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最初审视(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最初审视(一)
摘要: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理论视域。对现代性的理解、反思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剖析资本、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性进行了最初审视。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合理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现代性;资本;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现代性”是一个复杂、模糊且至今难以定论的概念。它大体是指一种开放、动态、不断去魅、各个构成因素之间难以协调的社会形态和人的存在样态,是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取代旧的传统秩序的复杂过程。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但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反思和批判的思想家。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现代性主要意味着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及其基本原则。对于今天的学术界来说,现代性已成为各种问题争论所共享的一个问题背景,在此背景中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看待主宰现代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的理论视域。马克思身逢现代性的兴盛时期,以资本全球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地平线,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则是现代社会的哲学地平线。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审视、对资本现代性“无情地批判”,是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发生地的。
一、资本——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主要对象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哲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生活现象——商品、货币、资本、异化的分析,直逼现代性的本质蕴涵。资本分析是其现代性审视的核心。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对现代性的批判构成马克思哲学批判的内在基础。马克思通过分析工资与地租,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在国民经济学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利益的敌对性的对立、斗争、战争,被承认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是一个静态的、可供观察的对象,而是一种动态的运动,资本运动的逻辑就是无限制地增殖自己、膨胀自己。资本运动的这一逻辑,是建立在资本家追求财富的无限欲望之上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经常把资本家称为“人格化的资本”。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文明是由资本为其奠定基础并制定方向的,资本乃成为现代经济一社会的总纲、原则,支配一切的普遍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成为一种“普照的光”,是社会中“支配一切的权力”。资本扩张过程推进的生活世界货币化,是资本带给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变革,这一充满矛盾的过程是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深层主线。因此,毋庸置疑的是,资本乃构成现代世界的主导原则,亦即构成现代性之最基本的支柱之一。
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政治、文化,甚至神圣的宗教,都以它为中心而舞动。资本统治的世界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世界,一个物化的世界。资本成为人的异己的东西,支配着人的生活,奴役着人的身心。在这个世界中,“活动的社会性,正如产品的社会形式以及个人对生产的参与,在这里表现为对于个人是异己的东西,表现为物的东西,不是表现为个人互相间的关系,而是表现为他们从属于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是不以个人为转移的,并且是从毫不相干的个人互相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个人的生存条件,这种普遍交换,他们的互相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这个世界中,人们被物驱使,成为物的奴隶。主体生的人被全面客体化,资本成为惟一“能动的”主体。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及其现代世界乃资产阶级按照其性格创造出来的。在“现代性的命运”与“资本的命运”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本质联系,“资本”乃是现代社会的“基因”,在其中蕴藏着全部现代社会的奥秘,离开对资本、对资产阶级实质的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整个现代社会及其进程。因此,从“资本的角度”来透视“现代社会”,从“资本的命运”出发来探讨“现代性的命运”,就被马克思自觉地选择为解剖现代世界最恰当、最有效的
途径。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实质上也就是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解剖。确立了关于“现代性”的“发生学”,为以后进一步确立现代性的“病理学”和“未来学”,完成他对“现代性命运”系统的、全方位的考察奠定了基础。
可见,马克思在《手稿》中初步对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以“资本”为现代性的本质范畴,为以后揭示现代性的特征及其本质,形成“总体”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是现代性完成的本质力量。资本是现代性的症结之一,是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主要对象。
二、异化劳动——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主要内容
现代性问题是从康德以来就存在着的时代题旨,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马克思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不仅从对象出发,对现代性进行考察,而且也从造成对象的人的行动出发,对现代性做出更深层次的反思。这样做的时候,马克思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就是“异化”。异化虽然是马克思借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一个概念,但是,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内容充实和阐发了这一重要概念。马克思一方面既赞叹现代性“在不到一百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总和还要多”的骄人成绩,另一方面也激烈地批判了现代性对人的负面影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所处的实际生活境遇,特别是劳动者的悲惨境地深感忧虑。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性既带来了技术革新、知识进步、社会繁荣,但又使人受制于“异己之物”,异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马克思那里,异化概念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异化借以实现自己的手段是实践的;其二,异化的表现形式是普遍的;其三,异化在现代社会中通常与物化结伴而行。””异化理论从人类生存方式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存在论批判,从而深深切人了现代性问题的论域。按此存在论的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资本主义,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首先是一场“人的本质的灾难”(马尔库塞语)。马克思把异化同私有制的统治及私有制统治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用异化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在《手稿》之“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节中,马克思认为,资本对工人的奴役,是通过异化劳动完成的。马克思指出,在私有制统治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基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对“异化”的批判为以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奠定了基础。
意识领域的现代性批判不是马克思的目的。在他那里,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世界,回到具体的、感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更进一步揭示现代性的症候。异化借以实现自己的手段是实践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劳动,而劳动又是马克思的现代性原则。因此,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必须从理论层面过渡到现实层面的批判,过渡到对异化劳动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事实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揭示出蕴涵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性中的异化的四种基本的、现实的表现:
第一,劳动者同他们的产品相异化。这就是劳动结果与劳动者的异化,即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劳动者的独立力量而同他相对立,成为一种统治劳动者的社会力量。“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异化现象的根源,因此,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也只有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中才能切中要害。
第二,劳动者同他的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在面对外在世界时感到自己的有限性、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