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25套真题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在答题卡上。
2.将每题的答案或解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鲁迅在写于二十世纪初的《文化偏至论》里,所要讨论的是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战略选择问题,同时提出的是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文明”,也就是如何赶上世界新潮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问题。
针对当时流行的关于中国的“现代文明”的种种设想,他明确提出,无论是“以富有为文明”“以路旷(即科技——引者注)为文明”,还是“以众治(即以议会民主为代表的现代民主)为文明”,都是片面的,只抓住了“现象之末”,而放弃了“本原”;他因此提出“根底在人”,中国在新世纪里,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也即人的彻底解放,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也是最后的归宿。
他又进一步回答了“怎样立人”的问题,指出:“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他的结论是:“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这就是说,鲁迅在思考中国所要建立的“现代文明”、所要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时,他并非不重视民族国家的独立、富强与民主,但他更重视与强调“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本末之分”,因此他赋予后者以哲学上绝对的终极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在现实层面的现代化(“现代文明”)目标与道路上,强调“立人”是“立国”的前提与基础,逻辑与历史的起点与终点(最终要建立的现代国家是“人国”)。
鲁迅的“立人”思想首先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自觉反省与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的基础上的。
鲁迅的日本友人增田涉曾经注意到“鲁迅的著作和他的日常谈话里,常常出现‘奴隶’这个词”,他认为,对于鲁迅,这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直接触到内心”的体验。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间.或(jiān)遁.隐(dùn)赭.色(zh ě)矫.揉造作(jiǎo)B. 按捺.(nà)游弋.(yè)绿林(l ù)恣.意妄为(zī)C. 劲.敌(jìng)晕.船(yùn)圈.养(ju àn)山石迸.裂(bèng)D. 追溯.(shuò)饿殍.(piǎo)诡.谲(gu ǐ)酾.酒临江(shī)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然而,任何阻拦与坚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
前方在招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B.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 人们感怀并摹写大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感慨历史的苍桑。
D.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
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狼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自己一生的夙愿。
②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C. 山川相缪D.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②凌万顷之茫.然.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④哀吾生之须臾..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乎始..⑥游于是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8.从文言句式的特点看,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 客有吹洞箫者9.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泣.孤舟之嫠妇②望西山,始指异.之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箕.踞而遨⑥日.与其徒上高山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⑧萦青.缭白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⑧/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D.①②/③⑧/④⑦/⑤⑥10.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文字。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中考试试题
2024~2025学年度期中考试卷高 一 语 文考试模块:必修上册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乡村振兴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难题,部分农业前沿领域原创性引领性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动力不足,亟须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积极发挥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重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在农业生产中的结合应用。
二是着力推动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发展,在立足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目标要求下,围绕农业科技需求特别是主要农作物、特经作物、畜禽水产养殖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创制,补齐农业科技发展短板,集中解决农业机械装备薄弱的问题,以支撑引领现代农业生产少人化和智能化。
三是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与农村合作社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围绕农业产业的需求和技术瓶颈,构建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设立产学研合作项目。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2小题,9分)1.D2.①借螳螂在战士脚下舞动触须,写战士入睡的香甜与深沉,突出晨间环境的静谧;②借螳螂的勇敢与美丽,暗写对英勇善战的战士的赞美;③借螳螂转入对战士梦境的描写,拓宽诗境,突出诗歌主题。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3.C4.B5.①以翻红棉袄,写出吴召儿的活泼、机智;②将红棉袄比作火花,突出吴召儿的勇敢、热情。
(4分。
每点2分,内容与性格各1分,意思对即可)6.①虽以“截击”为题,但情节不以战争为主,而是重点描写“截击”前日常生活的温情;②没有突出战士的英勇善战,而是借吴召儿、姑父等形象反映军民一家的淳朴感情;③山村田园、星夜放哨、雨中夜谈等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二、古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7.B8.A9.C10.C11.(1)凡是他的文章,世人都奉为典范,诗歌格调尤其工整。
(4分。
“著论”“法”“工”各1分,语意通顺1分)(2)(宋文帝)元嘉年间仓促兴兵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一样的伟业,却落得仓皇败逃中回头北望追兵的狼狈结局。
(4分。
每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2.(1)对仗工整。
“无边”与“不尽”,“落木”与“长江”,“萧萧”与“滚滚”,“下”与“来”,词性相同,一一对应。
(2)情境交融。
木叶茫无边际、萧萧而下,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写出了秋天的萧索悲凉,表达出作者韶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悲苦之情。
(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3.(1)漂泊之苦。
“万里”“常作客”等表现了离乡路途之远、时间之长;(2)穷困潦倒。
作者晚年,体弱多病,孤独寂寞,因病戒酒。
(3)壮志难酬。
家国多难,时局动荡,自己却一事无成。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早在2012年初,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点动员支持一批高校创作排演以现当代著名科学家和科技界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舞台剧,用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讲述一批德学双馨、对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科技界具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大师的动人事迹,成为当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次大胆创新。
十年来,主办部门从两部门增加到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等6部门,演出剧目也从第一批的6部扩大到现在的20部。
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发生变化,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经典原创剧目的定位始终未变,用讲故事的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也从未过时。
科学大师剧成为高校开展“大思政课”的生动蓝本,也是科学、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与最佳案例。
通过舞台剧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关键在于故事挖掘。
每一名参与科学大师剧创作的师生都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对拟排演的科学家人物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大量阅读传记手稿、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按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参与科学大师剧创排的高校师生在对科学家故事进行艺术化加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尊重重大事实的科学性,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摆在首位。
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剧组曾先后多次组织动员参演师生赴北京、天津、大连、南京、福建等地,拜访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集团公司、永利化工天津碱厂等单位,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查阅书籍和历史文献千余份,在整理了1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后,才据此创作了话剧《侯德榜》的剧本初稿。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间.或(jiān)遁.隐(dùn) 赭.色(zhě)矫.揉造作(jiǎo)B. 按捺.(nà)游弋.(yè)绿林(lù) 恣.意妄为(zī)C. 劲.敌(jìng)晕.船(yùn)圈.养(juàn)山石迸.裂(bèng)D. 追溯.(shuò)饿殍.(piǎo)诡.谲(guǐ)酾.酒临江(shī)2。
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然而,任何阻拦与坚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招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B.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
人们感怀并摹写大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感慨历史的苍桑.D.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狼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自己一生的夙愿.②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③若再要点些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A。
胜地度过景象 B. 胜地渡过景致C. 圣地渡过景象 D。
圣地度过景致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几家院墙上爬着些藤蔓植物,这时抽出点芽,看上去就茸茸的,还伴着些枝枝节节....。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在寒冷的冬日,森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
一只可怜的小兔子受伤了,它蜷缩在树洞里,身体发抖,眼泪汪汪。
这时,一只善良的狐狸路过,看到小兔子如此痛苦,心生怜悯,决定帮助它。
“小兔子,你怎么了?”狐狸关切地问道。
“我受伤了,走不动了。
”小兔子带着哭腔回答。
“别担心,我会帮你找到医治的方法。
”狐狸安慰道。
于是,狐狸带着小兔子离开了森林,四处寻找草药。
它们走过了山川河流,跨过了险峻的山峰,终于找到了一种神奇的草药。
狐狸小心翼翼地将草药敷在小兔子的伤口上,奇迹般地,小兔子的伤口逐渐愈合。
【乙】几年后,狐狸和小兔子再次相遇。
那时的狐狸已经变得衰老,而小兔子却依然年轻活泼。
看到狐狸的样子,小兔子惊讶地问道:“狐狸大哥,你怎么变得这么老了?”“这都是因为我曾经救过一只小兔子。
”狐狸感慨地说,“我年轻时,遇到一只受伤的小兔子,它当时非常可怜,我就决定帮助它。
为了找到草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
如今,那只小兔子已经长大成人,而我却因为那次冒险而变得衰老。
”小兔子听后,感慨万分,决定报答狐狸的恩情。
于是,它开始照顾狐狸,陪它度过余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通过描写狐狸和小兔子在困境中的相互帮助,展现了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善良。
B. 文章采用记叙文的语言风格,以简洁明快的文字描绘了故事情节。
C. 文章通过对比狐狸和小兔子的成长变化,突出了善良和友谊的力量。
D. 文章结尾处,小兔子照顾狐狸的情节,体现了动物之间的感恩之情。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小兔子受伤为线索,展现了狐狸和小兔子之间的友谊。
B.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狐狸和小兔子的成长变化进行对比,突出了善良和友谊的力量。
C. 文章结尾处,小兔子照顾狐狸的情节,体现了动物之间的感恩之情。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莆田其次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50 分钟分数: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探讨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探讨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化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相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实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季节庆和消遣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
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
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
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谐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很多是已经消逝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
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探讨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沟通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涵并蓄。
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定结果。
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当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
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明显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 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课内知识考查(每题2分,12小题共计24分)1.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食野之苹苹:青草②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洲B.①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②如今有谁堪摘?堪:可以,能够。
D.①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②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望2.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契阔谈讌契阔:久别重逢②落木:落叶B.①户庭无尘杂尘杂:灰尘杂物②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②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蓝色单衣,唐代地方官员的服色D.①虚室有余闲虚室:静室。
潦倒:漂泊沦落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从容自然的样子②水澹澹兮生烟澹澹:水波平静的样子B.①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内心悲伤的样子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C.①云青青兮欲雨青青:黑沉沉的样子②凄凄惨惨戚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形容风声4.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①低眉信手续续弹,C.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②出类拔萃5.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B.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C.①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①秧根未牢莳未匝②绕树三匝,何枝可依?6.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未若柳絮因风起C.①忽魂悸以魄动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初为《霓裳》后《六幺》7.下列选项中全为通假字一项是()①契阔谈讌②樯橹灰飞烟灭③曲终收拨当心画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⑤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⑥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8.下列各项两句中划线的词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B.C.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①乌鹊南飞②浔阳江头夜送客9.下列各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②渌水荡漾清猿啼B.①失向来之烟霞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C.①整顿衣裳起敛容②梦啼妆泪红阑干D.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0.下列各项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①唯有杜康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B.①身登青云梯②主人下马客在船C.①一夜飞度镜湖月。
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起航教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寥廓..(zēngróng)彳.亍.(chìchù) 青荇.(xìng)..(liáokuò)峥嵘B、粗糙.(cào)枯槁.(gǎo) 长蒿.(gāo)爪.牙(zhǎo)C、踟躇....(chíchú)笙萧..(shēngxiāo)佝偻(jūlóu)慰藉.(jì)D、徘徊..(páihuái)束.(shù)缚强.(qiǎng)谏瞋.(chēn)目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决不______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允许引荐思考 B.容许引见思索C.允许引见思索 D.容许引荐思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同步考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同步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古城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已是门可罗雀,让人不胜唏嘘。
B. 我们在学习中要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C. 他平时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到考试时面对试卷,只能是望洋兴叹,一筹莫展。
D. 市场上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赚钱而投机取巧,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真是罄竹难书。
答案:B解析:A项,“面目全非”形容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与句意不符。
B项,“滴水穿石”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符合句意。
C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用在此处语境不符。
D项,“罄竹难书”原指事情繁多,写不完,后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用在此处属于对象误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和“思考力”,实际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概念上不是等同的。
C.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D.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事件”不能“批评教育”。
C项,主谓搭配不当,“消防车”不能“放弃休假”。
D项,成分赘余,“超过”和“以上”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遍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同步检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镂(lòu)空漫溯(shuò)青荇(xìng)颓圮(pǐ)B. 桀骜(ào)尸骸(hái)百舸(gě)寂寥(liáo)C. 忸怩(ní)长篙(gāo)斑斓(lán)笙箫(xiāo)D. 浸渍(zì)彷徨(páng)叱咤(zhà)漫溯(sù)答案:B解析:A项,“溯”应读“sù”;C项,“怩”应读“ní”;D项,“溯”应读“s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寥廓斑斓峥嵘凄惋B. 颓圮笙萧瓦菲寥落C. 凄清团箕荡漾纽扣D. 遒劲慷慨细腻放诞答案:D解析:A项,“凄惋”应为“凄婉”;B项,“笙萧”应为“笙箫”;C项,“团箕”应为“团窠”。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 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歌赋。
C.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清华,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
D. 班主任老师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里大小事情都让学生群策群力,然后集思广益。
答案:B解析:A项,“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此处褒贬误用;B项,“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正确;C项,“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此处不合语境;D项,“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与“群策群力”意思重复。
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邻居文/张抗抗①初到北京,住在西单附近,我们的邻居是位老太太。
她住在楼道里,从我们家阳台看出去,就能清楚地看到她坐在板凳上,戴着老花镜,一手拿着烟袋,一手拿着针线,边吸烟边缝补。
起初,我并不在意这位邻居,后来,她对我的影响却出人意料。
②有一天,我发现老太太的烟袋不见了,问她,她说丢在了垃圾箱里。
果然,我在垃圾箱里找到了烟袋。
原来,老太太的烟袋是祖传的,丢了一个,她觉得不方便,便又买了一个。
我发现老太太的烟袋是假的,于是告诉了她。
她听了,沉默了许久,然后说:“我其实知道是假的,可是,我喜欢它的样子。
这个烟袋陪伴了我几十年,我舍不得扔掉。
” 7有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她说:“我走了,孩子。
你不用来送我。
”我愣住了,问她:“您怎么突然要走?”她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
”我哭了起来,说:“您要走,让我怎么向您告别?”她说:“你不用哭,孩子。
我走了,你会过得更好。
”她走了,我很难过,但我相信,她会在天堂里安息。
8我时常想起老太太,她那慈祥的面容,她那善良的心地,她那乐观的生活态度,都让我深受感动。
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生活。
我深深地感谢她,感谢她给我带来的快乐,感谢她给我的人生启迪。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老太太吸烟、缝补、看书等日常生活小事,刻画了一位慈祥、善良、乐观的邻居形象。
B.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老太太的烟袋、书中的批注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 文章以“我们的邻居”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通过写邻居来抒发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文章结尾部分,作者通过回忆和想象,表达了对邻居的感激之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文章第二段中,老太太知道烟袋是假的,为什么还要留着?3.老太太对《红楼梦》有什么特别的情感?4.文章中,作者对邻居的评价有哪些?5.文章结尾,作者通过回忆和想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文章】《我与地坛》余华地坛在我小的时候还不是一个圆明园,而是一个荒园,园内的建筑都破败不堪,唯有那座古老的土围墙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情景默写1. 背诵默写(1)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秦观《行香子》中描写酒旗飘扬在水岸桥边,词人心情欢快,走过山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从听觉角度写边地秋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中把自己凭吊贾谊和贾谊凭吊屈原联系在一起,道出了千古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愁情。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6)《商山早行》中描写行旅之人所见山野明丽美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7)君子好学的表现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__。
可谓好学也已。
(8)孔子论述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9)孔子认为面对过往的事情要“成事不说,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 请阅读下列《论语》论“孝”的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②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④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⑤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请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鲜________②弟________③色________(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3)请概括选文中践行“孝”的方法,并且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如何孝顺父母的理解。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
偶与涉历殿阁,见一瞽僧坐廊下,设药卖医。
宋讶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请教。
”因命归寓取文。
遇余杭生,遂与俱来。
王呼师而参之。
僧疑其问医者,便诘症候。
王具白请教之意。
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
僧曰:“三作两千余言,谁耐久听!不如焚之,我视以鼻可也。
”王从之。
每焚一作,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
我适受之以脾。
”问:“可中否?”曰:“亦中得。
”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
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生大骇,始焚已作。
僧曰:“适领一艺,未窥全豹,何忽另易一人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
”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矣。
”生惭而退。
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
宋与王走告僧。
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
”俄余杭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与君论命。
君试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
”生与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
生曰:“如有舛错,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
众皆粲然。
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去,曰:“明日自见,勿悔勿悔!”越二三日,竟不至;视之,已移去矣。
乃知即某门生也。
宋慰王曰:“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已。
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
当前跋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
其由此砥砺,天下自有不盲之人。
”王肃然起敬。
(《聊斋志异·司文郎》)(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________②见一瞽僧坐廊下________③僧嗅而颔之________④汝亦啖人水角耶________(2)文中哪两处表现瞽僧嗅灰识文准确可靠?为何要写这些内容?(3)选文中瞽僧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4)“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已。
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三、诗歌鉴赏4.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①“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有“蜡烛”这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四、其他5. 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朴刀________筵席________桑zǐ ________拜yè________五、名著阅读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
”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
”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
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刘姥姥忙道:“才刚那个嫂子倒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了。
”凤姐儿便拉鸳鸯:“你坐下和我们吃罢,省的回来又闹。
”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箸来,三人吃毕。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结合具体语境(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六、现代文阅读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是máng()从,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也是。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kòu()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是mò()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zhì(),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节选自顾刚《怀疑与学问》)(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máng(________)从折kòu(________)mò(________)守停zhì(________)(2)①根据这两段内容,分别概括这两段的分论点,填写在横线上,作为这两段之间的过渡句。
怀疑不仅是________ ,也是________ 。
②从划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个方面,补写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不超过60字)。
________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A 。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B 。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年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作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