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防治
国内外关于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也是刚刚起步, 主要集中在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室内防治试 验上。
单孢杆菌的应用 程亮等从香蕉土壤中分离出一种使根际促生、与植 物根系适应好、定殖量大的拮抗细菌- 假单孢杆菌 (Pseudomonas sp.)和黄小光等分离的荧光假单 孢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4 号生理小种菌丝的生长有 良好的抑制作用, 但不能起灭菌作用。
木霉的应用
1932 年Weindling就发现木霉菌对几种土壤真菌有拮 抗作用。据研究发现, 拮抗性木霉通过重寄生、抗生、 溶菌和生长竞争一系列的拮抗作用来有效地抑制尖镰孢 菌的活动。
光合细菌的应用
光合细菌含有抗菌物质, 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可抑制 病原菌, 一定程度上具有抗植物病害的能力。光合细菌 在水中繁殖时可释放具有抗病能力的酶, 对病菌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有效改善香蕉根基土壤的营养、提高土壤 肥力的特性, 有效抑制和推迟香蕉黄叶病的发生,防治 效果达90%以上。
② 病区内实行独立排灌, 严禁带菌水流入无病蕉 园。
③ 病区耕作用过的工具必须用50% 福尔马啉药液 消毒。
化学防治
研究认为,除多菌灵 苯并噻二唑对香蕉枯萎病有 一定的防治效果外,几乎其它杀菌剂对镰刀菌无作 用。
蕉田施用化学药剂预防: 香蕉种植前7~10 d, 每公顷用25% 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 kg与细土3750 kg 混匀后撒施; 蕉苗种植后,每株淋施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每次小蕉株淋药液1 kg, 大蕉株淋药液2~3 kg, 1 个月淋1 次, 连续4~5 次。
香蕉枯萎病病原特点:
病原菌致病力强、存活时间长 在土壤中,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存活时间可长达10 年以上, 即使在淹水2 年的情况下, 仍不能完全杀灭病菌。所以 病区采用轮作尤其是旱旱轮作或短期内(半年至一年)的 水旱轮作, 不但效果不大反而会向周围扩散。该病原菌 在强酸强碱的土壤中都可以生存, 所以很多农户采用石 灰消毒也无明显效果。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台湾通过无性系获得一系列抗病品种,如GCTCV53、GCTCV-119、GCTCV-44-1 和GCTCV215,它们的农艺性状差(如产量低、株更高、叶 柄脆弱、生长期长、脱绿期长、品质差,商品化价 值低)。
南非以大密啥Gros Michel)或其突变体和Dwarf prata为母本(AAB),以AA群品种(如 PisangLilin)或野生类群为父本,获得抗小种4 号杂交品种Bodle Altfor(AAAA) 和 Doldfinger(FHIA-01,AAAB) 。
传播途径广
主要有土壤传播、水流传播、各种工具(农用工具、交 通运输工具等) 传播、病株残体播等。种苗调运(土壤 传播)、病区蕉农随意丢弃病残株、工具无消毒灭菌习 惯, 灌溉用水带菌等, 这些容易忽视的人为因素直接造 成新的发病点, 水流、土壤传播等客观原因, 也使该病 得以扩散、蔓延或失控。
百度文库
致病机制
调整土壤的酸碱度,防地下害虫
植前穴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及使用米乐尔 防地下害虫(主要为线虫)防治伤根,减少 感染的机会,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枯萎病的 蔓延。
封锁病区, 消灭病原
① 蕉园发现零星病株要立即连根拔起, 或在病株离 地面15 cm处注入草甘膦溶液3~10 mL,让其枯 死, 约20 d后再挖掘将蕉残体加入生石灰或漂白 粉堆沤杀菌深埋, 或将晒干的残蕉体进行烧毁。病 穴撒施生石灰及多菌灵杀灭病菌,并以土覆盖。
1967年台湾省在香牙蕉上发现第一株枯萎病例,经鉴定 为4号生理小种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流行,使台湾的 香蕉面积从最高峰时期的5万公顷剧降至近年的6 000~8 000公顷,随后此病扩展蔓延到亚洲其它地区、 加那利群岛和南非等地区。
海南省于2001年在三亚市的一个香蕉园中发现第一株 香蕉枯萎病株。,目前此病的发病率轻病区在10%左右, 重病区在30%~40%之间(严重时达到90%),个别 蕉区更因此病而出现蕉田丢荒现象。
使用转基因技术防治香蕉细菌性枯萎病(从
甜椒中提取抗香蕉细菌性枯萎病基因转基因
成新品种香蕉)
培育抗病品种(现在获得一系列抗病品系的 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产量低!更高!叶 柄脆弱!生长期长!脱绿期长!品质差!商品价 值低等,但随着科技进步新品种不是妄想)
版权归所有 翻版必究
谢谢各位的听讲!
茎, 里面的维管束呈现红棕色或褐色斑点状或线条状,
越近茎基部变色越深, 最外层叶鞘的维管束也变褐色。
病株的根系最终变黑死亡。
图片
香蕉枯萎病
香蕉叶斑病 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防治
植物检疫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植物检疫
加强检疫,使用无病菌种苗。抓好二级无病菌育苗和严 格限制病区二级苗、吸芽等带土材料的调运。二级育苗 场必须选取地势高、无水涝而远离发病点的地方,所用 质材料均须采自无病区,育苗用水必须使用自来水。严 禁带病种苗出棚。
加强栽培管理
① 蕉田要进行翻耕、曝晒, 植前穴施生石灰调 节土壤酸碱度及施用10% 福气多粉颗剂防 治根结线虫, 防止伤根, 减少感染机会。
② 增施土杂肥、绿肥、豆麸等有机肥, 注意氮、 磷、钾、钙、镁的配合施用, 提高香蕉植株 的抗病能力。
水旱轮作
相对来说,镰刀菌在水淹的情况下的存活期 不长。病区实行水旱轮作2年以上,不轮作的 中心发病点,可改种抗病性强的大蕉。
香蕉枯萎病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染病, 但只在植株将要抽蕾时症状 才变得明显。
病株开始是在下层叶片及靠外的叶鞘变黄色, 先从叶片
基部逐渐向上、或从叶缘向中脉遂渐变黄, 以后整张叶
片变黄、凋萎、下垂, 由黄变褐色干枯。有些叶片未变
黄即垂,或虽发黄但不下垂, 有的病株是心叶坏死, 基部
的假茎纵裂, 整株叶片均凋萎下垂。切开病株球茎和假
香蕉枯萎病病原
香蕉枯萎病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 [ Fusariumoxysporum f. sp. cubense ( E. F. Smith) Snyderet Han2sen ]属于半知菌,瘤座孢目。 能引起的香蕉世界性、毁灭性土传维管束病害。
该病菌有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FOC4)危害性最大, 几乎危害所有香蕉品种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香蕉枯萎病
主讲人:海南大学
翁利清
目录
分布与危害 病原 致病机制 症状 防治 未来展望
香蕉枯萎病分布与危害
早在1874年澳大利亚就有报道, 1935~1939年仅南 美国家因枯萎病摧毁和丢荒的香蕉园达4万公顷,。
香蕉枯萎病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及台湾也有 分布,
尖镰孢菌引起植物枯萎病的主要是在致病过程中释放了 毒素。香蕉枯萎病菌毒素含有镰刀菌酸( 是一种非专化 性毒素, 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的镰刀菌都会产生,能够抑 制防御酶系的活性和降低植物细胞的生命力) 和脱氢镰 刀菌酸。
国外研究得比较早。国内对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研究相 对比较迟和少, 主要兀旭辉等对香蕉枯萎病菌1 号小种、 4 号小种粗毒素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证明镰刀菌酸是香 蕉枯萎病菌粗毒素中的主要致枯萎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