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8.3我学会了吗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学会了吗?_青岛版(2022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学会了吗?_青岛版(2022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教学内容:课本20页,我学会了吗?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为《我学会了吗》,旨在通过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自我评估的习惯。

内容涉及对整册数学知识的复习,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几何图形识别、时间和货币的初步理解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形成对学习的持续反思习惯。

4. 通过复习,查漏补缺,为下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整册数学知识点的系统掌握。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展示本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2. 习题册: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PPT或教学视频。

4. 学生自备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利用教学挂图或PPT,系统地复习三年级上册的主要数学知识点。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5. 课堂练习:发放习题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自我评估:引导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和练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7.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自我评估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我评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认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学会了吗_青岛版(2022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学会了吗_青岛版(2022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57,我学会了吗?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1.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能依照那个单元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展现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欢乐,体验学以致用带来的欢乐。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能够熟练地完成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将问题转化为算式求解,并有较好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学生将建立以下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学会基本的算法和策略,能够熟练运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的能力。

3.心理与情感:•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乐于分享、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并能够正确应用;•能够将问题转化为算式求解,并有较好的解答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完成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将问题转化为算式求解,并有较好的解答方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首先,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请学生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口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老师为学生介绍三位数的加、减法口诀,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技巧。

2.拓展(1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设计了不同的加、减法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口算技巧。

3.讲解(15分钟)老师以具体的例子为学生演示如何将一个问题转化为算式求解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

4.练习(20分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总结(10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和技巧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并分享经验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课堂评价老师将根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练习和总结来进行评价,各项表现和成绩将作为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以口算技巧和解题方法为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并能将问题转化为算式求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在解题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

1 21
×
4
4 84
257×3= 771 257
× 1 23 771
2×343= 686
3 43
×
2
6 86
5×578= 2890 578
× 3 45
2890
203×3= 609
203
×
3
609
7×805= 5635
805
×
37
5635
520×7= 3640
520 × 17 3640
9×680= 6120 680
注意: 在实际不可能或不需要精确计算时需要估算,估算时要考 虑估大、估小的问题,要合理选择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9×800= 7200 600×4=2400 400×5= 2000 3×300= 900 200×8= 1600 500×7= 3500
2.用竖式计算。 121×4= 484
如果选择坐汽车: A城到B城的距离是440+460=900(千米)。 89<90 89×9≈810(千米) 810<900 所以坐汽车9小时内不能到达。 答:小娜应该选择乘火车。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我学会了吗?
知识梳理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不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乘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数 乘
进位乘法

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 中间有0

乘一位数的乘法

末尾有0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深化知识
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先用一位数乘整百数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0。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每 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积就写在那一 位下面。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
三年级上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知识吧
《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小食品及蔬菜、水果,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开个小超市,怎么样?
师生动手整理
聘请超市小营业员
二、我学会了吗?
1、小超市开业了!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
(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证。


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

10个、20个……200个呢?
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效果较好。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学历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学历案

学历案学习过程思考与调整课前预习:1、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问题?2、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3、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是什么?课中学习: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从明明和爸爸的体重以及体内物质的分配中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不仅知道了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还知道生活中的分配多数是按一定的比进行的。

任务1: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请你回顾(课件出示):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问题?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是什么?1.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准备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按上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回顾交流:(1)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问题?预设:按比例分配问题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预设:①农民叔叔配制杀虫剂时会用到按比例分配;②建筑工人配制混凝土时用到按比例分配;③教室内消毒,需要按一定的比配制消毒液……(3)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方法是什么?预设:特点:已知总量和各部分间的比,求部分量。

方法:①把比转化成份数,先求出1份量,再求几份的量;②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各部分的量。

小结:是啊,把比转化成份数,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板书),这里无论哪种方法都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板书:转化),转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练习)任务2: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课件依次出示)(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标题: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会的重要环节。

实例分析在实例分析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教案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教案 我学会了吗

7.4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80,我学会了吗。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总结。

总结后进行知识的查缺补漏,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知识点,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检查表格,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填写作息时间表的活动,请大家把你填好的表格拿出来吧!展示学生的表格。

1.边拨表边说一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填在表里。

(1)小组交流各自的作息时间。

(2)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记录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二)复习网络:一、填写数学日记。

谈话: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让我们身体健康充满活力,那就请大家把我们一天的好心情记录下来吧!把下面的数学日记填写完整。

5月28日晴天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我只用了分钟,就穿好衣服,然后到外面跳绳,我现在一分钟能跳下了。

上午,写完作业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望奶奶,在奶奶家玩了大约小时,下午才回家,我今天还帮妈妈整理了房间,妈妈夸我是好孩子。

教师巡视,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写数学日记。

二、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问题口袋。

谈话:第七单元我们已经学会了(老师,随即板书,时、分、秒的认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快快把你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中吧!(1)小组交流,把问题写在问题口袋中。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口袋中的问题。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3.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3.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2020-2021年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
3.我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实际教材中提供的“小超市”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质量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得充分的体验,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使数学贴近学习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

教学中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克、千克、吨,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克”“千克”“吨”这些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标题:我学会了吗——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分数,小数。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7. 课堂检测: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检测,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我学会了吗青岛版初衷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第八单元涉及到数学的实际运用,包括重量、长度等实际问题的计算,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单位制2.能够正确说出小学常用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3.初步掌握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及仪器的使用4.能够学会数字直线图的绘制和简单分析教学内容前置知识本单元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把握问题的主旨;学会进行运算比较大小等基本运算。

学习内容•了解单位制•学会长度和重量单位•掌握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学会数字直线图的绘制和简单分析教学策略本单元的教学策略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通过调动学生认知心理积极性和参与性,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在学生认知基础上,导入新知识。

教师板书:什么是单位制?由此引申出知识点:s长度、重量等单位。

学生思考后,老师引导学生依据直观感受进行讨论,得出学习重点,为后续的教学打下阶段性基础。

板书支架:公制长度单位米分厘厘米毫米的联系和换算。

第二步:示范老师以“地图上的测距”为例,演示长度的认知、估计、选择和换算,同时向学生讲解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三步:延伸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后续步骤分别延伸至物理实验,绘画和建模。

物理实验:学生用各种测量仪器或器材测量常见物品的质量和长度。

艺术:学生将测量的结果用各种绘画形式,如平面绘画、工程图等表现出来,并进行展示。

三维建模:学生根据实际长度、重量制作小型模型,了解数字直线图并分析结果。

第四步: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完成一些测量实验,测量一些长度和重量。

实践操作中加强了学生对“数字直线图”的认知和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五步:总结回顾老师提问反思•请你从最开始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开始,回想一下这节课中所学过的所有东西,你又学会了什么?•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所感所想所悟。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4.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4.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2020-2021年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
4.我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我力争做到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没有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

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针对性原则。

复习时突出了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

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标题:我学会了吗——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 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练习与讨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7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4我学会了吗

7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4我学会了吗

7.4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80,我学会了吗。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总结。

总结后进行知识的查缺补漏,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知识点,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检查表格,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填写作息时间表的活动,请大家把你填好的表格拿出来吧!展示学生的表格。

1.边拨表边说一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填在表里。

(1)小组交流各自的作息时间。

(2)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记录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二)复习网络:一、填写数学日记。

谈话: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让我们身体健康充满活力,那就请大家把我们一天的好心情记录下来吧!把下面的数学日记填写完整。

5月28日晴天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我只用了分钟,就穿好衣服,然后到外面跳绳,我现在一分钟能跳下了。

上午,写完作业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望奶奶,在奶奶家玩了大约小时,下午才回家,我今天还帮妈妈整理了房间,妈妈夸我是好孩子。

教师巡视,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写数学日记。

二、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问题口袋。

谈话:第七单元我们已经学会了(老师,随即板书,时、分、秒的认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快快把你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中吧!(1)小组交流,把问题写在问题口袋中。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口袋中的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我学会了吗》
1、今天需要几个大桶?2、1小时能生产多少箱?怎样检查自己做的对不对?
3、平均每辆卡车大约装多少箱奶?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解答。
四、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回顾自己所学知识
以小组位单位,交流自己所学知识,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二、找一找自己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1、小组进行交流2、小组内评选出优胜者代表小组发言。3、教师班上总结。
三、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看图,弄懂题意。
教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备课时间
2013-9-10
我学会了吗》
备课人
孙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测验。
2、巩固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3、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教学重难点
1、固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教学准备
课本
教学时间
九课时(第八课时)

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我学会了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

二、教学内容1. 加法: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加法计算。

2. 减法: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减法计算。

3. 乘法: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乘法计算。

4. 除法: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3. 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示范演示: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发言、练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数学测试,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8.3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8.3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2020-2021年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
8.3我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课堂需要注入新的模式,从根本上去革新。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间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本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一步认识周长,将教师从课堂走到学生身边,将一味的大量讲解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做以提示,不用教师领着讲解学习,学生自己会有能力去解决知识间的关系。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学会了吗 (3)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学会了吗 (3)

5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我学会了吗⏹教学提示正确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帮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分数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探访我国的世界遗产,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想一想: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

生1:我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

生2:我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生3:我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分数问题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同学们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梳理一下,为构建网络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通过回顾本单元知识,能不能把它梳理一下,使知识更系统。

生尝试梳理。

师:谁能把梳理的知识结构展示给大家看。

生: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分析确定单位“1”,找寻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分率句,为总结模型做铺垫;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管是部分与整体还是两者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总结为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是乙的几分之几是甲这种模型。

(三)巩固新知: 1. 填空。

(1)剪去的是剩下的116,剪去的是全长的( );实际比计划增产31,实际是计划的( );今年比去年节约51,今年是去年的( )。

(2)15米的53比( )多32米;28吨的73是( )的32。

(3)20千克苹果,卖出他的101后又卖出101千克,共卖出( )千克。

(4)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4天完成,乙的效率是甲的87,乙的效率是( ),乙独做需要( )天完成这项工程。

4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 我学会了吗?

4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 我学会了吗?

4.3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41,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位置与方向,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能熟练、正确地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2)掌握给定一个方向,辨认七个方向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经过回顾反思、总结归纳等活动,形成知识系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会看简单的平面图、能按八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的一角,去锻炼一下身体。

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生:转椅,坐在上面要有大人来推,一圈一圈的旋转,太爽了!生:我喜欢和哥哥玩跷跷板。

坐在跷跷板上一头上,一头下,真有意思!生:在公园里我最喜欢和弟弟比赛爬软梯了,不过一次手打滑摔了下来,现在还感觉痛。

师:那同学们再玩这些健身在器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公园里,小孩最喜欢的就是这些体育健身器材,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转椅在花坛的什么方向?生:跷跷板在花坛的什么地方?2.同学交流用上方位词。

3.汇报。

4.师: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生:转椅是旋转。

生:跷跷板的运动是平移。

生:爬软梯是平移。

生:在玩滑板车时,它是向前平移的,它的轮子在旋转。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教师加以板书,着重引导学生找到给定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形式,设计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巩固新知:1、教材40页“自主练习”第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90,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建立一下数学观点: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周长一般会发生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实践中、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能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丝线、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课前每个小组都分得了一个学具篓里面有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东西来研究周长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二)探究新知1、围一围师: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能用它做什么?问:能想用它围成什么美丽的图案?学生活动你们围成的图案真漂亮,谁能告诉我,你围成的图案周长是多少?2、拼一拼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用这些图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你能拼出几种?能算出拼出图形的周长吗?生操作,师巡视。

生汇报,展示作品小组交流:比较这几个图形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你发现了什么?3、比一比你能想办法求出你摆出图形的周长吗?生尝试练习交流你是怎样求出图形的周长的?(加一加、移一移)4、画一画怎样拼出周长是8厘米的图形,有几种方法?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5、量一量随意画一个图形,先估一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测量。

设计意图:整理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从中归纳出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求法。

学生在这样的复习之下,加深了印象,锻炼了动手能力。

(三)巩固新知:1、出示教材情境图: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个性化设计:(1)如何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生独立思考再解答,全班交流(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说明:什么是踢脚板。

(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小组中互相提问题并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新知的掌握,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体验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达标反馈一、填空。

1、用一根长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如果它的长的11厘米,宽是()厘米。

2、用一根长32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米。

3、把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画出图形)二、填表。

三、解决问题。

1、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50米,宽比长短14米,小明沿着篮球场跑5圈,要跑多少米?2、一块长方形试验田,长12米,是宽的2倍,这块试验田的周长是多少米?答案:一、1、32 5 2、32 8 3、24二、三、(50+50-14)×2×5=860(米)2、(12+12÷2)×2=36(米)(五)课堂小结全课总结在刚才的动手操作中,你对周长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用自己的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既可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一、选择。

1、长方形的周长÷2=()A.边长×2 B.长×2 C.长+宽2、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周长是()厘米。

A.(20+8)×2 B.(20-8)×2 C.(20-8+20)×2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相比,()。

A.长方形的长B.正方形的长C.一样长4、一块正方形砖的周长是24厘米,求这块砖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的列式是()A.24÷2B.24×4C.24÷45、周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从中间折后剪开,周长增加了()A.2厘米B.4厘米C.8厘米二、判断。

1、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

()2、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

()3、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4、用6根长3厘米的火柴棍摆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18厘米。

()5、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厘米,周长也增加1厘米,()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

()三、解决问题。

1、一根丝带恰好能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将它改围成一个长12厘米的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2、张伯伯的菜地长25米,宽12米,要在四周围上篱笆,要多少米的篱笆?如果一边靠墙围,至少需要多长?答案:一、CCCCB二、√√×√××三、1、8×4÷2-12=4(厘米)2、(25+12)×2=74(米)25+14+14=53(米)板书设计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教学资源几何在生活中的应用大家可能都知道,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都是几何图形。

可是,几何是什么呢?几何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带着这几个疑问,我进行了耐心的查询,并请教了家长,我终于搞懂了几何的意义:“几何”这个词在汉语里是“多少?”的意思,但在数学里“几何”的涵义就完全不同了。

“几何”这个词的词义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土地测量,或叫测地术。

几何是人们对现实世界思维的抽象图形化表示。

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

比如水桶总是圆柱形的,这个是考虑到在同样条件下圆柱形的体积更大,可以装更多的水,而且可以让桶的边缘受力均匀。

再比如你看舰艇上的海军一般是张开双腿,手背向后站着,这是因为人张开双腿后和地面加起来组成一个三角形,而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最好的。

再说人们吃饭时,尤其是大型家宴,用的桌子一般是圆的,因为在面积一定时,只有圆的周长最大,一张桌子可以容纳的人也就最多。

再说人在出行时吧,你总是抬一只脚就放下一只脚,不会两个脚同时抬起与放下,因为抬一只脚就放下一只脚相当于人的下半身与地面总是构成三角形可以轻易地稳定自己,而你在跳时很费劲而且容易摔跤,因为那时你整个人相对于地面就一条直线,没有稳定性。

几何学和算术一样产生于实践,也可以说几何产生的历史和算术是相似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各种平面、直线、方、圆、长、短、款、窄、厚、薄等概念,并且逐步认识了这些概念之间、它们以及它们之间位置关系跟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这些后来就成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每年都洪水泛滥,把两岸的土地淹没,人们无法辨认自己的田地,久而久之,人们利用测量与画图来测出土地的周界并计算面积,因而积累了大量的图形知识.后来希腊商人到埃及学会了测量与绘图知识,到公元前338年,希腊人欧几里得对这些知识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写出了一部关于几何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这就形成了一本完整的几何学.1607年,我国数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同学们学的几何课本就源于这部书。

那么,几何都应用在生活中的那些地方呢?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主要特点为形状不稳定,受力容变形, 故用来做容易形变的东西.如:小区门口的电动门, 小商店门口的推拉门,绘图用的缩放支架等。

当然还有三角形(稳定性):自行车的几个梁形成3角支撑,有些小别墅的屋顶;高压电线杆的支架等等。

所以,只要大家更好的把几何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资料链接小鲤鱼是在一个正方形鱼池里土生土长的,所以他对正方形最了解。

有一天,小青蛙跳来找小鲤鱼,想请他帮忙算一个鱼池的周长和面积。

小青蛙刚说明来意,小鲤鱼就骄傲地卖弄自己的学问了:“我只要沿正方形鱼池的四边游一周,量出周长,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例如,这个正方形鱼池的周长是120米,那么,每边的长就是120÷4=30(米),所以面积就是30×30=900(平方米)。

小青蛙,你知道我这样算的道理吗?”小青蛙眨巴眨巴眼睛说:“我要有你这样的学问,今天就不来麻烦你了。

”小鲤鱼傲慢地说:“好,别吞吞吐吐的,有什么难题,尽管说吧。

”小青蛙说:“养鱼的专业户张大爷有一个正方形鱼池周长是80米,张大爷想紧挨着正方形鱼池再挖一个同样大的鱼池,这样就可拼成一个长方形鱼池了。

请你算一算,拼成的长方形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有什么难的!”小鲤鱼不假思索地说,“长方形鱼池的周长是80+80=160(米)。

”小鲤鱼一时算不出来,于是就不耐烦了。

鲤鱼妈妈听了,赶忙游过来向小青蛙打招呼说:“青蛙弟弟,别见怪,小鲤鱼太不懂礼貌了。

来,我帮您算。

因为原来正方形鱼池的周长是80米,正方形的4条边是相等的,所以每边的长是80÷4=20(米)。

因为拼成一个长方形鱼池,就少了正方形的2条边长,所以这个长方形鱼池的周长应该是160-20×2=120(米)。

”小青蛙听了连声道谢,满意地一蹦一跳回去了。

而骄傲的小鲤鱼呢,羞得连尾巴都红了,惭愧地游到水底下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