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功能检测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显微镜计数法
通过人工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计数血小板数 量。
其他方法
如流式细胞术、电镜技术等,用于特殊情况下或进一步研究。
血小板计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血性疾病的 重要指标,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栓性疾病等。
监测抗凝治疗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定期 检测血小板计数有助于评估治疗 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检测血小板表面的活化标记物, 了解血小板活性状态。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诊断血栓性疾病
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有助于诊 断血栓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 肌梗死、脑卒中等。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通过检测血小板功能,可以评估个体 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依据。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来自血小板活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血栓性疾病
01
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
有助于诊断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02
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有助于评
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03
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小板
活化程度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小板活化检测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避免过 度挤压和抗凝剂不足,防 止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检测方法选择
不同检测方法对血小板活 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 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结果解读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 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血小板 活化检测结果,避免误诊 和漏诊。
血小板功能试验与弹力血栓图试验
血小板功能试验与弹力血栓图试验1. 简介1.1 血小板功能试验血小板功能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的实验性方法。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如果血小板功能受损或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疾病。
血小板功能试验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的聚集能力、释放颗粒物质和粘附能力等指标来评估血小板功能的状态。
该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并为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2 弹力血栓图试验弹力血栓图试验是一种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及纤维蛋白形成过程的方法。
正常的凝血功能对维持人体血液循环至关重要,其失调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弹力血栓图试验基于血液的弹性原理,通过在试验中应用不同的压力和剪切力来模拟血液在不同情况下的流动状态。
该试验可以评估凝血功能的弹性、纤维蛋白形成速度和纤维蛋白溶解速度等参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
2. 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方法和指标在血小板功能试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释放试验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2.1 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是一种通过观察血小板在刺激物影响下的聚集状态来评估血小板功能的方法。
常用的刺激物包括ADP、胶原、花生四烯酸等。
在试验中,可以使用血小板聚集率、聚集时间和聚集形态等指标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在受到刺激后会迅速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体,从而参与血栓的形成。
2.2 血小板释放试验血小板释放试验是一种通过检测血小板释放颗粒物质的含量来评估血小板功能的方法。
当血小板受到刺激后,会释放出包括ATP、5-羟色胺、ADP和血小板因子等物质。
常用的血小板释放试验包括血小板ATP释放试验、5-羟色胺释放试验和血小板因子释放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测量释放物质的浓度或活性来评估血小板的释放能力和反应性。
2.3 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粘附试验是一种通过观察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情况来评估血小板功能的方法。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金标准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金标准血小板功能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出血风险以及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由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和结果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一个金标准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包括光聚集法、阻抗法、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法、血小板激活指数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它们都需要一个可靠的金标准来进行验证和比较。
那么,什么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金标准呢?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流式细胞术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金标准。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度精确的细胞分析技术,它可以对血小板进行多种功能检测,包括形态学、数量、表面分子表达、激活状态等方面。
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评估血小板功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1. 表面分子表达:通过检测血小板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来评估其功能状态。
例如,CD41和CD42b是血小板表面的两种重要分子,它们可以用来评估血小板数量和活性。
2. 激活状态:通过检测血小板激活标志物(如PAC-1)的表达情况来评估其激活状态。
激活的血小板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这个指标对于评估病人的血栓风险非常重要。
3. 聚集率:通过检测血小板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聚集率来评估其聚集能力。
聚集能力是血小板发挥其止血作用的重要指标。
除了流式细胞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估血小板功能。
例如,光聚集法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聚集率来评估其聚集能力。
阻抗法可以通过检测血液电阻变化来评估血小板数量和聚集能力。
尽管这些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估血小板功能,但是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光聚集法和阻抗法只能评估血小板数量和聚集能力,无法评估其激活状态。
因此,在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流式细胞术是目前认为最可靠的血小板功能检测金标准。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对血小板进行多方面的功能评估,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病人的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
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
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预警、早期诊断及血栓用药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无法替代的价值,此外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炎症反应过程、药物研究、肿瘤转移、血液成份质量控制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的严重危害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的迫切需要,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践和相关科研中的应用都十分活跃。
血小板功能检测如此重要,而由于血小板的特点等原因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较大难度。
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测质量控制和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就显得十分重要。
否则可能由于检测结果的偏差导致诊断和治疗失误。
血小板功能检测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呢?下面我们根据近年来我们实际经验将总结血小板功能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如下。
首先需要选择一台准确、方便、具有质控并通过临床验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器,是重要的第一步。
1.采血时间:空腹或餐后二小时以上;2.采血后必须在二小时内完成检测;3.采血及检测应在室温20-26°C条件下进行,并要避免震荡(剪切力)对样本质量的影响4.血小板功能检测应当作为即时/床旁检测(POCT)检测项目,建议门诊及体检由被检查者自行到检验科采血检测;而临床病房应设置床旁检测仪器,在临床科室由科室人员在床旁随时采血随时检测;5.采血顺序:应当是血常规、血小板功能。
始终注意血小板功能血样应在第二管采血;6.采血管选用:必须使用3.8%枸橼酸钠血小板功能检测专用抗凝管(双层);7.应关注被检测者用药及其它原因(药物、生理、病理)可导致的血小板功能改变等。
由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各单位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尽量杜绝和减少任何可能导致检测结果错误的因素,为临床血栓防治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检测报告。
我公司在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我公司市场推广部可为各临床单位提供技术咨询、仪器使用培训及相关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支持服务。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二、血栓弹力实验
图1 血栓弹力图描绘的凝块形成的速度和强度曲线
TEG临床应用
• (一)监测凝血功能 • 目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如:PT, APTT)只
能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反映凝血过程中某 一阶段或某种凝血产物。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 血因子相互作用,无血小板参与的凝血检测不能 反应凝血全貌。TEG检测能够全面展现血凝块发 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牢固的血 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展示 患者凝血状况的全貌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血凝 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纤溶水平。
TEG临床应用
• (二)指导成分输血
•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能判断导致出血的具体
原因,检出是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的原
因还是肝素残留导致的出血,这样就能够指导输
注正确的血液成分进行止血治疗。通过对术后出
血原因进行鉴别,还能够减少二次手术风险。欧
美的许多国家将TEG作为进行血液制品管理的重 要工具,文献表明TEG指导输血有助于节约用血 、降低因过度输血引起的副作用及死亡率。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总原则采血要顺利,不可反复穿刺,采血
不顺利,容易激活凝血因子,或激活血小 板,影响血小板的凝聚力,标本从采集到 操作完成在4小时内完成,放置过久降低血 小板的聚集强度和速度。用凝血蓝帽的抗 凝管采血3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至少5次 ,不可过于剧烈,防治激活血小板。
二、血栓弹力实验
• 标本采集:与凝血常规管分开单独一管, 全血检测不需要离心,但病人抽血需要空 腹,才能减少食物蛋白的干扰。PS:凝血 常规可以与D2聚体同一管。当另作3P实验 建议单独抽一管。
二、血栓弹力实验
• 临床意义: • 血栓弹力图(TEG)是来观察血液凝固的动态和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1. 介绍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受损时形成血栓,以止血。
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则是指在一定刺激条件下,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
这一功能对于维持正常的止血过程非常重要。
2. 原理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血小板激活:在受到刺激时,血小板会释放出一些激活因子,如ADP、TXA2等。
•表面受体结合:这些激活因子会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下游信号传导。
•表面糖蛋白表达: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相邻的血小板能够相互黏附。
•聚集过程:通过这些黏附作用,大量的血小板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
3. 实验步骤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3.1 血样采集需要从被测者的静脉或指尖采集一定量的血样。
采集血样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3.2 血小板分离将采集到的血样放入带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轻轻颠倒数次,使得抗凝剂充分混合。
用离心机将试管置于高速离心状态下,离心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分层。
上层是血浆,中间是白细胞和红细胞,底部则是富含血小板的沉淀。
3.3 血小板悬液制备将血小板沉淀取出,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洗涤。
然后再次进行离心操作,去除上清液。
重复以上步骤2-3次,直至得到纯净的血小板悬液。
3.4 血小板聚集试验将血小板悬液与特定的刺激物混合,如ADP、TXA2等。
将混合液置于光学聚集仪中进行监测。
光学聚集仪能够实时记录血小板的聚集过程,并生成相应的曲线。
3.5 结果分析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所得到的曲线,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结果分析:•最大聚集率(MA):表示血小板在刺激下的最大聚集程度。
•聚集速度(AS):表示血小板在刺激下的聚集速度。
•聚集时间(AT):表示血小板开始聚集到达最大聚集率所需的时间。
4. 应用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诊断疾病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可以用于诊断一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高凝状态等。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血小板在机体受到刺激后发生聚集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职责是在血管受损时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
因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非常重要。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通过实验室方法来模拟刺激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并观察血小板是否能正常聚集以及聚集的程度。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有光阻碍法、电阻抗法以及电导法等。
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光阻碍法。
该方法利用光学检测原理,通过测量光线通过血液的程度来判断血小板聚集的情况。
实验过程中,一定的刺激物被加入到患者的血液样本中,观察光线通过血液时的变化。
当血小板出现聚集时,血液的透明度会降低,光线通过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光线透过的光量,可以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并且结果准确可靠。
另一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是电阻抗法。
该方法利用电流通过血液时的电阻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情况。
实验中,将血液样本放入一个微小的电流通道中,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当血小板聚集时,血液的电阻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获取血小板聚集的信息。
电导法是利用电流通过血液的电导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情况的方法。
与电阻抗法类似,该方法在血液样本中加入刺激物,观察血液的电导变化。
当血小板聚集时,血液的电导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导的变化,可以判断血小板的聚集情况。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
在某些疾病中,如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栓性疾病等,血小板聚集功能常常发生异常。
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可以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这些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光阻碍法、电阻抗法以及电导法等。
临床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脏血管病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脏血管病中的应用心脏血管病是当今社会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临床医生们一直在寻找更准确、更有效的方法来预测和诊断这类疾病。
血小板功能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脏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临床分析。
一、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基本原理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细胞成分,它们在出血和血栓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旨在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凝血活性,从而提供心脏病患者的血液凝聚状态和血管健康状况。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静脉血栓弹力图(TEG)等。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脏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为心脏病的风险评估提供有效指导。
研究发现,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活性,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栓形成倾向,并预测其心脏事件的风险。
例如,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风险,选择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脏手术中的指导作用对于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来说,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手术过程中,血小板功能的畸变可能导致术后出血或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手术前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方案。
同时,术后监测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并发症。
四、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心脏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而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从而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活性,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药物反应性,避免过度抗凝或凝血状态的发生。
总结起来,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脏血管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预测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指导心脏手术的治疗方案,还可以个体化地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
集功能检测、血小板凝集素检测和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等。
1. 血小板计数:通过血液学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反映血小板的总体功能状况。
2.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血小板对特定
药物或刺激物的聚集反应。
常用的方法有光聚集法和阻力
变化法。
该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判断血
小板功能异常是否存在。
3. 血小板凝集素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凝集素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评估血小板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通过测定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如血小板因子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的含量或活性来评估血小板释放功能。
常用的方法有ELISA法和免疫斑
点法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通过上述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凝集素水平和释放功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
2. 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一些疾病(如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病等)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并在治疗过程中调整药物剂量。
3. 评估血小板功能与出血倾向之间的关系:某些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常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倾向。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倾向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指导相关治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液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出血病等。
而血小板功能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血小板功能检测简介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小细胞片断,主要功能是在血管损伤后参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功能检测主要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利用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手段,评估血小板的聚集、粘附、释放等功能。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以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包括心梗、脑梗等。
而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评估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和粘附性,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例如,通过采用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可以评估ADP受体的功能状态,进而判断患者的抗血栓治疗方案。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出血性疾病是一类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而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性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通过血小板聚集实验,可以评估血小板聚集的能力,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
四、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贫血是一类以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虽然贫血和血小板功能看似无关,但实际上,在某些贫血疾病中,血小板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通过血小板聚集实验等检测手段,可以评估血小板的功能状态,为贫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五、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其他血液疾病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几类常见血液疾病外,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其他血液疾病的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血小板异常增多症等疾病中,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评估血小板功能状态,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六、总结血小板功能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在血液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 静息痛
斑块破裂1
• 坏疽 • 坏死
1.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657–71. 2. Arbustini E et al. Heart 1999; 82: 269–72.
4 血小板功能研究新进展
1)血小板能够帮助受损组织重建。 2)血小板参与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和攻 击微生物闯入者,发动保护性反应。 3)血小板是运输化学物质, 4)血小板在血管新生时形成血管系统 5)血小板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30 APRIL 2010 VOL 328 SCIENCE
2. 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血栓病诊 断的意义
1) 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
致残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疾病致死的首要 因素, 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 的主要成份。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1、血小板功能研究及进展 2、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血栓病诊断的意义 3、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其它临床应用意义 4、结论
1、血小板功能研究及进展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等 共同参与的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 。 初期止血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组织成分暴露(主要为胶 原),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小板 血栓。 二期止血 是凝血、抗凝和纤溶诸系统相互协调、有序完成的过 程,血浆中一系列凝血因子经级联酶促反应依次被活化, 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Atherothrombos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
动脉粥样血栓形成 的特征是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突然(不 可预知)破裂(破 裂或侵蚀),导致 血小板激活以及血 栓形成
常用检测血小板功能方法的科普曹鸣菲
常用检测血小板功能方法的科普曹鸣菲发布时间:2023-07-06T04:29:04.11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9期作者:曹鸣菲[导读]简阳空分医院四川简阳 641400血小板是机体的重要细胞之一,在血液中它也是最小的血细胞之一;血液中血小板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形状也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是圆盘形状的或者是扁圆形状的,并具有一定的折光性质。
通过瑞氏染色后的血小板在高倍显微镜下,呈现出星形、逗点状或不规则状。
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血小板的数量在血液中的占比很大,也就是说一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含有血小板是10~30万左右,大概平均20万个;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并且大约有1/3的血小板储存在我们脾脏之中;血小板的寿命大概在7天到14天左右,每天更新约总量的十分之一,衰老的血小板也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组织中成熟巨核细胞胞浆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形成,它在机体中的主要功能为止血和凝血,同时也参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及血光新生。
临床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血小板活化检测血小板在静止的状态下,存在很多的颗粒,例如:a颗粒、溶酶体颗粒等。
这些颗粒的表面上存在着许多的蛋白,当血小板处于活化的时侯,这些颗粒的膜蛋白和血小板的膜蛋白会部分融合,最后这些颗粒蛋白会结合在血小板膜的上面。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这些颗粒膜来判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
首先需按要求进行采血,采血时需要注意的是取后半段的血液标本,因为前段的血可能会混杂一些组织液体,这些组织液会对血小板的活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试剂的选择:一般在临床实验室中通常选用CD42B来鉴别血小板的活性,血小板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CD62P和CD63的表达率也不相同,因此还是需要譬如PE这种较强的银光素来进行标记检测。
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全血法和固定法,全血法是取试管A与试管B来进行对照,需要加入5ml的抗凝全血,其中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CD42b-FITC和阴性对照抗体(对应CD62-PECD63-PE)B管中加入适量的CD42b-FITC抗体。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代表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很多,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对许多指标已有了新的评估,发展了一些新的项目,逐渐淘汰了一些应用价值有限的指标。
出血时间(BT)由于不能证明与血小板数,与体内血小板功能,与疗效判断,与出血的预示,以及进行方法标准化后仍未能改进BT的上述不足,在1990年已对此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出疑问。
目前国内提出的出血时间测定的替代方法价值正在评估中。
粘附性测定无论是体内法还是体外法,均是代表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总体结果,并不能单独反映血小板粘附能力,目前在临床上仅限于少数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作为遗传性血小板功能性疾病中仍是十分有用的指标,由于此项指标的方法学要求较高以及正常人群与功能异常者,尤其在评估高血小板反应性的患者中从个体化角度作判断分析时,其意义较为有效。
血小板颗粒内容物的释放产物PF4和B—TG曾作为血小板储藏池疾病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常可引起血小板体外活化,因此,以后一种目的应用此二项指标已逐渐为其他指标所替代。
过去几年采用过的前列腺素代谢产物TXB2在作为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这项指标在反映活化程度中的灵敏度也有所降低。
血小板膜糖蛋白Ib,IIb/IIIa,V,Ia等是参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主要粘附蛋白,在一些遗传性血小板疾病中明显下降,而在血栓性疾病中也可见到某些糖蛋白表达增高,作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作为细胞信使的某些成分如cAMP,Ca 2+等在血小板基础研究中予以应用,其中血小板胞浆Ca2+浓度的测定随着它与某些临床疾病之间关联的发现,现已在血脂增高和降血脂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检测应用。
常用方法是采用Fura—2的荧光法,也可采用带有钙离子浓度测定的血小板聚集仪。
2 新的和常用的检测仪器2.1流式细胞仪(1)优点:在血小板研究中可在较为生理环境下进行,无血小板亚群丢失,检测到活化状态血小板的多个受体,能对血小板减少的标本进行检测。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总原则采血要顺利,不可反复穿刺,采血
不顺利,轻易激活凝血因子,或激活血小 板,影响血小板旳凝聚力,标本从采集到 操作完毕在4小时内完毕,放置过久降低血 小板旳汇集强度和速度。用凝血蓝帽旳抗 凝管采血3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至少5次 ,不可过于剧烈,防治激活血小板。
TEG临床应用
• (四)判断肝素旳效果 • 血栓弹力图旳肝素酶对比检测常用于围
手术期判断肝素抵抗情况、监测肝素化情 况和评价鱼精蛋白对肝素旳中和效果。 • (五)诊疗纤溶亢进 • 血栓弹力图不但能够诊疗纤溶亢进,还 能够对纤溶亢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另 外,TEG能够精确判断急救中DIC旳高凝、 低凝和纤溶亢进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一、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 标本采集:EDTA-K2真空采血管即血常规 管,提议与血常规分开抽血,如若多种项 目一起时,血常规能够和血小板抗体绑定 同一管,糖化血红蛋白(Hb)单独,BNP 单独一管。PS:Hb一定要和BNP分开。
• 临床意义:血小板抗体含量阳性可见于急 性型和慢性ITP( 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 ),可作为ITP旳诊疗指标之一。
•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r值k值明显延长, ma、mε值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 板降低症,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二、血栓弹力试验
• 3.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 病r值k值明显延长,ma、mε值降低。尤其 对XIII因子缺乏症旳诊疗具有特殊旳意义。
•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及继发性纤溶在血 液凝固后忽然发生纤维蛋白溶解现象, TEG不但能体现出纤维蛋白旳溶解现象, 还可表达纤溶旳强度和速度,TEG还可做 为抗凝疗法旳一种监测手段。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聚集实验血小板活化PAC-I,CD62P一、血小板功能检测项目出血时间、粘附性、聚集性、释放产物、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胞浆游离钙水平测定、凝血活性、膜糖蛋白检测、基因多态性和突变。
常用的检测功能的方法为:血小板聚集性测定(比浊法、阻抗法、循环血小板聚集体、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近年来,流式细胞仪、PFA-100分析及激光衍射法检测微小聚集体也逐渐地进入临床或临床前阶段。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是应用较广泛的指标,可以用于遗传性血小板疾病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中评估其病理反应,指导抗栓药物的应用以及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监测之用。
在比浊法的应用中,有几项关键问题应予以注意:(1)血液采集与分离。
(2)诱导剂应用:种类、浓度。
(3)正常值的选定。
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血小板功能、代谢、尘化及受体表达,而微小聚集体的形成作为血栓形成的早期敏感指标采用激光衍射法的测定也正在评估中,反映体内全血状态下的血小板阻抗法以及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的检测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其意义。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1、出血性疾病: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二类,采用常规的血小板聚集试验对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血栓性疾病:大多数血栓性疾病均可以检测到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这对疾病的病理过程,指导疾病治疗均有一定;意义,许多指标在疾病中的意义也作比较研究,一些分子标志物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
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较敏感指标,而血小板聚集性测定较为简便。
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表明血小板活化指标不仪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意义,而且对某些疾病具有预示意义。
譬如,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在妊娠25周升高,则预示先兆子痫,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也有采用血小板数、MPV 和聚集三项来综合预示先兆子痫。
采用MPV、血小板数和P选择素,发现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差别。
这表明血小板检测在临床上足十分有用的。
在血小板参与功能血栓形成的机制中,除了上述获得性原因外,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存在遗传因素。
血小板功能试验与弹力血栓图试验 (3)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血小板功能试验与弹力血栓图试验
血小板功能试验(Platelet Function Test)是用来评估血小板的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测方法。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粘附能力、释放能力和凝集能力等功能。
常见的血小板功能试验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血小板粘附试验(Platelet Adhesion Test)、ADP释放试验(ADP Release Test)等。
弹力血栓图试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评估全血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形成的监测方法。
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样本在不同阶段的凝固过程中的机械性质和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凝血功能的状态。
常见的弹力血栓图参数包括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凝固强度(Clotting Strength)、纤维蛋白形成速度(Fibrinogen Formation Rate)等。
这两种试验都可以用来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状态,从而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或凝血相关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等,并指导相应的治疗。
1。
血小板功能检查项目
血小板功能检查项目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受伤时聚集在受伤部位,形成血栓以防止出血。
因此,血小板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一种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它可以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数量。
虽然PT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功能,但也可以用来评估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如果PT值过长,说明凝血因子的功能存在问题,同时也可能暗示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不足。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检查可以反映整个内源性凝血通路的功能,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同时也可以评估血小板的作用。
如果APTT值过长,说明凝血因子的功能存在问题,同时也可能暗示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不足。
3. 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而MPV则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大小。
这两个指标的异常都可能意味着血小板的功能存在问题。
例如,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MPV值过大则可能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受损。
4.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一种直接评估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可以反映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聚集能力。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刺激因素进行,例如ADP、胶原蛋白和花生四烯酸等。
通过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率和聚集速度等指标,可以评估血小板的功能是否正常。
5. 血小板释放检测血小板释放检测可以反映血小板释放颗粒的能力,其中包括血小板因子和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这些物质在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血小板释放检测可以评估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是否正常。
血小板的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通过准确评估血小板的功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人体健康。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病,而其严重程度较高,且易于引起危及生命的后果。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检测手段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主要作用是在人体受到伤害时聚集起来形成血栓并引起凝血。
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血小板功能的评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血小板功能检测是指通过对血小板的凝集能力、产生血栓的速度、血小板激活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分析,评估血小板功能的好坏,进而判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体上说,血小板功能检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合理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水平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
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越强,则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对病情的严重度进行评估,并作出治疗决策。
2. 判断治疗效果对于那些已经进行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效果好,血小板聚集能力会减弱,血栓的形成减少,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3. 指导药物治疗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药物敏感度和耐药性,进而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应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相关的仪器和设备支持。
此外,患者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认真配合医生的要求,才能取得更好的医疗效果。
血小板聚集实验流程
血小板聚集实验流程
血小板聚集实验是一种用来检测血小板功能的常见实验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聚集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流程,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 实验前准备:
在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包括血液采集器具、离心管、血小板抗凝剂、ADP(腺苷二磷酸二钠盐)等。
2. 血样采集和制备血小板悬液:
首先,需要从受试者的静脉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避免在抽血过程中受到外界污染。
然后,将血液样本加入含有血小板抗凝剂的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血小板悬液。
3. 调节血小板悬液的浓度:
将血小板悬液的浓度调节到合适的浓度,一般在2-3×10^8个/ml左右,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操作步骤:
a. 将适量的血小板悬液加入到预先标记好的实验管中;
b. 添加一定浓度的ADP溶液,刺激血小板的聚集反应;
c. 通过光学方法或者其他适用的方法,记录血小板聚集的变化,包括聚集的速度和程度。
5.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进行评估,比如判断血小板的聚集速度和程度是否正常,以及血小板的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血小板聚集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血栓性疾病和其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疾病。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流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在实验操作中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在止血与动脉血栓形成中得作用包括粘附到受损血菅处或破裂得动脉粥样域化斑块处,形成止血栓或;疑块;加速;疑血瀑布导致凝血酶得形成.本文综述了血小板得作用,列举了遗传性得血小板缺陷及异常出血性疾病,并讨论了 ^种血小板致聚列.本文综述了各^科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得优缺点:出血时间测定;利用透光性得改变来检测枸據酸钠抗凝得富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得聚集功能;阻抗聚集仪检測枸椽酸钠抗凝全血中血小板得聚集功能;高切变力血小板功能分折仪(PFA-W0)与Ultegra快速血小板功能測定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得止血功能;用锥板分析仪检測高切变力下血小板得粘附与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得分泌(ATP, 14C-5-强色胺•血小板第4因予与(3 -血小板球蛋白) 与血栓烷82得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与体外使用致聚剂得血小板激活悄况(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构象改变,P-选择素与磷脂酰丝氨酸得表达);检测遗传性缺陷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得水平。
1简介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中得作用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到损伤处,聚集形成由纤维蛋白固定得止血块。
在微血管损伤处及敍裂得动脉粥样枝化斑块处也会发生类似得过程,最终形成血小板一纤维蛋白血栓,引发动脉硬化症得血栓性并发症.体内能够激活血小板得诱导列主要有胶原蛋白,ADP,血栓烷A2(TXA2),凝血酶•弱诱导剂有5 一冬色胺与肾上腺素•血小板上不仅有针对这些介质得受体,还有纤维蛋白原与VWF得受体。
TXA2得形成与释放以及血小板致密颗粒中分泌得ADP与5—理色胺合加速血小板得激活过程, 促凝表面得暴露促进凝血晦得形成,而竄血酶就是強有效得激活剂。
激活也会诱导a-颗粒内容物得分泌与颗粒跨膜蛋白P-选择素出现在血小板得表面上。
所有血小板致聚剂都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当;疑集过程得某个途径存在缺陷或被抑制时,血小板得凝集功能将被大大受损。
在血菅壁得损伤处,血小板与内皮下细胞外基质中得Von Willebrand因子(VWF),胶原蛋白与纤维结合素粘附在一起。
在鬲切变力悄况下•血小板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与VWF得柏互反应就是非常短暫得,但当VWF与血小板表面得GPIIb/llla结合,这一过程会变成不可逆得.血小板表面胶原蛋白受体包括GPIa/llaCa2pi),它在粘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得作用; 而GPVI在血小板活化引4eTXA2得形成与释放以及致密颗粒与a贮存颗粒内容物得分泌过程中超作用。
血小板存在TXA2与ADP受体,在损伤处流动得血小板受刺激会改变形状,伸出伪足,进而在粘附血小板周囤形成聚集物.聚集过程需要血小板表面得异二聚体整合素分泌与血小板表面磷脂双分子层翻转暴露促凝鑛脂表面,通常为磷脂酰丝氮酸(PS)翻转到血小板表面。
也会产生促凝活性得微粒• PS得暴露大大加速了凝血途>^^因子X与凝血胯原酶得反应,产生了灵有效得血小板说导剂一凝血晦.凝血胯切开血小板表面得蛋白誨激活受体,导致GPlIbGPIIb/llla复合物转变成纤维蛋白原得受体或某些情况下作为VWF得受体。
这些蛋白会在邻近得受刺激得血小板之间搭桥。
激活得正常得GPIIb/llla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非常重要。
当血小板受胶原蛋白与凝血酶等致聚剂刺激,能引起血小板颗粒得/I I la得激活,形成TXA2 与引起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得分泌.凝血晦同样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包裹在血小板聚合物表面形成坚固得止血块或血栓0在磷脂酶A2作用下膜麟脂释要目得在于确定异常出血得原因或确保在手术或牙科侵入性操作(包括拔牙)过程中得正常止血功能。
多种方法尝试来证实高血小板活性有血栓形成得倾向, 这个专題最近被Thiagarajan与ffu等进行综述。
异常出血常见得原因为血小板减少症,这可通过血小板计数来确定。
当血小板计数低放出花生四烯酸吋可产生TXA2。
在环•化化酶(COXT)与血栓烷合晦作用下,花生四烯酸转变为TXA2o TXA2只能短期存在,很快形成无活性得稳定产物TXB2o C0X-1被阿司匹林不可逆地灭活•因此血小板生成TXA2得能力受到它们在外周循环停留时间得影响。
任何一项血小板功能爱损,都会削弱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检测得主于50-70X109/1,就会导致瘀斑与凝血异常Q血小板减少症会影响大多数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但对流式细胞术除外。
1、1 遗传性与荻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衷1列举了部分遗传性疾病,它们得血小板功能存在某种程度得受损,有明显得出血症状。
除Von Willebrand病(VWD)外,大多数缺陷非常罕见。
虽然某些食物与天然物质中含有抑制物,但就是药物因素仍就是最主要得引超获得性血小板功能低下得原因。
抑制血小板功能得药物中有能抑制COX得阿斯匹林与其它非稔醇类抗感染药,抗生素如青零索,thienopyr idines(嚏氣匹定与clopidogrel), GP11b/1 I la j吉抗列,影响cAMP水平得药物,抗凝列如肝素,纤溶制剂,心血管药物,神经科药物与麻醉药物等。
到目祈为止阿司匹林就是最常见得抑制剂,至少有250种药扬中含有这种成分。
阿司匹林得作用就是长期得,它对C0X-1得乙酰化作用就是不可逆得•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功能降低得疾病有:屎毒症,慢性肝病,骨髓増殖性疾病与获得性VWD.表1遗传性出血疾病Glanzmann血小板机能不全:GPI lb/llla(a lib 3 3)缺失或异常它就是纤维蛋白原与VWF得受体•对任何血小板致聚剂无反应。
Bernard-Soul ier巨大血小板综合症;GPIb/IX/V缺失或异常它参与血小板与内皮下得VWF 粘附。
对瑞斯霉素无反应。
GPIa/lla(a2ei)抉失或异常。
不能粘附胶原蛋白GPVI缺失或异常。
不能被胶原蛋白激活P2Y12缺失或异常。
它就是ADP与腺夺酰环化酶得受体。
非常罕见贮存池疾病包括血小板分泌缺陷初级分泌缺陷。
就是由于颗粒内容物抉陷或放大途径缺陷之外得原因引起得一大类分泌性疾病一最常见得先天性分泌缺陷病致密颗粒缺陷(5 —颗粒)(如Hermansky-Pud I ack综合症,Ched iak-H i gash i综合症)a —颗粒缺陷(a —颗粒)(灰血小板综合症)致密颗粒与a-颗粒缺陷Quebec血小板综合症Jacobsen 或Par i s-Trousseau 综合症Scott综合症。
刺激后不形成促凝表面花生四烯酸动员•环敦化晦,血栓烷酶或TXA2受体、VWF缺陷1型VWD-VWF部分减少(占80%病例)2型VWD-VWF异常(占15-20%病例)3型VWD-VWF缺失(罕见)血小板型VWD. GPIb/IX/V表型功能增强纤维蛋白原缺乏症2血小板功能检测最早得检测血小板功能得方法就是出血吋间。
Thiagarajan与Wu定义得皮肤表面出血时间为;在上臂处用血压绷带加压到40mmHg.然后釆用一次性得自动得设备在荊臂得掌侧皮肤表面上划一道长10mm,深1mm标准得切口,每隔30秒吸去伤口处得血液.直到出血停止.正常得出血时间少于10分钟。
当血小板计数小于100X109/1时•出血时间会延长•因此这一方法“在血小板减少得患者測定血小板功能得抉陷时作用有限”。
它得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速,不需要对血液进一步得检测与处理,缺点就是受技术人员得操作技术■皮肤厚度与温度得影响.本方法缺乏一致性,在判斷出血倾向方面就是不敏感指标。
其它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需要小心拙血与处埋。
患者不能加细带与一周不能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得药物。
19-20号针头与塑料注射器用于錚脉穿刺,从靜脉穿刺到实验得间隔时间必需标准化,这就是因为血样中去失得C02会使pH值升离,增加血小板对致聚列得反应能力。
必须防止溶血,因为溶解得红细胞会释放出血小板得诱导剂ADPo容器必须就是塑料得或硅化玻璃以防止血小板吸附到容器表面.抗;疑列得选择以及温度也会影响血小板得功能,抗礙血应置于室濫或379,而不能置于4 Co-般不推荐使用真空管,除非使用自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见2、4与2、5).灵常见得抗凝剂就是枸擁酸钠,它可以将钙离子得浓度降到微岸尔级(枸條酸钠终浓度为10. 9mM,钙离子得浓度为40 uM;枸橢酸钠终浓度为12、9mM,钙离子得浓度V5 U M)。
如杲使用EDTA抗凝剂,钙离子得浓度将能低至不能使血小板凝集.肝素得效果不好,因为血小板经常粘附到试管壁•并且会使血小板集聚,在离心中沉积到红细胞中,使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得血小板数0减少。
水经素与PPACK通过抑制凝血晦得活性来抗凝,它们可以维持生理性浓度得钙离子,而某些实验中正需要这种浓度,但水蛭素得价格非常诽贵无法常规使用。
2、1血小板聚集到目前为止评价血小板功能最常见得方法就是测定血小板得聚集功能,抗凝血在离心力135g离心15分钟•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
如杲可能,血小板计数应当标准化(如在浓度为250XI09/ I时测定)■这可以通过加入少血小板血浆来实现。
1毫升(或0、5毫升)PRP 在376入到叢.有金扁饌棒得玻璃试管中,在聚集仪中發棒以llOOrpm转动•通过比色计记录穿过PRP得光强度.大多数诱导剂加入后,血小板形态由片状转变为圆形,形成伪足,引起短暫得光透过率得下降,然后由于血小板聚集,光透过率大幅度増加。
光透过率增加得速度与程度会被记录下来。
致聚剂主要为ADP,肾上腺素,胶原蛋白,花生四烯酸,TTXA2得类似物如U46619.或凝血晦受体活化肽如SFLLRN.(凝血晦不能作为PRP得促凝剂.因为会引越凝结)。
正常情况下枸椽酸抗凝得PRP,对商浓度致聚剂反应得聚集程度,与TXA2得形成,颗粒内容扬得分泌与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得形成有关。
低血小板计数会影响血小板聚集试脸,如果PRP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1结果就不可靠.如果就是脂血,也不能进行此试脸.如果血小板改变了形态,但不能与所有得致聚剂发生聚集,则其原因可能就是罕见得Glanzmann血小板减少症o与胶原蛋白或凝血胯相比,ADP就是弱得致聚剂,在枸橡酸抗凝得PRP中,低浓度ADP只引起初步得,不完全得,可逆得聚集。
但当浓度高于1-3uM时,初级得血小板聚集将不可逆,而且紧接着会引超第二相不可逆得过程(图Do这个两相血小板聚集过程依赖TXA2得形成.高浓度ADP情况下■这两相聚集过程会融合,形成一个平滑得曲线(图1)■类似于胶原蛋白或凝血晦得刺激效杲。
药物,如阿司匹林,会抑制TXA2得形成,阻碍了ADP介导得第二相聚集过程。
在生理性得钙离子介质中,只会发生第一相得聚集反应。
ADP诱导聚集严虫减弱,以及胶原蛋白与凝血胯诱导聚集受损,提示为罕见得P2Y12ADP哽体异常0嚏氣匹定与clopidogrel通过此爱体作用,产生类似得对A0P诱导选择性抑制o 弱得致聚剂,肾上脈素(5-1 OuM),可聚集PRP中得血小板,而不改变血小板得形态,但肾上腺素得致聚作用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