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销自己的科研成果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研成果的推广
——关于科技报道的推销意识
世界已进人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然而信息也像商品流通一样,需要有传播渠道,需要有人推销。高校的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商品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传播渠道就是科技新闻报道。因此,加强科技报道的推销意识,对于高校科技成果尽快投人市场,提高其商品化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把主要精力投人到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产地之一,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却为数不多。
高校科研成果应用率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播渠道不畅通,宣传的范围较窄。有的科技报道即使报出去,但推销意识不强,也不引人注意。有些报道无论是写一种新理论,一个软件程序,还是一项比较实用的新技术,都用一个经验式的框架一框到底,即“套话−研制过程十专家评语”,生硬、呆板,外行的看不懂,内行的也不感兴趣。这种陈旧的以专业术语为主的报道形式让人生厌,即使其成果水平再高,报社编辑们也往往不屑一顾。科技报道推销意识不强、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研成果的转让。因此, 为疏通渠道,我国科技界已有人发表“呼唤科技经纪人”的文章,呼吁社会各方为高校与企业架桥, 促进成果的转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报纸已由过去的内向性、封闭型逐渐向外向性、开放型转化。就校报记者而言,面对校内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通过报道把信息向外传播、推销。怎样用科学的、通俗的语言,把科技成果变成使人易于接受、诱人的信息,传送给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读者群,这已是摆在包括校报在内的所有记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搞科技报道的记者驾驭科技报道这种体裁,其发挥功能,应像产品推销员一样有强烈的推销意识。高校在当前的改革中只有和产业界结合,高科技打入市场,才能给科学研究注入活力,给学校带来生机。那么成果打入市场也需要推销战略。
哈建工学院研制的给水管道清洗技术和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等成果,是通过科技新闻报道出去的。一些急需厂家看到信息后,打长途、来信函联系。由于信息传播较广,这项技术在全国许多自来水公司得到推广和应用,有的成果一见报, 当天就有十几个厂家纷纷前来洽谈。一些科研人员看到科技报道的优势,成果一通过鉴定,就主动找到编辑部,要求见报。
由此可见,在信息竞争、商品竞争的时代,科技成果的推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渠道。因此,强调科技报道的推销意识,对促进高校的科学研究,增加社会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怎样使科技报道融进推销意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需求者心理,所推销成果的特点,发需求者的注意力及兴趣。在科技报道的写作中,应突出成果最主要的特点。如,宣传“ 汽车腻子” 的替代产品,就应突出宣传它的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特点。宣传“粉煤灰制砖”就应着重宣传砖的造价及实用范围与保温性能。突出特点,就能使用户一目了然地得到他们最急于了解的东西,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所在企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非这项成果不可。一个引人入的科技成果报道,应像一个好商品一样具有诱惑力,勾起需求者的购买欲。
2、科技报道应满足多层次读者群得要求,做到既科学、又通俗,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有人认为,科技新闻的写作是一种翻译艺术,这个比喻是恰如其分的。抽象的科学主题,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不失报道的深度和力度,这的确不容易。既然科技报道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出去,就应让不同层次的读者群看懂。这就要求记者是通才,有较宽的知识面。写科技报道不能只抄鉴定证书,对校内各专业情况的了解,应像推销员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性能、产品的质量、销售范围及其在市场的覆盖率一样,掌握成果在本领域的研究情况、特点及实用价值。报道科技的记者由于离科研人员近,比较熟悉各专业,写科技报道比其他记者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记者如能经常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动向、课题完成的进度,写出报道就容易掌握分寸,做到既不失科学性,又通俗易懂。
3、讲究科技报道的推销艺术。如果把广告比作是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的纽带,那么科技报道就是高校与生产领域的桥梁。广告的作用在于激发消费者的情绪、诱发欲望,达到促成消费的目的,是给产品作“ 嫁衣”,科技报道在这一点上与广告似乎有相同之处,是完成科研成果的“出嫁”的使命。
4、报道的写作,要适合新闻媒介的不同“ 口味”,投其所好,在“软” “短” 、“ 活”上下功夫。由于各种报纸的性质、报道的范围、宣传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对信息的选择和处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各报搞科技报道的记者,在写作上也应有所区别。如写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报道,对中国建材报来说,侧重报道新型材料的性能、经济效益及开发前景。对中国环境报来说,侧重报道粉煤灰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的环境效益。
除了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外,科技报道在表现手法上也要适合新闻媒介不同的表现特点。如,日报和晚报在表现方式和风格上各有自己的特色。晚报科技新闻的报道比较“软”、“短”、“活”,与生活贴得近,使人易于接受,而广播电台则侧重口语化。
总之, 记者要力求使科技报道硬变软,长变短,呆变活。这样,对科研成果信息的传播与推销,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