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学

合集下载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分析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分析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因此,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和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功能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他的研究对于犯罪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是基于功能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他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机的。

他反对了社会学中早期流行的结构功能论和个人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部分共同构成的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犯罪不是一种独立出现的现象,而是与整个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

在迪尔凯姆的看来,犯罪行为反映了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迪尔凯姆看来,犯罪行为其实是社会功能丧失的一个表现。

社会中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失效就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迪尔凯姆认为,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但是它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犯罪行为是社会问题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推动力量。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对于犯罪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犯罪行为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结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在对待犯罪问题时,社会学家经常会采用功能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受到迪尔凯姆的影响所导致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犯罪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有效地减少犯罪行为。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寻找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惩治犯罪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犯罪社会学的本质和犯罪行为背后的社会问题。

除了功能主义,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还包括结构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结构层级构成的,这些层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犯罪社会学考试

犯罪社会学考试

单选:1犯罪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人的生理特征与犯罪的相关性2犯罪社会学的起源及核心思想(菲利的犯罪社会学)个人犯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相关性3家庭与犯罪的基本类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侵害,家庭成员对外犯罪,家庭环境引发的犯罪)4畸形家庭的类型:(婚姻关系不完整,例子:单亲家庭亲子关系不完整,例子:孤儿家庭,隔代家庭非正常家庭,例子:再婚家庭,罪犯家庭,重婚家庭)5社区青少年的形成:无家可归者,无学可上着,无业可干着6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它是文化中最牢固的精神要素,是人们在历史传统中积淀下来的判断事物的标准。

多选:(1)标签理论的特征:(2)去标签化的几种措施:非犯罪化,转向处理,非监禁处罚(3)学校引发犯罪的四种可能:作为犯罪的主体,作为犯罪的侵害对象,作为犯罪的发案场所,作为单位从事犯罪活动(4)学校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1学校对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影响2亚文化:学校普遍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教育越成功,犯罪率越低犯罪率高,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高,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5)社会分层与犯罪:1 分层造成一种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使得不同的结构之间形成一种张力2不同阶层都有可能犯罪3不同阶层的犯罪类型有所不同(6)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1主体特性比较明显:(青壮年为高危群体,血源性、地域性结伙作案)2犯罪类型比较集中:犯罪类型集中于盗窃、抢劫等侵财性案件(7)亚文化群的主要特征:1群体共同拥有与主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2群体对于亚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8)冲突论的犯罪控制:1普及强势利益群体的制度文化2 融合各种异质文化3消灭阶级(马克思)(9)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1没有天生的犯罪人,任何犯罪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2犯罪主要来源与社会现实环境之中,历史与外部因素必须通过现实因素发挥作用3犯罪是可以改造的判断并改错:名词解释题:(1)犯罪社会学: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试题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试题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试题1、名词解释遏制方法正确答案:是指借助于阻止力量对已经发生且正在进行之中但尚未完成的犯罪予以阻止的方法。

2、单选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犯罪现象发生的宏观原因B、犯罪现象(江南博哥)发生的微观原因C、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D、犯罪现象的特征与原因正确答案:C3、问答题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有哪些作用?正确答案:①缓和社会矛盾;②减少生存型犯罪;③减少改革中特有的犯罪现象。

4、问答题简述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层次。

正确答案:1.犯罪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2.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3.犯罪条件4.犯罪的相关因素5、名词解释被害条件正确答案:是指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特定时空环境。

6、问答题简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

正确答案:6-65年.1在政治上比较稳定,经济上虽有起落,但总体上还是较为协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犯罪率很低,群众安全感很高,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但也曾由于各种灾害的影响出现过犯罪高峰。

7、问答题简述越轨行为的主要类型。

正确答案: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纪行为、违警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8、问答题简述研究犯罪人的意义。

正确答案: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践。

9、名词解释轻信型被害人正确答案:是指由于生理缺陷或受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所限,容易相信他人而遭致或可能遭致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10、单选中国历史上主张死刑的是()A、孔子B、朱熹C、墨家和法家D、儒家和道家正确答案:C11、名词解释犯罪原因正确答案: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12、名词解释被害数量正确答案:是指在一定时空内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的总数。

第二讲犯罪社会学由来与发展

第二讲犯罪社会学由来与发展

第二讲犯罪社会学由来与发展犯罪社会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变革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犯罪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个背景下,犯罪社会学应运而生。

当时的犯罪社会学主要集中在犯罪的社会原因方面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和意大利学者费拉里(Enrico Ferri)。

杜尔凯姆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研究,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组织和社会控制的失灵所导致的结果。

他提出了“犯罪是社会正常现象”的观点,认为其中一种程度的犯罪是社会所必须的,它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费拉里则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犯罪,提出了犯罪与犯罪者个性、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的观点。

20世纪上半叶,犯罪社会学在美国得到了深入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M·金斯伯格(Robert K. Merton)提出了功能主义视角的结构机会论,强调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机会缺乏是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分配和机会缺乏会导致人们通过非法手段来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洛克·弗吉尼亚·奥登塔尔(Roscoe C. H. Odenath)则从统计学的角度对犯罪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空间模式和非法市场等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后,犯罪社会学进入了一种批判犯罪观的转型阶段。

美国学者埃德温·萨篕(Edwin H. Sutherland)提出了不葛雅准则,认为犯罪是学习出来的行为,犯罪是一种社会交往中学得的行为模式。

他还提出了犯罪是社会不同群体价值观的对立结果,强调了社会化和社会影响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英国学者J· H·沙里尔(J.H.Schlegel)则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犯罪,提出了犯罪与社会结构、社会控制以及个体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或填空1、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犯罪社会学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犯罪现象及基本特征、犯罪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对犯罪现象的作用与影响、社会变迁。

3、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要坚持以下几点: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4、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总结阶段5、犯罪研究的一般资料:关于犯罪人的社会特征资料、生活环境资料、受教育资料、研究所必须的社会宏观资料。

6、犯罪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

7、调查法的方式很多: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最为普遍8、犯罪社会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有:单变量的描述分析、多变量的描述分析、犯罪动态分析二、名词1、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相关分析:对客观事物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三、问答1、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任务 P5答:犯罪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犯罪现象,根本目的是为了消除、抑制和减少社会犯罪。

(1)研究犯罪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就是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2)研究和发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是犯罪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3)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途径。

2、犯罪社会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P10答:与犯罪社会学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刑法学和犯罪人类学、犯罪心理学。

此外、它与越轨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教育社会学、青年社会学、劳动社会学、闲暇社会学、劳改学等学科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a、犯罪社会学与刑法学:刑法学与犯罪社会学都把犯罪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但是,犯罪社会学与刑法学还有基本的区别:刑法学作为一门规范性法律科学,在研究犯罪时是以刑法作为法律前提的,它研究的是犯罪,主要研究犯罪事实。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亦称“刑事社会学”。

用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现实犯罪状况、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的地域分布;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制度和犯罪现象的关系;犯罪集团类型及其内部关系;犯罪集团的文化;犯罪的社会控制、社会预测和预防;违法行为和其他反社会行为及其防止对策等。

由犯罪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和法国的盖利开拓,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费利首先提出,20世纪20年代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犯罪:触犯刑法、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律特征是违反刑法,法律后果是应受刑罚处罚。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犯罪概念具有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率:用数字来计算某一地区或人口集团犯罪的记录与人口总数的比例。

以十万人为单位,记录其中的犯罪人数,为粗犯罪率;以达到犯罪年龄的十万人为单位,记录其中的犯罪人数,为细犯罪率;记录其中某个年龄段的犯罪人数,为特殊犯罪率。

计算犯罪率的方法很多,尚无统一的模式。

犯罪地区:亦称“越轨行为区”。

一个城市中犯罪或越轨行为的比例高于该城市中同面积和人口相仿的其他地区的地区。

通常位于该城市与相邻城市之间的过渡或边缘地带,往往是工业建筑物和铁路集中、居住条件恶劣、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

一般说来,该区域居民的文化素质较低。

犯罪类型:根据犯罪的行为方式、特征和犯罪主体的属性加以区分的不同的犯罪种类。

根据犯罪主体不同,可分为成年犯罪与青少年犯罪,男性犯罪与女性犯罪等。

《犯罪社会学》练习题答案

《犯罪社会学》练习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犯罪社会学》练习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辩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2、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总结阶段(顺序不能改变)3、调查法;观察法4、格老秀斯;洛克;斯宾诺莎;霍布士;孟德斯鸠;卢梭;潘恩(任填三项)5、芝加哥学派6、严景耀7、犯罪事实;犯罪情况8、犯罪状态;犯罪规律9、功利取向型犯罪;价值取向型犯罪;情感冲动型犯罪;传统习俗型犯罪10、暴力犯罪;环境犯罪;高科技犯罪;公害犯罪11、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12、矛盾冲突论;综合动因论13、唯一性;有限性14、推动作用;暗示作用15、过分溺爱;简单粗暴16、制度层;意识层17、累积性;融合性18、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19、时代性;民族性;群体性20、松散式结构;集团式组织结构21、盗码并机;电信欺骗犯罪22、通讯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反政府的计算机犯罪;商业领域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虚拟犯罪23、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结果多元化24、主体系统;规范系统;手段系统25、物质资源;关系资源26、名誉惩罚;人身惩罚27、罪刑对等原则;刑罚效力原则28、及时性;彻底性29、社会规范30、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二、名词解释1、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刑法学: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根本,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注重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

刑罚学的任务是提出准确的惩治犯罪的原则。

3、越轨行为:所谓越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做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等。

4、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犯罪学是犯罪学科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模式、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犯罪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涉及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方向和内容:
1.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个性和心理过程,探讨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以及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犯罪。

这个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心理学、社会学和犯罪学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

2. 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过考察社会结构、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等因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以便深入了解社会背景对犯罪的影响。

3. 犯罪预防和控制:这个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如何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

犯罪学家通过研究犯罪率的变化、刑罚政策的效果以及犯罪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控制犯罪的策略和建议。

4. 犯罪统计学:犯罪统计学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统计和分析犯罪数据来了解犯罪行为的模式和趋势。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地点等,旨在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和政策建议。

5. 犯罪学理论:犯罪学理论是犯罪学的基础,试图解释犯罪行为和犯罪者的动
机。

犯罪学家通过建立和发展各种犯罪学理论,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以揭示犯罪行为的原因和模式。

总体而言,犯罪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多样化的,从心理学、社会学到统计学和理论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犯罪行为,提出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为社会安全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犯罪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犯罪数量不断上升,犯罪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问题时,如何理解和解决犯罪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是一位开创性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思想独具特色,在社会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探讨犯罪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一、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简介迪尔凯姆作为法国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他主要的贡献在于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和分析,强调了社会学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性,电话机唯物主义视角下,他提出了社会是“超个体”的观点,研究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原则。

在其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等中,迪尔凯姆对犯罪问题有着独到的阐述和贡献。

他认为,犯罪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出现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社会必须通过正规的渠道来解决犯罪问题。

二、社会分工和犯罪的关系从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理论出发,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社会分工并不是绝对合理的,会出现社会分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社会分工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因分工失衡引起的种种问题都有很深刻的分析。

因此,社会分工理论对犯罪问题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分工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迪尔凯姆提出了犯罪的社会学定义:犯罪是一种行为,它违背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受到社会束缚力量的制约。

在执行社会分工的过程中,社会会常常出现某些个体不适应社会分工引起的失衡,从而导致犯罪的出现。

因为社会分工不同的领域和职位都有其特殊的规范,个体只有符合了这些规范才能够顺利地融入这个社会局面。

否则的话,这些个体往往被边缘化,被排斥,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犯罪的社会规制迪尔凯姆在自己的社会学思想中,将社会规制看作是一种正规的和合法的针对犯罪的社会方法。

对于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规则、法律和制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

《犯罪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犯罪社会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程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犯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使学生具有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各类犯罪案件的基本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握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课程教学要求1.反映犯罪社会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2.注意学科理论结构的科学性、内容的新颖性以及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3.系统介绍我国改革以来犯罪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打击犯罪和治理犯罪问题的经验教训;4.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

三、先修课程刑法学、犯罪学、法律社会学、社会学概论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为掌握犯罪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现实的犯罪问题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并提供相应参考方案。

了解犯罪社会学在分析犯罪的成因及解决犯罪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课程难点为如何让学生将社会学的知识运用到对犯罪问题的分析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突破。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什么是犯罪社会学(2)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方法(3)研究犯罪社会学的意义2.重、难点提示(1)重点:研究犯罪社会学的意义(2)难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犯罪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3学时)1.教学内容(1)犯罪社会学的思想源流(2)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形成(3)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4)犯罪社会学在中国2.重、难点提示(1)重点: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国犯罪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2)难点: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的理论派别及其形成过程;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过程理论和其他犯罪社会学理论。

第三章犯罪与犯罪问题 (3学时)1.教学内容(1)犯罪本质(2)犯罪类型(3)犯罪问题2.重、难点提示(1)重点:犯罪的社会起源;基本特征;犯罪的类型。

(2)难点:犯罪的社会本质;犯罪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基础犯罪学经历了统计犯罪学、犯罪人类学和犯罪社会学的兴衰,现代犯罪社会学是在统计犯罪学和犯罪社会学基础上的的思辨成果。

统计犯罪学顾名思义以犯罪统计为特点,具有实证主义的倾向。

虽然其研究缺乏明确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的统计分析天然地具有犯罪社会学的潜质,对后来犯罪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①犯罪人类学在此不再赘述。

其使犯罪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犯罪学研究的新阶段,同时还将犯罪研究的对象由犯罪行为转向犯罪人,②对于后来的犯罪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深刻意义。

(二)产生和发展犯罪社会学派诞生于19世纪后期,意大利犯罪学家恩里科·菲利被认为是犯罪社会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其著作《犯罪社会学》使“犯罪社会学”的概念流传开来。

③有学者将19至20世纪初的犯罪社会学划分为两个学派:法国学派(the French school)和法律—社会学派(legal-sociological school)④。

法国学派以拉柯沙尼(cassagne)为代表,对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理论进行了批判,主要成果在于与犯罪人类学的争论;法律—社会学派以李斯特为代表,对犯罪人类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地接受,采取了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对各个学说进行了综合研究。

⑤20世纪是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中心由欧洲转移至了美国⑥,形成了诸多新的犯罪社会学理论。

在这一时期,犯罪社会学兼收了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对犯罪的研究也逐渐体系化和细致化。

当代犯罪社会学是对近现代犯罪社会学的批判整合,结合了社会心理学、紧张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等等理论,更加完善。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①吴鹏森著:《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1页。

②同上,第54页。

③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

④同上,第160页。

⑤同上,第160页。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
我们平常在电视上所见到的就是犯罪心理学。
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在 20世纪 30年代就开办过犯罪社会学课程。社会学家亲自体验铁窗生活,深入犯人之中,搜集犯罪问 题的第一手资料,对犯罪现象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代表作有《北京犯罪之社会分析》(1928)、《中国的犯 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934)等。8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们努力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调查青少年犯罪与 家庭、学校、环境、交往、待业、文化生活等因素的相关程度,寻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和综合治理方案, 并在教育、感化失足青少年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这对于发展中国的犯罪社会学是个良好的开端。
发展历史
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首先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现象与犯罪者的年龄、性别、 种族、职业,及其所在社会的经济、地理位置和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关系,指出犯罪的发生和消灭、增加和减少 以及犯罪的类型均受社会环境影响,提出犯罪的社会原因说。他认为,社会本身孕育着犯罪的胚胎,任何社会都 必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犯罪行为。受这种观点影响,一批持犯罪社会原因说的学者,如德国刑法学家F.von李斯 特、意大利犯罪学家E.费里等,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了在刑法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刑事社会学派,创 立和发展了犯罪社会学。1884年费里发表了《犯罪社会学》一书,标志着犯罪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90年代,刑 事社会学派成立了国际刑法学会。
注意事项
研究重心的转变
一、在研究重心上应注重逐渐从“罪后”研究向“罪前”研究转变
中国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与犯罪对策的一门学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犯罪 学一直主要坚持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对策论三段论体系,其核心是以犯罪原因论为中心的。这是由于 犯罪原因是对犯罪现象的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又是犯罪对策的基础,其核心的作用自然成为犯罪学理论体系的 中心地位,甚至有学者干脆认为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原因的科学。在这种犯罪学理论体系的支配下,中国学者对 于犯罪问题的研究一直奉行一种单线型的研究模式,即在三段论的框架下对于犯罪问题的思考。这种研究模式最 大的不足表现于:一是对于社会现实中的社会问题缺乏敏感性。由于在三段论的体系中,犯罪原因论是核心的地 位,因而,对于犯罪问题的探讨主要力量基本上就是对于犯罪原因的分析,至于犯罪现象的研究只不过是其为犯 罪原因服务的,而犯罪对策的研究也只不过是犯罪原因探讨的简单延伸。由于犯罪原因的研究是对犯罪现象出现 后的一种因果机制的探讨,因此,对于犯罪现象出现前的征兆以及其演变的病理机制却缺乏富有洞察力的和分析。 其结果是使犯罪学成为一种对犯罪现象应对性的事后研究,有时甚至出现这样的情景:在一种新型的犯罪现象大 量涌现后的很常一段时间,犯罪学才作出反应。二是对于社会中的犯罪现象缺乏科学的预测。在三段论的体系中, 犯罪预测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有时甚至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个体问题。

犯罪社会学是一个研究犯罪现象及
其产生原因的学科,它试图揭示犯罪背后的社会环境和结构。

犯罪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不仅是犯罪行为本身,更涉及到犯罪者、受害者、以及社会如何防止和处理犯罪等方面。

犯罪的社会学解释
犯罪的发生常常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学家认为,犯罪不是一种自然
现象,而是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结果。

例如,贫困、教育水平低、失业率高的地区往往犯罪率也会相对较高。

此外,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机构的功能失调也是导致犯罪增加的原因之一。

犯罪与个体
犯罪社会学不仅关注犯罪行为的社会原因,还研究犯罪者个体的特征。

犯罪者
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比如缺乏道德观念、自控力低、冲动易怒等。

此外,家庭教育、社会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个体的犯罪倾向。

犯罪的预防与处理
在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中,预防和处理犯罪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社会教育、
改善社会环境、提高法制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犯罪率。

此外,犯罪分子的心理矫治和社会再适应也是预防和处理犯罪的重要手段。

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现象,还可以为社会犯罪的
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犯罪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犯罪社会学对犯罪预防的研究

犯罪社会学对犯罪预防的研究

犯罪社会学对犯罪预防的研究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研究如何预防犯罪已经成为了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

在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对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犯罪预防方法。

首先,犯罪社会学研究认为犯罪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社会问题,因此,预防犯罪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

其一是从社会层面入手,通过推行公平正义和社会福利政策来防止犯罪的发生。

研究发现,社会不平等和贫困是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社会经济条件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二是从环境层面入手,通过改善社区环境和建立安全居住环境来减少犯罪。

研究表明,犯罪活动倾向于在犯罪不安定区域发生,因此,加大对不安定地区的管理和投入,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活动的发生。

其次,犯罪社会学研究还强调了预防犯罪的个体因素。

研究发现,犯罪行为与个体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预防犯罪作用。

在这方面,犯罪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的个体教育和心理疏导方法来降低犯罪率。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通过精神疏导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有犯罪潜力的人群排解压力和负面情绪,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此外,犯罪社会学研究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改善犯罪的惩罚方式来预防犯罪。

传统的刑罚主要侧重于惩罚罪犯,但是研究发现,在一些情况下,过于严苛的刑罚可能会产生逆向效应,导致犯罪率上升。

因此,犯罪社会学主张采用多元化的刑罚方式,既要强调对犯罪的惩罚,也要重视对罪犯的改造和再教育。

此外,犯罪社会学还提倡采用社区矫正和刑罚适应性矫治等方法,将罪犯与社区联系起来,使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从而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犯罪社会学作为犯罪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犯罪的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犯罪预防方法。

从社会层面入手,通过推行社会公平正义和改善社会经济条件来减少犯罪;从环境层面入手,改善社区环境和加强对不安定地区的管理,以减少犯罪发生;从个体层面入手,通过教育和心理疏导方法,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素质;同时,还通过改善犯罪的惩罚方式和刑罚适应性矫治,减少犯罪的发生。

监狱学的犯罪社会学研究与理论

监狱学的犯罪社会学研究与理论

监狱学的犯罪社会学研究与理论监狱学是犯罪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囚犯、监狱环境以及监狱制度对罪犯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监狱学的一些研究内容和相关理论,旨在加深对犯罪行为和监狱环境的理解。

一、监狱学概述监狱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关注个体罪犯的行为特征,还研究与犯罪相关的社会因素和制度环境。

监狱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类型、犯罪动机、犯罪模式等。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特征、社会背景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研究,监狱学可以为制定刑罚政策和改善监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 犯罪类型犯罪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犯罪类型的分类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动机,研究这些类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和原因。

2. 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导罪犯行为的根本原因,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犯罪动机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探讨不同类型犯罪的心理因素,为犯罪预防和矫正提供依据。

3. 犯罪模式犯罪模式是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它指的是犯罪行为的一种规律性表现。

通过对不同犯罪模式的研究,可以揭示出犯罪行为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为制定刑事政策和改善社会治安提供理论支持。

三、监狱学的理论基础1. 邮件学说邮件学说是监狱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强调监狱应该以人道主义的原则来进行管理。

邮件学说提倡对罪犯进行必要的惩罚,同时也强调要保护罪犯的基本人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2. 创业学说创业学说认为,监狱应该提供给罪犯一种改造自我的机会,通过教育和培训,引导罪犯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提供改正错误的途径。

创业学说强调犯罪是可以预防和矫正的,鼓励社会对罪犯给予重返社会的机会。

3. 社会学说社会学说强调犯罪是社会问题的产物,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认为,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公平和正义,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监狱学的实践应用1. 犯罪预防通过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和针对性的犯罪预防政策。

犯罪社会学菲利读后感

犯罪社会学菲利读后感

犯罪社会学菲利读后感读了菲利的犯罪社会学相关著作,那感觉就像是被一个特别聪明又很接地气的老头拉着,跟我讲犯罪这事儿背后那些复杂又有趣的门道。

菲利一上来就打破了我原来那种对犯罪简单粗暴的看法。

以前我就觉得犯罪嘛,那就是坏人干坏事,把坏人抓起来惩罚就完事儿了。

但菲利告诉我,可没那么简单。

犯罪就像是一棵树上结的坏果子,你不能光盯着果子,得看看这棵树扎根的土壤、周围的气候,也就是社会环境。

他讲犯罪的原因那部分,特别让我着迷。

就像是侦探在抽丝剥茧,把犯罪的根源给一点点扒拉出来。

他提到了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还有社会因素。

这人类学因素就好比是每个人自带的出厂设置,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比较冲动、暴躁,这是犯罪的一个潜在小火苗。

自然因素也不能小看,比如说一个地方气候特别恶劣,人们生存艰难,可能就容易滋生犯罪。

不过呢,菲利最强调的还是社会因素,这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啊。

贫穷、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这些东西,就像染缸里的脏颜料,把一些人染得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就想到我生活的城市里那些老旧小区,有些孩子家庭条件差,周围也没有什么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带偏,最后可能就干出违法犯罪的事儿了。

菲利还提到了犯罪饱和法则,这个就很神奇。

就好像犯罪是有一个固定的额度似的,社会环境就像一个容器,如果社会环境不变,犯罪数量就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就好比一个公交车,要是座位数量不变,乘客数量也不会无限制地增加。

这让我重新思考我们打击犯罪的策略。

要是光靠加重刑罚去打压犯罪,就像是往这个公交车上硬塞人,根本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得想办法改变社会环境这个“容器”的大小和形状才行。

菲利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看待罪犯也有很大的影响。

以前我觉得罪犯就是罪大恶极,就该被关起来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菲利让我看到,很多罪犯其实也是社会的受害者。

他们可能是被糟糕的环境逼迫,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这并不是说要为罪犯开脱,而是说我们在对待罪犯的时候,除了惩罚,是不是还应该有一些改造和预防的措施呢?就像一个不小心掉进泥坑的人,我们不能光谴责他身上的泥,还得想办法把他拉出来,再把那个泥坑填平了,防止其他人也掉进去。

犯罪社会学菲利读后感

犯罪社会学菲利读后感

犯罪社会学菲利读后感读了菲利的犯罪社会学,真的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犯罪这件事儿有了全新的看法。

以前啊,我就觉得犯罪嘛,就是那些坏人干坏事,抓起来惩罚就完事儿了。

但菲利可不这么想,他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不过不是在找某个罪犯,而是在探寻犯罪背后那些深深隐藏着的秘密。

菲利首先就打破了我对犯罪原因的简单认知。

他告诉我,犯罪可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不是说一个人天生就是个罪犯胚子,或者就是一时鬼迷心窍那么简单。

他提到了好多因素,什么社会环境啊、个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啊,这些因素就像一群调皮的小鬼,聚在一起就容易搞出犯罪这档子事儿。

就好比一个人生活在特别贫穷、充满歧视、教育资源又特别匮乏的社区里,周围的人不是小偷小摸就是整天游手好闲,那他就像在一个泥潭里,很容易也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时候我就想,原来那些罪犯也不完全是自己想堕落成那样的,社会环境这个大染缸的“锅”可不小。

而且啊,菲利在书中讲的那些犯罪类型的分析也特别有趣。

他不是简单地把犯罪分成盗窃、抢劫这种表面的类别,而是从更深层次的社会和人性角度去剖析。

这让我觉得犯罪就像一个复杂的拼图,每一块都有它独特的形状和位置,菲利就在努力把这些拼图完整地拼起来,好让我们看清楚整个犯罪现象的全貌。

他在书里提到的对罪犯的处理方式也让我耳目一新。

以前就觉得把罪犯关起来,让他们接受惩罚,起到威慑作用就好了。

但菲利却像是个有独特想法的老师,他说对待罪犯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

这个比喻可太妙了!罪犯就像是社会这个大身体里生了病的细胞,光惩罚就像只是把这个生病的细胞割掉,但是如果不改善身体的大环境,还是会不断有新的细胞生病的。

所以要想办法去改造罪犯,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而且要去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减少犯罪滋生的土壤。

读菲利的这本书啊,就像跟着他在犯罪的世界里来了一场大冒险。

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正义的伙伴,在和他一起寻找对抗犯罪的真正秘诀。

不过有时候也有点晕头转向的,因为他的思想太丰富了,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但这个迷宫里到处都是宝藏。

《犯罪社会学》〔意〕恩里科菲利著读后感

《犯罪社会学》〔意〕恩里科菲利著读后感

《犯罪社会学》〔意〕恩里科菲利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犯罪社会学》〔意〕恩里科菲利著读后感《犯罪社会学》是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恩里科·菲利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犯罪现象的深入剖析,菲利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为我们理解犯罪、预防和治理犯罪提供了新的视角。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犯罪社会学的重要性,并对犯罪现象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首先,菲利在书中强调了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他认为,犯罪并非个人主观意愿的产物,而是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这一观点揭示了犯罪现象的社会性,提醒我们不能将犯罪简单地归咎于个人道德的沦丧,而应关注社会层面的因素。

例如,菲利指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个人问题。

”其次,菲利提出了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他认为,预防犯罪的关键在于改善社会环境,消除犯罪产生的土壤。

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指明了预防犯罪的方向。

正如菲利所说:“预防犯罪的目标,应当是创造一个不利于犯罪生存的社会环境。

”再次,菲利在书中对犯罪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分析了不同类型犯罪的特征和成因。

这一部分内容丰富多样,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犯罪现象。

例如,菲利将犯罪分为“物质犯罪”和“精神犯罪”,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菲利还对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改革刑事司法制度的建议。

他认为,现行的刑事司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犯罪问题,应当进行改革。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反思和优化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应当借鉴菲利等犯罪学家的理论,关注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加强犯罪预防工作,优化刑事司法制度。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犯罪学研究的本土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的犯罪预防和管理模式。

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犯罪现象,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二篇范文:《犯罪社会学》〔意〕恩里科菲利著读后感恩里科·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犯罪现象的剖析,更是一次对社会认知的颠覆。

西方犯罪学第六讲 犯罪社会理

西方犯罪学第六讲 犯罪社会理

三、 20世纪初的犯罪社会学分析
• 迪尔凯姆: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社会失范; • 塔尔德 :模仿规律 •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兴起:威廉姆· 邦格 • 里昂学派:社会环境的作用
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 学的犯罪研究兴起和发展
• 研究方向: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学 • 研究中心:从欧洲 美洲 • 美国犯罪学家莫里斯· 帕米 利促使了美国社会学与犯 罪学的联合 •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犯 罪生态学研究 • 约翰· 齐林(John Lewis Gillion)、菲利普· 帕金斯、 萨瑟兰、塞林等不同接触 论、文化冲突论和紧张理 论
亚文化理论
• 少年帮伙亚文化:帮伙中流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 范。成员依此来思考、判断、行为。特点:非功 利性、恶意性、否定性、多样性、即时享乐主义、 群体自由和独立。 • 下层阶级文化:麻烦、强硬、聪明、兴奋、命运、 自主(蔑视权威):美国往事 • 暴力亚文化:南部大城市暴力犯罪率最高,用犯 罪学家的观点来说,南部主要存在暴力亚文化。 就象好莱坞西部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团伙暴力、 个人复仇、夜间飙车、枪战等到处可见。
• • •
不同交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 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他的社会交往所决定的,一个人犯 罪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同有犯罪行为的人交往的结果。 • 社会学习理论是对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的修正 • 认为个人的犯罪行为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施或观察犯罪 行为而学习获得的;人们是否犯罪取决于其生活的社会环 境中的有关因素,这一理论尤其适合解释暴力犯罪。 • 在当代社会中,青少年攻击型行为主要是从三个地方学来 的:第一是从家庭成员那里学来的;第二是从周围的社会 环境学来的;第三是从媒体那里学来的,电影和电视上的 暴力行为往往更加生动具体

理性地对待犯罪——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评价

理性地对待犯罪——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评价

理性地对待犯罪——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评价理性地对待犯罪——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评价财经政法资讯2008年第1期书评理性地对待犯罪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评价●孙启亮实证哲学是通过观察来把握事物规律,为推断未来而研究现状的哲学.它不追求事物的终极原因,只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实证哲学注重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是l8,l9世纪欧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刑事人类学派的鼻祖切萨雷?龙勃罗梭的学生,同时也是意大利刑事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恩里科?菲利的《犯罪社会学》发表于1882年,受这种学科渗透的影响,该书以实证哲学为其方法论,用观察,统计,归纳等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犯罪学,通篇闪耀着实证主义的光芒.可以这样说,实证哲学是《犯罪社会学》的精髓,它使我们人类对犯罪的研究从认识论走向了价值论,其实证精神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犯罪社会学》以实证的观点认识犯罪.恩里科?菲利在《犯罪社会学》提出”犯罪是特定生理和心理构成在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作用的结果”.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是《犯罪社会学》一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证地认识犯罪,把犯罪看作一种社会现象, 才能客观,全面地研究犯罪学.由于存在天生犯罪人,犯罪成为社会的必然产物,不可能被根除.正如德国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告诉我们的那样,”没有违反,就没有秩序!”这种观点很哲学但却很现实,至少现有的社会形态都是存在犯罪现象的.与其他实证主义犯罪学一样,恩里科?菲利的《犯罪社会学》不仅研究犯罪,也研究罪犯,而且把他们看作一个个有其自身生理,心理特性及特定自然,社会环境的人,而不是没有区别的,抽象的个体.因而《犯罪社会学》认为不仅要惩罚犯罪,还应惩罚罪犯,救治罪犯,预防犯罪.其次,《犯罪社会学》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犯罪社会学》以实证哲学为指导研究犯罪问题,不是认为罪犯要犯罪所以犯罪,而是从实际的统计资料入手,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考察促成犯罪的各种因素.一是犯罪人类学的资料,这些资料乃是”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对大量精神错乱和智力正常的罪犯的直接的,连续不断的观察.”基于这些资料,恩里科菲利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切萨雷?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认为有人生而注定要犯罪. 但在这类罪犯的比例和本质认识上,两人分歧很大,这成为《犯罪社会学》与龙氏《犯罪人论》的最大区别.二是犯罪统计学资料,它研究的是犯罪与自然,社会的关联性;大量统计资料论证了保持动态平衡的”一定的环境与[意恩里科?利并,郭缱安滢.《犯罪{{:会学》M]北京:中[碍人公安大学出版fl,2004年版.57书评财经政法资讯2O08年第1期犯罪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犯罪饱和法则.三是在这些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菲利得出结论,促成犯罪的原因有:人类学,自然和社会三种因素,即犯罪原因三元论,这是菲利的理论与李斯特的理论的主要区别——后者主张犯罪原因二元论.再次,《犯罪社会学》以实证的态度寻求犯罪的解决之道.本书的写作目的是针对犯罪原因的研究结果,制定出犯罪的救治措施.在对大量科学数据作分析而把握(19世纪欧洲的)犯罪规律后,《犯罪社会学》进一步以实证的态度研究犯罪问题的解决之道.”犯罪不可能根除,但可以减少,预防”.菲利曾态度鲜明地指出,”一个国家的犯罪在自然领域受个人的生物心理状况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社会领域受经济,政治,行政和民事法律比受刑法典的影响要大得多”.所以,在一般预防上,《犯罪社会学》主张重在改良社会以清除犯罪的社会”病灶”,因为在犯罪原因中,只有社会因素是人类可能也可以施加以影响或者说控制力的.从实际效果分析,刑罚”对犯罪的威慑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犯罪社会学家应当在对犯罪及其自然起因的实际研究中去寻找其他社会防卫手段.”应建立犯罪精神病院来收容精神病罪犯,防止其继续危害社会.对于已犯罪的人,注重特殊预防,对同类型的罪犯采取不同的手段,改造可以救治的罪犯,永久隔离不能救治的罪犯.是的,只研究犯罪行为本身而不了解犯罪发生的过程和原因,虽然可以保证定罪的准确性,但是很难保证刑法适用的合理性.因为犯罪作为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在许多情58况下都不是完全由行为人个人的意志一维性所决定的,如果不考虑犯罪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把犯罪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行为人有时候就可能是不尽合理的,而刑法适用的合理性是人心悦诚服地遵从刑法的基本前提,因而也是实现刑法目的的重要保障,毕竟目的性是理性的首要特征.《犯罪社会学》认识犯罪,研究犯罪,解决犯罪问题,都是以实证哲学为其理论前提,以实证研究为其方法论基础.然而,实证哲学如果局限于表面现象,走向极端就很容易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形而上学.譬如,同是实证学派,加罗法洛的《犯罪学》中的”自然犯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形而上学.当然,《犯罪社会学》中也有一些观点脱离了实证主义. 例如,菲利”从犯罪社会学的观点”将社会分成三个阶段,而其区分标准居然是道德上的诚实度及刑罚对他们的效果;又如,为了社会防卫,菲利主张把天生犯罪人剔除出社会,因而死刑,不定期监禁刑是必要的,然而鉴别天生犯罪人本身又缺乏科学的标准,显然这种观点及其论证都是有违实证甚至略现荒谬的.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在古典犯罪学一统天下的时代,菲利能以实证精神来研究犯罪, 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犯罪社会学》这种无处不在的实证精神,对于当前我国的犯罪学,刑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研究普遍存在方法论危机的现实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反思和借鉴意义.口(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在犯罪社会学中青少年犯罪
姓名:吴俊之班级:社会工作1341 学号:1320804109
正文
论文关键词:犯罪社会学青少年
概要: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

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

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

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

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

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

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
定义。

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

对这个下限存有不同意见。

有学者提出,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

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

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笔者对此予以赞同。

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

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有人类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

”“任何一个国家既然以现代化为自己的社会目标,不管其社会个性如何,恐怕均不能幸免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犯罪的严峻态势并不奇怪。

我们对待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

除了前述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与青少年自身
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如机体需要增多、性成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冲动、模仿、猎奇等),以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总体上偏年轻的客观情况,使得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率较高。

我们应针对这一犯罪现象,探讨、总结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2、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

5、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来看,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是外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

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

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

”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前文谈到的我所曾承办的三名未成年人强奸案,三个被告人的家庭都是离异家庭,其共性是对孩子缺乏关爱。

法庭教育时,这三个父母都痛哭流涕,说对不住孩子,表示以后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

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三,犯罪社会学浅析青少年犯罪
案例:少年为帮哥们出气用铁棍打伤3人
未满18岁的中学生刘强(化名)为帮哥们儿出气,伙同他人用铁棍殴打3名陌生人,造成对方一人重伤、两人轻微伤。

东城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刘强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1年6个月。

2011年10月底的一天夜里,刘强与张某、骆某等人(均另案处理)在外聚会,后骆某得知自己的女友在麦当劳餐厅内被陌生男子搭讪。

次日凌晨零时许,骆某纠集张某、刘强等人持铁棍、木棍殴打受害人大明(化名)等3人。

大明经诊断为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等,鉴定为重伤;另两人为轻微伤。

刘强等人被警方抓获。

警方调查得知,大明及两名朋友之所以搭讪陌生人,是因为打赌,事发当晚他们打赌:如果谁能让陌生人给自己买吃的就算赢,输的人请赢的人吃饭。

大明搭讪一个下楼女孩,离开餐厅时被一群人用铁棍殴打。

东城法院认为,刘强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应予刑罚处罚。

鉴于被告人犯罪时未满18周岁,系初犯,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悔罪,赔偿全部被害人损失并获得谅解,法院决定对其予以减轻处罚。

通过犯罪社会学分析:人类的攻击行为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

所以上述案例中的刘强,可以说他的哥们儿义气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攻
击学习分为两种,第一是观察学习,第二是亲历学习。

所以刘强要么是看到过身边的人故意伤人,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要么就是自己一直都是用这种方式成长。

(1)如果刘强是通过观察学习,那么假设榜样行为表现,刘强身边的朋友经常通过斗殴及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得到了刘强的关注及思考,然而他的朋友通过哥们儿义气解决问题后,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及其他处罚,刘强心里对这种行为产生了好感,于是经过自己的辨析,有样学样,经过模仿学习到了暴力行为。

然而我们在此案中可以看到这次攻击的启动体制,解决陌生男子搭讪朋友女朋友事件是诱发这次攻击的原因,在这次攻击行动中,刘强朋友骆某是这次攻击行动的厌恶鼓动者,请刘强出头,一起行动去进行暴力殴打事件。

然而在这次行动中,最后的结果是受害人大明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这种行为造成的有利后果就是受害人受到伤害,刘强也获得哥们义气的体现,骆某等其他朋友的赞许。

(2)亲历学习,从自身原因分析:可能是刘强自己觉得通过暴力可以更直接发泄自己的情绪,快速达到目的,缺少对后果的考虑以及承担后果的责任。

从家庭原因分析:可能刘强的父母,平时对刘强疏于管教,从小与同学打架相处不以为是,打架斗殴也认为是青少年的正常行为,也有可能父母对孩子关注不够,导致孩子通过这种手段来吸引注意力。

学校原因分析:学校对学生平时这种行为处置不够严厉,在学生心里不过是一个小错而已,导致问题加大严重的可能性。

社会原因分析:在社会中这种现象太多,很多素质不高和法制不够严厉的
城市,随处可见这种行为,对这种行为的无知,导致了问题的严重。

各种不良心理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属于家庭的,又有关于学校的,也有社会环境的,还有个体主观原因的。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出现是眼下全体社会公民其相关部门的要务之一,只有在党政组织领导下,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以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杨春平:《浅谈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影响》
袁敏殊:《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中国法制报》2003年7月23日
《青少年犯罪案例》2011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