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22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译文)作者:佚名文章来源:道教之音整理发布时间:2011-12-02 浏览次数:183 手机访问道教之音【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译文】黄帝问道: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么一回事。
岐伯回答说: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一讲。
【原文】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译文】岐伯说: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
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
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藏气法时
[分析]
1. 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2. 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
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 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 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 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 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
2、十二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十二脏腑的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 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 故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3、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
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文中以心为君主及与诸官主次的关系,强调了心为诸藏主宰的观点。 因为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也调节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 调,使人健康长寿。 若心的功能失常,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失 常,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
10、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 11、器:中空的器皿。以此比喻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像器皿一样, 盛装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排泄其中的糟粕。
本句意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藏是饮食物储藏、消化、运输的根 本,是产生营气的场所,所以称为器。 12、至阴:即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
[注释] 1、十二藏:即指十二脏腑而言。张介宾注:“藏,藏也。六藏(包括心包络),六府,总 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藏。合言之,则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 者。”
五味之药性-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22.1)
五味之药性-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22.1)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第一节五味之药性那191页,《黄帝内经》第22篇,脏气法时论呢,黄帝问,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
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这个就是我们把人体,身体里面的构造和天地四时配合起来,然后如何做可以顺天,如何做可以逆天,逆反天理,得失如何。
岐伯说我们五行啊,木、火、土、金、水,一样过亢,一样过弱,一样太过了,一样太弱了,都可以知道死生决成败。
所以,定五脏之气,问肾之时,死生之奇。
后面就解释清楚了,黄帝说,你一一说明吧。
当黄帝比较不要用脑筋。
192页,就开始讲细了。
岐伯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
其日甲乙,甲乙就是什么?阳。
肝主春天,少阳是管春天的,它的日子是甲,遇到甲日跟乙日。
我们每天都有日干跟日支,甲日跟乙日都是属于木。
肝苦疾,如果抽筋,其时肝以缓之。
这第一段就下了定义,甘能缓。
所以,以后再介绍本草的时候,甘味的药能缓,这个缓的意思,非常妙,你只要记得,任何东西急,统统用缓,要缓它,你就要挑甘味的药,甜味的药。
有人说老师,糖就可以了,这么笨,糖不是那个。
药味里面,本草,前面一开始讲过,吃金石,彩色的陨石,一些钟乳石啊,吃黄金,这种金石类的东西。
硫黄啊,这是金石类的药。
道家提炼金就是提炼成丹,他认为说黄金可以永远不坏,我就吃黄金,金刚不坏。
草药,本草的,木头、草木就是百年不坏,所以我们要吃本草,讲的这个是以本草为主。
当然了,所有金石类的药比较强,味道更强。
那心主下,手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主治。
丙、丁、日是属于火。
心苦缓,就是心脏不喜欢缓。
它缓下来,心脏跳下来太慢了,这怎么办呢?及酸以收之。
我们在讲本草的时候,酸性的药,都是能收。
那比如说有一个人晚上睡觉梦游去了,很多人梦游,大家都知道这个跑掉了,我们要收他,我们就要用酸的药来收他。
还有人睡觉梦很多,神不守,或者是睡觉的时候,人卧血应该是归肝嘛,结果血没有归肝,是失眠了,就是收。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养的是精,谷物牺牲自己的躯干,把所有的精华留在种子上,吃的就是精华,养的就是精。
五畜为益,是在五谷的基础上加点肉食,为益,表搞颠倒了,现在的小朋友都吃肉、鱼、蛋、奶为主,吃谷物为辅了。脾虚食积、内热非常重、腺样体肥大等一大堆问题就出来了。
五菜为充,五菜也就是蔬菜,吃了谷和肉,吃点蔬菜疏导一下,没有五谷没有五肉吃的时候,权且充饥。
《黄帝内经》“脏气法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五谷为养,五谷盖房打框架。
五果为助,五果刷外墙。
五畜为益,五畜搞装修。
五菜为充。五菜砌墙补窟窿。
五果为助,果类食物是帮助的作用,不能作为主食,特别是减肥的人注意啦~不能只吃水果。
9.4脏气法时论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毒药攻邪 ,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 五菜为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 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 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 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 ,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 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随五味所宜也。
素问·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节选) (节选)
【篇
解】 脏气:五脏之气。 脏气:五脏之气。 法时:取法于四时。 法时:取法于四时。 本篇论五脏之气的生克制化规律主要取法于 天地四时五行,故以“脏气法时”名篇。 天地四时五行,故以“脏气法时”名篇。
【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了解“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 了解“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意义
4.五畜:牛、羊、猪、鸡、狗。《灵枢·五味》:“五畜: 4.五畜: 五畜 灵枢·五味》 五畜: 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汉书·地理志下》 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汉书·地理志下》 民有五畜” 颜师古注: “民有五畜”,颜师古注:“牛、羊、豕、鸡、犬。” 5.五菜: 5.五菜:葵、韭、藿、薤、葱。《灵枢·五味》:“五菜: 五菜 灵枢·五味》 五菜: 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四时五藏, 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毒药攻邪 ,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 五菜为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 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 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 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 ,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 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随五味所宜也。 1.毒药攻邪:张介宾注:“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是凡可 1.毒药攻邪:张介宾注: 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是凡可 毒药攻邪 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2.五谷:粳米、 2.五谷: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灵枢·五味》: 五谷 大豆、 黄黍。 灵枢·五味》 “秔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秔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3.五果: 3.五果:桃、李、杏、栗、枣。《灵枢·五味》:“五果: 五果 灵枢·五味》 五果: 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黄帝内经:素问第22章 藏气法时论
脏气法时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翻译】黄帝问道: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麽一会事。
【原文】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原文】帝曰:愿卒闻之。
【翻译】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一讲。
【原文】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翻译】岐伯说: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
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
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
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秋天是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主治的时间;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所以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
五脏疾病之症状-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22.4)
五脏疾病之症状-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22.4)第四节五脏疾病之症状198页,五脏处的病症,五脏生病的话,主要的症状有哪些?肝病,肝病的人一定会两胁下痛,引少腹。
所以,这两个胁肋、肚脐。
肝经呢,在这个地方,很大的一个脏,所以两胁疼痛,痛引到少腹,到肚子,到睾丸这边来,到睾丸的位置来,就是肝经会牵引到这个地方来。
那病人善怒,非常容易发脾气,情绪不好。
肝脏有分虚实,虚症呢,让人家眼睛看不清楚,因为肝看起来是眼睛,虚实很好辩了。
你眼睛看不清楚,血不够了嘛,脏藏血,血没有来润目,这就是虚症,就虚掉了。
耳无所闻,因为胆气,肝胆是表里,胆气入耳,耳朵就听不到了,肝有问题了,就是肝虚了,胆气就进不到耳朵。
善恐,如人将捕之,就是很害怕,像人要抓他一样。
所以,人常常病危的时候,紧张了,看到有人来抓他,这就是肝脏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治疗呢,我们要选择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穴道,就可以帮他来治疗好虚症。
肝气如果上逆,你知道,头疼。
肝气我们刚刚介绍过了,肝可以看出来眼睛,所以,病人常常说我头疼。
你到底是哪里疼?是眼睛后面疼,肝气上逆。
头顶疼、百会疼,肝气上来了。
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意思就是说这种人,意识不清,两颊肿胀,这个时候郁结的血脉要来放血,因为他是干热实症,我们要放血。
心脏病,主要的症状呢,胸中痛,很简单,心脏嘛,胸中是阳气的地方。
胸不痛是正常,因为阳气在运转,当你胸有痛,你的阳气就不能运转。
那我为什么非常不赞成人家开刀,或者是做什么?我举个例子给你听:比如说这个病人,我们明明按照这个胸,上面是肺、心脏,比如肺里面有积水,积很多水在肺的下方,西医把它打个洞抽掉,我们有药把它清掉。
可是,他坚决是清掉。
清掉之后这边会有一些伤口,有人抽了两三次,抽了血出来,因为肺里面很多的积血在里面。
所以,我们就开始动手。
我们开始动手的时候,把肺气,胃气一恢复,一恢复的话,照理说病人就好了,可是很痛,为什么?伤口,伤口在痛。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七五脏病症及治法之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七五脏病症及治法之一脏气法时论篇第一部分讲了五脏病变随时而发生可预期的变化,并提出了药食对症的补泻大法。
第二部分讲五脏病的具体病症和治疗原则与方法。
今天我们看肝病、心病和脾病部分。
第一,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这里讲的肝病,是以解剖肝为中心的一系列疾病。
解剖肝在两胁下,有病则有痛感,还会由之引起少腹部疼痛。
古哲特别发现,肝病与人的情绪表现怒有很大的关系,情绪波动发怒可以立刻增加肝分泌胆的活动,而胆质分泌过度又必然会引发肝气虚弱,令人更容易发怒。
肝气虚弱最明显的变化是眼目视物难以持久稳定,视物不清,甚至于看不见。
现代科学更明白了肝中储藏的维生素甲减少了,影响到视力不隹。
由于肝这个人体仓库储藏的物质减少,耳朵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而听不真切甚至于耳无所闻。
人还会有善恐慌的情绪,常常如将要被逮捕一样的心情。
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
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肝病取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来治疗。
肝气上逆还会表现出头痛。
这时候就需要在太冲一类穴位上泻肝火。
肝气上逆还会引发耳聋不聪,颊肿,这时候就必须在厥阴经与少阳经下部的穴位上泻血。
第二,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这里所说的心病,是以解剖心脏为中心的包括心包部分及心少阴经与心包厥阴经的病变。
也包括易惊善忘一类情志病。
最明显的表现是胸中痛,胁支满。
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胁内痛。
这些都是心脏病逐渐加重引发的一系列信号。
胸中隐约痛最先发现。
两臂内偶内关一线痛疼也很明显。
这些可以当实症看。
虚病则有胸腹大的感觉,特别会引起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郗中血者。
治疗的方法是,取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和心开窍于舌的舌血管点刺放血。
第三,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转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解读(3)病在五脏之愈、甚、持、起、禁及五味治疗法
【转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解读(3)病在五脏之愈、甚、持、起、禁及五味治疗法【原文】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1]。
禁当风[2]。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3]。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4]。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5]。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6]。
禁温食热衣[7]。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8]。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9]。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10]。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11]。
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12]。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13]。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14]。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15]。
病在肺,愈于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16]。
禁寒饮食,寒衣[17]。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18]。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19]。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20]。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21]。
禁犯焠囗(火矣)[26]热食,温炙衣[22]。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23]。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24]。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25]。
【译文】“疾病发生在肝脏者,在夏季痊愈,夏季没有痊愈,就会在秋季加重或死亡,秋季患者没有死亡,病情在冬季就能够稳定,在春季就会减轻。
肝病患者禁止迎风吹拂。
肝脏病患者,在丙丁二日痊愈,丙丁二日没有痊愈,就会在庚辛二日加重或死亡,庚辛二日没有死亡,病情在壬癸二日就能够稳定,在甲乙二日就能够减轻。
《黄帝内经》素问 ●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导读:【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译文】黄帝问道: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么一回事。
岐伯回答说: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一讲。
【原文】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译文】岐伯说: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
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
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节选三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节选三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KT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
其变病,刺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原文理解:肝脏病患者会在两胁牵引小腹部疼痛,常常发怒,如果肝虚就会表现眼睛昏花,耳朵听不见,容易惊恐就好像有人要伤害他一样,治疗时就得取相应的厥阴肝以及少阳胆经穴位,肝气上逆就会导致头痛,耳聋听不见,脸颊肿大,需从相应郁结处放血治疗。
心脏病患者胸中痛,两胁支撑饱满,两胁下疼痛,前胸连着肩胛骨痛,两个肩膀内疼痛,心脏虚弱就会有胸腹增大的情况,两胁下与腰部相互牵引疼痛,治疗时应该取相应的少阴心经以及太阳小肠经穴位,然后在郁结处放血。
病急时,可以在郄穴养老穴以及阴郄穴放血。
脾脏病患者感觉身体沉重,容易肌肉萎缩,无法控制双脚走路,行走容易抽筋,脚下会痛,脾虚就容易腹满肠鸣,饮食物不消化,完谷不化,治疗时应该取相应的太阴阳明少阴经脉郁结处之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黄帝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1.此段可以改造为:黄帝曰:“合人形以法五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何如而得,何如而失?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相生相克也,生则生,克则死;生则成,克则败。
而后定五脏之气之相生相克,间甚之时,死生之期可定也。
”2.贵:⑴生也;⑵合时时旺则贵。
贱:⑴克也;⑵不合时时则贱。
3.间甚之时:⑴五行与五季相配合;⑵间,病轻;甚,病重。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
其日甲乙。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
其日丙丁。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戊己。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庚辛。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
其日壬癸。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1.此段文字成表2.简称与全程3.顺其性为补,逆其性为泻。
4.肝欲散,心欲软,脾欲缓,肺欲收,肾欲坚,前提是每个脏病了,然后想回归本性,应表述为:“病在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病在心,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
病在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肾,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此是根据《内经·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原文排列推导而来的,此为一解;五脏的本性或爱好就是散软缓收坚,此为二解。
5.五脏特性:肝苦急而欲散,心苦缓而欲软,脾苦湿而欲缓,肺苦气上逆而欲收,肾苦燥而欲坚。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一五脏主时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一五脏主时这一篇主要讲五脏与年时、日时之间的关系,第一节最重要。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合人形阳将人体当作一个整体,探讨与四时之行之间的关系。
探讨病变的治法,黄帝提出如何才算顺从四时而治,如何才算逆四时而治,说他很愿意懂得这方面的知识。
第一,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
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肝主春是讲,人这个生命体,随着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返回而最早惊醒,最早影响人全身的生命活动,在整个春季,也就是冬至到春分辽宁间,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最大。
足厥阴少阳主治。
是讲,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可以治疗有关春时肝病。
在十干日纪时系统中,每逢甲乙日,都特别论到肝主事,肝强大。
肝也最费力。
肝苦急,是讲肝有病,如人的情绪发怒,急躁,胁下痛。
急食甘以缓之。
就是很快用甘味的食物或者药物来治疗,就会获得缓解。
第二,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
其日丙丁。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主夏是讲,心脏在夏天对人体的影响最大,也就是从春分到夏至期间。
如果心脏系统发生问题,就寻找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来治疗。
在干支纪时中,每逢丙丁日,心脏活动最明显。
心苦缓,就是心脏受到过喜情绪的影响,会发生许多不测,突然心脏跳动发生变化,引起许多不适,如胸闷胸疼之类,应该立刻喝点醋,服用一些酸性的药物来收敛心气,第三,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戊己。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主长夏,是讲脾系在长夏暑湿的环境中,生命活动最旺盛,也就是在夏至前后七十五日时间内,对全身的影响最大。
前一半时间与夏心共主事,后一半时间与秋心共主事。
这期间的病变,多考虑用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来治疗。
脾病的明显变化时期,恰恰在十天干纪时系统中的戊己土日。
脾系最害怕湿邪,如有病变现象如不思食之类,立刻用苦味药食来治疗。
使之因若而燥,除去湿邪得以平衡。
第四,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黄帝问道: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以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治疗疾病,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知道治疗方法中的从逆和得失的情况。
岐伯回答说: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它们能配合四时气候,彼此之间又有盛衰胜克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就能预测疾病的轻重,分析治疗效果的好坏,从而断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的险夷以及死生的时间。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
其日甲乙。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
其日丙丁。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戊己。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庚辛。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
其日壬癸。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黄帝说:我希望听您详细地说一说。
岐伯说:肝主春木之气,肝与胆互为表里,春天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为主治。
天干中的甲乙属木,足少阳胆经为甲木,足厥阴肝经为乙木,所以肝和胆在甲乙日最旺盛。
肝对应五志中的怒,大怒则气急,而甘味能缓解气急,因此应进食甘味来缓解它。
心主夏火之气,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夏天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两条经脉为主治。
天干中的丙丁属火,手少阴心经为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为丙火,所以心和小肠在丙丁日最旺盛。
心对应五志中的喜,过喜会导致心气缓散,因此应进食酸味来收敛它。
脾主长夏土之气,脾和胃互为表里,长夏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两条经脉为主治。
天干中的戊己属土,足阳明胃经为戊土,足太阴脾经为己土,所以脾和胃在戊己日最旺盛。
脾容易发生恶湿,湿盛会损伤脾,而苦味可以燥湿,因此应进食苦味来燥湿健脾。
肺主秋金之气,肺和大肠互为表里,秋天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两条经脉为主治。
精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精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原文【 XJ】脏气法时论篇,啥意思呢?脏,指的是五脏,气指五脏的功能和特性,法指的是要依法和遵守法规,时指的是四季,因此综上所述,脏气法时讲的就是人体的五脏如何根据其特质来应对四季的变化。
简而言之,也就是天人合一。
这里最经典的话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由此说明,我们人体进食不能偏,而是要多样性。
其实这点在我们牙齿结构的分布上,比如,切齿是为蔬菜水果准备的,磨牙是为五谷准备的,而尖牙是为肉类准备的,刚好说明这一点。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会在文章后面的总结中详细说明。
精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弱,急食咸以弱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九五脏所宜之味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九五脏所宜之味肝色青,宜食甘。
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
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
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
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
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毒药攻邪。
五谷为食。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这是脏气法时论最后一段,讲五脏的色、五脏与五味的关系。
并提出了谷肉果菜的味。
第一,肝色青,宜食甘。
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动物的肝显示青色,这个从观察肝的颜色可以认知。
为什么宜于食甘呢?古人已经发现初生的果杏是苦味,后来变成酸味,成熟后变成甜味,甜味的杏可以变化出酒味辛味,辛味的酒又可以变化出酸味的醋来。
古人在食味的过程中,结合了解到的各脏的功能,仔细体味,意识到了发怒伤肝,而甘味的食物可以缓解人发怒,这样就获得了为了补肝制怒,维持肝脏正常功能,人就应该注意多食一些肝味之物。
通过仔细寻找,发现了粳米味甘,可以变化成甘味的米酒。
至于牛肉与甘味,可能是不加佐料时咀嚼时的本味,纹理又与肝类似。
枣是甜的,葵菜在古代是常食之物,称冬葵,冬苋菜,滑菜。
野生,味甘。
现代应该重新开发利用。
第二,心色赤,宜食酸。
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心色赤,是解剖知识。
说明了古人懂得心为血泵。
宜食酸味,酸味有收的功能,可以帮助心脏维护收缩的功能。
小豆、犬肉与韭归于酸味,可能是古人仔细咀嚼本味后的认知,这些东西需要特别记一下。
李子果实是酸味的。
现代人知道酸味的食物含维生素丙多,叫抗坏血酸,也利于血液健康。
第三,肺色白,宜食苦。
麦、羊肉、杏、薤皆苦。
苦味入肺,杏仁是苦的,炮制后可以食用。
典型的补肺药食,杏果也是苦的吗?很小的时候是苦的。
小麦类食物与羊肉、薤类也归于苦味,需要特别记忆与体会。
古人推测苦味可能加强呼吸功能。
病于四季之变化-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22.2)
病于四季之变化-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22.2)编辑閏姥識慧 2021-11-17第二节病于四季之变化193页,这一段呢,讲的是病随四时的变化,相生的时节则愈,相克的时间则凶,这个很重要,我常常用这个,就是这个地方。
如果一个人病在肝,肝病,会在夏天痊愈,相生的季节痊愈。
夏天如果没有在秋天的时候会严重。
为什么?因为金克木。
到了秋天,如果是秋天没死,冬天的病情不会延伸,就停在那边。
很好玩,你看中医好棒,我们的老祖宗实在是厉害,实在是很厉害!那起于春呢?因为肝病起于春呀,所以,肝病的人绝对不可以当风。
如果你的仇人是肝病的,你拿个电风扇对着他吹,这个人就死得很快,不可以这样做的。
所以,我们治肝病的人要尽量少吹风,不能让他到海边去散步,带着女朋友去散步,不风吹到了不要安居于室内,不要被风吹。
肝病者,愈在丙丁。
丙丁不愈,加于庚辛。
丙丁是火,是不是跟夏天是相同的,所以,你这样相推,肝到夏天就会所以,我们治肝病的时候,如果冬天在治肝病,入了春天,你现在开始治,吃药吃到夏天,应该就会对不对。
那在吃药的过程中间,一边打电话问,我原来脸色青色的,现在居然变成黑色!那赶快停药,我给你另外的药。
如果是青色变成红色呢?你脉都不用摸,你听就知道了。
你看到《黄帝内经》很乱,但是真正的临阵,我把几个案例一讲,你就总结起来了。
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了!所以,那你说再细看,夏天就好了,夏季有三个月,是哪一天,对不对。
日子拿起来看,黄历拿起来看。
你不要去翻今天利搬迁,利嫁娶什么的,上面的干支是什么,要多一个会看的东西,我还会教你的,看得更多。
愈在丙丁,丙丁是火嘛,甚至是跟夏天一样的意思。
所以,丙日、疔日会痊愈,如果丙丁不该好的时候不金日会跟肝相冲,病情就会加重。
那庚辛要是没有死呢?壬癸日持平,不会变化,病情就比较稳定。
所以,你当医生,新手呀,遇到治肝病的时候,遇到壬癸日持平你就想一下,怎么治理他,缓冲一下,这个病人还不会死,因为活过秋天了,不会死,持平在那边。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八五脏病症及治法之二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八五脏病症及治法之二五脏病的顺序也是按照春肝木、夏心火、长夏脾土、秋肺金、冬肾水的五行次序排列的。
这就是脏气法时。
症状是以各脏所在的人体位置为根据综合生理、心理、病理各种情况具体确定的,治法也是根据阴阳虚实与五行道理确定的,却又是符合实际能够切实见效的,前面讲了肝心脾三脏病,这一节讲肺病与肾病。
第四,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
虚则少气,不能接息,耳聋嗌干。
肺脏在人体躯干上部,功能是主呼吸。
一旦有病,第一是喘咳逆气,呼吸功能不正常。
第二是影响到肩背疼,第三是影响到汗出,第四,还会影响到尻、股、膝、腨、胻、足皆痛。
这是逐渐加重的次序,到了皆痛的地步,大概就如现在说的肺癌病人的症状了。
这些都可以看作实证。
实邪。
虚则少气,不能接息,也就是上气不接下气。
还会影响到耳聋喉干疼。
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有了上述症状,应该取手太阴经的穴位,以及足太阳经之外足厥阴经之内的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放血治疗。
第五,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
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肾的位置在在少腹,所以肾病先是少腹有大的感觉,肾排尿不利,又会有胫肿现象,还会加重顺咳感觉身重,还会睡中生盗汗。
有怕风的反应。
这都是实症。
肾虚症则会出现胸中痛,大腹、小腹一齐痛,四肢发冷,闷闷不乐。
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治疗时应该取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和与其相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来放血治疗。
由以上治法提示中可见,古人特别重视放血疗法,而且是根据经络穴位指导来放血。
这也是现代针灸治疗中应该重视的内容。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三病在心的时间规律性和治法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三病在心的时间规律性和治法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
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上一节讲病在肝的时间规律性与治法。
这一节讲病在心的时间规律性和治法。
第一,就四时五行而言心病。
所谓病在心,包括心脏病,心包病,心血管病和小肠一些病。
是心系的症状合称。
心脏系在夏日气候温暖上升时,负担较轻,功能通常顺畅,如果恰在此时生病,表现出症状,说明心系有问题了。
愈在长夏。
心火夏病,到了脾土长夏时间段,也就是到了夏至前后三十六日,获得脾土长夏湿热环境的滋养,就可能好转。
用五行学说讲,心火土生脾土夏,母会受到子的保护而恢复健康。
长夏不愈,甚于冬。
如果心系症状长夏不以好转,经过秋时,到了冬天就可能加重。
因为冬肾水寒冷的体内外环境,不利于心系功能正常,会特别加重心系负担。
进入肾水冬寒气危害、消灭心火的时间段。
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
冬日能够避免死亡,那春木肝阶段气候转暖,病变将保持平稳状态。
甚至于有所好转。
到了夏火心时段,得时气就会有新的起色。
第二,就年月日干支纪时而言心病。
心病者,愈在戊己。
在无论年、月、日遇到戊己二字的时段,心病都有向愈的好条件出现。
戊己不愈,加于壬癸。
如果戊己年份、月份、时刻没有好转,到了壬癸时段,心病就会受到壬癸寒水之气而加重、甚至于死亡。
壬癸不死,持于甲乙。
年月日出现干支纪时的甲乙二字时,心火夏病就会获得气候渐暖的有利条件而保持稳定状态。
起于丙丁。
真正又遇到了年月日中出现丙丁火的时段,心系病就会有新的起色,逐渐好转。
第三,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这是将一日分成四季,探讨心病的变化规律。
日中相当夏与长夏,所以心病会轻一点,夜半相当冬季,心火遇寒冬之水会加重。
平旦相当春季,心系病会保持平静。
第四,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卷四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卷四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展开全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
愿闻其事。
(此承上章而复问也。
经脉篇曰:合于四时五脏。
阴阳揆度。
以为经脉之常。
故帝以脏腑阴阳。
合于人形。
法于四时五行。
而为救治之法。
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反逆为从。
谓之得。
反顺为逆。
谓之失。
张兆璜曰:合人形者。
以脏腑阴阳合于九窍九候。
)岐伯对曰: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也。
更贵更贱。
以知死生。
以决成败。
而定五脏之气。
间甚之时。
死生之期也。
(此篇论察其腑脏而知死生之期。
然须法于四时五行生克之顺逆。
而后死生可必。
故曰: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也。
言天之十干四时。
地之五谷五味。
人之五脏五气。
皆合于此五者。
以此五者而合参之。
则成败死生可决矣。
更贵更贱者。
贵贱更互也。
间者。
持愈之时。
甚者。
加甚之时也。
)帝曰:愿卒闻之。
(卒、尽也。
)岐伯曰:肝主春。
(肝主春木之气。
)足厥阴少阳主治。
(足厥阴主乙木。
足少阳主甲木。
二者相为表里。
而主治其经气。
)其日甲乙。
(甲为阳木。
乙为阴木。
在时为春。
在日主甲乙。
)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肝主春生怒发之气。
故苦于太过之急。
宜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
(心主夏火之气。
)手少阴太阳主治。
(手少阴主丁火。
手太阳主丙火。
二者相为表里。
而主治其经气。
)其日丙丁。
(丙为阳火。
丁为阴火。
在时主夏。
在日为丙丁。
)心苦缓。
急食酸以收之。
(吴氏曰:心以长养为令。
志喜而缓。
缓则心气散逸。
自伤其神矣。
急宜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
(长夏、六月也。
谓火土相生之时。
)足太阴阳明主治。
(足太阴主己土。
足阳明主戊土。
二经相为表里。
而主治其经气。
)其日戊己。
(戊为阳土。
己为阴土。
位居中央。
)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
(脾属阴土。
喜燥恶湿。
苦乃火味。
故宜食苦以燥之。
张二中曰:喜燥者。
喜母气以资生。
苦湿者。
恶所胜之乘侮。
)肺主秋。
(主秋金之令。
)手太阴阳明主治。
(手太阴主辛金。
手阳明主庚金。
二经相为表里。
而主治经气。
)其日庚辛。
(庚为阳金。
辛为阴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原文【 XJ】脏气法时论篇,啥意思呢?脏,指的是五脏,气指五脏的功能和特性,法指的是要依法和遵守法规,时指的是四季,因此综上所述,脏气法时讲的就是人体的五脏如何根据其特质来应对四季的变化。
简而言之,也就是天人合一。
这里最经典的话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由此说明,我们人体进食不能偏,而是要多样性。
其实这点在我们牙齿结构的分布上,比如,切齿是为蔬菜水果准备的,磨牙是为五谷准备的,而尖牙是为肉类准备的,刚好说明这一点。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会在文章后面的总结中详细说明。
精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弱,急食咸以弱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燱!热食温炙衣。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疎疎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
其变病,刺郄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痛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点评】①更贵更贱:更[gēng],更替之意。
贵和贱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理解的价值的高和低,而是指五行相互更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出现的程度的高和低。
②间甚之时:间甚(此词在下面还有,意思一样)间,病轻而兼证较多;甚,病重而兼证较少。
《素问.标本病传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王冰注:“间,谓多也;甚,谓少也。
多,谓多形证而轻易;少,谓少形证而重难也。
”③愿卒闻之:卒[zú],终于,完全之意。
④肝苦急:苦,是苦于、为之所苦和因之困苦的意思。
下同。
急,是一种病态,可以理解成紧张。
紧张一词,后来主要用来表现情绪,当初是用来表现具体的物体的,比如弓弦。
筋属肝,肝有了“急”的病变,在筋上的表现就是紧张。
急,抽筋之意【整段翻译】黄帝问道: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么一回事。
岐伯回答说: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一讲。
岐伯说: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
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
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
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秋天是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主治的时间;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所以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
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为表里,冬天是足少阴肾与足太阴膀胱主治的时间;壬癸属水,足少阴肾主癸水,足太阳膀胱主壬水,所以肾与膀胱的旺日为壬癸;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急食辛以润之。
如此可以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宜通五脏之气。
■病在肝,愈于夏......【原文】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弱,急食咸以弱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燱!热食温炙衣。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点评】①下晡甚:下晡(bū ),申后五刻,即下午五时三刻②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首先须界定此处补泻的内涵。
李中梓提到“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本脏所喜,即名为补。
”这提醒我们考虑此处“补”与“泻”应立足于本脏的生理特性的基点上。
肝如此,它脏也应准此。
以肝为例,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散之,则条达,辛能散,故食辛以散之,遂其性则补,反其性则泻,肝木喜辛散而恶酸收,故辛为补而酸为泻。
若误以为其中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意思,则与《内经》的原意相违背了。
③心欲弱,急食咸以弱之,用咸补之,甘泻之:高士宗云:“心病则火炎,故心欲软。
治之之法,当食咸味以软之,咸能软坚也。
”张琦云:“火甚则躁,咸为水,化水以济火也。
水火交则神足,故曰补。
火性急速,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曰泻。
”④脾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吴昆云:“脾以温厚冲和为德,故欲缓,病则失其缓矣,宜食甘以缓之。
”再查张元素之缓用炙甘草,补用人参,泻用黄连。
缓与补均为补脾之药,因而可知脾气健运即为缓,反之脾虚产生诸如纳呆、精神不振、体削形槁等就谓之不缓,此时若加以苦寒之药,必会损伤中阳,脾虚更甚。
⑤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张景岳云:“肺应秋,气主收敛,故宜食酸以收之。
肺气宜聚不宜散,故酸收为补,辛散为泻。
”⑥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吴昆云:“肾以寒水为象,坚劲为德也。
病则失其坚矣,宜食苦以坚之,盖苦物玄寒,以滋肾也。
苦能坚之,故为补,咸能软坚,故谓泻。
”再查张元素原文,坚用地黄,补用黄柏。
其大意便了解了,所谓“坚”,即泻火存阴,火退阴足,使阴阳平衡,则肾自坚。
肾为人体元阴元阳之藏所,《内经》只言其水亏火炎的一面,尚有阳虚阴盛的一面,若亦循“苦以坚之”就未免过于生搬硬套了。
【整段翻译】肝脏有病,在夏季当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来年春季,病即好转。
因风气通于肝,故肝病最禁忌受风。
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