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以说,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之日就是民族复兴之时。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那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培养学生向历史上创新人物学习。
我们中学生很多都喜欢学习历史学科,特别是我教历史和生物这两科后的感受较深。
因为历史教学中有他们十分喜欢的历史人物和有许多勇于创新的历史故事。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最根本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优秀民族。
从春秋战国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直到邓小平同志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不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思想。
历史上众多的杰出人物和典型事例就是通过勇敢地否定原有的落后因素,然后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例如:北宋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的积弱积贫状况,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对守旧,勇于创新进行变法,挽救北宋统治阶级的统治。
近代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封建顽固派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腐朽、没落、守旧的思想,提出“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的观点,主张维新变法,从而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在学习中国历史时,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大胆创新,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等策略,都体现中国人民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
在教学中,教师要列举史实,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向创新英雄人物们学习。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亲其师而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在给予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生应给予鼓励和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时代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运用科学发展观,全新的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上课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自由探索、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创新思维流畅,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无压抑的互动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求异思维,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由过去仅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转向不仅要培养“尖子”,更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由过去主要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的知识,转向不仅要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的知识,而且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要注意个性发展。
作为一个女教师,与学生较容易沟通,平时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师生平等民主地对话。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而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
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能力。
历史教学如何冲出传统教育,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科教兴国做出积极的贡献,值的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现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的新观点、新发明,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标志的四大发明及九年级中的三次工业革命等知识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无数科学家用他们的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如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教育的知识点,并立足于当代社会具体分析、科学讲解,就能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发动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且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各种历史材料。
对于历史教材中有关创新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展开课堂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创新的重要。
2.运用教材插图、挂图、录像、幻灯片等直观教材,展示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直观形象的材料,能再现历史表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历史教学更形象、生动。
特别是在讲科技史时,因教材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如能利用图片、幻灯,使学生身临其境,就更能感受到创造的召唤。
如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录像材料,介绍中国的科技成就,并讲述其没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原因,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创造性地学习,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的策略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历史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互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问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如果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
质疑和批判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只有敢于质疑和批判,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分析1. 引言1.1 背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学生对历史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历史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继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并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历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1.3 意义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创新方法进行历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深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重新审视,使历史变得鲜活。
其次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不但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此外,教师还需传授学生思维方法,交给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的水平亟待提高。
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
(二)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重新审视,创设全新情境,从而把握历史真正的内涵,使之变得鲜活。
(三)中学历史教师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
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
相反,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能力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一、多媒体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则在桌子上做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并不好。
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将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化的形式,设计一些历史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历史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回答与历史相关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个历史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等。
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指将历史教学与实际的历史场所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参观和体验历史文化遗迹。
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古迹、纪念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和学习,让学生亲眼见到历史文物和遗迹,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实地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四、讨论式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而讨论式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探究历史事件和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历史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了学 习的 方法 , 步入攀 登科 学巅峰 的阶梯 。 才是
例如, 世界 史中有关改 革的 问题 。 日 、 国等 国发 生过 重 本 俄
大的改革 , 重点分析 了大化 改新 的原 因、 我 内容 、 响 , 学 生理 影 使
解 大化 改新 。那 么, 以后 学习“ 在 明治维新 ” 时候 , 的 我就 让学 生 参考 “ 大化改新 ”分析 其原 因 , , 学生 就会 以分析“ 化改新 ” 因 大 原
的立场 、 观点和 方法作借 鉴 , 而得 出。 从 由于封建统 治的危 机 . 阶 级 矛盾 尖锐 。 内忧 外 困, 同时辩 出 两者的 不 同 , 者是奴 隶社 会 前 的阶级 矛盾 尖锐 , 后者是 封建社 会的 内外 交困的危机 。 当讲 完 每 同一类 问题 时 , 都要 总 结 出这一 类 问题规 律性 的 东西 , 分析共 性 和 个性 ; 当讲 完所有 改 革 时, 引导 学生 思其共 同原 因, 少学 我 不 生能归纳 出“ 落后 的制度 阻碍 了社 会的发 展 , 致危机 的 出现 ” 导 , 能够从 现 象分析到 本质 。通过 实践 , 我认 为 , 师不仅要 教给 学 教
意识 。 有意识 地提 醒学生成 为创新性人 才. 独创性 人才 。如 以讨 论 、 论等 形 式 , 学生各 抒 己 见 , 人之 所 不想 , 辩 使 想 见人 之所 不 见, 做人 之所 不做 . 从而优化 学生 的创新 心理 环境 , 发他们 想 激 象的冲动 , 想的新 颖 , 联 思路 的开 阔 , 一 堂课 , 每 我都要 给 学生一 个“ 自由” 的空间 , 他们大胆 的 想、 、 刚开始 绝大部 分同 学 让 问 辨 胆 小 , 不知如 何提 出 问题 , 就设计 问题 , 也 我 引导学 生思考 , 讲 如 维新 变法运动 时 , 我设 计 了这 样一个 问题 , 假如 没有 慈禧 太后 发 动的政 变, 你认 为 变法的结果 会怎样? 鼓励 学生大胆 作答 . 只要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摘要: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来说,讲的都是以往发生的历史事实,好像与探索无关。
其实恰恰相反,初中历史教学在现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融入创新意识,进行教学;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的角度试析创新思维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关键词:创新思维系统实践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
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例如某学生一反史学界对方伯谦临阵脱逃、最终伏法的定论,认为“方案”纯属冤狱,并通过旁征博引,自圆其说,得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中的方伯谦”这一观念。
该过程实际就是由心智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造思维的过程。
可见,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学生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囿于成规,突破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从史实的现象及本质中,剖析探索,寻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维结论。
从创造思维内容来看,它包括以下四种形式:(1)扩散思维,即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重组眼前的新信息及贮存的知识,得出独特的、多维的新结论的思维。
如对中国近代史“落后挨打”这一命题进行重组演绎,就能得出6种结论:a.落后可以不挨打,如隋唐对待日本的政策;b.落后打先进,如法兰克王国入侵西欧、我国古代辽夏金元入侵中原;c.落后与先进平等共存、互通有无,如唐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d.落后受先进援助,如三国时,蜀国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开发南中;e.落后反击先进,先进受到重创,如非洲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f.落后必挨打,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发生弱肉强食。
浅谈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知识是能力 的载体 ,能力是 知识 的运用 。重视 基础是亘卉不变 的真理 ,万丈高楼平地起 ,再高 、再新 和再美 的房 子 ,它的基础成 分还是水泥 、沙石 、钢筋等 。因此,重要 的历 史时问 、地点 、人物 和事件等 ,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 。就 是思维含 量较 高的要求学生有 创新意识的开放性材料分析题 , 答题时也不能离开 当时的历史环境 , 分析历史 问题 ,也不能脱离历史 唯物 主义的基 本观点和方法 。都需 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做铺垫。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 不能脱离历史基础 知识 ,否则就 不是 一种有 实际意义的创新 ,而是
联 想 ,能充分体 现发散性思维 的灵活性 。 X l ; 4 , 平同志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 :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即 “ 三个面 向” 。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 国际 竞争 ,为 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 民同志
在 全同教 育工作一个 同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创新教育是摆彳 F 教育工作者面前一
浅谈怎样在初 中历史教 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 育
; - . - ] : l k 省滦平县第八 中学
创新 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历史教学 中创新能力 的培养 主要 是创造性培养 ,即培养 学生不拘于教 材 、不囿于成规 ,能进行独立 自主 的思维 ,培养 学生 质疑求 异 、对有关历史问题提 自己看法 的 辩证批判思维 ,能不被 同定 的模式与方法所禁锢 ,多角度 、多方位 、 多途径地思考 问题 和解 决问题的多向性思维等等。本人在长期初 叶 1 历史教学 中,就创新教育进行 了一些探究 ,现谈几点体会 。
~
上创造发 明的重要途径 。哥 白尼对传统 的地球 中心说提 出挑 战,就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要课题 。
蕾遗良好 ■氛■ .培养蜘新意识 传统教学 以老 师设计教学方法让 学生向 “ 标准答案 ”上靠 ,往 教参材料 的圈子里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 主动性和独立思考 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
一
、
悟性灵性。爱因斯坦说过: “ 宽松 自由的学 习气氛不知要 比依靠呆板的训练、 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的教育好多少倍。”因此营造一种融洽、平等、 民生的 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历史课堂教学 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较 大的思想、行为 的自由度 ,使学生增强 自主
,
方面入手:
( 一 )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 了合作的需要 ,教师要适时 引导学生建立 合作小组 。根据 班级情况 , 通常 是前后桌形 成一个 “ 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 的,可建立若干个 “ 六 人小组 ”,这样分 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教师在 日常教学 中,再有 意识 地 强化 “ 小组 ”的集 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 “ 互帮互助 ,扶携共进 ”的 良好 氛 围,达到合作 的另一层意义——共 同提高 。 ( 二 )提 高合作 的效果 教 师必须 明确 , 自己始终是 小组合作学 习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 。因此,对 小组合作必须适 时进行 引导 , 让合作 “ 出成 效,有意义”。如:给 学生设计 “ 合 作学习记录衰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必须做记录 ,每个学 生轮 流当小组 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 。合作学习开始阶段 ,教师经 常性地 回收 “ 合作 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 ,对表现优秀 的更要给 予肯定,激 励学生把合 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 究 《 新课标 》指 出: “ 要正确 认识学生个 体差异 ,因材 施教,使每 个学生 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要让学生获得成 功的体 验,树立学好数学 的自信 心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也要相信 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 了自学 的 能力 。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 ,给学生一个 自主探 究的 自学时间和空 间,这样 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 习过程 ,也 能增 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自信心 ,提高 学 习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故事等引人入胜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与历史文化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师应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
首先,教师应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这包括了解和理解历史文化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文化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然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注意,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避免过度依赖技术。
四、开展跨学科教学,促进历史文化的创新为了促进历史文化的创新,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
通过将历史与文学、艺术、地理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并在学科交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地理课上可以讨论历史事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
一、教学理念创新1.弘扬人文精神: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历史故事、人物、事件等,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尊重历史事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3.注重学科交叉:历史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语文、政治等,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创新1.优化教材体系: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融入地方特色:挖掘地方历史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 history 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3.注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历史事件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创新1.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树立信心。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就包括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代社会,创新能力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而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了解历史教学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它既有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也包含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阅读、思维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对思想、文化和社会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思辨性,而思辨性是创新的最重要素养之一。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探讨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使他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起了快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历史教学注重的是历史素材的应用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积累和运用历史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课题来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比如编写历史故事、制作历史PPT、设计历史模型等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和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还应该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除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外,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并且在历史教育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弘扬传统文化,引发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时,老师会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材,如典籍、古代建筑、艺术品等,向学生传递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活动,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样做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中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
比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探索解答。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多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中还运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讨论外,还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具、教育游戏、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感悟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培养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背景,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历史。
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下面我将从创新能力的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三方面来展开论述,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创新能力兴趣1.创新能力的概念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而创新能力指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注意对组成创新能力的各种相关能力的全面培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而是创新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国家、社会的迫切要求。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
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3.1教师教学思想的突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然而仅仅具备专业水平是不够的,还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这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一种新方法,并用来创造性地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迁移思维、聚合思维等。
这是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此迁移到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求贯穿以具体的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即史论结合。
这是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
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活动等等,给学生开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传承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创新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当前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实践。
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学生在接触历史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进行场景教学或者历史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当代社会热点或者国际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的也能够与当下发生的事情进行联系,增强学习内容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实践除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讲述和阅读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和倦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
在教学手段的实践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使历史教学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
通过视听、动作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实践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往往只反映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书本知识,难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创新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加强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评价。
如开展历史主题研究、历史实验、历史展览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历史文化传承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解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内涵历史文化的传承,是指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继承与保护。
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重大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热爱和敬仰,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和创造性的思考,形成新的历史观念、历史认知和历史价值。
通过创新,使历史文化与时代相联系,使其具有新的意义和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与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景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素材的积累,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文献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比较和判断。
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思辨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融入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 历史文化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中,让学生亲自搜集、整理历史文化资料,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的变迁、传承和创新。
可以开展历史文化主题课题研究、历史文化展览和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历史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文物保护单位等,让学生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历史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3. 创新性历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历史故事的创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1.情境教学法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当然课前要精心选用好情境资料,比如影片、图片、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截取了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代表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场景。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话音未落,教室里霎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此时,我补充相关资料:”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主权,操纵最高委员会夺取山东的一切特权,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日本夺取山东,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中国就要灭亡了!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中国到底应该怎么办?!”“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北洋政府!”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喊出和当年青年学生一样的爱国口号……通过这些方式,成功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了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历史与现实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只是向学生传授过去的知识,学生会不喜欢。
历史教学中适
当穿插生活中的时事、时尚,让历史课也具现代气息,我给这种教法命名为”现实参与法”,即在教学中联系相关的现实事例进行比较和分析,达到认识历史、进行思想教育之目的。
让历史”活”起来,对学生来说,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往事。
历史教学中要抓住时代脉搏,把学生关心的事情拉入到历史课堂中来。
当然,并不是让教师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离题万丈乱说一番,而是要使历史与现实顺理成章地结合起来。
可结合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来讲述。
比如,初中第三册《中国历史》讲到近代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就可联系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一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让学生展开讨论;轰炸大使馆一事,说明了美国的什么狼子野心,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本来对轰炸一事非常关注,这样一来,积极性更被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然后,教师总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应居安思危,刻苦学习,不让被压迫的历史重演。
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谈到有人要重修圆明园,启发学生思考:要不要重修?一些人要求重修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马上表示反对,于是我归纳:被烧毁了的圆明园是近代中国屈辱的见证,它时刻警惕我们要不忘国耻,要关切民族的前途命运。
历史与现实这么接近,让历史走进学生,学生还会对历史陌生吗?
3.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所说
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
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因为,多媒体技术将媒体策略与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
每一项差异图符都可以使学生实现一种不同的功能。
因此,无论学生选择哪一项,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
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
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
4.留下创新空间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在评论教育时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可是,多年来,由于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初中历史教学的讲坛。
教学中,为了取得好成绩,保证升学率,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机器,几根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从头讲到底,不给学生留余地。
其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
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还谈何创新?因此,实施创新教育,社会、学校必须改变对教师评价的标准,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让教师能够放下包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教育中。
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
学生也要更新分数至上的旧观念,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能力上来,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