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3篇)完整版
《秋天》教案优秀10篇

《秋天》教案优秀10篇《秋天》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关于秋天主题的绘画作品2、在用语言描述秋天印象的时候确定自己的作画主题3、能独立完成作业,大胆想象和表现活动重点能够独立大胆的表现出秋天的景象活动准备:1、秋天景象的图片2、纸、绘画工具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教师引出秋天的话题,引起幼儿兴趣大家看我的手里拿的是什么?(篮子)老师拿的这个篮子里面放着东西,大家猜猜看会是些什么东西呢?(稀奇古怪的什么都有……)哇,有这么多的东西啊?好吧,那我就请几位小朋友来我的篮子里来摸一摸,看看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吧!第一位小朋友,你摸到了什么呢?大声的告诉大家(苹果)好,那你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到底是不是苹果呢?(是)第二位小朋友,你来摸摸还有什么?(梨)拿出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梨呢,让大家也确定一下。
(是)好,我们再请第三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篮子里还有什么呢?(橘子)你也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是橘子)老师篮子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了,大家知不知道这些水果是在什么季节成熟的呢?(秋季成熟的)真棒,大家都很聪明!所以我们这节美术课的题目就是"我的秋天"!大家都知道秋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秋天果园里的树上挂满了红彤彤、金灿灿的水果,那么在秋季可以看到成熟的水果(出示果园的图片)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的景象,下面老师就给大家看几张图片。
⑴教师展示秋天的各种图片,引起幼儿回忆自己的经验。
①第一张图片:大家看这张图片,有谁能告诉老师在这些图片中都看到什么了?(满地的落叶和行人。
黄色的落叶,树上的叶子逐渐的落地减少)补充:落叶是什么颜色的呢?(黄色的落叶)②大家看第二张图片中的行人都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厚的衣服)我们今天在来上学的路上有没有发现路面上的落叶呢?小结:这些图片中无论是落叶还是行人的穿着都可以证明这是秋季。
(秋天的天空中飘落着金黄的落叶,大街上的行人都穿着秋装,不再是绿油油的参天大树和短衣袖的行装。
)③大家看第三张图片大家都认识吧?幼儿:认识啊,是菊花!恩,大家的小脑袋里装的知识还真是不少哦!那老师再问你们,在春天夏天里能不能看到这种菊花呢?(秋菊)幼儿:不能看见,只有到秋天的时候才会有的!(秋菊9~11月开花)恩,看来大家平常都有在观察周围的事物啊!好了,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看了这么多属于秋天的图片,那你们自己一定也有了不同的画面出现在了脑海里,老师呢也有属于自己的秋天,我的秋天呢就是老师手里面的这几张图片,大家看,老师把秋天画了出来,有谁能说一说老师画的秋天都是什么景象呢?幼儿:挂满果实的果园、落叶……⑴引导幼儿确定自己的主题。
《秋天》教案(精选22篇)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精选2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2、积累好词好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秋天的图画》吗?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秋天的多彩的图画!你们谁能将它有感情地背诵出来?2、学生背诵。
3、师:同学们背得可真好。
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看到了农民伯伯高兴的样子。
我也想赞美它,你们想听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边听边想,在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背诵〈秋天〉这篇课文)4、学生自由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想不想再去看看这美丽的秋天呢?(翻开课本,读一读。
)2、找出不认识的字。
黄澄澄梧桐树当做催飘着藏运动场3、我们将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一起将课文读一读。
(三)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秋天的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看看图,再读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2、学生同桌边读边讨论。
3、讨论交流: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4、指导朗读。
(并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一片一片”“小鱼、蚂蚁、燕子的心情”`从而训练学生的朗读)(四)启发想像,练习表达。
过渡:秋天到了,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一片一片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在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下面,把它当做伞……小朋友,黄叶还会落在哪里呢?(五)课后作业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朋友可以为自己写的句子配上美丽的插图。
《秋天》教案15篇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教案1一、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三、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四、教学设想: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生评;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生评,师随机点拨;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汇报探究结果;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秋天》教案2教材解读《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
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
设计理念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
秋天教学教案(5篇)

秋天教学教案(5篇)秋天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重难点】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收获的季节。
1、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2、小组交流: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
可采取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
二、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学习古诗、古训。
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悯农》道出了先人对于粮食的珍惜与重视。
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实在的道理啊!节约是美德。
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首诗,珍惜粮食,爱惜食物,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三、举办丰收展。
1、请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秋天的果实拿出来。
2、每个学生在集体前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秋天的果实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
4、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四、大家来品尝。
1、小组合作,洗净手和水果后,削皮切块或去壳。
2、每组做1个水果拼盘,比一比谁的拼盘有创意,水果色彩搭配得当。
做拼盘时,不允许用手直接拿水果,必须用筷子。
3、品尝水果拼盘。
请学生蒙住眼睛品尝,并说说自己品尝的是什么水果,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秋天》教学设计篇二一、导入:上林中学101班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来上林中学和大家一起学习四十五分钟。
美丽的上林校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唐诗: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真是羡慕大家能在这么一个有诗意的校园里学习。
这是我在上林的校园拾取到的一片叶子(展示落叶),是啊!唐诗有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充满诗意的秋天不知不觉的走近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有关秋天的诗(出课件)二、整体把握(寻秋)(课件内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秋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秋天教案的写作思路。
《秋天》教案篇一【设计理念】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
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
在"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思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组织了本次主题活动"娃娃玩秋"。
结合《纲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3、学习用剪、切、拼、贴等技能,大胆创造作品,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4、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水稻丰收(综合)活动目标:1、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水稻各部分的名称用处。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水稻,了解其生长过程。
提问:(1)这是什么?(2)水稻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3)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忙什么?2、出示一撮完整的水稻,向幼儿介绍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除了做燃料,还可以做手工、做草玩具等等,草根留在田里还能当肥料。
《秋天》教案(15篇)

《秋天》教案(15篇)《秋天》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音乐节奏,学唱歌曲。
2、学用响板给歌曲伴奏。
活动重点:感知音乐节奏,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响板进行伴奏。
活动准备:PPT、响板人手一个,音乐。
活动过程:1、感知音乐的节奏。
(1)秋天到了,看树叶慢慢的变黄了,都飘落下来了,看。
(视频)(2)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呀(动作),那我们一起来跟树叶一起来吧!(教师示范,再师幼共同跟这音乐拍手打节奏)。
(坐着)(音乐)(3)树叶飞来飞去好像的样子好像在跳舞一样,那我们一起也来跟着树叶来跳个舞吧,看老师的样子(示范)(搭肩叉腰)(音乐)(4)树叶飞来飞去都落到哪里去啦(地上)那我们一起来捡捡树叶吧!提起我们的小篮子,准备好了(捡——放——捡——放)(音乐开始)。
2、学唱歌曲。
(1)师:宝贝们,听,哪里传来了好听的声音呀?在唱什么呀?(播放音乐)(2)你听到了什么?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教师清唱)(3)图谱学歌词。
你听清楚了吗?秋天呀秋天呀,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到处飞呀飞,秋天呀秋天呀,秋天多可爱。
(4)那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好听的歌吧?(看图谱唱一遍)(5)教师点评,再唱一遍,(6)加上动作,演唱一遍。
3、打击乐伴奏。
(1)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能让这首歌曲更加好听,看,它是谁呀?(出示响板)(2)现在请小朋友来唱歌,老师来用它来给你们伴奏。
(伴奏2遍)(3)用它来伴奏,我们的歌曲是不是变的跟好听了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伴奏吧(伴奏2遍)。
结束后点评孩子的表现。
(4)现在请几个宝宝上来跟和老师一起来用它来伴奏,其他的小朋友来唱歌好吗?(伴奏2遍)结束后点评孩子的表现。
(5)在请所有的宝宝来一边唱歌,一边伴奏。
(伴奏2边)(6)现在请想上来表演的宝宝都上来表演。
我们下面来做观众。
4、结束:今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学到了好听的歌曲,又给好听的歌曲伴奏了,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好听的歌曲唱给托班的弟弟妹妹们听吧。
《秋天》教学设计 3篇_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3篇本文是关于《秋天》教学设计 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一)学科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了解“金子、运动场、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2.按从上到下,由远到近顺序,仔细观察秋天图画及录像,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听读训练,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美景。
(二)、美育目标:1.初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2.初步能通过听再用语言展现图画,并进行初步审美想象。
3.初步感受课文描写出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视点:知识点:秋天的一些特征。
审美点:秋天美关键词:高、蓝、黄澄澄、金子、黄叶、落三、教学重、难点:1.要让学生通过听的训练看图、学文,掌握秋天的特征。
2.金子、伞、运动场、电报指的是什么?四、教学材料:(一)典型材料:欣赏、感知《秋天》课文录像。
(二)延伸练习材料:观察秋天景色的图片和录像,体验秋天的美。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做“传话兵游戏”)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
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秋天的特征呢,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
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
(读课题:秋天)(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1.请闭上双眼,用你们的乖耳朵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放录音)(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2.让我们一起去看录像,看看你脑中的图画是否同画面上一样,听听你讲述的是否同教师说的一样再放录像,抽生回答。
(天、树叶、稻子、池塘……)(过渡)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词语来描写这迷人的秋色呢?(三)进行审美理解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2.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典型材料)(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3)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3.同法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稻田)读后提问,什么地方的稻田?(蓝天下)稻田怎么样?(一眼望不到边)这个词什么意思?(广、多)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指导读。
秋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

秋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秋天》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
2、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各种动作表现小树叶飞的形象。
3、体验明显的秋天特征。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1、秋天景色图片一张,画有大树和许多落叶。
2、《秋天》的歌曲磁带。
3、课前带领幼儿观察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到了树叶会变黄,会飘落下来。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1、出示树叶,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2、这是老师在地上捡的,树叶应该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啊,为什么会掉下来啊?(秋天来了)二、幼儿学习歌曲。
1、出示秋景图(有大树和落叶),了解歌词大意。
师:你喜欢秋天吗?你觉得秋天美吗?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用歌词进行小结:秋天有很多的落叶,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到处飞呀飞,秋天多可爱。
2、欣赏歌曲。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名字就叫《秋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里面唱了些什么。
教师范唱一遍。
提问:这首歌好听吗?你都听到歌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分句范唱)3、幼儿学唱歌曲。
师:秋天这么可爱,我们宝宝也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吧。
幼儿学唱若干遍。
4、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伴随着音乐把好听的秋天唱出来。
三、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
1、树叶到处飞呀飞,你觉得它们是怎么飞的?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飞舞的形态。
2、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小树叶了,我们一起一边唱一边飞呀飞,看看哪片树叶飞得最美丽。
飞的时候可不能挤到一块去啦!音乐停止时保持不同的造型。
四、结束部分。
现在我们到大树下再去看看小树叶到底是怎么飞的?幼儿出教室。
《秋天》教案篇二一、复习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梳子珍藏井井有条羊肠小路二、新授炎热的夏天离我们渐渐远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音乐)听着录音,我们一起走进秋天。
大家都还沉醉在秋天里吧!那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交流学习第一节师引: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一):《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透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三、教学重点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能够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取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2.检查自读状况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为诗歌标出小节。
(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②你能选取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
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资料?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完成。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三)、语言比较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1、老师此刻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
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2、引导学生和课文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
(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比较)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资料充满着生命力?③引导学生交流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
课后自己能够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取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1、昨日我们学习了《秋天》,明白了这首诗描述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
我们也明白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
这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
我相信同学们昨日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群众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能够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
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这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能够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
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
这就是拟人的作用。
我们读着读着,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取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1、应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期望。
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
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期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完美回忆。
透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资料。
(配乐《秋日的私语》)(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取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教后反思:本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
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去感情读,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同时加入学生对秋天美景的想象,教师词语的带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秋天的迷人与丰收景象,也加强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潜力的培养,效果较好。
秋天教案(二):《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忙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教材分析《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述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学情分析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
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
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
这首诗的资料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透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五、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
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
但是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感知课文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3.齐声诵读。
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
(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以培想象潜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
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