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澧水船夫号子教学设计2湘艺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一)澧水船夫号子教学设计2 湘艺版
澧水船夫号子1教学目标1、了解山歌、号子、小调的音乐特点及形成原因。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民歌鉴赏能力。
3、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民歌,会唱一些简单的、经典的民歌,但他们更关注流行歌曲,对民歌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主动性,感受、体验民歌的魅力,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创造活动如:师生互动演唱、合作表演、即兴创编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感受民歌的美,获得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感情升华,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了解、体验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特征及形成原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民歌教师演唱民歌,问:是流行歌曲吗?属于哪一类型的歌呢?导入课题。
活动2【活动】二:自主探究赏析民歌1、答一答:自主思考,说出民歌的共同特点。
设置问题:什么是民歌?民歌有哪些特点?学生根据认知情况发表对民歌的见解,教师补充总结。
听一听:感受汉族民歌之间不同的音乐特点。
欣赏两段汉族民歌(湖南《沅陵船夫号子》、江苏《无锡景》),结合《小河淌水》比较分析:三首汉族民歌的节奏、曲调等音乐特点相同吗?听完后分别对三段汉族民歌的特点进行描述。
(播放两段音乐),学生根据相互交流后的结论,各小组派代表说出三段民歌音乐特点,师:具有这三种不同音乐特点的民歌我们分别称它为山歌、号子、小调。
教师总结,板书。
师:民歌的这些不同音乐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由问题引出下一环节:在实践活动中辨体裁,分析民歌三种体裁各自形成的原因。
活动3【活动】三、合作演练体验民歌1、体验、分辨湖南民歌《打硪歌》。
①教唱常德方言,提问。
说说歌曲是在什么场合演唱的?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领唱)?属于哪种民歌体裁?②音乐欣赏《打硪歌》,学生回答演唱场合、演唱形式、体裁,教师总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初中音乐澧水船夫号子教案
初中音乐澧水船夫号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版初中音乐教材,旨在加深学生对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歌的了解,特别是劳动号子这一民歌形式。
通过欣赏和学唱《澧水船夫号子》,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能辨别不同劳动号子的风格。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澧水船夫号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澧水船夫号子》,熟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音乐情感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澧水船夫号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韵律等特点。
2. 欣赏与学唱(1)教师详细讲解《澧水船夫号子》的背景、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劳动号子。
(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澧水船夫号子》,注意教授歌曲的节奏、音准等问题。
(3)分组进行唱练,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实践活动(1)请学生模仿船夫的劳动动作,体会劳动号子与劳动场景的紧密联系。
(2)举行“澧水船夫号子”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劳动号子的特点及其在劳动中的作用。
(2)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以及如何将劳动号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推荐其他劳动号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澧水船夫号子》,掌握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劳动号子的情感内涵。
3. 学生对劳动号子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欣赏到我国传统民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劳动的辛勤与伟大,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生活的情感。
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我执教的是湘版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第一课时。
本课时属音乐感受与欣赏的教学领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特别提出了“要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来凸现“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地学习《澧水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等优秀的中国民歌,感知音乐中劳动号子与山歌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2.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3.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通过肢体体验、对比欣赏来简单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的重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的难点:学生自信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视频资料、钢琴(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民歌接龙游戏。
师:太阳出来罗哎?喜洋洋欧郎罗。
生:挑起扁担朗朗拆,咣拆,上山岗喽郎罗。
师: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个艳艳。
生: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师: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地云呦。
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地云呦。
师: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生:白云下面马儿跑。
二、导入师:知道我们刚才唱的都是什么歌吗?生:民歌。
师:对,都是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的民歌,我们国家复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人们的民族、地域、时代的不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歌。
那我们宁夏有什么样子的民歌?生:花儿。
师: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会唱几句“花儿”的?(请会宁夏花儿的学生展示“花儿”演唱。
)三、展开(一)、山歌1.《上去高山望平川》(1)听赏: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花儿”,名字叫《上去高山望平川》,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感受旋律的高低、节奏的长短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清唱)(2)互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为歌曲画出旋律节奏图。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民歌(一)课件(2)湘艺版
节曲 奏调 :: 稳婉 重转
富细 于腻 变柔
化美
小调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 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
想象元素:花园、赏花人、茉莉花、绿叶
联想:
现实元素: 教 室
学
书
生
本
根据音乐特点选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前奏 充满活力
第1乐句 优美抒情
第2乐句 婉转赞美
第3、4乐句 细腻真挚
班级歌表演?茉莉花?的音乐与动作对话
多彩的中国民歌
体达劳 创自动 作己和 民 的的生 歌 一思活 是 种想中 劳 艺情, 动 术感为 人 形而了 民 式集表 在 。
民歌按体裁可分为
山歌
山歌组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组
小调
小调组
澧水船夫号子—湖南民歌
速 度: ( 慢) —— 快 —— 慢
力 度: 弱 —— (强 ) —— 弱
情景变化: 平稳行进—激流险滩—(战胜艰险)
前奏音乐 或间奏音乐
又怕来年
不发芽
14 茉莉花 242我有心采 一朵戴
3
满园花开
香不过他
好一朵 茉莉花
好一朵 茉莉花
劳动号子: 音调粗暴有力,节奏固定 演唱形式常用〔 一领众合 〕
山歌:旋律高亢,节奏自由 歌曲中常伴有〔 吆喝声 〕 小调: 曲调〔细腻婉柔〕,节奏规整
艺术上 又较多的加工
总 结
2、大马赶在喔噜噜的山头尼 上哟, 小马赶来随后尼跟。 依 哦随后尼跟
3、二月放马喔噜噜的百草尼发哟, 小马吃草深山里跑。哟 哦深山里跑
4、马无青草喔噜噜的不会尼胖哟, 草无露水不会尼发不会尼发。依 哦
杯 2 ×× ××× ×× ×
子 4 拍 拍我与敲歌敲曲敲互动拍 抓 放
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教学设计1、《放马山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并能按照歌曲的要求去演唱。
2、通过欣赏《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视唱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观看云南民歌《猜调》视频。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歌曲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儿歌……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歌曲和咱们平时唱的歌的风味不一样,它是一首民歌(板书),它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这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三、新课教学:(一)听范唱,激发兴趣。
师:《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
(二)节奏练习。
1、学生先熟悉节奏,然后出声打节奏。
2、教师为节奏加上附点,并让学生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再次练习课件1的节奏。
3、出示课件,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
4、学唱歌谱:(1)复习g调的音阶,老师任意指几个音让学生说出唱名;(2)老师唱歌谱的第一乐句,学生小声跟唱;(3)学生唱歌谱的第一乐句;(4)老师唱歌谱的第二乐句,学生小声跟唱;(5)学生唱歌谱的第二乐句。
5、填唱歌词:老师弹第一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歌词,然后出声唱一次,学生接唱第二段的歌词,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老师弹第二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第三、四段歌词,然后大声唱一次。
6、连唱歌曲:把歌曲的四段连起来唱一次(男女分唱),启发学生欢快、热情、豪放地演唱歌曲。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民歌(一)教案(2)湘艺版(new)
民歌(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概念以及其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听赏、演唱、体验中感受音乐特点,并能在听赏中主动思考、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初步建立继承、发扬我国民歌的精神.2学情分析根据初中生理解、鉴赏力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歌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征教学难点: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征的介绍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中国民歌活动导入:邀请几名男生上台进行互动,要求自行创编口号节奏来移动重物。
(感受劳动与音乐的结合)运用体验与合作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拨:在鲁迅《门外文谈》中介绍——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人们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期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这就是创作······活动2【讲授】中国民歌(一)中国民歌的形成中国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最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的集体劳动之中。
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
它一般是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音乐品种,其中民歌的歌种就有千余种。
(二)中国民歌按体裁分为三类1、劳动号子请欣赏视频《长海渔民号子》思考:谁在唱?在哪唱?唱什么?怎样唱?为何唱?(进行引申)(1)定义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2)分类搬运号子:搬运货物劳动中所唱工程号子:修建大坝等劳动所唱农事号子:各种农业劳动所唱作坊号子:小手工作坊劳动所唱船渔号子:行船、打鱼等水上劳动所唱(3)功能以统一劳动节奏的实用性为主,调剂鼓舞劳动者情绪的表现性为次(4)审美特点风格:直接简朴、坚毅粗狂。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一)教案 湘艺版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1教学目标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该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2.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欣赏合唱曲《黄河船夫曲》,感受该音乐作品的特点,并能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民族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兴致高,有一定的基础。
3重点难点感受音乐与地域的密切关系,及地域因素形成的音乐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一、瞭望黄河1.歌声引进黄河(l)音乐引路学生在歌曲《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提问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是哪儿传来的歌声?你能唱上几句吗?生:黄河上传来的歌声。
师:今天我就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去看看歌声中的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她和其他的河流有何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从大家熟悉的音乐开始,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进黄河。
2.黄河简介课件展示黄河。
师:黄河与我们的耒水有区别吗?生:……师:同学们我们再听一遍刚刚我们所听到的《黄河船夫曲》,在欣赏的时候同学们留意一下这首歌的旋律,语言和情绪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了解它们与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更好地学习本课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黄河放歌1.听《黄河船夫曲》(l)聆听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
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 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生: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说出粗犷、高亢、空旷、雄浑、质朴等特点。
)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生:自由舒展。
师:你觉得歌曲的曲调和速度有什么特点?生:曲调有多处重复。
速度比较慢。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生:黄河上非常开阔。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船夫们唱的歌是这么的粗犷、高亢吗?生:因为船与船之间隔得很远,唱的小声对方听不到。
生:……师:宽广的黄河赋予那里的人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5单元“泥土的歌”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之前的音乐课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同时,他们可能对一些常见的音乐风格和流派有所了解,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我国的传统音乐也有所耳闻,例如京剧、昆曲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和尝试新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通过演奏乐器、唱歌等方式来学习和体验音乐。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单元“泥土的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例如,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表现形式可能与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风格有所不同,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太了解,这也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以讲授法为主,为学生讲解“泥土的歌”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讲授法,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
(2)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一)民歌(一)教学设计2 湘艺版
民歌(一)1教学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民歌,并对民歌产生兴趣。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去感悟不同民歌类别的特点。
3.能辨别民歌的类别、了解民歌。
2新设计本单元教学课时为三课时,我所设计的是第三课时,我根据本地方音乐教育的特点,根据当地艺术文化的情况,采用当地熟悉的民歌来进行教学,通过体验、感受、欣赏民歌,让学生能够听辨民歌的种类。
3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玩,爱表现,模仿能力和求知欲较强,而且思维敏捷,正是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的黄金时期。
本课为七年级学生所设,内容丰富,介绍了大量富有情趣的中国民歌。
通过欣赏,体验、感受中国民歌,使学生情绪高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4重点难点引导体验、感受不同类别民歌的特点。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谈话1、欣赏音乐片段《爱我中华》、《时间都去哪了》从演唱方法来区分,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听+想,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2、引出课题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1、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2播放音频片段《山歌好比春江水》、《船工号子》、《茉莉花》(1)体验民歌(听+想+做)听了这三段音乐,在你的脑海里哪段音乐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2)感受民歌(分段聆听)这三个片段的民歌给你的感觉如何?她分别属于我们山歌、号子、小调中的哪一种类?(通过提问、聊天的方式解决)3、民歌的特点。
(欣赏音频)(1)小组讨论民歌特点请前后两桌的同学为一小组来进行讨论:山歌、号子、小调各有什么特点。
可以从他们的演唱场合、风格、形式、目的和你听到的感觉来展开讨论。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格式呈现出来。
(教师巡堂指导,轻声播放音乐)(2)分析民歌特点展示成果: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A、小组汇报,展示成果。
B、相互点评。
4、唱唱民歌选一段来唱响民歌,感受民歌的美。
(欣赏了民歌,了解民歌的特点,一起来唱响民歌)活动3【练习】听辨民歌1、播放录音片段,学生判断是山歌、号子、小调中的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澧水船夫号子》教案湘艺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澧水船夫号子》教案湘艺版《澧水船夫号子》教材分析本节课题目是《澧水船夫号子》,选自湘版初一音乐教材。
本节课旨在加深学生对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歌的进一步了解,掌握劳动号子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和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不仅会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还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宝藏。
2、熟悉劳动号子这一汉族民歌形式及其音乐特点。
3、培养学生爱劳动知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澧水船夫号子》,熟悉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难点是培养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音乐情感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听听看这是什么歌?师:同学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生:《伏尔加船夫曲》。
师:没错,这首歌就是我们在第二单元所学习的《伏尔加船夫曲》。
大家知道这首歌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吗?生:劳动号子。
引出劳动号子定义。
师:没错。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民歌三种体裁之一的“劳动号子”。
师: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师:那同学们能猜想一下劳动号子的作用吗?生:自由回答。
师:作用是鼓舞干劲,保证行动一致。
师:由于从事的劳动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劳动号子,如《搬运号子》、《打麦号子》、《拉纤号子》等等,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澧水船夫号子》。
二、新课教学《澧水船夫号子》(一)、初听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歌曲。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领唱与齐唱。
船夫在平静的河面上悠闲地划着船、船夫们在波涛汹涌的河里划船。
(二)、分段复听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这首歌曲描绘了船夫们划船的四个场景,下面我们分段来细细品味。
1、第一部分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聆听第一部分,体会旋律的起伏、歌曲的速度、力度怎么样?他们在怎样的河面上划船?歌曲旋律优美,起伏平缓;歌曲速度缓慢,力度适中。
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澧水船夫号子》教案2
《澧水船夫号子》内容分析“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澧水船夫号子》的赏析,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劳动号子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用学生身边的音乐激发起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进而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劳动号子,体会出不同的劳动场景会滋生出不同的劳动号子。
2、能清晰感受到《澧水船夫号子》的四个劳动场景,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劳动号子的特点。
3、能与大家合作表演《澧水船夫号子》,体会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思路设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体裁之一,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民歌的魅力。
为此,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教学重心放在《澧水船夫号子》的赏析,让学生在“听赏与体验”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涵,在“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说出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增强其综合能力之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六位男同学抬钢琴(没抬动)师:怎样才能抬起来呢?学生体验、讨论,让体育委员喊“一二”,全班同学喊“加油”,让他们在有节奏的口令声中同时使劲。
【设计意图】1、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
2、亲身体验“一领众合”的效果。
二、深入1、“一领众合”的形式在劳动场面会经常出现,这就是劳动号子。
2、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说出劳动号子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律动感强、节奏固定,音乐与劳动密切配合。
作用: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士气、消除疲劳等。
3、劳动场面的不同致使我们的劳动号子五彩纷呈。
如打麦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船夫号子等。
三、展开《澧水船夫号子》赏析。
1、出示《澧水船夫号子》结构图。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澧水船夫号子教学设计1湘艺版
澧水船夫号子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号子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学会演唱号子和编创劳动号子。
2学情分析:澧水号子是湖南乡土教材,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湖南花鼓和常德丝弦,而对湖南号子还知之不多,在这一课中,我们着重要了解我们的父辈在辛勤的劳动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体现的音乐文化,了解船工号子的一领众和的特点.3重点:重点:劳动号子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难点:唱号子、编号子。
4课前准备:大鼓、小鼓、木鱼、沙锤等打击乐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歌曲《棒棒》导入:师:上课前,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听听这首歌曲是歌唱谁的?播放音乐(学生回答)师:生活中同学们见过棒棒军吗?(学生回答)解释棒棒军的涵义:棒棒即扁担,棒棒军就是挑夫。
探讨、总结:这就是劳动号子,它来源于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劳动号子。
二、劳动号子是民歌的一种,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歌呢?(5分钟)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劳动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中国最早的民歌出现在《诗经》的《国风》中,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见民歌的历史来源非常的早。
三、民歌的体裁: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多元化的地理特征,有多元化的民族,因此,我国的民歌种类极其丰富,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我们今天主要欣赏的是号子,我们先一起来听一首号子片段《船工号子》。
【听号子】(3分钟)《船工号子》四、分析号子的特点:师:听了这两首歌曲,我们大概能感受到号子的特点,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
号子的演唱形式多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
澧水船夫号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澧水船夫号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I. 教学内容1. 教学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以及历史渊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2. 课程内容•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特点•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澧水船夫号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澧水船夫号子的现代演绎和发展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特点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掌握演奏该曲目的基本技巧,理解该曲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特点和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内涵。
II. 教学过程1. 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特点(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指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出特点,包括演奏技巧、节奏感、乐器选用等。
(2)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探究澧水船夫号子在音乐中的突出表现。
(3)个人作业让学生单独进行练习,熟练掌握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奏技巧。
2. 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1)科普知识向学生介绍澧水船夫号子的发展和演奏方法,强调演奏技巧和注意点。
(2)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尝试演奏澧水船夫号子,并逐步熟悉其演奏技巧。
3. 澧水船夫号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1)授课讲解认真讲解澧水船夫号子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该曲目的价值所在。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澧水船夫号子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探究。
4. 澧水船夫号子的现代演绎和发展(1)引导学生欣赏现代版澧水船夫号子演奏指导学生欣赏现代版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奏,并对比传统版,探究其演奏风格、音乐特点。
(2)小结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以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掌握了澧水船夫号子的基本内容。
III. 教学评价1. 课程作业布置澧水船夫号子的个人练习任务,并据此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
2. 课程测试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测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一)澧水船夫号子教案1 湘艺版
澧水船夫号子1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的种类,说出山歌、劳动号子的基本含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辨别两种民歌体裁。
2、能够自信的演唱《放马山歌》和模仿劳动号子片段。
2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劳动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让学生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并且了解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
3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劳动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让学生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并且了解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
4重点难点1、有表情地学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聆听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体验感受音乐,并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5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泥土的歌》(一)一、导入(播放音频《浏阳河》)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并说出歌名。
导语:同学们喜欢中国民歌吗?看看谁知道的民歌最多?(学生活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感受中国民歌的无穷魅力!二、新课教学(一)了解什么是民歌?民歌的概念: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特点:集体创作;篇幅短小;口耳相传。
汉族民歌按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二)欣赏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1、聆听《放马山歌》思考:(1)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2)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如何?小结:这是一首独唱歌曲,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山歌,结构简练、旋律欢快活泼,歌曲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切地反映了牧马人的生活。
澧水船夫号子-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澧水船夫号子-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澧水船夫号子的基本节奏和曲式;2.了解湘绣与澧水船夫号子的关系;3.通过集体演唱学会澧水船夫号子;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和他的诗作。
二、教学内容1.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形式、节奏和曲式;2.湘绣与澧水船夫号子的文化内涵;3.陶渊明的诗作与澧水船夫号子的联系。
三、教学流程1. 音乐形式让学生观看《澧水船夫号子》音乐视频,介绍号子的基本音乐形式。
通过教师示范或打节奏,帮助学生了解号子的基本节奏。
同时,让学生了解号子的曲式并进行欣赏。
2. 湘绣与澧水船夫号子的关系通过观看湘绣的图片,了解湘绣的起源、发展和风格,以及与澧水船夫号子的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澧水船夫号子的价值和历史背景。
3. 学唱澧水船夫号子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导,学唱澧水船夫号子。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号子的歌词、歌曲节奏和重要部分。
通过唱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澧水船夫号子的基本技能。
4. 了解陶渊明和他的诗作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诗作,并讲解澧水船夫号子与陶渊明诗歌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欣赏陶渊明诗作,并体验诗歌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读陶渊明的诗作,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深刻思想和卓越艺术构思。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师生互动、案例分析、集体演唱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程中,教师将以典型案例为基础,以多角度、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讲解。
五、教学评估1.学生学习笔记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评估,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澧水船夫号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生演唱评估:教师将通过学生集体演唱澧水船夫号子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澧水船夫号子的唱法、音乐节奏等方面的技术;3.学生综合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口头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来得出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学习成果。
六、教学素材1.《澧水船夫号子》音乐视频;2.湘绣图片;3.陶渊明的诗作。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一)澧水船夫号子教案2 湘艺版
澧水船夫号子1教学目标1. 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 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 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2学情分析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甚少。
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3重点难点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4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上课前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
1. 观赏:纪实片《澧水摇橹号子》的视频片段。
(1分钟)2. 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3. 讨论:船工们这种有节奏的呐喊,知道他们是在唱什么吗?——民歌,号子4.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歌?民歌有什么特点?民歌简介及体裁介绍(号子、山歌、小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号子和山歌。
二.新课教学劳动号子湖南《澧水船工号子》①听赏:聆听《澧水船工号子》,这是民歌当中的那种体裁?②提问:号子有什么样的特点?③简介:号子的由来、种类及演唱形式。
④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定,沉着有力。
一人领众人和。
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犷豪放。
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
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⑤体验: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 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澧水船夫号子教学设计3湘艺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澧水船夫号子教学设计3湘艺版1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和演唱,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民歌。
2、通过欣赏《澧水船夫号子》,使学生了解号子的基本特点,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劳动号子顽强的拼搏精神。
3、通过演唱《放马山歌》,使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文化。
2学情分析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3重点难点学生能通过欣赏民歌,说出民歌的分类,了解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泥土的歌一、导入游戏:扳手腕(人数2男生,体育委员叫口号“一二”,全班呐喊“加油”)比较:有口号扳与没有有口号扳的区别?引入民歌活动2【讲授】劳动号子(一)劳动号子1、播放视频《澧水船夫号子》片段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唱到了什么?2、看图:风平浪静时、波涛汹涌时A讨论:船工在风平浪静时的喊声有什么特点?船工在遇到险滩时的喊声有什么特点?B师示范:风平浪静与波涛汹涌时的两种演唱的处理C、师教学生表演唱:图谱3、听一听《澧水船夫号子》,演一演:分组合作律动,用轻重缓急的步伐和手势表现。
4、分组表演评价并小结。
5、小组合作探究:A、描述歌曲《澧水船夫号子》有着怎样的变化?船工们怎样的一个行船过程?B、《澧水船夫号子》表现了船工们怎样的心情和性格?C、在行船的时候为什么要唱船工号子,有什么作用?D、歌曲分几个声部,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6、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
节奏演唱形式曲调风格活动3【讲授】山歌(二)山歌1、看图:满山遍野的杜鹃花A、提问:看到花联想到什么?此时你想高声演唱什么歌曲?B、体验:阿宝原生态的演唱的感觉。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一)民歌(一)教案(3) 湘艺版
民歌(一)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三首不同体裁的民歌,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风格及其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律动、创编、想像等参与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展现不同体裁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其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大胆、自信地表现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热爱民歌的情感!2学情分析1、学习民歌的不利因素:学生进入青春期,个性增强,对传统音乐有明显的代沟;尤其是学生在变声期中难以把握民歌的演唱。
2、学习民歌的有利因素:学生喜欢加入现代元素的民歌音乐;在表现音乐方面:喜欢听歌或与歌曲互动的表现形式大于演唱形式。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与体验三首民歌,了解民歌三大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放马山歌互动与茉莉花歌表演的创编。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多彩的民歌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2、老师演唱民歌串烧歌片段,学生猜歌名活动2【讲授】民歌的概念及其体裁分类(一)音乐知识1、什么是民歌民歌,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
而这种歌唱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方式在中国的土地上蓬勃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及地方色彩,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2、民歌的体裁分类A、民歌按体裁可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小调。
B、将学生分成山歌组、号子组、小调组。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这三首民歌,回答对的小组将获得一颗星星,累计星星最多的小组还有一份神秘大礼包。
)活动3【活动】聆听民歌、体验民歌(二)聆听民歌,体验民歌1、劳动号子——《澧水船夫号子》①介绍《澧水船夫号子》②品析号子音乐特点a、带着问题听音乐b、边听边讲解音乐画面:C学生回答问题速度:(慢)——快——慢力度:弱——(强)——弱情景变化:平稳行进——遇到艰险——(战胜艰险)演唱形式:一领(众)和活动1:喊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澧水船夫号子
1教学目标
1、了解山歌、号子、小调的音乐特点及形成原因。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民歌鉴赏能力。
3、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民歌,会唱一些简单的、经典的民歌,但他们更关注流行歌曲,对民歌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主动性,感受、体验民歌的魅力,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创造活动如:师生互动演唱、合作表演、即兴创编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感受民歌的美,获得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感情升华,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了解、体验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特征及形成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民歌
教师演唱民歌,问:是流行歌曲吗?属于哪一类型的歌呢?导入课题。
活动2【活动】二:自主探究赏析民歌
1、答一答:自主思考,说出民歌的共同特点。
设置问题:什么是民歌?民歌有哪些特点?学生根据认知情况发表对民歌的见解,教师补充总结。
听一听:感受汉族民歌之间不同的音乐特点。
欣赏两段汉族民歌(湖南《沅陵船夫号子》、江苏《无锡景》),结合《小河淌水》比较分析:三首汉族民歌的节奏、曲调等音乐特点相同吗?听完后分别对三段汉族民歌的特点进行描述。
(播放两段音乐),学生根据相互交流后的结论,各小组派代表说出三段民歌音乐特点,师:具有这三种不同音乐特点的民歌我们分别称它为山歌、号子、小调。
教师总结,板书。
师:民歌的这些不同音乐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由问题引出下一环节:在实践活动中辨体裁,分析民歌三种体裁各自形成的原因。
活动3【活动】三、合作演练体验民歌
1、体验、分辨湖南民歌《打硪歌》。
①教唱常德方言,提问。
说说歌曲是在什么场合演唱的?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领唱)?属于哪种民歌体裁?
②音乐欣赏《打硪歌》,学生回答演唱场合、演唱形式、体裁,教师总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③ 师生合作表演《划船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和形成原因。
师: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统一劳动节奏、振奋精神就创编了号子,那城镇集市休息娱乐时会形成什么体裁的民歌呢?引出“小调”,得出小调形成的原因。
2、欣赏、演唱体验小调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师评价。
山歌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出《太阳出来喜洋洋》。
3、体验山歌: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问:这首歌曲是在空旷还是相对封闭的场合演唱的呢?为什么山歌会有高亢嘹亮的特点呢?得出山歌特点形成的原因(为了把声音传得更远)。
②引导学生用山歌的音乐特点齐唱、分组对唱,引出山歌的另一种演唱方式:对唱。
体验山歌的特点,为歌词创编做准备。
③教师示范创编演唱,然后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太阳出来喜洋洋》歌词创编表演。
活动4【活动】四、拓展延伸畅谈民歌
1、欣赏、演唱两段流行歌曲《山路十八弯》《好汉歌》,思考:它们分别吸收了民歌的哪种体裁特点?,检验学生新课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关注中国民歌未来的发展。
2、在宋祖英《茉莉花》的歌声中小结,结束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