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标准正态函数计算方法分析

大 气 环境 影 响预 测 中标 准 正 态 函数计 算 方 法分 析
李玉文 , 张蕾 , 隋祥
(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4 ) 50 0
摘
要: 污染物在空 间中满足正 态分布规律是现有法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模 式的前提假设 , 准正 态函数的计 标
算方法制约着大气预测 结果 的精度 与速度 。本 文按 照 目前流行 的三种算 法, 用 V . E 使 B N T统一编 写 了正 态函
前言 刖置
1 正态概率分布 函数 的定义及变形 止态戳翠分干 幽缀 明疋义苁叟彤 b
正态概率分布函数 的定义式为 : 现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的预测方法的法规体系 是以高斯模式为基础制定 的。其 中, 污染物在空间 ( : fe s 士 一 ) 譬 () 1 0 ‘ ∞ 中满足正态分布规律是该体系的一条重要假设和前 做恒等变形如下 : 提, 因此 在该 预 测模 式 体 系 中反 复 涉及 正 态 概 率 分 布函数的计算问题。计算标准正态 函数通常不宜采 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中的“ 查表法 ” 要得到 , 连续的计算结果必须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近似计 0 +2 广 等 .  ̄r’ 0 50 e ( 2 ) 算。而概率分布 函数 的计算程序不仅严重制约整体 在用计算机求解上述函数时需要对一项进行近 预测的计算速度 , 其计 算精度也对预测结果产 生直 接影响,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满足要求大气环境影响 似计算。流行 的计算方法有变步长积分法和误差 函 数计算法 。 预测需要、 计算速度快 的正态概率分布计算程序。
维普资讯
第3 2卷第 5期 20 0 7年 5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0N 匝N1 L SCⅡ£ NCE AND ANAGEM ENT M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步骤和内容注意: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内容:1、取消氮氧化物指标;2、二氧化氮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0.04改为0.08,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l改为0.12mg/l,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l改为0.24mg/l;3、臭氧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l改为0.16mg/l,,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l改为0.20mg/l。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要求,排放氯气、氰化氢、光气的排气筒高度不低于25米。
二、估算模式所需输入的基本参数如下:1、点源参数(5项):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排气筒出口处排放速度、点源排放速率;2、面源参数(4项):面源排放高度、面源长度、面源宽度、面源排放速率【g/(s.m2)】;3、体源参数(4项):体源排放高度、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垂直扩散参数、体源排放速率(g/s);4、复杂地形参数(2项):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中心的距离;5、建筑物参数(3项):建筑物长度、宽度、高度;6、项目污染源位于海岸或宽阔水体岸边可能导致岸边熏烟的,提供排放源到岸边的最近距离;7、其他参数:计算点的离地高度、风速仪的测风高度。
三、附图、附表、附件要求:(一)附图:1、污染源点位和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包括评价范围底图、评价范围、项目污染源、评价范围内其他污染源、主要环境空气敏感区、地面气象站、探空气象站、环境监测点;2、基本气象分析图:年、季风向玫瑰图;3、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温廓线;年平均风速月变化曲线图、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风廓线;4、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5、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浓度最大值(小时平均和日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长期气象条件下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污染源调查对象
污染因子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 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 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 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调查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 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 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 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 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 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山谷风
城市热岛效应
排 入 大 气 中 的 烟 尘 随 风 扩 散
(2)大气湍流与大气扩散参数
概念:即大气中不同于主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旋涡 运动。
类型 热力湍流:大气垂直温度变化引起。 机械湍流:地面的粗糙程度。
作用 :由于湍流混合,排人大气中污染物,不断被空气 渗入,又无规则地分散到其他方向去,如此不断被稀释。
0.7
S
1.5
1.0
SSW
1.7
1.1
SW
2.2
1.4
WSW
2.4
1.7
W
3.0
1.6
WNW
2.1
2.1
NW
3.8
4.2
NNW
1.8
2.8
4月
7月
10月
1.4
1.2
2.3
1.7
1.8
1.3
2.3
3.2
2.2
1.2
1.5
1.8
1.3
2.4
2.2
1.3
1.3
0.9
1.5
2.4
1.6
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模型及应用

( )物理上 比较形 象 ,直观 ,其最基本 的数学表 达式 可 平 均 浓 度 的 贡 献 。 1 从普通的概率统计课本或常用的数学教科 书中查 到。
24 日均 浓 度 计算 公 式 .
( 2)模式直接 以初 等数学形式呈 现 ,能清晰 的呈 现出各 241 保证 率法 保 证率法是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其 }算步骤 . 1 1
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的几种方法 布 ,出现浓厚 的熏烟现象 。 预 测方法 大致可分 为经验 方法 和数学模 拟方 法。经验 方 23 海岸线熏烟模式 .
法主要 是指在 统计 、 析原 有资料 的前提下 ,结合 未来 的发 分
在大海 或大型湖泊 之类的水体 附近 , 出现 向岸气 流时 . 当
正态扩散模式的前提条件是 假设 污染物在空间 的概率密度是正 间都是 较高 ,较长 的。在温带 ,一 旦有 向岸气流 出现 ,尤 其 态分布 ,概率密度的标 准差 即扩散参数亦通常用 “ 统计理论”
是在 春 、夏季 的 白天 ,就 可能促 成 T B 1 L形 成海 岸线 熏烟 。 方法或其他经验方法来确定 ,正态扩散模式一直被应用主要是 在 出现这种 熏烟期 间 ,可 以视 为定 常的。 因此 ,除 预测其 1 小时 最大地面 浓度外 ,还应该按其 出现频 率 ,计入 其对 长期 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
大气 环境 影响预 测方法 与模 型及应 用
李 修涛
王
宇
大气环境影 响预测方法与模型及应用
李修 涛 ,王 宇 。
( 中环 国评 ( 1 北京 ) 技 有F& 科 i t ,北 京 10 8 ;2 河北 钢铁 集 团矿业有 限公 司,唐 山 0 01 . 030 ) 600
摘 要 :本 文针 对大 气环境 影 响 ,结 合 大气环 境 影响 的预 测方 法 阐述 了大 气环境 影响 模型及 应 用。有 力的 分析 和描述 了大 气环 境 影响 的 多种 模 式 ,使我 国大气环境 影响 评价 的预 测 更加科 学性 、具体性 、 多样性 。 关 键词 :大气环境 影 响 ;模 型 ;可持续发展 ;预 测方 法 ;大气扩散 模式 中图分 类号 : X 2 8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30( 0 1 1 0 2— 1 07 07 2 1 )1- 2 7 0
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是基于对环境因素的认识,对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有力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环境的质量、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
本文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等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人类活动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包括:1. 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环境影响进行精确计算和预测。
定量评价法在实际评价中应用广泛,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生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土地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等。
2. 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对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并对影响进行研究和讨论。
定性评价法容易运用,适合于尚缺少数据、信息和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
3. 前瞻性评价法前瞻性评价法是指在决策和规划前,对新项目、新技术和新政策等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人类活动进行评价。
前瞻性评价法主要采用可持续发展指标、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矩阵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前瞻性评价可有效地规避环境风险,避免后悔药。
4. 后评价法后评价法是指在项目或活动完成后,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和环境保护建议。
后评价法可以发现环境问题、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影响预测非常重要。
二、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环境影响预测是指根据环境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的预测,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1. 模拟预测法模拟预测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对环境影响进行仿真和模拟预测。
模拟预测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模拟预测法适用于复杂环境系统的预测和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介绍

5.6.4
5.6.4.1
5.6.4.2
5.6.4.3
5.6.4.4
5.6.3.1
5.7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5.7.1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 收集评价区及界外区个例行大气监测点的近三 年监测资料。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数据统计规定,分别统计分析各个监测点不同 取值周期的浓度均值,如年均浓度、日均浓度、 小时平均浓度等,按照区域相应执行的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评价长期浓度、短期浓度(日均浓度或 小时平均浓度)达标情况(或超标情况、最大超 标倍数)和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一定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小时) 的超标率情况。 分析不同季节(取暖期和非取暖区、或春夏秋 冬季节)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变化情况。 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应对其 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性能、监测频次等数据的 有效性予以说明,评估数据质量;当项目同时开 展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应对历史资料与现状监 测结果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说明。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 Coi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Coi 一般选用GB3095中一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 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 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污染 物,可参照国外机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二级:不伤害
三级:不中毒 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三类:
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执行一级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境影响评价范围。
(1)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 (2)2× D10% 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
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 km矩形区域。 3、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
评价范围:
2×D10%
三、计算点的设置
1、计算点可分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 点以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2、应选择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作 为计算点。
3、 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 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 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并应覆盖整个 评价范围。
Z
A
x
Y
y
X
B
预测网格点设置方法
预测网格方法 布点原则 预测网 格点网 格距 距离源中心> 1000m 距离源中心 ≤1000m 直角坐标网格 极坐标网格
网格等间距或近 径向等间距或距源 密远疏法 中心近密远疏法 50m~100m 100m~500m 50m~100m 100m~500m
4、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
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
应不大于50 m。
5、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 高度上的预测受体。
四、气象条件
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 计算。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 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 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 小时气象条件。 计算日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日平均计算。 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日气象条件和对各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日气象条件(可视对 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日气象条件。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在未来,大气污染的影响会愈演愈烈。
为了避免大气污染的威胁,预测大气环境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过程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研究大气环境
研究大气环境是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第一步,需要全面了解大气组成、大气层次和能量的大气交换等情况。
第二步:研究大气污染的可能源
研究大气污染的可能源,例如交通工具、工业厂房、用火等,都可能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一步也可以获得有关大气污染的详细信息。
第三步:构建空气质量模型
同时建立完整的空气质量模型,将源污染、大气组成、大气层次及空气交换等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得出空气质量的模拟结果。
第四步:预测大气环境影响
最后,采用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预测出大气环境的影响,包括气体浓度变化和微粒物等。
总之,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步骤主要包括:研究大气环境、研究大气污染源、构建空气质量模型及预测大气环境影响。
只有仔细研究大气环境,用适当的模型搭建准确的环境模拟,才能精准预测大气环境影响,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考虑次级污染物。
• 考虑前体污染物。
5.2 大气污染源调查
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 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钢 铁企业,其污染因子数可适当增加。 P47表5-2列出各类工业企业的特征大气污染 物,可供筛选污染因子时参考。 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 程图。
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3.1 利用现有例行监测资料 尽可能收集和充分利用常规大气监测点的例行监测 资料,统计分析各点各季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值、 超标值、变化趋势等。
统计分析监测资料时,注意的要点:各点各期各主 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 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 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 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 等。
(2)按分厂或车间统计各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 要污染物排放量。
(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 程排放量、改扩建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后工程的 削减量等三个数值,并以此计算最终排放量。
5.2 大气污染源调查
(4)除调查主要污染物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 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5)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对于范围比较 大的城区和工业区,一般是把源高低于30m、源 强小于0.04t/h的污染源列为面源。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概述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 在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排放规律的 基础上,通 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生产、生活活动 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 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 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为决策者合理安 排生产、生活活动提供依据。大气 环境影响评价按对象,可分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 、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近年来,大气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影响预测的重要性。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通过定量评估大气污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价大气质量可以借助监测数据、模型模拟以及评估指标等方法。
其中,监测数据是评价大气质量的基础数据。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确定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分布情况,进而评价大气质量。
模型模拟方法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模拟,从而了解大气污染程度。
评估指标是评价大气质量的衡量标准,常见的指标包括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政策。
根据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相伴随的是对影响预测的需求。
影响预测可以预测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传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模型模拟和评估分析,可以预测不同污染源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这些信息对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在环境管理和健康保护方面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例如,在制定工业排放限制和交通管理措施时,需要依靠影响预测结果来识别具体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其中,数据采集技术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采集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等数据。
此外,数学模型模拟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模型模拟可以预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评价和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应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是一项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解析课件

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 计算年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75。
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 和NOx 比例时,应根据不 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18
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
全年逐时/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地面浓度和最大地面小 时浓度;
参数类型 ADMS
AERMOD
地表粗糙度, 地表返照率、
地表参数 最小M-O长 BOWEN率、地
度
表粗糙度
干沉降参 数
沉降率
干沉降参数
湿沉降参 数
清洗率
湿沉降参数
化学反应 参数
化学反应选 项
半衰期、NOx转 化系数、臭氧浓
度等
其他参数
模拟建筑物/ 山区
时区、城市/农村
CALPUFF 地表粗糙度、土地使用类型、植被
10
11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
12
13
6、设定预测情景
序号 污染源类别 新增污染源
1 (正常排放)
排放方案
现有方案 /
推荐方案
预测因子
所有预测 因子
计算点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常规预测内容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C实
Q
2u
y z
y2
e
xp[(
2
2 y
(z
He )2
2
2 z
)]
He-z
P(x,y,z)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四、大气扩散模型
在大气环境影响平均的实际工作中,大气扩散计算通常 以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
高斯模式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在均匀、定 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分布,由此可导出一 系列高斯型扩散公式。实际大气不满足均匀、定常条件, 因此一般的高斯扩散公式应用于下垫面均匀平坦、气流稳 定的小尺度扩散问题更为有效。
1.1一次(30min)和24小时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1.2不利气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不 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 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 条件)。熏烟状态可按一次取样计算,其它典型气象条件可酌情按 一次取样或按日均值计算。
高斯扩散模式的一般适用条件是: ①地面开阔平坦,性质均匀,下垫面以上大气湍流稳定; ②扩散处于同一大气温度层结中,扩散范围小于10km; ③扩散物质随空气一起运动,在扩散输送过程中不产生 化学反应,地面也不吸收污染物而全反射; ④平均风向和风速平直稳定,且u>1~2m/s。
高斯扩散模式适应大气湍流的性质,物理概念明确, 估算污染浓度的结果基本上能与实验资料相吻合,且只 需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即可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因此使 用最为普遍。
项目四: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
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具体 有以下几点:
(1) 了解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2) 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3) 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 担率)。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U y z
2
2 y
2
2 z
He
地面
He
实、虚源作用迭加 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模式
虚源
c(x,
y,
z,
He)
Q 2U
y z
exp(
y 2
2
2 y
){exp[
(
z He
2
2 z
)2
]
exp[
(
zH
2
2 z
e
)2
]}
如果地面对污染物完全吸收,无反射,虚源贡献为零
0 c( x,
y, z, He )
Q
2U y z
运用最为普遍的是高斯模式:污染物在空间的 概率密度在平稳均匀湍流场下服从正态分布( 高斯分布)
适用条件—匀流场(即风速、扩散 参数等不随时间、空间位置的变化而 变化)
分类方法
第6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模型
烟流模型
污染物扩
烟团模型
散状态
箱式模型
大 气 环
模型推导 方法
演绎法导出的物理模型 归纳法导出的统计模型 点源扩散模型
exp( y2
2
2 y
){exp[ (z He )2
2
2 z
]
exp[ (z He )2
2
2 z
]}
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烟羽扩散对地面的影响。高架连续点源烟羽落地时,Z=0
若为地面源
c(x,
y, 0,
He)
Q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H
2
2 e 2 z
排 放 方 式
污 染 控 制 措 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及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及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以评估和预测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在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的决策工具,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影响:大气环境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直接的环境之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通过监测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扩散和沉降情况,来评判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 水环境影响:水环境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水体的污染、消耗、水质和水量的改变等方面的影响。
3. 土壤环境影响:土壤是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土壤质量、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土壤侵蚀、污染等问题。
4.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碎化程度,以及对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等。
5. 社会经济影响:社会经济是建设项目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就业机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观测法:直接观测法是指通过现场考察、监测和数据采集等手段,对环境现状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
例如,通过水样采集和分析,评估建设项目对水环境水质的影响。
2.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
例如,通过大气扩散模型,模拟评估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3. 经验参考法:经验参考法是基于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和相关文献的经验总结,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全部内容。
注意: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内容:1、取消氮氧化物指标;2、二氧化氮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0。
04改为0。
08,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l改为0。
12mg/l,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
12mg/l改为0.24mg/l;3、臭氧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
12mg/l改为0。
16mg/l,,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l改为0。
20mg/l。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要求,排放氯气、氰化氢、光气的排气筒高度不低于25米。
二、估算模式所需输入的基本参数如下:1、点源参数(5项):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排气筒出口处排放速度、点源排放速率;2、面源参数(4项):面源排放高度、面源长度、面源宽度、面源排放速率【g/(s.m2)】;3、体源参数(4项):体源排放高度、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垂直扩散参数、体源排放速率(g/s);4、复杂地形参数(2项):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中心的距离;5、建筑物参数(3项):建筑物长度、宽度、高度;6、项目污染源位于海岸或宽阔水体岸边可能导致岸边熏烟的,提供排放源到岸边的最近距离;7、其他参数:计算点的离地高度、风速仪的测风高度。
三、附图、附表、附件要求:(一)附图:1、污染源点位和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包括评价范围底图、评价范围、项目污染源、评价范围内其他污染源、主要环境空气敏感区、地面气象站、探空气象站、环境监测点;2、基本气象分析图:年、季风向玫瑰图;3、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温廓线;年平均风速月变化曲线图、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风廓线;4、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5、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浓度最大值(小时平均和日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长期气象条件下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是用于评估特定活动或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的工具。
它通过计算和分析源活动的排放量、空气质量指标、风速、气象条件等因素,来预测该活动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
本文将从计算模型、参数输入、结果解读等方面,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需要基于合理的计算模型。
目前常用的计算模型包括排放模型、传输模型和空气质量模型。
排放模型用于估算源活动的排放量,可以根据源活动的类型、规模、技术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传输模型用于模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传输过程,可以基于源活动的排放量、风速、气象条件等因素来计算污染物浓度分布。
空气质量模型用于评估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可以根据污染物浓度分布和相关标准来比较,并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其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需要合理的参数输入。
参数输入是计算模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般来说,参数输入包括源活动的排放量、环境因素的观测数据、模型的设定参数等。
源活动的排放量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监测或相关数据进行估算。
环境因素的观测数据可以通过气象观测站、污染物监测站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或长期积累。
模型的设定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校正。
最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和评估。
分析结果通常包括污染物浓度分布、空气质量指标、污染物浓度超标程度等信息。
解读分析结果时,需要结合相关环境标准、政策法规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分析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超过相关标准,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污染物控制措施,以减轻大气环境影响;如果分析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低于相关标准,则可以认为该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特定活动或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通过合理选择计算模型、输入参数,以及对结果进行合理解读和评估,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大气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19 页
当有效源高 He=0 时,由式(4-8)可得到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为:
C(x, y, z,0) = Q π uσ yσ z
exp
−
1 2
(
y2
σ
2 y
z2 + σ z2
)
(4-14)
可见,地面源产生的浓度恰好是无限空间连续点源所产生浓度的 2 倍。 (4)颗粒物扩散模式
⋅
exp[−
2σ
2
y
y2 (x +
x0
)
]
⋅
exp[−
H
2 e
2σ
2 z
(
x)
]
(4-29)
式中,Q 为源强,x0 为向上风向后退的距离,α为面源边长。
9、颗粒物扩散模式
环评中主要应用 HJ/T2.2-93 推荐的倾斜烟云模式,该模式认为由于颗粒的重力沉降作用,烟羽的轴 线将产生倾斜,有效源高将降低,必须对有效源高进行修正。有风时的倾斜烟云模式为:
Hs ≥
Q ×106 − ∆H P
(4-28)
厂址选择时应当考虑污染物的本底浓度、风向、风速、温度层结和地形等各方面的因素。
8、面源扩散模式
点源排放的污染物在经过 x0 距离扩散后与面源具有相同的扩散帽,则有 α=4.3σy,由此定出 x。于 是,
C
(
x,
y,
0)
=
π
uσ
y
(
x
Q + x0
)σ
z
(
x)
C max
= 2Q πeuσ y H e
=Q πeuσ yσ zmax
= 2Q ⋅ σ zmax πeuH e 2 σ y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和使用各种技术设施已经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气环境的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还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至关重要。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指利用现有的气象、地理、工程等数据和方法,预测特定规模工程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评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程项目的类型、地理位置、使用的技术、运营方式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
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物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污染源排放和传输特性等因素进行参数化建模。
通过模拟和分析污染物的传输行为,可以预测影响范围、浓度和持续时间等。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气象学家、环境科学家、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等都需要参与其中。
气象学家需要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测,以帮助模型建立和参数化。
环境科学家需要提供有关污染物排放和传输特性的数据和知识,以适应模型的需求。
工程师需要提供有关工程项目的技术和操作细节,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预测的结果评估和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预测结果的评估和解释。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评价通常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评价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以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在不同的环境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工业园区、交通设施和能源项目等,预测和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可以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全部内容。
注意: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内容:
1、取消氮氧化物指标;
2、二氧化氮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0。
04改为0。
08,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l改为0。
12mg/l,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
12mg/l改为0.24mg/l;
3、臭氧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
12mg/l改为0。
16mg/l,,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l改为0。
20mg/l。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要求,排放氯气、氰化氢、光气的排气筒高度不低于25米。
二、估算模式所需输入的基本参数如下:
1、点源参数(5项):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
排气筒出口处排放速度、点源排放速率;
2、面源参数(4项):面源排放高度、面源长度、面源宽度、面源排放速率
【g/(s.m2)】;
3、体源参数(4项):体源排放高度、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垂直扩散参数、体
源排放速率(g/s);
4、复杂地形参数(2项):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主导风
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中心的距离;
5、建筑物参数(3项):建筑物长度、宽度、高度;
6、项目污染源位于海岸或宽阔水体岸边可能导致岸边熏烟的,提供排放源到岸边
的最近距离;
7、其他参数:计算点的离地高度、风速仪的测风高度。
三、附图、附表、附件要求:
(一)附图:
1、污染源点位和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包括评价范围底图、评价范围、项目污
染源、评价范围内其他污染源、主要环境空气敏感区、地面气象站、探空气象站、环境监测点;
2、基本气象分析图:年、季风向玫瑰图;
3、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温廓线;年平均风速月变
化曲线图、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风廓线;
4、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5、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浓度最大值(小时平均和日平均
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长期气象条件下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二)附表:
1、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2、污染源调查清单表:包括周期性排放系数统计表,点、面、体、线源参数调查清
单,颗粒物粒径调查清单;
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4、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年平均风速月变化、季小时平
均风速日变化,年平均风频月变化、年平均风频季变化及年均风频;
5、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达标分析。
(三)附件:
1、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
2、气象观测资料文件:注明观测资料来源和气象观测站类别;
3、预测模式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气象输入文件、地形输入文件、程序主控文
件、预测浓度输出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