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简答题5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
压力/外观/蛋白定量/Glu/cl/细胞计数分类/细菌
(3个UP/2个UP/UP)/(混浊脓性可有脓块//微混,呈毛玻璃样,静置后有薄膜形成/清晰或微浊)/(3个UP/2个UP/UP)(2个DOWN/2个DOWN/正常或稍高)/(DOWN/2个DOWN/正常)/(显著增加,以N为主/增加,以L主/增加,以L主)/((+)/抗酸杆菌/(-))
49 三种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
50 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要点
51 如何用Cr和BUN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52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临床意义
53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临床意义
54 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55 诊断糖尿病
56 细菌检查标本收集运送原则
-------------------------
1) 暂时性增多:可见于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等
2) 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糖增多引起的溶质性利尿;尿崩症,由于垂体分泌的ADH不足或肾小管对ADH反应降低,影响尿浓缩而导致多尿
3) 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均可导致多尿
(2)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而低于100ml/24h则称为无尿
33.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细胞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核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称为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参考值:1%-5%。这类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早期阶段,当杆状核粒细胞大于6%时,称为“核左移”,表示机体反应强烈,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到外周血来。此种情况多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上常将大于6%称为轻度核左移,大于10%为中度核左移,大于25%为重度核左移。
(2)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37.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蛋白,常规定性检查阴性,24小时尿蛋白小于 100mg。当尿内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或常规定性方法阳性时,称为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寒冷、高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以及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为各种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可因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消失和基膜化学成分改变,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中分子量蛋白质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如各类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病变、肾瘀血、淀粉样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缺血和缺氧等);或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见于各种肾小管疾病、慢性失钾、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重金属中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等。
2) 肾小管人又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的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使蛋白变性
3) 人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瘀滞,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管型
(2)临床意义
1)透明管形: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2)颗粒管型:粗颗粒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药物中毒等,细颗粒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40.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 参考值为1.5-2.5:1。比值小于时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
41.增高: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3)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见于肾小管损伤;红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性血尿,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混合管型,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4)腊样管型:肾小球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5)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
48 隐血实验对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间歇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体病及流行性出血热,FOBT均常为阳性
5)组织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
46 (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
1) 糖尿病最常见;2)其他使血糖升高的内分泌性疾病如cushion综合症,甲亢,嗜铬细胞瘤,等;3)其他如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
(2)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重吸收障碍,即肾糖阈下降产生糖尿又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型糖尿病
43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 胞核明显凹陷呈肾行,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该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 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的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细胞.
44 (1)尿量增多,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2)白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白细胞,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此种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可结合临床患者有无感染症状给予诊断,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
35.A.备容器贴检验单副联,注明病区、床号、姓名等。
1)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病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不足而出现少尿
2)肾性少尿: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
3)肾后性少尿: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
45 (1)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兴奋,及血管活性剂等
38.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毒症,肾性高血压 。
39.清除率是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长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通过测定菊粉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方法来测定。
39 何谓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有那些?
40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41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43 晚幼粒细胞形态特征
44 引起多尿,少尿,无尿的原因
45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46 糖尿的原因有
47 管型形成条件和临床意义
48 FOBT临床意义?
34.(1)红细胞管型,尿中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红蛋白管型也可见于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后应时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术后产生排异反应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它胶析性能疾病、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时红细胞管型也可能是唯一的表现。
51 器质性肾衰竭血Cr常超过200umol/L,且BUN与Cr同时增高,因此BUN/Cr<=10:1,肾前性少尿,如心衰,脱水,肝肾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所致有小循环血量下降,使肾血流量减少,血肌酐浓度上升多不超过200umol/L;肾外因素所致氮质血症,BUN可较快上升,但血Cr不相应上升,此时BUN/Cr常>10:1
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所致的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以及可同时受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SLE等
4)溢出性蛋白尿:低分子量蛋白异常增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如血红旦白尿,肌红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征等,两外一类是凝溶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
(3)暂时性糖尿
1)生理性糖尿: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大量静脉给葡萄糖,可一时性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梗
(4)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果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使血中浓度升高可出现糖尿
(5)假性糖尿,实验因很多因素干扰出现假阳性
47 (1)形成条件
1) 尿中的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细胞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B.留取翌日晨第一次尿液约100ml于标本瓶内。由于晨尿浓度较高,且不受饮食的影响,检验结果更具参考意义。
C.留取尿标本时,不可将粪便混于尿液中,以防粪便中的微生物使尿液变质。
D.昏迷或尿潴留病人可导尿留取标本,男病人也可用塑料袋固定接尿。女病人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36.(1)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浑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
31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32 WBC 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3 什么是核左移?有何临床意义?
34 尿液内细胞管型有几种?各有何临床意义?
35 尿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注意事项。
36 如何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
37 肾小球性蛋白尿有何临床意义?
38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尿液检查及肾脏功能检查可能发生哪些改变?
50 原因/外观/透明度/比重/凝固/蛋白定量/(积液/血清总蛋白)/(积液/血清LDH比值)/LDH
非炎性所致/淡黄,浆液性/透明或微浊/低于1.018/不自凝/小于25g/L/小于0.5/小于0.6/<小于200IU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多浑浊/高于1.018/能自凝/大于30g/L/大于0.5/大于0.6/大于200IU
(2)病理性蛋白尿:因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导致蛋白尿多为持续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一种分子蛋白为主,白蛋白>2g/24h,且白蛋白>β2-MG;常见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SLE,妊高症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一小分子蛋白为主,白蛋白<1g/24h,白蛋白<β2-MG;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镉)中毒,药物(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31 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 (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
32.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