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发展中国家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科技进步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持,对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利用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持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如何处理保护环境质量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着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资源供给日益短缺,环境污染日趋加剧。
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可以说,在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科学技术进步起着重大的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
1 科技进步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科学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这些作用对于缓解人口与经济增长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扩大环境容量、进而相应扩大生存空间和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尤为重要。
利用科学技术来支持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 N E S C O)作了精辟的论述:“没有科学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对于当今的许多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来说,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在探索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以及确保采取科学的行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在对待臭氧层损耗方面表现得尤其显著,针对其他诸如气候改变、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水和沿海污染等问题,科学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2000字论文)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2000字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面临着多重挑战。
这是一个全球市场的时代,它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极为关键。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全球竞争,本土化竞争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面临重大挑战等问题。
而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发展中国的经济,这些措施包括实施“一带一路”政策、加强区域合作和实施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等。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又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扩大内需、开放更多市场机会、实施更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挑战是中国实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这些挑战为背景,探讨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应采取的策略,以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应采取的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性市场环境,包括增强制度竞争力、提升能力建设、优化生态环境等。
1. 引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变化已经显著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和经济活动。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它正在勇敢地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面临着多重挑战,这其中包括本土化竞争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面临重大挑战等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多项政策,以提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这些政策包括实施“一带一路”政策、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实施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例如扩大内需、增加市场机会、实施更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挑战是中国实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
2. 中国应采取的策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增强本国的制度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全球市场环境。
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1)加强政策执行力。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完善各项政策,但其执行情况往往存在不足。
实施有效的政策执行力,能够有效推动政策落实,提升中国的竞争力。
(2)加强能力建设。
中国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科技和创新能力的建设,以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本国实力,抢占全球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何中华[内容提要] 可持续发展观隐含着两个基本假定:一是发展应当是无代价的,至少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和机会;二是人们必须能够事先充分地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潜在效应和延迟效应。
正因此,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践的和理论的难题。
在实践上,市场化和工业化培养了人们的贪婪动机和征服手段,从而危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在本体论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介入和人的自我中心化、在认识论上人类对自身实践后果及其效应的不可充分预测性、在伦理学上“零和博弈”关系造成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困难、在经济学上资源和环境价值的不确定性及其造成的不可计量性使可持续发展遇到了非常棘手的理论难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实践难题理论难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最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提出后,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它不仅已成为许多国家选择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而且已成为各国学者从事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大都把研究的重点集中放在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的问题上,却忽略了对可持续发展本身所赖以成立的前提进行深入的反省。
其实,当前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恰恰是可持续发展“是否可能”的问题。
它无疑要比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更为紧迫也更为棘手。
人们把它当作一个无需清算的自明的规定,乃是一种误解。
因为它本身的合法性尚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一致确认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5 年之后,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特别大会检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时,人们却发现情况并不能令人乐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未能充分履行他们就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承诺。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原因固然很多,如发达国家既得利益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所难以逃避的环境代价、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不容否认,可持续发展本身的可能性问题未能得到彻底反省,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学理上的原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报告》 ,对可 持 续发 展 的 内涵 作 了界定 和 详 尽 阐述 , 明确提 出 了可 持 续 发展 战 略 ,对 新 发 展观 的形 成起
了关键 作 用 。 19 年联 合 国里 约 热 内卢 大 会 及 《 92 里
约 环境 与 发展 宣 言 》树 立 了环 境 与发 展 相 协 调 的理
要 求 , 取 一 系列 有针 对 性 的 系统 策 略 。 采 关键 词 : 可持 续发 展 ; 问题 ; 策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2 X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1 0 (0 2 0 — 0 1 0 10 — 5 2 2 0 )4 0 5 - 4
界 自然保 护 大纲 》 第一 次 明确 提 出 了可 持 续发 展 思
的组 成部 分 ,在 环境 承 受 能力 内追求 经济 增 长 ,在 经 济发 展 中加 强 保护 和 改 善环 境 ,使 经济 增 长建 立
想 。1 8 年世 界 环境 与发 展 委 员会 发 表 《 97 布伦 特 兰
展道 路 。
权 。新 发 展 观突 出 强调 发 展 ,认 为 这是 消灭 贫 困 的 基 本条 件 。对 发 展 中 国家更 是 如 此 。发 展 中 国家经
受着 贫 困 和环 境 恶 化双 重压 力 而 且相 互 推 动 ,成 恶
性 循 环 态势 。只 有发 展才 能 消 除 贫 困 ,缩 小 与发 达 国 家的 差距 ,并 为解 决生 态 危 机 和促 进 社 会 全面 进
韩 清 恩
( 东省 工 会 管 理 干部 学 院 , 东 济 南 2 0 0 ) 山 山 4 10
摘 要 : 可持 续 发展 是 关 系人 类 前 途 命 运 的 社 会 发 展 新 道 路 , 为 一 个 发 展 中 国 家 , 们 实施 这 一 新 发 展 战 略 存 作 我
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问题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
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
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水资源面临危机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
80年代末全世界年淡水用量为万亿立方米。
据专家测算,到20世纪末,全球年淡水用量将增至7万亿立方米,年人均可供水量将由90年代中期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
根据关于一个国家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11个在非洲、9个在中东、6个在其他地区)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
据世界银行预测,在今后30年,中东、北非地区的水源供应量将比60年代下降80%。
更为严重的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现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17亿人没有充足的卫生设备。
估计,在发展中国家,95%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江河湖泊;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净水而引发的,水中的病菌和污染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
缺水问题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制约其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现在全世界每年用水的80%用于水利灌溉。
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进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会越来越多,海洋成为人们藏污纳垢的无底洞。
当前,农药等有机物和无机元素,以及汞、铅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均被大量排入海洋。
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国经 济 逆 风 飞 扬 , 济 增 长 率 继 续 保 持 在 7 以上 。 经 % 据世 界 银 行 预 测 , 了 日本 以 外 的 东 亚 和 东 南 亚 经 除 济 体 20 0 2年 经 济 增 长 率 将 达 到 4 7 ,0 3年 将 达 .% 20
个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债 务 已 经 增 到 2 6 0亿 美 元 。 19 45 94
2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增 大 。 据 联 合 国 贸 发 会 议 . 19 9 4年 发表 的 世 界 投 资 报 告 , 9 3年 发 展 中 国 家 吸 19 收 的外 国 直 接 投 资 , 1 9 比 9 1年 翻 了 一 番 , 8 0亿 达 0 美元 , 占全 球 的 4 % 。 1 3 对 外 贸易 迅 速 扩 大 。 1 8 . 9 9年 一19 9 4年 , 达 发
序 , 极其重要 的现实意义 。 有
一
8 5 。发 展 中 国家 占世 界 贸 易 总 量 的 比 重 由 2 % .% 6 上 升 到 3 % 。 可 以 说 , 0世 纪 9 1 2 0年 代 世 界 经 济 增 长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发 展 中 国家 推 动 的 。 虽 然 近 年 来 亚非 拉 地 区 国家 经 济 跌 宕 起 伏 , 展 不 平 衡 , 别 发 特 是 19 9 7年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给 亚 洲 带 来 巨 大 的 冲 击 ,
些 国家 损 失 惨 重 , 自 1 9 但 9 9年 开 始 , 亚 经 济 回 东 升迅 速 , 日本 以 外 的 整 个 亚 洲 经 济 增 长 率 : 9 8 除 19 年 为 2 2 ,9 9年 为 5 7 。据 统 计 , 展 中 国 家 .% 19 ,% 发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渐凸显。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1.资源的有限性资源的有限性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资源已经被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资源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
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替代资源或者增加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2.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源和资本,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发展资金和技术的严重短缺。
为了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在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3.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等活动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同时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1.贫困和不平等贫困和不平等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和不发达的地区,其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都比较低,甚至处于生存的边缘。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教育和技术水平的低下教育和技术水平的低下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技术,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高水平的教育和技术支持。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和技术的投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摘要】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资源枯竭问题、经济增长不平衡、社会不公平现象和制度体系薄弱等方面。
这些问题限制了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中国家可以克服现有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资源枯竭、经济增长、社会不公平、制度体系、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应对措施1. 引言1.1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涉及到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个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枯竭问题也日益突出,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供应面临压力。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现象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偏向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贫富之间的差距拉大,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制度体系薄弱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政府管理能力不足,法治建设滞后,治理体系和机制不完善。
这些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重重挑战,需要积极应对和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未来发展方向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数增多,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如何克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难题?
如何克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难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经济和社会难题,如贫困、失业率高、健康状况差等等。
这些问题往往相互交织,使得解决其任何一个问题都十分困难。
然而,只有尝试着去克服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克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难题。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关键,其包括水、电、交通、通讯等基本设施的建设。
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导致了经济效率低下和贫困问题的加剧。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
1. 加大政府投资: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工程进度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2. 鼓励私人投资:政府应该推出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和发展,提高市场活力。
3. 投资可持续性: 政府还应该关注基础设施投资的可持续性,以便未来经济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资源及其它方面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提高教育和培训水平教育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为了克服一些社会和经济难题,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教育和培训水平是很重要的。
1. 宣传重视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宣传,让大众更加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广教育资源。
2. 投入教育市场:政府投资教育市场发展,增加教育机会,加强教师培训,鼓励企业和专业人士加入教育领域,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3. 改革教育体制:政府应该在学科设置上有所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教育市场环境,提高学历层次,促进信息和人才流动。
三、加强社会福利保障贫困、失业、健康状况差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社会难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社会福利保障。
1. 建立社会福利体系: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福利水平。
2. 推广慈善公益:政府应该鼓励和推广慈善事业的发展,提高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医疗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大在医疗领域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
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5大要点(全)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现实联系由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明显感受到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当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便利的通讯、快捷的交通,无时无刻不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几乎都是以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说过:“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
我们觉得这很正确,所以我们组着重在环境保护、清洁水源、能源开发和发展援助环境保护方面展开讨论。
这4各方面同时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几个要点。
一、关于环境保护方面“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就“环境保护”而言,人们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而就现实而言,我们对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超越环境更新能力的现象屡见不鲜: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有害人工化合物泛滥,贻害人间……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我们不得开始思考如何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寻求人地和谐,发挥“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记得在“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过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先生关于“全球变暖”的纪录片《不能忽视的真相》,他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的结果来展示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分析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未来的海平面预测和与此带来的后果。
在他的讲述下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全球变暖已成为现实。
二氧化碳、沼气等温室效应气体浓度的增加,急剧加速了大气温度的上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变化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冰川融化;动、植物被迫迁徙;强风暴和洪水泛滥,干旱和山火将时常发生,到2050年,将有超过数以百万的世界范围物种将面临灭绝……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在环境问题上做好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指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
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指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一、引言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理三、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1. 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2. 社会公正与贫富差距的挑战3. 环境保护与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1. 资源节约型经济的构建与推广2. 社会公正的促进与贫困问题的解决3. 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与保护五、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与行动计划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2. 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3. 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与合作六、结论引言: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研究支持。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强调经济的发展应以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同时要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
只有通过平衡这三个维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1. 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消耗剧增。
无限制的资源开采和消耗,已经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 社会公正与贫富差距的挑战: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贫困地区的人们面临着基本生存需求的困扰,而富裕地区的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也屡见不鲜。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加剧着生态危机。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1. 资源节约型经济的构建与推广: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资源回收利用等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
2. 社会公正的促进与贫困问题的解决:通过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3. 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与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何中华[内容提要] 可持续发展观隐含着两个基本假定:一是发展应当是无代价的,至少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和机会;二是人们必须能够事先充分地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潜在效应和延迟效应。
正因此,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践的和理论的难题。
在实践上,市场化和工业化培养了人们的贪婪动机和征服手段,从而危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在本体论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介入和人的自我中心化、在认识论上人类对自身实践后果及其效应的不可充分预测性、在伦理学上“零和博弈”关系造成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困难、在经济学上资源和环境价值的不确定性及其造成的不可计量性使可持续发展遇到了非常棘手的理论难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实践难题理论难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最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提出后,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它不仅已成为许多国家选择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而且已成为各国学者从事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大都把研究的重点集中放在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的问题上,却忽略了对可持续发展本身所赖以成立的前提进行深入的反省。
其实,当前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恰恰是可持续发展“是否可能”的问题。
它无疑要比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更为紧迫也更为棘手。
人们把它当作一个无需清算的自明的规定,乃是一种误解。
因为它本身的合法性尚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一致确认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5年之后,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特别大会检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时,人们却发现情况并不能令人乐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未能充分履行他们就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承诺。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原因固然很多,如发达国家既得利益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所难以逃避的环境代价、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不容否认,可持续发展本身的可能性问题未能得到彻底反省,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学理上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们是在物质技术基础低下的条件下起步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基础比我们优越得多,它们的方向是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普遍化的态势发展,并且前二者基本解决,而我们则是在前二者才局部解决,后者相距尚远的条件下去发展的。
第二,我们是在劳动生产率落后的起点上赶追的。
目前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才“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左右”。
再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中,国民财富增长的71%来自科技进步。
相同时期,日本科技进步因素占国民财富增长的65%。
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30年问,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达25%左右。
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80%,而我们才达到30%左右。
如果我们不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难以达到制定的目标,而且还会加大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三,我国的资源禀赋差且利用率低,弥补不了我们其他方面的差距。
从资源条件看,农牧业我们不占优势。
从矿产资源上看,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计算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左右。
这种能源现状仅能维持自给,靠其创汇来弥补经济发展之不足根本没有地。
第四,我国的富裕程度偏低,支撑国际竞争难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未来在吸收外资和技术方面,将处于竞争更加激烈的境地。
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抓住机遇,不能通过依靠科技使竞争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那么我们的发展环境将会恶化。
第五,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科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能适应科技现代化的需要。
第六,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过快,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
由于人口过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便被人口大国的分母效应所抵消。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一是不平衡性或多层次性。
中国地区差距大,各地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有先有后,在一定时期内的实现程度必然有高有低,发达地区可以而且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
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然而,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也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对这些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资源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势必导致资源的枯竭。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绿色发展。
再次,贫富差距扩大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又一难题。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还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教育不平等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最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总之,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是多方面的,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去解决。
只有在解决了这些难题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情况下,不损害未来各种资源的使用和年轻人的潜力发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并尊重人权,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中国家已经严重受到了环境破坏的影响,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方面。
因此,可持续发展非常紧迫,必须把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必须保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这要求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并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环境并推进经济发展。
其次,教育、健康和福利也必须与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这是因为只有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教育、健康和福利条件,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帮助推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并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
三、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以下措施:1.促进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优化生产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并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制定有力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构建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切实保护自然环境。
3.推动绿色发展。
将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产品,提高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4.加强创新和科技。
通过科技创新,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5.加大政策支持。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表现 (1) 臭氧层 损耗。 (2)全球变暖。 (3) 生物多样性 锐减。 (4)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其他环境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保护环境的努力 (1)1972 年 6 月 5 日,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 》。 (2)1987 年世界各国签署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议定书。 (3)1992 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签署了《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4)1990 年 4 月 22 日,全世界 134 个国家举行了“ 1990年地球日活动 ”。 (5)绿色和平组织等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世界资源短缺问题
1.原因 (1)人口急速膨胀,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2)世界资源短缺和锐减,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2.表现 (1) 粮食 紧缺现象非常严重。 (2) 水资源 匮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3)其他自然资源和 海洋资源 日益减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原则
1.概念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 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 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 续发展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 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协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因此,我国将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协调。
这意味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还包括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我国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这意味着要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中国。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还包括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因此,我国将加大投入,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社会公平和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还包括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责任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因此,我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气候变化谈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不仅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李凤莲佳大附中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
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
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
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
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
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
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 心一位高级研究员表示,中国二氧化 碳的排放在1990年到2001年之间增加 了8.23亿吨,几乎占全球同一时期温 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27%。
3.森林面积锐减
据记载: 1.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曾被森林 所覆盖,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 2.到20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已下 降到占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到 2020年将下降到七分之一; 3.如果任其发展下去,170年后全 世界的森林将消失殆尽,人类将陷 入巨大的灾难。
1.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公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代 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 另一方面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
2. 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占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 及人类与自然这间的和谐。
3. 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 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问题:经济增长的同时,某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 无发展”的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 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 力,在盲目追求发展的同时,给本国带来了一些无法挽救 的损失。
分析: 1.土壤严重退化。
地区
赤道以北
中东地区
受水侵蚀的比 11.5% 17.1% 例 受风侵蚀的比 22.4% 35.5% 例 土壤荒漠化严重,非洲73%的土壤面临威胁 荒漠化每年迫使1000万非洲人迁居,每年损失达 90亿
海洋开发过度以及温室效应的增强: 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 大量的污染物毫无 节制地排向诲洋,使沿海河口、海湾以及沿海大中 城市毗邻的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环境质量逐年 下降,近海污染范围扩大。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但是,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大都是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1. 土壤严重退化据联合国规划署报告,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土壤退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土地退化很大程度是因使用不当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所致.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由于排灌不当,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芜.随着干旱和过度开发,农田变成沙漠,荒漠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据,非洲可耕地的73%约140万公顷面临荒漠威胁.80年代荒漠化迫使1000万非洲人迁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全世界100多国家存在荒漠化问题,其中80个是发展中国家.从土耳其到印度的西亚地区、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拉美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沿岸也都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影响.沙尘暴掠、田毁人亡.荒漠化的不毛之地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家园.2.温室效应升高全球变暖已成举世关注的问题.在过去一百年中,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3-0.6度.80年代的十年中,竟有五年为本世纪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最新的科学研究预测,21世纪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将继续增加,气温继续变暖,其速度将超过过去一万年中的任何时期.21世纪末全球气温平均将升高3摄氏度.全球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海平面升高,大片陆地被淹没,土地干旱和荒漠化,疾病蔓延,生物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从而给全球生态及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重大影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温室效应,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气体,释放到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后形成了一层类似“温室玻璃”的气体层,阻碍了地球有效散热,使地球气温升高.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换言之,分布在非洲、中东、东南亚、中美洲这四个温室效应重灾区.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发表的报告指出,在拉美特别是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已受到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气候偏差如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气候变化可能对拉美人民的福利、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居住在洪水易发地区的贫民区的人们威胁最大.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化的过程中一些最依赖于环境资源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如化工发展最快,但减少或防止破坏的能力又较低.尽管国际上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现象,但直到90年代上半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继续上升,1990年至1995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从29%上升到35%.今后随着亚洲、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到2100年全球的能源消耗将比1750年工业革命前成倍增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预计也将增加一倍.按照世界的统计,全球平均每消耗千美元能源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约为0.3吨,其中发达国家只有0.27吨,而发展中国家却为0.42吨.臭氧位于大气的平流层,它可以吸收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从而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辐射.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辐射的增强,将会严重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增产.工业制冷、气雾剂及溶剂所排放的含氯氟烃等,是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的根本原因.最新资料表明,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积已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欧洲陆地面积的两倍.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人类再不改变发展模式,21世纪人类面对的将是“温室效应”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3.森林面积锐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和效益.据史料记载,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曾被森林所覆盖,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估计,到20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已下降到占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到2020年将下降到七分之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消失殆尽,人类将陷入巨大的灾难.在世界中,热带森林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据统计,全球现有20亿公顷热带雨林.它是地球上拥有生物量最高的天然生态系统,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它是巨大的物种贮存库,在雨林天蓬遮盖下栖息的物种占全球物种总数的一半.热带森林还是人类宝库.据不完全统计,生长在热带森林中可供提炼抗癌药的植物就有3000多种.然而,近几十年来,森林无节制的采伐,以及经常不断的森林火灾,导致森林面积骤减.尽管近10年来,全球环保意识有所加强并采取了一些雨林保护措施,但是全世界热带雨林仍以每分钟29公顷、每年约154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毁林面积最多的是美洲,每年为561.1万公顷.被称为“世界之肺”的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其面积约占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分之一,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影响甚大.由于无计划砍伐森林,亚马逊河平均每年丧失200万公顷绿林.如果按目前每年减少5.5万平方公里林区的速度计算,再过80年,亚马逊原始森林将要消失而成为一片沙漠.其次是非洲,每年被毁面积达367.6万公顷.亚洲虽然仅为201.6万公顷,但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东南亚地区的大部分热带雨林可能消失.目前,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平均10%的就业有赖于雨林,热带国家中共有3.5亿人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雨林.制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为发展筑起绿色屏障,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头等紧迫任务.4.水资源面临危机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80年代末全世界年淡水用量为4.13万亿立方米.据专家测算,到20世纪末,全球年淡水用量将增至7万亿立方米,年人均可供水量将由90年代中期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根据关于一个国家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11个在非洲、9个在中东、6个在其他地区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在今后30年,中东、北非地区的水源供应量将比60年代下降80%.更为严重的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现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17亿人没有充足的卫生设备.估计,在发展中国家,95%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江河湖泊;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净水而引发的,水中的病菌和污染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缺水问题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和发展.对于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制约其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现在全世界每年用水的80%用于灌溉.此外,水资源日益短缺,甚至导致一些国家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国际舆论认为,20世纪发生的许多战争都是为了争夺石油而引起的,到21世纪将多半是为水源而战.当今世界上有40%的居住在两个或两个或更多国家共享的流域之中,淡水的短缺加剧了一些国家的水源纠纷如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的约旦河水之争.在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由于水引起的争端和冲突可追溯到数千年前,至今这些地方仍存在出现紧张局势的可能性.合理分配用水,保护现有水源、开发新的水资源已迫在眉睫.5.海洋遭到污染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长期以来,人类把海洋视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据,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产值每10年就翻一番,估计2000年可达到1.5万亿美元.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进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会越来越多,海洋成为人们藏污纳垢的无底洞.当前,农等有机物和无机元素,以及汞、铅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均被大量排入海洋.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达几十亿吨.排入海洋中的油类达数百万吨,其中通过河流排入约500万吨,船舶排入约50万至100万吨,海上油田排入约100万吨.大量的污染物毫无节制地排向诲洋,使沿海河口、海湾以及沿海大中城市毗邻的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质量逐年下降,近海污染范围扩大.海洋的污染造成海洋环境灾害不断发生,海洋资源与生态破坏严重,海洋生物物种减少,一些世界上着名的渔场基本上不再形成鱼汛,对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有或长或短的海岸线,也面临着海洋污染问题.例如赤潮五、六十年代只发生在发达国家的沿岸水域,现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环境灾害;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对海洋构成另一种威胁的是温室效应.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据测算,海平面每上升100厘米,意味着人类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损失:如在中国,这将危及沿海地区7000万人口的生存;在埃及,人口的七分之一将被迫迁移;孟加拉国受害人口将高达60%;而马尔代夫和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等海岛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6.生物物种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命运密切相连.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最重要因素.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目前人类尚不知详.据世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粗略估计,世界已识别的物种包括各类动物、鸟类、鱼类、植物、昆虫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计万种;加上尚未命名和识别的,总计超过3352万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世界生物物种的5%至15%将消失,每天可能有40至140个物种灭绝;未来20至30年内将有25%的物种有灭绝的危险.热带森林生物灭绝最为严重.由于中美洲、南亚和东亚的原始森林遭到砍伐烧毁,数以万计的昆虫、动物和植物已经绝迹,数以万计的物种也面临绝种的危险.估计,今后30年内大约有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消失.在地中海气候区,如非洲南部、智利中部等地方,至少有10%动植物处在危险之中.同时全球淡水系统物种消失也十分惊人.墨西哥流域所有本地鱼类已经绝灭;马来西亚原有266种鱼,现已灭绝了一半.与陆地相比,濒临海洋的各国状况稍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出现了“全球性危机”,大马哈鱼、海龟、海鸟、鲨鱼等海洋生物正在遭到大量捕杀;河湾、盐沼、海草层等沿诲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威胁着赖以生存的沿海动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人类最紧迫任务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课题.7.能源消耗增长迅速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世界能源消费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大幅上升.199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达36490万亿热单位,比15年前增长了将近77%,其中发展中国家整体能源消费量增长了近252%,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增幅高达268%.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仅为48%.石油、天然气和煤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三大主要能源.石油素有现代经济的“血液”美称.在两次石油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因能源效率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石油需求减缓.而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却持续强劲.1986--1996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由7.46亿吨增至11.41亿吨,年增长率为4.3%,为世界平均年增长的3倍.尤其是,亚太地区消费剧增,10年间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高达5.4%,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预计,今后10--15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一半以上将来自亚太地区,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今后15年内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钢铁、化工以及火力发电等高能耗工业,其能源消耗将超过发达国家.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可达到每天3100--4300万桶;发展中国家消耗的原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三分之一上升到约二分之一.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预测,在未来20年内,煤仍是世界发电以及诸如钢铁、水泥和化工等工业的主要能源;到2015年煤消费量将达13470万亿热单位,年均增长约1.9%.煤的消费增长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和印度就占了煤消费增长的82%.虽然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实现能源多样化,但是石油以外的能源开发和利用遇到来自资金、技术以及社会方面的制约.例如,在全球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防止温室效应的呼声下,进一步增加煤炭的消费日益困难;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核能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至于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和生物能,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今后除非技术上出现重大的突破,否则难以广泛、大规模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如何选择利用能源问题上,何去何从,对发展中国家将是一个难题.8.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有限目前,世界各国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甚至被认为全球净土的珠穆朗玛峰、南极,都有垃圾“光顾”.近年来,垃圾又在太空“落户”.在太空轨道上高速运转的太空垃圾,成为危险的“飘游炸弹”.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是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仅美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垃圾就达20亿吨以上.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垃圾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城市产生固体废物超出了它们能够收集和处理的数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处理城市废物的费用常常要占到市政预算的1/5到1/2,即使这样也还有大量废物待处理:雅加达印尼30%、卡拉奇巴基斯坦2/3、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4/5的垃圾被随意弃置,没有收集和处理.虽然贫民区产生的人均固体废弃物数量相对少些,但是这些地区收集和处理废物的服务也最弱、最差.即便市政当局为收集废物安排足够的费用,但安全处理废物仍然是个问题.还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处理方法仍是露天倾置堆放和场地填埋.因此,由废物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气体泄漏、甚至爆炸,时有发生.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毒废料还不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是随着发展,这类物质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泰国有2.6万多家工厂产生危险废物,是10年前的三倍.近年来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西方工业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急需外汇的,把被称作有“致命危险”的工业有毒废料运往亚非拉等地.发展中国家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危险废物的堆放地.国际舆论愤怒地指出说,亚非拉“不是富国的垃圾箱”.一些有识之士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一道来解决这个可能遗患后人的全球问题.9.自然灾害仍频20世纪90年代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旨在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将当前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小程度.随着科技发展,目前人类已经有一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管如此,自6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愈加频繁,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据,60年代大型灾害16起,70年代19起,80年代则有70起;造成的损失,60年代估计为100亿美元,70年代则为300亿美元,80年代高达930亿美元.80年代非洲大干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那次大干旱持续时间达4年之久;旱灾覆盖地域波及非洲34个国家,总面积占非洲大陆的44%:从东非的非洲之角,横贯中部非洲,到西非沿岸,北起撒哈拉沙漠,直至南部非洲;受灾达1.5亿,约占非洲总人口的1/3.这场20世纪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无数良田颗粒不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4年非洲谷物总产量比正常年景减产20%.80年代后期,非洲大部地区气候转人正常,但又遇到前所未见的蝗灾.20世纪90年代,气候异常又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以洋流水温上升为特征的厄尔尼诺刚刚离去,以洋流水温下降为特征的拉尼娜又迅猛袭来.厄尔尼诺、拉尼娜对热带地区,尤其是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最为强烈.太平洋东岸的智利、秘鲁等南美国家暴雨大雪成灾,洪水泛滥,大片农田被淹;而加勒比地区的海地、洪都拉斯却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在太平洋西部地区,印尼、菲律宾等国遇到了最严重的干旱,干燥的气候还导致了大范围的森林火灾;非洲许多国家自1997年10月以来多次发生严重洪水,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拉尼娜现象通常是紧随着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主要与飓风、大暴雨和严寒的气候相联系.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厄尔尼诺一拉尼娜的影响已超过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环保专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人类长期破坏地球自然造成的恶果,是人类咎由自取,并且祸害无辜的下一代.10.人口压力巨大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作为基础.1994年在开罗举行的联合国第三次人口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口号是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待续发展,把人口、发展、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目前,世界大约80%的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而有74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在今后30年里人口翻一番的局面.联合国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其中新增人口的90%将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虽不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的根本原因,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使贫困化问题更加严重.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但也对自然资源形成额外的压力.尤其在城市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其承受能力,如住房、医院和其他基础设施等.更多的人还将产生更多的废弃物,生活环境更加恶化,传染性疾病更易流行.联合国人口委员会预测,2006年世界城市人口的一半将生活在城市中;到2015年,全世界将有26个城市跃入特大城市行列,其中22个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展加重了地球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还推动了人口迁移.人们称之为“环境难民”.生活在“危急区”的居民是“环境难民”的主要来源.所谓“危急区”是指气候条件恶劣的高原或高山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巴西东北部、非洲萨赫勒地区、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之间干旱带、也门和印度德干高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危急区”人口达11.65亿.随着全球变暖,亚非拉一些岛屿、沿海地区以及河流三角洲将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这会促使更多的人弃家而走.人口增长将加重温室效应,加快全球变暖.仅这一因素就会使埃及16%、孟加拉国10%的人沦为环境难民.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就成为制止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环节之一.综上所述,21世纪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已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尚不能阻止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态势.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惠及千秋的事业.为了保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创建一个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发展中国家应该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
但是,无论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还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大都是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
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
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 土壤严重退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土壤退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物理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
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
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
土地退化很大程度是因使用不当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所致。
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由于排灌不当,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芜。
随着干旱和过度开发,农田变成沙漠,荒漠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非洲可耕地的73%(约140万公顷)面临荒漠威胁。
80年代荒漠化迫使1000万非洲人迁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
全世界100多国家存在荒漠化问题,其中80个是发展中国家。
从土耳其到印度的西亚地区、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拉美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沿岸也都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影响。
沙尘暴掠、田毁人亡。
荒漠化的不毛之地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家园。
2.温室效应升高全球变暖已成举世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一百年中,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3-0.6度。
80年代的十年中,竟有五年为本世纪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
最新的科学研究预测,21世纪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将继续增加,气温继续变暖,其速度将超过过去一万年中的任何时期。
21世纪末全球气温平均将升高3摄氏度。
全球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海平面升高,大片陆地被淹没,土地干旱和荒漠化,疾病蔓延,生物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从而给全球生态及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重大影响。
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温室效应,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气体,释放到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后形成了一层类似“温室玻璃”的气体层,阻碍了地球有效散热,使地球气温升高。
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换言之,分布在非洲、中东、东南亚、中美洲这四个温室效应重灾区。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发表的报告指出,在拉美(特别是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已受到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气候偏差(如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
气候变化可能对拉美人民的福利、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居住在洪水易发地区的贫民区的人们威胁最大。
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一些最依赖于环境资源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如化工)发展最快,但减少或防止破坏的能力又较低。
尽管国际上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现象,但直到90年代上半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继续上升,1990年至1995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从29%上升到35%。
今后随着亚洲、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到2100年全球的能源消耗将比1750年工业革命前成倍增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预计也将增加一倍。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平均每消耗千美元能源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约为0.3吨,其中发达国家只有0.27吨,而发展中国家却为0.42吨。
臭氧位于大气的平流层,它可以吸收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从而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辐射。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辐射的增强,将会严重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增产。
工业制冷、气雾剂及溶剂所排放的含氯氟烃等,是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的根本原因。
最新资料表明,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积已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欧洲陆地面积的两倍。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人类再不改变发展模式,21世纪人类面对的将是“温室效应”的挑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3.森林面积锐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和效益。
据史料记载,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曾被森林所覆盖,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
估计,到20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已下降到占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到2020年将下降到七分之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消失殆尽,人类将陷入巨大的灾难。
在世界林业中,热带森林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据统计,全球现有20亿公顷热带雨林。
它是地球上拥有生物量最高的天然生态系统,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它是巨大的物种贮存库,在雨林天蓬遮盖下栖息的物种占全球物种总数的一半。
热带森林还是人类医药宝库。
据不完全统计,生长在热带森林中可供提炼抗癌药的植物就有3000多种。
然而,近几十年来,森林无节制的采伐,以及经常不断的森林火灾,导致森林面积骤减。
尽管近10年来,全球环保意识有所加强并采取了一些雨林保护措施,但是全世界热带雨林仍以每分钟29公顷、每年约154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毁林面积最多的是美洲,每年为561.1万公顷。
被称为“世界之肺”的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其面积约占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分之一,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影响甚大。
由于无计划砍伐森林,亚马逊河平均每年丧失200万公顷绿林。
如果按目前每年减少5.5万平方公里林区的速度计算,再过80年,亚马逊原始森林将要消失而成为一片沙漠。
其次是非洲,每年被毁面积达367.6万公顷。
亚洲虽然仅为201.6万公顷,但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东南亚地区的大部分热带雨林可能消失。
目前,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平均10%的人口就业有赖于雨林,热带国家中共有3.5亿人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雨林。
制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为农业发展筑起绿色屏障,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头等紧迫任务。
4.水资源面临危机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
80年代末全世界年淡水用量为4.13万亿立方米。
据专家测算,到20世纪末,全球年淡水用量将增至7万亿立方米,年人均可供水量将由90年代中期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
根据关于一个国家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11个在非洲、9个在中东、6个在其他地区)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
据世界银行预测,在今后30年,中东、北非地区的水源供应量将比60年代下降80%。
更为严重的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现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17亿人没有充足的卫生设备。
估计,在发展中国家,95%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江河湖泊;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净水而引发的,水中的病菌和污染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
缺水问题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制约其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现在全世界每年用水的80%用于水利灌溉。
此外,水资源日益短缺,甚至导致一些国家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
国际舆论认为,20世纪发生的许多战争都是为了争夺石油而引起的,到21世纪将多半是为水源而战。
当今世界上有40%的人口居住在两个或两个或更多国家共享的流域之中,淡水的短缺加剧了一些国家的水源政治纠纷(如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的约旦河水之争)。
在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由于水引起的争端和冲突可追溯到数千年前,至今这些地方仍存在出现紧张局势的可能性。
合理分配用水,保护现有水源、开发新的水资源已迫在眉睫。
5.海洋遭到污染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
长期以来,人类把海洋视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据统计,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产值每10年就翻一番,估计2000年可达到1.5万亿美元。
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进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会越来越多,海洋成为人们藏污纳垢的无底洞。
当前,农药等有机物和无机元素,以及汞、铅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均被大量排入海洋。
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达几十亿吨。
排入海洋中的油类达数百万吨,其中通过河流排入约500万吨,船舶排入约50万至100万吨,海上油田排入约100万吨。
大量的污染物毫无节制地排向诲洋,使沿海河口、海湾以及沿海大中城市毗邻的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近海污染范围扩大。
海洋的污染造成海洋环境灾害不断发生,海洋资源与生态破坏严重,海洋生物物种减少,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渔场基本上不再形成鱼汛,对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有或长或短的海岸线,也面临着海洋污染问题。
例如赤潮五、六十年代只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沿岸水域,现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环境灾害;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对海洋构成另一种威胁的是温室效应。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据测算,海平面每上升100厘米,意味着人类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损失:如在中国,这将危及沿海地区7000万人口的生存;在埃及,人口的七分之一将被迫迁移;孟加拉国受害人口将高达60%;而马尔代夫和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等海岛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
6.生物物种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命运密切相连。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最重要因素。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目前人类尚不知详。
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粗略估计,世界已识别的物种(包括各类动物、鸟类、鱼类、植物、昆虫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计139万种;加上尚未命名和识别的,总计超过3352万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世界生物物种的5%至15%将消失,每天可能有40至140个物种灭绝;未来20至30年内将有25%的物种有灭绝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