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情感的融合
语文教学与情感的交融
![语文教学与情感的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be0c332cccbff121dd3683b6.png)
1用 “ 爱”和 “ 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 梁 坐春风 , 这些 温情 的语 言能 拉 近师 生 间的距 离 : 竖起 大 拇
“ ”,不仅 是教 育 的一 切 , 是教 育成 功 的保 证 。 爱 更
指 、 拍 学生 肩膀 、 个 “ K 手 势、 个 微 笑 等 动作 能 拍 做 O” 递 教 育是 什么 ?笔者 认 为 教 育就 是 爱 ,是 一种 无 声 的
— —
目以传 情 ,情 以感 人 。 目光 是 教师 激 发 学生 兴趣 、 目光 的运 用 ,捕 捉 时 机 ,适 时 向学 生传 递 信 息 ,进
花便 能在课 堂 上绽 放 。 为语 文教 师 , 作 更是 肩 负着聆 听 爱 传 递成 功 希 望 的情 感信 息 ,教师 要 恰 当把 握无 声 的 语 言 为 线 贯 穿每 一次 语文 教 学 活 动 , 爱成 为 语文 教 学 的 主 而 给 以激 励 ,善 于 发 现 学 生 的 闪光 点 。 学 生 是 教 师 教 让 旋律 。 者 始 终相 信 “ 孩子 是 夸 出来 的” 那 么 就 从一 学 中 的主 体 ,由于 他们 呈 现 出不 同的 生活 背 景与 智 力特 笔 好 ,
的重要 因素 。
打开 学生 已有 的知 识经 验 的库 藏 , 强化 他们 的体 验 , 进 增 令人神 往 的月夜 美 景 , 群 农村 儿 童一 起 煮豆 的经 历, 一 读
由 于 物 质 生 活 的提 高 ,知 识 追 求 中 的竞 争 日益 加 他 们 对 文 章 的理 解 。 迅 的 小说 《 戏 》描绘 了江 南水乡 鲁 社
的个 性 特征 。具有 这三 方 面 的 素质 的 教师 就会 有 他 的个 境 引情 。 人魅 力 。在 学生 的心 目中 ,教师 是 高 尚人 格 的化 身 ,教 中学生 社会 生活 阅历 不 丰富, 对人 生体 验 也不 深刻 , 师 的个 人魅 力 直接 影 响 学生健 康 的灵魂 和 健全 人 格 的养 处在 成长 阶 段 , 对生 活充 满 热望 。 以教 师 要把 教 材 中所 所 成 。教师 的知识 与 才华 、品格 与 修 养往 往 成为 吸 引 学生 反映 的生活 与学生 的实 际生 活, 过创 设情 境沟 通起 来 , 通
情感融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doc
![情感融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77b6f0700abb68a982fb87.png)
情感融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作者:黄大求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3年第08期初中正是学生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的稳定形成期。
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性格培养、情感调动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师生青睐。
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它会给人以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熏陶。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纳知、传情、张理、达情的双边精神活动。
情感的融合与调动不仅能起到连通师生双方心理的媒介作用,而且能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师生情感高度融合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提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主导者应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精心培育学生。
如面对迟疑不决或紧张拘束的学生,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恰当的手势都能使其树立信心、增强勇气,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教学实践中,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在阅读空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创造思维。
在《孔乙己》人物描写片段阅读教学中,我自己先进入状态,用“喜形于色”的语境予以适当铺陈,再设计如下几个具有梯度的问题:1.孔乙己的外貌特征描述中有哪些关键词?2.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3.你对他有怎样的看法?4.你认为这样的人会有怎样的结局?这样,任何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答案。
在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要知道,学生们对自己的满意回答所表现的那种惬意,会给他们带来难以言说的愉悦。
给成绩好的学生出难题;给胆小的学生提供朗读机会;给内向的学生设计接近他们实际的命题;肯定并鼓励思维敏捷的学生突发奇想。
这样既给课堂增加了情感色彩,又调动了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
情感意境高度融合感情是文章流动的血脉,是阅读教学中智力活动的源泉,语文课大多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或严密的逻辑推理。
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气势磅礴,或一泻千里,或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或洋溢诗情画意令人神往,或说理透彻无懈可击。
语文与情感的融合
![语文与情感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370e7c60a98271fe910ef908.png)
学 生 并 没 有 真 正 进 入 作 品 的意 境 .更 谈 不 上 去体 味 其
中 的情 感 。 以 , 师 应 通 过背 景 介 绍 、 乐 朗 诵 、 师 所 教 配 教
情 感 化 和 加温 的知 识 . 使 人 变 得 冷 漠 . 将 由于 它 不 能 拔
情 感 的学 科 。 心理 学 家 认 为 : 感 是启 发 、 展 和 维 持 情 发
认 知 活 动 的 动 力 . 构成 心理 素质 的 重 要成 分 . 有 情 是 没 感 就 没 有 智力 。让 学 生 充分 认 知 自己 的情 感 . 制调 节 控
、
以师 情 动 生 情
自 己的 情 感 . 知 他 人 的情 感 等 , 些 正 是 语 文 教 学 应 感 这
该 培 养 的情 感 品 质 从 学生 方 面 看 .中学 生正 处 于 由形 象 思 维 向 抽 象 思 维过 渡 的 时期 , 他们 的认 识 过程 还 不能 脱 离 情 感 。 现
教 学 活 动 总 是 伴 随 着 师 生 之 间 的情 感 交 流 .在 情
感 的影 响 下 进 行 所 以 教 师 讲课 必 须 带 着 激情 . 入 角 进 色, 以情 动 情 . 以情 感 人 。
法 和措 施 。
【 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 】 语文教学
情感
境界
教 学 尤 其如 此 .只 有 当教 师在 教 学 中 倾 注 自 己饱 含 人
生 阅 历 的理 解 和 深厚 的情 感 . 能 感 染 和 激 励 学 生 . 才 才
能 使语 文 教 学 达 到 一 个较 高 的 境 界
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414d243c850ad02de8041ba.png)
文 , 以配乐 朗诵 。 孑 雀东南飞》 可 《L 的教学 , 如配上小 大 臣进见皇帝 时 的神 情 、 气来读 这篇 文章 。 帮 语 为 提琴协 奏曲《 山伯与祝英 台》 那学 生定能从琴声 助他 们读好 , 梁 , 可从 网上下 载朗读 的录音 , 让学生 跟
中感 受焦刘 “ 举手 长劳 劳 , 二情 同依依 ” 的深 情 , 并 着录音读 。 他们手上拿着课 文 , 好似拿着奏 章 , 一个
长和行政 班子成 员带头 去 ; 园巡视 , 校 在你 认为不 教学质量 的重 心放 到有效 的“ 和“ ” 教” 学 上去 , 以此 可能的时间和地点 , 校长及行政班 子成员 已出现在 来统领学校 的教育教学工 作 。 校长和教师在学校 的 学生及教 师的 面前 。 桐 乡七 中, 在 没有什 么很新奇 有效 “ 与“ 上是可 以大有作为 的。 教” 学”
瞧不 上” 句 ,实 在 ” 个词 要读得 稍重 、 一 “ 这 稍慢 些 , 要读 出不屑一顾的语 气 , 要读 出对家乡 的热 爱与 自 红油就 冒出来 了” 这句 中的几 个动 词 , 以让 学生 可 把 “ ” 冒” 挖 “ 分别 替换 为 “ ”溢 ” 夹 “ 进行 读 , 感受 作者
通。
I 小 : I 昭 无论是诗词 、 文 、 说还是剧本 的教 学 , 散 都要
. . 詈
茹*
真正感 悟诸葛 亮 的那 种对蜀汉 忠心耿 耿 的精神难
度不小 。 电视 连续剧 《 国演 义》 三 已经播过 几次 , 学
根据课文 的特点 , 用不 同的朗读方法 。1 有 的课 生大 多也看过 。 采 () 教学 时 , 要求学 生模仿 三 国时 期 可
外 ,我们 还可 以抓住 文本 中 的句段 或是 词进 行美 然 后问学生 :还需 要讲吗 ?学 生齐答 :我们懂 了 , “ ” “ 读 , 同样 也会达到 以声传情 的效果 。 《 这 如 端午 的鸭 不需要讲 了。显然 , 里 的《 ” 这 卖火 柴 的小 女孩》 已经 蛋》 一文 中“ 曾经 沧海难 为水 , 乡咸 鸭蛋 , 他 我实在 融 进 了教师 的 “ ” 正是 在教 师 的催 化 下 , 生才 教 , 学
融入情感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融入情感展现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1a7c1506f78a6529647d5391.png)
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 ,都是 编者 从茫茫文海 中采撷的一朵朵精美的浪
花, 是作者在特定 背景下复杂情感 的 美丽绽 放 。如何激 活语 文课 堂的情 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让 学生 的情感 与作者 相融 才是 最佳途 径。因此 ,教者应该 以每一篇文章表 达 的情 感 为重点 ,引 导学生 接触 文 本 ,深入作者内心世界 。教学导语设 计要以情人文 ,以情感为出发点 ,点 燃学生心灵 中的情感火花 ,用充满激 情的表情 、心境、语气 ,融人文本内 容 ,创设学习情景 ,触 发学生思维 , 使学生充满对文本内容 的期望。当把 学生 的学 习情感 充分地 激发 出来 以 后 ,沿着这条情感通 道 ,以情人文 , 就可以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 例如 ,在教学 《 羚羊木 雕》 时 , 导语可以这样设计 : 父母对我们的爱 看似无声 ,却深似大海 ,父母之爱 细 如春风细雨 ,而我们就是这爱的海洋 中的一叶小舟。在他们默默的关怀之 下, 我们才能坚强前行 。我们用这样 的情感表达方式可将学生引入无限魅 力的感情世界 , 进入正文的学习。 二. 以声入文 . 点燃情感 事实证 明,教师的精神状态 可以 左右学生的学习效果。当我们语文教 师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 ,用悦耳动 听 的声腔 、铿锵有力 的语调 、生动 活泼 的语言与学生交 流,难道不能与学生 产生共鸣 ,难道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 语文课堂的魅力 吗?如果我们朗读 的 语调像小鸟飞翔一样轻盈 ,朗读 的声 音似雄鹰展翅一样浑厚 ,朗读的情感 如千军万马一样 高亢 ,完全把作者写 作 时的激 情如 情景 再现般 展示 给学 生 ,就可以让学生尽快融人作品的情 感境界之中 , 感受作品人物内心 ,与 作者产生情感的交合 。 例如 ,教学 朱 自清先生 的 《 春》 时 ,一定少不了朗读示范。教者应该 用 轻松愉 快 的声音 ,把春 天万 物复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c0b0f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过程。
以下将从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语文素养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而通过情感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理解和消化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当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的时候,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将更为深入,语文素养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情感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教会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情感与文字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学生发展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发展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个人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总结起来,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提升语文素养;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情感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1ac5d880eb6294dd886c16.png)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运用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心理品质特征,以“情”感人,把师生的情感沟通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这种情,是师生之间心心相通的真情,心心相印的友情,从“情”出发,能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情感教育从“趣”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使之与语文的学科特点巧妙融合,将语文学科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贯穿于师生的积极互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科学角度讲,只有处理好情感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沟通学生情感和教材中情感要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的情感教育最优化呢?首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把师生丰富的情感内涵与课文中的情感内蕴有机结合,创设特定的情感境界。
我们知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探究,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培养。
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教材体验情感因素,以情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教材的过程往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朝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非常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表现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集中典型地再现了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恶丑。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把握更多社会具体现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去探索,最终通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看待这个世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38bf5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0.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引言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语言文字的规则和应用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施策略。
重要性情绪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情绪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写作练习和课堂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学会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发展情感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发展。
通过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反思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鼓励学生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尊心。
促进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情感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意识。
实施策略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学校和课堂环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提供温暖和支持:教师可以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的温暖。
•班级活动的设置: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的班级活动,如小组合作项目、班级协作游戏等。
•课堂秩序管理: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和秩序,并提供一个安静而有序的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与情感课程的融合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包括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
试论语文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的融合
![试论语文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158959a4dd3383c4bb4cd2f3.png)
[ 中图分类号]G 3 6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 号]10 ・83 2 1 )50 5 -2 0 85 2 (0 0 0 -190
一
、
创 设氛 围 , 先入 为主
吃。 吃晚饭 时 , 嫂 又将 剩 下 的鱼 给包 拯 吃 , 嫂 他就
情 感教 育应该 是语 文教学 的功 能之 一 , 且语 文 的这 一功能往 往 需要 在 轻 松愉 悦 的氛 围中方 能 发
挥 出来 。
将 鱼 的另一 面给吃 了 。第 二天 , 嫂 问包拯 昨天 吃 嫂
的两条 鱼那条好 吃些 。包 拯 回答 道 : 昨天 那 条鱼 “
很好 吃 。嫂 嫂 一听大 怒道 : 我 昨天 明 明是 给 你做 ” “
学 习 。接 下来学 生对课 文 的阅读理 解就 很容 易 了。
二 、 事 吸引 , 故 情境 感染 中学生 好奇心 强 , 学之 前 的故 事 引入也 能很 教 好 地将 学生带 人课 文情节感 受人 物 。2 _
效 果 。学生 就可 以借 助 听来 的或 看 来 的故 事 帮 助
对 文言 字词和 文 言 文 内容 的理 解 。这种 方 法 不 仅 可 以降低 学生 学 习文言文 的难度 , 强学生 学 习文 增
了两条 , 怎 么 能说 只吃 了一 条 了 呢? 包 拯 见 嫂 你 ”
更 为重要 的是 我们 发现 , 在 的学生 更倾 向于 现 感 性地 学习 , 他们思 维活跃 、 念超前 、 观 崇拜 新生 事 物、 追求 寓学 于乐 。l 学生 戴 着 隐形 眼镜 放 足 奔 l当 跑 时 , 师却依 旧架着 老 花 镜 步履 艰 难 , 显 然迂 教 这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3d62d3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4.png)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与价值观的养成。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或利用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情感认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或利用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辅助学生观看相关的音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文本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体合作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讨论问题和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的导入,学生更加关注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使得学习更加有意义和积极。
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感受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描述,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讲解一篇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身临其境地表演等方式,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感反思和情感培训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教育的导入,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可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升华
![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升华](https://img.taocdn.com/s3/m/70da4b47dd36a32d737581c9.png)
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升华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为媒介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学科特有的美质决定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
如果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情感,不能用情感打动人,语文教学便失去了魅力,就不能成其为艺术。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激发情感的方法和途径作了深入的研究,提炼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1 提高修养,对学生倾注深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每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
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感。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 自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表达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
”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觉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差异和语义的丰富性、隐喻性,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感悟水平、感悟结果都不可能相同,常常是各有所悟而又难以言传。
因而,感悟是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所以也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去细心感受,倾心领悟,最终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情感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白杨》一文,内涵丰富深远,我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边读边找出文中与白杨的品质相对应的语言文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浅谈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517f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6.png)
浅谈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 引言1.1 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情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特征,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老师、同学、学科的情感认同和信任,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
当学生对语文教学充满情感投入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积极学习,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情感是学习的良好基础。
语文学科强调对文字、语言、文学等文化的感知和体会。
只有通过情感的参与和融合,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和感知语文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
情感是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纽带。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和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情感认同和兴趣,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育者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充盈、更有力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目标。
1.2 情感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时,他们更容易专注于课堂内容,记忆和理解也更加深刻。
教师的情感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位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教师会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
而教师的负面情感,比如焦虑、愤怒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师生关系的疏远。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表达中理解。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能力。
【结束】2. 正文2.1 情感对学生学习的激发作用情感对学生学习的激发作用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57613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f.png)
“诗意语文”诗意语文旨在提倡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注重情感与文学的融合,让学生在语言的美感中深刻感受文字的力量与魅力,进而增强语文素养。
它追求的并非是单纯的语法技巧,而是让语文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阅读、写作、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到情感、思考、感知、表达的全景式发展。
首先,诗意语文注重情感表达。
语文学科中独有情感诉求的特征,诗意语文将情感表达作为重中之重,赋予了语文学习更为广阔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赏析文学作品,可以感悟文学中特有的情感,尤其是对于那些透过工整文笔又充满了生命力的诗歌,更是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同时,诗意语文也非常注重学生自我情感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在书写语文作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语言的表达,真诚地表达内心所想所感。
其次,诗意语文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
文学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考与表达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及创作中体味文学艺术的魅力,进而培养文学素养。
诗意语文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以文学鉴赏和文学欣赏为主轴,通过不断的欣赏和鉴赏名篇,让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认,比如在阅读《红楼梦》等经典之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作品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预料到文学的每一个转折和高潮迭起的情节。
同样,在文学创作方面,诗意语文也鼓励学生在班级、校内开展文学创作,比如班级合作写作小说、小品文等,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再次,诗意语文注重文化传承与认知升华。
语文学科是传承民族文脉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诗意语文创设多重内容层次的教材体系,既传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又借此对现世的风土民情、文化传统与情感态度进行贯穿性的诠释,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民俗传统。
同时,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也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的构成因素、形式、表现技巧等,不断扩大文化内涵和文学视界,增强文化认知升华。
综上所述,诗意语文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提升,更加强调为学生的情感田园搭起一个情感共鸣的桥梁和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满足学生情感表达、文学素养培养和文化传承等关键性目标的课程,从而彰显出其独特的、以人为本的课程定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个人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知识与情感的交融
![语文课堂知识与情感的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ca7fd4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6.png)
语文课堂知识与情感的交融在语文课堂中,知识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元素。
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用技巧,而情感则激发了我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本文将就语文课堂中知识与情感的交融进行探讨。
一、文化传承与情感教育语文课堂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授文学经典作品等形式,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向学生传递了知识,更是在情感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的共鸣,学生可以对人生、人情世故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进一步培养情感的细腻性和情感智慧。
例如,在读古诗词时,学生可能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知识学习与情感认同语文课堂中的知识学习,既包括语法、修辞等形式技巧的掌握,也包括作文、阅读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往往是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耐心的。
通过克服困难、攻克难点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和满足感,从而产生了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
此外,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也给予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这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我展示的平台,更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三、教师引导与情感熏陶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榜样的角色。
教师用自身的情感与激情感染着学生,引导他们对语文知识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同时,教师通过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语文知识中的情感成分。
举个例子,在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情绪的传递,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感细节,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悲伤情感的认知。
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体验语文中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度。
四、情感体验与语文成绩的提升情感对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成绩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情感的投入和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技巧的掌握,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对题目的准确把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7dbfab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5.png)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文情感为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和教育的力量。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呢?一、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语文作为一门文化性较强的学科,其内涵的塑造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对于文化价值的传承。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让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能够领略到文化的丰富性和魅力。
比如,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文字的描绘和人物的塑造,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文化的根源和现实意义。
二、注重人生感悟的熏陶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本质上的理性生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注重古今人生的感悟,启发学生在对于人生的认知之外对于价值的追求。
通过学习名篇、名言名句,让学生理解世界与人生,体味人性追求与人性矛盾,品味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从而把握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效法古代文化,启蒙当代年轻人情感和思想。
三、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虽然具备丰富的知识技能,却往往缺乏对于情感的发掘和表达,造成了一些人生困境。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通过课堂案例、读书笔记及互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表达。
亲近自然、人文与世界自然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人文建筑、文艺作品欣赏、登山烧烤等活动,帮助学生跨越不同领域,以感性的方式激发情感。
四、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语文教育的实践教学应该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
语文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在于文科理科的转化,需要教师在课程参考以及孩子自发学习中而得到加强。
这不仅需要教师有独到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语文课,与情感“链接”
![语文课,与情感“链接”](https://img.taocdn.com/s3/m/34469a18a216147917112887.png)
÷ 表演体昧 深化情感 蓍 ,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好表演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
分利 用 好这 一有 利 的资 源 ,在学 生通 过 自读和 讨论 ,对 课文 有 了一 定把 握 的基 础上 ,放 手让学 生 扮演 角 色 ,参
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它 ,又是怎样杀大黑骡子的? ”等 加表演 ,设身处地地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情感 ,将文中 问题自学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同桌质疑 ,最后引导学 描绘的情节进行再现 ,学生就容易受到感染 ,领悟文章 生揣摩 、品味课文中描写不同人物对杀大黑骡子不同反 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位老师在教学 ( 半截蜡烛》 结束 应的关键词语以及扣人心弦 、催人泪下的感人情节 ,再 全 文后 ,设 计 了 这 样 一 道 练 习 :排 练 课 本 剧 《 截 蜡 半 现 当时战士们在彭德怀军令下痛 杀大黑骡子 的感人场 :=,让 学生 以表 演体 验 情 境 ,深 化 情 感 。教 室 里的 气 J》 虫
践 ,谈 一些 体 会 :
亲的爱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出来。这些 饱含深情的往事 , 深深打动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
读课 文的 关键 语句 “ 深 了 ,母 亲还 在 油灯下 一 针针 一 夜
辫
情境. 情感 1激发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作 用 ,可借助录像 、 线 线 地 缝 着 。 ”有 的 学 生 还 动 情地 留下 了 感激 的 泪 水 , 插图 、音乐等媒体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 深 刻体 会到 了 母亲 不辞 辛劳 ,对 子女 体 贴入 微 、关怀 爱 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 , 使学生的情感与作 护之心 ,教育了他们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能丰富 ,才能带有活生生的情感 ,对课文思想感悟 、语 言文字的理解才会更深刻。阅读教学时我们可 以激活贮
将情感带入语文教学
![将情感带入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4212563b3567ec102d8a16.png)
淌, 学生也会感到乏味, 打不起精神。 只有教师讲课时声音 ” 抑扬顿挫, 感情起伏变化,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 , 讲授《 纪念刘和珍君》 时:第一节由开追悼会写
其外” 。 如要讲授《 我与地坛》 一文, 备课时可先从体会史铁生 的人生遭遇人手, 试着走人史铁生的世界, 便会以敬佩的目 光仰视这位参透生命又笔耕不辍的作家,才能理解作者生 理上的“ 缺失” 转化而成的生命走向的“ 内驱力”才能体悟 , 作者笔下的“ 生死观”“ : 一个人, 出生了, 这就不再是一个可 以辩论的问题, 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在讲 ” 课时,才能以自 身的感悟引导学生一起理解作者对生命的 新的认识, 并进一步引发学生畅谈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从而 便收到了理解课文及思想教育的双方面成效,而非仅仅停
。夫 货 。 放料 斗 ; {
将 情
感
带 入
顾 学
语
文 教
学
(常熟市莫城中学, 江苏 常熟 21550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巴甫洛夫经 过实验证明了情感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的巨大作用: 积极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课堂上的意念言传 、周记中的悉心
的情感增进它的工作; 消极的情感则阻碍、 压抑它的工作。 即从心理学、 教育学的角度讲, 人有了愉快的情感, 就会满
地 直观表达“ 爱生情感” 。而语文教师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渗 透教材, 以真情动情感 白居易在《 与元九书》 中说: “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就
是说, 最能感动人心的, 首先就是人的真情。
悟出诗意: 做人不要孤芳 自赏, 自 缺乏 知之明, 只有胸襟开 阔, 虚怀若谷, 为社会多作贡献, 才能不断进取。
四、 迁移
一首小诗: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的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a966d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b.png)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6-22T16:26:38.0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作者:崔恩东[导读] 语文学习一直都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最主要的工具崔恩东吉林省磐石市第一中学吉林省磐石市 132300摘要:语文学习一直都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最主要的工具,并且,语文也在社会和实际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受到应试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教师都是在片面地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想着怎样让学生做题,不愿意花精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和人生感悟结合起来,这不利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有效措施引言新课程改革对各个课程的教学开展均提出明确规定,针对语文教学小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情感教育吕在围绕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感元素,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及其情感表达切实把握,彻底掌握所学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由于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且将其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给学生注入知识上面,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导致语文课堂没有活跃性,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也没办法在语文课堂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觉得学习语文知识是一件非常枯燥,并且还是一件没有意思的事情。
因此站在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教育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要是能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能和作者产生精神上面的共鸣,此外,还能丰富其精神的世界。
由此可见,这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当今的高中学生,正是处于青春年少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和生理等也在逐渐发展成熟和完善的关键时刻,与此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想象力逐渐成熟,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与情感的融合
语文学科不但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正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语文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都有赖于情感这个动力因素。
斯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拔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
”“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
”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以师情动生情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
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先引入“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以故事导入作家作品,点出苏词雄浑开阔,奔放旷达的豪放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朗诵,展示词的丰富内涵。
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回答、朗诵等环节,如果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感情的心弦,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就会调动起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就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教材当中选入了很多优秀的现代诗歌和散文,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记忆》、《花未眠》等。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恐怕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学生并没有学习这些美文的兴趣。
结果,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木然无感。
诗歌、散文重在以情感人,而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作品的意境,更谈不上去体味其中的情感。
所以,教师应通过背景介绍、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学生范读等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步步导入诗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灵上真正达到与作家、作品的共鸣。
理性的把握,感性的体现,更为深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我想,教学效果一定一定会很好。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个好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控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要想一节课成功,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地。
二、设置音乐情感境界
课本上的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果,蕴含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
“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
作品中那些蕴涵丰富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语文课应当抓住这些语言材料,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
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
人处在乐观的环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痛苦的情感;我们在看小说或电视时不是常常伴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欢笑或悲伤吗?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耐心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王国,使学生在轻松中思考学习;在活泼中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
寓教于乐,寓美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犹如在春风化雨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促使学生的知趣、理趣、语趣与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这种情境呢?比如讲授《荷塘月色》可以播放配乐朗读磁带,使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氛围笼罩着课堂。
《鸿门宴》一课可以通过《十面埋伏》这首琵琶名曲的赏析为学生栩栩如生地展示古战场刀光剑影,万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
话题作文训练《感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与此有关的影音图像或放一些相
关的图片,使其有真切感受。
而像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这类诗则可以通过以朗颂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始终陶醉在诗歌的情境里……。
学生处在适宜的情境中,就会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产生积极的反应,主动地投入学习。
诚然,创设乐学情境,师生间必须有融洽的关系,教师热爱学生是前提条件。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罗曼·罗兰)。
当教师不是把教书做为谋生手段而是以之为乐事,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揉在一起时,你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出奇异的光彩,你就会随时随地产生灵感。
当你以自己的快乐心境感染着学生并对其充满爱心而学生做出相应的信息反馈给你时,你又怎么可能不持之以恒的“诲人不倦”?当你深入了解学生,被他们认可为“良师益友”,师生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小不起眼的表扬、一个中肯委婉的指正,有时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爱老师、自然也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始终保持一种融洽和谐的情感,就能够使学生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河北小学辽宁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