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所在。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重要命题中,明确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素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塑造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力量也需要齐心协力,共同育人,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涉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多种有关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模型,如美国的21世纪技能框架、澳大利亚的通用能力学习项目、中国的素质教育等。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了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当前,中国教育已经对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这表明,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各地学校纷纷开展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育人文化建设和核心素养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三、关于立德树人和培养核心素养的关系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是教育的两个方面。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所在,核心素养则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而核心素养正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紧密关联、相辅相成。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概念涵盖了教育的本质和方向。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
核心素养不仅是21世纪的关键能力,更是人生的必备素质。
它包含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和生命素养。
这些能力不仅仅是必备的职业技能,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之一。
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情感和意志素质,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核心目标。
对于当今社会而言,立德树人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抵御各种负面诱惑和压力的同时,具备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需要从课程、教学、评价和实践等方面入手。
首先,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教学要注重价值观教育和人文关怀,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学生作业演讲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再次,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实践要注重学生的综合体验和动手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校外实践等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
例如,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和讲解,借此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开展音乐、美术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总之,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智慧、能力的基础上,融合了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综合能力的素养。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主动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品质是成为一名优秀公民的基础,是一个人立身之本。
学校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和校规校纪的制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友善团结、勤奋好学等优秀品质,为社会创造正能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而思维能力是运用知识的关键。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培养社会责任感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教育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一份力量。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对核心素养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品质。
教育也在不断强调立德树人的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与道德素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来看看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包括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实践能力、情感情绪管理等。
这些素养既是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公民所需的基本素质,又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彰显核心素养理念需要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再只是简单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在校园生活中,学校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是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是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即是以道德品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强调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育实践中,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情绪管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需要在全面培养学生的重点关注学生的品德及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抓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根本保证。
如何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紧扣核心素养 指向立德树人
紧扣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而紧扣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宗旨。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紧扣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了学科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这些素养是一个人综合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紧扣核心素养意味着在教育实践中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桥梁和支撑。
而指向立德树人则是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期待。
那么,紧扣核心素养,如何指向立德树人呢?我们需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需求。
现代教育应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将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科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和情感态度,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
这就是紧扣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转变。
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重构。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学内容应当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注重学科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结合,教育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提升自我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立德树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紧扣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重构。
我们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培养核心素养 践行立德树人
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活生生的有知情意的人和发展创新的人为核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
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
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
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
换句话说,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
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折能力,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
(二)促进多种教学工具的共同使用为了促进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自主学习,相配套的教学工具应该得以不断的完善。
教学工具并不仅仅指的是学校自身的硬件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等,而是英语学习中的辅助工具,如自我学习评估表格等。
在小组合作中,需要建立每次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案的完成来引导小组合作的方向,并通过各种学习资料的提供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学习的最后也要通过一张评估表格来让学生对自身、他人以及整个小组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因此,这些教学工具更多的是一种软性的条件,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梳理和小组合作方式的引导。
(三)建立小组之间的沟通机制小组合作成功的基础在于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并且小组之间的相互沟通,以及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都能够大大促进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建立一个流畅完善的沟通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思想工作,鼓励学生进行沟通,向学生明确沟通的学习效果和作用。
其次,教师应该建立沟通的渠道,通过设置小组讨论环节、教师提问环节、小组之间交流环节以及发言环节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为学生英语交流提供机会。
(四)小组合作中思维导图的使用高中英语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并且知识的难度较大,因此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所学知识的结构、方向,进而在建立知识框架和体系中,加深对英语学习的感悟。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制作思维导图。
首先,对于单个知识点,如单个的句型、语法等知识,可以通过个人制作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展示的方法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在面对复杂对象的思维导图制作时,如整个单元、整本书的知识点构建,此时可以在小组分工、协作与讨论中共同完成此项任务,不仅能够减轻思维导图制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创设生动情形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对话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发展,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对话交流能力,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教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下掌握英语知识。
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自我,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个轻松而丰富的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质疑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这样,学生才会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进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绘画一样,数学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爱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而有的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不敢举。
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受伤害。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强心,他们做梦也想超越他人,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有的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缺少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
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摘要: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项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发布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此次教育体系改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本文首先对核心素养的概论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论述;然后针对我国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我国在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到了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落实。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我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推动我国教育体系有效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因此,本文就“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概论1.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就是指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最关键的、共同的素养,是知识、专业技能和态度的一种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再加上后天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在接受各个时期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稳定的、开放的,是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的。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同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范畴。
我国教育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由3个方面、6大要素和18个要点组成。
学生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并不是全民素养,而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能力等的综合体,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
二、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1.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突出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突出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培养历史情感、树立历史眼光,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人文素养、历史价值素养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领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世界观,从而为其立德树人奠定基础。
在实施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如何突出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突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格和历史情感的重要方面,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国家观、世界观的前提。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多姿多彩,领略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从中自觉汲取养分、增强历史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事件、历史文化景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之心,形成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让学生学会感悟历史、喜爱历史、尊重历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文化素养的学生。
历史人文素养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重要方面。
历史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传承、文明发展,并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去认知世界、认识人生,形成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历史情感。
要突出历史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通过历史故事、名人事迹、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历史人文的价值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对历史人文的尊重和理解。
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贞操、忠诚、奉献精神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精神对于塑造个人品格的重要性,形成对历史人文的深刻认识。
二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历史遗址,通过亲身感受历史文化传承和历史人文价值,形成对历史人文的情感认知。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近年来,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部门不断强调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核心素养,是指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立德树人和培养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教育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
通过本文,我们将探讨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立德树人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是确保教育实现其根本使命的前提条件。
而核心素养,则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
学生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强健的体魄、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优秀的劳动技能。
这些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
只有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出具备这些核心素养的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外在要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些要求,恰恰是立德树人的外在要求。
立德树人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具备这些核心素养。
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这些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相辅相成。
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不是孤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立德树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而只有培养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不是学校的责任,也不是教师的责任,更不是家长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共同努力,共同肩负起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培育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
2020·10参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尝试筛选出地理学科应重点培养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三大素养,对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命制的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题的重要变化、亮点或重要倾向进行评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在“以考导教”的背景下为教学和备考提供参考。
摘要关键词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中考试题评析;教学建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应该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全部环节中,包括考试评价环节。
在当前“以考导教”的背景下,中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原则及方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总目标赋予初中地理教学应达成的具体目标的落实,为此,我们对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命制的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题所呈现的重要变化、亮点及重要倾向,从当前地理教学应重点培育的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责任担当等三个方面进行试题评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和备考提供参考,以改变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重识记、轻思维,重应试、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模式。
一、立足双基,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知识与技能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支点,[2]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地理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依托。
本次中考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从试题分布看,选择题有1、2、5、6、9、10、14、17、20、21、23题共22分,综合题27题2分、28题5分、29题1分、30题2分,基础知识记忆能力考查比重比2019年略高,占比达到32%,涉及内容包括了大洲、大洋、洲界、板块、首都、地形名称等,基础性强,地理味浓厚,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完成必备知识点的学习。
同时,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以及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基本理念,试题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选题背景来源丰富,情境真实多样,如1-4题关注部分国家公园的分布状况,31题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色经济,8-11题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12-13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聚落景观特点的观察,14-16题关注我国农业科技最新发展,17-19题了解我国“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23-25题关注我国2020年珠峰测量活动,26题关注湖北农村疫情防控中复工复产情况,28题关注我国环境特点及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9题关注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建设等。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教育的本质要求。
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如何在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期望为当前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前时代,面对着日益丰富多样的信息,教育更加需要引领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根植于教育的各个领域,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学校工作到社会实践,都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素养。
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核心素养包括了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实践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
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也是培养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学生认知世界和塑造世界观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技能水平,做到知行合一,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导师。
要注重鼓励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育人能力。
家庭和社会也是培养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力量。
学校和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场所,需要共同协作,形成教育育人合力。
家庭是学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以及发展各种核心素养。
社会则是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重要动力,需要建立起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多方合作机制,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两大重要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发表时间:2017-12-26T17:25:58.0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9期作者:陈丛丛[导读] 2014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陈丛丛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251800 2014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年开学之初,我们学校在李主任和劳主任的带领下进一步深化学习了这个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实践的。
现在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爷爷、奶奶等共同建筑的温暖的小窝里幸福地成长着,所以有些孩子把他们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会不顾父母的感受,或多或少地伤害着对他们最亲近的人,父子(女)、母子(女)之间缺少了一份理解、包容。
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进一步地引导。
我现在所教的是三年级,这时候的孩子们身体和心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考试的内容相比以前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心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
很多的孩子总是把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越来越不习惯跟父母交流、沟通。
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选择了《樱桃》这部电影,希望通过影视欣赏这样一种方法让孩子们从中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樱桃》这部电影讲的是从小失去双亲的樱桃偶然在路边捡回一个小孩,不顾家境贫困收养了她。
她的丈夫葛望将养女红红偷偷送给别人,樱桃知道后伤心欲绝,挨家挨户寻找红红并最终将其找回。
红红上学后,因为母亲的缘故常被同学嘲笑,因此对母亲产生了反感,开始孤立母亲。
一次母亲樱桃因冒雨给红红摘山上的樱桃掉进了河中,她终于明白了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
为了报答母亲,红红发奋读书,最终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回到了家乡。
播放完影片后,有些学生的眼睛湿润了。
怎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4年第2期怎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陈熹影(重庆市人民小学重庆400015)【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了“核心素养”理念,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
强调音乐教育立德树人,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教育良知!音乐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音乐教育“根”的问题:为什么让孩子们学习音乐,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本文旨通过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探索如何将其融入到音乐教育之中,为孩子们播下珍贵的真善美的音乐种子!让孩子们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三大素养得以提升,真正落实践行立德树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157-03一、立德树人是什么?核心素养是什么?立德树人是指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塑造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使每个人能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这种说法体现了德育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深刻的语境和深远的意义。
2014年教育部根据立德树人思想进行了重要部署,第一次提及“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1]。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学习了立德树人思想和核心素养,我有以下感慨:1.培养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
2.音乐教育立德树人不能离开音乐来谈立德,音乐教育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立德只重音乐知识传授。
3.强调音乐教育立德树人,这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教育良知。
怎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刚拟定这个题目时,我感觉似乎太大太空了一些,一直以来,我们音乐教育关注的首先是音乐本体,为什么要如此强调音乐教育和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呢?所以几次放下手中的笔,陷入沉思。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人类在适应当前社会,迎接未来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当中所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素养,它不仅仅涉及到专业技能,更包括核心价值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文化素养等。
下面,本文就立德树人与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主题,分别对其展开探讨。
首先,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美好传统,在我国历史文化深厚的基础上,它秉承以人为本、发扬人文精神、培养健康人格等理念,旨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律、思辨、创造的人。
当前,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信息高度流通,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在这样的情境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它将培养好公民、塑造正面形象、提升社会素养等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关切到学生的个人需求,更体现出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因此,应该说,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其次,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也同样重要。
如今,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急需每一个人都具备核心素养,它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学习能力、价值观判断、创新能力、文化素养、沟通能力等。
其中,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牵系着我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而除此之外,也同样需要养成做事的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思考方式等。
总之,只有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够让每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更多的竞争力,并且更好地适应生活变化和环境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并非是一对对立面或者互相抵触的关系,它们相互勾连、相互影响,只有两者相互协调,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在具体的实践中,教育者们应该更好地将两者相融合起来,培养出具有高度人文关怀意识、掌握了多种核心素养的未来人才。
总之,立德树人与发展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
而这两种教育理念,互相协调、互相推动,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且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人文关怀与高品质人才资源。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终身受益。
我们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首先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这不仅包括学生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立德树人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们要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立德树人也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要学会自律、自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具备创新创造的能力和精神。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构建学生核心竞争力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当前,我们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
培养道德品质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
道德品质是立德树人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受益终身的重要素养。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爱心善良、正义勇敢等优秀品格,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素养。
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快速获取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合作意识是实现团队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两种素养同样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加以支持和引导。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发展核心素养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社会素养和健康素养等方面。
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共同构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就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初衷。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要以德育为首要任务,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施育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质要求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因而,教育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德育成为教育的灵魂。
立德树人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的重任。
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化素养是人的灵魂素质,是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最核心素养。
文化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素养、历史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素养、国学素养等方面。
学生应当具备对传统文化的基本了解和尊重,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丰富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素养。
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是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科学方法,具备探索和实践科学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和发明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素质,是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学生要具备独立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加工和再创造的能力,具备信息伦理和安全保护的意识。
创新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手能力。
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做最好的自己
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做最好的自己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阜阳市第十九中学自建校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用心思考未来,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阳光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初步形成了我校“以德育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特色。
现就我校在德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汇报如下:一、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阳光健康成长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十九中引进了一种全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自我管理,锻造杰出青少年”项目,其宗旨是:成就学生,解放老师,养成良好习惯,锻造杰出青少年。
该项目主张青少年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自我锻炼、自我反省,通过一年十二个主题的情商训练,养成各种良好习惯,使自己变得优秀。
配合自我管理每个月的教育主题,我校组织制订了与之对应的每个月的德育教育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强化自我管理训练成果,使学生知行统一。
为了使自我管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学校开展了“诚信乐购”、“诚信考场”、“日行一善”等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我管理情商训练,不仅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主动发展。
经过自我管理训练,阜阳十九中的学生在树立理想、制订目标、养成习惯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拥有了责任感、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了感恩父母,关心他人。
家长普遍反映:到十九中以后,孩子变得更懂事了,自信了,更喜爱学校、喜爱学习了。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的专业化水平1、组织师德理论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每周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教育局相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加强师德建设。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始终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其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将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层面。
立德,即立德修身。
立德,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与人相处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融洽发展的基石。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通过讲故事、树立榜样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养成正直、守信、勤奋、谦虚等良好习惯。
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要使立德树人的工作取得真实的成效,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该注重品德教育,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注重传授知识的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社会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外部环境,社会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努力。
教育工作者应增强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实现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核心素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有爱、有信任、有责任感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道德修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
一、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成框架,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活生生的有知情意的人和发展创新的人为核心。
基本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校长和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些素养。
我们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
全面落实基础型课程,夯实文化基础;扎实推进拓展型课程,促进自主发展;积极探索活动型课程,激活社会参与。
二、践行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新
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
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
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深化课程改革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不少具有教育情怀和改革魄力的校长,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以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探索“六大改变”,即改进学生观、改良德育、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改进教师培训机制、改善学校管理机制,初步行成了六个方面的
办学特色,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强劲动力。
教学相长的六点经验: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开展学习培训,培植课改土壤;三是完善五步流程,提升课堂魅力;四是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课改内涵;五是加强过程管理,促进常态实施;六是实行集团办学,辐射师范引领。
四、倡导专家治校
为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国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五、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
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会发展;只有教师快乐,学生才会快乐;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