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简答题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5 原始细胞>80%,有单核系细胞
M6 BM幼红>50%原始细胞>20 M6B BM
80%幼红 M6D BM 20 %细胞原始粒
M7 原巨核细胞大于30%
ALL分型:L1型:以小细胞为主(细胞直径小于12Um),大小较一致。核形规则,核染质较粗,无核仁或有1-2个小核仁。胞质量少。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
L2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直径大于12Um),细胞大小不均。核形不规则,常见凹陷或折叠,核染质疏松,有1个或多个较大而清楚的核仁。胞质量丰富,着色深浅不定。
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形规则,核染质均匀致密细点状,有1个或多个明显核仁。胞质丰富,呈深蓝色,内含明显小空泡而呈蜂窝状。
11 再障:血象
②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激活开始。参与的因子还有激肽酶原、激肽酶、高分子激肽原(HMWK)、VIII、IX、XI、Ca2+、PF3等
③凝血的共同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再激活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凝血即告完成
9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1 PLT:进行性下降小于100*109/L(肝病、白血病小于 50×109/L)
病理性增快: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球蛋白增高
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3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AA, AL2)血小板的破坏和消耗亢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脾亢、DIC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 4)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发生聚集2.血小板增多(大于400*109/L):1)原发性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 2)反应性增多 :急慢性炎症,脾切除后
BT:参考值:测定器法:6.9±2.1min,超过9min为异常。
5 中性粒细胞N 百分数 50~70% 绝对值 2~7*109/L
嗜酸性粒细胞 E 百分数0.5-5 % 绝对值 0.05-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 B 百分数 0-1% 绝对值0-0.1*109/L
1.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 饱餐、 情 绪 激 动、 剧烈 运 动、 高 温、严 寒、 月 经 期、 妊 娠
17 CSF适应证,禁忌证,临床价值
18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诊断
19 粪便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20 隐血实验
21 MAO PIIIP
22 高低密度脂蛋白
23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24 正常人及常见黄疸胆色素代谢
25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6
27
28
29
30
粒细胞系极度增生,常在90%以上,以中性中、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不超过10%,粒细胞常见形态异常
嗜酸嗜碱细胞明显增多
红系受抑,各阶段幼红细胞均减少
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
NAP活性明显减低。
14 束臂试验:参考值:超过10个为阳性。
临床意义 ①毛细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维生素C缺乏症②血小板量与质异常: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③血管性血友病
D-D :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阳性)。
5AT-III: A小于60%(不适用于肝病)或蛋白C(PC)活性降低。
6 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GL:Ag)小于200/L。
7 因子VIII:C活性小于50%(肝病必备)
10 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分型
亚型 描述标准
9 DIC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10 AML,ALL分型
11 常见贫血的类型及简单鉴别
12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13 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4 束臂试验,BT, PLT, APTT, PT, FIB(Fg), AT- Ⅲ, DD
15 Cr Ccr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16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应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M0 MPO阴性 髓系标记阳性
M1 原始细胞大于90%,MPO大于3%阳性
M2 原始细胞20%-90% 单核系细胞小于20%
M3 早幼粒细胞样细胞,M3v
M4 原始20%-90% 单核系细胞20-80%
6 占外周血白细胞的20%~40%, 绝对值0.8~4 x 109/L
1.淋巴细胞增多
1)儿童期、婴儿期生理性增多
2)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 腮腺炎、传单、病毒性肝炎及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等)
3)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4)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5)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巨幼贫:血象:
红细胞胞体大,中心淡染区缩小,MCV MCH 升高
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大细胞为主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可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降低
红系增生明显,常大于40%,以早、中幼红细胞为主
出现巨红细胞(大于10%), 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
4 人群/血红蛋白(g/L)/红细胞(*1012/L)
成年男性/120-160/4.0-5.5
成年女性/110-150/3Fra bibliotek5-5.0 新生儿/170-200/6.0-7.0
生理性: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妊娠中、后期
相对性: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多为暂时性。常见于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6)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再障,粒缺等
2.淋巴细胞减少: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7 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类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2.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性病:病毒性- 流感,麻疹 细 菌 性- 伤 寒、 副 伤 寒、结核原虫-疟疾、黑热病
血液系统疾 病:再 障、巨幼贫、 PNH 、MDS
理化 损 伤: 电 离 辐 射、 化 学 药 品
免疫性疾病:SLE
RBC,PLT常明显减低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
一系或多系原始或幼稚细胞明显或极度增生,原始细胞≥30%, 形态异常
其它系列细胞受抑
慢粒血象:
WBC显著增高,多在50×109/L以上
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嗜酸嗜碱细胞常增高
血小板早期常增高
骨髓象特点
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显著增高
1 网织红细胞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 血沉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3 血小板的参考范围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4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5 粒细胞的参考范围和增加、减少的临床意义
6 淋巴细胞的参考范围和增加、减少的临床意义
7 核左移核右移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8 凝血的过程和途径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小于0.5%, 绝对数小于15×109/L
白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相对增高,不出现幼稚细胞
血小板明显减少,常小于 20×109/L
骨髓象
骨髓增生多为重度减低。 可见较多脂肪滴
粒、红两系均严重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或更多。
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
12 原始/幼稚/成熟
体积/大-小
外形/圆(椭圆)-大多圆、椭圆、卵圆形,巨核不规则
核浆比/核大质少-核小质多
核形/圆(椭圆)/凹陷/分叶
核仁/多、清晰/少(不清)/消失
核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块状)
胞浆/深蓝、少/灰蓝/粉色、多
13 AL 血象
WBC明显增高,常为10~50×109/L, 分类可见某系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
病理性增 多: 反应性增多,异常增生性
中性粒细胞反应性 多
1.急感染
2.严重 组 织 损 伤 或 坏 死
3.急性溶血
4.急性大出血
5.急性 毒
6.恶性肿瘤( 非 造 血 系 统 恶 性 肿 瘤)
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 多
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2)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2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3恶性肿瘤
成熟红细胞胞体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溶血性贫血
血象: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可见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
可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大于30%, 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核分裂相多见,可见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
绝对性
1)继发性 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如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体育运动等。后者可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某些恶性肿瘤如肾癌、肝癌等引起的伴癌综合征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 目前认为是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红细胞可达7.-10.0*1012/L,血红蛋白可达170-250 g/L
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核5叶以上者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贫,应用抗代谢药,炎症恢复期,疾病进行期突然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8 凝血过程:1凝血活酶形成期2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凝血因子作用途径:
①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III、VII、Ca2+),反应速度快
1 参考值:百分比 :0.5%-1.5%绝对计数为 24-84*109/L
增高:提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1,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溶血性贫血常大于10%
2,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在给铁剂、VB12、叶酸治疗后,可见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用于判断治疗效果。
2 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大于5s),
APTT: 自然延长或缩短10s以上。
3 Fg:含量小于1.5g/L(肝病<1.0g/L,白血病小于1.8g/L)或大于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
4 3P试验阳性,
FDP :大于20mg/L(肝病>60mg/L)
3,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也可引起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出血停止后网织红细胞逐渐恢复正常,临床可用此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危象
2参考值: 男:0-15 mm/1h末 女:0-20 mm/1h末
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快:儿童、孕妇
粒系相对减低,可见巨晚幼和巨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粒核分叶过多
缺铁贫:血象:
红细胞胞体小,中心淡染区扩大,MCV、MCH减低
红细胞大小不均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降低
红系增生明显,常大于3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幼红细胞胞体小,边缘不整,核小浓染,胞质呈嗜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