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推荐下载
阿司匹林的作用及用途
阿司匹林的作用及用途阿司匹林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药物,有心脏病的患者,每天口服1片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心梗。
但临床调查显示,口服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及胃出血风险,针对已经发生过中风或者心脏病的群体,阿司匹林好处大于风险。
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医生思考是否每个人都能服用阿司匹林,针对阿司匹林的用途进行分析,还需思考阿司匹林的作用,以免乱服药。
一、阿司匹林是什么阿司匹林是西药名,包括胶囊及散剂、片剂,在临床上属于解热镇痛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达到缓解疼痛及抑制血栓的效果,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及肠溶片在临床上为甲类药物,阿司匹林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属于乙类药物,阿司匹林散剂及泡腾片属于丙类药物。
二、阿司匹林适应症及作用阿司匹林片在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动脉硬化上有一定效果,能缓解暂时性脑缺血及中风。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免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可预防心梗及人工心脏瓣膜、手术后血栓,也能在不稳定心绞痛中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主要作用便是抵抗血栓,针对心梗、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等疾病具有一定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针对普通感冒引发的发热及中度疼痛具有一定效果,比如,患者发生头痛及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均能使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使用后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比如,患者在大量用药后发生呕吐及腹部不适感,患者血药浓度高,则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
常见的反应包括恶心、上腹不适、呕吐、疼痛、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在停药后不良反应会消失。
长期及大量口服药物会引发胃肠道出血及溃疡。
也有患者发生中枢神经反应,引发可逆性耳鸣、听力降低等反应,患者在多口服一个疗程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明显。
有些患者会发生过敏反应,临床常见反应是休克、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水肿等,部分易感染的患者,在口服药物后容易发生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患者导致死亡。
患者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后,让血药浓度超过250ug/ml时会发生肝肾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往往是可逆性的,患者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防治作用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也是中国第一大致残原因、第二大死亡原因。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液凝固形成血块,堵塞了脑的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又称为脑梗死。血液凝固的过程中血小板起着关键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发挥防止血液凝固,预防脑梗死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推荐为50~325mg/ d(I级推荐,A级证据)[7]。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 H A/ASA)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二级预防指南指出:阿司匹林是目前证据最充分的预防卒中再发的抗血小板药物,单用阿司匹林(50~325 m g)证据级别I类,推荐等级A级;阿司匹林25 m g联用缓释双嘧达莫200 mg每日两次证据级别I类,推荐等级B级。
2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
2.1阿司匹林在心绞痛中的作用
在心肌缺血引发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中,其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继发病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的形成。局部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管腔小、血流速度快、剪切应力高、血小板易聚集。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口服小剂量后导致血栓素A2(TX A2)合成减少,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进而在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应给予咀嚼或普通肠溶阿司匹林,每天75~325mg [2]。Cairns JA等的一项随机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脏死亡率下降50%[3]。2006年的新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绞痛指南大大修改了推荐的药物,强调了抗血小板治疗特别是阿司匹林的重要性。但对于变异型心绞痛,由于阿司匹林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以避免使用[4]。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非常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阿司匹林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重新认识和评价非常重要,从而对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理学;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032-01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主要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同时该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抗肿瘤等均有良好的作用[1],具临床资料显示,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以来,减少了约为25%的心血管时间发生的几率,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具有多重作用的药物。
但随着阿司匹林使用的增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步增加,常见的有胃肠道副反应、阿司匹林过敏等,因此,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用药人员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有充分认识,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增加药物效果达到疗效。
1.药理学特性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味酸,遇水微溶解,阿司匹林呈弱酸性,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同时发生分解,阿司匹林的解热止痛作用强于水杨酸钠,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用途不断增多,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进行抑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2.临床应用2.1 解热镇痛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范畴,其镇痛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对引起化学性刺激的物质产生抑制作用,缓解短期内的疼痛,如阿司匹林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在出现偏头痛早期服药,能够更好的达到控制效果;解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血管发生扩张,从而使汗液的排放量增加,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阿司匹林具有消炎作用,但消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对溶解酶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来达到消炎的效果。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本刊发表《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近期发表的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参照我国相关指南和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更加精准的适用人群、不适宜人群及相关的其他问题等给予了明确和实用的推荐,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至今为止,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在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获益大于其引起的出血风险;在缺血风险相对较低和(或)危险因素控制相对良好的人群(如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增加的地区人群),阿司匹林的出血不良反应则抵消了其微弱的获益。
因此,该共识结合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中高风险人群较多、危险因素控制不佳、风险评估方法也不同于欧美人群的国情,提出了客观科学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的临床路径,旨在使临床一线医生能够精准地使用阿司匹林。
当然,我们期待也相信将会有更多的阿司匹林用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肯定的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仍有重要价值。
●引言阿司匹林曾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一级预防[1,2,3,4]。
但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时不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病死亡率,其主要获益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主要风险是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5,6,7]。
因此,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才有意义。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
8(4):323—324. 2 王祥 群.阿 司匹林 防治 白内障研究 的现状
及展望 [J].国外医 学 ·眼科 学分册 ,1997。 21(4):211—216. 3 陈 新 谦 ,金 有 豫 ,汤 光 .新 编 药 物 学 [M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03.
预 防糖 尿 病 视 网 膜 病 变 最 近 研 究 者 报 告 ,栩 埘 低 浓 度 的 阿
林 【J『预 防糖尿 病性 视 网膜病 鼠模 型 的 微血 管 病 。哈 佛 医 学 院 的 Mara I ̄renzi 博 士 说 :在 我 们 能 够 建 议 人 们 使 用 阿 司 匹 林 预 防 糖 尿 病 性 视 网膜 病 之 fii『,我们 需 要 史好的弄清最低有效剂 量 ,以及 药物 靶向 视 网 膜 血 管 的 过 程 。
司匹林 和降低胆固醇的药 物 “斯塔 丁”并 用 ,可降低结肠癌 的危险 。该研究 中心 对 1.5万名心脏病 患者进行 r 3次研 究 ,所 获 得 的 数 据 表 明 ,这 两 种 常 用 药 同 时 使 用 ,能 杀 死 早 期 的 癌 细 胞 ,医 学 专 家 对 1000名 结 肠 癌 的 患 者 进 行 研 究 ,发 现 他 们服 用 阿 司 匹 林 后 的 发 病 率 下 降 了
匹林 作 为 心 血 管疾 病 一 级 预 防 ,包 括 年 龄 >40岁或 有 下述 任一 危 险因 素者 (心 血 管疾病家族史 、高血压 、吸烟 、血脂异 常或 蛋 白尿 )。对 下 述 糖 尿病 患 者 使 用 阿 司 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 防 ,合并 心肌 梗死 、血管旁路术 、卒 巾/qIA、外周血 管疾
阿 司 匹 林 可 防 妊 娠 毒 血 症 芬 兰有 研 究 发 现 ,让 可 能 出 现 妊 娠 血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临床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临床中的应用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近来发现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形势严峻,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价值也越发明显。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阿司匹林不仅仅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做为环氧化酶的抑制剂,在抗血小板中有着重要作用。
就目前而言,阿司匹林不但在抗血小板聚集中广泛应用,而且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也被广泛使用。
但是因为人们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疗效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它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笔者就从作用机制、适用疾病以及不良反应等反面对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众所周知,阿司匹林在抗炎和抗血栓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抗血栓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使环氧化酶乙酰化而抑制该酶的活性。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口服进入体内后,在人体内发生反应,其反应产物之一便是水杨酸,水杨酸可以结合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COX),水杨酸中的乙酰基与COX-1不可逆结合,抑制了血栓素(TXA)的,与此同时对血管内皮上的COX也产生抑制,减少前列环素(PGI )合成。
但是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PGI的合成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对TXA的合成却能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血小板成熟后便丧失了合成蛋白的能力,其环氧化酶失活为永久性的,在其生存期内无法补偿,也就是说,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后,直等到有新的血小板进入才能恢复。
血小板在血液中的生存期也只有7天左右,因此,一次口服阿司匹林后其抗血小板作用的时间可持续7天左右,药效时间较长。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主要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主要临床应用标签: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阿司匹林是临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
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开始主要用于止痛、退热、抗炎及抗风湿治疗。
后又发现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
经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防癌症、多种眼科疾病等疾病中均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临床应用做一表述。
一、药理作用1.1抗凝血:阿司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
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
阿司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
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1.2消炎:阿司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
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1.3解熱:阿司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司匹林。
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
二、主要临床应用2.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可使急性风湿热患者于24~48小时内退热,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血沉下降,患者主观感觉好转。
由于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故也可用于鉴别诊断。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迅速镇痛,消退关节炎症,减轻关节损伤,目前仍是首选药。
用于抗风湿最好用至最大耐受剂量,一般成人每日3~5g,分4次于饭后服。
2.2抗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基石,并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血管性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1、高血压患者为血压控制满意(<150/90 mmHg),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年龄在50岁以上;
b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c有糖尿病。
2、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 年龄> 40岁;
△ 吸烟;
△ 肥胖 >120 %理想体重或BMI >27.3 (女性)、>27.8 (男性);
△高血压;
△ 微量或明显白蛋白尿;
△ 冠心病家族史 ;
△ 血脂异常。
(三)中国专家共识(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建议下列髙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
1、 10年冠心病风险大于等于6%的患者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75-160mg/d作为一级预防用药 ——美国预防特别工作组( U.S. PSTF )
2、 10年冠心病风险大于等于10%的患者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75-160mg/d作为一级预防用药 ——美国心脏协会(AHA )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15-59岁的人群中,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死亡总数要超过HIV阳性占第一位。60岁以上的人群中,两个心脑血管病加起来,远远超过各项死亡原因。因此心脑血管事件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
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就是预防,明显的降低其发病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改善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如有效的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全球脑卒中的发生率可以下降85%,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可以下降75%。
阿司匹林100问
阿司匹林临床手册---医师版100问(第三版)网站内容第一部分:心血管病一级预防1.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2006年为183.7/10万,2008年为241.0/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一级预防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因此,一级预防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证据有哪些?迄今为止共进行了多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包括英国医师研究(BMD)、内科医师研究(PHS)、血栓形成预防试验(TPT)、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一级预防研究(PPP)、妇女健康研究(WHS)、2008年日本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试验(J-PAD)、预防动脉疾病和糖尿病进展(POPADAD)、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试验(AAA)以及2014年公布结果的JPPP试验。
2006年Berger等对前6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JAMA, 2006, 295:306-313),结果表明规律使用阿司匹林可使男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32%,女性发生卒中的危险降低17%。
2011年Raju等对前9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Am J Med,2011,124:621-629),共纳人100 076例患者。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MI、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同时显著增加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经典药物,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用最多,但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的报导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应用现状及阿司匹林研究最新发展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对农业领域新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环氧化物酶、抗癌、新应用、农业领域、阿司匹林反抗、发展前景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和抗炎药,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会萃药。
阿司匹林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短暂性缺血性疾病的发作。
但随着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理作用也不断发现。
不仅在医学上有较大的研究发展,而且在农业领域有新的妙用。
1.解热镇痛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者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 (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药理作用温和而确实,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
2.消炎抗风湿用于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也可用于鉴别诊断。
为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但由于抗风湿治疗剂量大,易引起胃溃疡和胃出血。
长期用药对肝、肾都有伤害,但伤害是可逆的,停药后可恢复。
3.防止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会萃,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
因此,可作为治疗脑血栓及预防心肌梗塞发生的常规治疗药物[1]。
随着对血栓在心脑血管事件中认识程度的提高及使用阿司匹林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多,我国专家共识明确提出了对阿司匹林使用的意见和建议[2],让心脑血管患者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即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以及防治老年痴呆等作用, 并认为这些作用都与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及抑制血栓素A2有关[3]。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病的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 日 益得到重视… 。近几年,我国相继发表
了Ⅸ 阿司 匹林在 动脉硬 化性 心血管疾 病 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专 家共识 ( 2 0 0 5 )》 和 《 缺血性 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 规范应用共 识》 ( 以下 简称 共 识* )以指导临床规 范使 用阿司 匹林 。 本研 究 通过 对我 院 阿司 匹林 在动 脉硬 化 性心 脑血 管疾 病 中 的应
2 0 1 3年 6月第 1 1 卷 第1 7 期
自临床治疗 中可 以采用两种药 物的配伍使用 。
・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3 7 7
察[ J J . 中国 医疗前 沿, 2 0 1 0 , 5 ( 1 4 ) : 2 5 .
2结
果
[ 3 】 吴新 华 . 不 同抗 菌药物 治疗 慢性 支 气管 炎急 性发 作疗 效 观察 ( 附 2 O 例病 例 报告) [ J 】 . 齐 齐 哈尔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0 , 3 1 ( 1 5 ) : 2 4 1 4 — 2 4 1 5 . [ 4 ] 刘娜 . 社 区慢 性 支气 管炎 急性 发作 8 9 例 临床 分析 [ J ] . 中 国社 区医
阿司 匹林在 动脉硬 化性心脑血 管疾病 中的应用调查研 究
余建 新 付 春 范丰荚 ( 江西省 丰城市 中医院 ,江西 丰城 3 3 1 1 0 0 )
【 关 键 词】 阿 司 匹林 ;动脉 硬 化性 心脑血 管疾 病
中图 分类 号 :R 9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7 - 0 3 7 7 - 0 1
大量 的循证 医学 证 明,在 心血管 高危患者 中抗血小 板药物 阿司匹 林 长期治疗能够使 严重心血管联合 终点事件 发生率 降低约 1 / 9 ,其 中致 死 性心肌梗 死 的危险 减低 1 / 3 ,非 致死性 卒 中的危险减 低 1 / 4 ,血 管事
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阿司匹林在中国的安全性问题
阿司匹林的安全性问题是临床关 注的重点之一,长期服用阿司匹 林可能导致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不良反应。
在中国,随着阿司匹林使用量的 增加,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需要加强用药监测和风险评估
。
此外,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 互作用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特 别是与抗凝药物、抗炎药等合用
针对中国人群特点,制定 适合中国人群的阿司匹林 使用专家共识,以指导临
床实践。
共识的主要内容
阿司匹林适应症
明确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 防中的适用人群和具体用法用量。
用药安全性
强调阿司匹林的安全性,针对不同危险分 层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
联合用药
提出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建议 ,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特殊人群管理
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 )提出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和管理策略。
共识的解读重点
适应症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和 用药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用药监测
加强患者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 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联合用药管理
关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选择联 合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的 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未来应关注阿司匹 林在新的临床领域的应用进展,以充分发挥 其疗效。
阿司匹林最初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逐 渐扩大。目前,阿司匹林已被用于多种疾病 的治疗,如糖尿病、肿瘤等。未来,阿司匹 林可能还会被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如 神经退行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这些新的 临床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
某大学医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上接第556页)在儿童入学时段,尽量避免水痘疫苗免疫空 白,尽早在学校儿童中形成免疫屏障,避免水痘的暴发和流 行。 严把复课关,学校和预防保健科动员患儿家长配合疫情 处理工作,积极隔离患儿。严格掌握复课时限(病例在家隔离 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 d)。持地段医院保健科医生 开具的复课证明返校上课,学校保存复课证明。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 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 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从事传 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有关工作制度。逐 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 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 家庭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积极对患传染病的学生实
[1]蒙强.某校医院门诊常见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校医, 2005.19(2):206—207. [2]崔忠太,邵秀芹,孙庆华.某校医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 分析[J].中国校医,2007。21(1):42. [3】刘晓琰,施安国.我院2003年度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浅析[J]. 中国药房,2005,16(3):209—211. [4】高仲阳.合理用药[A].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职业药师资格认证 中心组.医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中国校医2008年8月第22卷第5期
Chin J SchoolI)fx-"tOl"Oct.2008
V01.22
No.2
·557·
[文章编号]1001—7062(2008)05~0557—02[中图分类号】R 969.3[文献标识码】A
[专题调查]
某大学医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浅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高 的心肌梗死 的 可能性 。早期 的抗栓 治疗 ,阿 司匹林 加肝 素是非 sT段 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治疗 的基础 。 作
为二级预防 ,在急性 冠状 动脉 综合 征后 阿 司匹林 应该 无 限 期使用 ,如 阿 司匹林 过 敏 或不 能 耐受 ,可 选 用 氯 吡格 雷 。
论 著
Tet rai s
中 国 民  ̄ I .e医 药 RJI ' '
C ieejunlo tnm dc e ad eh ohr ay hns ora feho e in n tnp am c i ・1 ・ 7
中 医— — 辨证 论治
郑 永 吉
浙江省金华市赤松卫生院 ,浙江 金华 3 1 2 . 02 2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论 著
Tr a i e ts
1 ・ 6
C ieeju lo tn m de e ad eh ohn ay hns o ma fe o e in n tnp a ̄ c h i
浅 谈 阿 司 匹林在 心 血 管疾 病 中 的应 用
邵 群 慧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中卫市人 民医院心血 管内科 宁夏 中卫 7 50 5 00
【 摘
要 】 阿司匹林应用 于临床 已有 1 o 0 余年的历史 ,近年来其抗血 小板聚集作 用备受 关注 。我们 概述 了阿司 匹林 的作用 机制 以及
其 在心血 管疾病 中的临床应用 ,对更好的使用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阿 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应用 【 中图分 类号 】R 1.5 742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8 1 (02 6 01 — 2 07— 57 21 )0 — 0 6 0
阿司匹林的临床多用途
阿司匹林的临床多用途阿司匹林为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临床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由于本药用途广泛,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临床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下面将阿司匹林的临床用途阐述如下。
1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有明确的疗效,从而使得阿司匹林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1]。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活性位点丝氨酸产生共价键性乙酰化而使该酶受到抑制,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化酶途径转变为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进而减少血栓素的形成。
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
高浓度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合成酶,减少了前列环素的合成。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血小板的聚集又是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对预防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有明显效果。
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周血管疾病等患者,都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 防治白内障每日口服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可延缓和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根据国外学者研究观察,对于患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其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
这可能与阿司匹林降血糖、降低血浆色氨酸和对丙醛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关,从而使阿司匹林能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形成[2]。
3 防治老年痴呆症美国学者研究发现,通过按时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例如:心脏病及关节病患者,其大大减低了患老年痴呆的几率。
阿司匹林对老年痴呆有改善智能损害并延缓其症状发展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60-100毫克)对老年痴呆症有防治作用[3]。
由于中枢炎症其加重了老年痴呆症, 阿司匹林能够防治本病的炎症过程, 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不但可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对老年健忘症患者也有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6-8-8一、概要(一)阿司匹林在防治动脉硬化血栓方面的主要进展在20 多种抗血小板药物中,经过大量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充分验证,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长期口服制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短期静脉内应用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
阿司匹林曾经仅仅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药,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其有抗血小板作用。
目前已有超过100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汇总分析表明,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减低1/3,非致死性卒中的危险减低1/4,血管事件死亡率减低1/6。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CVD)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得到重视[1]。
(二)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至今最大的汇总分析是抗血栓治疗试验协作组(AntithromboticTrialists"Collaboration)[1] 所作的总计大约56 000 例心血管高危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资料评价,包括 5 个近期持续一年以上的临床试验(BMD、HOT、PPP、PHS 及TPT 研究)。
结果表明:在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的患者中,阿司匹林治疗能使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降15%;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总体降低23%,其中有血管病史的患者降低31%,有糖尿病史的患者降低27%,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降低24%,而总胆固醇水平<5.0 mmol/L 的患者降低45%(表1)。
表1 阿司匹林与安慰剂对照CVD 一级预防资料[1]注:PHS:美国男性医师健康研究;PPP:一级预防方案;HOT: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研究;BMD:英国男性医生试验;TPT:血栓预防试验临床试验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每年预测冠心病事件<1% 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6%,每年预测冠心病事件为1%~3% 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0%,每年预测冠心病事件≥3% 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5%[1]。
在权衡受益和风险(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以后,美国心脏协会(AHA)对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阿司匹林应考虑用于10 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 的健康男性和女性[2]。
2005 年Ridker 等[3]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妇女健康研究(WHS)。
39 876 例健康女性(45 岁或以上)接受阿司匹林100mg 隔天 1 次口服干预,观察10 年,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女性首次卒中发生率17%,其中缺血性卒中下降24%,短暂性脑缺血(TIA)下降22%,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未增加。
65 岁以上女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显著减少主要血管事件26%,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34%。
WHS 进一步强化了阿司匹林在女性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同时证实健康女性(10 年冠心病风险仅为2.5%)也能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获益。
(三)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试验证据抗栓临床试验协作组对287 项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135 000 例抗血小板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的患者和77 000 例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比较的患者中,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所有严重血管事件的联合终点约减少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非致死性卒中减少1/4,而血管性死亡减少1/6[4]。
阿司匹林对血管事件风险增高的患者均具有保护作用。
阿司匹林对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下降30%(P<0.0001),血管性死亡下降15%(P=0.0006),全因死亡下降12%(P=0.0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下降55%(P<0.0001),血管性死亡下降22%(P<0.0001),全因死亡率下降22%(P<0.0001)[5]。
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史患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可使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降低34%,非致死性AMI 的发病率降低39%,血管性死亡降低22%、全因的死亡降低26%(P 均<0.001)[6]。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短期合用的疗效不论在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CURE 研究)还是PCI 的患者(PCI-CURE 和CREDO 研究)均优于单用阿司匹林[6,7]。
(四)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脏病防治中的最适剂量设计严谨的随机临床试验已证明,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最低的有效剂量为75~150 mg/d,在减少高危患者血管事件中阿司匹林75~150 mg/d 剂量的疗效优于更高剂量的疗效(表2),因此最低有效剂量(75~150 mg/d)用于长期治疗符合“疗效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则。
表2 在减少高危患者血管事件中阿司匹林剂量的直接比较[4](五)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及获益/风险比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出血并发症,胃肠道刺激症状及腹泻、皮疹等。
对于PCI 后需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时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H2 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有助于减少胃肠黏膜出血并发症。
用于一级预防,阿司匹林的疗效取决于血栓危险和出血危险二者之间的评估,对于血管事件低危患者(≤1%/年),收益与出血并发症相抵消。
相反,在心血管或脑血管合并症高危的患者(>3%/年),收益明显大于风险[8]。
(六)关于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1. 目前尚无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公认定义和诊断标准,因此也缺乏严谨的发生率调查。
阿司匹林抵抗通常是指阿司匹林治疗未能引起预期的生物学效应(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使出血时间延长)或未能预防动脉硬化血栓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中也有报道。
2.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依靠阿司匹林一种因素的干预要达到预防全部(目前是1/4)缺血性血管事件是不可能的,仅仅依靠任何其他一种因素干预(降血压、调脂、控制血糖、戒烟等)同样也达不到。
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再次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阿司匹林抵抗(表3)。
表3 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再次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可能原因3.目前报告用于诊断阿司匹林抵抗的实验室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由ADP、花生四烯酸、胶原、肾上腺素等诱导)、血小板集合力(由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RPFA 等自动半定量测定)、出血时间(皮肤穿刺点出血时间)和血栓素生成试验(尿TXB2浓度测定)。
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用于诊断的标准值及与临床事件相关性尚不确定。
4.已有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资料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反应降低与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如HOPE 研究(以尿TXB2 为指标)[9]及PURSUIT研究(临床分析,无血小板功能指标)[10]等,提示应当进一步重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包括诊断标准、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及防治方法等。
二、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一)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建议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75~150mg/d)进行一级预防:1. 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满意(<150/90mm Hg),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1] :①年龄在50 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
2. 患有 2 型糖尿病,40 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12];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
3. 10 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 的人群[2]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13] :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 岁;早发CVD 疾病家族史(男<55 岁、女<65 岁发病史)。
(二)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建议1. 适合于阿司匹林单药应用的情况。
(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4,14]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长期应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mg/d 作为替代治疗。
(2)既往心肌梗死史(ST 段抬高和不抬高的AMI 后)[4,14]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长期服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mg/d 作为替代治疗。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 :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术后24 h 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长期应用。
(4)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mg/d 替代治疗。
(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
(6)心房颤动:建议阿司匹林300mg/d,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林的高危患者。
(7)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6] :所有置入机械瓣膜者,均应华法林治疗,推荐INR 目标值为 2.5(2.0~3.0),对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左房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同时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必须停用华法林时,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阿司匹林75~100mg/d 治疗。
2.阿司匹林需要与其他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的情况。
(1)ST 段抬高的AMI[4,17] :不论是否接受PCI 治疗,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 mg/d,1~7天后100mg/d(75~150mg/d)长期应用。
氯吡格雷300mg 负荷量,然后75mg/d。
对非介入治疗的患者氯吡格雷至少服用 1 个月,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对行介入治疗患者,建议氯吡格雷75mg/d 继续应用9~12 个月。
围术期必要时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静滴。
(2)非ST 段抬高的AMI[4,7] :不论是否行介入治疗,均应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mg/d,1~7 天后100mg/d(75~150mg/d)长期应用。
氯吡格雷300mg/d 负荷量,继之75mg/d,至少服用 1 个月;对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建议服用9~12个月;围术期必要时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静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