• 屋面结构分析:
长轴方向有两根相距126m。 高40.4m的钢筋混凝土桅杆柱, 两根各由37根外径330mm的钢 缆组成的主索支撑于两根桅杆之 上。次索沿短轴方向布置,穿过 主索与外围的钢筋混凝土支座环 连接。索网上部用焊接起来的 4.5mm厚的钢板覆盖,内表面用 石棉板保护。
项目概况
• 第一体育馆(游泳馆) • 建筑面积:25396平方米
长边240米 短边120米 • 建筑高度:最高处40.4米
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 • 建筑层数:地上两层 地下两层 • 座位数量:15000个 • 混响时间:控场3s 满场1.9s
项目概况
• 第二体育馆(球类馆) • 建筑面积:5591平方米
圆形平面 直径70米 • 建筑高度:最高处35.8米 • 建筑层数:地上一层 地下一层 • 座位数量:4000个
项目概况
•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 屋面防水:经2006年整修后应
该为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混合 模式。(资料不详)
项目概况
• 天窗形式 • 第一体育馆:斜坡式天窗
•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 屋面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两个塔柱上的两条中央
悬索及分列两侧的两片鞍形索网 • 跨度:为126*120m
结构分析
• 屋面结构形成过程: 1.首先,是一个类似悬索桥的系统,它是吊起整个巨大屋面的主要构建 2.然后,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刚性环被从主缆上伸出的众
多钢缆吊离地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倾角,整个体育馆的基本形态就是这样。 3.另外,在众多吊索的中央可能增加了一道圈梁,以制造出现在这样的
两道悬索形成一个脊,脊的两侧 为采光用的天窗,在室内形成两道 光带,符合整个建筑的形体及氛围。 • 第二体育馆:锥形天窗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丹下健三之代代木体育馆浅析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
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的建筑界,改变了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的建筑师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
世界大师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是日本建筑体系之父。
1.丹下健三Kenzo Tange简介:1.1生平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1941年,前川国南建筑事务所,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由此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2-1979年,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于东京大学执教, 1986年,担任日本建筑家协会会长,2005年3月22日逝世,终年91岁。
1.2主要著作一览:《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闻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英文版);《日本列岛的未来》,1966年,讲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1966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1968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人类与建筑》,1970年,彰国社;《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21世纪的日本》,1971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1975年,世界文化社;《丹下健三 Studio》,1978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1986年东京规划——东京都临海城区与东京湾城区的设计构想》《从一支铅笔开始》,198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回忆录---15个月的时光》,1985年,新建筑社(英文版);《丹下健三》,2002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与藤森照信合著1.3、生平荣获奖项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
代代木体育馆
丹下创造出了一个奇 迹,在承受拉力最大的 两个斜坡的交界处,他 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 以使减轻钢索的荷载, 减少钢索的拉力,而室 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 房顶形成一个圆形,就 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块 布。
平面图分析
总平面 1.原宿方向入口; 2.大体育馆入口; 3.大体育馆比赛场; 4.小体育馆比赛场; 5.贵宾席; 6.观众席; 7.内部庭园; 8.步行道 9. 谷方向入口; 10.庭园; 11.停车场; 12.运动员入口; 13.新闻人员入口; 14.后勤入口; 15.23号路; 16.24号地铁线; 17.155号地铁线
丹下健三
讲解人: 学号: 指导老师:
人物简介
• 生平
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 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 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 国际上崭露头角。丹下健三最强调建筑 的人性化。1987年他获得成为普利兹克 建筑奖。
•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 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 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 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 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 文化的独到理解,它是 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 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 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 合体育设施。
•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 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 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 形式和竖穴居式住居,具有 原始的想象力(传统文化)。
• 丹下认为:“我感到所谓的建筑必须是能 够让人感动的建筑”,“虽然建筑的形态、 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 师还应该蕴含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 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于人性完美结合。而 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 科技于人性的完美结合。而传统元素建筑 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 化剂,他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 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 在建筑生涯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代代木体育馆3篇
代代木体育馆第一篇:代代木体育馆位于东京都渋谷区,是一座多功能体育馆,建成于1964年,曾是1964年夏季奥运会的比赛场馆之一,现在也是日本国内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和演出的举办场所。
代代木体育馆的设计师是丹下健三,他是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还包括大阪国际会展中心和名古屋市立美术馆。
他运用了新材料和先进技术,创造出了代代木体育馆的流畅简洁的造型。
馆内采用了可伸缩座椅的设计,可以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座位配置,最多可容纳1万5000名观众。
代代木体育馆除了体育赛事外,也经常举办大型演唱会和展览会等各种文化活动。
2019年,代代木体育馆举办了“艾薇儿世界巡回演唱会”、“杰出青年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
代代木体育馆的交通十分便利,周边有多条地铁线路,同时也有多个公交车站点,可以方便前往。
馆内还设有多个便利设施,例如休息室和餐厅等,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作为日本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代代木体育馆不仅是传统体育运动的场馆,也是现代文化艺术的表现场所,保持着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篇:代代木体育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作为比赛场馆之一而建成。
作为奥运会历史的一部分,代代木体育馆见证了无数优秀运动员的辉煌时刻,也是当时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代代木体育馆的设计师丹下健三是日本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设计了代代木体育馆,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了新材料和先进技术,是当时日本建筑技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此外,代代木体育馆在室内座位设计方面也是开创性的,它采用的可伸缩座位设计在当时尚属少见,给观众带来了更加舒适的观赛体验。
自奥运会结束后,代代木体育馆成为了一个多功能体育馆,除了举办体育赛事外,还经常用于举办大型演唱会和展览会等文化活动。
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高质量的设施条件,代代木体育馆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演员和运动员前来举办活动,成为了日本文化体育界的重要一环。
(完整版)代代木体育馆
丹下健三对建筑教育事业的贡献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弗、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1946年~1974年,留在东京大学任教,并创立“丹下研究室”,培养了大谷幸 夫、浅田孝、冲种郎、稹文彦、神谷宏治、矶崎新、黑川纪章、谷口吉生等日 本著名的建筑师 。 矶崎新:“丹下最大的功绩在于通过国家的重大活动,让世界认识日本的现代 建筑,与其说他是个建筑设计师,还不如说他是位管弦乐队的指挥家。”
交通干道 东西轴线
次 入 口
入 口
比赛场地 绿化 停车场
东西向宽敞的人行不到将两馆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 巧妙的将观众人流、车流明确的区分开,贵宾和管理人 员的入口在步行道的下面
结构分析
是一个类似悬索桥的系统,它是吊起整个巨 大屋面的主要构件,它决定了结构的尺度, 它的安全也决定了整个结构的安全。
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刚性环 被从主缆上伸出的众多钢缆吊离地面,与 地面形成一个倾角,整个体育馆的基本形 态就是这样
实际上没有把主缆的锚锭放在中轴线了,而 是顺时针转了一个角度,且两边吊起的也不 是半圆,是各在端部伸出一个尖角直通主缆 的锚锭,形成最终像是两个错开的半圆。在 众多吊索的中央增加了一道圈梁,以制造出 现在这样的屋面曲线
上世纪60年代,是建筑界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建筑的天空布满现代 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呼声。
既热衷于勒·柯布西耶领导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又始终坚持日本的 传统建筑的丹下选择以日本的传统建筑吊桥和神宫作为本次奥运馆的蓝 本,为世界展现一个包含传统精神的的日本。
日本的传统建——吊桥和神宫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 社形式和竖穴居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传统文化)。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丹下健三之代代木体育馆浅析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
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的建筑界,改变了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的建筑师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
世界大师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是日本建筑体系之父。
2.丹下健三的建筑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的20 世纪50 年代,他提出“功能典型化”概念,意在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
该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仓敷县厅舍等。
第二阶段60 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步入辉煌的时期。
在1960 年的东京规划中,他提出“都市轴”理论,对此后的城市设计影响深远;他也在大跨度建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以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最为著名;而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他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山梨县文化会馆、圣玛丽亚大教堂等。
第三阶段为1970 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
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等。
3.创作理念及原则丹下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4.经典作品——代代木体育馆分析1964 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 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 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 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 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 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 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 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 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 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 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 育馆为螺旋形,像个大蜗 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 中间的空地形成中心广场。 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 系起来,贵宾和管理人员 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 人流和车流也巧妙地分开 了。
立面形式分析:
1.体型组合有两种处理 方式,而代代木体育馆是 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到 一个完整体型中去。这类 建筑的特点是明显的主从 关系和组合关系,造型统 一,简洁,轮廓分明,给 人以明显和强烈的印象。 2.相似体型的重复
固定在两根钢索上的 弯形金属横梁,焊接在房 顶的钢板上,像叶子上的 叶脉,高悬挂在水池的上 方,偌大的房顶,室内却 没有一根柱子支撑。这得 不说是当时建筑界的创举。
侧送风方式:
侧送风方式是体育馆比赛大厅 采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气流组织形式, 其中采用喷口侧送方式最为常见。 体育馆比赛大厅无论规模大小,通 常都具有空间大,比赛场地位置低, 观众席逐渐升高的“碗型”特征。 并且风口离空调区域较远。因此采 用侧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 喷口送风射流长,流量大。这种气 流组织方式可使空调区域温度均匀 靠近喷口的后排观众基本处于回流 区,避免了“脑后风”。代代木真 是运用了侧送风。
采用高张力 缆索为主体的悬 索屋顶结构,创 造出带有紧张感、 力动感的大型内 部空间。
体育馆建筑设计及理论之体育馆概述场地尺寸
1
体育馆建筑设计及理论
• 内容 体育馆建筑设计内容
声 功总 疏 视 结光 分能体 散 线 构环 类用设 设 分 选境 房计 计 析 型设
计
2021/4/17
2
体育馆建筑设计及理论
体育建筑分类
•田体径类育建体筑育分场、类运动场、田径房
体育场设有看台 运动场不设看台
球类
体育馆、练习馆、灯光球场、篮排球场、手球 场、网球场、足球场、高尔夫球场、棒球场、 垒球场、曲棍球场、橄榄球场
2021/4/17
27
体育馆建筑设计及理论
一、体育馆建筑一些图片 4、上海体育馆
第三 课
202功1/4/能17 平面图
28
体育馆建筑设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论
一、案例介绍
5、芜湖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芜湖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设计时间:2000年 建设时间:2002年 建设地点:安徽省芜湖市 总占地面积:30hm2
总建筑面积:113600m2 获奖情况:航空工业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 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三等奖
•
西班牙建筑师圣迭戈-卡拉特拉瓦受雅典文化部创意的启发,
由于比赛场馆和场馆对空间高度的要求不同,国家体育馆以中国“折扇” 为设计灵感,采取由南向北的波浪式造型,屋面轻盈而富于动感。这种波浪造 型也巧妙地连接了与之南北相应的平顶造型“水立方”和单曲面造型的国家会 议中心,使得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城市景观达到协调统一。 国家体育馆的环保科技
采用多功能技术的复合屋面解决了目前大多数体育建筑普遍存在的屋面雨 点噪声问题,减少对体育馆正常使用的干扰。屋顶采用国内比较罕见的九层复 合结构,由水泥板、玻璃棉、防水层、吸隔声材料组成,并在最外层喷涂吸音 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屋外噪音的影响。
代代木体育馆.
结构与空间
• 这种悬索结构实现了大空间,大跨度的 可能,使室内场地不受柱网的干扰。
丹下创造出了一个 奇迹,在承受拉力最 大的两个斜坡的交界 处,他把两个承重钢 索分开,以使减轻钢 索的荷载,减少钢索 的拉力,而室内,却 没有一根支撑物。房 顶形成一个圆形,就 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 块布。 • 这种组合悬索结构, 不仅满足了建筑造型 的需求,也满足了建 筑功能的需求,它可 以通过适当提高场地 上方的净空高度,两 侧下垂的悬索屋面蒸 好与看台升起坡度一 致,可使所形成的内 部空间体积最小,利 用中央支承结构还可 以设置天窗满足室内 采光要求。
建筑结构与空立面形成屋脊,屋脊两侧面是采 光面:在馆内形成了一条美丽新颖的光带,于波纹荡漾, 泛着点点两馆的睡眠形成呼应,是整个体育馆的气氛更具 有活力,该光带每部空间的设计为:一百叶窗作为外界面, 变折射光,内部具有人工照明一满足馆内照明的需求。 第二体育馆的支撑结构主谓语一侧的观众席后的通道处, 由于支撑住的顶部是采光口,自然光由此口漫射而入,随 着馆内的顶棚自上而下逐渐螺旋般地逐渐逐渐的明亮起来, 光明柔和而飘逸,加强了螺丝选型悬索构件所构成线条的 顶棚所创造的向上的动势,运动员处于运动场上感到是一 种力量,一种奋力向上的力量,体现了高攀搏击、焕发活 力的体育精神。
建筑简介
•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 (1964年)建筑师:丹下健三。 •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 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 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 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 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 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 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外壳
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 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线均匀,质地 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 然很薄,但非常耐压。模仿他们壳体在外力作 用下,美丽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 特征,在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代代木体育馆 像是一只巨大的海螺,外观曲线流畅,轻巧, 形象动人。而且它靠这种大扭曲的屋面更使得 室内空间增加了动感,体现体育精神!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代代木体育馆,坐落在日本东京都内的代代木公园中,是一座著名的多功能体育场馆,由日本建筑师前川圣教设计。
建造于1964年,代代木体育馆曾经是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及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如今仍然是日本国内各项体育比赛以及演唱会等活动的热门场所。
代代木体育馆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日本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建筑外形独具特色,巨大的双曲面钢结构梁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一种流畅而宽敞的空间,内部观众席则被巧妙的悬挂在屋顶之下,极富科技感。
这种设计理念被称为“室内球场空间的第一篇典范”,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代代木体育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造,以适应现代多样化的比赛和表演需求。
2018年,代代木体育馆经过全面翻新,外部造型保持不变,但内部重新设计了座位和舞台布局,为今后更多元化的活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场地。
作为日本最著名的室内空间之一,代代木体育馆举办了许多知名的活动,包括滑冰、体操、下水道桥、足球和橄榄球等各种体育比赛,还举办了众多演唱会和艺术表演。
其中,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及1983年的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锦赛,都是代代木体育馆举办的历史性事件。
除了在体育和娱乐方面的贡献,代代木体育馆也是一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奇迹。
如今,该体育馆独特的结构和设计成为了新一代建筑工程师的学习和研究对象。
代代木体育馆的精美设计和创新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成为了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家之一。
总之,代代木体育馆作为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从过去到现在都在展现着时代的变迁和创新的力量。
它不仅是一个体育场馆,更是一个代表着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文化象征。
它的影响力不止是在日本国内,更是在全球建筑界和体育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解读3篇
代代木体育馆建筑解读第一篇:代代木体育馆的外观与结构设计代代木体育馆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场馆,位于日本东京都渋谷区代代木公园内。
它是由丹下健三设计的,是一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当时它展现了日本国家在科技和建筑领域的发展实力。
以下是我对它的外观和结构的解读。
外观该建筑的特点是结构精致,外观简单,体积巨大,几何形态明晰。
它呈圆形,高约46米,直径95米。
圆形的外形代表了永恒、团结和公正,符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念;同时它的外墙由横纹混凝土制成,增强了建筑的质感。
建筑物的外表面没有其他装饰,仅仅利用横纹混凝土的质感来产生光影的变化,但它却并不会失去优雅美观的特质。
体育馆四周的广场和人行道是一个公共空间,人们可以从人行道上看到整个建筑。
为了隔绝建筑的立面和人行道之间看似抹上的灰土,丹下建筑师原本定想采用新型防污涂料。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雨水和空气会反而加速建筑物表面的污染,还会使涂层更损耗、更难维护。
为了找到一条不增加建筑维护成本的好方法,他改变了想法:“不如让建筑本身变成洁净的化身。
”因此她便仅仅采用了混凝土外表。
这种混凝土有一定的触感,构成了建筑的轮廓线,看来十分简约,却又很有力的凸显了建筑的主体。
结构代代木体育馆的主要结构是伸缩式的,它可以通过移动更改观众的位置。
在日本地震频繁的环境下,丹下建筑师的设计巧妙地体现了建筑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为此建筑中使用了128支14米高的钢柱和77米直径的主屋顶,将重量分散在钢支撑上。
为了改善室内的声学效果,他使用了一种轻钢板和竹制板的夹层材料来制作屋顶。
此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和反射。
总的来说,代代木体育馆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它通过其几何形态和稳定的结构来体现日本人对现代化、简约和高效的理念。
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解读
代代木体育馆
1.代代木体育馆简介(设计师,坐落位置,建筑的背景,灵感来源,设计理念)
2.代代木体育馆的建筑形态分析
3.代代木体育馆功能区划分及功能区分析(每个功能区的功能是什么,这样划分的目的)一.代代木体育馆简介
1.设计师:丹下健三(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东京奥运场馆设计师,曾普利兹建筑奖,看重并主张建筑的人性化)
2.坐落位置:日本东京
3.建筑背景: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建造
4.灵感来源:瞬间的海浪旋涡
5.设计理念:彰显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展现日本新的建筑理念
6.概况分析:①占地面积:91公顷(主馆25396㎡、副馆5591㎡)
②主要分区:游泳馆(主馆)、篮球馆(副馆)
二、代代木体育馆建筑形态分析
1、主馆
①主馆形态演变
②主馆平面图
③主馆
2.副馆
①副馆形态演变
②副馆平面图
3.为什么选取海浪为主要设计元素?
①背景原因:20世纪60年代,建筑界新的思潮风起云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呼声风起云涌,当时的建筑界的情况就如同海浪一般,异常澎湃,朝夕瞬变。
②国情原因:作为一个临海国,大海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里面有它赖以生存的物产,所以日本人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③视觉原因:不管是主馆的尖锐海浪形还是副馆的旋涡形,都在视觉上给人极大的冲击感,其独特的造型更是让人记忆尤深。
4.在建筑中,哪些地方与仿生学相结合?
①如同海浪一般的建筑外形
②建筑顶部的悬索结构,灵感来源于蜘蛛网
5.顶面悬索结构分析
①主馆
②副馆
三、功能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代木体育馆简介
• 体育馆总面积9.1公顷,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由 一个主馆(游泳馆)和一个附馆(篮球馆)及办 公与辅助设施组成 。 • 第一体育馆建筑面积25396㎡, 15000座席,容积 16万m3,其跨度126m×120m。 • 第二体育馆直径70米的圆,建筑面积5591 ㎡,可 以容纳4000名观众。附属建筑面积3217 ㎡。
4/15/2015
谢谢观赏!
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个斜坡的 交界处,丹下把两个承重钢索 分开,以使减轻钢索的荷载, 减少钢索的拉力,固定在两根 钢索上的弯形金属横梁,焊接 在房顶的钢板上。
第一体育馆中间断开部位可以 作为自然采光带,非常巧妙。 百页窗作为外界面,变直射的 自然光为散射光。
第二体育支撑柱的顶部是采 光口,自然光由此口漫射而入, 随着馆内的顶棚螺旋般地渐渐 地明亮起来。
4/15/2015
第二体育馆
小体育馆用一根拉紧的钢索绕着一根桅杆, 再把钢拱架固定在钢索上用来支撑 ,整个 房就像是一个人在用力的拽起一个圆环。背 索没有直接连到主塔上,而是从后面绕出来, 在主塔身前绕了一圈之后连到了塔尖上。传 力路径没有大的变化,但建筑效果生动了起
代代木体育馆
丹下健三简介
•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2005 年3月22日),日本建筑师。 1987年第9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强调建 筑的人性化 。 • 代表作:广岛原子弹和平中心、 赤坂王子酒店新馆、富士电视台 • “建筑师还应该蕴含直指人心的 力量,这一时代的创造力就是将 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4/15/2015
悬索形式:劲性索
• 劲性索:是以具有一定抗弯和抗压刚度的曲线形实腹或空 腹构件来替代柔性索的悬挂结构。 • 优点:1) 由于构件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因而其抵抗局部 荷载下机构性位移的能力大大增强。 • 2) 无需施加预张力,施工方便。 • 3) 可就地取材,降低材料造价。
• 悬挂在中央塔柱上的两条主悬索+两侧的索网 • 鞍形索网的承重索采用高0.5~1.0m的工字钢
4/15/2015
代代木体育馆是当代仿生建筑的杰 出代表,它是由瞬间的海浪漩涡 而引发灵感的设计,其类似海螺的 独特造型。两座馆都用悬链形的 钢屋面悬挂在混凝土梁构成的角 上,似蜗牛。悬索结构来源于 蜘蛛网的灵感。
4/15/2015
第一场馆 鞍形索网 类似于悬索桥的系统,由主悬索、次索网、斜拉索、 曲线边梁、撑杆、塔柱与锚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