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关投融资理论的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有关投融资理论的回顾
国外关于投融资理论的研究源于上世纪五于年代,美国财务学家大卫·杜兰
特 (D.Durand,1952)提出的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净收益理论,二是净营
业收益理论,二是传统理论。
该理论为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融资政策、权衡融资成本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最佳的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最具有影响力的融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France Modigliani, 1995不I I米勒(Mertor Miller, 1955提出的MM理论,即在完善市场中,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运作充分等假设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不会受到企业融资方式、资本结构的影响。
但在实践中因其假设不切合实际, MM理论受到了巨大挑战,所以他们在释放假设前提、取消无税假设后对其作出了修正,修正后的结论是:负债会因利息减税的最用而使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因此,当企业的负债率达到100%时,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而融资成本最小。
虽然MM理论考虑了负债减税的影响,但是却没有考虑随着负债增加所带来的风险和与之相关的费用。
在IVI理论之后,1976年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开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现代契约理论。
该理论放松了MNI理论中对“市场完善”的假设前提,将不完全信息引入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提出资本结构的选择会从以下二个方面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一是通过影响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其他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二是通过影响控制权的分配,并以此来影响企业的收益。
可见,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不只是融资工具的挑选,更多的还涉及到企业产权以及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问题。
在此基础上,梅耶斯( Mayers , 1984)和麦吉勒夫(Majlhuf, 1984)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了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中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将会避免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进行融资,如股票或者是其他带有风险的有价证券,只是在确保其安全时,企业才会考虑采用外部融资来解决其融资需求。
1992年,阿洪(Aghion)和博尔顿Bolton提出了企业融资控制权理论,主要分析了股票和债券融资缘何能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
阿尔钦、德姆塞茨、布莱尔(1999)等人将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控制权、公司治理研究相联系,指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只要考虑自身的状况,还要将其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制等外部的制度因素紧密结合,以做出决策。
Childs运用期权框架考察在权益持有者做出自利的投资决策情况下企业的投融资互动。
该文表明,当增长期权被执行时所带来的资产结构重新安排的类型,决定了权益投资者在增长期权中是投资不足还是投资过度,这些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是相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执行政策而言的。
国外学者对投融资理论的研究都是基于较为完善的金融环境下进行的,而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转轨时期,在考虑投融资相关问题时,国内学者开始将制度环境作为影响因素,关于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研究文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房汉廷(2000)主要研究了企业金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二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金融的基本分析工具;二是企业金融研究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财务分析和投融资决策; 二是企业新的投融资方式,包括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项目租赁等。
同时,郭朝先(2000) 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国内外企业的融资现状、融资环境、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在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政策和融资渠道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刘淑莲(2002)从我国的制度背景出发,对企业融资行为进行了研究。
首先,从一般理论和对企业融资和结构配置的过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