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

合集下载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引言稻米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之一,而金色的稻束象征着收获的喜悦和丰收的希望。

稻田中的稻穗金黄饱满,使人们感受到秋天的丰饶和温暖。

本文将介绍稻田的生长过程和稻谷的收割工序,以及稻谷的作用和重要性。

稻田的生长过程水稻的生长环境与需求稻米是水稻的种子,水稻是一种水生植物,对水分和阳光有着较高的需求。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稳定的水位和光照是稻米生长的关键因素。

播种阶段在春季或夏季,适宜的时机农民会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播种。

农民一般会选择良种,它们具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和丰产等优点。

种植时,将稻谷均匀撒播在浸水的稻田中,同时添加肥料促进生长。

生长阶段稻谷在播种后会经历一系列的生长阶段。

首先,种子会在水中吸水并发芽。

然后,幼苗开始生长,形成根系和茎。

之后,茎会继续向上生长,穗部会逐渐形成。

在水稻生长期间,农民需要控制水位和施肥,以保证稻田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供给。

成熟阶段经过数月的生长,稻谷进入了成熟阶段。

稻穗变得金黄饱满,并且籽粒充实。

此时,农民需要通过观察稻穗的颜色和籽粒的坚实程度来判断是否到了收割的时机。

稻谷的收割工序稻谷在成熟后需要进行收割,以保证稻米的质量和口感。

1.青稻阶段:在稻谷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农民会进行初步的采收,这种收割称为青稻。

青稻可以用于食用或加工为青稻饭、青稻面等。

2.成熟阶段:当稻穗变为金黄色、稻谷充实、籽粒坚实时,就可以进行正式的收割了。

正式收割的工具通常是收割机,它能够将稻谷切割下来并集中。

3.清理和焙烤:收割后,稻谷需要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不完整的稻谷籽粒。

然后,稻谷会被晾晒或焙烤,以减少水分并提高贮存时间。

4.脱粒和扬谷:经过焙烤后,稻谷进一步需要进行脱粒和扬谷的工序。

脱粒是将稻谷与稻穗分离,而扬谷则是通过风力将轻质杂质吹走。

5.筛分和打包:脱粒和扬谷后,稻谷会通过筛分工序,将不同大小的稻米分离开,并进行打包和贮存。

稻谷的作用和重要性稻谷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是夏天里最美丽、最动人的景色。

不管谁看见,都会惊奇地说:“多么美啊!”可我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看之处。

可今年,那长在田野上的稻子竟然给家乡人带来了喜悦与欢乐。

天空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烤着大地。

可田间小路两旁的树林却格外凉爽,林子里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小河里的水已经干涸,那些生命力极强的杂草却疯狂地生长起来,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

一只鸟儿飞过这片树林时停留下来,歇息在这条小溪边的树杈上。

小鱼儿和蝌蚪也在快活地游玩嬉戏,到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氛。

“嗒……嗒……”一阵清脆的声音传入耳朵,原来是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谷。

你瞧,他的手臂挥舞起来就跟风扇似的,轻松自如。

转眼间,整块土地就成了金灿灿的一片,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方格子,非常壮观。

金黄的稻束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把整个田野都点缀得绚烂多彩。

看看地面,田埂也被划分成几十块一样的方格。

不远处,又有另一群农民劳作归来。

他们肩上扛着沉甸甸的收获物——一捆捆饱满金黄的稻穗。

突然,“沙沙”的响声把大伙吸引住了,他们立刻放下手头的工具赶去查看究竟。

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位老奶奶在用镰刀割稻呢!她虽已满头银丝,但脸上还挂着幸福的笑容。

镰刀一下接一下地往稻子上砍,可收获却微乎其微。

难怪她心情低落。

此时,大家都围了过来。

她对大家诉苦:“真是想不通啊,每次插秧的季节到了,我总要早早地去地里忙碌。

今年这一次也不例外,唉……今天算栽完了。

”渐渐地,太阳西斜了。

金黄的稻束也显现出疲惫的身影。

它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慢慢向后退缩,直至变为一堆细碎的泥土。

看着它在夕阳的照耀下化为乌有,一股忧伤涌上了心头。

望着那残缺不全的稻束,大伙摇了摇头叹口气,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了。

忽然,我听见妈妈在喊:“哎哟喂!腰酸死啦!快帮妈拧一下呀!”夜幕降临了,村庄渐渐安静下来,一切又恢复平静。

不知何时,几缕炊烟飘荡而上。

哦!原来母亲在烧饭呢!母亲摸索着从背篓里拿出一条白布带,打开背篓,拿出里面的布袋,在簸箕里抖落秕壳,再撒些灰尘,以防米粒粘上。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将“稻束”的形象特征集 中在一起塑造,而是采取了边塑造边联想抒情的结 构方式。刚摄下“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 田里”的长镜头,诗人就“想起”了为此而付出辛 勤劳碌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而对如雕像一样 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静默”的“稻束”, 诗人也就想得更深、更远,他觉得“历史也不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伫立的“稻束”, 却“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 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 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 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 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 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 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 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 沉思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郑敏) “肩荷着那伟大的 疲倦”这句诗中, 是谁“肩荷着”? 为何说这“疲倦” 是“伟大的”?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吉林省长市九年级语文上册6金黄的稻束课件长版

吉林省长市九年级语文上册6金黄的稻束课件长版
第三页,共9页。
读文章,整体 (zhěngtǐ)感知
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 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 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 的沉思。值得(zhí dé)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 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
第四页,共9页。
第Hale Waihona Puke 页,共9页。祝同学们学习(xuéxí) 愉快!
第九页,共9页。
九年级上册
6.金黄 (jīnhuáng)的稻 束
第一页,共9页。
读文章(wénzhāng), 整体感知
1、“金黄( jīnhuáng)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
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 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 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 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 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biàn shì)其中的典型,成 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第七页,共9页。
语言(yǔyán)品味
2、融合(rónghé)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强烈的主观态度
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 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 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 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 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 才得以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 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rónghé)、创造。
第二页,共9页。
读文章,整体(zhěngtǐ) 感知

金黄的稻束意象

金黄的稻束意象

金黄的稻束意象
金黄色的稻穗闪耀着迷人的笑容,犹如如此美丽的夏日,纵情地伸臂昂首闪耀着,充满汗水、汗渍与艰辛,犹如一条历经一番洗礼的金黄的稻束,内心深处灌溉着满满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将祝福带入千家万户,让每位农民走进这片金色梦境,收获粮食、收获希望,在这季节里,稻田里又是一片繁荣。

金黄的稻束也记载着贫困农民的艰苦拼搏,他们在田野里劳作,舍小家为大家,舍智力为劳动力,奋斗着,无私奉献着,以一份汗水换取一份希望、一份精神安慰和美好的回报,他们的打拼比旷野杏花,令人敬仰;他们的汗水,注入了每一只穗子里,让这里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金黄的稻束也勾起了我们对幸福日子的不尽追忆,滋润着祖国的大地,孕育着不尽的希望与喜悦,在稻田里,穠红的天空迎着红日的太阳,银灰的夕阳下唤来秋雨,金黄的稻束,将国土宁静而美丽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叫人陶醉,心里满满的怀旧与记忆。

我们都希望祖国这片神奇的土地,能永远妆饰着金黄色的稻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母亲滚烫的拥抱,每个家庭都有喜悦和欢乐,每一只穗子,都在安静地记载着我们辛勤劳作的笑容,真正达到天下太平,共享百姓的喜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金黄的稻束》教案 长春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金黄的稻束》教案 长春版

第7课《金黄的稻束》(一)问题探究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

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

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

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

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

值得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

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用一根无形的线索把数个意象贯串起来。

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

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作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兀。

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连了起来。

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

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

(二)语言品味1、有“声”有“色”的语言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

六年级《金黄的稻束》 ppt课件---注音版

六年级《金黄的稻束》 ppt课件---注音版

欣赏美文朗诵
整体感知美文
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 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 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 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 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 的美丽的脸”这些诗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 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鉴赏诗中意象
【解析】D项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 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 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 “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 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 束”,因此D为选项。
高 耸 的 山 巅
流去的小河
诗文以“金黄的稻束”为基本意象,将收 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 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 的力量。但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 的稻束”直接比做“母亲”,或是直接比 做“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 展开联想和沉思。黄昏时分收割过的田野 里“金黄的稻束”这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 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 的坚韧和美丽又自然而然地激起我们对历 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
2.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 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 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 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 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 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 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 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 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应该 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 田里”沉思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2.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 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 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 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 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 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 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 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 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应该 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 田里”沉思的“稻束”。
【解析】D项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 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 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 “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 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 束”,因此D为选项。
知识迁移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 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 一声:/“咱们的中国!”
22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 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郑敏的早期作品《诗集》内容分抒 情诗;对历史及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为一幅画、一尊雕塑、一首乐曲所 写。

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

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

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导语】: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金黄的稻束(宋亚群)

金黄的稻束(宋亚群)

1、这首诗的核心意 象是什么? 2、围绕核心意象又 写了哪些意象? 3、“金黄的稻束” 象征着什么?
朗读、品味、探讨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站”与 “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意味着收获,同 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 的修辞效果,给稻束赋予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 情思。
朗读、品味、探讨
写作特色
1、象征手法 2、联想丰富,稻束和 母亲二者来回闪动, 融入了深深的沉思。 3、语言优美
朗读、品味、探讨
“皱了”和“美丽”并列有什么含义? 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 生命的艰辛与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 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 称其为“美丽”。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朗读、品味、探讨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静默” 有什么意味? 稻束静静立在田里,有如雕像,本身是静默 的;另外,它们静默,是因为这种母亲的疲倦、 美丽和坚韧已经超出了一切言说。
朗读、品味、探讨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末句“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 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这个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形象, 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历史的进 程而具有了永恒性。正是在静默中,诗人回溯了 历史,发现了雕像是人类思想的一个结晶。可以 说,最后这一句,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 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著有《寻觅集》、《早 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 集《九叶集》,郑敏与陈敬 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 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 等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 人”。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的美丽的脸,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收获日的满月在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高耸的树巅上 而你们,站在那儿 暮色里,远山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围着我们的心边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1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金黄的稻束》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不给人 凌乱、费解的感觉。试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有着“皱了 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做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 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做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 “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联系了起来。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 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所引起的,即为什么劳 动者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 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 的贯串表现了出来。
牛汉
-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中国台湾著名诗人。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 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著有诗集《灵 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诗论集《诗人之镜》等,另有 散文、译著多种。
李广田
-4-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最新《金黄的稻束》赏析

最新《金黄的稻束》赏析

《金黄的稻束》赏析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是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我是第一次读这首诗,也是第一次读郑敏的诗。

初读第一遍时觉得写的很晦涩,不知道到底写的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她到底在歌颂什么,所以我又反复读了四五遍,才逐渐把握到诗人所要表达的东西,即歌颂母爱的力量和对历史的沉思。

诗的开篇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做隐喻,把母亲比做金黄的稻束,二者在性质上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秋天的被割倒的稻束就象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

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接下来写到了收获日的满月,由“满月”来衬托人们因丰收而喜悦的心情。

下面作者又给了我们一个苍茫辽阔的意境。

但似乎作者并不是单纯的在描写环境,“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就可以看出似乎有一定的哲理蕴涵其中。

也许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吧。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又再一次将母亲的伟大体现出来。

稻束在秋天的田里沉思,也就是母亲在沉思,她在沉思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却可以略窥一二。

母亲在秋天里看见丰收后她的心已经满足了,她可以毫无怨言了。

她用母爱换来了丰收。

最后几句,着实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综合全篇,整篇诗都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性的歌颂。

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

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
略读
-1-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2-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金黄的稻束》 这首诗写于 20 世纪 40 年代,作者在海德格尔的书里读到“诗歌是哲学 的近邻”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而使其心有所属,作者自己说:“一个昆明常 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 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边闪进我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 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 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 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 稻束们的沉思宁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 永久的一个思想,回忆大学时的哲学课和文学课,它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不是 具体的知识,而是哲学和文学,特别是诗,它酿成酒,香气四溢。”遂成此诗,抒 发对收获与母亲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又表现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无尽深思。
-15-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我想念那土地
那 土 地并不起眼,我却深深地热爱着它。 小 路 旁的田地是淡淡的灰褐色,小溪边的黏土是纯灰色的,老旧的小学 旁 边 的山坡是橙黄色的…… 曾 几 何时,我们聚在那灰褐色的土地上,用一块又一块灰褐色的土块,搭 建 起 一座又一座灰褐色的塔。我们塞进柴火,在一片轻烟过后,红色的火苗 陡 然 窜起,把我们的脸蛋烤得通红温热。我们拼命地添加柴火,直到那灰褐 的塔的内侧被烤得通红,像红宝石一般。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我们手中的红薯、 芋头塞进去 ,然后兴奋地将一座又一座的塔撂倒,盖上灰褐色的泥土,踩啊踩, 跳 啊 跳。许久,当我们兴奋地刨开那灰褐的泥土的时候,香味扑鼻而来,连泥 土 都 是香的,空气中弥漫着原始的淳朴气息…… 曾 几 何时,我们带上像破烂的钢盔一般的铁锅,带着米,碗里装着盐和酱 油 ,出 发去干活,在路上顺手挖点葱蒜和青菜。当中午降临时,火辣的太阳莅 临我们的头顶。我们在那灰褐的土地上,用石块和土块垒成一个小小的灶台。 在 清 澈的山泉里,淘洗着锅里的白米,偶尔还会有些许小青蛙游过……炊烟 慢慢升起。当葱蒜青菜及盐油全部下锅后,别致的香味慢慢溢出。我们就在 那 阴 凉的树下,享受独具一格的原始风味……

金黄的稻束主旨

金黄的稻束主旨

金黄的稻束主旨【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金黄的稻束主题二、稻束的形象象征意义1.收获的象征2.勤劳的象征三、金黄的稻束在诗歌中的应用1.描绘丰收景象2.表达劳动之美四、金黄的稻束在现代社会的寓意1.珍惜粮食,感恩大自然2.勤劳致富,传承优良传统五、结论:总结金黄的稻束主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正文一、引言金黄的稻束,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形象。

在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中,它经常被用作主题,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感悟。

本文将探讨金黄的稻束主题,分析其在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二、稻束的形象象征意义1.收获的象征金黄的稻束首先象征着收获。

稻束饱满,寓意着五谷丰登,是农民们勤劳耕耘的结果。

在古代农耕文明中,金黄的稻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是一种美好愿景的象征。

2.勤劳的象征金黄的稻束也是勤劳的象征。

稻谷的丰收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作,他们不畏艰辛,日夜劳作,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

因此,金黄的稻束也是对勤劳美德的一种赞美。

三、金黄的稻束在诗歌中的应用1.描绘丰收景象在诗歌中,金黄的稻束经常被用来描绘丰收的景象。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描绘稻草的生长与收获,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2.表达劳动之美金黄的稻束也常用来表达劳动之美。

如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人通过描绘农民们辛勤耕耘的场景,赞美了劳动之美。

四、金黄的稻束在现代社会的寓意1.珍惜粮食,感恩大自然在现代社会,金黄的稻束依然具有重要的寓意。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包含了农民的辛勤汗水和大自然的馈赠。

2.勤劳致富,传承优良传统同时,金黄的稻束也寓意着勤劳致富,传承优良传统。

勤劳是一种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以勤劳为荣,以懒惰为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金黄的稻束》赏析2

《金黄的稻束》赏析2

•••••••••••••••••《金黄的稻束》赏析2《金黄的稻束》赏析2金黄的稻束站在牐牳罟的秋天的田里,牐犖蚁肫鹞奘个疲倦的母亲牐牷苹璧穆飞衔铱醇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牐犑栈袢盏穆月在牐牳咚实氖麽凵牐犇荷里,远山是牐犖ё盼颐堑男谋牐犆挥幸桓龅裣衲鼙日飧静默。

牐牸绾勺拍俏按蟮钠>耄你们牐犜谡馍煜蛟对兜囊黄牐犌锾斓奶锢锏褪壮了牐牼材。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牐牻畔乱惶趿魅サ男『牐牰你们,站在那儿牐牻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牐--郑敏《金黄的稻束》牐犐臀诗的开篇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做隐喻,把母亲比做金黄的稻束,二者在性质上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秋天的被割倒的稻束就象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

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接下来写到了收获日的满月,由“满月”来衬托人们因丰收而喜悦的心情。

下面作者又给了我们一个苍茫辽阔的意境。

但似乎作者并不是单纯的在描写环境,“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就可以看出似乎有一定的哲理蕴涵其中。

也许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吧。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又再一次将母亲的伟大体现出来。

稻束在秋天的.田里沉思,也就是母亲在沉思,她在沉思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却可以略窥一二。

母亲在秋天里看见丰收后她的心已经满足了,她可以毫无怨言了。

她用母爱换来了丰收。

最后几句,着实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综合全篇,整篇诗都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性的歌颂。

作者简介: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

金黄的稻束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金黄的稻束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比较分析法
对比不同作品
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分析,揭示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 处,深入理解作品的个性和共性。
跨时代比较
通过对不同时代作品的分析比较,揭示时代对作品的影响和变化 ,深入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分析相似主题
通过对不同作品中相似主题的分析比较,揭示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 的不同处理方式和观念,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表达。
父爱
描写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和担当,表现父爱的深沉和厚重。
家庭关系
通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表现家庭伦理和亲情的重 要性。
友情主题
同窗之情
描写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同窗之情,表现青春岁月的 纯真和美好。
战友情
描绘战友之间的生死之交和深厚感情,表现战友情 谊的珍贵和难忘。
朋友背叛
反映朋友之间的背叛和信任危机,表现友情的复杂 和多面性。
03
文学赏析方法
文本细读法
关注文本细节
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结构、意象等细节进行深 入分析,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发掘主题和象征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主题、象征等元素,揭示文本 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解读意象和修辞
通过对文本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 行分析,揭示文本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VS
意境
通过使用意象和情感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 氛围或情境。意境通常是通过文学作品中 的描写和叙述来完成的,它可以让读者感 受到某种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叙事与描写
叙事
通过叙述事件、情节或故事来传达某种意 义或情感。叙事通常包括故事的情节、人 物和背景等元素。
描写
通过详细描述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细节和 形象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情感。描写 通常包括对事物或人物的外观、声音、气 味、触觉等方面的描述。

《金黄的稻束》教案

《金黄的稻束》教案

《金黄的稻束》教案《金黄的稻束》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金黄的稻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黄的稻束》教案1整体感知深受诗人里尔克的影响,和西方音乐、绘画熏陶的郑敏,具有诗人的敏感和哲人的气质,善于从客观事物引起深思,通过生动丰富的形象,展开浮想联翩的画幅,把读者引入深沉的境界。

《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画面。

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这首诗一开始就将其关注点集中在一束“金黄的稻束”上。

它不是摆在那里,而是“站在”收割后的田野上。

当大地空旷,这样一幅“静物写生”出现在秋后的田野上,它比一切更动人,更能调动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感受和沉思。

由此,诗人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而这是赋予生命的母亲、产后的母亲、默默肩负着生命的艰辛和希望的母亲。

因为这种联想,一种诗的情感被进一步调动起来,“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诗人以动情的笔触和见证人的眼光赋予这种疲劳以美丽的性质。

接着,诗人展开对收获后黄昏景色的刻画:“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正是在这万物包裹,大地无比宁静、饱满、透明的境界里,诗人的目光再次投向黄昏田野上那站着的金黄的稻束:“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无论是英雄的雕像、伟人的雕像,在此刻,都没有这样一种“雕像”更宁静沉默。

它们静默,是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因为这种母亲的疲倦、美丽和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

这是一种动人的肯定和赞颂,而又不流于空泛。

接下来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转向对表现对象直接抒情,进而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忍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性质。

稻束的“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

二、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强烈 的主观态度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 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 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 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 “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无 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 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才得以 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 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创造
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 ──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 表现了出来
语言品味
• 一、有声有“色”的语言
•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 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 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 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 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 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 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 “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 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 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二、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 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 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 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 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 存在相映成辉
•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诗人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 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 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 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 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 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 怎样将“诗”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与“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2000年全国卷现代诗歌 金黄的稻束

2000年全国卷现代诗歌 金黄的稻束

(2000全国卷现代诗歌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8题。

金黄的稻束郑敏①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2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给人视觉上的印象,表现“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皱纹是沧桑的,皱纹也是美丽的,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母亲的伟大与无私。

C.“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说的是劳动者母亲,但后文“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中“伟大的疲倦”的“肩荷”者也应该是在田野劳动的母亲。

D.“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稻束”像支撑民族、生命繁衍生息的母亲,伟大而又沉默,在最辉煌最丰盈的秋日也只是“低首沉思”。

2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传达——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金黄的稻束》赏析

《金黄的稻束》赏析

《金黄的稻束》赏析<金黄的稻束>赏析一、原诗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仲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哪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选自《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中国文联出版公司,]998年版)[诗人简介]二、作者简介郑敏,1920年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

1952年获美国布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6年到1961年在中国社科院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工作,1961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英美文学教授。

郑敏在大学读书时期开始写诗。

受浪漫主义文学及歌德、里尔克的影响较深,倾向于写抒情哲理诗。

九叶诗派代表人之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郑敏四十年代的作品曾由巴金先生收入文学丛刊第卜辑,名为《诗集1942—1947》。

1947年之后,郑敏的诗歌创作出现三卜余年的沉寂。

1979年诗人重新投入创作,1984年出版诗集《寻觅集》。

1981年《九叶‘集》收录了作者四十年代诗作:二十首。

此外还著有诗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摘花》等。

《寻觅集》曾获第二届全国诗集奖。

另有译诗、诗沦出版。

三、解读提示这首诗将金黄的稻束比作肩荷伟大的疲倦、低首沉思的母亲的雕像,是否体现出诗人肃穆的诗风?郑敏的诗往往并不单纯是感性的、审美的,而是具有一种智性的呈现,这首诗是否体现了郑敏的智性?如果有,那么她是怎样在诗中体现出来的?这首诗不是任思绪或情感恣意流泻,而是)曙金黄的稻束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的姿势定格于一瞬间。

这是否启示我们诗歌具有着瞬间昭示永恒的品格?白倩:下面我们淡淡郑敏这首《金黄的稻束》。

郑敏喜欢说“诗的转换”,即让日常生活进入诗的世界,把日常语言化为诗性语言。

郑敏完成“诗的转换”过程是完成“诗人和自己的无意识的对话”过程,这个“无意识”,找认为就是诗人潜在的人生哲学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从形象入手,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诗”(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二、简介诗人
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

她与杜云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云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

三、朗诵课文
标记节奏和重音,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多种方法练习朗读,
四、初步理解内容
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些诗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五、研读诗歌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标出既让你喜欢有令你难懂的诗句,小组讨论,交流。

(一)问题探究
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

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

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

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

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

值得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
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

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用一根无形的线索把数个意象贯串起来。

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
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

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作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兀。

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连了起来。

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

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

(二)语言品味
1、有“声”有“色”的语言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

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

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

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2、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强烈的主观态度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

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创造。

分类作业A类:熟练朗读课文
B类:理解诗歌主题。

预习布置第五单元
板书设计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母亲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