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成语 文言文 文学常识
成语文言文文学常识
1. 不可胜道:无法一一列举,极言其多。
出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2. 无所措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然自要以上过尧,不过三寸,不知此人是何氏,居何处。
”
3. 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
4. 贵古贱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仿)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
5. 焚百家之言:焚烧各家的著作。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来而问日:‘官命促烧之。
不与?’对日:
‘不敢。
’问日:‘不烧,即是心不副行也。
论而杀之何如?’对日:‘不敢。
’”。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文言文文学常识
文言文文学常识文言文(Classical Chinese)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广泛应用于古代文献、诗词、散文、史书等文学作品中。
以下是一些与文言文文学相关的常识:1.文言文发展历程:文言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周朝。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和文人的书写和表达语言。
汉代以后,文言文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文体。
唐代是文言文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出现。
2.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差异。
文言文使用古代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注重平仄、对仗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言文的句子较为短小精炼,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
3.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古代文言文作品丰富多样。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以其简洁、深刻的表达广为传诵。
《楚辞》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言文的翻译: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差异,翻译文言文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翻译文言文要注重传达原作的意境、情感和文化内涵。
翻译者需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和文化背景知识。
5.文言文的研究:文言文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者着眼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风格特征、修辞手法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作用,以及文言文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影响等。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了解文言文文学的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文言文精选文学常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理解古代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许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1、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作代词时,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指代学过的知识;作助词时,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
2、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例如,“敏而好学”中是并列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中是转折关系。
3、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凭借”“因为”等。
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乃”“为”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3、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准确,忠实原文;“达”就是通顺,表意明确;“雅”就是优美,富有文采。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初中16篇文言文文学常识
时
期
篇目
出处
作者及相关介绍
文章要点.中心
备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
魏
《三峡》
《水经注》
“郦道元”字:善
长,范阳涿郡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春夏秋冬三峡山水
的特点。
中心:对大自然的
热爱
《小石潭
记》
《与朱元思
书》
唐
《马说》
《昌黎先
生集》
“韩愈”字:退之
世称韩昌黎河南河
阳
人。文学家,哲学
家。
观点: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中心:提观点讽刺
比,有押韵,有对
比。
宋
《醉翁亭
记》
《欧阳文
忠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政治家,文学家。
与民同乐
醉能同其乐
判断句
宋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政治家,文学家。
洞庭湖或阴或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不同于其他的山水记托物言志。
机。
1进攻②追击
▲人物性格:
☉曹:爱国,深谋远
虑,有军事谋略。
☉鲁:急躁冒进,善
于纳谏。
史书体
例:
▪编年体
《曹》
▪纪传体
《史》
▪国别体
《战国
策》
战
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告
子下》
“孟子”名:轲,
字:子舆,邹国人
思想家,教育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与环境
的关系。
顺境和逆
文言文——文学常识
16. 南宋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集是《漱玉词》,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代表作有《关山月》、《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他的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岳飞,字鹏举,他的词《满江红》是名作。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的代表作有诗《过零丁洋》等。在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四人中,“婉约派”词人有欧阳修和李清照,宋朝最有名的“婉约派”词人还有柳永、姜夔。
7. 曹操,字孟德,东汉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擅长以古题乐府写时事。他的诗气韵沉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为核心的文坛所体现的文风“建安风骨”。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诗《白马篇》、赋《洛神赋》等。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师表》是名篇。
1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是北宋最大一家,词开创豪放词派,散文也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代表作分别有《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苏轼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们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苏轼又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我们读过他父亲的《六国论》、他弟弟的《上枢密韩太尉书》。
11. 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是“李杜”。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誉之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独坐敬亭山》、《把酒问月》、《登金陵凤凰台》等。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誉其人为“诗圣”,誉其诗为“诗史”,他的代表们的诗风,称李白的诗雄起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明君)。
《战国策》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襟,排遣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山水游记)。
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淳朴、和睦相处,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武陵人——向往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却言而无信,自己亲手关上桃花源的大门。
语言朴素,诗意盎然。
《捕蛇者说》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第二则:学习的方法。
第三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则:学习的态度。
(第五则:学习的态度。
第六则:学习的态度。)
第一则:(终身学习)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思结合)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学无止境)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第五则:(专心致志)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以作者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做对比。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告诉了我们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使自己的人生充盈而美好。
第六则:(敢于质疑)学习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劝学》(1)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
家代表人,时人尊称为“荀卿”。
荀子一声“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2)《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被认为是先秦时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答案】(1)战国末期儒家《师说》(1)韩愈,字退之。
朝代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代表作是《昌黎先生文集》。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称为“”,与柳宗元一同是的倡导者。
(2)唐宋八大家:。
(3)唐宋八大家是根据成就选出来的。
(4)古文运动: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
(5)说:的一种文体。
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
【答案】(1)唐代昌黎先生文集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2)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3)散文(5)叙事兼议论《赤壁赋》(1)汉代时,赋成为一种文体,该文体介于和之间,其特点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每月第一日为“”,农历十五日为“”,农历十六日为“”,最后一日为“”。
(3)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宿(填数字)之称。
斗宿就是,呈勺子状。
【答案】(1)诗和散文(2)朔望既望晦(3)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登泰山记》(1)京师,即__________。
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因各朝代国都大不相同,京师就指代不同的城市。
(2)阳、阴:山之______为阳,山之______为阴;水之______为阳,水之______为阴。
(3)五鼓,即__________。
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用鼓打更报时。
五更,拂晓时分。
【答案】(1)国都(2)南北北南(3)五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常】(1)《论语》:是一部____________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______________辑录。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1、《小儿垂钓》作者,选自。
2、《小松》作者,选自。
3、《杂诗(其二)》作者,选自。
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选自。
5、《石壕吏》选自;作者,字又称、、等。
6、《又呈吴郎》选自;作者,他因为曾经写过一首,故此作名《又呈吴郎》。
7、《登岳阳楼》选自;作者。
8、《放言五首(其三)》选自;此诗是被贬所作。
9、《卖炭翁》选自;作者,本篇是组诗中的第32首。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兄赠》选自;作者。
代家、家。
1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选自,作者是唐代诗人。
12、《无题》作者,选自。
作者字、号、代诗人。
“无题诗”多写。
13、《月夜忆舍弟》选自;作者。
14、《赋得古原草送别》选自;作者、字。
1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表故》选自;作者。
16、《宿建德江》作者;代诗人。
17、《红梅》选自;作者,代文学家。
18、《过零丁洋》选自;作者,宋诗人。
19、《渡荆门送别》选自;作者。
20、《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选自;作者。
21、《草书屏风》选自;作者;代诗人。
22、《望月怀远》选自;作者;代诗人。
23、《读《山海经》(选一)》选自;作者;(朝代)诗人,字。
24、《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选自;作者。
25、《伤仲永》选自,作者,字,号时期家家。
26、《周处》选自,《世说新语》为所编纂.刘义庆人,家。
27、《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唐宋八大家为,,,,,,和柳宗元。
柳宗元字,号,代家。
28、《小石潭记》与《钴鉧八集》等诗篇,合称。
29、《卖油翁》选自,作者,字,谥号,代家。
30、《愚公移山》选自,《女娲补天》选自,《精卫填海》选自。
by 第一小组。
初中文言文常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梳理一、诸子百家纵观中国历史,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黄金时代。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1、《论语》是一部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时期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选自,作者,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先秦学说的集大成者。
3、《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鱼我所欲也》选自,作者,名,字,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
4、列子,又名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我们学过5、《淮南子》又名《》、《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
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6、《墨子》是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春秋战国之际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唐宋八大家1(768-824),字,世称韩昌黎,河南人,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我们学过他的2(773-819 ),字,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人,代文学家。
著有《柳河东集》。
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学过他的3(1007 -1072),字,自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
除以上三种情况外,词类活用的情况还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能”“可”“足”“欲”字后,活用为动词。 3.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4.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5.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活用为动词。
3.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4.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 故称顿首。
节令类
1.上元:正月十五日,为灯节。 2.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或“冬至后一百五十日,谓之寒食",古有禁火三 日的习俗。 3.七夕:七月七日,晚间为牛郎织女相会之夜,有女子穿针乞巧的习俗。
其他
1.几项兼称 一般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意思是: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 我的弟弟王安国,王安上,字平甫,字纯甫。
2.名、字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是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成人)举行 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礼时取字。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 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 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 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 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一、七上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论语》孔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2、《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
本文编入“言语”门。
二、七下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全书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3.《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
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4.《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5.《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6.《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三、八上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必备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必备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文言文复习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文言文复习一、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是_______(时期)_________(人名)________(字)。
该作者同时是文学著作《___________》中的著名人物。
2、《望岳》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是_________主义诗人,人称“__________”。
与_______(人名)齐名,并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3、《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_______(字)________(号)他的诗风属于________派。
同时他是“___________”之一。
二、词语解释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尊君在不()6、相委而去()7、则是无信()8、下车引之()9、元方入门不顾()10、孔子东游()11、问其故()()1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16、日中时远也()17、及日中则如盘盂()18、此不为远者小()19、如探汤()20、孔子不能决也()21、孰为汝多知()()()()、25、四是俱备()()27、晓雾将歇()28、夕日欲颓()29、沉鳞竞跃()3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1、东临碣石()32、以观沧海()33、水何澹澹()()35、山岛竦峙()36、星汉灿烂()37、幸甚至哉()38、歌以咏志()39、岱宗()40、齐鲁青未了()41、造化()42、钟()43、阴阳()44、决眦入归鸟()()46、会当凌绝顶()()47、潋滟()48、空蒙()49、西子()三、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整理篇目出处作者作者信息作品主旨人物形象作品价值或后世影响《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民本”和“仁政”思想。
使君王意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
孟子——机智勇敢观点正确,注意方式方法齐宣王——胸无城府,治国无方《公输》《墨子·公输》墨子及其弟子墨子,名翟。
春秋战国之际墨家的创始人。
“兼爱”和“非攻”是其核心思想。
生动地表现出墨子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墨子——不辞辛劳,为民请命。
反对不义战争。
公输——言行不一,冷酷奸猾。
《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
与老子并称“老庄”。
其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与儒家相左,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表现了庄子鄙视富贵名利,不愿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思想,表达他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庄子——幽默机智,恪守准则。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曹刿论战》《左传》(春秋)左丘明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勺之战中协助鲁庄公,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
曹刿——深谋远虑,有聪明的军事头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目光短浅,昏庸无知,但能不懂就问,用人不疑。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西汉)刘向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诫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贤臣)。
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明君)。
《战国策》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石潭记》《柳河东集》(唐)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襟,排遣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山水游记)。
作者情感: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无法排遣心中的忧伤凄苦。
《孔孟论学》《论语》、《孟子》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及其弟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第一则:学习的作用。
第二则:学习的方法。
第三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则:学习的态度。
(第五则:学习的态度。
第六则:学习的态度。
)第一则:(终身学习)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思结合)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学无止境)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第五则:(专心致志)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第六则:(敢于质疑)学习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板桥家书》(清)郑燮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
表达了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黄生借书说》《小仓山房文集》(清)袁枚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自称“随园主人”。
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以作者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做对比。
《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宋)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告诉了我们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使自己的人生充盈而美好。
滕子京——忍辱负重、勤于政绩。
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将叙事、写景、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
《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文集》(宋)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作者——勤于政绩,与民同乐。
写景写人抓住特色,句法独特,音调铿锵,层次分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集》(晋)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的鼻祖(唐代的“王孟”:王维、孟浩然)。
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的生活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淳朴、和睦相处,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武陵人——向往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却言而无信,自己亲手关上桃花源的大门。
语言朴素,诗意盎然。
《捕蛇者说》《柳河东集》(唐)柳宗元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作者——有同情心,善良,敢于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但身上仍有其阶级局限性(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蒋氏——无奈。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可以记事,记事、议论都是为了说明道理。
)《登泰山记》《惜抱轩文集》(清)姚鼐姚鼐,室名惜抱轩,字姬传,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刘大櫆等)。
描绘了自己在泰山顶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美讴歌祖国大好河山。
(记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书法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观点。
)《诉衷情》《放翁词》(宋)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
作者——年入迟暮,壮心不已,热爱祖国,对南宋统治者有强烈的不满。
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情感悲愤而不消沉。
堪称忧国忧己的名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稼轩长短句》(宋)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齐名)。
与陈亮共勉,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决心和壮志难伸的悲愤之情。
陈同甫——坚决主张抗金。
作者——满腔豪情,报国壮志难酬,只有无限感慨和悲情。
《青玉案·元夕》《稼轩长短句》(宋)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齐名)。
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盛况,反衬此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那人——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化身孤高自赏。
作者——自甘淡泊,安于寂寞,“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贪图安逸和世俗安乐、不愿随波逐流。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天净沙·秋》《天籁集》(元)白朴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迟暮秋景图,写尽秋意,却不着一个“秋”字。
作者——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天净沙·秋思》《东篱乐府》(元)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代表作有《汉宫秋》、《青衫泪》等。
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作者——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内心的凄楚、悲怆。
被称为“秋思之祖”。
(作者层被王国维视为“元人小令最佳者”)《水仙子·咏江南》《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元)张养浩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
作者——对于江南的心驰神往。
江南水乡秋色,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