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
一、马克思学说对于现代性的有原则高度的批判
关键词:现代性、有原则高度、批判
1、现代性:modernity,有137种定义,可见理解其含义的角度之多,但是马克思揭示的现代性是指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原则和纲领,也就是是现代世界称之为现代世界的某种东西。

具体来讲主要是两点:
(1)资本(物质动因):重商主义时代进行大量的货币累积,但是单纯的货币累积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投入流通,并且产生超出其自身价值之上的价值,才能称之为资本,可见资本要求增殖,因此在此现代性的作用下,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增长,并且对于增长高度敏感。

海德格尔说现代社会处于一种“进步强制”的状态,当人们有一天认为增长可有可无,那意味着现代社会行将崩溃。

正是资本增殖的根本属性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把增长和进步作为自己的基本法则。

(2)现代形而上学(实现手段):即现代哲学以及以现代哲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和技术。

简而言之,即资本以何种方式增殖。

人们可以通过延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绝对剩余,但是这是一种传统的、非现代的方式。

而现代方式即一种现代形而上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这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提高生产率则是使生产变成科学的生产性应用的过程。

2、有原则高度:马克思并不是批判现代性的第一人,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的。

重农主义就对现代世界进行了批判,认为积累货币是罪恶的根源,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在于健康的农村居民,而不是像老鼠一样在地洞里钻来钻去的城市居民。

而卢梭作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更是对于现代性批判的后盾式人物,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卢梭就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使人文明起来,使人类没落下去,使人类没落的并非金和银,而是铁和谷物——工业和商业、科学和技术。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批判。

海涅曾对浪漫主义者进行过定义:他们设想一个黄金时代,即原始的自然状态,认为那是最优越的,而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没落的。

在《爱弥儿》中,卢梭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儿童回归自然状态,此外,他反对医学,认为医院是人在死亡之前不断练习死亡的场所。

写完了《爱弥儿》,卢梭分别寄给了伏尔泰和康德,伏尔泰回信说:卢梭对自然状态的伟大描写让他都想回到森林里用四条腿走路了(讽刺),而康德则五天没有出门散步,并在书房里挂了卢梭的画像,卢梭的自由概念奠定了德国哲学的基础。

至于普鲁东、西斯蒙第都有过对现代性的批判。

在汤因比和池田大作一次长谈的文字记录中,他们二人对于现代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汤因比表示希望出生在中国新疆或者尼泊尔,因为只有那里没有被现代性腐蚀地人人都想自杀。

他们两人更认为GDP最恰当的含义是“人类受损害的尺度”,池田大作认为应该让世界的科学、技术、工业停滞50年,让人们进行一场精神的回归。

但是以上均不是原则高度的批判,原则高度的批判应该既非浪漫主义的(回到黄金时代,开历史的倒车),又非只诉诸精神和道德而不真正诉诸社会改造。

因此,慈善事业尽管是一项美好的事业,但缺乏原则高度,因为它是以贫困必须首先被生产出来为前提的,它并不能带来社会的改造。

3、批判:真正的批判应该是八个字“澄清前提,划定界限”,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就是在探究人类的知识是否有前提,又是否有界限。

康德后来说他就是要为人类的知识划定界限,从而为信仰留出地盘。

举个例子,在伦理上有一种公平叫行使公平,它是指一种无条件、无前提、无界限的公平。

比如如何形式公平地分蛋糕?人们给出的答案是选定一个人企鹅蛋糕,然后让他最后一个进行选择,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形式公平因为只有尽可能公平地分蛋糕才能保证分蛋糕的人拿到他所可能得到的最大份。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这样的形式公平是需要前提的,即利己主义个人和原子个人,前者不言自明,而后者是指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性,这种人格性是建立在一切宗法的、血缘的、裙带的关系彻底解体的废墟上
的(所以当代中国社会还并不是一个原子个人的社会)。

而这种形式公平也是有界限的。

在家庭这样一种伦理实体中,家庭成员并非利己主义个人和原子个人,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建立起这样一种形式公平,如孔融让梨。

又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他是对政治经济学以及构成其基础的社会现实予以澄清前提,划定界限。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讲述人类的经济活动时总喜欢拿猎人和渔夫做例子,前者打野兔子,后者打渔,经济学家发现,当他们试图进行交换时总是以一定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换,他们进一步发现这一比例是根据等量的抽象劳动为依据的,所以人类的交换是等价交换。

马克思对此予以了批判,他澄清前提: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猎人和渔夫是现代资本家,并不是真正自然状态下的人,因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并不会进行等价交换,当物质丰裕时,人们往往浪漫主义式地大方馈赠,而当物质有限时则是丛林法则,进行战争,等价交换只有当商品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会出现。

接着马克思划定界限:现代的经济生活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类还有其他的经济生活方式。

总之,一切历史事物都尤其前提,也都有一定的历史限度。

二、双重批判
马克思对于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进行了双重批判。

两者结合具有三个阶段:机器、泰勒制和计算机,这体现着科学的生产性应用。

在这其中,二者的结合是通过分析合理化的过程实现的。

马克思时代只有机器,机器由工具机、动力机和传送装置组成。

那么工具机如何产生的呢?这需要对人手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合理化,即先分析人手的工作步骤,再将这些步骤合理地进行组合。

现代形而上学带来四个后果:
1、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人的生产活动受其生理限制,只有两只手,并且需要休息,但是机器没有这些限制,它们只需要有足够的动力。

2、使得稀有物品平民化,贵族的时代结束。

3、原有生产方式必须被改变:工场手工业时期师傅对于徒弟的控制是通过“手的神秘性”实现的,但是一旦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化,手的神秘性便会消失,工厂的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业,现代时代是袪魅的时代,去除某种神秘性。

(当然仍有无法被分析合理化的东西存在,如毕加索、帕格尼尼的手、高难度的外科手术等等)总之,凡是可以分析合理化的事物便都进入现代化。

4、异化:由主题创造的东西反过来统治、束缚、压抑主体。

如《摩登时代》,工人的工作极端枯燥乏味;工人必须服从机器的节奏,人变成了机器的附件;某种人的东西变成谬误的根源(例子:卓别林饰演的工人被蚊子叮了,因为挠痒,流水线的某一流程迅速在他的位子上积压,所以结论是: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才会导致这个问题。


至于泰勒制,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应用,计算机是信息科学的逻辑性应用。

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1、必须理解事物的历史性,任何事物都有其限定。

黑格尔将历史的批判带到了哲学中,而马克思和海德格尔运用历史的批判得出现代文明进入终阶阶段的结论。

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现在的美国都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

罗马帝国文明辉煌灿烂,但是最终满族日耳曼人却能取代罗马帝国。

黑格尔说:“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凡是都是注定要灭亡的。

2、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达到批判而不拘束于非批判的实证主义态度?
黑格尔对主观思想进行批判时指出外部反思——忽此忽彼的推理能力,从不深入实体性内容,但是知道一般原则,并且运用原则到一切实体性内容中去。

历史上王明教条主义就体现了这一点,而如今,当代社会很多人是对西方外部反思,他们知道自由民主这些普遍的原则,但是他们往往不加分析,不看前提和限定地强加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

恩格斯认为自由思想
就是不接受任何未经审查其前提的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批判。

当代中国迫切面临的是如何超出外部反思,深入到事实本身,而不是用基于前苏联和美国的问题得出的前苏联和美国的经验用来解决中国的相对于前苏联和美国大为不同的问题。

海德格尔:“因为马克思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

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所以现象学没有、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

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交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