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5年3月31日内容摘要2014年,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出现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改革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明显增强。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经常项目顺差219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8%,与GDP之比为2.1%,仍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增长32%,服务贸易逆差扩大54%。
同时,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明显增强。
第一季度延续了2013年底的净流入态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40亿美元。
第二季度以来,受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等因素共同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二至四季度累计逆差557亿美元。
具体来看,直接投资持续较大规模净流入;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跨境资本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主要体现了境内主体持汇意愿增强和对外偿债加快。
2014年,我国新增储备资产117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较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
2015年,预计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向波动”的格局。
外汇管理部门将主动适应国际收支形势的新常态,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以防范跨境资本冲击为前提,继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关键改革,加快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 (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9)(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7)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20)(一)货物贸易 (20)(二)服务贸易 (24)(三)直接投资 (29)(四)证券投资 (32)(五)其他投资 (34)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 (39)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45)(一)人民币汇率走势 (45)(二)外汇市场交易 (49)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57)专栏1.净误差与遗漏负值≠资本外逃规模2.“海淘”带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快速增长3.当前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基本正常4.宏观审慎管理在银行外汇收支管理中的实践5.浅析当前外汇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成本6.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调整的理论与实践图1-1 2007-2014年主要经济体季度经济增长率1-2 2012-2014年全球股票、债券、商品和货币市场指数1-3 2008-2014年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1-4 2000-2014年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5 2001-2014年经常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6 2001-201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7 2001-2014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外汇储备余额1-8 1990-2014年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及其结构1-9 2011-2014年境内新增外汇存贷款与贷存比1-10 2004-2014年其他投资项下资产负债结构2-1 2001-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体情况与外贸依存度2-2 2000-2014年我国按贸易方式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3 2000-2014年我国按外贸主体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4 2004-2014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总额比较2-5 2004-2014年服务贸易收支情况2-6 2009-2014年旅游逆差对服务贸易逆差贡献度2-7 2014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服务贸易收支情况2-8 2000-2014年基础性国际收支差额与GDP之比2-9 2000-2014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状况2-10 2000-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2-11 2014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分布2-12 2000-2014年跨境证券投资净额2-13 2000-2014年其他投资各组成部分净额3-1 2004-2014年我国对外金融开放度3-2 2004-2014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3 2004-2014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变化3-4 2004-2014年末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3-5 2005-2014年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收益率4-1 2014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4-2 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动4-3 1994年1月-2014年12月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4-4 201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波动情况4-5 2012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个月隐含波动率4-6 2013年以来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市场1年期美元升贴水点数4-7 2013年以来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利差(6个月期限)4-8 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价差4-9 2002-2014年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4-10 2012-2014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交易量4-11 2014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结构4-12 中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结构4-13 2005-201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外币对即期交易量C1-1 1994-2014年我国误差与遗漏规模及占比情况C1-2 各国误差与遗漏规模比较C2-1 2014年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C3-1 2000-2014年入境游客与内地居民出境人次C3-2 1994-2014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及其与GDP之比C4-1 2010-2012年未到期远期差额和收付实现制头寸比较情况C4-2 2013-2014年境内外汇贷存比与银行外汇头寸变动C5-1 境内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和远期汇率C6-1 巴西政策组合调整C6-2 墨西哥政策组合调整C6-3 俄罗斯政策组合调整表1-1 2008-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1-2 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1 2014年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 2014年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4年,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曲折复苏,国内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
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
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
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历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国际金融论文课程经管学院会计专业 2 李傲由于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现大量持续顺差。
据统计。
除1998年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实现了顺差,2004年以前,除2000年有所下降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不断增长。
2004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1106.59亿美元,为历年来的新高。
从2005年开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断下降,2006年降至66.7亿美元,达到2001年来的最低点,2007年又恢复到较高水平,为735.09美元。
从2001年开始2006年达到历史的低点,其在总顺差中的比例为3%。
2007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为17%。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长55%,连续五年大幅增长,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重高达97%,创历年以来的新高。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占总顺差的比例达到83%,继续实现了较快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呈现“双顺差”的状态。
尤其是2005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持续16年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经济中是非常罕见的。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短时间消失,并且,长期的“双顺差”状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找出导致“双顺差”的原因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长期持续出现高额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国际原因1.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
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2.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完善,有待发展,大量的外国资本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我国企业,从而增加了资本流入,而对外投资的扩大也是形成我国高额顺差的重要原因。
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和表现形式。
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规模和结构。
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可以评价一国的经济地位及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寻求对策,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一)国际收支总量及其结构分析根据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出,2014年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总计为11780亿美元,进口总计10912亿美元,分别占当年经常账户收入、支出的89.86%和88.68%。
其中,货物出口为10677亿美元,货物进口为918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经常账户收入、支出的81.44%和74.64%;服务出口为1103亿美元,服务进口为1727亿美元,两者分别占2014年经常账户收入支出的8.41%和14.03%。
这说明货物和服务贸易占中国经常账户的绝大比重,其中又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的规模较小。
2014年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入资金总计为12248亿美元,流出资金总计11471亿美元。
其中,金融项目流入资金12236亿美元,流出资金11454亿美元,分别占资金和金融项目流入资金、流出资金总量的99.90%和100.6%;直接投资流入资金1838亿美元,流出资金908亿美元,两者分别占金融项目流入流出资金的15.02%和7.93%。
这说明金融项目占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绝大比重。
(二)国际收支差额及其平衡分析对于国际收支本身,则往往是不平衡的,为了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还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上计算各种国际收支差额。
2014年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顺差805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149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25亿美元,收益顺差5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21亿美元,分别占2014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的185.47%,77.64%,6.83%,2.61%。
造成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再加上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2004-201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实验内容:(1)2004-2013年10年来的我国国际收支表2004至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2)2004-2013年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三者的柱状图(3)对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分析①研究我国国际收支近10年的发展趋势,并进行总体情况分析。
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
为此,我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为了更好的说明,我先对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的发展趋势。
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
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
根据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
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1年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2600亿美元,在数额上首次超过经常项目余额。
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在200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而不是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国内企业往往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种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因为一旦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失去,制造厂商就会转移工厂至中国的竞争国如印度、越南等。
这样中国就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会出现经常项目逆差。
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2004年国际收支分析
——————二OO四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P090210111 李林海 P090210114 马龙 P090210153 周娅茹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所有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经济交往的货币价值记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国际收支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国家的统计报告表,说明了:1)一个国家的经济与世界其他地方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入的交易;2)该国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对世界其他地方的要求权和债务的变动;3)单方转移的平衡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里(通常为一年)所有的国际经济交易,用来表示这个国家对外经济的全部情况。
一般说来,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主要项目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结算或平衡项目。
一、2004年国际收支总体分析国家外汇治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686.59亿美元,同比增长50%。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出口5933.93亿美元,货物进口5344.10亿美元,顺差589.82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624.34亿美元,支出721.33亿美元,逆差96.99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205.44亿美元,支出240.67亿美元,逆差35.23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243.26亿美元,支出14.28亿美元,顺差228.98亿美元。
200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0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31.3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96.90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379.08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2004年中国国际储备快速增长,其中,非凡提款权增加1.6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4.7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2066.8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增加1168.44亿美元的水平。
[实用参考]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GG年至20GG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20GG至20GG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单位:亿美元20GG年至20GG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20GG年至20GG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
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
以下就20GG年至20GG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1、我国的“双顺差”由20GG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
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GG—20GG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GG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2004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单位:亿美元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20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
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
以下就2004年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1、我国的“双顺差”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
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04—2013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09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
2014我国经济分析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分析2014年,我国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下“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基本平衡,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之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31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
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939亿元人民币。
合并来看,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7209亿元人民币。
此外,2014全年国际储备资产增加7209亿元人民币。
2014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较2013年又有所下降。
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国际上将经常项目差额控制在GDP4%以内视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
这一比值的不断回落,表明我国国际收支水平的持续改善以及与外部经济的日渐平衡。
从资本和金融项目看,其在2014年二季度开始出现逆差,并逐步上升。
在经常项目顺差,必然形成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国际经验下,我国国际收支开始呈现新的格局。
这表明我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能力增强,也体现了藏汇于民政策的积极成效。
图1,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部分)数据来源:国家外管局网站一、“双顺差”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自1992年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长期处于“双顺差”格局,既“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均是顺差。
“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
“双顺差”已经并且正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作为世界的第三大资本净输出国,中国的投资收益一直是负数(2005年是例外)。
与此相对照,作为一个资本净输入国(拥有大量外债),美国的投资收益却一直是正数。
长期的“双顺差”格局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持续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
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 9年下降75%。
2000年直截了当投资连续保持平稳进展。
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
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要紧缘故。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证券投资项下出现较大逆差。
证券投资项下逆差194.06亿美元,上年同期该项为逆差39.91亿美元。
发生这种变化的要紧缘故是美国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逐步下滑,在此情形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从原先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逐步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固的境外证券,造成2001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进而在证券投资项下出现大幅逆差。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 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
产生这种结果的要紧缘故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
从对比表能够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讲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
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
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然而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旧能够忽略不计,因此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专门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 2.66%。
另一方面,2001年我国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筹资额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负债),从2000年的77.60亿美元降为2001年的23.35亿美元,减少的要紧是中长期债券,其次为股本债券(B股、H股等境内外上市外资股),分别占63.63%和36.37%,这可能是从2001年以来国际上专门是美国的经济增长趋缓,国际资本市场专门是证券发行市场低迷的缘故。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评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宏观分析,以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国际经济地位和竞争能力。
首先,中国的经常账户逐渐转为顺差。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常账户逐渐从逆差转为顺差,这反映了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进口。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主要是由于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
其中,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纺织品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将其生产和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
这一转变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同时也为国内提供了就业机会。
再次,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近十年中不断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和FDI的增加所带来的外汇收入。
中国通过持续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国家的债券来投资外汇储备,从而保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支付的能力,还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中国的汇率政策调整逐渐放松。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逐渐改变了其固定汇率制度,向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制度转变。
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发展和的背景下逐渐放松,人民币允许更大程度的浮动。
这一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货币的可自由兑换性,并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此外,中国还推动了一系列金融市场,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呈现出多项积极的变化。
经常账户逐渐转为顺差,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汇率政策调整逐渐放松。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增强。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国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贸易摩擦和外部不确定性等问题。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开放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分析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90年代初为界把改革开放时期分为两个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态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动。
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982-1993年12年间有9年逆顺差配合,其中5年经常账户逆差,4年资本账户逆差。
后期国际收支结构通常形态转变为双顺差。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经常账户保持盈余,但差额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1994-2005年间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呈现上升趋势。
累计顺差4133亿美元,年均顺差为344亿美元。
主要由于直接投资大规模进入,资本账户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一直保持顺差,累计顺差4309亿美元,年均顺差359.1亿美元。
进入21世纪,自2001-2006年,我国的经常账户盈余额逐年攀升,2006年达到249,865,995千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外贸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特别是2000年以后,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100亿美元,06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国际收支继续呈现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顺差结构,顺差规模继续扩大,国际收支和内外部经济不平衡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仍保持双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初步估计,2008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约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增幅同比下降约27个百分点;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11%降到10%左右。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但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
国家外汇局发布《中国外汇管理年报2009》说,总体看,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朗,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经济也将止跌回稳,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有所恢复、交易趋于活跃,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继续下降,中国涉外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将好于2009年。
中国2014年国际收支报告分析
一、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表一: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注: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本表数据通过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及四季度平衡表人民币值累加而成。
表二: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注: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本表数据由分季度平衡表累加得到。
二、分析从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表中可以看到,2014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3510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324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7209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19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76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920亿美元,收益逆差341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302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087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824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出2528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88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0亿美元。
2014年,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出现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改革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明显增强。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按美元计价,2014年,国际收支总顺差2579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48%。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197亿美元,增长4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2亿美元,下降89%。
货物贸易顺差增长32%,服务贸易逆差扩大54%。
(见图一)图一:2008-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2014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1%,仍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
且当前国际收支变化是预期的可承受的调整。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推进,央行逐步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必然会出现“贸易顺差越大、资本流出越多”的情况。
而且,“藏汇于民”体现了市场主体持汇意愿增强,符合调控目标和改革方向,有利于外汇供求平衡、改善宏观调控。
国际收支平衡表2004-2014
项目名称(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1.经常账户(单位:亿美元)689.411,323.792,318.433,531.834,205.692,432.57经常账户贷方(单位:亿美元)6,522.418,403.4710,778.7213,831.7516,596.6914,006.20经常账户借方(单位:亿美元)-5,833.00-7,079.68-8,460.29-10,299.92########-11,573.63 1.A货物和服务(单位:亿美元)511.7441,246.272,089.193,080.363,488.332,201.30货物和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6,073.577,733.399,917.3112,570.5314,953.1712,497.24货物和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5,561.83-6,487.12-7,828.13-9,490.17########-10,295.93 1.A.a货物(单位:亿美元)594.1471,301.292,156.863,117.153,598.862,435.46货物贷方(单位:亿美元)5,428.756,948.708,976.6011,316.0613,499.7411,271.60货物借方(单位:亿美元)-4,834.60-5,647.42-6,819.74-8,198.91-9,900.88-8,836.14 1.A.b服务(单位:亿美元)-82.403-55.019-67.672-36.792-110.536-234.157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644.825784.687940.711,254.471,453.431,225.64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727.228-839.707-1,008.38-1,291.26-1,563.97-1,459.79 1.A.b.1加工服务(单位:亿美元)112.162133.066144.444199.154233.154214.996加工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112.182133.109144.494199.292233.405215.636加工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0.02-0.043-0.05-0.138-0.251-0.64 1.A.b.2维护和维修服务(单位:亿美元)000000维护和维修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000000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000000 1.A.b.3运输(单位:亿美元)-124.763-130.271-133.537-119.519-119.112-230.05运输贷方(单位:亿美元)120.675154.265210.153313.238384.176235.689运输借方(单位:亿美元)-245.438-284.536-343.69-432.757-503.287-465.74 1.A.b.4旅行(单位:亿美元)60.01675.36996.27374.4746.86-40.267旅行贷方(单位:亿美元)257.39292.96339.49372.33408.43396.75旅行借方(单位:亿美元)-197.374-217.591-243.217-297.86-361.57-437.017 1.A.b.5建设(单位:亿美元) 1.2879.7367.02924.67359.65535.952建设贷方(单位:亿美元)14.67525.92927.52653.771103.28594.628建设借方(单位:亿美元)-13.388-16.194-20.497-29.098-43.63-58.676 1.A.b.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单位:亿美元)-57.428-66.501-82.761-97.604-113.601-97.059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 3.808 5.494 5.559.03713.82716.03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61.236-71.996-88.311-106.641-127.428-113.09 1.A.b.7金融服务(单位:亿美元)-0.442-0.142-7.46-3.264-2.509-2.861金融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0.939 1.452 1.454 2.305 3.147 3.564金融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1.381-1.595-8.915-5.569-5.656-6.426 1.A.b.8知识产权使用费(单位:亿美元)-42.602-51.639-64.296-78.494-97.489-106.358知识产权使用费贷方(单位:亿美元) 2.364 1.574 2.045 3.426 5.705 4.295知识产权使用费借方(单位:亿美元)-44.966-53.213-66.341-81.921-103.195-110.653 1.A.b.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单位:亿美元) 4.633 1.02111.92722.29631.46532.67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21.88223.25436.95655.19378.21777.1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17.249-22.233-25.029-32.897-46.752-44.421 1.A.b.10其他商业服务(单位:亿美元)-32.392-24.175-40.172-57.085-148.053-40.473其他商业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106.715140.364165.881237.187212.399171.475其他商业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139.108-164.539-206.053-294.272-360.452-211.948 1.A.b.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单位:亿美元)-1.348-0.2010.16 1.626 1.633-1.812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0.41 1.339 1.374 3.163 4.1790.973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1.758-1.54-1.215-1.537-2.546-2.784 1.A.b.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单位:亿美元)-1.525-1.2820.723-3.043-2.539 1.097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单位:亿美元) 3.785 4.947 5.787 5.523 6.6629.495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借方(单位:亿美元)-5.31-6.228-5.064-8.566-9.201-8.398 1.B初次收入(单位:亿美元)-51.316-161.138-51.43480.444285.8-85.326初次收入贷方(单位:亿美元)205.575392.728545.632834.7621,117.871,082.51初次收入借方(单位:亿美元)-256.891-553.866-597.066-754.318-832.072-1,167.84 1.B.1雇员报酬(单位:亿美元) 6.32215.19619.89543.40164.00271.578雇员报酬贷方(单位:亿美元)20.14433.37143.19568.33191.36592.095雇员报酬借方(单位:亿美元)-13.822-18.174-23.3-24.931-27.364-20.517 1.B.2投资收益(单位:亿美元)-57.638-176.335-71.32937.043221.799-156.904投资收益贷方(单位:亿美元)185.431359.358502.437766.431,026.51990.414投资收益借方(单位:亿美元)-243.069-535.692-573.766-729.388-804.708-1,147.32 1.B.3其他初次收入(单位:亿美元)000000其他初次收入贷方(单位:亿美元)000000其他初次收入借方(单位:亿美元)000000 1.C二次收入(单位:亿美元)228.982238.655280.675371.023431.56316.587二次收入贷方(单位:亿美元)243.263277.349315.776426.457525.652426.452二次收入借方(单位:亿美元)-14.281-38.694-35.101-55.434-94.092-109.865 2.资本和金融账户(单位:亿美元)-819.078-1,553.00-2,354.71-3,664.73-4,394.13-2,018.74 2.1资本账户(单位:亿美元)-0.69341.01840.20130.99130.51439.393资本账户贷方(单位:亿美元)041.55141.02533.14733.19942.043资本账户借方(单位:亿美元)-0.693-0.534-0.824-2.156-2.684-2.65 2.2金融账户(单位:亿美元)-818.385-1,594.02-2,394.91-3,695.72-4,424.64-2,058.13金融账户资产(单位:亿美元)-1,916.21-3,351.95-4,519.26-6,371.50-6,086.61-4,283.45金融账户负债(单位:亿美元)1,097.831,757.932,124.352,675.781,661.972,225.32 2.2.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单位:亿美元)1,082.22912.473452.853911.325370.7481,945.3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产(单位:亿美元)-15.611-845.461-1,671.50-1,764.46-1,291.22-280.013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负债(单位:亿美元)1,097.831,757.932,124.352,675.781,661.972,225.32 2.2.1.1直接投资(单位:亿美元)601.447903.7911,001.501,390.951,147.92871.671 2.2.1.1.1直接投资资产(单位:亿美元)-19.634-137.296-239.322-171.548-567.423-438.9 2.2.1.1.1.1直接投资资产—股权(单位:亿美元)-15.957-91.716-150.557-129.805-363.715-285.907 2.2.1.1.1.2直接投资资产—关联企业债务(单位:亿美元)-3.677-45.579-88.765-41.743-203.708-152.993 2.2.1.1.2直接投资负债(单位:亿美元)621.081,041.091,240.821,562.491,715.351,310.57 2.2.1.1.2.1直接投资负债—股权(单位:亿美元)563.867916.5571,116.371,391.281,440.861,269.56 2.2.1.1.2.2直接投资负债—关联企业债务(单位:亿美元)57.213124.53124.45171.218274.48941.015 2.2.1.2证券投资(单位:亿美元)197.436-47.098-684.165164.43348.524270.874 2.2.1.2.1证券投资资产(单位:亿美元)65.402-261.569-1,112.78-45.215251.98-25.257 2.2.1.2.1.1证券投资资产—股权(单位:亿美元)00-14.54-151.886-21.813-406.4692.2.1.2.1.2证券投资资产—债券(单位:亿美元)65.402-261.569-1,098.24106.671273.793381.212 2.2.1.2.2证券投资负债(单位:亿美元)132.034214.471428.612209.64596.544296.131 2.2.1.2.2.1证券投资负债—股权(单位:亿美元)109.232205.69428.612184.78184.64291.167 2.2.1.2.2.2证券投资负债—债券(单位:亿美元)22.8028.781024.86411.904 4.964 2.2.1.3金融衍生工具(单位:亿美元)000000 2.2.1.3.1金融衍生工具资产(单位:亿美元)000000 2.2.1.3.2金融衍生工具负债(单位:亿美元)000000 2.2.1.4其他投资(单位:亿美元)283.33355.78135.519-644.05-1,125.70802.764 2.2.1.4.1其他投资资产(单位:亿美元)-61.379-446.596-319.4-1,547.69-975.776184.144 2.2.1.4.1.1其他投资资产—其他股权(单位:亿美元)000000 2.2.1.4.1.2其他投资资产—货币和存款(单位:亿美元)202.067-103.173-124.883-62.648-239.87420.348 2.2.1.4.1.3其他投资资产—贷款(单位:亿美元)-177.755-129.68443.194-208.23-185.01130.954 2.2.1.4.1.4其他投资资产—保险和养老金(单位:亿美元)000000 2.2.1.4.1.5其他投资资产—贸易信贷(单位:亿美元)-158.97-229.053-261.485-23858.67-342.706 2.2.1.4.1.6其他投资资产—其他应收款(单位:亿美元)73.27915.31423.773-1,038.82-609.559475.548 2.2.1.4.2其他投资负债(单位:亿美元)344.711502.376454.92903.641-149.925618.62 2.2.1.4.2.1其他投资负债—其他股权(单位:亿美元)000000 2.2.1.4.2.2其他投资负债—货币和存款(单位:亿美元)15.61162.711111.988408.30327.023115.755 2.2.1.4.2.3其他投资负债—贷款(单位:亿美元)112.83853.347105.489172.9636.2170.662 2.2.1.4.2.4其他投资负债—保险和养老金(单位:亿美元)000000 2.2.1.4.2.5其他投资负债—贸易信贷(单位:亿美元)185.95254.115132.27291-190.491320.824 2.2.1.4.2.6其他投资负债—其他应付款(单位:亿美元)30.31332.202105.17231.378-22.667 5.515 2.2.1.4.2.7其他投资负债—特别提款权(单位:亿美元)00000105.864 2.2.2储备资产(单位:亿美元)-1,900.60-2,506.49-2,847.77-4,607.04-4,795.39-4,003.44 2.2.2.1货币黄金(单位:亿美元)00000-48.756 2.2.2.2特别提款权(单位:亿美元)-1.61-0.05 1.809-0.789-0.071-110.924 2.2.2.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单位:亿美元) 4.7819.29 3.101 2.398-11.903-23.2432.2.2.4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1,903.77-2,525.73-2,852.67-4,608.65-4,783.42-3,820.523.净误差与遗漏(单位:亿美元)129.669229.21436.281132.9188.444-413.828国家外汇储备规模(亿美元)6,099.328,188.7210,663.4415,282.4919,460.3023,991.52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外汇储备账户=0然而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20102011201220132014 2,378.101,360.972,153.921,482.042,196.78 17,958.8922,086.9023,932.9625,927.3027,298.59 -15,580.79-20,725.93-21,779.04-24,445.26-25,101.82 2,230.241,819.042,318.452,353.802,840.22 16,039.4420,088.5221,750.9223,555.9524,757.71 -13,809.20-18,269.49-19,432.47-21,202.15-21,917.49 2,464.262,287.013,115.703,589.814,350.42 14,864.1218,078.0519,735.1621,485.8922,437.61 -12,399.86-15,791.05-16,619.47-17,896.08-18,087.20 -234.019-467.97-797.249-1,236.02-1,510.19 1,175.322,010.472,015.762,070.062,320.10 -1,409.34-2,478.44-2,813.01-3,306.08-3,830.30 251.316263.392256.251231.777213.05 252.12265.29257.452232.569214.207 -0.804-1.898-1.201-0.793-1.157 000000000000000 -290.462-448.748-469.494-566.781-579.15 342.105355.699389.122376.457382.428 -632.567-804.447-858.616-943.238-961.578 -90.66-241.211-519.486-769.124-1,079.46 458.14484.64500.28516.64569.13 -548.8-725.851-1,019.77-1,285.76-1,648.5994.228109.95986.27267.728104.853144.947147.243122.459106.63153.55 -50.718-37.284-36.187-38.903-48.696-140.277-167.201-172.709-180.965-178.79917.26930.17733.29239.96245.741 -157.546-197.378-206.001-220.927-224.541 -0.562 1.025-0.398-5.062-4.09213.3118.49418.8631.85145.309-13.873-7.468-19.257-36.912-49.402 -122.091-139.628-167.049-201.464-219.3748.3057.43310.4418.867 6.764 -130.395-147.061-177.49-210.331-226.13863.73988.737107.56594.74594.246104.764139.084162.469170.984201.729-41.025-50.347-54.904-76.24-107.4835.15671.59186.6999.097155.248 -176.416563.654510.225572.35688.951 181.571-492.063-423.536-473.253-533.703-2.479-2.768-4.389-6.356-6.9871.229 1.228 1.256 1.472 1.748-3.708-3.996-5.645-7.827-8.735-1.928-3.12-0.5010.389-9.7289.5467.5289.912.27610.543-11.474-10.647-10.402-11.888-20.271 -258.993-703.176-198.868-784.421-341.099 1,424.251,442.681,670.371,839.732,129.61 -1,683.24-2,145.85-1,869.24-2,624.15-2,470.71 121.806149.502152.776160.759257.552 136.36165.684170.656177.901299.105 -14.555-16.181-17.881-17.142-41.553 -380.799-852.678-351.644-945.18-598.651 1,287.881,276.991,499.711,661.831,830.51 -1,668.68-2,129.67-1,851.36-2,607.01-2,429.16 000000000000000 406.859245.10634.337-87.335-302.348 495.207555.701511.671531.616411.267 -88.349-310.595-477.334-618.951-713.615 -1,848.74-1,223.31-1,283.17-852.792-795.40446.30554.46342.72330.52-0.32748.15456.20545.49844.52219.395-1.849-1.742-2.775-14.002-19.722 -1,895.05-1,277.77-1,325.90-883.312-795.077 -6,535.97-6,135.79-3,995.86-6,516.66-5,120.00 4,640.924,858.012,669.965,633.344,324.932,822.342,600.24-360.3813,430.48382.724-1,818.58-2,257.77-3,030.34-2,202.86-3,942.204,640.924,858.012,669.965,633.344,324.93 1,857.502,316.521,762.512,179.582,086.79 -579.536-484.206-649.634-729.709-804.185 -622.231-576.678-727.66-882.356-996.94542.69592.47278.026152.647192.761 2,437.032,800.722,412.142,909.282,890.97 2,255.932,507.682,145.232,654.082,576.26 181.103293.043266.913255.206314.712 240.384196.391477.793528.911824.294 -76.42562.477-63.907-53.53-108.147-84.29111.04120.292-25.311-14.0157.86651.436-84.199-28.219-94.132316.809133.915541.699582.441932.442313.57153.084299.027325.95519.1583.23980.83242.672256.491413.284000000000000000724.45987.334-2,600.68721.996-2,528.36-1,162.62-1,836.04-2,316.80-1,419.62-3,029.8700000-580.134-1,155.31-1,047.89-74.473-1,596.82-210.413-452.75-653.321-319.473-737.87400000-616.353-709.578-618.12-602.661-687.556244.281481.6 2.532-423.016-7.6241,887.081,923.38-283.8762,141.62501.51400000603.471482.831-593.76757.616813.791791.0471,050.61-167.843934.428-343.29300000495.154380.269423.26449.365-20.794-2.5949.66554.4680.20951.8100000-4,717.39-3,878.02-965.516-4,313.79-1,177.8000000 -1.071 4.652 5.053 2.0290.607-20.756-34.49116.15911.1379.771-4,695.56-3,848.18-986.728-4,326.96-1,188.18-35540.362 -529.36-137.657-870.744-629.248-1,401.3728,473.3831,811.4833,115.8938213.1538430.18。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看,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在这十年间均是顺差,且在不断增长。
虽受2023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我国国际交易收支交易总规模仍有所增长,并且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23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十年来国际收支情况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我国近十年国际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国际收支额也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下面结合图表进行具体分析:从“经常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贷方从2000年的29897281.4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72589326.1万美元,而借方则从2000年的27845356.5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29978586.1万美元。
尽管在2023年借方和贷方都有所降低。
但是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影响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另外借贷方之差也不断增大即国际收支不断拉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年上升,贸易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从“资本和金融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借贷方的差额则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
从“储备资产项目”中可以看到借方逐年增加,而贷方几乎没有而且变化不大,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差额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2000年—2023年度国际收支各项项目的环比增长率”图表反映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和“储备资产”的环比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而“经常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的变化不大。
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近十年来呈现出以上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用微观方面的原因。
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4年9月29日内容摘要201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复苏的不平衡性依然明显,全球流动性总体宽松,市场投资风险偏好上升。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增强。
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继续改善,顺差805亿美元,同比下降18%,与GDP之比为1.8%,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GDP之比为2.0%,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但第二季度,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等因素推动下,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能力有所增强,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162亿美元。
其中,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由上季顺差402亿美元转为逆差549亿美元,是导致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出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下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呈现双向波动的振荡走势。
其中,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贸易投资仍将维持一定规模顺差,但受市场及政策性因素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依然较大。
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加快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坚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大力发展外汇市场,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夯实统计监测基础,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 (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8)(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5)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20)(一)货物贸易 (20)(二)服务贸易 (24)(三)直接投资 (26)(四)证券投资 (28)(五)其他投资 (30)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 (32)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37)(一)人民币汇率走势 (37)(二)外汇市场交易 (43)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49)专栏1.《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标准下的国际收支平衡表2.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自主性平衡3.新兴市场与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迁4.多视角观察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影响因素5.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利差交易及前景展望图1-1 2007-2014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1-2 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波动率水平1-32012年以来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1-42008-2014年上半年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1-52001-2014年上半年经常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62001-2014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72001-2014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外汇储备余额1-81990-2014年上半年经常项目、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与GDP之比1-92005-2014年第二季度国际收支差额与外汇储备资产变动1-10 2005-2014年第二季度非直接投资差额2-1 2001-2014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及外贸依存度2-2 2001-2014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商品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变动2-3 2000-2014年上半年我国按贸易方式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4 2001-2014年上半年货物贸易差额与GDP和总顺差之比2-5 2004-2014年上半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比较2-6 201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前十贸易伙伴收支情况2-7 2000-2014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状况2-8 2000-2014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2-9 2000-2014年上半年跨境证券投资净额2-10 2000-2014年上半年其他投资净额3-1 2004-2014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2 2004-2014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变化3-3 2004-2014年6月末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3-4 2005-2014年上半年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收益率4-1 2014年上半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4-2 1994年1月-2014年6月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4-3 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波动情况4-4 2012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个月隐含波动率4-5 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价差4-6 2013年以来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市场1年期美元升贴水点数4-7 2013年以来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利差(6个月期限)4-8 2012-2014年上半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交易量4-9 2014年上半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结构4-10 2006-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量4-11 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量变动构成4-12 2005-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外币对即期交易量C2-1 2011-2014年第二季度外汇存贷款余额变动C2-2 2011-2014年第二季度银行即远期零售市场的外汇供求状况C3-1 全球制造业市场份额C3-2 主要国家的制造业比重与全要素生产率C5-1 美日利差与银行业关联方净资产C5-2 香港对内地黄金净出口与中美利差表1-1 2007-2014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1-2 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1 2014年6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 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C1-1 2013年第五版与第六版国际收支平衡表表式对比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4年上半年,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扩大,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2014下半年国际收支报告剖析
2014下半年国际收支报告(--基于2014第三季度相关数据)小组成员:国贸1204 邓津梅 1080612408冯菲 1080612409高翠 1080612410华庆秀 1080612412李雪珂 10806124142015年1月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2014年下半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成分化迹象—美国消费正变得更加均衡且更有持续性。
. 3(2)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现状简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14下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 (3)(1)下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呈现双向波动走势。
(5)(2)中国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54亿元人民币。
(6)(3)2014年12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四个月来首次下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2014下半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 (8)(1)迎接跨境资本双向冲击的挑战 (8)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9)(一)货物贸易 (9)(1)进口增速缓于出口增速,进出口总体增速加快,外贸差额差距缩小。
(9)(2)加工贸易仍是顺差主要来源,一般贸易经历顺差-逆差-顺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服务贸易 (12)(三)直接投资 (13)三、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15)一国际收支概况(一)2014年下半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环境(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成分化迹象—美国消费正变得更加均衡且更有持续性。
1、美国经济稳步复苏。
摩根士丹利高级经济学家表示,2014年是美国消费结构转折之年,消费正变得更加均衡且更有持续性。
过去几年美国富裕人群是消费增长主力。
2012年左右,股市大涨令富裕人群消费明显增长,他们占据美国消费的40%;与此同时,中低收入人群由于收入税增长,购买力大大降低。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第一篇: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状况集中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状况。
因此,国际收支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高低。
分析有关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于正确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我国面对严重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结构调整的困难下,我国的对外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的状态,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均顺差,并且“双顺差”的趋势一直在扩大。
为了便于分析,列出了我国2002年~2011年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见表1(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
下面从项目这个角度具体对这几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经常账户收支方面:这10年中,经常账户收支与货物贸易收支均处于顺差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出,经常项目的顺差与货物贸易的顺差有高度的相关性。
并且经常项目顺差规模由逐年增长趋于平稳。
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为3875亿美元,进口为3521亿美元。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到了1324亿美元,出口也增加到了9039亿美元,进口增为7715亿美元。
到了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则为4206亿美元,而出口和进口也分别增加为17462亿美元和13256亿美元。
但是到了2009年以后,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了35%,这是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
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243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是14842亿美元和12409亿美元。
到了2010年和2011年,顺差幅度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是很大,趋于一个平稳状态。
货物贸易收支在这10年中,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并且2002年~2008年一直是在往上升。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
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
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
“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
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
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2004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单位:亿美元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20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
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
以下就2004年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1、我国的“双顺差”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
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04—2013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09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
为了抵消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广场会议”后各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需求。
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低利率以及美元资产的贬值使得逐利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高回报的投资。
从国际分工形态演变角度看,当代经济全球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产品内分工的迅速兴起并在国际分工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产品内分工生产方式的兴起,对经济落后国家选择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外向型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显示,早期通过参与承接组装等相对简单的工序切入全球分工体系,随后通过在产品内分工系统内部学习和提升能力,有可能向较高增加值工序和环节攀升,进而构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才有可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承接来自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资源消耗型的产业,从而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二)我国国内出现的资源配置低下的现象1、非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廉价人力资源的利用。
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最大的比较优势。
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我国的人口中56%2居住于农村。
在这些地方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薄弱。
也就是说,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人力资源是缺乏社会保障的非熟练工。
这形成了我国出口产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之所在。
这也造成了我国出口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低廉的人力资源也会造成贫富悬殊、社会两级分化,从而带来社会不安定,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人口的增长能够解释总产出的增长,但人均产出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则最终取决于技术进步。
因此,来源于低廉劳动力成本的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具有小可持续性。
2,高社会成本下定价偏低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土地)的过度开发。
在我国,这表现为生产活动所引起的污染、工人生产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枯竭对后代的影响。
这些也都没有被市场化地反映在产品价格中。
经常项目国际收支状况体现了一国劳动力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出口竞争力等比较优势。
我国来源于低估的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以及资金成本的顺差,也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污染以及资金使用的低效率,从而具有不可维持性。
(三)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我国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国际收支小平衡的经济根源与国家长期以来发展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不无关系这一政策出台初期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资金,充分利用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的活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出现转变,此时正好也是我国加工贸易出现累计顺差的时候。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全国约80%加工贸易由外资企业承担或参与,说明我国现阶段在全球加工生产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是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关键动因之一,外资企业对推动加工贸易增长和“双顺差”结构发展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政绩评估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投资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各地政府为了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往往把GDP的增长作为评估其政绩的主要指标。
出口创汇、招商引资成为重要的手段,最终以“双顺差”反映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地方政府在各地的投资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通过建立各类特殊经济区域,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针对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形成根源,根本上必须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内外部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政策。
而解决政策性和体制性问题不仅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必要途径,也能够产生较好的政策效果。
(一)我国在经济结构层面的调节措施1、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估体系,适时调整相关税收政策。
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地方政府过于追求当期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
2、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征收资源费、排污费,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成本。
通过征收资源费(税)、排污费(税),将厂商生产的负的外部效应成本化,也就是将社会成本反映在厂商的产品生产成本中。
当前我国价格体系尤其是资源类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这一方面使得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3、增加战略性、资源性商品储备,换汇为物。
我国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2006年8月开始向浙江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
根据相关信息,目前国内的战略石油储备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商业储备,数量较为有限。
建议增加战略性、资源性商品的储备,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紧张问题,另一方向也有利于各地更为科学地开采各类矿产。
4、进一步增加财政的转移支付,提高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
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扩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增加对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尤其是向农村地区的覆盖面。
通过提高教育、医疗以及就业培训等领域的各项投入,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增加熟练工。
(二)我国在金融市场层面的调节措施1、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满足境内外机构的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仍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企业融资依然倚重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在我国压缩信贷规模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一些国内企业只能转向境外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
因此,需要继续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推动债券、股票等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并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成各市场间的无缝对接。
近期可采取以下措施:允许更多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在境内融资,减少境内企业的外债规模;控制境内企业海外上市节奏,鼓励已在境外上市的境内企业回归A股市场;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通过国内A股上市融资。
2、大力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减少境内银行对境外资金的依赖。
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应该成为境内金融机构外汇融资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境内外资银行外债规模压缩后,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三)外汇管理政策层面的调节措施现阶段外汇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的理念,采取疏堵并举的政策,完善管理法规,创新管理手段。
面对当前顺差规模过大的情况,对流出资金采取疏导政策的同时,也要注重非法资金的流出入管理。
若是一味地放松流出管理,会减少非法资金的“后顾之忧”,反而不利于流入管理。
1、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措施。
一是简化审核手续,改进监管系统,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
二是加强对出口收汇和转口贸易收汇的管理,加大对异常交易的打击力度。
首先,完善对出口收汇数据的真实性监管机制,改进出口核报系统功能,将出口收汇未核销纳入外汇局的日常监管,严格杜绝企业不法资金假借贸易出口形式流入境内。
其次,加强对转口贸易的收汇管理,将提单作为转口贸易核销的必备材料,以确认转口贸易的真实性,将转口贸易收付汇纳入日常监测。
三是建立服务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机制。
服务贸易监管的总体思路是在进一步便利资金流出的同时,加大对资金流人的规范化管理。
近期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简化或取消服务贸易购付汇审核凭证或审核手续,取消逐笔审核机制,建立主体总量监测机制;建立服务贸易收支状况的电子化监测体系,对一些大额收汇或频繁收汇等异常情况加强现场核查力度。
2、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措施。
一是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支持体系。
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主要包括:放宽境外贷款的资格条件,对国家鼓励的重点项目,只要其境外子公司确有资金需求的,即可允许母公司境外放款;允许跨国公司以人民币购汇从事境外放款,并进行该境外放款项下的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交易;改革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审批制为登记备案制,对符合条件的中资跨国公司采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式,在外汇局登记备案后,企业即可自行为其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担保;取消内资企业对外担保的比例限制,允许中资企业为其境外控股企业提供全额担保。
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的避险功能,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加强短期外债的管理,将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管理体系。
隐性外债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进出口贸易项下的延期付款和预收货款,非贸易项下的应付款和预收款;滞留在境内的外商投资收益,包括外资企业“应付股利”和“未分配利润”。
对于贸易项下的延期付款和预收货款,建议将一定期限、一定金额的预收货款也纳入外债登记管理,并根据年度出口收汇额核定相应的额度。
对于“未分配利润”,可作为企业的或有负债进行登记,明确规定其不分配的最长期限,超过期限的,中介机构在审计报告中必须如实披露,并及时调整账目,重新登记。
3、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是出台对金融机构自身结售汇业务的管理规定,完善对金融机构自身结售汇业务的管理。
金融机构作为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集散地,自身外汇收支和结售汇行为对外汇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国际收支状况也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