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很弱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晰。

2.世界上第一具发觉微生物,揭开生物隐秘的是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利用显微镜观看一滴水,发觉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的功与过: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8.能够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办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胖皂洗手等。

9.细菌体积弱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这么粗。

细菌生殖非常快,一具细菌能够有数小时内生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0.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1.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青霉素是由英国的弗莱明首先发觉的.12.食物的XXX变质是霉菌引起的,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

13.怎么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14.讲明霉菌的功与过?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15.大多数细胞极小,要借助显微镜才干看清,但个不细胞却非常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胡克最早发觉细胞。

17.伤口化“脓”算是死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18.生命体都是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算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8、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做酸奶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4、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5、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4、馒头上的霉是(曲霉),水果上的霉是(青霉).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曾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6、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弱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干看到.2、(细菌、霉、病毒)基本上别同种类的微生物.3、第一具揭开微生物隐秘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二、咨询答:在日常日子中,在哪儿能够找到微生物?你能用啥样的办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点都能够找到微生物.能够用显微镜能够观看到微生物,也可经过肉眼发觉物体上的霉斑在渐渐扩大等.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个儿创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汲取养料,细菌生殖(速度非常快).3、利用霉菌能够(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二、咨询答:用哪些办法能够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胖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严寒、干燥)的条件下别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觉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二、咨询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严寒、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严寒、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天后观看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别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觉了(细胞).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算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咨询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啥别同?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别规则,细胞之间界限别清.2、伤口化脓是如何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泯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非常大的伤亡.“脓”算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以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曾提出了(天圆地点)的猜想.2、人们站在海边发觉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逝),然后(桅杆才消逝).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经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依照(月食)景象分析以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二、实验: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看船进港,有啥发觉?发觉: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逝,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2、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要紧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海洋)、(岛屿)、(峡谷)、(山地)等.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蓝群)表示水,用(绿群)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XXX)表示冰川,用(黄群)表示山地沙漠.3、为了精确地描绘地球全貌,人们利用(航空拍摄)或者(卫星拍摄).3、地球的内部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2、科学家经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快,在(软的岩石)中传播慢.3、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4、火山和地震一、填空: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惊险最可怕的自然灾难之一.火山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忽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峻破坏,这算是(地震).3、1976年7月28日我国发生了唐山大地震.4、我国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5、当地震发生时,你如何爱护自个儿?答:在地震来暂时,假如在房子里,你应该就地避险,躲在墙角处或桌子地下;假如在房子外,应该远离建造物,向空旷安全处疏散.二、实验: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间挖一具小洞.(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用酒精灯加热.现象:冒出大量水汽,番茄酱喷出.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5、地表的变迁1、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觉了鱼龙化石,能够猜测这个地方在古时代是(海洋).2、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对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3、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裂的过程叫做(风化).4、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5、改变地表的人类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物质的变化能够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能够从(颜群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等现象加以推断.4、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5、属于物理变化的有:(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XXX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具生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馒头发霉)等.6、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足架、酒精灯、白瓷片、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现象: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将一只白瓷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观看它的底部(现象:白瓷片底部有黑群的物质).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2、铁钉生锈了1、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别洁净)、(粗糙)等也容易使铁生锈.一块铁彻底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2、铁是(银白群),锈是(暗红XXX);铁(坚硬),锈(松软);铁(有光泽),锈(没有光泽).3、防止铁生锈的基本办法有:(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别锈钢)、(镀上别易生锈的金属)、(喷漆).4、设计铁钉生锈实验:咨询题:铁钉生锈的缘故是啥?实验过程:(1)把铁钉放在空试管里(铁钉没有生锈);(2)把铁钉放在装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铁钉生锈,但速度比较慢);(3)把铁钉放在有一半水的试管里(铁钉非常快生锈).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3、变群花1、像(白醋)如此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2、像(碱水)如此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3、像(紫甘蓝水)如此能检验其他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4、呕吐时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5、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涩味)、用胖皂洗手会有(滑腻)的感受,是因为柿子和胖皂里有(碱性物质).6、日子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有:(西红柿)、(苹果)、(橘子)、(葡萄)、(橙汁)等;常见的碱性物质有:(小苏打)、(饼干)、(柿子)、(胖皂)、(洗衣粉)等.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盐碱地上长不行植物;能够经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4、洗衣服的学咨询1、别同的(污物),需要别同的(洗涤用品)清洗.第四单元《探究宇宙》1、登月之旅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看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刻约为(27.3)天.4、(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万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5、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上的引力惟独地球上的(六分之一).6、月球表面(温差)非常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落至(零下170℃).7、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具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别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别同的石子.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2、太阳系大伙儿族1、地球在(自转)的并且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刻为(一年).2、像(太阳)如此自个儿发光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如此自个儿别发光,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如此自个儿别发光,环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卫星).3、在太阳系中,(卫星)环绕(行星)运转,(行星)环绕(恒星)运转.4、(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5、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歪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半球是(冬)季.6、太阳光(直射)时,产生的温度(高),歪射时产生的温度低.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3、看星座1、银河是由许许多多( 恒星)构成的.2、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非常多,它们基本上酷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把它们称为(恒星).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5、北极星处于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外延伸(5倍)的地点.7、银河由(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天空.8、在太空(鸟瞰),看到的银河系像个(旋涡).4、探究宇宙1、天文望远镜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特意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2、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 7.9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3、(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崭新的(航天)时代,探究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4、(先驱者10号)是第一具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5、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是我国明朝人(万户).6、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7、航天器有:(航天飞机)、(科学试验卫星)、(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等.8、世界上第一具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9、世界上第一具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1、(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麦哲伦号)太空探测器拍摄了(金星)表面;(漫游者)探测器是用来勘探(火星)表面的.3、金星(表面温度高),是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因为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层.4、火星(比地球上冷得多),因此别适合人类居住.从火星上一块岩石中发觉的(菌状体)表明那儿也许存在着(生物).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1、假设1、(好奇心)总是使我们别停地提出咨询题,并试图找出答案.2、(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索中很重要的一步.3、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结论基本上从(提出假设)开始的.4、(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别彻底可靠.5、(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讲”).6、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十分漫长、艰难,需要(坚毅的意志)、(敏锐的观看力)、和(脚够的耐心).2、实验一、填空:1、(实验)的两种要紧类型是(模拟实验)和(对照实验).2、(模拟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举行模拟.3、(对照实验)经过故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该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4、对照实验要注意的咨询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具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这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5、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6、做过的对照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食盐溶解快慢的实验)等.二、咨询答题:1、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啥?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操纵.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举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挑选一具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看的项目. 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照实验各有哪些?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对照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六上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显微镜的结构有: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4、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5、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总倍数就是150倍。

6、荷兰人列文虎克是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并制作了显微镜。

7、微生物存在于空气中、水中、泥土里以及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这说明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

8、细菌、霉菌及病毒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9、到野外取水样或考察微生物一定要有成人或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10、实验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②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③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11、制作“小水塘”中,在广口瓶中加入冷水而不是热水,是因为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加入腐烂和新鲜的叶子、撕碎的草,并加进一把土是为了提供微生物以及生长所需的营养。

12、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步骤: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③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3、自制酸奶步骤中,加入白糖后煮开几分钟是为了消毒杀菌;加入酸奶前需要待牛奶冷却到35℃~40℃,是因为让加入的乳酸菌处于生长的合适温度;加入两勺酸奶是为了提供一种叫乳酸菌的有益细菌;保温5~6小时前要盖上盖子是为了防止杂菌进入。

2023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

2023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旳世界1 水滴里旳世界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旳很小很小旳生命体, 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旳生命体, 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晰。

3.第一种揭开微生物秘密旳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 空气、水、泥土里, 动植物体内和体表……均有微生物。

5、水滴中旳那诸多种小家伙, 尚有细菌、霉、病毒, 都是不一样种类旳微生物。

6.海洋中旳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在平常生活中, 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旳踪迹?你能用什么措施证明它们是有生命旳?答: 瓜果上旳毒菌、人体皮肤上旳细菌、空气中飘浮旳病毒、发霉变馊旳食物……这些都可以找到微生物旳踪迹。

证明它们是有生命旳措施: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它们, 不过可以发现物体上旳毒斑慢慢扩大, 皮肤逐渐发炎馈烂, 病毒感染旳人群起来越多, 病情越来越重, 食物变质逐渐腐烂等。

2 做酸奶自己动手做酸奶旳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 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 加入2勺酸奶, 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 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 牛奶变得稠稠旳, 酸奶就做成了。

2.自制酸奶要注意旳事项:(1)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 但不能放太久。

(2)不要吃变质旳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 甚至中毒。

3.牛奶为何会变成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 是由于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旳细菌。

(2)在合适旳温度下, 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认识细菌(细菌旳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 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有三种形态: 杆菌、球菌、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旳运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 有旳从动植物身上吸取养料。

(4)细菌繁殖很快, 一种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裔。

5.细菌旳功与过:功(好处。

对人类或大自然有用旳):(1)生产腐殖质(苹果从树上掉下、腐烂、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2)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3)生产药物(4)生产塑料餐具过(害处。

科学(六上)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科学(六上)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科学(六上)总复习知识点科学(六上)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知识点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无法见到的很小很小的动物,它们被称为,我们必须借助才能看见它们。

2.微生物分布广泛,在、、、都有它们的活动。

3.微生物有各种各样的,、、、等都是。

4.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为酸奶。

5.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菌、菌、菌;细菌繁殖速度。

6.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但是,它也有功劳:人们利用来生产、生产、生产和。

7.在、以及都可以找到霉。

它会造成一些食物和物品的,有的还会危害任的健康;但是,它也有功:人们利用霉来以及等。

8.青霉素可以杀死一些细菌。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国的。

9.食物和一些物品在、下容易发霉,为了防止发霉,我们可以采取或或或等办法。

10.生物体基本上是由构成的,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11、生物体的生长过程就是的生长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12.细胞有很多不同之处,如细胞的、和等方面都各有不同。

13.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的尸体。

14.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发现微生物的人是国的生物学家。

科学(六上)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一、填空1.地球是形的。

年到1522年,葡萄牙的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一周,验证了地球是形的。

2.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年,宇航员搭乘“东方红1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

3.地球赤道周长约是千米,地球赤道半径约是千米,地球表面积约是平方千米。

4.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主要地形有、、、、等。

5.科学家从、、中收集有关信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

6.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三层,分别是、、。

7.法国的和夫妇终生致力于火山活动的记录工作。

8.地震的形成:地壳运动会使地下的岩层相互挤压发生,严重时岩层会突然,释放出巨大的力量,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地震。

9.早在1800年前,我国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这个仪器叫。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含全部实验和专项复习总结)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含全部实验和专项复习总结)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做一支蜡烛实验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

制作方法:①将蜡块切成碎屑。

②加热蜡屑成蜡油。

③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

④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

活动结论: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仍然是蜡烛。

2.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实验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实验方法:①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③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实验现象: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烧杯内壁变成白色。

白瓷碗的底部有黑色烟灰。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

3.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实验要求: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现象:这张纸在燃烧前是白色固体,片状。

燃烧时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燃烧后就全部转化成黑色粉末状固体。

实验结论:纸在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4.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6.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7.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盐溶解、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烟花绽放(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火柴燃烧(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石灰石遇盐酸(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1.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疏松多孔,容易脱落,非常松软。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概念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概念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概念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中的生物包括蓝藻、草履虫、藻类、钟形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制作步骤① 在新鲜牛奶中加入一些糖,煮几分钟。

② ④ 酸奶冷却到35℃后,小心盖上盖子,搅拌至35℃。

然后,盖上盖子。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小。

数以万计的细菌和头发一样厚。

有三种基本形式:杆菌、球菌和螺旋体。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繁殖迅速。

一种细菌可以在几小时内繁殖数百万甚至数亿后代。

复制的方法是分割复制。

计算方法:将一次繁殖时间乘以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洗筷子③ 经常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湿的塑料袋和湿馒头在加热时容易发霉。

装有干馒头的干热塑料袋在加热时不易受冻受潮。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在冰箱里不容易冷藏和干燥。

结论: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它们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弗莱明发现了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的青霉素。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个别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14、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

2.第一个发现了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列文虎克使用的显微镜能放大近300倍。

4.水中有哪些微生物,有鼓藻、硅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原生植物。

6.微生物分布的范围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7.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8.变形虫、大肠杆菌、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硅藻都属于微生物。

9.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了生命世界。

10.在日常生活中,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答: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

11.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答: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制作一个含有水草的小水塘,时间长了,水会变得越来越浑浊。

12.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什么?答:反光镜不能对着太阳,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物镜的镜头不能接触盖玻片。

2.做酸奶1.酸奶形成的原因: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注意:显微镜下的乳酸菌是杆菌.2.怎样制作酸奶?答: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1.加糖煮开2.冷却加酸3.保温密封4.静置待稠)3.细菌的特点:1.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注意:细菌繁殖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繁殖方式。

)(注意: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整理复习大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整理复习大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整理复习大全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的制造者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微生物,揭开生物秘密的是列文虎克。

胡克最早发现细胞。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利用显微镜观察“小水塘”里的一滴水,发现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7、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8、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如:果酒、泡菜、酱、酸奶。

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9、可以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

10、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有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1、大多数细胞极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2、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青霉素是由弗莱明首先发现的14、食物的腐败变质是霉菌引起的。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

15、怎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冰霜存食物)、太阳曝晒衣服16、请举说明霉菌的功与过?答: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17、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身体由一种叫做细胞的微小结构组成。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1 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得清楚。

2.一滴水里的微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蚤、钓钟虫、轮虫等。

3.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微生物。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的分布: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5.微生物的种类:水中的那些小家伙、细菌、霉、病毒等。

6.证明微生物有生命的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1.2 做酸奶1.做酸奶的方法: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③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细菌的特点:①细菌体积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②细菌也要“吃”食物;③细菌繁殖快。

4.细菌的功劳: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过失:有的细菌会致病。

5.减少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

1.3 馒头发霉了6.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7.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①真空包装;②放干燥剂;③低温保存;④太阳暴晒。

8.霉菌的功劳: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失: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变质,危害人的健康。

9.英国人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能分泌杀死细菌的青霉素。

1.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是构成的。

2.多数细胞非常小,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3.洋葱表皮细胞形状规则,人体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

4.英国人胡克第一个发现了细胞。

5.“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2.1 地球的形状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2.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苏教版科学奎香乡中心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弱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干看到。

2、(细菌、霉、病毒)基本上别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具揭开微生物隐秘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咨询答:在日常日子中,在哪儿能够找到微生物?你能用啥样的办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点都能够找到微生物。

能够用显微镜能够观看到微生物,也可经过肉眼发觉物体上的霉斑在渐渐扩大等。

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个儿创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汲取养料,细菌生殖(速度非常快)。

3、利用霉菌能够(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咨询答:用哪些办法能够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胖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严寒、干燥)的条件下别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觉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4、馒额头的霉是(曲霉),水果上的霉是(青霉)。

二、咨询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太阳系大家族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1 蜡烛的变化5.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 4.3 看星座体变成固体。

1.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中最亮的星。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3.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3.2 蜡烛的变化1.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2.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3.3 蜡烛的变化1.变色花实验中,纸花的花瓣会变成红色,而叶子会变成绿色。

4.银河是由许多恒星(2000多亿颗)构成的,太阳是2.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其中的一颗恒星。

在太空俯视银河,是漩涡状的。

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 4.4 探索宇宙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1.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们不断探索宇宙3.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盐碱地的奥秘。

探索宇宙的工具有: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器等。

3.4 洗衣服的学问2.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能挣1.做比较洗涤用品效果的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

不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围绕地球运转。

变条件:用水量、污物大小、洗得时间、用力大小、洗3.我国明朝人万户是人类为升空牺牲的第一人。

世界涤剂的用量,改变条件:洗涤剂的品种。

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1.说说细菌的功与过?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生产燃料;加工食品;净化环境。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2.说说霉菌的功与过?霉菌的功: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的过: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3.怎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4.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病菌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5.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材料:鲜牛奶、酸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实验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实验结论: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暖气片实验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几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3.请你设计地震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答:实验名称:地震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实验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复习第1单元物质在变化1.做一只蜡烛过程中,蜡块受热融化,冷却后凝固,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点燃蜡烛后,石蜡受热融化,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烟灰)等新物质。

点燃一张纸,纸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炭黑)等新物质。

3.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和铁钉生锈。

4.铁锈是(红褐色)的,疏松多孔,容易脱落。

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5.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油;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放干燥剂等。

6.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汽水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就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8.黑色水彩笔点,浸水后分离成(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纸条的不同部位。

9.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0.化学家分析出天然橡胶的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合成橡胶。

(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

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最初从(柳树皮)中提取,后来化学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备。

11.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

牛肉含有的(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

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贝类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部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4、微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因此人类用肉眼难以看到它们。

5、一滴水里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

6、制作“小水塘”的方法:(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7、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8、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蛰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9、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0、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1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日常生活中微生物的踪迹有: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漂浮的病菌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发现霉斑在慢慢扩大等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12、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3、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微生物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快,容易变异。

苏教版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归纳

(新苏教版)《知识点归纳》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在变化》1.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2.水结冰没有产生(新物质)。

1.2《铁钉生锈》1.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2.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铁锈是(暗红)色。

3.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4.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塘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抹油)、(放干燥剂)等。

1.3《制作汽水》1.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

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音盼(热量)。

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3.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

1.4《化学家的研究》1.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3.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4.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其中(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78 ) %,(氧气)的含量次之,约占(21 )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1《生物的遗传》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3.动物亲代的相似点有(外形、毛色、花纹、神态、食物及生活习性)1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个别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14、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15.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一单元练习1 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是一类非常微小的(),通常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的()发现微生物。

3、常见微生物有()、()、()、()、()。

二、判断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2 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35℃~40℃)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细菌体积(),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

3、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4、细菌的特点:()、()、()。

二、回答1、举例说明细菌的有哪些功与过?2、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霉喜欢在()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等。

2、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导致的疾病。

3、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4、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

二、判断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三、回答1、举例说明霉的功与过?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填空1、人的身体是由()、()、()、()和()等组成。

2、细胞有不同的()、()和()。

3、()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细胞。

4、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肋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二、选择1、“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2、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B、细菌C、病毒3、生命体大都由()构成。

A、细胞B、细菌C、霉判断:草履虫,细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4、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5、地球表面的有:高原、丘陵、平原、山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我们的家乡的地貌是丘陵6、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7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深度是14千米。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8、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番茄酱代表岩浆9.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10.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11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12、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做?(见课本24页)13、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现了鱼龙化石,说明在远古时期是海洋14、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15、石林主要原因是雨水冲刷,礁石是海浪,火山口湖是火山和雨水,风蚀石是风的作用16、小石头在酒精灯外焰烧,再放冷水中,几次后石头会破裂17、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1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19、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答: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

20、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第一次遨游太空。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围绕地球飞行14圈。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遥望地球。

第二单元练习一、填空题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熟悉地球,提出了()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

4、在长期的()、()、()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

8、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和()。

9、七大洲有:()、()、()、()、()、()、()。

10、四大洋有:()、()、()、()。

11、地球的内部分为:()、()、()。

二、判定题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7、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腐蚀。

()9、地震灾难可分为直接灾难和次生灾难。

()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三、选择题1、第一个用实践证实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船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圈。

A、14B、15C、163、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照片。

A太阳B地球C月球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5、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年。

A、1967B、1976C、19806、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A、向大海倾倒垃圾B、乱伐森林C、改造沙漠◆拓展四、问答题1、请你设计地球的外形模拟实验?2、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3、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4、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熔化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凝结成(固体)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燥的烧杯,烧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上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上白瓷碗,(底部)会变(黑)。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融化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如生鸡蛋变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树叶颜色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碱中倒入白醋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4、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

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原理:制成不锈钢是改变铁的性质,其他都是隔绝水或空气7、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你剧烈运动时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胃酸是酸性物质,胃药是碱性物质。

8.大部分蔬菜水果都是酸性物质。

做面包用的小苏打、家用清洁剂都是碱性物质。

化肥有的是酸性的,有的是碱性的。

纯净水是中性的,牛奶、茶水是酸性的。

9.杜鹃花喜好酸性的土壤。

如果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长不好植物,可以用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10.不同的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1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简答:肥皂是怎么去掉衣服上的油污的?)第三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变成(),冷却时会从()变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