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表单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表单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疗及护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疗及护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疗及护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

【主要表现】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女比例为1:2。

临床分为6期。

(1)临床前期:双侧性眼病,当一眼被确认,另一眼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可确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期。

(2)先兆期: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小发作,自觉轻微头痛、眼胀、视物模糊、看灯有彩虹圈,休息后缓解。

(3)急性发作期:突感剧烈眼胀、眼痛、头痛、恶心、视力下降或仅存光感或无光感,眼压急剧升高,指测眼压坚硬如石。

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可见角膜后色素沉着。

前房浅,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底视盘充血,静脉充盈,房角关闭。

(4)间歇期:急性发作后经过治疗,房角重新开放,眼压恢复正常,病情暂时缓解,充血消失,视力部分恢复。

(5)慢性期:多因急性发作期未能及时有效治疗而致,其症状与急性发作期相同,但程度较轻。

房角广泛粘连,眼底视盘苍白,视野缩小。

(6)绝对期:视力完全丧失,眼压持续在高水平,角膜水肿,虹膜萎缩,瞳孔散大,常并发白内障。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酌情住院治疗。

(2)紧急治疗:急性发作期应尽快降低眼压,使房角开放,以免发生永久性房角粘连。

可首先用药控制眼压,待眼压下降再考虑手术。

常用缩瞳药物为2%毛果云香碱及0.25%毒扁豆碱,交替滴眼结膜囊内,1次/15分钟,连续2小时;碳酸酰酶抑制药常用醋氮酰胺250毫克/次,2次/日,口服;高渗剂应用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30~60分钟内滴完。

同时酌情可口服镇静药物对降低眼压有协助作用,一般可用氯氮(利眠宁)20毫克,1次/晚,睡前口服。

(3)手术治疗:临床前期做周边虹膜切除或激光虹膜切除术;急性发作期先用药物控制,待眼压下降后行小梁切除术;慢性期行小梁切除术;间歇期酌情进行虹膜周边切除或小梁切除术;绝对期可继续应用缩瞳药,或行小梁切除术,必要时可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疗规范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疗规范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疗规范【诊断】1.临床前期(1)一眼为急性发作,另一眼具有前房浅或房角窄,无任何症状者。

(2)具有危险浅前房,房角窄,激发试验阳性。

2.前驱期:(1)发作性眼胀、头痛、视朦和虹视,须充分休息或睡眠后症状缓解。

(2)一过性眼压升高,高眼压下房角闭合轻度睫状充血,低眼压房角重新开放或轻度房角粘连和小梁网色素沉着。

3.急性发作期(1)发病急,剧烈眼胀痛伴头痛,恶心呕吐。

(2)眼压急剧升高,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色素性kp,房水混浊,前房浅,虹膜膨隆,瞳孔呈强直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3)急性发作后三联症:眼前段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扇形萎缩及晶体前囊下青光眼斑。

4.间歇期(缓解期):急性发作后自行缓解或用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房角重新开放,症状体征缓解。

5.慢性期:由急性发作后期症状没有全部缓解,迁延而转入慢性期,表现为:(1)眼压持续升高,房角永久性广泛性粘连,房水排出受阻。

(2)早期仍可见急性发作期的体征,但较轻,到晚期则自觉症状和充血均消退,仅留下瞳孔中度散大变形,虹膜萎缩和青光眼斑。

(3)早期视乳头正常,晚期出现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和萎缩视野缺损。

6.绝对期:眼压持续升高,视神经完全萎缩,病人视力完全丧失。

【治疗】1.临床前期及前驱期:可选择性周边虹膜切除术(手术或激光)。

2.急性发作期:紧急处理,及时抢救:(1)静脉滴注甘露醇。

(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点眼:15’×5,以后4次/日)。

(3)其它降眼压药:如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溴莫尼定滴眼液。

(4)经上述处理24小时后眼压仍不降,应考虑前房穿刺术,并尽早施青光眼滤过手术。

(5)如上述处理眼压下降到正常后,则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和视乳头视野损害情况,选择周边虹膜切除或滤过性手术。

3.间歇期:应抓紧时间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或手术)。

4.慢性期:应行滤过性手术。

2018原发闭角青光眼临床的路径

2018原发闭角青光眼临床的路径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H40.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H40.201)/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H40.2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年),《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2014年)及美国眼科学会2011版《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临床诊断治疗指南》(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1.定义:原发性房角关闭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眼压升高,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视野损害。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PACG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2.筛查:建议针对高龄、具有浅前房、窄房角解剖特征的人群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机会性筛查。

前期文献已证实房角镜检查和UBM检查的一致性在80% - 90%以上,因此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建议优先考虑用房角镜,有条件的医院建议用房角镜联合UBM检查。

3.分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按ISGEO分类系统分为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AC)、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按房角关闭机制分类为瞳孔阻滞型、非瞳孔阻滞型和多种机制混合型;按疾病过程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晚期。

完全失明的患眼为绝对期。

4.激发试验: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的激发试验,即监测短期房角闭合状态(采用明暗光UBM或3 min暗适应对房角进行评估),随后以l h的暗室试验判断眼压水平。

改良后的闭角型青光眼激发试验以房角关闭及眼压升高两项指标为判断标准,从而决定是否对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眼进行及时处理。

卫生部颁布的涉及青光眼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颁布的涉及青光眼的临床路径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眼科-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科-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2、行小梁切除术 (ICD-9-CM-3:12.64)。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H40.203)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门诊生化、免疫4项、血型鉴定;(3)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2、术内固定物:无;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搜检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用,凝血功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体式格局:局部麻醉或外表麻醉。

2.术内牢固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前房形成及反应、瞳孔状况、滤过泡情况,结膜切口缝合情况,眼压,视力(矫正)。

原发闭角青光眼诊疗规范

原发闭角青光眼诊疗规范

沿用2008年共识,2013年共识增加内容
• 建议以医院为基础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机会筛查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查使用房角镜,有条件的医院可开
展UBM及ASOCT筛查 • 符合白内障手术指征又需要做虹膜周切的青光眼患者可以 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来治疗 • 关于残余性青光眼的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药物、手术或激光治疗
视野损害
• 1987 标准与 ISGEO标准的有机整合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9):862-86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房角狭窄、眼压升高、虹 膜膨隆
的视野缺损 光感 压正常
180
2013年全国青光眼专家共识会议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组
2013.1 广东清远 2013.5 广西桂林
• 房角镜
– 静态与动态检查 – Scheie分类法进行分级
可选择性检查
• • • • • 眼底照相 A/B超 UBM IOL Master 前段 OCT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
2008年专家共识
• 原发性房角关闭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眼压 升高,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疗共识
葛坚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青光眼诊治面临的问题
• 人口基数大: >13亿人 • 50岁以上人数>2亿余人 (患病率3.8%)
• 50岁以上青光眼患者超过700万
• 急需解决的问题:
–统一诊治标准 –重点在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 –进展期及晚期青光眼统一治疗标准
《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1987)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公开征求意见稿)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公开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完成、协作单位 2014 年 12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 号“关于印发 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 知”》,立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项目制修订工作,其中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 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修订)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项目负责 人郑燕林。 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并总体指导、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中华中医药学会 组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眼科专家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督 导。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单位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 第二医院、中日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安康市中医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可见眼睑水肿,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 肿,角膜后色素沉着,前房极浅,周边前房几乎完全消失,瞳孔中等散大,光反 射消失。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没有眼压急剧升高的相应症状,可见前房变浅。视盘 在高眼压的持续作用下,逐渐萎缩,凹陷扩大。[4] -[5] 3.1.4 其他检查
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眼压常在 50mmHg 以上。慢性闭角型青 光眼眼压呈中等度升高。
PAC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原发性房角关闭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眼压升高,伴
有或不伴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视野损害,以眼胀痛、头痛、视力下降,眼压升 高为特征的疾病。[1]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急性闭 角型青光眼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慢性闭角型青 光眼分为:早期、进展期、晚期。完全失明的患眼为绝对期。[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男女之比为1:4。

瞳孔阻滞为其主要发病机制。

主诉急性发作时,患者眼红、疼痛、视力急剧下降,同时可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便秘、腹泻等症状。

诊断(一)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经过及疾病转归分为六期。

1.临床前期一眼发生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无任何症状,无发作史,具备浅前房、窄房角的解剖特征,暗室试验可为阳性。

2.先兆期急性发作前的间歇性小发作,轻到中度眼球胀痛、虹视、一过性黑蒙,伴鼻根或眼眶酸痛,经休息或睡眠后自行缓解。

3.急性发作期情绪激动、长时间暗环境工作或近距离阅读、气候变化都可能导致急性发作。

眼压通常在5.20kPa(40mmHg)以上,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关闭、瞳孔中度散大呈垂直椭圆形、固定、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形成白色混浊斑点,即青光眼斑。

4.缓解期急性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眼压恢复至正常,眼部症状消退,视力恢复至发作前水平或略有降低,房角重新开放。

部分患者可遗留房角不同程度粘连性关闭、瞳孔散大、虹膜节段性萎缩等。

5.慢性期急性发作期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或由于房角广泛粘连迁延为慢性期。

急性症状没有完全缓解,眼压中度升高,眼底和视野逐渐受损。

6.绝对期急性发作期治疗延误或其他期未能得到恰当治疗导致失明则称为绝对期。

(二)辅助检查1.裂隙灯检查可见上述急性高眼压所造成的眼部损害体征;高眼压缓解后,可遗留永久性改变,如色素性KP、虹膜节段性萎缩和青光眼斑,称为急性发作后的三联症。

2.眼压测量常在5.20kPa(40mmHg)以上。

3.房角镜检查观察高眼压状态下房角的闭合情况,压迫房角镜可观察小梁网阻滞是否可以恢复,眼压下降后,可确定房角开放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新生血管。

4.眼底检查观察杯盘比例,是否有中央静脉阻塞、出血等。

5.超声生物显微镜可对自然状态以及暗室状态下的房角进行非侵入性检查,对房角结构进行整体定量描述。

眼科临床路径 (7)

眼科临床路径 (7)

眼科临床路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2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doc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doc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doc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H40.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H40.201)/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H40.2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19年),《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9年),《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2019年)及美国眼科学会2019版《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临床诊断治疗指南》(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1.定义:原发性房角关闭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眼压升高,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视野损害。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PACG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2.筛查:建议针对高龄、具有浅前房、窄房角解剖特征的人群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机会性筛查。

前期文献已证实房角镜检查和UBM检查的一致性在80% - 90%以上,因此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建议优先考虑用房角镜,有条件的医院建议用房角镜联合UBM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临床表现】
1.多见于40〜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见,情绪波动者易发
2.患眼一般具有眼轴短、角膜小、前房浅、前房角窄、晶状体厚等解剖特征。

3.患眼常为远视眼
4.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双眼可先后发病。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临床前期:可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家族史,或对侧眼曾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眼前房浅、前房角窄,屈光度与对侧眼相似。

患者可无任
何不适。

(2)前驱期:出现阵发性视物模糊、虹视、患侧头痛、眼眶痛、鼻根酸胀等症状。

眼压升高。

眼部可有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水肿,瞳孔可稍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前房角部分关闭。

休息后可缓解,除浅前房外多无永久性损害。

可反复多次发作。

(3)急性期:眼压急剧升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眼出现虹视,视力急剧下降。

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前房角关闭,虹膜脱色素;房水可有浑浊,甚至出现絮状渗出物;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呈竖椭圆形,可有局限性瞳孔缘后粘连;如可见眼底,可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视乳头水肿或出血。

(4)缓解期:急性期经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球结膜充血减退,角膜恢复透明,但角膜后可有色素性沉着物;前房角大部分或全部幵放,但可发现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虹
膜呈现扇形萎缩,色素脱失;瞳孔无法恢复正常形态和大小;晶状体可有青光眼斑。

(五)慢性期:急性期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转为慢性期。

眼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球结膜可充血或不充血,角膜透明或轻度雾状水肿,前房角部分关闭,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视乳头出现凹陷扩大、盘沿变窄和萎缩等青光眼性改变,视力下降,视野出现青光眼性缺损。

一些患者可不经过前驱期或急性期而直接进入慢性期,轻度眼胀或无任何症状,眼压升髙,眼前节除前房浅、前房角窄之外无其他异常可见,视乳头和视野出现青光眼性改变。

(^六)绝对期:无光感;眼压持续升高;自觉症状时消时现,有时会有剧烈疼痛;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浑浊,可有大泡性角膜病变;视神经已遭严重损伤。

【诊断要点】
1.临床前期和前驱期患者根据家族史、临床症状、前
房浅和前房角窄的特点,判断是否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疑似者。

2,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根据典形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眼压升高、前房角关闭等特征,即可以诊断。

3慢性期患者根据眼压高、前房浅、前房角部分关闭、视乳头青光眼性改变、视野青光眼性缺损,可以诊断。

4绝对期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无光感时,即可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临床前期和前驱期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在手术之前应滴用缩瞳剂,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小瞧孔,防止前房角关闭和急性发作。

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
(1)急性期时应采取紧急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应用各种药物迅速降低眼压,保护视功能。

脱水剂: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天,辅助治疗: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止吐、镇静、安眠药物。

眼部滴用糖皮质激素,
有助于减轻眼部充血和虹膜炎症反应。

(2^)手术治疗:应尽早手术,根据眼压和前房角关闭范围确定手术方式。

如果眼压稳定在以下,前房角开放范围达1/2周以上时,应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否则应选择小梁切除术等眼外滤过性手术。

(3)术后抗生素防感染治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2h交替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