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格言蕴含的哲学道理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十大哲学思想

高中政治:十大哲学思想

自然受人赞扬,但是,在政治上,无须问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只 应问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当合乎道德的事有害于国家利益和君 主个人安全时,就不应去做。当不道德的事对国家和君主有利时,都应毫 不犹豫地去干。不要有什么顾忌。“如果一个人完全遵守德行去行事,不 久就会遭逢不幸,家破人亡”,马基雅弗利说,“做人君的如欲保持地位, 必须知道怎样去行不义。” 马基雅弗利所说的“政治无道德”,其实主要在强调:政治应该和道德分 开。如果把政治和道德比喻为游戏,两者的游戏规则是大不相同的,如果 在政治领域遵循道德的规则,或者在道德领域奉行政治的规则,必然会遭 到挫败。 马基雅弗利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站在我个人的立场和角度,我完全赞 同。政治谋求的是一种权力,如果受到道德的羁绊,必定畏首畏尾,不敢 放开手脚。正如在战场上打仗一样,讲究兵不厌诈,政治也是如此,如果 遵循“做人要忠厚诚实”的道德原则,估计永远也打不了胜仗。我们难道 不记得中国哲学史上的那位宋襄公吗?处处讲仁义,时时讲仁义,结果错 过了战机,被敌人杀得大败。有人曾经评价宋襄公是“像猪一样蠢的军事 家”。历史上多少例子表明,那些抱有道德之心的政治家,到最后都是因 为“妇人之仁”,小则害身,大则亡国。比如项羽,他因为讲求信义不愿 在鸿门宴上借机杀死刘邦。在只需要捅穿一层纸的羞涩道义面前,年轻气 盛的项羽偏要顾及信用、名誉,顾及周围人的看法和口舌。尽管自己实力 强大并且功劳最大,却因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条款而内 心不安,处处束手束脚,在鸿门宴上被樊哙言明而失掉灭去刘邦的机会;
3.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奠基人,他像 20 世纪英国的温莎公爵一样本可继承 希腊一个城邦的王位,他却对此毫无兴趣,因迷恋哲学而把王位让给兄弟。 温莎公爵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代表人物,其美人还是实用的,可是赫拉克 利特迷恋的却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第五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其中,每个“全面”,都是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这一战略布局必将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从这里可以看出()A.正确的意识因其如实反映客观存在而具有直接现实性B.创新性的认识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D.理论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称“我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梦境。

”他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应运而生。

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3、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天空出现了罕见的蓝天白云。

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子就没有了。

这意味着()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静止中包含着运动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图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B.要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C.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5、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50年前预言,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按钮的方式改变天花板和墙壁的背景颜色,普通的玻璃将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强烈紫外线的特殊玻璃。

而且,这些玻璃的阳光折射率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定好的数值而进行自动调整。

如今,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这表明()①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②意识活动因其主动创造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④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6、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保制度,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使整个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达到了可谓前所未有的程度;还进一步优化了环保“约谈制度”,由“约谈企业”改为“约谈政府”,采取诸多措施助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练习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

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髙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o ©®B ・②®Co ©©④ Du ②®④2. 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丧30周年。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 其间既有辽宁海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11 o 我国的防谡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 ) ①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事物发展的逍路是曲折的A.①© Bo ②③② 地役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 ④地谡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C.®@Do ®®淸醒,保持忧患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 )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蕴含的 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A o ①② Bo @(3) C.②③ Do ③④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的哲学要求是()A. 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质变的发生 Bo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Cc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Do 凡事过犹不及,要坚持适度原则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007年经济工 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创新对于经济来说,英哲学依据是:()A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B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D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高中政治教教师教育格言

高中政治教教师教育格言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格言,以此表达我对教育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我想说:“教育是尊重与引导的结合。

”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与需求,这是教育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我努力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其次,“耐心和坚持是教育的关键。

”面对学生的疑惑、困惑,甚至是错误,我始终保持耐心,给予他们时间去思考、去探索。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坚信,“教学相长”是一条真理。

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共享成长的喜悦和挑战。

再次,“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

”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它关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我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教育需要激情和创新。

”教育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投入。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我相信,只有充满激情和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将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用我的智慧和热情去启迪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我将以此为信念,不断追求卓越,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持这些格言,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同时,我也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携手共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为教育事业燃烧我们的激情,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高中政治哲学道理汇总

高中政治哲学道理汇总

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 遍联系之中。
?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
? 4、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 的最优目标。
(2010高考·广东卷37)
?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 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 OK拜拜”、“雷人”、“粉丝”、 “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 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 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 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 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 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 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 保留。
发展观
? 发展的含义、实质、前途、道路、趋势、 状态、动力和源泉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
?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反作用。
? 2、社会意识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 规律
?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 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价值观 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 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 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 ---人生 观
? 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政治理论知识汇总常用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理论知识汇总常用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理论知识汇总常用的哲学道理1.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2.辩证法:(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立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1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4)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1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认识论:(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标准。

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常考语句(名言66条+成语谚语62条+诗词解析20条)

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常考语句(名言66条+成语谚语62条+诗词解析20条)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语句一、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专题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1.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3.贤士殉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该句中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5.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6.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

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学考达标练1.真理是人们对( )A.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B.未来的美好愿望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实践中总结的知识体系【答案】C【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X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正确;真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表面现象,A说法错误;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不是真理,排除B;在实践中总结的知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都是真理,D说法错误。

故选C。

2.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这说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题干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③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C。

3.“感冒了,多喝点水吧。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这样的建议。

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多喝水”的建议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的,A符合题意。

B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

这两句名言共同告诉我们(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③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④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①②正确;③强调了认识的反复性,不选;④错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并不意味着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习题及答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习题: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

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09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

澳门回归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祥和,民众安居乐业。

澳门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变,生活方式没变,文化传统和特色也没有变化。

变化的是澳门焕然一新的社会面貌和同祖国内地日益密切的联系。

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B.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重视量的积累C.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5、《淮南子?说山训》中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2023年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含答案B卷

2023年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含答案B卷

2023年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含答案B卷1.西藏自治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群众们的健康生活情况牵动着各族人民的心,也牵动着西藏广大宗教界人士的心。

众多宗教界人士自发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向西藏各地疫情防控一线捐资捐物,为打赢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这体现了我国()。

A.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D.宗教团体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正确答案)2.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中国共产党章程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确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3.下列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有()。

①决定权。

②提案权。

③审议权。

④质询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4.某地把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枢纽,大力倡导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社区服务联动、环境卫生联抓、文体活动联办、社会治安联防,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这有利于()。

A.让社区充分行使自治权B.让居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C.引导居民参与民主管理(正确答案)D.扩大社区群众的民主权利5.健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是一种境界。

善忘是一种主动选择,它体现了意识的()。

A.自觉选择性(正确答案)B.客观物质性C.直接现实性D.无限循环性6.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表明()。

A.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B.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确答案)C.哲学产生于人们的追思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和依据7.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在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答案)D.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都正确8.中医遵循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的八纲辩证诊疗思路。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6: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6: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

因此,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

以上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C.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事物的发展D.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因素,也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这说明(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任意的B.事物自身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C.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5.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一、单项选择题1.“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一、哲学基本常识1.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5.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

6.神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

7.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唯心。

二、唯物论1.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8.9.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0.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2.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1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随堂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4

2021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随堂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4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1.青蒿,一向被农民视为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野草,由于从青蒿中提取分离出来的青蒿素,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上防治疟疾的首选药物,这使它变成了一些地方农民踊跃种植的“摇钱草”。

这说明( )A.事物有无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B.事物有无价值由其本质属性决定C.价值反映了事物对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D.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人具有不同作用答案:C2.人人都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把环境搞好,需要各行各业同时行动,每个人也都要作出贡献。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价值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C.实现人生价值在于自我牺牲D.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答案:B3.雷锋有一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这句名言体现了(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答案:C4.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是因为( )A.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B.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价值观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D.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答案:A5.全国道德模X评选分为“助人为乐模X”“见义勇为模X”“诚实守信模X”“敬业奉献模X”“孝老爱亲模X”五类。

其中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B.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C.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D.民族层面的价值追求答案:C6.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对社会和个人具有导向作用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的力量④正确的价值观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7.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确立起我们的文化体系赖以良性运行的价值中轴,必须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以及道德风尚,才能抵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侵蚀,才能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全国高三高中政治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政治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政治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牛和草地分在一组。

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

这说明()①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②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③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④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2011年11月3日,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

这一对接的成功得益于()①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②尊重联系的条件性,善于根据事物间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普遍性,建立任何具体事物间的联系④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根据需要创造联系,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3.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国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的话,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创新,从而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

从哲学角度上看,消费者和企业之间()A.二者的联系是偶然存在的,具有普遍性B.二者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客观性C.二者的相互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量变D.二者的相互对立推动着事物不断出现质变4.下边的漫画《无题》蕴含的哲理是()①量的积累是质的变化的前提②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③部分总是整体中的部分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读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

高中政治格言蕴含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格言蕴含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一、哲学基本常识1.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5.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

6. 神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

7.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唯心。

二、唯物论1. 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8.9.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0. 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1.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高中政治试题人生价值实现习题精选(一)

高中政治试题人生价值实现习题精选(一)

高中政治试题人生价值实现习题精选(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生价值的实现习题精选(一)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英国化学家戴维在获得科研成果后,他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获得的”。

这说明()A.失败本身就是成功B.只有失败了才能成功c.成功就是失败D.失败是成功的阶梯2.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总结了一个公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这个公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A.理想于社会存在B.科学的理想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指导作用c.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D.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理想都会转化为现实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格言表明:()A.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B.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c.理想转化为现实必须具备主观和客观条件D.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主观条件4.在重大的体育比赛中,一支技术高超的球队,往往因队员产生焦虑、紧张、急躁等心理故障而表现失常,败于技不如己的球队。

这说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必须提高政治、道德素质c.必须增强健康的心理素质D.需要提高技术和战略水平5.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下述情况体现这一原理的是()A.莘莘学子,愿意考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B.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的人干出了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6.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这是因为()①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②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人生价值能否实现③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④人们创造力的利用和发挥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A.①②B.③④c.②D.①③④7.“两弹元勋”邓稼先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历表明()A.成功完全取决于他们艰苦的主观努力B.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c.人生价值的实现既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又要依靠个人的努力D.一切有志于为社会为人民奉献的人们,要只讲贡献不讲索取8.“生不逢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c.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9.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身居斗室,废寝忘食,拖着疲倦的身体,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地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一、哲学基本常识1.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5.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

6. 神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

7.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唯心。

二、唯物论1. 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8.9.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0. 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2. 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4. 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6. 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三、认识论1. 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3.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 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钓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⑴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精神;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6.四、辩证法1. 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 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3.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4. 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5. 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6.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7.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9. 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 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1. 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1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3. 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15. 好事多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来凯歌出艰难: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17. 治大国如烹小鲜;过犹不及:这说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

要坚持适度原则。

18.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1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物都是一为二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20. 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2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22.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23.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26.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万事如意;讳疾忌医 :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7.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2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这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9.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没有看到事物包含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3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32.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3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35.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6. 天不变,道亦不变(静止,否认运动)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浅尝辄止、固步自封(静止,忽视发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巢覆卵破;唇亡齿寒(片面,割裂联系)——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五、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六、人生观价值观1.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练》;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志品质影响着其奋斗方向和最终成就。

2.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阐述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说明了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