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对乡村发展的关注。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乡村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3. 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乡村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乡村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现状;3.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5. 乡村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次公开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讲授:通过讲解乡村文化的定义、特点、历史背景和现状,让学生对乡村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量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乡村文化创意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乡村文化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乡村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环节:讲解乡村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乡村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引导学生对乡村文化的思量。
3.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互相交流。
4. 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乡村文化创意项目,如设计乡村文化主题手工作品、制作乡村文化展板等。
5. 展示与评价:每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意项目,并进行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乡村四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
解释:四月3、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1、背诵古诗2、解释::绿遍白满川子规才了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
(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出示图片)(2)品读“绿”。
(3)理解“白满川”。
(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背景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一项旨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活动。
该活动旨在为乡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为了确保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制定了本教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生活和农村教育的特点;- 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了解当地乡村的文化和传统。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乡情怀;-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情怀;-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乡村生活和农村教育的特点介绍;- 乡村文化和传统的展示;- 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 学生自主选择的主题展示。
2. 教学步骤:a. 乡村生活和农村教育的特点介绍-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乡村生活和农村教育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b. 乡村文化和传统的展示- 学生自愿参预乡村文化展示活动,展示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c. 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设计相应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d. 学生自主选择的主题展示-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 学生通过PPT、海报、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2. 教学反馈:- 教师及时赋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和支持1. 教学资源:- 图书、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 乡村文化展示所需的展示物品。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乡村四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
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
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简介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一项旨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教育活动。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乡村四月公开课,以帮助乡村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三、教学内容1. 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2. 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3. 乡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 乡村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美丽的乡村风光,引发学生对乡村的兴趣。
b. 引导学生讨论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乡村教育的关注。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包括培养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b. 分析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短缺等。
c. 探讨乡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包括政策支持、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
3. 案例分享(30分钟)a. 邀请一位乡村教育工作者或专家来分享乡村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如乡村学校特色课程、教育合作项目等。
b. 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深入了解案例的具体情况和效果。
4. 总结反思(10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方向。
b. 学生表达对乡村教育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和关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价他们对乡村教育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2.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评价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评价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态度和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图片、视频等展示乡村教育的多媒体资源。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乡村四月公开课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以提供给教师参考和使用。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理解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掌握乡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熟悉乡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情怀。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情怀;-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 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乡村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2.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乡村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乡村教育对农村儿童的影响;- 乡村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3. 乡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多元评价的教学方式;-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4. 乡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政策支持;- 乡村教育的改革举措;- 乡村教育的资源保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制作乡村教育的图片展示;- 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村教育的思考。
2. 知识讲解- 通过PPT展示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解释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介绍乡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分析乡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乡村教育的问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形成小组报告。
4. 小组报告-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 学生可以通过PPT、海报等形式展示报告内容;-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5.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乡村四月公开课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乡村教育的特点和挑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乡村四月公开课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乡村教育的特点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乡村四月公开课的背景介绍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一项旨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活动。
该活动由教育部主办,旨在提高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乡村四月公开课每年在四月份举办,邀请优秀的教育专家和教师来到乡村学校进行授课,为乡村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通过这一活动,希望能够改善乡村教育的现状,提高乡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 乡村教育的特点和挑战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一些特点和挑战。
首先,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师资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水平的教师。
其次,乡村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较差,教育资源不足,学校设施条件落后。
再次,乡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这也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
此外,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和经济差距。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首先,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乡村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活动现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乡村教育的关注。
2. 乡村四月公开课的背景介绍(15分钟)向学生介绍乡村四月公开课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这一活动的目的和举办情况。
乡村四月优秀教案公开课
乡村四月优秀教案公开课乡村四月优秀教案(公开课)《乡村四月》的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一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二、阅读诗歌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如:过故人庄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唐·孟浩然宋·王安石宋·陆游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乡村四月公开课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掌握乡村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调研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乡村发展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 乡村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乡村发展的基本原则,如生态优先、产业兴旺、文化传承等,同时讲解乡村发展的具体方法,如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
3. 乡村四月公开课项目介绍:介绍乡村四月公开课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的意义和影响。
4. 学生团队调研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乡村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撰写调研报告。
在公开课上,学生将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调研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乡村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4. 实地调研:学生分组进行乡村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撰写调研报告。
5. 报告汇报:学生团队在公开课上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调研结果,展示调研成果和分析结论。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和收获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调研报告:评价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的内容完整性、数据准确性和逻辑性。
3. 报告汇报:评价学生在公开课上的演讲能力、展示效果和问题回答能力。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乡村四月的特点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乡村四月的特点:春天的乡村景色、农民的忙碌场景、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
2. 乡村四月的重要意义: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乡村四月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乡村四月的好奇心。
2. 学习乡村四月的特点(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乡村四月的特点。
例如,乡村四月的春天景色如何美丽、农民们忙碌的场景、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
教师可以辅以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乡村四月的特点。
3. 学习乡村四月的重要意义(1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乡村四月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乡村四月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民们在这个时期要进行大量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工作。
同时,乡村四月也是农村文化传统的重要节点,很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乡村文化活动,以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学生表达和讨论(2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乡村四月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乡村四月的观察和体验,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乡村四月的疑问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见解。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了解乡村四月的相关情况,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质量和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记录、学生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展示乡村四月的场景和特点。
2. 乡村四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报道。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村考察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和体验乡村四月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乡村四月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乡村四月的背景和活动内容;2. 学习如何观察和表达;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2. 学生手册和笔;3. 活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乡村四月的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乡村四月,以及他们对乡村四月的了解程度。
2. 了解乡村四月(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乡村四月的背景和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中的细节,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观察和表达(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乡村四月的图片,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比喻等修辞手法,让他们的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4. 团队合作(15分钟)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5.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乡村四月的实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2. 引导学生进行乡村四月相关的调研和写作,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了解他们对乡村四月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教学指导方案,以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本教案适用于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并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乡村发展的案例,激发学生对乡村建设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对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1. 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
2. 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乡村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乡村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乡村发展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乡村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3. 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乡村发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案例分析(25分钟)教师引入一个具体的乡村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责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简介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为了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而举办的一项教学活动。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乡村四月公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农村生活介绍a. 农村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气候等。
b. 农村的人文环境:农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节日等。
c. 农村的经济活动:农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2. 农业知识a. 农作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
b. 农业机械的使用:拖拉机、收割机等。
c.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的加工方法和销售渠道。
3. 乡村发展与振兴a. 农村教育:农村学校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分配等。
b. 农村医疗:农村医疗设施的改善、医疗服务的提升等。
c. 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电商的兴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农村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农村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生活体验活动,如种植农作物、制作农产品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探讨乡村发展与振兴的策略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五、教学评价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评价:评价学生对农村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2. 农具和农产品: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乡村四月公开课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教案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b.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c.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b.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c.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a. 呈现一幅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b. 提出问题:“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你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2. 学习过程(30分钟)a. 学习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0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b. 学习内容2: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0分钟)- 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c. 学习内容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0分钟)- 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并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3. 拓展延伸(10分钟)a.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标题: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引言概述: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旨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详细介绍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案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这一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定本次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目标。
1.2 设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1.3 制定评价标准:为了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包括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
二、教学活动设计2.1 活动形式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讲解、讨论、实践等,确保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2 活动流程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流程,包括引入、导入、展开和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3 资源准备和利用: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PPT等,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合作学习: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学习互动和合作精神。
3.2 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效果评估4.1 学生表现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2 学习成果检测: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3 教学反思总结:对本次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五、教学反馈与改进5.1 学生反馈收集:及时收集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帮助乡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的特点和文化资源;- 掌握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三、教学内容1. 乡村的特点和文化资源- 介绍乡村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探索乡村的文化资源,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等。
2.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分析乡村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 讨论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人口流失、资源短缺等。
3. 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了解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如学校数量、师资力量等;- 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质量低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乡村的印象和了解;-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乡村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乡村的特点和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乡村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分享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小组合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乡村进行深入研究;- 引导学生观察和调查选定的乡村,了解其特点和发展现状。
4. 分享交流(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乡村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文化资源等;-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问题和建议。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乡村的特点和发展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激发他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为了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
本教案旨在为乡村四月公开课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并能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乡村发展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乡村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 乡村发展的现状: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了解当前乡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乡村教育的挑战: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演讲,探讨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4. 乡村教育的创新: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展示,分享乡村教育创新的实践案例和经验。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当前乡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乡村教育的挑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学生演讲:让学生就乡村教育的挑战和创新进行演讲,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 学生展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乡村教育创新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评价方式1. 学生个人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和演讲等,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评价小组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演讲,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引入乡村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并展示相关的多媒体素材。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当前乡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简介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是针对乡村学校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旨在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教案将以一节公开课为例,详细说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本节公开课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1. 理解乡村的特点和优势;2. 了解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掌握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4. 培养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乡村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引发学生对乡村的兴趣。
2.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故事、歌曲、舞蹈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乡村的传统文化,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
3. 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对农民生活和国家经济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对乡村发展的热情。
4. 培养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乡村生活,培养他们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教学步骤本节公开课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乡村的思考和回忆,激发他们对乡村的兴趣和热爱。
2. 知识讲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乡村的特点、优势和文化传承等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对农民生活和国家经济的重要意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体验乡村生活,培养他们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乡村的认识和理解。
五、评价方式本节公开课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言等。
2. 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乡村四月公开课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以匡助学生在乡村环境中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乡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b. 掌握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c. 熟悉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d. 理解乡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d.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乡村发展的热爱和关注;b. 培养学生的乡村情怀和家国情怀;c.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d. 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乡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a. 乡村的概念和特点;b. 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 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a. 乡村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b. 影响乡村发展的因素:政策、人口、资源等。
3. 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a. 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政策导向;b. 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
4. 乡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a. 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b. 乡村发展的机遇和前景。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乡村发展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影响因素、政策措施等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3. 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乡村发展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乡村发展的现状和变化。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乡村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乡村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乡村发展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影响因素、相关政策和挑战机遇等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乡村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阅读:读写联动)
执教:湖村中心学校陈显平2015.5.22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情境诵读,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体验乡村美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
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师:但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
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
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
生卒年不详。
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市)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
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没有做过官。
他一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擅长写山水诗,也创作出了一些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
曾经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六十岁左右去世)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议一议,要读出怎样的节奏。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ǎ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
(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师:咱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师: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景美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
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①理解“山原”
师:(山陵和原野)山原其实就是丘陵小山。
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
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
②品读“绿”。
师:瞧,四月的乡村,遍地都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你们还能在哪儿发现绿色?
生反馈:山下菜园里的菜,路旁的树,还有美丽的春江水……
③抓“遍”来悟景
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
师:一个“遍”字,给你怎样的感觉?(遍地都是绿的,我感觉到生机勃勃。
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感受到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④理解“白满川”。
(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白茫茫一片。
⑤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①师:是啊,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水色,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同学们,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杜鹃鸟的叫声”“春雨沙沙的声音”“蒙蒙细雨”……
③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
④板书:子规啼雨
⑤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师播放背景音乐深情朗读。
“闭上眼,我们仿佛走出了家门,看着自已美丽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
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歌唱,声音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慢慢睁开眼睛……”
从这两句诗中,能体会到诗人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
)
【结语】绿色山野,白满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子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
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生活在这里的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
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
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儿要上架了,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农民插秧的时候,天空下着细雨,农民头戴斗笠,身披簑衣,雨水流进脖子里,脚踩进烂泥田里,整日弯着腰插着秧苗,你觉得怎样?)
——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展示: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
)
3.抓字“才”“又”,体会“人忙”
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
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又)4.板书:养蚕插田(乡村四月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
5.这两行诗写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
)请用一句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家民们。
6.拓展: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
(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
四、用优美文字描述乡村四月的美景
1.引导写作
师:(指板书)乡村四月的景色美丽迷人,令人陶醉,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令人感动。
现在让我们根据诗意,根据课文插图,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将乡村四月的景象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来。
紧扣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景物来描绘,写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繁忙紧张的情形。
给美景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
2.学生写作
(配乐,学生写作)
3.指名学生在全班展示,读读自已的描写。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1.给自已的作品加上开头和结尾,写成一篇《乡村四月》的扩写。
2.用批注式阅读法自学《主题读写》与《经典颂读》相对应的文章,下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3.乡村四月
景美绿原白川热爱和欣赏
子规啼雨
人忙蚕桑插田同情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