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为寿州寿春)一些传说和故事

合集下载

淮南寿县古城介绍作文

淮南寿县古城介绍作文

淮南寿县古城介绍作文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西部,淮河中游南岸,寿县城以北15公里。

寿县古城始建于秦,发展于唐,扩建于明清,原城墙周长18公里,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

寿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春秋时为楚国国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置郡县。

唐、宋、元、明、清时期均为寿县治所。

古城依山而筑,东有寿春山,西有逍遥津(后改名小孤山)。

据《史记》记载:“楚庄王曾乐此而不疲。

”《水经注》记载:“逍遥津西一里有寿春山,相传为庄王所筑”。

寿春又称寿春古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寿春古城总面积10平方公里。

寿春山原高数十丈,后因洪水冲毁而逐渐下沉到城内。

寿春山原名逍遥津(又名小孤山),相传为楚庄王所筑的行宫之一。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上古时有大龟负书于此”。

春秋时楚襄王游寿春时曾在此读过书;《淮南子》和《山海经》等书都提到了寿春山;汉淮南王刘安曾在此炼丹;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也提到了寿春山。

—— 1 —1 —。

我的家乡——寿县

我的家乡——寿县

六安之寿县古城文化我的家乡——寿县,是一座历史古城,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

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是隶属六安市的一座县城。

寿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

自古及今,这片深厚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有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寿县的饮食文化有必要也介绍一下。

中华饮食文化世界独一无二,人们赋予其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讲究饮食的氛围和方式。

寿县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味道各异。

地方特产有“大救驾”、八公山豆腐还有回王鱼等等。

当然,这些特产是有些名堂的。

所谓的“大救驾”舒相传赵匡胤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茶饭不思。

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急流漩涡状。

赵匡胤只觉一股香气袭来,再看桌上摆着的点心形状美观,不觉心动。

他拿起一只放进嘴里,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

再仔细看那馅心,有如白云伴着彩虹一般美丽清爽,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

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

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

”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 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就在寿春城边。

刘安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

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

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

寿县民间故事的内容与保护

寿县民间故事的内容与保护

第10卷 第3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10, No. 3 2008年6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08收稿日期:2008-03-26作者简介:方松(1983-),男,安徽寿县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寿县民间故事的内容与保护方 松(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摘 要:寿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民富于艺术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其中民间故事成就尤高。

寿县民间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含了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童话寓言、民间笑话等多种类型。

面对目前寿县民间故事所呈现的颓势,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创新和利用,使之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寿县;民间故事;保护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065(2008)03-0034-03 安徽省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

《寿州志》云:“寿县当淮河之冲,东据淮河,西扼沛颍,襟江而带河……故楚人既尽大江之南,欲窥中原,遂迁都于是,以为进取之资[1]。

”(古籍书店据天一阁藏明嘉靖29年刻本影印,1963)寿县是汉淮南国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淮夷部落在此地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建国后,寿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就民间文艺而言,寿县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民富于艺术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

寿县民间故事便是寿县民间艺术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一、寿县民间故事的内容民间故事是人民口头创作中的叙事散文作品的统称。

根据寿县民间故事的内容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方风物古迹等密切联系的口头故事。

寿县民间传说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当地历史人物、古迹物产和风俗习惯,因此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1.历史人物传说楚山淮水,人才辈出,他们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人物传说。

寿县

寿县

寿县---南唐古寿春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国、蔡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以及南朝宋国都曾在此建都。

这里还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有与“都江堰”齐名的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水利工程安丰塘,还有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寿县的古城墙气势雄伟,它有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包括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

在古代形容它为“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历史上有“铁打寿州城”之说。

如今现存的城墙为南宋时期所筑,周长七千多米,高八米多。

城垣保存完整,墙体以石作基,以土夯筑,外侧贴砖。

城墙砖石之间用糯米汁拌石灰等物弥合,非常牢固。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为历代州郡府治所。

台湾《远望》杂志总编孙以苍先生说,寿春城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

奴隶主住在城内,农闲享乐,农忙敛粮。

如此算来,古城当有多年的历史。

围城的古城墙,呈平面方形。

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始动工修筑,起初为土墙;南宋为抗元,改成砖墙,并在四门筑有“瓮城”,每处可藏精兵千余,至今仍然可从城墙上见到印有“建康都统许俊”字样的城墙古砖。

明朝时,又有城墙改造加固,使其兼有防洪的功能。

古城四门,名号有趣,由北至东,分别为“靖淮”、“定湖”、“通淝”、“宾阳”。

如此命名,实为古人之愿望。

北门临淮河水,常遭水患,取名“靖淮”,乃企望淮河平静、地方安靖之意;西门三临西湖,古人意愿,西湖之水不来危害古城,定名“定湖”;南门护城河南通淝水,故名“通淝”;“宾阳”,东迎嘉宾太阳,为春天紫气东来、盛世吉祥之意。

城门的护门瓮城,内外门洞均为砖石券顶结构。

西瓮城门朝北,北瓮城门朝西,东瓮城门与内门平行错置4米。

这种巧妙设置是基于军事防御上的考虑:即敌军突破瓮城后,需改变方向才能攻击城门,守军可乘机关门打狗,消灭瓮城内之敌。

古城东南两面有护城壕,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护城石堤,一边紧贴城墙外壁,另一边滨临护城河,以条石垒砌。

寿县小故事

寿县小故事

古塘传说关于这个美丽的地方,曾有个神奇的传说。

时间要回到春秋时期,那是一个可怕的夜晚,狂风卷着折断的枯枝发出金属般的响声。

大雨如决堤的天河之水,倾泻入浊流翻滚的淠河,喀嚓,一道电光隐没进河中,在这一道电光中,河岸的渔村一现,又消失进雨夜的漆黑中。

那夜,人们躲在飘摇的茅屋终,狗也钻进柴草垛的洞里,不出一点声响,似乎在哀求与等待这场灾难的结束。

雄鸡唱晓,日光洒在宁静的清晨,人们开始忙着修理被风雨毁坏的房屋,为老汉也补结了渔网领着自己的小孙子出去打鱼了,快走到大河边时,小孙子指着前方对为老汉大叫“爷爷,看,那边好漂亮。

”为老汉向前一看只见一道金光闪闪的东西,走近一看竟被吓了一跳。

只见那是一个足有几十米长的东西,满身金麟,头上生鹿角,蛇身鱼尾,躺在地上已经奄奄一息。

“龙!是龙!”为老汉大声喊起来。

于是,整个渔村的人都跑去看神物。

后来,谈到如何对这条龙进行处理,“要不,一起埋了它”“我听说人间美味,莫过于驴肉,天上美味,莫过于龙肉”“这是神物,说不定吃了会长生不老”于是三天不过,这条龙边没了。

而一向心地善良的为老汉却没有参与这场血腥的分餐。

渔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没有人再提及龙的事。

而此时,天庭里的御龙官正在查找,几天前戏水失踪的金龙。

这一日,天神查至凡间,化为一老叟携一小犬挨家乞水,发现渔村的人家饮食使用的碗缶有龙血气,便知道金龙已经化为粪土,天神大怒准备要惩罚下界,但为老汉应当赦免。

一日,为老汉梦一白须道人,那道人说:近日天降红尾星,星相大逆,你居之地将有大难,但你吉人天相不在劫数,中秋月圆后三日内,你要留心五十里外古祠门前那对石狮的眼睛,若现血丝,就快带家人向北走出五十里开外,途中切莫回头。

道人说罢乘轻烟隐去。

为老汉醒来,似梦似真。

几日后天上果然出现红尾星,后面征兆又一一应验。

为老汉连忙告诉乡邻,但受到乡邻的嘲笑都说他疯了。

乌云重压,天地昏暗,无奈为老汉只得带上全家连夜向北逃离。

天晓十分终于走出五十里外,疲惫之下,为老汉见一块大青石,刚想下坐,没想到一回头突然轰的一声,地动天璇,眼前的地面塌陷下去,洪水从裂缝中喷出,顿时眼前一片汪洋,村庄、田舍、草木全归茫茫白浪。

千年古寿州

千年古寿州

近期的强降雨让全国各地不少城市洪水围城,而你可知古代城池水利工程秘密所在?古城寿县会给你答案。

这个位于淮河南岸、淝水东北的淮南小县城,知道的人不多,专程来的人就更少。

但谙熟中国通史的人,提起寿县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

寿县有着4 000多年文明史,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一座有历史、有记忆的城市,总会让人对她心生敬仰、梦生依恋。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古城池叠压在楚寿春遗址之上,棋盘式布局,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比闻名的平遥古城还早100年。

由于寿县襟带淮淝,控扼吴楚,地理形胜,古称要害。

因此,历代对其城垣修筑颇为讲究,屡毁屡建,日益坚固,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

在这片土地上,曾出现过无数次“落日照大旗,马鸣风箫箫”的惊世之战;更有无数响当当的名字于此地成王败寇。

有史为记的就有著名的东晋时在寿州城外八公山下、淝水河边发生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秦灭楚时两军在此决战,秦王嬴政终破楚国都城寿春,而完成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业;刘邦、项羽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据八公山断了楚王项羽的后路,逼其败走乌江,自刎以谢江东父老,终成汉室大业。

想象中的寿州城,有楚故都浪漫高蹈的风韵;有八公山上修道成仙迷幻的韵致;有淝水之战凛冽的风骨……应当是雄浑大气的,毕竟,古城承载的历史辉煌厚重。

然而,今见寿县,我却大大地惊诧于它的纤小精致,绕城一周的7 141米城墙锁定了古城3.65平方千米的面积,小则小矣,神态却森然凝重。

古城基坚墙固,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

现城墙为南宋重筑,高8米多,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不少墙砖面隐约可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

砖石用糯米汁、石灰等物弥合,固若金汤,有“铁打的寿州城”之誉。

外壁下部有两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倾斜,层层收分。

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成就了寿州金城汤池的铿锵声名。

古城有四门,各按地理位置取名,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

寿县珍珠泉的故事

寿县珍珠泉的故事

寿县珍珠泉的故事寿县城北有座八公山,八公山下有口珍珠泉。

提起它,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八公山下住有十几户人家,男耕妇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不料忽一年大旱,人畜断水,庄稼枯死,人们日不聊生,纷纷逃离他乡另谋生路。

这些人家中有一户姓甄的,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是个瞎子,女儿名叫珍珠,聪明秀丽。

一日,珍珠姑娘外出找水归来,发现母亲已渴死在床上。

珍珠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埋葬了母亲后,便带上工具发誓踏遍八公山也要找到水源。

珍珠姑娘上山找了七七四十九天,干粮吃光了,手脚磨烂了,几乎翻遍了所有山头,不知凿了多少坑穴,可就是不见泉眼。

怎么办?就此罢手吗?不!望着山下龟裂的田园和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的人流,想到母亲的惨死,珍珠姑娘发誓一定要找下去!一天,珍珠姑娘凿洞时,因劳累过度昏了过去。

迷迷糊糊中,她看见一位白胡老人飘然而至,拍了拍她的头说:“姑娘,别在山上忙乎了。

前面凤凰山脚下有株紫荆树,紫荆树时逢旱年仍然枝叶茂盛,想必树下一定有泉水,何不到那里一试!”说完,老人就不见了。

珍珠姑娘一觉醒来,好不兴奋,直奔凤凰山而去。

凤凰山下果然有一株青枝绿叶的紫荆树。

珍珠姑娘在树下挖呀、挖呀,一连挖了七七四十九天,仍是不见泉水,可是她却又累昏了过去。

这时候,白胡老人又来了,对她说:“再挖下去,水就出来了,可是出水之时,也是你累死之日!”说完又不见了。

珍珠姑娘一轱辘爬起来,说:“就是死,我也要找到水!”接着又凿了起来。

一眨眼,七七四十九天又过去了,坑穴里终于冒出了汩汩清泉。

珍珠姑娘放下工具,掬起了甘冽的泉水,想喝上一口,却一个趔趄倒在地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八公山下的村民,得知家乡出了泉水,纷纷重又返回了家园,这口泉清清灵脉发,闪闪瑞光浮,从此永远造福于人民。

后人为了纪念珍珠姑娘,便将此泉称作为“珍珠泉”。

写寿县古城的作文

写寿县古城的作文

写寿县古城的作文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古城,它们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古朴典雅。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古城——寿县。

寿县古称寿春,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之滨。

它始建于春秋
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寿县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之一,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与楚文化相关的遗址和遗迹,是楚文
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寿县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已建城了,那就是“寿春故城”。

到了三国时期,寿春被东吴所占,于是它
便更名为“寿春”。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春多次被攻城略地。


元208年周瑜率军攻打寿春时,由于久攻不下,便退兵了。

公元214年,孙权为了加强对寿春的统治和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又将寿春改名为“寿阳”。

公元221年刘备率军南征时曾在
此驻扎过一个多月。

后来司马昭为了抵御蜀军进攻,又在此建立
了石头城城(又称“寿春城”)。

城内有一条古老的护城河穿过整个古城。

—— 1 —1 —。

安徽寿县前身系春申君封地因考烈王送黄歇寿礼得名

安徽寿县前身系春申君封地因考烈王送黄歇寿礼得名

安徽寿县前身系春申君封地因考烈王送黄歇寿礼得名电视剧《芈月传》正在热播,在剧中,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芈月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叫黄歇。

虽然这一桥段纯属演绎,历史上并无其事,但黄歇这个人以及剧中有关黄歇的一些故事可不是杜撰的,黄歇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

在安徽寿县老城墙内,有一个春申广场,广场上有一位将军的塑像,他精神抖擞地驾着马车,这位将军就是春申君。

为何寿县会有黄歇的塑像?他和这座古城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是谁死了春申君?今天的史话我们就来聊一聊寿县和春申君的故事。

博闻有辩才,初战即成名黄歇(前314 年~前238 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之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

关于少年黄歇,历史记载并不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曾游历许多地方,学识渊博。

而他的偶像则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

苏秦以善辩天下闻名,向偶像看齐,少年的黄歇也在辩才上狠下功夫。

在其游学中,黄歇一边认真研读前人的经书史籍,一边留心观察当时的割据形势。

学有所成后,黄歇勇气可嘉,直接到楚国找了顷襄王。

辩论的口才和自荐的勇气让顷襄王非常看重,时值秦国与三晋的关系亲密,于是顷襄王特派黄歇出使秦国,刺探形势。

到了秦国的黄歇随后混迹在上流社会阶层。

他结交了范雎这样一批有影响的秦国贵族士大夫,取得了他们对自己的信任,搜取到不少与楚国相关的情报。

当时,秦昭王命令大将白起率军与韩、魏军队共同攻打楚国,但军队还没有出发。

黄歇到秦都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秦昭王上书,力陈秦国“善楚”之利。

他向秦昭王比喻道:“如果两只猛虎互相搏斗,那么旁边的癞皮狗到最后就会乘虚而人,饱食虎肉。

现在,秦、楚都是大国,互相攻战只会导致双方两败俱伤,而让韩、魏那样的小国坐收渔翁之利。

我谨劝大王还是放弃对楚国用兵,使秦楚亲善为好。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于各国国君来说,稍不留心就可能遭遇灭国之殃。

黄歇的一番称述直接触动了秦昭王。

寿县(古为寿州寿春)一些传说和故事

寿县(古为寿州寿春)一些传说和故事

寿县(古为寿州、寿春)一些传说和故事老塘河的传说在寿县一带的民居建筑内,常寄生着一种秃尾巴的无毒小蛇。

一向对蛇没有好感的农民,却例外地把这种蛇称为“家蛇”,并加以保护。

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孙叔敖在一个私塾里念书。

一天早晨上学,他在路上看见一只红冠大公鸡,正在叨啄一条幼蛇,幼蛇已奄奄一息。

心地善良的孙叔敖快步走上前去,赶跑大公鸡,救下这条小蛇,每天放在书包里,用自己最好的食物喂养它。

数月以后,这条蛇不但养好了伤,还被喂养得白白胖胖。

孙叔敖见书包里已藏不下它了,便对它说:“小蛇啊小蛇,你的家在田野里,快去吧!”小蛇摆了摆长尾,恋恋不舍地走了。

光阴似箭,一转眼数十年过去了。

孙叔敖这时已是楚国的宰相了。

为了造福百姓,解决人民种田插秧的用水问题,孙叔敖费尽全部家产,率领百姓开挖安丰塘,历尽千辛万苦,安丰塘终于建成了。

可是,光靠老天下雨积水总不是办法。

孙叔敖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在安丰塘上端开挖一条河,引来六安龙穴山之水,以保安丰塘永不干涸。

可是,这时的百姓为建安丰塘均已精疲力竭,爱民如子的孙丞相实在不忍心再去惊动他们。

怎么办?孙叔敖忧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这件事被曾受恩于孙叔敖的那条小蛇知道了。

这条小蛇如今已得道成了正果,其尾修炼得威力无比。

这天夜晚它来到丞相府,爬近孙叔敖,托梦给他说:“我是你救活的那条小蛇,如今特来帮您解决难题。

”说完就不见了。

小蛇来到安丰塘上游,将尾巴像把刀子似地深深插入地下,昂着首,缓缓地向南方游去。

所过之处,地上现出一条宽宽的、深深的渠道。

众兴以北地带都是黄土地,没费多大的劲,小蛇便开通了河道,所以这段塘河至今还是笔直笔直;可一过众兴,先丘陵,后小山,再后高山顽石,小蛇游迤过去,直冒火星,尾巴被磨得撕心裂肺得痛。

它也知道,自己的道行都在尾巴上,尾巴如果磨秃了,自己也就是一条普通的小蛇了,但为了报答孙叔敖相救之恩,为了使当地民众免受旱灾,也只好豁出去了......第二天一早,人们起床后惊讶地发现,一条塘河横亘在安丰塘南端,湍急的河水滔滔而来,不一时,安丰塘内便蓄满了水。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寿县位地安徽省中部,东邻淮南、长丰,南接六安、肥西,西界霍邱,北濒淮河,与凤台相望。

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寿县属扬州,殷商时是南方诸侯的封地,周代为州来国地。

周敬王26年(公元前494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求吴翼护,便把国都迁此。

周定王22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此地属楚所辖。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22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这是文献上最早出现的“寿春”名称。

当时这里已是舟楫如梭、商贾云集繁华都市。

秦统一中国后,划江淮之间为九江郡,治所设寿春。

汉高祖刘邦立其长子刘长为淮南王,建都寿春。

刘长死后,其子刘安继位,仍都寿春。

东汉末年袁术称帝,以寿春为都。

曹操灭袁术,占寿春,仍沿称淮南郡,治所设寿春。

东晋十六国,此地一度被前秦苻坚占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东晋末,改寿春为寿阳。

隋文帝废郡,改寿春为寿州。

炀帝时为又罢州设郡,此地属准南郡。

唐时寿州属准南道。

宋时设寿春府,金兵占领后改属南京路。

元时属河南行省之安丰路。

明灭元后,寿州又属临濠府(今凤阳)清代所属有几次变更。

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属准泗道。

寿县古迹名胜星罗棋布。

现存古迹名胜160余处,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即:古城墙、报恩寺、清真寺、刘安墓、孙公祠。

县级保护的13处。

国务院于1986年12月批准寿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寿州古城——精选推荐

寿州古城——精选推荐

寿州古城寿县,古称寿春,隋唐时称寿州。

寿县在周代为州来国地,楚昭王二十三年(前493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求吴国翼护,将国都由上蔡(今河南上蔡)迁于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辖。

楚惠王四十二年(前447年),“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

”二百年后,随着秦国的强大,楚国国势由盛而衰。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将白起大举进攻楚国,攻拔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附近),繁盛数百年的纪南城毁为废墟,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为避秦国锋芒,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年),楚国再将国都东迁于钜阳(今安徽太和),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再迁都于寿春,仍称郢。

18年后(前223年),寿郢为秦军所破,楚王负刍为秦军所俘,楚国亡国。

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地域的熟悉以及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让我第一次清晰的感受到了历史不容置疑的真实,虽然时空已愈2000余年,但很多事情却丝毫未曾改变。

比如在周边诸多地区,许多地名不以“村”、“堡”为名,而是以“郢”为名。

在寿县有诸多蔡国及楚国王侯贵州墓出土,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楚春申君黄歇墓也于此。

更有闻名遐迩者,赵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老将军,后来因赵悼襄王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将其解除军职,“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墓在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

廉颇与寿春俱老矣。

寿春楚国都城

寿春楚国都城

寿春楚国都城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总人口137.2万人。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一、历史沿革1、战国有寿春邑,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迁都于此。

秦置寿春县,为九江郡治。

西汉初为淮南王刘安国都,元狩元年(前122年)复为九江郡治。

东汉属九江郡。

2、三国魏为扬州驻地。

西晋为淮南郡治。

东晋孝武帝为避郑太后(名阿春)讳,改称寿阳县。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复名寿春县,八年改名睢阳县。

北魏复名寿春县。

3、隋开皇初移安丰县自今霍邱县东南,治今县西南戈家店西。

大业初寿春县为淮南郡治。

唐为寿州治,安丰县属之。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升安丰县为军。

乾道三年(1167年)废府,迁安丰军于寿春县。

安丰县属之。

4、元寿春县为安丰路治,安丰县属焉。

明初改安丰路为寿春府,又改为寿州,并寿春、安丰二县入寿州,属凤阳府。

1912年废州为寿县。

1914年属淮泗道,1927年直属省。

5、1949年隶皖北行署区,属六安专区。

1952年复属安徽省,属六安专区。

1971年属六安地区。

1999年属六安市。

二、地名来历《寿县志》:“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此地为春申君黄歇的食邑,始得名为寿春(寿,长久之义,吉祥之词;寿春含‘为春申君寿’意)。

”三、中国豆腐的发祥地寿县八公山豆腐的制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曾出土一件西汉时期用于磨制豆浆的陶质水磨模型,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

”三、风景名胜1、正阳关老街。

正阳关位于寿县城西南约三十千米的淮、淠、颍三水汇流处,清同治时所建东西南北四座城楼,除西门全部拆除外,东、南、北三座城门尚存,镶嵌在城门拱顶处的内外石刻,更是古镇的见证。

2、淮南王墓。

汉淮南王刘安墓周长120米,墓地面积2366平方米,墓四周筑有高1米青石护土墙,墓前立有清代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写的“汉淮南王墓”碑刻一方。

安徽寿县:访淝水之战古战场

安徽寿县:访淝水之战古战场

安徽寿县:访淝水之战古战场在历史上,人们为了军事和防御,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建造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城垣,但是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古城垣大多数都难逃被拆毁的命运,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已是寥寥无几。

现在说起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垣,首先想到是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

但是在安徽的淮河之滨有一座古城垣,虽然历经千年,靠自身的功能幸运的逃脱了被拆毁的命运,完整的被保存下来了,这就是安徽寿县古城。

08年3月29日(周六)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经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四个都城之一,后来是淮南王刘安的国都。

这里是楚文化的积淀地,豆腐的发祥地,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寿县最著名的地方是城东门宾阳门,那里有投鞭断流的故事,有风声鹤唳的传说。

中部的江淮平原,控扼淮、淝两河,是历史上兵家反复争夺之地。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公元383年谢石、谢玄率领东晋的8万军队,在寿州城下淝水两岸战胜了前秦苻坚的90万雄兵,成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我独自来到淝水之战的遗址,数百载风雨烙下岁月斑斑。

这里早已没有了刀光剑影,淝水静的像是一个池塘。

当年激战的遗址上,如今也有闲适的生活。

寿县古城垣之所以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的原因,和位于浙江临海的古长城一样,就在于防洪。

寿县古城地处江淮平原,地势比较低凹,没当夏秋季节,淮河洪水泛滥,这座坚固的城垣就成了庇护城内几十万生灵的“诺亚方舟”。

相比于古城垣和城外风貌,寿县城内大多数古建已不复存在,这点和平遥古城相差甚远。

也许是人们是对圣贤的敬仰和神灵的敬畏,“儒、释、道、清真、基督”五大教派的古建还是完整的保留下来了,从而形成了小小的寿县古城“五教”和谐共存的景观。

位于古城东北的报恩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后经历代重修和扩建,成为寿县城内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建筑。

报恩寺外老毛的题词。

往日的佳胜去处,如今少人问津。

位于寿县西街的孔庙建于元代,是现今古城内保存下来的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孔庙对面就是寿春楚文化博物馆,里面的藏品丰富而精致,赞一个。

安徽寿县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安徽寿县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安徽寿县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古称寿春、寿阳、寿州。

早在春秋时期,鲁哀公二年(即公元前493年)就为蔡都;战国时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41年),楚国国都迁往寿春,“命曰郢”;西汉成为淮南国(淮南王刘长、刘安的封国)的国都;建安三年,袁术又称帝于此;自晋以后到唐宋,屡为州、府、道、郡的治所。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古寿春就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了。

做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寿县)人民怀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溺水死亡,沿袭遗风,每逢五月端午用芦叶包裹糯米,煮熟投入水中,让鱼鳖吃了,以保屈原的遗体,剩下的部分由人们自己吃了以作纪念。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日,寿县人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馅料的选择,有包小枣的、包豆沙的、鲜肉的,等等,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寿县民间常以虎来作为孩子的伴生物,端午节穿上虎头鞋,除具驱邪镇定的作用外,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之意。

这种鞋透气、吸汗、环保、不臭脚,更适合儿童的脚部发育,防止扁平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寿州成语典故

寿州成语典故

寿州成语典故
1. 寿州成语典故,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啊!就说“草木皆兵”吧,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东晋的士兵,这得是多害怕呀!你说他咋就那么胆小呢?
2. 寿州成语典故,“风声鹤唳”你肯定听说过吧!前秦军队在败逃途中,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哎呀,这简直是吓破胆了呀!这得多慌乱呀!
3. 寿州成语典故,“投鞭断流”多霸气呀!苻坚夸下海口说把马鞭子扔进长江就能让江水断流,他也太自负了吧!你说这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4. 寿州成语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可真有意思!就像有人突然发达了,连他家的鸡和狗都跟着享福,这多神奇呀!难道不是吗?
5. 寿州成语典故,“南辕北辙”多荒唐呀!那个人想去南方却往北走,这不是瞎折腾嘛!你想想,这得多可笑呀!
6. 寿州成语典故,“叶公好龙”里的叶公,嘴上说喜欢龙,真见了龙却吓得要死,这不是假喜欢嘛!就像有些人说喜欢啥,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对吧?
7. 寿州成语典故,“掩耳盗铃”那个人捂着自己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到了,这也太傻了吧!你说他咋这么天真呢?
8. 寿州成语典故,“画蛇添足”好好的蛇非要多此一举去画上脚,结
果弄巧成拙,这不是自找麻烦嘛!是不是很蠢呀?
9. 寿州成语典故,“亡羊补牢”虽然丢了羊才去修补羊圈,但总比啥都不做。

寿春为何易守难攻?

寿春为何易守难攻?

寿春为何易守难攻?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名寿春、寿州、寿阳。

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寿春城有四面环水的护城河,加上高大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

寿春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楚国迁都寿春之时,当时是战国都城中仅次于燕国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

后来的朝代寿春城有所缩小,如今尚能看到的寿春古城墙,乃是宋朝时期重建。

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之说,寿春城扼守淮河通道,内有护城河、淝河,外有淮河、八公山作为屏障。

历来为南北方势力必争之地。

历史上发生在寿春的战事数不胜数,著名的秦晋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

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8万VS前秦苻坚80万,前秦大败,从此没落。

成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就是由此战而来。

后来也有很多战事发生在寿春,宋太祖赵匡胤兵困南塘,勇破连珠寨;明太祖朱元璋大战张士诚等等,清朝时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此被叛徒出卖。

据记载,城墙墙体高约8米,底宽约20米,顶宽4-10米。

高大坚固的城墙,宽宽的护城河,巧妙的瓮城设计等等,使得寿春成为名副其实的“铁打的寿春”,易守难攻。

另外,古城墙不但有防御功能,而且还有防洪功能。

据有关人士回忆,1954年淮河发洪水泛滥成灾,洪水已经快淹到城墙顶部,人们可以坐在城墙边洗脚,但是城内却干爽如故,井水也是平常水位,很是神奇无人能解。

寿县水井记趣

寿县水井记趣

寿县水井记趣黄家忠古老的城镇都积淀有深厚的古文化,这其中的井文化也是很丰富的。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地方。

考古发掘告诉我们,寿县东门外和南门外都发现过许多战国晚期和西汉早期的陶管井。

这种井井圈为夹砂灰陶,呈圆筒形,直径约80厘米,节高约40厘米,节节相接,一直用到井底。

这是寿县较早的水井。

寿县在汉代还有石井。

八公山上的“淮王丹井”就是那时开凿的。

《古乐府·淮南王篇》有这样两句诗:“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可见这一石井当时已有被称作“井床”的围栏(也有人认为是缚绳汲水的辘轳架)。

南北朝时寿县(那时称“寿阳”)明义楼街有一“明义井”,名气很大。

南朝刘宋王玄谟的《寿阳记》有如下记述:“明义井三伏之日,炎暑赫曦,男女行来,其气短急,望见义井则喜不可言。

未至而忧,既至而乐,号为'欢乐井’。

”寿县有的水井还有非常神奇的趣闻。

瓦埠镇东有一“九井”,北宋欧阳忞的《舆地广记》说:“(九井)在州瓦埠东,汲一井则八井皆动。

”在地方志的“山川纪”中大多有“泉井潭涧”一编,像上述“九井”就收入《嘉靖寿州志》。

此外,《志》中还记有“霸王井”,在“州北五里”;“八角井”,在“八公山上”。

这些水井和附近的山泉一样,都是制做八公山豆腐的好水源。

在《光绪寿州志》中还记有“胜井”。

说“胜井在炎刘庙东四里许,有泉湧出,大旱不竭。

”寿县还有这样一些水井:南大街有一“三山夹一井”,三面都是屋山,中间夹一眼水井;南过驿巷有一“三眼井”,三人同时打水可以互不干扰,井栏今已残缺近半,绳痕深有寸余,据说是明代之物;仓巷北头有一人家有一眼水井,为了方便邻人,院墙砌在井上,内外各有井眼,这一“双眼井”,又被称作“内外井”。

这些水井不仅反映了当地民居状况,还说明它们也是联结邻里的纽带。

中国有些水井,文人墨客还曾有过一些题咏,《古文苑》中就收有一首《井铭》。

寿州州署内有两眼水井,一名清暑泉,一名济渴泉。

清代学者李兆洛官凤台县知事并兼理寿州事时,也写了一首《井铭》。

安徽这座县城,有中国保存最好的宋代古城墙,外地人专程来养老

安徽这座县城,有中国保存最好的宋代古城墙,外地人专程来养老

安徽这座县城,有中国保存最好的宋代古城墙,外地人专程来养老我在安徽游玩时,意外发现一座县城,它的历史底蕴让我惊叹,它的生活节奏让我羡慕,它的美食让我流连忘返,它就是寿县。

如果不是安徽人,是绝对没有听说过这个县城的。

这里发生过很多大事。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于此;比如中国特色美食“豆腐”就诞生于此;再比如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同样位于此。

寿县位于安徽中部,归淮南市管辖,是一座人口139万的县城。

虽然是一座县城,但这里的历史底蕴却比很多省会还要深厚。

寿县古称寿州,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是安徽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

初识寿县,你会觉得这里像是一个繁华的城镇,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密密麻麻的红绿灯,路两旁的建筑都是三层左右的小楼,自行车、电动车随处乱窜,城市面貌还没有江浙地区的部分乡镇好。

待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略显质朴的原生态,反而更有味道,更能凸显寿县千年来的历史底蕴,那些藏在巷弄中的古迹也不再突兀,寿县仿佛不是为年轻人生的,这里是中老年人生活养老的天堂。

寿县最有名的古迹,当属巍峨耸立的古城墙,不夸张地说,如此恢弘完整的古城墙,我只在西安见过。

很多人不敢相信,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墙,竟然位于一座不知名的小县城内。

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当初是按照军防重地打造的,城开四门,各有瓮城,规制完善,墙外有护城河。

由于寿县的经济并不发达,旅游业是当地的重要产业,加上城墙还充当一部分的防洪功能,因而得以幸存,基本保持了宋代结构,墙上的很多砖还是明清时修缮的。

用手触摸古城墙的灰砖,你能感受到千年来的沧桑与变化在指缝间流转,这些古城墙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随意登临的,城门也可以免费攀登,当地人仿佛并没有将它看作一个景点,而是当做了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毫不在意”的接地气让人敬佩。

寿县古城区内很安静,年轻人几乎都跑到南部的新区了,只剩下中老年人守护着这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县(古为寿州、寿春)一些传说和故事老塘河的传说在寿县一带的民居建筑内,常寄生着一种秃尾巴的无毒小蛇。

一向对蛇没有好感的农民,却例外地把这种蛇称为“家蛇”,并加以保护。

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孙叔敖在一个私塾里念书。

一天早晨上学,他在路上看见一只红冠大公鸡,正在叨啄一条幼蛇,幼蛇已奄奄一息。

心地善良的孙叔敖快步走上前去,赶跑大公鸡,救下这条小蛇,每天放在书包里,用自己最好的食物喂养它。

数月以后,这条蛇不但养好了伤,还被喂养得白白胖胖。

孙叔敖见书包里已藏不下它了,便对它说:“小蛇啊小蛇,你的家在田野里,快去吧!”小蛇摆了摆长尾,恋恋不舍地走了。

光阴似箭,一转眼数十年过去了。

孙叔敖这时已是楚国的宰相了。

为了造福百姓,解决人民种田插秧的用水问题,孙叔敖费尽全部家产,率领百姓开挖安丰塘,历尽千辛万苦,安丰塘终于建成了。

可是,光靠老天下雨积水总不是办法。

孙叔敖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在安丰塘上端开挖一条河,引来六安龙穴山之水,以保安丰塘永不干涸。

可是,这时的百姓为建安丰塘均已精疲力竭,爱民如子的孙丞相实在不忍心再去惊动他们。

怎么办?孙叔敖忧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这件事被曾受恩于孙叔敖的那条小蛇知道了。

这条小蛇如今已得道成了正果,其尾修炼得威力无比。

这天夜晚它来到丞相府,爬近孙叔敖,托梦给他说:“我是你救活的那条小蛇,如今特来帮您解决难题。

”说完就不见了。

小蛇来到安丰塘上游,将尾巴像把刀子似地深深插入地下,昂着首,缓缓地向南方游去。

所过之处,地上现出一条宽宽的、深深的渠道。

众兴以北地带都是黄土地,没费多大的劲,小蛇便开通了河道,所以这段塘河至今还是笔直笔直;可一过众兴,先丘陵,后小山,再后高山顽石,小蛇游迤过去,直冒火星,尾巴被磨得撕心裂肺得痛。

它也知道,自己的道行都在尾巴上,尾巴如果磨秃了,自己也就是一条普通的小蛇了,但为了报答孙叔敖相救之恩,为了使当地民众免受旱灾,也只好豁出去了......第二天一早,人们起床后惊讶地发现,一条塘河横亘在安丰塘南端,湍急的河水滔滔而来,不一时,安丰塘内便蓄满了水。

这时的小蛇已经磨秃了尾巴,疲惫地趴在地上。

孙叔敖很感激它,便又将它捧起来带回家里饲养,并称之为“家蛇”。

就这样,在人们的保护下,“家蛇”与人们住在一起,一代一代地繁衍至今。

老塘河至今造福于人类,人类也永远没有忘记开掘老塘河的小蛇。

安丰塘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廓,但由于一条行云布雨的孽龙作祟,致使当地久旱不雨,人民日不聊生怨声载道,这股怨气冲上云霄被玉皇大帝觉察后,玉皇为平息民愤,便将孽龙罚下凡间思过。

孽龙摔落尘埃后,躺在郊外不能动弹。

城内的百姓们见了,一轰而上,把这条孽龙一块块肢解瓜分后,拎回家里给煮吃了。

这还了得!孽龙不管犯了什么错,它总该还是天上的尤物呀!当千里眼、顺风耳发现城外孽龙只剩一架龙骨后,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了玉帝。

玉帝大怒,派太白金星扮成乞丐到安丰城内探访。

这个乞丐在城内挨门乞讨闻嗅龙肉。

在众多的百姓中,只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的碗里没有腥味,乞丐问其缘故,这户一个叫李直的老人说:“龙是天上的神,俺们凡人怎能吃得?”听了李直的话,太白金星心中有数了。

他对李直说:“当你看到城内大殿门前石狮子眼睛红了的时候,就得赶紧搬到城外去住,否则……”话刚说完,乞丐就不见了。

李直意识到气丐不是凡人,于是便依计而行,每天去看石狮子的眼睛,等到七七四十九天,石狮子的眼睛果真红了,李直一家便连夜搬家。

由于走得匆忙,一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鸡也忘记带走;走出城北门,慌乱中又把铁锅掉在地上摔烂了。

天刚亮,忽然一阵电闪雷鸣,紧接着暴雨倾盆,安丰城眨眼间陷落于一片滔滔洪水之中,待到雨过天睛,人们发现,安丰城已变成了安丰塘。

在塘中,只有李直家那只忘记带走的老母鸡蹲着的地方没有陷沉,这就是今天塘内的“老母鸡滩”;而李直家铁锅摔碎的地方,便被后人称为“锅打店”,久而传讹,便又被叫成了“戈家店”。

直到今天,老人们说,逢上雾气弥漫的天气,安丰塘水面上还会若隐若现出安丰城池呢——这便是歇后语“安丰塘起雾——现成(城)的”来由了。

驴马店的由来“神州第一塘”安丰塘水源来自大别山,大别山的水流通过淠东干渠源源流入安丰塘。

淠东干渠原称老塘河,老塘河连接于安丰塘这一段河流又宽又深,人称“喇叭店”或“驴马店”。

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很古很古的时候,这里原本是个集镇,居民们或耕织,或经商,各得其所。

但因集镇建在老塘河边上,河流无法拓宽,当地非旱即涝,人们的生活十分贫苦。

在这个集镇上,有一个专做驴马贩卖的居民,叫张子和。

由于当时交通、碾谷、农业生产都需要驴马出力,生意非常好。

每年冬闲,张子和从北方购买驴马,赶到安丰塘畔来,转手就能赚上一大笔。

发了财,张员外更不拘一格做各种生意,集镇上的各类买卖,有一大半都是他家开办的,不知道从何时起,约定俗成,这里便被称做了“驴马店”。

这一年春,安丰塘畔又因老塘河年久失修,无法引水,老天爷又经月无水,百姓眼瞅庄稼要安种,但土地干得冒烟,怎么办?正在此时,张员外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重病,请尽各方名医,找遍各处郎中,大家都是摇摇头,谁也诊断不出张员外这种成天不能吃、不能喝、头脑昏昏炸炸、心中焦躁难耐的病症到底是因何而起。

这一日夜里,张子和意外平静下来,很快沉入梦乡,家人不敢惊动,四下散去。

慢慢地,张员外在睡梦中好似闻到一股奇异的芳香,见到一位美丽的仙女从半掩的窗口飘然而至,来到身边对他说:“我是安丰塘的荷花仙子,今天特为你的病而来。

你想想看,安丰塘畔土地肥沃,人民本该丰衣足食,但偏偏因水源受阻,庄稼十年九不收。

大伙都难以生活,你又怎能幸免?如果大伙的愁苦都没了,你的病也就痊愈了。

”仙女说完,便要离去,张员外一见,慌忙起身欲探究竟。

那荷花仙子回眸粲然一笑,随手扔过一件东西,张员外闪身一把接往,不由惊出一身冷汗醒将过来,原来不过是南柯一梦。

但他的手中也确实紧紧攥住一件东西,松开一看:呵,是一粒硕大的、香喷喷的莲籽。

其香沁入心脾之中,张员外顿觉一反常态身体好了许多。

他细细回味梦中之事,心中不由有了主意。

第二天,张子和开始查勘旱情和地势,然后把店铺的伙计都召集起来,说:“我准备把所有的店铺都迁移到别处去,这事由你们去办。

另外,还要通知这里所有的居民搬离此地,一切花费由我承担。

”众人一听,交口称赞这是件恩泽子孙的大好事,马上高高兴兴照办去了。

张子和召集来民工,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河道疏浚工程中来。

未用半月时间,驴马店段一条宽宽的、深深的、呈喇叭型的崭新河道疏浚成功了。

上游的河水,滚滚流入安丰塘内。

从此,安丰塘畔旱涝保收,人民安居乐业。

说也奇怪,自这段河流建成后,张员外奇怪的病症竟不知不觉地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复发过。

珍珠泉的故事寿县城北有座八公山,八公山下有口珍珠泉。

提起它,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八公山下住有十几户人家,男耕妇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不料忽一年大旱,人畜断水,庄稼枯死,人们日不聊生,纷纷逃离他乡另谋生路。

这些人家中有一户姓甄的,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是个瞎子,女儿名叫珍珠,聪明秀丽。

一日,珍珠姑娘外出找水归来,发现母亲已渴死在床上。

珍珠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埋葬了母亲后,便带上工具发誓踏遍八公山也要找到水源。

珍珠姑娘上山找了七七四十九天,干粮吃光了,手脚磨烂了,几乎翻遍了所有山头,不知凿了多少坑穴,可就是不见泉眼。

怎么办?就此罢手吗?不!望着山下龟裂的田园和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的人流,想到母亲的惨死,珍珠姑娘发誓一定要找下去!一天,珍珠姑娘凿洞时,因劳累过度昏了过去。

迷迷糊糊中,她看见一位白胡老人飘然而至,拍了拍她的头说:“姑娘,别在山上忙乎了。

前面凤凰山脚下有株紫荆树,紫荆树时逢旱年仍然枝叶茂盛,想必树下一定有泉水,何不到那里一试!”说完,老人就不见了。

珍珠姑娘一觉醒来,好不兴奋,直奔凤凰山而去。

凤凰山下果然有一株青枝绿叶的紫荆树。

珍珠姑娘在树下挖呀、挖呀,一连挖了七七四十九天,仍是不见泉水,可是她却又累昏了过去。

这时候,白胡老人又来了,对她说:“再挖下去,水就出来了,可是出水之时,也是你累死之日!”说完又不见了。

珍珠姑娘一轱辘爬起来,说:“就是死,我也要找到水!”接着又凿了起来。

一眨眼,七七四十九天又过去了,坑穴里终于冒出了汩汩清泉。

珍珠姑娘放下工具,掬起了甘冽的泉水,想喝上一口,却一个趔趄倒在地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八公山下的村民,得知家乡出了泉水,纷纷重又返回了家园,这口泉清清灵脉发,闪闪瑞光浮,从此永远造福于人民。

后人为了纪念珍珠姑娘,便将此泉称作为“珍珠泉”。

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明代大药理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二五卷《谷部》中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并详细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

公元前164年,刘安袭父封为淮南王,建都寿春(今天的安徽寿县)。

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有名者为苏非等八人,号称“八公”。

他们常聚在楚山即今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

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

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

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

豆腐古时名称很多,有“菽乳”、“黎祁”等。

五代时的陶谷,在他著的《清典录》中说:“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大约到了唐、宋以后就称之豆腐了。

唐代鉴真和尚在天宝10年(公元757年)东渡日本后,便把豆腐技术传进了日本,所以日本的豆腐业一直视鉴真为豆腐制作的祖师。

豆腐,在宋朝传入朝鲜,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逐步成为世界性食品。

淮南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

由于八公山泉水澄清味甘,终年不竭,特别是豆腐发源地周围农民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使八公山豆腐独具特色,久盛不衰。

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口感细腻绵滑、营养倍加丰富;二是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清鲜柔嫩;三是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

其味在清淡中藏着鲜美,吃起来适口清爽生津,可荤可素,历史上曾作为贡品。

如今用八公山豆腐制作的“豆腐宴”已经成为淮南地区独具一格的上等宴席。

豆腐,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豆腐及其制品所含的植物蛋白,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常食用豆腐,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动脉硬化机会。

嫩豆腐中还含有大豆磷脂,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细胞的正常活动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常食用豆腐不仅对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有所裨益,而且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患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目前豆腐已经被全球公认为“国际性保健食品。

”编笆接枣锯树留邻隐贤古镇有一条涂家巷,传说从前巷里往过陈、王两户人家,院落仅一墙之隔。

陈家的墙头左侧植枣树一株,三年后枣树结满红枣,树枝越过墙头,伸向王家院内,熟透的红枣不时掉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