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汇总及易错解析
第六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忘记进位。
误区点拨:
(1)进位加时常会忘记进位数。
(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为防止忘记进位数,可以将进位数写在前一位的右下角。
易错点2:数位不对齐。
误区点拨:
(1)用竖式计算减法时,常出现数位不对齐的错误。
(2)数位对齐是指相同数位对齐,即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
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
易错点3:不够减时,用减数减去被减数。
误区点拨:
(1)计算减法时,常会出现某一数位上不够减的现象,这时用减数减去被减数这种
倒过来减的方法是错误的。
(2)当遇到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应从这一位的前一位退一当十(或10个十)再减。
易错点4:退位后,再减时忘记减掉退位数。
误区点拨:
(1)被减数十位上的数退掉1 后,在计算十位时,还用十位上的原数去减是错误的。
(2)被减数哪一位退1 给后一位,那一位上的数就少了1。
一般地,哪一位退位时,就在那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这样能有效地避免错误。
易错点5:隔位退位错误。
误区点拨:
(1)隔位退位常出现十位还剩下10个十的错误。
(2)如果从十位退1,而十位没有1 可退,要从百位退1到十位是10个十,又从十位退1到个位是10个一,这时十位上还有9个十。
二年级数学重点内容及易错题(下册)
二年级数学重点内容及易错题(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易错题型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易错题型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易错题型的一些例子:
1. 十进制数的读法:例如将数字“24”读作“二十四”,将数字“65”读作“六十五”。
2. 数的比较:给出两个数,要求比较大小,例如“比较35和53的大小”。
3. 数的进位与退位:例如计算“32+9”,需要将个位上的2进位到十位上,计算得到41。
4. 数字的组成:例如将数字“28”表示成10位数加个位数的形式:“20+8”。
5. 定义和使用数字的分解:例如将数字“68”分解为六十及个位上的数的形式:“60+8”。
6. 数的排列组合:例如从1、2、3、4中选出两个数,进行排列,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7. 加减法运算:例如计算“32-17”或“3+9”。
8. 三角形的边长比较:例如给出三条边的长度,要求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9. 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计算:例如计算某个时间的时针和分针的
位置,要求准确地表示时间。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具体的题目以课本为准。
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题目进行训练。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第一单元解决问题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解:错因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所误解,认为像综合算式48-7+12=53(人)和分式48-7=41、41+12=53(人)两种算式的形式不一样就是两种列式的方法,没有将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没有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交流和反馈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确48-7+12=53(人)这个算式中,4第一步48-7就表示转走7人以后班级的人数,再加上12表示转来后现在学生的人数。
对比分式48-7=41、41+12=53(人)不难发现,二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相同的算式是相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48+12-7=53,先求出转来后的班级人数,再求转走后的班级总人数。
错例2题目描述:校园里有22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典型错例:错因分析:通过学生的做题,可以分析出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想当然的拿两个已知的数字22和13相加;其次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以及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个中间条件分析得不够透彻,以至于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想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月季花和菊花各多少盆,从而顺着问题去找。
学生进而从已知的条件中知道菊花有22盆,但月季花需要借助“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一中间条件去求,从而知道月季花可以用“22+13”这一式子表示,找到了两个必须的条件,“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学生就可以列式22+13+22=57(盆)。
因此在此类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及分析集锦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一)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 18盒酸奶 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常见错误及改正
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常见错误及改正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了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学习混合运算过程中,很多小学二年级学生容易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对常见的错误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改正方法。
一、加减混合运算错误及改正1. 没有按照运算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常常会习惯性地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而忽略了先做乘除后做加减的原则。
改正方法是在做题前要先确定计算的先后顺序,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
2. 忘记按位对齐进行计算。
加减混合运算中,学生往往忽略了数字的位数,导致计算出错。
改正方法是要在对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确保每一位的数值都得到正确的处理。
3. 随意改变运算符的位置。
有时候,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会随意改变运算符的位置,比如将减法变成加法或者将加法变成减法。
改正方法是要在解题过程中严格按照题目给定的运算符进行计算,不得随意改变。
二、乘除混合运算错误及改正1. 忘记乘法分配率。
在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学生常常忘记乘法分配率的运用。
例如,对于式子3 × (2 + 4),学生可能直接计算出18,而忽略了将3先与2和4分别相乘再相加的步骤。
改正方法是要牢记乘法分配率,并在计算时先将乘法进行拆分。
2. 忽略乘除法的顺序。
乘除运算在运算优先级上要高于加减运算,但有时候学生会忽略这一点,直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导致答案错误。
改正方法是要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
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错误及改正1. 将符号和数字混淆。
在解答含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时,学生有时会将符号和数字混淆,导致计算错误。
改正方法是要在写算式时,清晰地用符号标记出各个操作的意义,避免混淆。
2. 括号使用不当。
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学生有时会估计括号的作用,导致计算出错。
改正方法是要正确理解括号的作用,进行相应的计算。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常见的错误及改正方法。
小学2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错误分析
小学2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错误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错误分析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在考试中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这些错误不仅揭示了他们在数学理解上的挑战,也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反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错误类型及其分析:1. 概念理解不清导致的计算错误:许多学生在数学考试中会因为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而犯错。
例如,在简单的加减法题目中,他们可能会忽略题目中的具体要求,直接进行错误的计算。
这表明他们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加深对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更系统的复习和解释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2. 粗心导致的计算错误:另一类常见的错误是粗心导致的计算错误。
学生可能因为疏忽或者匆忙而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例如错写数字、漏算步骤等。
这些错误提示了他们在注意力集中和细节处理上的需要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慢下来,检查他们的工作,以减少这类错误的发生。
3. 问题理解不清导致的答案错误:有时候,学生并非因为计算能力不足而错答题目,而是因为对问题本身理解不透彻。
例如,在应用题中,他们可能会误解题目要求或者漏掉关键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
这种类型的错误显示出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数学问题上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更多的实际应用示范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应用能力不足导致的解题困难:最后,一些学生可能在应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时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知道如何执行基本运算,但在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复杂的情境中时,却表现出不足的能力。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探索性学习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来说,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反映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多种挑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教师在识别并分析这些错误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和成绩。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精选30道(含解析),掌握才能考满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精选30道(含解析),掌握才能考满分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
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哪个班人数最少?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18盒酸奶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 18盒酸奶 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余数是4的算式是()。
A. 36÷8B. 10÷4C. 18÷6A解析: A【解析】【解答】选项A,36÷8=4……4,余数是4;选项B,10÷4=2……2,余数是2;选项C,18÷6=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先利用乘法口诀口算出结果,然后根据余数选择。
2.每条船限乘6人,32人去划船,至少需要租()条船。
A. 5B. 6C. 7B解析: B【解析】【解答】32÷6=5(条)......2(人);5+1=6(条)。
故答案为:B。
【分析】人数÷每条船限乘人数=船坐满的条数+余下人数;船坐满的条数+1=至少需要租船条数。
3.5名老师带4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A. 7 B. 8 C. 9B解析: B【解析】【解答】(40+5)÷6=7(条)……3(人)7+1=8(条)故至少要租8条船。
故答案为:B。
【分析】先计算出老师和学生的总人数,再用总人数除以每条船乘的人数,若能整除,则商就是所租船数,若有余数,则”商+1“为所租船数。
4.9.8除以2.9的商是3时,余数是()。
A. 11B. 0.11C. 1.1D. 0.1C解析: C【解析】【解答】9.8-2.9×3=9.8-8.7=1.1.故答案为:C。
【分析】余数=被除数-商×除数,据此解答。
5.循环小数5.678678.…的小数部分的第十位上的数字是()。
A. 6B. 7C. 8A解析: A【解析】【解答】解:10÷3=3……1,所以第十位上的数字是6。
故答案为:A。
【分析】循环小数5.678678.…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就循环,循环节是66.在□÷6=32 …○中,余数不可能是()A. 4B. 5C. 7C解析: C【解析】【解答】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故余数不可能是大于6。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培优练)
一、选择题1.下面不能表示12÷4=3的是()。
A. B. C.B解析: B【解析】【解答】解:12÷4=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也表示12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作答即可。
2.25里面有5个()。
A. 10B. 4C. 5D. 16A解析: A【解析】【解答】25÷5=5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从24里面连续减6,减()次后结果是0。
A. 6B. 4C. 3B解析: B【解析】【解答】24÷6=4(次)故答案为:B。
【分析】要求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去另一个数,减几次为0,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8是2的几倍?正确的答案是()。
A. 10B. 16C. 4C解析: C【解析】【解答】 8是2的几倍?正确的答案是8÷2=4。
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5.有8个盘,每个盘里放4个苹果,共有几个苹果?列式正确的是()。
A. 8+4B. 8×4C. 8÷4B解析: B【解析】【解答】解:求共有几个苹果,正确列式是:8×4。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共有苹果的个数=盘子的个数×每个盘子放苹果的个数,据此列式作答即可。
6.算式“32÷8=”表示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
A. 4B. 8C. 32A解析: A【解析】【解答】解:算式“32÷8=”表示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4。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法算式的意义是:被除数平均分成除数的份数,每份就是求得的商。
7.有15枝玫瑰、25枝百合,如果用3枝玫瑰和4枝百合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束。
A. 5B. 6C. 7A解析: A【解析】【解答】15÷3=5(束);25÷4=6(束)……1(枝);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5束。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应用题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应用题一.解答题(共50题, 共282分)1.同学们看演出, 一共有6排, 一排坐4个人还多两个座位, 6排全部坐满可以坐多少人?2.36个小朋友做游戏。
(1)每组9个人, 平均分成几组?(2)如果每组6个人, 平均分成几组?3.二(3)班有男生28人, 女生20人, 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6人一组, 可以分成几组?4.一百一百地数, 从八千七百数到一万。
5.买哪箱橙子最合算?6.小明买8千克西瓜, 给瓜农20元, 卖瓜老伯伯找给他4元钱, 每千克西瓜多少钱?7.高老师买了25支铅笔, 平均奖给4位同学, 平均每位同学能得几支铅笔?还剩下几支?8.(1)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2)哪天售出的书大约有5000册?另外两天售出的书大约各有几千册?9.小白兔种了9行萝卜, 每行8棵, 送给灰兔奶奶23个, 还剩多少个萝卜?10.一个乒乓球2元,4个羽毛球12元,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11.进公园成人票每张9元, 儿童票每张6元。
小明和爸爸、妈妈星期天去公园玩, 一共要多少钱?12.二(1)班有55人, 其中女生有27人, 男生有多少人?把男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13.每张纸可以剪4朵红花, 要剪27朵红花, 需要多少张纸?14.解答题。
①一共有多少只兔子?②每6只兔子装一笼, 可以装同个笼子?③如果平均放在4个笼子里, 每个笼子放几只兔子?15.观察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二年级某班本学期体检视力统计表。
(1)视力为_______的人数最多, 有_______。
(2)视力为4.3-4.6的人数是_______人。
(3)5.0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 低于5.0的有_______人, 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4)这个班级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16.饲养小组养了5条黑金鱼, 13条红金鱼, 红金鱼的条数是黑金鱼的几倍还多几条?17.下面是二年级(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调查记录表。
MK_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易错题10题带分析(上下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易错重点题及分析【易错题1】□÷○=6……5,○里最小填(),这时□里填()。
【分析与解】在寻找最小的除数时,部分学生容易忽略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误以为○最小为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中,有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所以○要大于5,最小是6。
这时□可以由6×6+5算出等于41。
【练习】□÷7=△……☆,☆最大填()。
【易错题2】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应租几条船?【分析与解】本题错误原因主要有:1.理解题意时对条件分析不透彻;2.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余数思考不全面。
关于条件“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的理解应是一共有49人(包括王老师),列式49÷6=8(条)……1(人),由于还余1人,所以应再多租一条船,8+1=9(条),答案是至少应租9条船。
【练习】一辆卡车每次能运4吨货,现有23吨货,至少几次才能运完?【易错题3】写出下面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分析与解】本题出错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1.观察钟面时将时针与分针混淆,误以为是12时;2.观察时针指向12,误以为已经到了12时,将钟面错读成12时55分。
首先,观察钟面要细心,时针短分针长。
其次,钟面上时针看似指向12,但由于分针指向11,所以没有到12时整。
可以用大约12时,快到12时了,12时少5分表示,所以应读作11时55分。
【练习】写出下面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易错题4】□里最大可以填几?40□6<4058【分析与解】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不熟练,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思考时分析不全面,误以为□中的数只能小于5。
在比较时,左边与右边都是四位数,接着从高位比起。
千位与百位数字相同,接下来比十位,那十位可以不可也相同呢?我们可以发现个位的6小于8,所以十位相同也是符合这题的,那么□里最大可以填5。
【练习】□里最大可以填几?5639>□563【易错题5】按规律填数,并读一读。
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法在混合运算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
1. 错误:加减混淆在计算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将加法和减法混淆,导致答案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不清楚。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要强调加法和减法的不同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孩子们加深理解,同时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内容。
2. 错误:运算优先级混淆孩子们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常常会忽略运算优先级,导致答案偏离正确结果。
解决方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明确强调运算的优先级规则,例如先做括号里的运算,再进行乘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可以通过画图或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并提供一些练习题目供他们巩固。
3. 错误:对运算符的理解错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常常容易混淆加号和减号的使用,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或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区分加号和减号的不同用法。
可以使用色彩鲜明的计算卡片或计算器等辅助工具,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来加深理解。
4. 错误:忽略进位和借位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孩子们常常会忽略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导致答案错误。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拆解数字和组合数字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可以使用图表、实物或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进位和借位的过程。
5. 错误:缺乏计算过程有时候,孩子们只关注最终的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
这样容易导致他们难以检查和纠正错误。
解决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在计算过程中记录每一步的操作,以便于检查和纠正错误。
可以通过使用计算表格或编写计算步骤等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计算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纠正常见的错误。
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和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分析
二年级(下)易错题分析01□÷○=6……5,○里最小填(),这时□里填()。
【问诊】在寻找最小的除数时,部分学生容易忽略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误以为○最小为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中,有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所以○要大于5,最小是6。
这时□可以由6×6+5算出等于41。
02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应租几条船?【问诊】本题错误原因主要有:1.理解题意时对条件分析不透彻;2.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余数思考不全面。
关于条件“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的理解应是一共有49人(包括王老师),列式49÷6=8(条)……1(人),由于还余1人,所以应再多租一条船,8+1=9(条),答案是至少应租9条船。
03写出下面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问诊】本题出错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1.观察钟面时将时针与分针混淆,误以为是12时;2.观察时针指向12,误以为已经到了12时,将钟面错读成12时55分。
首先,观察钟面要细心,时针短分针长。
其次,钟面上时针看似指向12,但由于分针指向11,所以没有到12时整。
可以用大约12时,快到12时了,12时少5分表示,所以应读作11时55分。
04放学回家,小红的前面是西,她的右面、后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问诊】本题错误原因主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不清晰,其次对这四个方向的关系不明确。
首先,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明确生活中面向东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那么面向西时方向应该是相对的,与东相对的是西,与南相对的是北。
其次,可以按照顺时针东、南、西、北的顺序来记忆。
正确答案:小红的前面是西,她的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05□里最大可以填几? 40□6<4058【问诊】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不熟练,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思考时分析不全面,误以为□中的数只能小于5。
在比较时,左边与右边都是四位数,接着从高位比起。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易错题归纳
3. 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画简单的示意图, 用示意图来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再进行解题。
◆资源链接
比多比少这一类问题,需要学生能熟练地比较出哪个量多,哪个 量少。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提高准确率,需要进行专项强化练习。因 此,可以展开此类型的练习:
2.1.2 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 (*** )12
2.2 用除法解决问题…………………………………………………………( *** )14
2.3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 )15
2.4 四则混合运算……………………………………………………………( *** )16
小红比小明大 6 岁。比较出( )大,( )小。
A 比 B 少 10。比较出 ( ) 多, ( ) 少。
比 34 大 6 的数是几?求大的量还是小的量?
70 比( )多 20?求多的量还是少的量?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57.5 %
采集样 本
错题来 源
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36 错误 38.9% 采集 ***
*** )37 *** )38 *** )39 *** )40
*** )41 *** )43 *** )44 *** )45 *** )46
*** )48 *** )49
*** )51
*** )53
二、原始错例
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
错误
采集
采集
本
83 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及自身经验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上:1、看图:纸条长(7 )厘米。
(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
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5、56—35=11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
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
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
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小学数学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
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13、4+4=()×()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4、补充口诀:五五(二五)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5()×()=()错因分析:学生把乘法与加法的意义混淆,写成5×516、3个4相加,和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精选16道)经典易错题+错题分析+答案
易错题分析【05】□里最大可以填几? 40□6<4058【问诊】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不熟练,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思考时分析不全面,误以为□中的数只能小于5。
在比较时,左边与右边都是四位数,接着从高位比起。
千位与百位数字相同,接下来比十位,那十位可以不可也相同呢?我们可以发现个位的6小于8,所以十位相同也是符合这题的,那么□里最大可以填5。
【06】□里最大可以填几? 5639>□563【易错题6】按规律填数,并读一读。
980,985,990,(),(),()3030,3020,3010,(),(),()【问诊】对万以内数的顺序不熟练,对十进制计数法没有正确而完整的认识。
第一题,从980,985,990这三个数可见是5个5个地数,990再添5个,可以看个位增加5是995,个位再增加5是10,满十进1,十位9添上进的1又满十,再进1,百位同理进到位,所以是1000,正确答案是995,1000,1005。
第二题可见10个10个数,3010减少10个为3000,3000减少10个,十位与百位为0,从千位隔位退位为2990,正确答案是3000,2990,2980。
【07】把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3米32分米4厘米47毫米()<()<()<()【问诊】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1.容易只关注单位,而不能数值与单位一起看具体的长度;2.单位换算的方法不熟练。
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借助数的组成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将4个不同单位的长度转换为同一单位的长度。
3米=3000毫米,32分米=320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47毫米<3米<32分米。
【09】判断题:书本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问诊】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不清晰,误以为书本比三角尺大,所以书本上的直角较大。
角的大小与它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书本上的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叉开得一样大,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所以这题应该是错的。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经典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一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1000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千克,1亿枚硬币大约重()吨。
A. 6B. 60C. 600D. 6000C解析: C【解析】【解答】解:100000000×6=600000000克=600000千克=600吨。
故答案为:C。
【分析】先算出1亿里面有几个1,那么就有几个6克,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2.笑笑家的电视机约重10()。
A. 千克B. 克C. 吨A解析: A【解析】【解答】笑笑家的电视机约重10千克。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单位的认识,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一台电视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
3.点滴事小,节约为大。
我国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0克米饭,那么全国每天可节约( )吨米饭。
A. 1300000B. 130000C. 13000D. 1300C解析: C【解析】【解答】解:13亿=1300000000,1300000000×10=130********克=13000000千克=13000吨。
故答案为:C。
【分析】1亿=100000000,1克=0.001千克,1千克=0.001吨,全国每天可节约米饭的质量=全国的人数×每人每天节约米饭的质量,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4.()最接近1千克.A. 一根跳绳的长度B. 汽车的载重量C. 两包盐的重量C解析: C【解析】【解答】解:两包盐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经验和选项即可解答。
5.李强体重75()。
A. 吨B. 千克C. 克B解析: B【解析】【解答】李强体重75千克。
故答案为:B【分析】由千克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人的体重一般选择千克为单位。
6.甲、乙两人各买了一袋同样的大米,净质量都是50千克±0.5千克,那么他俩实际买到的大米质量最多相差()。
A. 1.5千克B. 1千克C. 0.5千克D. 0千克B解析: B7.把3千克、1吨、4000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3千克<1吨<4000克B. 1吨<4000克<3千克C. 3千克<4000克<1吨C 解析: C【解析】【解答】解:1吨=1000千克,4000克=4千克,所以从小到大排列是3千克<4000克<1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第一单元解决问题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解:错因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所误解,认为像综合算式48-7+12=53(人)和分式48-7=41、41+12=53(人)两种算式的形式不一样就是两种列式的方法,没有将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没有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交流和反馈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确48-7+12=53(人)这个算式中,4第一步48-7就表示转走7人以后班级的人数,再加上12表示转来后现在学生的人数。
对比分式48-7=41、41+12=53(人)不难发现,二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相同的算式是相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48+12-7=53,先求出转来后的班级人数,再求转走后的班级总人数。
错例2题目描述:校园里有22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典型错例:错因分析:通过学生的做题,可以分析出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想当然的拿两个已知的数字22和13相加;其次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以及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个中间条件分析得不够透彻,以至于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想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月季花和菊花各多少盆,从而顺着问题去找。
学生进而从已知的条件中知道菊花有22盆,但月季花需要借助“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一中间条件去求,从而知道月季花可以用“22+13”这一式子表示,找到了两个必须的条件,“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学生就可以列式22+13+22=57(盆)。
因此在此类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心。
错例3题目描述:小红:我今年6岁。
妈妈: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
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斟酌就开始下笔,以至于答非所问。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还不到位,对于“我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这一中间条件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此类教学,教师基本上可以采取第2题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仔细分析问题问的是什么,要想求“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就要知道妈妈和小红的年龄分别是多少,从而循着这一线索来找已经知道的条件。
进而知由“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求出妈妈的年龄是6×6=36(岁),那么妈妈比小红大就可以是:36—6=30(岁)。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可以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本图的意思以及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深刻。
这幅图的本意是:12朵花,每4个圈一份,能圈几份?12÷4=3。
但题目是圈一圈、填一填,学生照样子圈完后,看到的就是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所以列出的算式为12÷3=4。
总的来说还是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教学建议:本题,原本圈一圈是想帮助孩子更准确的得出答案,结果却帮了倒忙,那么到底是先圈一圈还是先填一填?很显然题目的要求是先圈再填。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要求,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会用语言描述出题目的意思是把12朵花平均分,每4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12÷4=3,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12÷4=3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中被除数12、除数4和商3这三部分各表示的意思。
错例2题目描述:有12粒米,每只能搬4粒,()只蚂蚁才能一次搬完?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道题目,通过询问学生写出24÷4=6的原因以及对这道题目的综合分析,我发现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
学生在身体过程中脱离了主干题目所说的大米的总数是12粒,而不是图中同学们数出来的大米的数量24粒,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图上。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可以将图片和文字整合起来,或者是首先带领学生将图中的文字信息认真通读分析一遍。
发现问题当中求的是蚂蚁搬米的只数也就是份数,那么总数÷每份数=份数。
那么已知条件中恰好有总数12粒米和每份数4粒,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文字信息直接列出下面的算式12÷4=3(只)。
错例3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题中,学生主要是没理解题意,特别是对平均分的概念不是太理解。
题目中要求将12个气球分成若干束,每束气球的个数相同。
而学生写成每束气球的个数是12,可以分成1束,很显然对题目的要求没有理解清楚。
另外平均分的含义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但是分成1束没有比较,所以说是不正确的。
教学建议:学生在做相关方面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是把气球分成若干束,也就是最少2束,那么也就是说采用平均分的方法将每份分得同样多,而每束气球12个可以平均分成1束,仅仅分成了一束,也就是没有平均分。
因此通过讨论发现每份分1个气球,分成12束也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
错例4题目描述:小兔造房,请了三头大象帮忙(有图)。
有12条木棍需要搬几次?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只关注了文字信息,3头大象和12条木棍,那么根据这两个条件,很多学生列出了12÷3=4(次)。
但是,学生列式的同时没有仔细分析算式的含义,究竟一头大象一次运几根木棍,都没有仔细去了解过,怎么知道可以运几次呢。
而图中恰恰给出了每头大象一次运2根木棍这一重要信息。
总得来说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没有将文字与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审题的漏洞出现信息的不完整。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图形与文字有效结合,发现图中提供了每头大象一次可以运两根木棍这一重要的信息。
接下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运几次要找木棍的总数以及三头大象一次运几根木棍。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数是12根,三头大象一次运2×3=6(根),从而可以求出三头大象运完这些木棍需要12÷6=2(次)错例5题目描述:共有()个,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算式是()。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题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将这道题目分解做,认为圈和填没有存在太大的关系;其次学生对于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对于每份数和份数各是谁还不够清楚;最后就是学横比较粗心,没有看自己圈图的意思是什么就急于下笔去填,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本道题目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出示12个三角形,问学生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么分。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之上分一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分的方法。
如图所示就可以有两种说法,把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3个;也可以说12个三角形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不理解一格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数格没有把几何图形的顶点作为出发点,而是直接认为出发点是平移1格,因此少数了一格。
教学建议:1.分清“上下左右”四个平移方向。
2.让学生游戏玩坐公共汽车的到站游戏,理解坐了几个站,从而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格。
3.做题时,先分析每个几何图形有几个顶点。
4.以每一个顶点为出发点,向平移的方向数格。
5.用直尺每两个顶点连起来。
错例2题目描述:填上平移或旋转。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这道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都写成平移,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仔细地看图,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是第四幅图和第五幅图的形状一样,方向没有变。
教学建议:1.平时要培养学生认真看图的习惯。
2.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课件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现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判断是不是平移现象,要看这个物体是不是沿直线运动,位置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
错例3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大部分学生第一次做这道题时都认为“还剩下3个角”,因为受平时简单的数的关系影响“4-1=3”,而不会从具体的剪法中来考虑。
教学建议: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
类似的操作题可以让学生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一下,引起问题的争辩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练习中(通过画一画)探索和证实有关知识,加深理解,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途径。
错例4题目描述:判断:荡秋千是平移。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认为荡秋千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经过旋转(360°旋转),不像其它的电风扇的转动、钟表上分针、时针的转动都在转动,因此就认为属于平移现象。
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说说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又哪些?2. 结合平时容易搞错的几项运动进行分析:玩跷跷板、荡秋千、跳远、摩天轮等运动的分析。
荡秋千时,是绕着秋千架上的轴旋转,秋千的运动是旋转。
坐在秋千上荡秋千时,如果人与秋千的状态保持不变,那么人与秋千一起是旋转。
错例5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将图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这句话的意思。
往往就按照题目的说的一步一步画下去,最后得到这两幅图形。
教学建议:1.平时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先……再……”,最后得到的是哪一副图形。
2.对照课本“分别将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平时对这两种画法加强指导与练习。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错例1题目描述:一根绳子长32米,把它剪成两段,其中一段长8米,另一段长()米。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想当然地做成“另一段长4米”。
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是受“表内除法”的定势影响,没有认真在思考,看到32和4就做成除法。
教学建议:1.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千万别养成只看数字、不看题意的习惯。
2.可以采用画图法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题意,从而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
3.平时加强对比练习,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意义理清楚并加以运用。
错例2题目描述:8的2倍是多少?9是3的多少倍?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种类型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的还以,往往也是受数字定势的影响,搞不清用乘法做还是用除法做。
一部分学生做错一题,还有少部分学生两题都做错。
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