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合集下载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经典练习(专题培优)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经典练习(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在活动中,同学们称出1000粒米约重20克。

那么1亿粒米约重()。

A. 2千克B. 200千克C. 2吨D. 200吨C 解析: C【解析】【解答】解:100000000÷1000=100000,100000×20=2000000克=2000千克=2吨,所以1亿粒米约重2吨。

故答案为:C。

【分析】先算出1亿粒米中有多少个1000粒米,然后再乘1000粒米的重量,最后进行单位换算即可,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下面的物体,大约重1千克的是()。

A. 一头猪B. 一个大冬瓜C. 2包食盐C解析: C【解析】【解答】下面的物体,大约重1千克的是 2包食盐。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对一头猪、一个大冬瓜和2包食盐质量的了解以及对质量单位的把握,即可解答。

3.一瓶醋净含量是500克,如果把这瓶醋放在盘秤上称一称,那么,盘秤上显示的质量()。

A. 等于500克B. 比500克大C. 比500克小D. 无法确定B解析: B【解析】【解答】一瓶醋净含量是500克,如果把这瓶醋放在盘秤上称一称,那么,盘秤上显示的质量比500克大。

故答案为:B【分析】净含量是醋的质量,这瓶醋的质量还包含了瓶子的质量,故盘秤上显示的质量会大于这瓶醋的净含量。

4.亲爱的同学,你认为自己的体重接近30()。

A. 克B. 吨C. 厘米D. 千克D解析: D【解析】【解答】亲爱的同学,你认为自己的体重接近30千克。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单位的认识,一个小学生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

5.5千克和6千米相比( )。

A. 5千米比6千克多B. 5千米比6千克少C. 无法比较C解析: C【解析】【解答】千克是重量单位,千米是长度单位,无法比较。

【分析】不是一个单位的量无法比较大小。

6.点滴事小,节约为大。

我国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0克米饭,那么全国每天可节约( )吨米饭。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典习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典习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摆一个“□”需要4个小棍,有32个小棍能摆()个独立的“□”。

A. 8B. 28C. 16A解析: A【解析】【解答】32÷4=8(个)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摆一个“□”需要4个小棍,要求32个小棍能摆几个独立的“□” ,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2.一支钢笔的价钱是6元,李老师用54元可以买()支。

A. 9B. 8C. 48A解析: A【解析】【解答】54÷6=9(支)故答案为:A。

【分析】已知一支钢笔的单价与用去的总价,要求买的数量,用总价÷单价=数量,据此列式解答。

3.如果□×7=28,那么□里应填()。

A. 21B. 4C. 11B解析: B【解析】【解答】如果□×7=28,那么□=28÷7=4。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算式中是一个因数,已知一个因数与积,要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4.小刚和小强进行口算比赛。

每人做了72道,小强每分钟做9道,小刚做了9分钟。

他俩谁做得快?()A. 小刚B. 小强C. 一样快D. 无法比较B 解析: B【解析】【解答】解:72÷9=8分钟<9分钟,所以小强做得快。

故答案为:B。

【分析】问谁做得快,就是就谁用的时间短,其中小强做完用的时间=题目的道数÷小强每分钟做的道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5.从32里面连续减8,减()次结果是0。

A. 4B. 5C. 6A解析: A【解析】【解答】解:32÷8=4,所以从32里面连续减8,减4次结果是0。

故答案为:A。

【分析】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另一个数,减的次数=这个数÷另一个数。

6.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

A. 24÷3B. 42÷6C. 36÷4D. 24÷6C解析: C【解析】【解答】选项A,24÷3=8;选项B,42÷6=7;选项C,36÷4=9;选项D,24÷6=4;9>8>7>4,商最大的是36÷4.故答案为:C.【分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根据乘法口诀计算,然后比较商的大小,据此解答.7.从63中连续减去9,减()次才能使结果等于0。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把63个杯子,每7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A. 9B. 7C. 8A解析: A【解析】【解答】解:63÷7=9盒,所以可以装9盒。

故答案为:A。

【分析】可以装的盒数=一共有杯子的个数÷一盒可以装杯子的个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2.小丽今年7岁,爸爸今年35岁。

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倍。

A. 2B. 28C. 5C解析: C【解析】【解答】解:35÷7=5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因此用爸爸的年龄除以小丽的年龄即可求出爸爸的年龄是小丽年龄的几倍。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

A. 24÷3B. 42÷6C. 36÷4D. 24÷6C解析: C【解析】【解答】选项A,24÷3=8;选项B,42÷6=7;选项C,36÷4=9;选项D,24÷6=4;9>8>7>4,商最大的是36÷4.故答案为:C.【分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根据乘法口诀计算,然后比较商的大小,据此解答.4.下面的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A. 54÷9B. 35÷7C. 48÷6C解析: C【解析】【解答】54÷9=6;35÷7=5;48÷6=8。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再进行比较。

5.有18只,平均装在9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装()只。

A. 2B. 3C. 4D. 5A解析: A【解析】【解答】解:每个笼子里装18÷9=2只兔子。

故答案为:A。

【分析】:每个笼子里装兔子的个数=兔子的总数÷装笼子的个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6.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倍。

A. 3B. 4C. 5C解析: C【解析】【解答】45÷9=5.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要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用唱歌的人数÷跳舞的人数=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据此列式解答.7.小华做了36朵红花,每9朵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束。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专题培优)(1)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专题培优)(1)

一、选择题1.下表是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图书人数情况。

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书D.其他(2)喜欢( )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书D.其他(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 )人。

A.10B.6C.4D.8(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 )人。

A.30B.20C.26D.12A解析:(1)A(2)D(3)B(4)C【解析】2.下表是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图书人数情况。

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D.其他(2)喜欢()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书D.其他(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人。

A.10B.6C.4D.8(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 )人。

A.30B.20C.26D.12A解析:(1)A(2)D(3)B(4)C【解析】【解答】(1)因为18>12>8>4,所以喜欢连环画的人数最多.(2)因为4<8<12<18,所以喜欢其他的人数最少.(3)18-12=6(人).(4)18+8=26(人).故答案为:(1)A;(2)D;(3)B;(4)C.【分析】(1)要求喜欢哪种图书的人数最多,将喜欢四种图书的人数按从大到小排列即可;(2)要求喜欢哪种图书的人数最少,将喜欢四种图书的人数按从小到大排列即可;(3)要求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几人,用喜欢连环画的人数-喜欢故事书的人数=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的人数,据此列式解答;(4)要求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几人,用喜欢连环画的人数+喜欢科技书的人数=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几人,据此列式解答.3.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cm)1411391381431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刘玉的身高最高B. 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C. 赵兰最矮B解析: B【解析】【解答】解:因为143>142>141>139>138,即说明刘玉的身高>李琴的身高>李明的身高>王芳的身高>赵兰的身高,所以刘玉的身高最高、赵兰最矮,所以A、C正确。

【免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30道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免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30道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30道易错题,附答案解析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

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哪个班人数最少?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 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 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 18盒酸奶 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及分析集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及分析集锦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一)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 18盒酸奶 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精选30道(含解析),掌握才能考满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精选30道(含解析),掌握才能考满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精选30道(含解析),掌握才能考满分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

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哪个班人数最少?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18盒酸奶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余数是4的算式是()。

A. 36÷8B. 10÷4C. 18÷6A解析: A【解析】【解答】选项A,36÷8=4……4,余数是4;选项B,10÷4=2……2,余数是2;选项C,18÷6=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先利用乘法口诀口算出结果,然后根据余数选择。

2.每条船限乘6人,32人去划船,至少需要租()条船。

A. 5B. 6C. 7B解析: B【解析】【解答】32÷6=5(条)......2(人);5+1=6(条)。

故答案为:B。

【分析】人数÷每条船限乘人数=船坐满的条数+余下人数;船坐满的条数+1=至少需要租船条数。

3.5名老师带4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A. 7 B. 8 C. 9B解析: B【解析】【解答】(40+5)÷6=7(条)……3(人)7+1=8(条)故至少要租8条船。

故答案为:B。

【分析】先计算出老师和学生的总人数,再用总人数除以每条船乘的人数,若能整除,则商就是所租船数,若有余数,则”商+1“为所租船数。

4.9.8除以2.9的商是3时,余数是()。

A. 11B. 0.11C. 1.1D. 0.1C解析: C【解析】【解答】9.8-2.9×3=9.8-8.7=1.1.故答案为:C。

【分析】余数=被除数-商×除数,据此解答。

5.循环小数5.678678.…的小数部分的第十位上的数字是()。

A. 6B. 7C. 8A解析: A【解析】【解答】解:10÷3=3……1,所以第十位上的数字是6。

故答案为:A。

【分析】循环小数5.678678.…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就循环,循环节是66.在□÷6=32 …○中,余数不可能是()A. 4B. 5C. 7C解析: C【解析】【解答】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故余数不可能是大于6。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必背知识点 易错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必背知识点 易错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
《表内除法》必背知识点+易错题
1、平均分的含义:
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易错题:判断对错:一共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

(×)原因: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所以不一定有几个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 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 人,每人分多少本?
24÷6=4(本)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 本练习本,每人4 本,能分给多少人?
24÷4=6(人)。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培优练)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培优练)

一、选择题1.下面不能表示12÷4=3的是()。

A. B. C.B解析: B【解析】【解答】解:12÷4=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也表示12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作答即可。

2.25里面有5个()。

A. 10B. 4C. 5D. 16A解析: A【解析】【解答】25÷5=5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从24里面连续减6,减()次后结果是0。

A. 6B. 4C. 3B解析: B【解析】【解答】24÷6=4(次)故答案为:B。

【分析】要求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去另一个数,减几次为0,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8是2的几倍?正确的答案是()。

A. 10B. 16C. 4C解析: C【解析】【解答】 8是2的几倍?正确的答案是8÷2=4。

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5.有8个盘,每个盘里放4个苹果,共有几个苹果?列式正确的是()。

A. 8+4B. 8×4C. 8÷4B解析: B【解析】【解答】解:求共有几个苹果,正确列式是:8×4。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共有苹果的个数=盘子的个数×每个盘子放苹果的个数,据此列式作答即可。

6.算式“32÷8=”表示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

A. 4B. 8C. 32A解析: A【解析】【解答】解:算式“32÷8=”表示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4。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法算式的意义是:被除数平均分成除数的份数,每份就是求得的商。

7.有15枝玫瑰、25枝百合,如果用3枝玫瑰和4枝百合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束。

A. 5B. 6C. 7A解析: A【解析】【解答】15÷3=5(束);25÷4=6(束)……1(枝);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5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及自身经验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及自身经验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上:1、看图:纸条长(7 )厘米。

(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

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5、56—35=11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

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

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

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小学数学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

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13、4+4=()×()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4、补充口诀:五五(二五)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5()×()=()错因分析:学生把乘法与加法的意义混淆,写成5×516、3个4相加,和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精选16道)经典易错题+错题分析+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精选16道)经典易错题+错题分析+答案

易错题分析【05】□里最大可以填几? 40□6<4058【问诊】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不熟练,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思考时分析不全面,误以为□中的数只能小于5。

在比较时,左边与右边都是四位数,接着从高位比起。

千位与百位数字相同,接下来比十位,那十位可以不可也相同呢?我们可以发现个位的6小于8,所以十位相同也是符合这题的,那么□里最大可以填5。

【06】□里最大可以填几? 5639>□563【易错题6】按规律填数,并读一读。

980,985,990,(),(),()3030,3020,3010,(),(),()【问诊】对万以内数的顺序不熟练,对十进制计数法没有正确而完整的认识。

第一题,从980,985,990这三个数可见是5个5个地数,990再添5个,可以看个位增加5是995,个位再增加5是10,满十进1,十位9添上进的1又满十,再进1,百位同理进到位,所以是1000,正确答案是995,1000,1005。

第二题可见10个10个数,3010减少10个为3000,3000减少10个,十位与百位为0,从千位隔位退位为2990,正确答案是3000,2990,2980。

【07】把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3米32分米4厘米47毫米()<()<()<()【问诊】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1.容易只关注单位,而不能数值与单位一起看具体的长度;2.单位换算的方法不熟练。

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借助数的组成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将4个不同单位的长度转换为同一单位的长度。

3米=3000毫米,32分米=320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47毫米<3米<32分米。

【09】判断题:书本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问诊】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不清晰,误以为书本比三角尺大,所以书本上的直角较大。

角的大小与它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书本上的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叉开得一样大,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所以这题应该是错的。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15元能买3本作文本,那么40元能买几本这样的作文本?列式正确的是()。

A. 40÷15÷3 B. 40÷(15÷3) C. 40-15×3B解析: B【解析】【解答】解:根据数量关系可知,正确的列式是:40÷(15÷3)。

故答案为:B。

【分析】15÷3计算出的是1本作文本的钱数,用总钱数40元除以一本作文本的钱数即可求出能买作文本的本数。

2.56÷7+□=20,□里面应填( )。

A. 12B. 28C. 16A解析: A【解析】【解答】解:56÷7+□=20,8+□=20,所以□=12。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没有小括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计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加法计算中,其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一共有40人,先坐满1辆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辆小车.A. 3B. 2C. 1A解析: A【解析】【解答】(40﹣19)÷7=21÷7=3(辆)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总人数-1辆大车坐满的人数)÷每辆小车限乘人数=需要的小车辆数,据此列式解答。

4.与6×2+6结果相等的是()。

A. 6×3B. 6×4C. 6×2A解析: A【解析】【解答】与6×2+6结果相等的是6×3。

故答案为:A。

【分析】6×2+6表示2个6与1个6相加,等于3个6相加,用乘法计算为6×3,据此解答。

5.把20-15=5、 5×6=30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A. 20-15×6B. 5×6-20C. (20-15)×6C解析: C【解析】【解答】解:综合算式是:(20-15)×6。

故答案为:C。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培优练)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培优练)

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B. 正方形C. 梯形D. 圆C 解析: C【解析】【解答】选项A,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梯形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例如直角梯形,也可能是轴对称图形,例如等腰梯形;选项D,圆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据此解答。

2.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的结果。

A. 旋转B. 平移C. 对称A解析: A【解析】【解答】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旋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A。

【分析】旋转变换: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旋转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据此解答。

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A. 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B. 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运动C. 荡起来的秋千D. 淘气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C解析: C【解析】【解答】选项A,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现象;选项B,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运动是平移现象;选项C,荡起来的秋千是旋转现象;选项D,淘气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是平移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旋转和平移都是物体运动现象,都是沿某个方向作运动,运动中都没有改变本身的形状、大小与自身性质特征;区别:平移是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朝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是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和方向,据此判断。

4.下面图案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C解析: C【解析】【解答】解:C项中的图形是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

故答案为:C【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旋转的这种是指图形或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培优练)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培优练)

一、选择题1.15元能买3本作文本,那么40元能买几本这样的作文本?列式正确的是()。

A. 40÷15÷3 B. 40÷(15÷3) C. 40-15×3B解析: B【解析】【解答】解:根据数量关系可知,正确的列式是:40÷(15÷3)。

故答案为:B。

【分析】15÷3计算出的是1本作文本的钱数,用总钱数40元除以一本作文本的钱数即可求出能买作文本的本数。

2.7加上63除以7的商,和是()。

A. 10B. 16C. 22B解析: B【解析】【解答】解:7+63÷7=7+9=16故答案为:B。

【分析】先算63与7的商,然后用7加上这个商,求出和即可。

3.24+16÷8,要先算()。

A. 24+16B. 16÷8C. 24+8B解析: B【解析】【解答】 24+16÷8,要先算16÷8。

故答案为:B。

【分析】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60×8+5和60×(8+5)相比,结果相差()。

A. 60B. 295C. 0B解析: B【解析】【解答】解:60×8+5=480+5=48560×(8+5)=60×13=780相差:780-485=295。

故答案为:B。

【分析】第一个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个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计算后用减法算结果相差多少。

5.笨笨有63元钱,买一个书包用了45元,如果用剩下的钱买9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本。

A. 2B. 5C. 7A解析: A【解析】【解答】(63-45)÷9=2(个)故答案为:A【分析】剩下的钱数=总金额-买书包用去的钱数,可以买的笔记本本数=剩下的钱数÷笔记本单价,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经典习题(专题培优)(1)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经典习题(专题培优)(1)

一、选择题1.下面是三(一)班5个同学踢毽子情况统计表。

小丽小红小明小强小鹏3334302819(1)()踢得最多,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2)()踢得最少。

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B解析:(1)B(2)D【解析】【解答】解:因为34>33>30>28>19,所以得小红踢毽子的数量做多、小鹏踢毽子的数量最少。

故答案为:B;D。

【分析】题中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出不同同学踢毽子的数量比较,数量越多,说明踢得也越多,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2.下面是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世界人口(亿人)25.230374452.760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预测出2010年世界人口大约()亿人。

A. 60B. 70C. 80B解析: B【解析】【解答】解:因为30-25.2=4.8亿人、37-30=7亿人、44-37=7亿人、52.7-44=8.7亿人、60-52.7=7.3亿人,可见世界人口发展每10年增长大约在4.8~8.7亿人之间,且差距几乎逐渐增长。

又因为60=60不增长,显然不对;80-60=20亿人,增长过多,不对;70-60=10亿人,增长合理。

所以预测2010年世界人口大约70亿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每10年间增长的人口数,预估每10年人口增长的范围,进而判断2010年世界人口数。

3.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男式皮鞋的情况如下表,你认为这家鞋店本周应进()尺码更为合适。

尺码/cm2424.52525.52626.527数量/双415344829185A. 5B. 25.5C. 27B解析: B【解析】【解答】解:因为48>34>29>18>15>5>4,即上周销售尺码为25.5的男式皮鞋最多,所以这家鞋店本周应进25.5尺码更为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数据分析需理解不同的统计表中数据表示的含义,然后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经典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经典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5□24<5419,口里最大可以填()。

A. 9B. 3C. 4B解析: B【解析】【解答】解:5□24<5419,□里最大可以填3。

故答案为:B。

【分析】这两个数的千位上的数相等,小于号前面的十位上的数比小于号后面的十位上的数大,所以小于号前面的百位上最大能填的数就是比小于号后面的百位上的数小1即可。

2.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 7148>4187>4817B. 4871>4781>4187C. 8714>8417>8471D. 1784>1478>1748B 解析: B【解析】【解答】4871>4781>4187 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千位,千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千位相等的,再比较百位,百位大的这个数就大;百位相等的,再比较十位,十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位相等的,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这个数就大。

3.算式517-288的结果()。

A. 小于200B. 等于200C. 大于200C解析: C【解析】【解答】 517-288≈500-300=200故答案为:C。

【分析】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先把各数估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然后再相加减,据此解答即可。

4.妈妈去超市买如表三样物品.下面哪个问题适合用估算解决?()养生壶暖气扇学习机99元282元196元B. 收银员应收多少钱?C. 如果妈妈付给收银员6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A解析: A【解析】【解答】对于选项A,妈妈准备的钱数应该为:99+282+196≈100+300+200=600(元),估算比较方便,可以进行估算;对于选项B,收银员应收的钱数必须是准确数,不能进行估算;对于选项C,妈妈付给收银员600元,应找回的钱数必须是准确数,否则对收银员和妈妈都不公平,故应找回的钱数不能进行估算。

故答案为:A。

【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明白哪些数据可以估算,哪些数据必须是准确值,题目中妈妈准备的钱数可以估算,收银员应收的钱数和应找回的钱数都必须是准确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第一单元解决问题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解:错因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所误解,认为像综合算式48-7+12=53(人)和分式48-7=41、41+12=53(人)两种算式的形式不一样就是两种列式的方法,没有将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没有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交流和反馈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确48-7+12=53(人)这个算式中,4第一步48-7就表示转走7人以后班级的人数,再加上12表示转来后现在学生的人数。

对比分式48-7=41、41+12=53(人)不难发现,二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相同的算式是相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48+12-7=53,先求出转来后的班级人数,再求转走后的班级总人数。

错例2题目描述:校园里有22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典型错例:错因分析:通过学生的做题,可以分析出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想当然的拿两个已知的数字22和13相加;其次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以及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个中间条件分析得不够透彻,以至于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想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月季花和菊花各多少盆,从而顺着问题去找。

学生进而从已知的条件中知道菊花有22盆,但月季花需要借助“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一中间条件去求,从而知道月季花可以用“22+13”这一式子表示,找到了两个必须的条件,“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学生就可以列式22+13+22=57(盆)。

因此在此类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心。

错例3题目描述:小红:我今年6岁。

妈妈: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

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斟酌就开始下笔,以至于答非所问。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还不到位,对于“我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这一中间条件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此类教学,教师基本上可以采取第2题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仔细分析问题问的是什么,要想求“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就要知道妈妈和小红的年龄分别是多少,从而循着这一线索来找已经知道的条件。

进而知由“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求出妈妈的年龄是6×6=36(岁),那么妈妈比小红大就可以是:36—6=30(岁)。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可以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本图的意思以及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深刻。

这幅图的本意是:12朵花,每4个圈一份,能圈几份?12÷4=3。

但题目是圈一圈、填一填,学生照样子圈完后,看到的就是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所以列出的算式为12÷3=4。

总的来说还是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教学建议:本题,原本圈一圈是想帮助孩子更准确的得出答案,结果却帮了倒忙,那么到底是先圈一圈还是先填一填?很显然题目的要求是先圈再填。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要求,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会用语言描述出题目的意思是把12朵花平均分,每4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12÷4=3,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12÷4=3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中被除数12、除数4和商3这三部分各表示的意思。

错例2题目描述:有12粒米,每只能搬4粒,()只蚂蚁才能一次搬完?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道题目,通过询问学生写出24÷4=6的原因以及对这道题目的综合分析,我发现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

学生在身体过程中脱离了主干题目所说的大米的总数是12粒,而不是图中同学们数出来的大米的数量24粒,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图上。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可以将图片和文字整合起来,或者是首先带领学生将图中的文字信息认真通读分析一遍。

发现问题当中求的是蚂蚁搬米的只数也就是份数,那么总数÷每份数=份数。

那么已知条件中恰好有总数12粒米和每份数4粒,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文字信息直接列出下面的算式12÷4=3(只)。

错例3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题中,学生主要是没理解题意,特别是对平均分的概念不是太理解。

题目中要求将12个气球分成若干束,每束气球的个数相同。

而学生写成每束气球的个数是12,可以分成1束,很显然对题目的要求没有理解清楚。

另外平均分的含义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但是分成1束没有比较,所以说是不正确的。

教学建议:学生在做相关方面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是把气球分成若干束,也就是最少2束,那么也就是说采用平均分的方法将每份分得同样多,而每束气球12个可以平均分成1束,仅仅分成了一束,也就是没有平均分。

因此通过讨论发现每份分1个气球,分成12束也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

错例4题目描述:小兔造房,请了三头大象帮忙(有图)。

有12条木棍需要搬几次?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只关注了文字信息,3头大象和12条木棍,那么根据这两个条件,很多学生列出了12÷3=4(次)。

但是,学生列式的同时没有仔细分析算式的含义,究竟一头大象一次运几根木棍,都没有仔细去了解过,怎么知道可以运几次呢。

而图中恰恰给出了每头大象一次运2根木棍这一重要信息。

总得来说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没有将文字与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审题的漏洞出现信息的不完整。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图形与文字有效结合,发现图中提供了每头大象一次可以运两根木棍这一重要的信息。

接下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运几次要找木棍的总数以及三头大象一次运几根木棍。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数是12根,三头大象一次运2×3=6(根),从而可以求出三头大象运完这些木棍需要12÷6=2(次)错例5题目描述:共有()个,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算式是()。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题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将这道题目分解做,认为圈和填没有存在太大的关系;其次学生对于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对于每份数和份数各是谁还不够清楚;最后就是学横比较粗心,没有看自己圈图的意思是什么就急于下笔去填,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本道题目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出示12个三角形,问学生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么分。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之上分一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分的方法。

如图所示就可以有两种说法,把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3个;也可以说12个三角形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不理解一格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数格没有把几何图形的顶点作为出发点,而是直接认为出发点是平移1格,因此少数了一格。

教学建议:1.分清“上下左右”四个平移方向。

2.让学生游戏玩坐公共汽车的到站游戏,理解坐了几个站,从而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格。

3.做题时,先分析每个几何图形有几个顶点。

4.以每一个顶点为出发点,向平移的方向数格。

5.用直尺每两个顶点连起来。

错例2题目描述:填上平移或旋转。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这道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都写成平移,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仔细地看图,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是第四幅图和第五幅图的形状一样,方向没有变。

教学建议:1.平时要培养学生认真看图的习惯。

2.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课件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现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判断是不是平移现象,要看这个物体是不是沿直线运动,位置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

错例3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大部分学生第一次做这道题时都认为“还剩下3个角”,因为受平时简单的数的关系影响“4-1=3”,而不会从具体的剪法中来考虑。

教学建议: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

类似的操作题可以让学生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一下,引起问题的争辩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练习中(通过画一画)探索和证实有关知识,加深理解,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途径。

错例4题目描述:判断:荡秋千是平移。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认为荡秋千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经过旋转(360°旋转),不像其它的电风扇的转动、钟表上分针、时针的转动都在转动,因此就认为属于平移现象。

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说说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又哪些?2. 结合平时容易搞错的几项运动进行分析:玩跷跷板、荡秋千、跳远、摩天轮等运动的分析。

荡秋千时,是绕着秋千架上的轴旋转,秋千的运动是旋转。

坐在秋千上荡秋千时,如果人与秋千的状态保持不变,那么人与秋千一起是旋转。

错例5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将图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这句话的意思。

往往就按照题目的说的一步一步画下去,最后得到这两幅图形。

教学建议:1.平时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先……再……”,最后得到的是哪一副图形。

2.对照课本“分别将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平时对这两种画法加强指导与练习。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错例1题目描述:一根绳子长32米,把它剪成两段,其中一段长8米,另一段长()米。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想当然地做成“另一段长4米”。

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是受“表内除法”的定势影响,没有认真在思考,看到32和4就做成除法。

教学建议:1.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千万别养成只看数字、不看题意的习惯。

2.可以采用画图法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题意,从而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

3.平时加强对比练习,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意义理清楚并加以运用。

错例2题目描述:8的2倍是多少?9是3的多少倍?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种类型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的还以,往往也是受数字定势的影响,搞不清用乘法做还是用除法做。

一部分学生做错一题,还有少部分学生两题都做错。

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