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许渊冲译王维五言诗《相思》-最新文档
《相思》的译文及注释、赏析
《相思》的译文及注释、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及注释译文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词赏析相思唐王维
王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红豆的生长环境 和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红豆在古 代被视为吉祥之物,常常被用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王维以红豆为载体,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红豆 成为了整首诗的灵魂和主题
29024/3/12
对比手法
王维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红豆的特点 与人类的情感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他突 出了红豆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人们对爱情的 渴望。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也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主题和 意义
诗词赏析 《相 思》唐 王维
XXXXXX
01 唐 王维 02 主题思想 03 写作手法 04 文化背景
05 艺术价值
06 个人观点
07
总结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的《相思》是一首青春恋歌,语言平易流畅,格调明快,感情热烈奔放,给人一 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以物喻情,以"红豆"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表达了人们对 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描绘红豆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抒发了对远方的 思念和渴望
21024/3/12
自然意象的运用
王维在诗中运用了自 然意象,将红豆与春 天的景色联系在一起 。他通过描写红豆在 春天枝繁叶茂的景象 ,表达了对生命的热 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 往。这种自然意象的 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 的内涵,也使整首诗 更加生动、形象
文化背景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 的一首名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成 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传递 信息的重要手段
《相思》这首诗影响深远。它不仅被后人传颂不已,还成为了中国文 化中的经典之作。它被广泛地改编成了各种艺术形式,如歌曲、绘画 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相思》这首诗也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被列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学_相思翻译赏析
相思翻译赏析《相思》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相思》译文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相思》原文赏析
《相思》原⽂赏析1 原⽂: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词赏析: 这是借咏物⽽寄相思的诗。
⼀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珍重友谊,表⾯似乎嘱⼈相思,背⾯却深寓⾃⾝相思之重;最后⼀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关合情思,妙笔⽣花,婉曲动⼈。
全诗情调健美⾼雅,怀思饱满奔放,语⾔朴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谱曲⽽⼴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爱唱的歌词之⼀。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演唱它,听者⽆不动容。
红⾖产于南⽅,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常⽤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位⼥⼦,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死,化为红⾖,于是⼈们⼜称呼它为“相思⼦”。
唐诗中常⽤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相思”不限于男⼥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难久留,各⾔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既是红⾖产地,⼜是朋友所在之地。
⾸句以“红⾖⽣南国”起兴,暗逗后⽂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枝”轻声⼀问,承得⾃然,寄语设问的⼝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单问红⾖春来发⼏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的红⾖是⾚诚友爱的⼀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多采撷”红⾖,仍是⾔在此⽽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想起我的⼀切吧。
”暗⽰远⽅的友⼈珍重友谊,语⾔恳挚动⼈。
这⾥只⽤相思嘱⼈,⽽⾃⼰的相思则见于⾔外。
《相思》原文及译文
《相思》原文及译文《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语言朴素而情感真挚,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原文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咱们先来瞅瞅这原文哈。
“红豆生南国”,简简单单五个字,就把红豆的生长地给点明了。
红豆,那可是寄托着相思之情的象征物啊!诗人一开头就把咱们的视线拉到了遥远的南国,让咱们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片葱郁的红豆林。
“春来发几枝?”这一句就有意思啦!春天到了,那红豆树能长出几根新枝呢?这看似是在问红豆树的生长情况,其实啊,是诗人在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愁。
就像咱们有时候心里惦记着一个人,也会找些看似不经意的问题来问问,其实心里头早就翻江倒海啦!“愿君多采撷”,这可真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呐!他希望对方能多多采摘红豆。
为啥呢?因为这红豆代表着相思呀!这就好像咱们送礼物给喜欢的人,总是希望对方能好好珍惜,能明白咱们的心意。
“此物最相思”,直接点明了主题,红豆就是相思的代名词。
这整首诗啊,没有一个“相思”的字眼,却把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咱们看看译文。
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它又长出了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这译文基本上把原文的意思给传递出来了,不过呢,原文那种含蓄的韵味儿,还得咱们自己从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我有个好朋友去了外地读书。
我们俩以前天天在一块儿,一起上学、一起玩耍。
突然他走了,我心里那个空落落的呀!我就想起了这首《相思》。
我给他寄了一包红豆,还写了张纸条,上面就写了这首诗。
虽然他不在我身边,但我希望他看到这些红豆,就能知道我一直在想他。
后来他给我打电话,说他收到红豆的时候,感动得差点哭了。
其实相思这种情感,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的。
有时候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有时候是对好久不见的朋友的牵挂。
而王维这首《相思》,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咱们心里那扇藏着深深思念的门。
不知道您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有没有想起那个让您相思的人呢?。
王维《相思》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维《相思》全诗翻译与赏析王维《相思》全诗翻译与赏析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相思》全诗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文解释:一:生长于南方的红豆,入春以来不知长出多少枝条。
希望你多多采摘,红豆最能寄寓相思离别之情。
二: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译文1:美丽的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不知它生了几根新枝?希望你多多地把它采摘,那红豆最能表示相互的思念。
译文2这又圆又大的红豆生长在你现在所居住的岭南一带广大地区。
每逢新春来临,高大繁茂的红豆树又要长出多少条新枝、多少片新叶呢?我希望你多多采集这晶莹可爱之物,因为这红豆又名相思豆,是最能传达人的相思之情的。
词语解释:相思:题一作“想思子”,即红豆,相思子是它的别名。
《古今诗话》:“相思子圆面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
”红豆:木本,蔓生,树高丈余,秋开小花,冬春结实,子豌豆大而微扁,色鲜红如珊瑚,可作装饰品。
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
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南国:指我国南部,因红豆多产于岭南,所以说“生南国”。
春来:一作“秋来”。
发几枝:是说春在来了,故枝上又生发了几枝新枝。
愿:一作“劝”。
君:你。
多:一作“休”。
采撷(jié结):采摘。
此物:指红豆。
相思:想念。
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相思》原文及赏析
王维《相思》原文及赏析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相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赏析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
《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
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
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
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析王维五言绝句的诗情审美——以《相思》为例
析王维五言绝句的诗情审美——以《相思》为例发布时间:2021-08-16T15:16:09.370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作者:杨琳琳[导读] 本小文通过对王维《相思》进行深刻赏析研究,该诗咏物抒情杨琳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摘要:本小文通过对王维《相思》进行深刻赏析研究,该诗咏物抒情,寄托相思把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通过小小的红豆子来传递,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绘声绘色的把物、感情非常形象生动地调配的十分和谐巧妙,同时也体现出诗人事理双切不雕而饰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红豆、友谊、相思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
如果我们仅仅从作品的数量着眼来称道唐诗的繁荣,那只是一种表相的认识,但这如此数量可观也是唐代繁荣的标志之一,但唐诗之所以能在我们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居于显赫地位,主要原因还不是在数量之巨而在质量之精。
我们以王维的《相思》为例,来领略唐诗之美。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抒情诗人和伟大的画家,将诗画艺术创作融为一体,使名家诗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他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在王维集中有不少送别诗,赠友诗和思乡怀人诗,写得情感真挚,语调清新,意味深长,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有人曾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王维的诗虽然不及李白的诗那么豪放,也不如杜甫的诗那么悲壮,可他的诗更具有艺术美感,也更加关注世间的人情冷暖。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长相思·汴水流唐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汴水流》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长相思·汴水流》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
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
“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
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
王维《相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相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维(700—761,或谓698生、701生),字摩诘,排行十三。
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徙家于蒲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
二十三年,张九龄荐为右拾遗。
天宝元年(742),改官左补阙。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安史乱起,陷贼,迫授伪职。
西京收复,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王维以《凝碧池诗》闻于行在,为肃宗称许,又得弟王缙力救,获免,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
两《唐书》有传。
王维奉佛,笃信禅宗,诗饶禅趣,故人称“诗佛”。
王维性喜山水,在蓝田营建辋川别墅,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长期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向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一位艺术全才,他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
仅就诗论,无体不备,诸体兼工,最妙田园山水,尤擅五言律诗。
贺裳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
”(《载酒园诗话又编》)徐增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而庵诗话》)现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传世。
【原文】相思红豆生南国 [1] ,春来发几枝 [2] ?愿君多采撷 [3] ,此物最相思。
【注释】[1]红豆:相思木所结子,实成荚,子粒大小如同豌豆,微扁,色鲜红而首黑。
古时常用以比喻爱情或相思之情。
[2]发几枝:又长出了几条新枝?[3]愿:希望。
一作“劝”。
采撷(xié):摘取。
【译文】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解读】诗题一作《相思子》。
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记载:“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李龟年奔迫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朗月苦相思”。
王维《相思》原文及赏析
王维《相思》原文及赏析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相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赏析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
《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
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
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
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相思》英译本对比探析
《相思》英译本对比探析作者:张小芳来源:《卷宗》2020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相思》三英译本(许渊冲、Fletcher和Bynner)为研究对象,从措辞与句法结构角度探析译文与原文的契合性。
关键词:《相思》;措辞;句法1 引言《相思》是由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借物寄相思的五言绝句。
全篇以相思子(红豆)寄情,以此眷怀友人。
该诗语言明快,婉转含蓄,语浅情深,朗朗上口。
诗歌语言最为复杂、精炼且具有代表性,相较其他语言形式,对译者的翻译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崔晓晋,2016)。
唐代绝句名篇广为流传,深受中外学者、翻译名家的青睐。
本文以《相思》三英译本(许渊冲、Fletcher和Bynner)为研究对象,探析译文与原文的契合性。
2 《相思》三译本对比探析此诗以“相思”为题,一语双关,寄情于物,因而诗名的英译也需颇为考究。
本文选取的三译本诗名译法各不相同。
许译与Fletcher译都为:LOVE SEEDS,既涵物又抒情,译者对文化背景知识与译语把握较为精准。
Bynner译为:One-Hearted,传达了相思意境,未整体考量全文以“红豆”寄相思,同时此物又名为“相思子”,因此译者未能贴合原文译出双关之妙。
2.1 首联首联“红豆生南国”,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令人无限想象。
红豆产地为南方,即岭南地区。
唐诗中常以此物抒发寄托相思之情。
而古时”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
许译为:Red berries grow in southern land,句法主谓结构与原诗契合。
Fletcher译为:The red bean grows in southern lands,译诗与许译结构一致。
Bynner译为:When those red berries come in springtime,译诗将主谓句法译为时间状语,将原作首联与颈联视为整体进行翻译,其中“springtime”与颔联中的“春来”相对应。
由此可见,西方重分析抽象思维更多强调对客观的摹仿与再现,反应在语言中,就是英语重写实、重理性(刘金龙,叶红卫 2008)。
从“三美论”视角分析《相思》的三个英译本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翻译论坛General Serial No.1042020No.11朱莉园,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2张顺生,男,江苏泗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从“三美论”视角分析《相思》的三个英译本朱莉园1张顺生2(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摘要:诗歌本身是一种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体,诗歌英译则也需要展现出原诗的美学特点。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原则“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恰好体现了美学在翻译活动中的运用。
因译者对文本的理解不同,产生了不同审美的译文。
本文分析王维《相思》的三个英译本,来探讨诗歌翻译过程中“三美论”的运用及其不足。
关键词:《相思》;“三美论”;翻译1.引言历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国粹,承载着美学价值穿越千年风雨,流传至今。
诗歌的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内容含蓄朦胧,其意象美轮美奂,其节奏朗朗上口,其语言凝练精巧。
基于此,诗歌的翻译实则是一门艺术。
诚如茅盾(1984:351)所言,“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通过运用另外一种语言,来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并以此来让作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真正从其中感受到美,并得到启发。
”诗人作诗是将自己的灵感化作跃然纸上的文字,但脑中灵感并不等同于创作的诗歌。
“从源头来看一个诗人都难于在自己的大脑里将灵感与语词达成所谓的‘一致’,更何况译文呢?从艺术的角度讲,语词对诗人大脑中所谓文学灵感的诠释本身就是模仿,翻译则是对模仿的再模仿”(汤富华,2019:18)。
这就说明译诗绝非易事,在保证语言忠实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原作的灵感,这便难上加难了。
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炼出了“三美论”概念,这一概念对翻译界有着重要影响。
诗歌翻译“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从数年英译实践中得出的,也是他最为出名、最广为人知的理论。
《相思》原文翻译及分析
《相思》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相思》原文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原文内容本次协议所涉及的《相思》原文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1 原文的语言特点原文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内涵。
112 原文的意象选择诗中选取了“红豆”这一独特的意象,红豆在中国文化中向来象征着相思之情,使整首诗的主题表达更为集中和鲜明。
12 翻译版本所采用的翻译版本为:The red beans grow in southern land How many twigs bloom in spring? I wish you pick more This thing evokes lovesickness most121 翻译的准确性整体翻译在词汇和语法上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例如,“红豆生南国”被翻译为“The red beans grow in southern land”,“南国”翻译为“southern land”,准确地表达了地理位置。
122 翻译的流畅性译文的语句通顺,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英语读者较为顺畅地理解诗意。
13 翻译者本次翻译由翻译者姓名完成。
131 翻译者的背景翻译者具有丰富的古典诗词翻译经验,精通中英两种语言,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132 翻译者的翻译风格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留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努力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14 分析角度从语言、文化、情感等多个角度对翻译进行分析。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精】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精】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精】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谁知离别情一作: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江边一作:江头)赏析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
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
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
“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
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
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
“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
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
“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
“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
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
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
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注释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
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罗带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
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唐诗《相思》解析
唐诗《相思》解析唐诗《相思》解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译文及注释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注解一、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二、采撷:采摘。
三、相思:想念。
《相思》评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王维的《相思》全文翻译及赏析
王维的《相思》全文翻译及赏析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①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载,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奔迫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此诗。
②红豆:相思木所结子,产于亚热带地区。
唐李匡又《资暇集》卷下:“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
”③故:全诗校:“一作几。
”④愿;全诗校:“一作赠”、“一作劝”。
多:全诗校:一作“休”。
撷:摘取。
【翻译】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赏析】红豆,又名相思子,人们都将它当做爱情的象征。
诗人咏此以寄相思,已不是在追述那位树下思念丈夫的妻子滴泪血成珠的故事,亦可包括友情,其境界更高了。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
红豆,植物名,生于江南,人称相思子。
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
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接受美学看许渊冲译王维五言诗《相思》
接受美学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称“接受理论”,基
于以读者的阅读、创造性阐释为文学意义形成的主要源泉的读者
中心论范式,而后很快向东西两个方向辐射、蔓延,短短十多年,竟席卷了欧洲大陆与苏美,压倒了曾经炫赫一时的结构主义思潮,成为最新的、影响最广的美学理论之一。
接受美学其主要理论代表是姚斯(Jauss) 与伊瑟尔(Iser) ,它们认为文学作品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 (Indeterminacy) 和“空白” (Gap) 。
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
即不同文化氛围之下的读者在读异国作品时,接受和领悟程度如何,则需要用接受美学理论加以验证。
本文选择了王维《相思》的许渊冲英译版本,着眼于读者阅读异国诗歌的审美习惯,并按照接受美学理论断定译文的接受程度来分析古诗英译版本。
首先,译者翻译一首诗歌目的是在目标读者中建立对话关系,形成统一的审美感。
“文本的意义依赖于读者的创造性并且要靠其想象去填补文本中的所谓空白,也就是说,在一个文本中存在着悬而未决或尚未提到的东西需要填补”,但是,由于不同时期不同读者群体的接受水平和自身条件局限性,译文不一定会被理解或者理解得有偏差,审美效果也会不尽人意。
当译者翻译一部作品时,会产生期待水平,即期待读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
而读者拿到作品也想了解作品的内涵是什么,本
着互相求的理解的基点,接受美学有助于研究译作。
诗里的红豆,就、是细小而感人的形象。
这首诗里,通篇也只有红豆这么一个
单纯的形象,但在王维的笔下,却充满了魅力。
但是这种魅力能
否让外国读者也产生共鸣;如果不能有相似的体会,其审美距离
又有哪一些。
以下就是许渊冲译的《相思》版本。
相思Love Seeds
王维Wang Wei
红豆生南国,Red berries grow in southern land.
春来发几枝?How many load in spring the trees?
愿君多采撷,Gather them till full is your hand;
此物最相思。
They would revive fond memories.
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一三句和二四句分别押韵,朗朗上
口。
第一句译文将红豆处理成berries 照顾到了英美人的接受
力,berry在英语里是司空见惯的词,很容易使人想象出的东西,
南国译成南方的土地,也是符合要求的,如果译为country势必
让人觉得到底是中国还是南国的作品,会产生文化历史的理解障
碍,接受美学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姿态,因此译文处理非常好。
第二句是疑问句,其原句发几枝,发是指红豆发芽结果,译者译为load , load在英语中是负担负荷的意思,那么英美人会不会理解为春天里树上有多少负担,能想象出满树红豆压枝的美景吗,这种美好本身蕴含的生机和活力是否难以传达。
从表面看是机械地解释字意,接受美学反
对机械和片面研究文学艺术, 主张读者积极参与性研究, 想表达红豆在枝头俏丽展现的情景, 外国读者也势必想到春天树 木发芽之际在枝头的一定是果实。
这样就避免了只理解字面和文
本的结构主义倾向。
第三句,采撷的译文是 gather them till full ,采摘没有用 pick up 而用 gather ,是指将其捧在手中, 因为红豆是相思豆,将其捧在手中好比将珍贵的心上人捧在手 中,世人对爱情的感觉都是浪漫美好的, 读者都能接受这个词所 代表的意味。
第四句, revive 译得丝丝入扣,捧起红豆是对美 好相思的重演,不忘心上人的心绪,红豆正好带去了相思之情。
传神而且传达无限想象空间, 相信读者读到此处, 相思的思绪也 会飘上心头。
可见,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 与拒绝的审美活动。
共同的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功 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具备了相思的情怀,也就很容易东西方
将审美达到共鸣。
没有完全一致的对应, 这种无地生根的开放性使它们能在不同读 者的阅读过程中形成各种情景。
读者会联想诗句里的心上人只是 自己的爱人吗,将思念寄托在红豆里是不是要象征自己牵挂的 人,相距遥远,又值春暖花开时节,这也是思念朋友的季节。
诗 人不说到底想念的对象是谁,只问红豆春天里结了几枚果子了。
这样仔细地问,把诗人内心的感情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既可以理
解为思念爱人,也可是思念天涯一方的友人。
从接受美学分析这首英译作品, 读来流畅无比,又将原诗的 韵味表达得丝丝入扣。
在朴实的语言里,蕴涵了丰富深沉的情感, 因此是篇成功的译作。
王维是 伊泽尔提出, 文学作品的显著特征在于,
作品中所描绘的现 象与现实中的客体之间不存在确切的关联作用。
一切文学作品都 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按照接受美学理论, 作品在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