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当RDW轻度增高时, 血细胞分析仪RBC直方图3显示出 红细胞主群左移, 主要分布在50~100fL, 峰顶约在65fL 处, RDW轻度增高为16.8%。含义汇报提醒为“小细胞低 色素和不均一性”镜检血片时RBC体积显著减小, 大小差
异不显著。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1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1页
血液学检验发展
• 1、5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显微镜计数方法进行红、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计数。因使用手工,费时费劲,且检验结果准确性、准确 性受到影响。
• 2、50年代早期,美国库尔特先生研制出血细胞分析仪,伴随科 学技术发展及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量水平不停提升,测量参数 不停增加,同时还提供细胞分布直方图,对一些疾病诊疗与治疗 含有主要临床价值。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6页
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血小板直方图(图2-55)显 示出血小板分布于21~5fL范围, 主要集中于 2~10fL, MPV仅为6.4fL。含义汇报提醒为 “小血小板”。镜检是可见许多小血小板。
17%, 嗜酸性细胞1%、中性粒细胞46%。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3页
血小板参数和直方图临床应用
• 1、PLT和MPV正常 • 2、PLT降低,MPV随之增高,如血小板破坏增多 • 3、PLT增高,MPV正常,如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 4、MPV异常增高,如地中海贫血、慢性髓性白血病 • 5.MPV异常减低,如血小板增生不良
• 3.细胞体积直方图:共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个体积分布 直方图;直方图X轴为细胞体积大小,Y轴表示细胞相对数量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页
血液学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 1、标本采集应尽可能在受检者平静、平稳状态下,采集 部位应无损伤、无输液等情况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基础性临床检验技术,它主要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血液检验的意义、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一、血液检验的意义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形态学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血液检验的项目血液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型鉴定和免疫血清学检查。
其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它可以反映出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型,免疫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血液检验的方法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态学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PT、APTT、FIB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纤溶酶原检测等。
3.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等指标。
4. 免疫血清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血型抗体等指标。
四、血液检验的结果解读血液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
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明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等疾病。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1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需要注意的是,标本拒收不但造成 检验费用增高和时间浪费,还可能延误 诊治甚至危害患者。因此,涉及血液标 本采集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标本 采集、转运和处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 规范的培训。
(四)血液标本保存 血液标本保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 内、确保标本特性稳定的条件下,按 要求分为室温保存、冷藏保存、冷冻 保存(表1-3-3)。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具体要求 实验室应向负责采集标本的人员提供标本采集和 处理的具体要求(表1-4)。
(三)标本信息完整性与接收 血液标本可通过检验申请单溯源到特 定的个体,实验室不应接收或处理缺少标 识的检验申请单和标本(表1-4-1)。
三、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的影 响因素
(一)饮食和生理状态 患者饮食和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 影响见表1-5。
(五)检测后血液标本的处理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要 求: ①将操作、收集、运输及处理废弃物 的危险减至最小。 ②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
第二节 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标本采集是检测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检 测前的大部分工作是由患者、医生、护士、运送 人员及检验人员在实验室以外的空间和进入检验 过程前完成的,临床实验室难以监控这一过程中 的每个环节。
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 结果的关键。
在自动化检验仪器应 用普遍的现代临床实验室 中,基础性的血液标本的 采集和处理是检测前质量 保证的主要环节。
一、血液标本类型
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按采集部位可分为皮肤采 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 (一)皮肤采血法 主要用于需要微量血液的检验项目和婴幼儿血 常规检验。皮肤采血法所获得的血液标本是微动脉 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混合的末梢全血。
临床血液学检验
(3)Cabot (卡波 ) 环:曾被认为是核膜的残留物, 现认为可能是纺缍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常与Howell-Jolly小体同时出现,见于溶血性贫 血、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后或中毒等。
(4)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均 存在于骨髓中。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 属病理现象。可见于:
(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RBC) 、血红蛋白量 (Hgb)及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 贫血。
引起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 1.生理性减少 2.病理性减少
病理性减少
(三)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对帮助推断贫血的病因具有一 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必须仔细观察红细 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这种细胞的体积较 大,核分叶常在 5 叶以上,甚至在10 叶以上,核染质 疏松。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在白细胞胞质中出 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 不定,称为棒状小体。棒状小体只出现在急性白血 病的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 性白血病。
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 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 髓增殖性疾病。前者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细胞 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 (如白血病细胞)。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 1) 急性感染或炎性 2)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3) 急性溶血 4) 急性失血 5) 急性中毒 6) 恶性肿瘤 7) 其他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 g/L 170~200 g/L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本实验指导旨在帮助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学习者掌握常用的血
液检验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管理能力。
实验指导内容包括:
1. 血液样本采集和处理技术:介绍血液样本采集的常规方法,
如静脉血采集、指尖血采集、血细胞计数液的制备等,以及血液样本的处理技术,如血液离心、血液制片、血液染色等。
2. 血液常规检验方法和技术:介绍血液常规检验的目的、意义
和方法,如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血涂片检查等,同时详细讲解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3. 血液生化检验方法和技术:介绍血液生化检验的目的、意义
和方法,如血糖测定、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测定等,同时详细讲解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4. 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和技术:介绍血液凝血检验的目的、意义
和方法,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凝血因子测定等,同时详细讲解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5.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介绍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
证的重要性和方法,如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使用、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点等。
本实验指导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学习者、实验室技术人员、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等相关人员。
通过学习本实验指导,可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血液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工
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第一章血液学基础知识1.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激素等物质,起着运输、养分供应以及体温调节等多种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负责运输氧气、参与免疫反应以及止血等重要功能。
1.2 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血细胞的生成是发生在骨髓中的,通过造血干细胞经过不同分化阶段形成成熟的血细胞。
其中,红细胞的生成受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白细胞的生成则受到不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1.3 血液学相关常用指标血液学检验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常用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
1.4 血液疾病的分类与诊断血液疾病可以分为贫血、白血病、血栓病等多种类型。
通过血液学检验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对血液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第二章血液学检验技术2.1 血液样本采集与保存正确的血液样本采集和保存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将样本保存于适当的温度和容器中,以避免样本的变质和污染。
2.2 血液凝固与抗凝技术血液凝固与抗凝是血液学检验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了解血液凝固机制和不同的抗凝剂的作用,能够确保血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的稳定性。
2.3 血常规检验技术血常规检验是血液学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对全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行评估。
2.4 骨髓涂片检查技术骨髓涂片检查是对骨髓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行观察和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骨髓涂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血液疾病进行准确定性诊断。
第三章常见血液疾病及其检验指标3.1 贫血的检验指标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导致机体缺氧的疾病。
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对贫血进行评估和诊断。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1. 胚胎造血期特点:中胚叶造血期:2~9周,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肝脏造血期即胚胎发育的第6周到第7个月;骨髓造血期从胚胎3个月开始,到8个月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2. 造血干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地重建造血,而早期造血祖细胞只能短期重建造血,晚期造血祖细胞则完全丧失重新造血的能力。
3. 在造血正调控因子中,属于早期造血因子的是多系集落刺激因子。
4. T细胞可产生IL-2~IL-5因子,不能产生IL-1因子。
5. 正常人无效造血可占总造血的1%。
6. 区分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依据是细胞表面标志。
7. 肿瘤坏死因子α对祖细胞具有抑制和激活两种效应。
8. 造血干细胞只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
9. 转化生长因子β参与造血的负向调控,阻止细胞进入S期,维持造血干、祖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
10. 从出生到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岁后,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健康成人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11. 青春期后逐渐萎缩的里吧器官是胸腺。
12. 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是骼骨、胸骨、胫骨,成人最理想的骨髓穿刺部位是骼骨后上棘。
13. 骨髓增生标准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为1:20时,属于增生活跃。
14. 对增生极度减低的骨髓片,可计数100个有核细胞。
15. 正常骨髓中,粒细胞系统中比例最高的是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大约20%。
16. 正常骨髓分裂象中常见于早幼及中幼阶段,约占有核细胞的1%,增殖过高的骨髓分裂象约占有核细胞的5%。
17. 正常骨髓分裂象中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10%。
18. 细胞核形态异常改变的是Pelger-Huet异常,其它为胞质异常。
浆细胞中有Russel小体。
19. 胞质丰富的原始阶段细胞是原始浆细胞。
20. 核染色质呈粗大网状且排列紧密的是原始巨核细胞。
21. 在正常骨髓象中,在1.5cm×3.0cm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数量最少的是原始巨核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目的是通过血液检测技术,发现潜在的临床问题,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的开展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围绕“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这一主题,分步骤阐述实验流程、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流程细节。
第一步:实验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验所需材料,通常包括血液检测仪器、静脉采血针、抗凝剂、试剂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记录表格、针具等消毒材料,确保实验过程的落实和安全。
第二步:实验前的准备1.饮食方面:实验前一天应当饮食清淡,不要摄入较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影响实验结果;2.心理方面:在实验前保持平常心态,放松身心,降低紧张感,有助于血液采集过程的顺利进行;3.体力方面: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体力;4.卫生方面: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手部要做好消毒准备。
第三步:实验流程1.采集血液样本:选择静脉采血部位,注意消毒步骤,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2.处理血液样本:将采集得到的血液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抗凝处理和离心等;3.检测和分析:在经过处理之后,将血液样本放入相应的血液检测仪器中,进行检测运转,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的检测结果;4.结果整理:将实验所得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包括相关的数据、图表以及文献参考等。
第四步:实验注意事项1.流程操作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避免针具的交叉感染等危险;2.注意实验的操作流程,确保各个步骤的正确准确;3.实验后要及时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总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重视和认真学习的实验之一。
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完善的实验记录,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凝血酶灭活能力最强的蛋白质是( )(易)A、TMB、PLC、ATD、APCE、PS正确答案:C2.LMWH的监测应选用的试验为( ) (难)A、APTTB、PTC、BTD、抗因子Xa活性E、血小板聚集试验正确答案:D3.患者血浆PT延长,蝰蛇毒时间(RV— VT)正常,下列哪一项正确( )(中)A、因子V缺乏B、因子Ⅻ缺乏C、PF3缺乏D、因子X缺乏E、因子Ⅶ缺乏正确答案:E4.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主要的病理基础为( )(中)A、P-选择素缺陷B、GPIb-Ⅸ-V的缺陷C、血小板致密颗粒缺陷D、GPIIb/ⅢaE、血小板α颗粒成分增多正确答案:B5.vWF的主要作用是( )(中)A、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作用B、抑制血小板的收缩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D、下调FⅧ的合成E、调节血小板的释放作用正确答案:C6.下列免疫学标志物对诊断M6有价值的是( )(难)A、CD11B、CD14C、血型糖蛋白AD、抗血小板GPIIbE、CD42b正确答案:C7.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 )(易)A、阻止Ⅱa的形成B、稳定纤维蛋白C、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D、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E、为FⅨa正确答案:E8.即将分娩妇女,患肺炎。
体检:高热,血压83/42 mmHg,全身皮肤、黏膜严重出血,四肢及躯干皮肤呈现大片状瘀斑。
检验:血红蛋白80 g /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30×109/L;粪隐血(+++);PT 26s(参考值10s-13s),APTT 86 s(参考值23.3s-36.8 s),3P试验(-),血FDP 1:512(+),纤维蛋白原1.7 g/L,ELT 50 min;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占3%)。
最可能的出血原因为( )(中)A、ITP(急性型)B、DICC、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D、肝功能损害凝血障碍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B9.在白血病的FAB分型中规定,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为( )(易)A、骨髓中原始细胞数≥30%B、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30%C、骨髓中原始细胞数≥20%D、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20%E、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数≥30%正确答案:A10.在PAgT试验中ADP宜保存于( )(中)A、室温B、室温避光保存C、(O-4)℃冰箱D、37℃水浴箱E、-20~C保存正确答案:E11.我国霍奇金淋巴瘤中,以下列哪一型最为常见( )(易)A、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消减型C、混合细胞型D、原始淋巴细胞型E、结节硬化型正确答案:A12.在哪一阶段中性粒细胞的糖原无储存( )(中)A、晚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杆状核粒细胞D、分叶核粒细胞E、早幼粒细胞正确答案:E13.血清中溶菌酶主要来自( )(中)A、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14.泡沫样细胞是指什么细胞( )(易)A、尼曼-匹克细胞B、R-S细胞C、戈谢细胞D、骨髓瘤细胞E、脂肪细胞正确答案:A15.患者血浆PT延长,提示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缺陷( )(中)A、I、Ⅱ、Ⅶ、V、XB、I、Ⅱ、V、ⅧC、Ⅺ、Ⅻ、XⅢD、Ⅷ、Ⅸ、ⅪE、V、Ⅶ、Ⅷ正确答案:A16.下列哪种疾病外周血片上不会出现幼稚细胞( )(易)A、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B、急性失血后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E、急性红白血病正确答案:C17.下列关于APTT和PT说法正确的是( )(中)A、APTT超过正常对照3B、PT超过正常对照10C、INR为PT结果报告方式之一D、PT试剂中所含的物质可激活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E、APTT试剂中富含组织凝血活酶和Ca2+正确答案:C18.对粒细胞集落形成有特异性刺激的因子是( )(中)A、Meg-CSFB、BFU-EC、M-CSFD、Multi-CSFE、G-CSF正确答案:E19.TXB2减少常见于( )(中)A、肺梗死B、糖尿病C、心肌梗死D、脑血栓形成E、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正确答案:E20.患者女性,35岁,高热4日,皮肤多处片状瘀斑。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 血栓与止血相关分析: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病合并 非血液系疾病
非血液系统疾病 合并血液病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巨幼细胞性贫血 轻型血友病 多发性骨髓瘤 皮肤性淋巴瘤
呼吸疾病-红细胞增高 消化疾病-贫血 感染-白细胞增高 临床疾病-DIC
急性大失血-输血 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 血小板重度减少 -血小板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
利用多种检验技术对血液学 异常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观 察,推动和促进血液学与临 床血液学发展和提高。
• • • • 血细胞认识 血栓与止血的认识 骨髓干细胞与造血调控的认识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
血细胞认识
• • • • • • • 显微镜 列文.虎克 1673-1677 红细胞 1673年 Leeuwenhoek 白细胞 1749年 Senac 血小板 1842年 Donne Wright、Giemsa染色 1902年 骨髓穿刺术 1929年 Coulter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1953年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 血液学(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检验(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 ):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
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 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 临床分支学科。
• 20世纪50年代 简陋:一台显微镜、几支吸血管、一块血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1 2 各系血细胞及检验
红细胞比容与平均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比容:指血液中红细胞所 占的体积百分比是衡量血液携氧 能力的重要指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 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可反映红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可 反映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 血红蛋白浓度可反映红细胞的携氧 能力
血液学检验的临床意义
诊断疾病:通过血液学检验可以诊断出多种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监测治疗效果:血液学检验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如化疗、放疗等。 评估预后:血液学检验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如生存期、复发风险等。 指导治疗:血液学检验可以指导治疗如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等。
红细胞检验
红细胞计数与形态观察
红细胞形态:包括大小、形 状、颜色等
血浆黏度:血液 中血浆的黏稠度 影响血液流动
检测方法:旋转 黏度计、毛细管 黏度计等
检测指标:血浆黏 度、血浆纤维蛋白 原、血浆球蛋白等
临床意义:评估血 栓形成风险、预测 心血管疾病等
红细胞变形能力检测
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在血流中通过狭窄血管的能力 检测方法:微血管模型法、红细胞变形指数法等 临床意义:评估红细胞变形能力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常情况: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可能导致血流受阻引发血栓形成等疾病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血液流变学检验
全血黏度检测
原理:通过测 量血液在特定 条件下的流动 阻力反映血液
的黏稠度
检测方法:包 括旋转黏度计 法、毛细管法
等
临床意义:评 估血液的流动 性预测血栓形
成风险
影响因素:包 括红细胞数量、 血浆蛋白浓度、 血小板数量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
演讲人
目录
01. 血液学检验概述 02. 血液学检验项目 03. 血液学检验方法 04.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血液学检验概述
血液学检验的定义
血液学检验是对血 液成分、功能和疾
病的检查和分析 1
血液学检验是临床 4
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疾病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血常规、血型、 血液生化、血液免
血程度
02
原理:利用血液分 析仪,通过光电原 理计数红细胞数量
03
正常值:男性(4
04
临床意义: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等疾 病诊断和治疗评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血 液学检验的重要 功能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 能提示感染、炎症 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成人 (4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浆粘度、 红细胞变形性等
THANK YOU
差、操作失误、样本
污染等
03
异常值处理:重新检
测、排除干扰因素、
对比参考值等
04
异常值意义:提示疾
病、诊断依据、监测
治疗效果等
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蛋白、 电解质、血糖等
血液凝固检查:凝血因子、 抗凝血因子等
血液免疫学检查:抗体、补 体等
血液遗传学检查: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等
02
应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 断和分型
03
优点:快速、准确、可同时检测多个抗原
04
局限性: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好, 对细胞内部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差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正常值范围
01
红细胞计数: 男性(4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人体血液成分和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监测。
首先,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以及血清等液体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其中,红细胞检查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因此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质量与氧气的运输密切相关。
通过检查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出血等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白细胞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体内的病原体,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通过检查白细胞的种类、数量和功能,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此外,血小板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通过检查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如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总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方法,它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10
第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编辑版ppt
11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病合并非血液系统疾病:多以非血液系统疾病就诊, 而后诊断为血液病,如消化系统疾病、肺部感染、骨痛、 皮肤表现等
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血液病为非血液系统疾病 的并发症,如呼吸系统疾病(感染致类白血病反应、 RBC升高)、肝病(出血)、肾脏疾病(贫血)、病毒 性感染等
• 骨髓移植:移植的是HSC,1958年发现只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 相合的供者才能生存
•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C,MSC):亦称骨髓基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来
自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为非造血组织的间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组
编辑版ppt
7
干细胞的认识
• 干细胞概念:1896年Wilson提出
•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C,ESC):1981年小鼠囊胚中证实
•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C, iPS):胚胎干细胞样 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C,HSC):来自ESC和iPS,在造血微环 境和造血因子诱导下增殖、分化、发育成熟为各系血细胞
对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白血病)的分类的认识:1976 年F(法)A(美)B(英)协作组提出的FAB分型(主要 依据形态学)——2001年提出WHO分类方案,2008年完 善,即M(morphology)、I(immunology)、C(cytogenetics)、 M(molecular biology)分类方案(MICM分类)
临床血液学检验
编辑版ppt
1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与发展史
编辑版ppt
2
一、几个概念
➢ 血液学: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 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
➢ 血细胞形态学: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 ➢ 血细胞生理学: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 ➢ 血液生化学:血细胞代谢和血浆成分 ➢ 血液免疫学: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遗传血液学:血液病的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 ➢ 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 ➢ 实验血液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 新领域:血细胞生物学、血液分子生物学等
• microRNA(miRNA):一组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 RNA,主要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mRNA,目前成为许多 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和治疗靶标
编辑版ppt
9
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C,LSC)的认识:1997年发现, 移植给裸鼠导致白血病,为正常造血干细胞长期突变积累 的结果,除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外,还有自我 保护、抵抗化学药物和放射损伤的特性,成为靶向治疗的 热点
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
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
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
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推动和促进血液学
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
编辑版ppt
14
检验医师的责任
• 要有扎实的和全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 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试
验 • 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试验 • 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 • 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 具有与临床之间进行沟通的能力
编辑版ppt
6
血细胞数量的检测:血细胞吸管(1852-1867年)、血细胞 计数板(1855年)、血红蛋白计(1878-1895年)、细胞分类 技术(1877-1912年)、血细胞自动计数仪(1953年Coulter) 红细胞的认识:携氧功能(1871-1876年)、碳酸酐酶的发 现(1935年)、红细胞寿命(1946年)、红细胞的代谢和结 构等(1959年后) 白细胞的认识:最早认识的为粒细胞(1892-1930年,趋化、 吞噬、杀灭细菌),其次为单核细胞(1910年后,吞噬、抗 原递呈),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近50年) 血栓和止血的认识:1842年发现血小板、1882年发现止血 功能、1923年发现聚集和粘附功能、近50年血小板颗粒及组 分、凝血机制、纤溶、内皮细胞等在分子水平认识
编辑版ppt
3
• 临床血液学:以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 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友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措施等)以 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肝脏病、肾脏病、 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病、传染病、免 疫病、产科病、恶性肿瘤、遗传病、外科手术等, 引起血液学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 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
编辑版ppt
4
临床血液学检验: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 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 为工作对象,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 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的临床分支学科。
发展历程: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组学水平
编辑版ppt
5
二、血液学发展史
✓公元前3-4世纪:提到血液的名字 ✓显微镜的问世:红细胞(1673年)、白细胞(1749 年)和血小板(1842年)被发现 ✓19世纪60年代:血细胞产生于骨髓 ✓20世纪初: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血液学家:血液有形成分、止血和血栓的基础与临床
编辑版ppt
12
➢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全血→成分血 (RBC悬液、粒细胞、血小板、血浆、丙 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等)
➢ 输血存在的问题: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 播性疾病
➢ 自体血体外循环
编辑版ppt
13
•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
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
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
织如骨、软骨、脂肪、肌肉血调控的认识: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控— —造血细胞与间质细胞之间通过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与造血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信号转导 通路的启动或关闭一系列的基因表达
• 造血微环境:包括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分子(ECM)、 细胞粘附分子(CAM)及各种正负调控因子等——调控造 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造血细胞的迁移与定位、各系祖细胞 的发育、分化、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