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厨是谁
16位国宝级烹饪大师名单
16位国宝级烹饪大师名单1. 史正良史正良于1946年出生于四川绵阳,首批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四川省特一级厨师,精通中式川菜,多次受到国外的邀请进行厨艺演示。
此外还撰写了80余篇有关烹饪的文章和论文,被授予中国首批十大“中华名厨”的荣誉称号,是中国国宝级厨师排名之一。
2. 高炳义高炳义于1947年出生于山东青岛,高级烹饪技师,是中国鲁菜烹饪特技大师,他研究的菜肴有500余款,主编《中国烹饪大师作品精粹》上百部,多年来担任世界和全国烹饪大赛的评委。
3. 杨贯一杨贯一1932年出生于广东中山,中华国际名厨,是中国的烹饪一代宗师,曾获得C.C.C.金章,法国厨艺大师最高荣誉白金奖等众多荣誉,精通鲍鱼的烹饪,代表菜“阿一鲍鱼”享誉国际,素有“鲍鱼之王”的称赞。
4. 董振祥董振祥1961年生于北京,是中国烹饪大师之一,是进程餐饮界的奇才,他旗下的烤鸭店门庭若市,是国内餐饮界唯一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厨师及餐饮管理者,在烹饪行业有着极其高的地位。
5. 孙立新孙立新出生于名厨世家,祖孙三代都是国宝级大厨,他也是中国当代著名国宴大师,擅长川,粤,鲁等菜系的烹饪,是很多星级酒店的厨师长,他所烹饪的菜肴均受到中国好评。
6. 林壤明林壤明1951年出生于广州,多次参与国际烹饪大赛,并获得奖项,在1997年获得广东十大名厨点师的称号,在2000年,被国家授予中国烹饪大师的称号,在她的厨师生涯,拿下了很多全国烹饪大赛的金牌,被同行称为“奖牌专业户”。
7. 卢永良卢永良195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是全国十名最佳厨师之一,也是中国十大最顶级的厨师,烹饪原汁原味的湖北菜,在1996年被人民政府授予“鄂菜大师”,他扩大了鄂菜在国际的影响。
8. 周晓燕周晓燕出生于扬州,是淮扬州才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大师之一,多次担任全国烹饪大赛评委,曾参加《时间上的中国2》,展现了完美的刀工和精湛的厨艺。
9. 谭添三谭添三与1940年出生于湖南,是湘菜界的一颗耀眼的星星,是最年长的湘菜大师,湘菜界的四大天之一,在德国,是湘菜界的开拓者。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传记之易牙
上一篇为大家介绍了华夏“厨祖”伊尹,这一篇将向大家介绍忠君、弑君的正义名厨易牙。
鲁菜始祖,大义厨师易牙这个故事的要从遥远的春秋时期说起,那时候诸侯割据,烽烟四起,争霸天下。
你就别想安心学厨师、学电脑(当然也没有电脑)、学汽修(更没有汽修了)。
更别提像我在陕西新东方烹饪学校看到的还能参加什么比赛了,那时候也有比赛拿命去比,比打仗!赢了你就暂时活着,输了你就去找马克思报到去。
这些个诸侯中有个齐桓公,想必很多读者都知道吧,也算得上个励精图治,雄韬武略的君王了。
精典鲁菜齐桓公有个很大的爱好,就是美食,就像今天的美食家一样,哪里有厨师比赛他就去当个评委,其实就是想去蹭点美味,人家齐桓公可不一样,举国海选厨师,为的就是专门给自个做菜。
这时候,易牙就出场了,易牙善于烹饪,厨艺很高,(就像我看到的陕西新东方的那些教师一样,全是顶级厨师)而且,易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有自己私人饭馆的厨师。
易牙就很轻松的当选为齐桓公的私人厨师了,小饭馆也不干了,关门咱跟着大王享福去。
易牙的厨艺也得到了齐桓公的认可,什么胶东小炒、整鱼两吃、香酥鸡了不带重样的,直吃的齐桓公赞不绝口。
这些菜,是今天鲁菜的前身,易牙的烹饪风格逐渐被齐国其他的厨师效仿,经过多年的钻研和调和就形成了今天的鲁菜菜系,载誉海内外。
精典鲁菜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厌倦,易牙给齐桓公做遍了天下的名菜,有一天齐桓公对易牙说:“爱卿呀,寡人现在什么都吃遍了,就是没有吃过婴儿的肉,你能不能给寡人烹制一道来呢?”易牙一听这话,立马双腿发软。
天呐,虽说天天杀鱼宰鸡的,但杀人这事咱可没干过呀,这主公是把我往绝路上逼啊!心里不愿意,嘴上又不能顶撞君威,只好硬着头皮说:“那我就试试吧。
”齐桓公君颜大悦:“好,寡人等着你的菜。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晚年的齐桓公这种行为真是令人发指!还是现代社会好,健康学厨师,文明去烹饪。
接下来,易牙会怎么做呢?真的去残害无辜的幼小生命?请看下期。
这可愁坏了易牙,找谁家孩子呢?谁能舍得把自己家孩子让别人去做菜?这也有悖伦理呀,但是王命又不能违背。
中国十大粤菜名厨及名菜解析
中国十大粤菜名厨及名菜解析厨师是分白案和红案的但是能排的上名字的,有大半已经不在人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十大粤菜名厨,希望大家喜欢!中国古代十大粤菜名厨伊尹: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
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
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
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王小余:清朝乾隆时期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许多方面得益于王小余的见解。
1998年中国十大名厨姚楚豪中国烹饪大师,海派川菜代表、当代上海“厨神”。
沈钰文中国烹饪大师,上海面点女中豪杰。
卢兆祺中国烹饪大师,上海粤菜第一锅、世界杯中国菜国际大赛评委。
东林发中国烹饪大师,御厨,毛泽东主席家宴制作者。
胡丽妹中国烹饪大师,“京帮菜”巾帼状元技惊神州。
叶威光中国烹饪大师,博采众长树旗帜、四海飘香巴蜀宴李伯荣中国烹饪大师、上海菜泰斗。
王致福中国烹饪大师,梅府家宴掌门人,总理亲自授牌者“淮杨菜”精英代表。
姜介福中国烹饪大师,奥林匹克金牌得主、粤菜大师。
罗来耀中国烹饪大师,素食仿荤魔术大师。
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十一 陈麻婆篇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增加,中国的饮食文化市场日渐繁荣、兴盛,专业化饮食业异彩纷呈,综合性饮食店种类繁多,档次齐备。
烹调技术也突飞猛进,对中国烹饪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到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和各民族风味的交流、融合,使烹饪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同时,饮食市场空前的繁荣,出现并发展了许多专业化的饮食行业。
孔尚任的《桃花扇》在描写明末扬州时:“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
朱橘黄橙香者橼,蔗仙糖狮如茨比。
一客已开十丈筵,客客对列成肆市。
”而到了清代时期,满汉文化交融,人们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著名的“满汉全席”闻名世界。
特别是康、乾二帝还亲自射猎,并将猎获的动物在野外烹制,与大臣们共同分享。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人们十分喜爱的著名菜肴,象笋烧香菇、香糟瓜茄、油煎嫩鸡、风板鸭、菊花火锅、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等。
其中麻婆豆腐原料简单,却调味精绝,脍炙人口,至今仍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而烹制这道菜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陈麻婆。
在明清时期,烹饪界出现了不少名厨师,如明代的董小宛,清代的萧美人、王小余、陈麻婆等。
如果说董小宛、萧美人、王小余都出身于或服务于官僚世家,陈麻婆倒是地地道道的一位草根厨师。
陈麻婆,清同治年间,成都万福桥边一家饭铺的女主人,年轻时就心灵手巧,善于烹调,只是相貌平平,脸上还生了一些麻斑,被人戏称为麻姑。
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逐渐改口称之为麻婆。
陈氏擅长烹制四川家常风味菜肴,尤其对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
她制作的菜肴,色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因此,她烹制的麻辣豆腐,由于麻辣鲜香烫,远近闻名,品尝的人络绎不绝,熟客们亲切地叫她陈麻婆,所以就将她烹制的麻辣豆腐称为“麻婆豆腐”。
清末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从此陈氏在万福桥边的饭铺就更名为“陈麻婆豆腐店”。
麻婆豆腐价廉物美,深受人们喜爱,百余年来各家菜谱中,均难少其味。
历史解密堪称厨师始祖的中国史上三位“厨神”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堪称厨师始祖的中国史上三位“厨神”是谁?导语:近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播出后,广受吃货们的厚爱。
但中国地大物博,饮食又讲究因地取材。
因地制宜,创造出不同风味的饮食,由此也拉开近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播出后,广受吃货们的厚爱。
但中国地大物博,饮食又讲究因地取材。
因地制宜,创造出不同风味的饮食,由此也拉开了吃货们的饮食寻踪之旅。
要说中国的烹饪技艺变迁,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间也产生了诸多为后世敬仰的厨神。
如在网络上也有评选中国十大名厨的说法,列举了许多“美食达人”,这说明在不同的时代,名厨们的作为也是各有特色,在繁荣中华饮食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最为显著的。
不过,在“厨神”界,被公认的,又有历史记载的则是这三位:彭祖、伊尹、易牙。
他们或有烹饪理论流传后世,或有高超烹饪技艺载入史册,在中国烹饪开创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厨师的始祖。
烹饪鼻祖彭祖关于彭祖的介绍,既有养生也有长寿之说,但除此之外,他在烹饪领域也有独到的技术,这才是他被称为烹饪鼻祖的来历。
彭祖,姓钱名铿,是黄帝的第八代孙。
彭祖为长寿之神,相传他曾隐居武夷山幔亭峰下,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寿至百年。
其有二子,一名彭武,二名彭夷,来此山定居,故此山便命名为武夷山。
他们给武夷山留下许多宝贵的保健餐饮与美食养生的财富。
彭祖因善调制味道鲜美雉羹,治好尧帝厌食症,而受封于大彭(今江苏省徐州市)。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
好和滋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十大名厨都有谁?他们是如何成名的?
古代十大名厨都有谁?他们是如何成名的?本文导读: 1.伊尹: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
在我国内地的不少地方和港、澳、台地区,赴宴开席第一道菜要先上汤菜,可能就是沿于此。
2.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3.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4.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
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5.梵正: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6.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7.宋五嫂: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
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8.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9.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10.王小余:清朝乾隆时期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许多方面得益于王小余的见解。
十大名厨的成名经历伊尹擅长政治的名厨-伊尹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嵩县莘乐沟),奴隶出身。
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
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
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
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
历史上的十大名厨 竟包括秦淮名妓董小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十大名厨竟包括秦淮名妓董小宛
导语:中国十大历史名厨中,居然有6位是女性,实在出人意料。
而这6为女性中有一是秦淮八艳之一,明朝时代的董小宛,不仅人美的让人心碎,厨艺也好
中国十大历史名厨中,居然有6位是女性,实在出人意料。
而这6为女性中有一是秦淮八艳之一,明朝时代的董小宛,不仅人美的让人心碎,厨艺也好的令人惊叹,实在不可思议。
果真是能进厨房,能出厅堂,呵呵,董小宛好女人啊,也是个精明的女人,懂得留住男人的心的同时留住男人的胃。
想必这6位古代美女厨神都另有一番别的女人无法有的魅力哦,看看她们是怎样留住男人的胃的。
董小宛:董小宛位列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她在美食上也是很有造诣,做的桃糕、西瓜糕、菊花糕等都堪称绝美,引得无数文人愈加仰慕。
膳祖:膳祖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对美食的选料、加工、制作等非常精通。
在此基础上,成就了段文昌传世的《食经》50章。
段文昌儿子段成式以一本《酉阳杂俎》堪称奇书,书中很大一部分家菜也膳祖所创。
梵正:梵正是尼姑。
据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这道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画图做的拼盘,可谓色、形、意具备。
刘娘子:刘娘子是宋高宗赵构的家厨。
宋高宗登基后,成为御厨。
按照规定,女人是不能做御厨的。
但宋高宗就是喜欢吃她做的菜,也没有办法,只好破例。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八_董小宛篇
董小宛,明末名妓,才貌厨艺一样出众,特别是她制作的各种糖食糕点及腐乳、腌咸菜、桃膏、瓜膏等颇有造诣,闻名遐迩。
尤其她对丈夫的忠贞爱情和敢于同权贵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被人称颂,为纪念她,把她制作的糖称为“董糖”。
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651),字小宛,号青莲,明末“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绝”)之一。
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李白,号青莲居士)。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
董小宛不但厨艺出众,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其代表诗作《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一直流传至今。
董小宛与丈夫冒辟疆的各种经历,在许多书刊上已有详尽的说明。
小宛娇媚动人,才艺双绝,并醉心于山水,柔情涌动。
冒辟疆年少气盛,顾盼自雄,主持清仪,矫激抗俗,并胸有报国之志,二人一见钟情,演绎了一场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小宛虽温柔似水,与婆家人及其和谐的相处,但个性光彩率真,向往自由,寻觅真情,不畏权贵。
她的书画才艺更非同一般,经常挥毫泼墨,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早期曾醉心于钟繇的字画,着意临摹,后来觉得钟繇的字体偏瘦,特别是看到他的《戎铭表》中将她推崇的关羽称为贼将,便愤而弃钟贴改学他体,其性格可见一斑。
小宛天性淡泊,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上都处处清净淡如,特别是她制作的各种饮料、点心、腌菜、肉食、鱼鲜,样样精美绝伦,小巧玲珑,富于情致,脍炙人口。
解酒饮料,本是小宛针对丈夫冒辟疆而制的。
她采渍各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制出几十种不同的花露汁饮品,入口透全身,奇香四溢,消渴解酲。
尤其她用本无香味的海棠制作的秋海棠露,是露凝香发,鲜洁可口,为中国古代饮料中的极品。
腌腊制品,是小宛的拿手好戏。
小宛擅长腌制各种菜品,她制作的咸菜如黄蜡般的油亮,翡翠般的鲜绿;各种野菜大凡一经她手,便有一种异香绝味。
美食众议院: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一伊尹篇
伊尹,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xin)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栾川县墁子头),奴隶出生。
传说他的父亲是一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
伊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和母亲的教诲,练就了一身好厨艺,并熟读诗书,才华横溢。
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主,地位虽卑,却心忧天下,有着远大的志向。
伊尹,中国厨师之鼻祖,早在夏末桀时,即作为奴隶陪嫁到商汤。
伊尹以其高超的烹饪技艺赢得了商汤的赞誉。
伊尹博学多才,经常运用调味烹肴的办法,来讲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被商汤赏识,请其为大臣们传授治国之道,伊尹就身背玉鼎,一边烹制酱羹,一边阐述治国方略。
伊尹的博学和才能被商汤封为丞相,辅助了商朝五代帝王。
一次,成汤在宗庙里举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伊尹。
伊尹向成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他说:“肉类:水中的有腥味,食肉动物肉臊,食草动物肉膻,要使这些肉成为美味,水是第一重要,其次用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多种调料,谁先加谁后加,谁多谁少,很有讲究。
火候很关键,快慢缓急掌握好,能很好去除腥味,去掉臊味,减少膻味。
美味全由鼎中精妙的变化而产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象射箭驾马,阴阳变化,四季规律那样,须花费时间,多多实践,细心观察体会。
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制出的肉就会熟而不烂、香而不薄、肥而不腻,五味恰到好处”。
伊尹接着说:“最美味的肉有:猩猩的唇,熊獾的掌,燕雀的尾肉、述荡的蹄筋,旄象的腰,流沙之西、丹山之南凤鸟的蛋。
美味的鱼有:洞庭鳆鱼、东海鲕鱼,醴水的朱鳖,六只脚,有百串透明的珠子。
灌水的鳐鱼,象鲤鱼却长着飞翼,经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
菜中的美味有:昆仑山上的灵芝,寿木的花。
南极石崖上青色的嘉树菜。
阳华山的芸菜,云梦泽的芹菜,具区泽的菁,浸渊的土英。
调和味道的美味调料有:阳朴的姜,招摇的桂,越骆的菌,膻鱼的酱,大夏的盐,宰揭的露,长泽雪白如玉的卵石。
做美味饭食的粮食有:玄山的禾麦,不周山的小米,阳山的黄黍,南海的黑米。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1、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
2、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3、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
4、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
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5、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6、刘娘子,为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7、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
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8、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传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9、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10、王小余,清代乾隆时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
袁枚《随园食单》有许多方面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
古代十大名厨民以食为天。
中国美食,举世公认,烹调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勤劳智慧使者的结晶,亦是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多的著名厨师,精美绝伦的肴馔丰富了祖国饮食文化的内容。
彭铿原是陆终氏的三子,是帝尧时代的厨艺师,常得到帝尧欣赏,受封后建立大彭氏国。
封地就是昔日彭城(现为徐州)。
徐州龙山北麓有一口古井,相传即是彭铿用过的井。
彭铿厨技高超,屈原《天问》说:“彭铿斟雉帝何飨”。
汉以前,野鸡称雉,汉吕后当政,避讳,始改野鸡。
彭铿烹制的野鸡羹味极美,帝尧欢心。
这位彭铿可谓是华夏第一位著名的厨师了。
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制作的菜肴酸甘咸淡都是美味可口的,得宠于齐桓公。
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十_王小余篇
《随园食单》之精,王小余见解贵如金。
谈烹技调法,料不在贵;一菜一碟,适口者珍;酸能减食,辣可起兴,专心研制出佳品。
余归去,袁公作传记,史属首君。
当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厨的其中九位谱完诗词时,我内心就有了一股无名的激动,因为王小余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也因为太精彩,以至我一时无法下笔,不知从何说起。
在写王小余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位与王小余密切相关的重要人物,正因为有了这位重要人物,才使得王小余的技艺能够突飞猛进,炉火纯青;同样也是这位重要人物,才使得王小余闻名于华夏,流芳千古;也是这位重要人物,才使得烹饪界有了第一个被写进传记的人物!他就是中国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曾在江宁、上元等地任知县,政绩名声较好。
在三十三岁那年,其父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袁枚留给世人众多的诗词文集中,最为闪光的当数著名的《随园食单》。
袁枚除在文学上的贡献外,他的烹饪理论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随园食单》是一部集烹饪理论、原料、技术于一体的古代烹饪百科全书,对今天的烹饪研究仍然有着非凡的作用。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14个方面。
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14个注意事项。
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14世纪至18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
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九_萧美人篇
面点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组成部分,素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品类丰富、风味多样著称于世。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油料、调味的生产和青铜炊具的使用,就已经出现了油炸、蒸制的面点。
到汉代时期,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发酵等面点制作工艺的提高,面点品种迅速增加,并在民间普及。
在魏晋南北朝时,面粉、米粉的加工已用重箩筛出极细的面粉,发酵方法日益成形与普及,并出现了蒸笼等炊具和面点成形器具。
至隋唐五代时,中外文化交流增多,不少胡食、面食西来,部分中国面点东传,面点制作进入全盛时期。
而宋元时期,则已出现兑碱酵子发面的技艺,油酥面团的制作也日趋成熟,并创造了用绿豆粉皮、鸡蛋煎饼包馅制兜子、金银卷煎饼的特殊技艺。
明清时期,中国面点中的重要品种大体均已出现,各风味流派基本形成。
面点原料制作更精细,澄粉已出现并使用。
清代抻面已能分别拉出三菱形、中空和细如棉线,品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北京的豌豆黄、驴打滚、萨其马、芙蓉糕、龙须面、小窝头等,山西的刀削面、抻面,山东的煎饼、饺子、油锭等,苏州的糕团,扬州的包子、浇头面等,都已名声远扬,脍炙人口。
清代著名的女点心师、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的萧美人,就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
在这个中国最为繁荣昌盛的时代,萧美人用她那一双灵巧的双手,制作了无数细致精巧的糕团佳点,为苏式点心、淮扬点心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本地区以后的面食文化的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整个中国饮食文化的弘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清代大文学家袁枚曾在晚年时期,派专人去江苏仪征购买了三千只共八种花色的由萧美人亲手制作的点心,运至南京分送给亲朋好友,并在《随园食单》中大赞萧美人的精湛技艺:仪征南门外萧美人喜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萧美人制作的点心汤团细腻软糯,白而亮丽;玉带糕更是洁白如雪,滋润可口,小巧可爱,让人食后妙不可言;各式包子花纹精细,馅料精美,口感香浓;饺子更是一绝,可煮、可蒸、可煎,可荤、可素、可甜、可咸,丰富多彩,令人叫绝。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1.伊尹: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
2.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莱。
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
王充《论衡·谴告》说:“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浇)之以水,淡则加之以成,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
”即易牙通过水、咸(盐)、火的调和使用,做出酸咸合宜,美味适口的饭菜来。
旧彭城(今江苏徐州)流传有诗:“雍巫善味祖彭铿,(雍巫:即易牙,彭铿:即彭祖)三坊求师古彭城。
九会诸侯任司庖(九会诸侯:指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庖:厨房,司庖,即管饮食的官)八盘五簋宴王公。
”(簋:盛食物的容器)易牙与齐国彭城(今徐州)的渊源使他留名于今日的饮食文化中。
齐国菜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后来成为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鲁菜),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易牙对鲁菜的形成无疑是有功的。
3.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
现在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糖醋黄河鲤”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有称‘全鱼炙’者)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
4.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
段曾自编《食经》50章,主持段府厨房的女厨师膳祖,烹调技艺原本精湛,又得段的调教,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
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
她烹制的名食,后来太多记载在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中。
5.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四川小样》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
在中国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女厨师
在中国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女厨师
从古至今,在中国出现过哪些比较出名的女厨师。
其实女性做厨师比男生更有优势,说不清楚到底是美人多天性心灵手巧、深谙厨艺呢,还是做得一手好菜让女人更有风韵和味道。
殊不知,坊间相传的古代十大名厨中竟有6位是女性,且其中不乏美色与厨艺兼备者。
膳祖——唐朝一代女名厨。
段成式编的《西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五代时的尼姑、名气大女厨师,以创制的“辋川不祥”风景拼盘而弛名天下,将菜肴与造成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
历史是前列个宫廷女厨师,被称为“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南宋名气大民间女厨师。
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
奉为脍鱼之“始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厨善制菜蔬糕点,尤善制桃膏、瓜膏、腌菜等,名传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均系她创制。
萧美人——清朝名气大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到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而到了21世纪,赵丹则是女厨师的代表人物。
赵丹——参加《厨师》第二季并顺利夺冠,参加《中国味道》传承与创新美食;创立属于自己的餐厅,“乐时西餐厅”。
女生可以做厨师吗?女孩子可以学厨师吗?看了以上中国出现过的名气大女厨师,相信不少女孩子已经鉴定了做厨师的决心。
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五 梵正篇
到了 唐朝 后期 , 正值 土地 制度 发生 剧 变 阶 段 ,土 地兼 并空 前严 重 ,大 土地所 有 制恶 性 发展 , 贫富 不均 使 阶级 矛盾 趋向 极度 尖锐 化 ,唐朝 逐 步瓦解 。
颇 有 绘 画 功 底 的 梵 正 , 首 先 将 《辋 川 /j、样 》 图 进 行 多 次 临 摹 , 从 中 寻 找 绘 画和 拼 摆 的 切 合 点 , 将 画 中 的图 案 进 行 立 体 化 ,并 经 过 较 长 时 间 的琢 磨 ,最 终 确 定 其 拼 摆 的 材 料 和拼 摆 的 方 式 。 在 设 计 山坡 和 亭 台楼 阁 的 方案
唐 代 诗 人 、 画 家 王 维 , 开 元 二 十 九 年 在 今 陕 西 省 西 安 市 南 郊 蓝 田 县 的 西 南 ,买下 了 宋之 问 的蓝 田别 业 ,经 过十 多 年的 精心 营 建 ,将其 修 葺成 ~ 个可 耕 、 可 收、 可渔 的 综合 园林 ,取 名 为辋 川别 墅 。辋 川 山清 水秀 ,林 木 苍 郁 , 溪 流潺 谖 , 峰峦 耸翠 , 秋冬 春夏 , 变幻 莫测 , 阴晴 雪雨 ,空潆 迷 茫。 山川 钟 灵 毓秀 ,并建 有 华子 冈 、子L城坳 、 辋 口庄、 文杏 馆 、 斤竹 岭、 木 兰柴 、茱 萸 游 、 宫槐 陌、 鹿柴 、 北 坨、欹 湖 、 临湖 亭、 滦 家游 、金 屑 、南 坨、 白石滩 、 竹 里馆 、 辛夷 坞 、漆 园 、淑 园等 二 十个 景区 。 更要 王维 诗句 “空 山不 见人 , 但 闻人 语 响 。 近 景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 王 维 还 亲 自动 手 ,绘 画了 辋 川 二 十景 ,合为 著 名 的 《辋 JI l小样 》 图。 梵正 经 过苦 心琢 磨 ,精 心构 造 ,运 用 各 种荤 素 原料 ,仿 造 《辋 川,J,r4》 图, 将其 拼摆 成 二十 个 不同 风格 的 山水 画 图 ,有二 十人 同时赴 宴 ,组合成 一组 辋川实 景图 ,让 人惊奇 叫绝。
谁是古代烹饪名师?
人要吃饭,谁也离不开厨师,特别在吃饭上讲究的统治阶级。
然而厨师如果不是与其他重大事件(例如政治事件)有关,他们的名字事迹就很难流传于后世,因为“君子远庖厨”。
烹饪祖师──彭祖
被厨师奉为祖师爷的是彭祖。
彭祖名铿,“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于尧”。
此说出自葛洪的《神仙传》,神话色彩很浓,但这也反映某种历史真实。
烹饪作为独立的行业大约形成于华夏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初期。
宰相名厨──伊尹
中国第一个名厨是伊尹。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伊尹名阿衡,本是有莘氏的媵臣(陪嫁奴隶),欲游说商汤却无缘由,于是带了全套厨具并以自己高超的烹饪技术赢得商汤信任,辅佐商汤取得天下。
传说伊尹把自己烹饪的心得总结出来,成为中国古代第一篇阐述烹饪理论的著作,这就是《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
伊尹还用烹饪理论比喻治理国家的艺术。
调味专家──易牙
春秋时期齐国易牙也是一个善于辨味和烹调的名厨。
但他实为佞臣,为了巴结齐桓公,竟烹其长子以献进,后来有份扰乱齐国国政。
历代因为烹调技艺高超而受到统治者青睐的,亦屡见于记载。
如南朝宋的毛修之被北魏俘虏后,因善于制作羊羹而受到魏武帝重视,被委任为太官令。
南朝梁的孙谦、北魏的侯刚都是因为烹饪技艺而位至卿相。
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四 膳祖篇
中国古代十二大名厨之四膳祖篇作者:来源:《美食》2018年第01期西江月膳祖唐相段氏《食经》,主厨女师膳祖。
原料修治添翼虎,精湛火候文武。
成式《酉阳杂俎》,所载名食无数。
滋味调配得心手,仰仗父辈家厨。
膳祖,是唐代宰相、美食家、文学家段文昌的家厨。
段文昌曾自编《食经》50章,山东淄博人,曾在四川龙泉驿任职12年。
在川被贬期间,郁不得志,随潜心研究美食,更把自己的厨房称为《炼珍堂》。
段文昌其人,不但在政治、文学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在美食的研究上也颇为独到。
他用人很特别,专门挑选有着四、五十岁年龄,担任厨房工作达三十年之久的中老年妇女担任厨师,然后再从中挑选最为出众的一位担任首席厨师,即相当于现在的厨师长。
段氏在挑选人才上非常严格,每个人都要经过许多年的实践考验,方能最终留下,在段氏“炼珍堂”里真正能够留下担任大厨的也只有九人,而膳祖即是这九人中的首席大厨。
膳祖,烹饪技艺原本精湛,对菜肴烹制和面点的制作,有着独特的天赋。
在主持段府厨房多年的精心研制中,又深得段氏調教,技艺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
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之法,无不得心应手,具有非凡的本领。
在原料的选择和治理上,几乎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笋必选其尖,三汤煨制而用”。
即新鲜竹笋只选其尖部最为细嫩之处,用素汤、荤汤、上清汤等三种汤料煨制之后,再取其肉进行烹制;“绿蔬选其核,不可过一宿”。
即绿色蔬菜只能选其菜心,并且绝不可以隔夜而烹,必须在当日食用;“菌菇选其匀,不可有恶杂”。
要求菌菇、木耳一类的菌类品种,一定要选择个头大小一致、品质上乘,不能有大小、色泽、成色杂乱之感。
她还对荤腥原料也作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鸡、鸭、鹅等各种禽鸟类的质量、生长时间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猪、牛、羊等畜兽类的部位、用途也作了统一的要求;而对鱼虾等水产品必求鲜活、凶猛,可谓精挑细选,不可有一疏忽。
膳祖还对滋味的调配、火候的运用都作了严格、详细的规定,深得段氏府中所有人的尊重,以至于后来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所编著的《酉阳杂俎》一书,里面关于饮食菜肴的内容,绝大部分均出自膳祖之手,所以说,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之成功,在许多方面,还得益于父辈的家厨膳祖的技艺和见解。
中国名厨及其代表菜系演变 history
中国名厨及其代表菜系演变 history 中国名厨及其代表菜系演变中国是一个美食之国,拥有悠久的烹饪历史。
在中国烹饪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名厨们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独特的技艺和创新的菜系演变使得中国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中国名厨及其代表菜系的演变历史。
一、齐庄公和齐厨师中国烹饪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庄公聘请了一位出色的厨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名厨为主导的烹饪时代。
齐厨师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烹饪方法,使齐国的菜肴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最有名望的菜系之一。
二、孔庙泰山厨师古代孔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孔子的祭祀场所。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孔庙泰山厨师以儒家的传统文化为指导,将烹饪技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菜系。
这些菜系注重对食材的处理和烹饪过程的细节,强调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成为中国菜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清代宫廷御厨清代是中国烹饪艺术达到巅峰的时期之一。
清代宫廷御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新,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菜肴。
这些菜肴注重口味的平衡和色香味俱佳,细致入微的加工工艺和精心的摆盘方式,展现了中国菜肴的优雅和华丽。
四、近现代名厨近代以来,中国名厨的数量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加。
在这个时期,一些名厨凭借其独特的技艺和创新的菜肴,成为中国烹饪界的代表人物。
比如齐庄公、李洪宇和陈建国等名厨,他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五、四大菜系的演变在中国名厨的引领下,中国菜肴逐渐形成了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苏菜。
这四大菜系各具特色,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烹饪文化。
川菜以其麻辣和丰富的口味而闻名,鲁菜追求原汁原味,粤菜注重原料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苏菜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
六、菜系演变对中国烹饪的影响中国名厨及其代表菜系的演变对中国烹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厨们的创新和探索丰富了中国菜的种类和口味,推动了中国菜肴的发展。
盘点中国古代五大美食家
盘点中国古代五大美食家中国人历来对吃颇有讲究,中国最早的美食家可追溯到奴隶社会的商朝。
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就是厨师出身,伊尹之后,圣人孔子提出了“十三个不食”,大多都符合现在的饮食卫生标准。
其实,古代也是有吃货的呦,下面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较为有名的五大美食家吧。
伊尹伊尹是商初大臣,他原是商汤王妻子有莘氏陪嫁的奴隶,曾为庖人,善烹饪,以“鹄羹”等美味献于商汤王,并且以烹饪之术阐述治国之理,受到商汤的器重,后为宰相。
相传伊尹初见商汤时的谈话,后被整理成《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强调烹饪选料要熟悉原料来源与性能,调味不能太过,要掌握好火候与水质,还强调“九沸九变”,即加工精细,所有这些,反映出几千年前的烹饪理论水平确是令人自豪的,伊尹不愧为古代名厨的榜样。
苏东坡苏东坡是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同时他自称“老饕”,是颇享盛名的美食家。
他为人勤快,无论酒或菜都亲自掌厨。
在他的诗作中,咏酒的诗篇极多,光是涉及酒的产地及制法的诗就超过百首。
他擅于烹饪,不论鱼、肉、蔬菜经他一琢磨,烹制出来,就味美色鲜,脍炙人口。
他原是四川人,仕宦经历丰富,结合仕途遭遇,他善于总结各地饮食烹制法,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肉”。
他曾写有《煮肉歌》:“洗净锅,少著水,柴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九百多年来,东坡肉传遍大江南北。
易牙春秋时代有一位著名厨师,名叫易牙,也有写成狄牙的。
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
雍,古文作饔,是早餐、晚餐的意思。
易牙作为雍人,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
他擅长于调味,加上善于逢迎,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
易牙作为厨师,最有名的是杀子烹献的故事。
齐桓公对易牙的烹饪颇为赞赏,但日子一久,也难免会产生落套的感觉。
就在齐桓公吃腻了美食而索求人肉时,易牙曾经杀子烹调而进献。
易牙以名厨传世久远,当然与这故事极其有关。
刘安刘安是西汉宗室成员之一,汉文帝时封为淮南王,他博览群书,才思敏锐,娴于文辞,精通音律,同时又精于烹调之道,是一位兼思想家、文学家、美食家于一身的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是谁?一.伊尹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
在我国内地的不少地方和港、澳、台地区,赴宴开席第一道菜要先上汤菜,可能就是沿于此。
擅长政治的名厨-伊尹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嵩县莘乐沟),奴隶出身。
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
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
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
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
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
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
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
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
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
经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
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
其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
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
汤由此方知伊妖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二.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舍弃儿子的名厨-易牙的名字非常复杂,他还有两个名字叫狄牙和雍巫。
先说易牙。
易牙名牙,但并不姓易,姓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因为出身有易氏部落,才称为易牙。
再说狄牙。
一种说法是“狄”、“易”古音相通,因此易牙又称狄牙。
另一种说法是易牙出身北方的少数民族狄人,故称狄牙。
易牙是齐桓公的御用厨师。
齐桓公国事劳神,患上了失眠症,夜里睡不着觉,想起烦心事就翻来覆去,唉声叹气。
易牙就问齐桓公:“国君您反正也睡不着觉,要不我给您做点东西吃?俗话说心情不好的时候胃口就会大开。
”齐桓公一想也行,就说:“那你就炒两个菜下酒吧。
”易牙穿衣起床,抖擞起全部精神,煎、熬、燔、炙,调和五味,做了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
齐桓公立马来了精神,大啖一顿。
第一口下去,滋味鲜得差点连舌头都吞下肚去,结果连酒都忘了喝。
吃饱之后,齐桓公一觉睡到天亮,失眠症不治而愈。
从此,齐桓公再也离不开易牙了。
易牙知恩图报,趁机替长卫姬说话,齐桓公于是答应立长卫姬的儿子武孟为太子。
可是此前已经立了郑姬生的孝公为太子,如此一来埋下了齐国日后的危机。
再高明的厨师也不能永远都不重复菜肴的花式品种,况且易牙只是鲁菜大师,没有机会出国深造,所以吃来吃去,齐桓公终于还是吃腻了易牙的菜。
有一天,齐桓公闲极无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听说人肉很好吃,我还没有吃过呢。
”易牙回家就把大儿子蒸了,开饭的时候端到了餐桌上。
齐桓公伸筷子一尝,噫!何其美味!怎么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风卷残云,不知不觉将一大蒸盘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后,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问道:“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啊?”易牙回答道:“这道菜叫清蒸易牙的长子。
”齐桓公大吃一惊:“天啦!你真的给我做了盘人肉?”易牙回答道:“为了您的味蕾着想,我连儿子都豁出来了。
”齐桓公非常感动,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半晌说道:“亲爱的,你对我真好啊!”三.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烹鱼大王-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长期生活在太湖之滨,擅烹水产为原料的菜肴。
他烹制的炙鱼,名噪天下,曾得到天王僚的赞赏。
吴公子光为了谋夺王位,设计刺僚,就派专诸到太湖向太和公学烹炙鱼手艺,学成后,吴公子设宴请僚,并令专诸在献炙鱼时刺杀吴王僚。
僚是死,专诸也被吴王卫士杀死,成了王公贵族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太和公的超凡手艺,竟被用于宫廷之乱,是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
四.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
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唐代名厨-膳祖为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
段曾自编《食经》50章,主持段府厨房的女厨师膳祖,烹调技艺原本精湛,又得段的调教,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
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
她烹制的名食,后来太多记载在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中。
膳祖是唐朝一代女名厨,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
段文昌对饮食很讲究,曾自编《食经》50章。
因他曾被封过邹平郡公,当世人称此书为《邹平郡公食宪章》。
段文昌府中厨房题额叫“炼珍堂”,出差在外,住在馆驿,段文昌便把供食的厨房叫“行珍馆”。
主持“炼珍堂”和“行珍馆”日常工作的就是膳祖,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
段府40年间,这女厨师长从100名女婢只选中9名传艺。
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编《酉阳杂俎》,里面的吃食就是出自他们家那位女厨师所做的饮食。
五.梵正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尼姑名厨-梵正,五代时的著名尼姑厨师,以创制《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
辋川小样是用脍、肉脯、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制而成。
拼摆时,她以王维所画辋川别墅20个风景图为蓝本,制成别墅风景,使菜上有风景,盘中溢诗情。
宋代陶谷在《清异录·馔羞门》中备加夸赞:“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 脍脯,醢酱瓜,黄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六.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南宋版大长今-刘娘子是南宋高宗宫中女厨,主管皇帝御食。
刘娘子手艺高超,虽宫中规定作为“五品”官的“尚食”,应由男厨师担任,但她以烧得一手皇帝喜爱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
人们尊称她为“尚食刘娘子”。
刘娘子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宫廷女厨师。
据《春渚纪闻》载:宋高宗宫中,有位女厨师刘娘子,高宗继位之前,她就在赵构的藩府做菜了,宋高宗想吃什么菜,她就在案板上切配好,烹制成熟后献食,高宗总是十分满意的。
按照宫廷规定:主管皇帝御食的负责官员叫尚食,只能由男人担任,而且是个五品官,刘娘子身为女流,不能担当此官,然而皇宫里的人多称她是“尚食刘娘子”。
七.宋五嫂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
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逃难成就烹饪高手-宋五嫂,是南宋年间从河南开封逃难至杭州的一位女厨师,因丈夫姓宋排行老五,人们就称她为宋五嫂。
在杭州钱塘门有一片小食店,当时从北方逃难来杭州的中原人很多,有官有民,大家思乡难归,很想尝点乡味以解乡思。
宋五嫂家卖的鱼羹,正是传统汴京风味,颇能招徕异乡之客。
有一日高宗赵构也闻名品尝,特派太监来,叫宋五嫂做了鱼羹送进宫,连皇帝都爱吃。
此后,宋嫂鱼羹身价百倍,于是名声大振。
方恒泰《西湖》诗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网得鲜鱼也,味酸最爱银刀脍,河鲤洛舫总不和。
”他赞的五柳居醋鱼,有人说即是当年的宋嫂鱼羹。
八.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美女厨师-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
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
1639 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
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异香绝味。
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
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
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
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董小宛与董糖董糖已有350多年历史了,它原名为“秦淮董糖”。
制作创始人是明末清初“金陵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辟疆(1611年——1693年),名襄,自号巢民,途径苏州,慕名亲访小宛数次,都因小宛外出未归不遇。
待小宛归来时,辟疆已离苏还乡,小宛深为遗憾。
她返回南京秦淮后,终日思念辟疆,特亲自下厨,以精细白糖、褪壳芝麻、纯净饴糖加上等面粉制成一种酥糖,从秦淮托人转带给如皋辟疆,以寄深情厚意。
两人经历企慕、相识、热恋,小宛终于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委身辟疆为妾。
归隐辟疆私家宅院——如皋城东北角水绘庵(后改名水绘园)。
因小宛制的酥糖酥松香甜、入口易化、食后留香,疲倦喜食,故小宛常年制作,并以此糖飨客,馈赠亲友,天长日久,商贾仿作供市,称作“董糖”。
《崇川咫闻录》记载:“‘董糖’,冒巢民之妾董小宛所造。
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古至今号‘秦邮董糖’。
”抗日战争前,坐落在如皋西大街、如皋最大的茶食店——“大麒麟阁”生产的董糖,就是使用“秦淮董糖”牌号。
现在如皋生产的“水明楼”(董小宛当年居住的楼台、现辟作供游人游赏)牌号董糖,仍沿用当年小宛原有的配方。
畅销上海、北京、南京各城市。
如皋籍台胞回乡探亲返台时,总要买上几盒带回台湾和家人共食或款待客人。
九.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首位点心女大师-萧美人,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妙手纤纤和粉匀,搓酥糁拌擅其珍;自从香到江南日,市上名传萧美人。
”这是清代诗人吴煊写的诗句,诗中提到的萧美人,即清乾隆年间杭州一位名叫萧娘的女点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