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6《黑与白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6《黑与白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f58b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e.png)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6《黑与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黑与白》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黑与白的对比关系,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黑白色块组合,引导学生发现黑与白之间的对比和调和,进而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认知和绘画基础,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对于黑与白的对比关系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黑与白的关系,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黑与白的对比关系。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黑与白的对比关系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突破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黑与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黑与白的关系。
2.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工具(如水彩笔、彩铅等)。
3.范例作品。
4.白色和黑色纸张、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黑白对比强烈的图片,如斑马、熊猫等,引导学生关注黑与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黑与白的对比关系,展示一些黑白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黑与白在绘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黑白纸张和绘画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黑与白的关系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总结黑与白的对比关系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任务,如运用黑与白的关系设计一幅图案、创作一幅黑白色块画等。
第六课《黑与白》(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六课《黑与白》(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85740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1.png)
第六课《黑与白》一、教材分析《黑与白》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黑与白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1)让学生了解黑与白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黑与白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让学生尝试创作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创作一幅黑与白的美术作品。
(2)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4. 评价与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也能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创作出更加富有创意的作品。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黑与白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孩子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板书设计《黑与白》1. 黑与白的概念2. 黑与白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3. 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欣赏4. 黑与白的美术作品创作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更多的黑与白的美术作品。
黑与白 教学设计教案
![黑与白 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3c24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7.png)
黑与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黑与白在视觉艺术中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创作出具有对比和节奏感的作品。
1.2 教学内容介绍黑与白的概念及其在艺术中的重要性探讨黑与白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分析黑与白作品的情感和视觉效果1.3 教学方法展示黑与白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黑与白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拼贴等方式创作黑与白的作品1.4 教学资源黑与白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绘画或拼贴材料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黑与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在创作中的技巧和创造力第二章:黑与白的基本元素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黑与白作品中的基本元素,如形状、线条和质感,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对比和节奏感的作品。
2.2 教学内容介绍黑与白作品中的基本元素,如形状、线条和质感探讨这些元素在黑与白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分析黑与白作品中这些元素的节奏和对比效果2.3 教学方法展示黑与白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黑与白作品中元素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拼贴等方式创作黑与白的作品,运用基本元素2.4 教学资源黑与白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绘画或拼贴材料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黑与白作品中元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在创作中的技巧和创造力第三章:黑与白的情感表达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黑与白在视觉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运用这些情感创作出具有情感氛围的作品。
3.2 教学内容介绍黑与白在视觉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如神秘、沉重、简洁等探讨黑与白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线条、形状、质感等分析黑与白作品的情感氛围和视觉效果3.3 教学方法展示黑与白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黑与白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拼贴等方式创作黑与白的作品,表达情感3.4 教学资源黑与白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绘画或拼贴材料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黑与白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在创作中的技巧和创造力第四章:黑与白的创意应用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黑与白进行创意应用,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视觉效果的作品。
幼儿园小班美术课教案《黑与白》
![幼儿园小班美术课教案《黑与白》](https://img.taocdn.com/s3/m/7f1255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1.png)
幼儿园小班美术课教案《黑与白》《黑与白》美术课教案一、教学内容:《黑与白》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黑与白是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受。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3. 通过观察、比较、运动等活动,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黑与白》的图片、故事,纸、彩笔、填色笔。
2.放大镜、白纸、黑色卡纸、各种形状的白卡纸。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入主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5分钟)1.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张黑色卡纸,询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2. 幼儿回答:“黑色”。
再问:“你们喜欢黑色吗?”3. 老师继续展示一张白色卡纸,询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4. 幼儿回答:“白色”。
再问:“你们喜欢白色吗?”5. 导入主题: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黑与白》。
我们来看看黑色与白色有什么不同,黑色给你们什么感觉?白色呢?”步骤二:故事欣赏(10分钟)1. 老师向幼儿讲述《黑与白》的故事。
2.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黑白画面,并提出相关问题:这个故事中有哪些黑色的地方?哪些地方是白色的?3. 引导幼儿讨论黑白之间的对比与联系,让幼儿感受黑与白给人的不同感受。
步骤三:创作活动(30分钟)1. 给幼儿发放纸和彩笔,让他们尝试自由涂画,绘制黑与白之间的图案。
2. 活动前,让幼儿先观察现实中的黑白图案,例如斑马、羽毛等。
3. 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任意涂画,可以尝试涂满全页,也可以用黑白相间的线条画图案。
4. 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黑白作品。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描述作品的特点和想法。
3. 同时,老师也可以给予幼儿一些评价和鼓励。
4. 给予幼儿机会讨论观察到的黑与白的特点和感受。
步骤五:延伸活动(10分钟)1. 给幼儿发放各种形状的白色卡纸。
《黑与白》教学教案三篇
![《黑与白》教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15bc7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6.png)
《黑与白》教学教案三篇教学主题:黑与白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黑与白的概念。
2.培养学生对黑与白配对概念的认知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黑与白的概念与特点。
2.讨论黑与白的不同应用场景和意义。
3.观察与分析黑与白的互补与对比效果。
4.进行相关创作活动,如绘画、摄影等。
教学准备:1.黑白色彩卡片或图片。
2.绘画工具和纸张。
3.摄影设备和照片打印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展示黑白色彩卡片或图片。
2.询问学生对黑与白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黑与白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讲解(10分钟)1.介绍黑与白的概念和特点。
2.讨论黑与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服装、设计、摄影等。
3.解释黑与白在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如代表对比、平衡、纯粹等。
三、观察与分析(15分钟)1.展示黑与白的对比效果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黑与白的互补和对比效果。
3.讨论黑白图片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价值。
四、创作活动(25分钟)1.提供绘画工具和纸张,让学生自由绘制黑与白的画面或图案。
2.引导学生运用黑与白的对比和互补效果进行创作。
3.提供摄影设备和照片打印机,让学生拍摄和打印黑白照片。
五、总结(5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总结黑与白的概念和特点。
3.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创作黑与白的作品。
教学延伸:1.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赏黑白电影等扩展对黑与白的理解。
2.学生可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感受黑与白的艺术魅力。
3.学生可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并接受更多的反馈与启发。
六、教学延伸(20分钟)1. 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赏黑白电影等扩展对黑与白的理解。
建议学生选择一本关于黑与白的艺术书籍进行阅读,了解黑与白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运用。
学生还可以观看一些经典的黑白电影,如《大地》、《罗马假日》等,体会黑白影像所带来的氛围和感觉。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黑与白-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黑与白-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db200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c.png)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黑与白-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黑与白的基本概念。
2.分辨黑与白颜色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创作。
3.加强学生对比色感知能力,锻炼学生的空间感知力和色彩运用能力,提高美术造型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讲解黑与白色的概念及特点。
2.观赏黑与白色的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审美分析。
3.通过制作黑与白色的组合图案,锻炼学生对比色感知能力和空间感知力。
4.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美术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老师把黑色和白色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说黑色和白色在日常生活中代表的意义。
2.老师再让学生看看教室里有哪些与黑白有关的物品(如黑板、白布、相片等),引导学生认识黑白颜色的普遍存在。
2. 学习环节1.老师通过展示、讲解、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黑与白色的概念及特点,并对比展示不同黑白色的艺术样本。
2.老师带领学生观赏黑与白色的艺术作品,并进行简单的审美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设计和美感。
3.老师讲解“对比色”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对比色的重要性及在美术中的运用方法。
3. 实践环节1.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练习画出黑与白相间的图案,锻炼学生对比色感知能力和空间感知力。
2.老师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在白纸上利用黑白颜色进行组合创作,帮助学生体验到合作中的互相借鉴和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表现能力。
3.老师通过赏析学生作品及口语点评,激发学生对美术设计的热情及感受到的成就感。
4. 总结环节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
2.老师为学生展示其他与黑白有关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老师布置一些针对个人兴趣的“黑白故事”或“黑白童话”等作业,在加深学生对黑白的理解的同时,通过创作展现个人艺术风格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探究法3.创作体验法4.小组合作法五、教学资源1.学生作业本2.绘图工具3.黑白艺术作品素材4.拍摄组合艺术作品所需设备六、教学评价1.能够清晰地表述黑白的概念及特点。
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 黑与白》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 黑与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9a4d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c.png)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黑与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黑与白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
2.掌握简单的黑与白绘画技法。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黑与白》。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黑铅笔、白纸、彩色纸等材料。
2.教师将黑与白的图片和艺术品复制到PPT或打印出来准备展示给学生。
2. 导入新课1.以美术作品为例,向学生展示黑与白的表现形式。
–学生可以观察黑与白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名称、作者和背景。
2.引出教学目标。
3. 创意启发1.引导学生以“黑”和“白”为主题,自由发挥想象力,写下心中自由联想出来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其他同学听取后再做进一步发挥。
4. 练习技法1.制作黑与白的色彩对比画。
–学生使用黑与白的铅笔,或黑笔和白纸,尝试表现两种颜色之间的层次和对比。
2.制作黑与白的影子画。
–学生可以在白纸上铅笔简单的画出一张人物或物件的形状,再在烟灰纸上画出其黑白影子。
–教师让学生注意人物或物品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影子的明暗变化。
3.给黑与白的图像加上诗句或歌词。
5. 课堂展示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到课堂墙上展示。
2.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简短的表述,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以提高学生的表述和理解能力。
6. 课后作业制作黑与白对比画、影子画、诗句翻译等作品。
可以自愿提交作品进行评选。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绘画中的技法和表现能力,及时给予指导。
2.对于“想象力”的部分,教师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完美表达,只要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即可。
3.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应针对具体细节给予鼓励与教育。
《第6课黑与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三年级上册
![《第6课黑与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e6958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b.png)
《黑与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黑与白的基本概念,并学习运用在美术创作中。
学生将通过欣赏和探索黑白色调的作品,掌握如何使用黑色与白色创造不同层次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其审美感知与表现力。
学生能自主发现黑白美术作品的美,学会以不同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与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黑与白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掌握其色彩对比与层次感的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黑白搭配的创意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黑白线条画、黑白剪纸等,并能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准备多种黑白色调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如黑白摄影、黑白绘画等。
同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如画笔、素描纸、颜料等。
学生则需要准备画具、工具及一定的创意灵感,为学习过程做好准备。
教师还需提前布置好教室环境,营造出适合学习黑白色调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课程初始,我们将首先从生活中最为普遍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黑白色彩元素开始,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生活中的黑白”这个话题,与学生共同回忆身边存在的黑与白事物。
这可能包括夜晚的星空、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电视和电脑屏幕上的影像等。
教师也可以借助投影或PPT,展示一系列与黑白有关的图片或影像,引起学生对黑白色彩的兴趣。
(二)基本知识介绍随后,我们进行基础知识的介绍,即黑白元素的特点、在绘画中的运用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黑白色彩的独特魅力。
例如,可以解释黑色与白色在视觉上产生的对比效果,以及如何运用这两种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黑白艺术作品,如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让学生了解黑白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三)实践操作在学生对黑白色彩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们将进入实践操作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铅笔或炭笔等工具,在纸上自由发挥,创作一幅以黑白为主色调的作品。
《黑与白》教学设计
![《黑与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c2b9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d.png)
《黑与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黑与白》,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借黑与白的对立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歌《黑与白》的意思和诗歌韵律。
2.学会运用反义词的对比,解读诗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诗歌《黑与白》的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欣赏一张黑白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进行描述,引发对黑和白的思考。
二、学习诗歌(15分钟)1.分发诗歌《黑与白》的课文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2.引导学生读一读,朗读出个别生字和生词,解释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3.学生自读后找出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观察诗歌的诗句结构和韵律特点。
4.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诗人可能想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解析(20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内涵和形式,找出诗歌中对立的事物和用词手法。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选择黑与白作为对立的事物来表达。
3.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找出诗歌中的一些反义词。
4.引导学生运用反义词对比的方法,解读诗歌的意义。
四、创作与演练(30分钟)1.分组进行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黑与白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可以用诗歌、故事、画等方式表达。
2.每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进行演练,可以到班级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3.学生观赏其他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反思与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黑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展示一些优秀作品。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黑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
2.了解不同文化中对黑与白的理解和价值观。
幼儿园《黑与白》美术教案
![幼儿园《黑与白》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2c2a7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c.png)
幼儿园《黑与白》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中的第三节《黑与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色彩的认知与运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体验黑色与白色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审美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知黑色和白色的基本特点,了解它们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对黑与白色彩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黑色和白色的情感表达,运用黑色与白色进行创作。
重点:掌握黑色和白色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黑色与白色进行绘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色和白色颜料、画笔、调色板、画纸、黑板、粉笔。
学具:黑色和白色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身着黑白相间的衣服,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衣服的颜色。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黑白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黑白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画作中的黑与白。
(2)讲解黑色与白色的基本特点,如黑色代表神秘、庄重,白色代表纯洁、优雅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用水彩笔或油画棒创作一幅以黑色和白色为主题的画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进行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黑与白》2. 内容:(1)黑色:神秘、庄重(2)白色:纯洁、优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黑色和白色为主题的画作。
2. 答案:作品要求运用黑色和白色进行创作,表现幼儿对黑与白的理解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幼儿对黑色和白色的掌握程度等。
《黑与白》教案
![《黑与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eea1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1.png)
《黑与白》教案《黑与白》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黑与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黑与白》教案篇1一、导入阶段上节课,我们学会黑白的构图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做。
二、发展阶段1、教师提出构图的要求:(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三、拓展阶段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课后反思: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
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黑与白》教案篇2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感受三个不同形状的罐子,比较罐子之间不同的特征,培养儿童敏锐的感受力。
2.通过直觉感受,用线表现形的不同特征。
教学要点:1.选择造型特点不同的陶罐,便于通过对比感知每个罐子的形状特点。
2.鼓励儿童大胆用线画出特点不同的罐子,运笔要认真、果断,不能潦草。
教学准备:教师:三个不同形状的陶罐。
学生:8开纸,深色尼龙水笔。
教学过程:一、观察与讨论提问:摆在桌子上面的东西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教师启发儿童认识器皿的使用功能,这些是用来盛水或其他东西的器皿。
提问:陶罐的基本构造有哪些部分?二、教师引导儿童通过具体观察,了解陶罐的构造。
有圆形的罐体、罐口、罐底。
此外,有的罐有双耳,有的罐有像杯子一样的吧。
提问:这些罐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启发儿童根据对罐子的高矮、大小、不同形状的分析,认识不同罐子的特征。
黑与白 教学设计教案
![黑与白 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43e7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9.png)
黑与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黑色和白色在艺术、文化、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展示、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1.3 教学内容黑色和白色的定义及特点。
黑色和白色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
黑色和白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二章:黑色与白色的艺术表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黑色和白色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2.2 教学方法采用展示、讲解、实践等教学方法。
利用艺术作品、图片等教学资源。
2.3 教学内容黑色和白色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著名艺术作品中黑色和白色的运用和意义。
学生实践创作黑色和白色的艺术作品。
第三章:黑色与白色的文化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黑色和白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展示、讨论等教学方法。
利用文化背景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3.3 教学内容黑色和白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应用。
黑色和白色在象征主义艺术中的表现和影响。
学生讨论和分享黑色和白色在个人文化中的意义。
第四章:黑色与白色的生活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黑色和白色在日常生活、设计、时尚等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展示、讲解、实践等教学方法。
利用实物、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4.3 教学内容黑色和白色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黑色和白色在时尚、服装设计中的搭配和表现。
学生实践设计黑色和白色的生活用品或装饰品。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展示、写作等教学方法。
利用学生作品、案例等教学资源。
5.3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创作和研究成果。
学生讨论和评价黑色和白色在艺术、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黑与白》教案(精选
![《黑与白》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1bbf66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a.png)
《黑与白》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黑与白》,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了解黑色和白色的基本属性,掌握黑与白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黑色和白色的基本属性,认识到黑与白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黑与白进行美术创作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黑与白的基本属性,黑与白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黑与白进行创作,表现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白色和黑色卡纸、剪刀、胶棒、水粉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黑与白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黑与白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 黑与白的属性:黑色吸收所有光线,白色反射所有光线。
(2) 黑与白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黑白搭配,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黑与白进行创作。
(2) 学生在白色卡纸上用黑色水粉颜料绘制图案,或在黑色卡纸上剪贴白色图形。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黑与白在作品中的运用和美感。
六、板书设计黑与白1. 黑色:吸收所有光线2. 白色:反射所有光线3. 黑与白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增强视觉冲击力、层次感和立体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黑与白”为主题,创作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了黑与白的基本属性,并能在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
但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6 《 黑与白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6 《 黑与白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b6644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8.png)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6 《黑与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黑与白》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黑与白两种基本颜色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教材通过简单的黑白图案和实例,使学生感受到黑白对比的鲜明和简洁,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黑白两色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颜色、图案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用黑与白两种颜色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黑与白两种基本颜色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黑白对比的运用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黑与白的局限,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黑白对比的运用方法。
2.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创作,相互交流、讨论,提高绘画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黑白图案样本、图片等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黑白图案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黑白对比的鲜明和简洁。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黑与白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如:黑白对比、阴阳交错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突破黑与白的局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学生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黑与白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拓展学生的思维。
黑与白(教案)
![黑与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4daa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5.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黑与白的基本概念、搭配技巧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黑与白搭配效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黑与白的基本概念。黑色和白色是色彩中的极端,它们在视觉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搭配效果。黑与白的对比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修拉的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幅画通过黑白对比,展现了光与影的交错,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1.黑与白的特性:介绍黑色和白色的物理特性,以及在视觉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2.黑与白的搭配:分析黑与白在美术作品中的搭配方法,如明暗对比、面积对比等;
3.黑与白的运用:赏析经典美术作品中黑与白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黑与白的搭配技巧,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色彩搭配技巧:强调黑与白在美术作品中的搭配方法,如明暗对比、面积对比、形状对比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搭配技巧创作出富有层次和美感的作品。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强调实践中的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以及如何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举例:通过分析毕加索《吉他手》作品中黑与白的运用,使学生理解明暗对比和形状对比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在成果展示时,我发现有些小组对黑与白的搭配技巧掌握得不够熟练,导致展示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指导。
《黑与白》教案9篇
![《黑与白》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df12c0a5e9856a571260c2.png)
The way to grow is to know how to shut up and work hard, to be low-key and humble, to learn to be strong, and to b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in every cherished da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黑与白》教案9篇《黑与白》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四、作业要求: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六、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黑与白》教案2【活动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连词“像”、“和”、“同”、“跟”等,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说话。
2024年《黑与白》教案(精选
![2024年《黑与白》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c3fb09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2.png)
2024年《黑与白》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色彩学原理》第五章第一节,主题为“黑与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黑与白的色彩属性、色彩心理学中的黑与白、黑与白在艺术与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黑与白的界定、色彩理论中的黑与白、黑与白的情感表达、黑与白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黑与白的色彩属性,掌握其在色彩理论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黑与白表达情感和创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黑与白在艺术与生活中应用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黑与白的情感表达以及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重点:黑与白的色彩属性、色彩理论中的黑与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黑与白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黑与白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黑与白的界定及其色彩属性;b. 色彩理论中的黑与白;c. 黑与白的情感表达;d. 黑与白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黑与白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b. 学生进行创意实践,运用黑与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4. 例题讲解:a. 分析黑与白在经典艺术作品中的应用;b. 举例说明黑与白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黑与白为主题的画作;b.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黑与白》2. 内容:a. 黑与白的界定与色彩属性;b. 色彩理论中的黑与白;c. 黑与白的情感表达;d. 黑与白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黑与白创作一幅画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黑与白艺术展览,提高审美能力;b. 邀请艺术家或设计师来校讲座,分享黑与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黑与白》教案精选四篇
![《黑与白》教案精选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db73e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f.png)
《黑与白》教案《黑与白》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课件展示)(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尝试过程中体验黑白对称图形组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从作品表现产生的效果将它们进行归类,进一步体验到黑白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在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三、欣赏评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四、创作表现: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黑与白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黑与白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ff0f4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c.png)
黑与白教案设计第一部分:引言教学主题: 黑与白适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科领域: 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黑与白是两种基本颜色,并能够正确辨识它们。
2. 学会使用黑与白颜色进行绘画和创作。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 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黑色和白色的物体,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活动参与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黑与白的特点和概念,引发学生对黑与白的兴趣。
2. 观察和比较黑色和白色的物体,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3. 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活动,使用黑和白颜色进行创作。
4.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身边的黑与白元素。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课桌上的黑白物品,如黑色笔、白色橡皮等。
2. 提问:“你们知道黑和白是什么颜色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步骤二:观察和比较1. 准备一些黑色和白色的物体,如黑板、白纸、黑色铅笔、白色粉笔等。
2. 将物体分成两组,一组是黑色的物体,一组是白色的物体。
3.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比较它们的颜色、形状和质感。
4. 引导学生说出黑色和白色物体的特点,如黑色物体吸收光线,白色物体反射光线等。
步骤三:绘画活动1. 给学生发放纸张和黑白彩色笔,让他们使用这两种颜色进行创作。
2.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可以绘制想象中的黑与白的世界,也可以画黑白相间的几何图案。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步骤四:观察环境1.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黑与白的元素。
2. 引导学生发现黑色和白色的建筑、植物、动物等。
3. 在回到教室后,让学生画出他们观察到的黑与白元素,并分享给同学们。
步骤五:总结和评估1.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黑与白的特点和应用。
2.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3. 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黑与白》教学设计
![《黑与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bd4e1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4.png)
《黑与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要领。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各种黑白图形,了解设计要领。
2.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黑白创意画。
三、课前准备
白纸、彩纸、剪刀、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与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要简洁,线条要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
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所学的正负形,尝试用剪纸或者立体形式动手做一做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与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展示台、投影机、多媒体电脑;
学生:收集黑白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并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尝试过程中体验黑白对称图形组合后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的插图。
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博采众长,按照作品产生的视觉效果将它们进行归类,进一步体验到黑白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黑与白图画?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视频展示台上或贴在黑板上。
2.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漫画。
课题: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在引导学生欣赏大量作品后,让学生感受到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所取得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并通过尝试去加深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多黑白视觉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
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黑与白
不规则法
对称法
重复法
二方连续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会体会到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图案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
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但在课堂中,学生的设计和创造上,不够大胆,多数在模仿书中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