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冒顶事故分析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冒顶片帮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事故,很多时候是由于煤矿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缺乏专业的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采煤工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
这里,我们将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采煤作业规范等方面,分析冒顶片帮事故常见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1. 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很多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只是口号喊得响,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到位。
比如,煤矿企业在采煤作业中,规定采煤机必须每班检查切割头,但是实际执行却不符合要求。
2.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很多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领导或者负责人不注重安全生产,往往让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该共同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位。
3. 基层管理薄弱煤矿企业基层管理薄弱,安全生产检查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够细致,紧急情况处理不灵活,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止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煤矿企业需要积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基层管理上要加强培训和监督力度,保证管理层级之间信息的畅通。
二、采煤作业规范不到位1. 采煤工人注意力不集中采煤甲板上的采煤工人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采煤操作不规范,也更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采煤工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切记勤检查、勤保养和勤维修,为预防冒顶片帮事故提供有力保障。
2. 煤层断层和裂隙较多在煤矿生产中,断层和裂隙是较常见的现象。
由于煤层断层和裂隙较多,导致周围岩体不稳定,采煤工作时容易出现冒顶和片帮事故。
为此,应该在设计采煤方案时,充分考虑周围岩层的稳定性,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3. 采煤机使用不当采煤机是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采煤机操作人员并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对采煤机的使用也不甚了解。
为了预防冒顶片帮事故,必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采煤机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也要规范采煤机的使用。
三、预防措施1. 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完善煤矿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每道标准,要求每位员工按照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行事。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推垮型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危险事故类型。
该类型的事故会导致人员伤亡、生产设备损坏以及生产中断等严重后果,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推垮型冒顶事故的概述推垮型冒顶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体顶板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导致矿上覆岩层陷落,进而引发事故的情况。
推垮型冒顶事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1 煤层工程性质煤层的工程性质是导致推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特定的煤层中,存在着较大的岩改性现象或不稳定性,顶板岩层容易发生变形、断裂,从而导致矿井顶板的不稳定。
1.2 采煤技术和方法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与采煤技术和方法密切相关。
例如,采用高强度爆破方式进行煤矿开采时,可能会对地下岩层产生巨大影响,破坏顶板稳定性。
此外,如果采用无支撑开采方法,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推垮型冒顶事故。
1.3 煤矿管理和监控不足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还与煤矿管理和监控不足有关。
在一些煤矿中,存在着管理和监控责任不落实、安全意识淡漠等问题,导致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监测和控制,进而容易引发推垮型冒顶事故。
2. 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从煤层性质、采煤技术和方法以及煤矿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2.1 煤层性质的影响煤层的性质对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煤层中存在的含水量、CO2含量、岩性稳定性等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煤矿井下岩层的稳定性。
如果煤层工程性质不稳定,容易引发推垮型冒顶事故。
2.2 采煤技术和方法的选择采煤技术和方法也是影响推垮型冒顶事故的重要因素。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煤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例如,采用支护开采方法可以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减少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
煤矿顶板事故教训检讨书
尊敬的矿领导:我矿近期连续发生顶板事故,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对此,我深感愧疚和自责,特此写下这篇检讨书,以表达我对事故的深刻反思和悔过。
一、事故回顾(一)事故一:2024年7月24日,山西太原古交矾石沟煤矿8212综采工作面发生一起顶板滚落矸石伤人事故,造成1人遇难。
(二)事故二:2024年7月21日,山西朔州山阴中煤顺通辛安煤业发生一起掘进工作面顶板冒落事故,造成2人遇难。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1. 部分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没有将安全放在首位,对顶板事故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导致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2. 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使员工的安全意识难以提高。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1.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2.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不完善,检查内容不全面,检查力度不够,难以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顶板管理不到位1. 顶板支护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顶板失稳,发生冒顶事故。
2. 顶板监测手段落后,难以准确掌握顶板变化情况,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
(四)应急处理能力不足1. 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演练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2. 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素质不高,救援装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三、整改措施及承诺(一)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 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
2. 完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三)加强顶板管理1. 优化顶板支护设计,提高施工质量,确保顶板稳定。
2. 加强顶板监测,及时掌握顶板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 引言在现场采煤工作中,由于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致使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渣等,甚至造成垮面、生产停顿及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占总事故数量的40%,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顶板死亡事故的20%左右,在煤矿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搞好冒顶事故预防,对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1 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1.1 制度不够完善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造成危岩突然坠落产生伤亡事故。
如1994年2月11日,朔里煤矿综掘预备队在II319切眼施工时,打眼放炮后,迎头第三棚的梁子掉了一个,迎头左帮棚腿子向后崩歪。
出完货后扶棚,施工人员发现迎头顶板有裂纹,也用钎子捣了一下,见顶板没动,仍冒险干,结果后顶板突然冒落一斜长1.8m、宽2.0m、厚0.35m的矸石,1人当场砸死。
1.2 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
如矿用掘进机掘进6197回风平巷时,由于采用不配套的金属拱形支架,开工后在巷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支架卡缆有松动现象,迎头新支设的6架拱形支架接顶不实,稳定性差,当两名工人站在掘进机上挂方向线时,顶板突然来压,冒落长4m、宽2m、厚1.5m的大块镶嵌型危岩,压垮6架拱形支架,造成死亡2人的冒顶事故。
1.3 缺乏支护设备掘进工作面迎头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危岩突然坠落造成伤亡事故。
如1978年7月5日,朔里煤矿五一队在南二大巷施工时,围岩为细砂岩,锚喷施工。
在迎头空顶5m的情况下,为赶进尺无视安全,开工后既没有认真检查和除掉易落危岩,又无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当工人在空顶区打眼时,由于风锤震动,左上帮岩石突然冒落,砸死正在下方作业的工人宋某。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顶板事故是指:在井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
按冒顶范围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局部冒顶指范围不大,有时仅在 3~5 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1~ 2 人)的冒顶,常发生在挨近煤壁四周、工作面两端以及放顶线四周。
在实际煤矿生产中,局部冒顶事故的次数远远多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工作面冒顶事故的 70%,总的危害比拟大。
从开采工序与顶板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局部冒顶可分成:挨近煤壁四周的局部冒顶;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放顶线四周的局部冒顶;地质破坏带四周的局部冒顶。
大型冒顶指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 (每次死亡 3 人以上)的冒顶。
它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采空区冒矸冲人工作面的推垮型冒顶及冲击推垮型冒顶等。
(一)采场局部冒顶的原由分析与防治1.局部冒顶的预兆局部冒顶,由于预兆不明显,零打碎敲,易被人无视,但只要认真观看,也可以发觉一些征兆。
对以下特殊状况要特殊留意:1)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生劈裂声,紧接着消失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
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
顶板严峻裂开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后就消失顶板掉渣现象。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工人叫“煤雨”,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wei)险信号。
3)片帮。
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寻常多。
4)裂缝。
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老工人的阅历是:“流水的裂缝有危(wei)险,由于它深;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wei)险,由于它是老缝;茬口新的有危(wei)险,由于它是新生的。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推垮型冒顶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矿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会影响矿井生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事故原因分析1.1 地质原因煤层的自然裂隙、层面倾斜、构造节理等地质条件是推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成因。
当采掘机械在开采矿床的过程中,会造成煤层失稳,裂隙扩大,并形成大量矿缝和空隙,这些空隙会逐渐扩大,煤体变得松散,煤层失去后力支撑,就会引发冒顶事故。
1.2 采掘因素采掘因素是推垮型冒顶事故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例如,采掘高度过高、采面宽度过大、过度放炮等对煤层造成的损伤和影响就非常大,进而引发冒顶事故。
1.3 管理原因矿山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矿山的地质特征及采掘情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煤矿安全规定。
同时,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应得到加强,确保人员操作安全。
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引发冒顶事故。
2. 事故预防措施2.1 强化安全管理煤矿应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制度,确保采矿机械的安全运转,防止因管理不当或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事故发生。
在采矿机械停机和吊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发生。
2.2 社会职能部门监管在国家安全生产全民动员的背景下,社会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为煤矿建立安全监督体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
2.3 新技术引进对于推垮型冒顶事故,可以采用新技术进行预防。
例如采用区域支护、钻孔爆破、粉尘抑制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地质环境,使采矿工作更加安全。
总之,推垮型冒顶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矿难,它不仅严重影响矿山生产,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损失。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社会职能部门监管和新技术引进等措施来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
只有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
冒顶事故反思报告_煤矿冒顶事故反思
冒顶事故反思报告_煤矿冒顶事故反思冒顶事故反思报告_煤矿冒顶事故反思顶事故是指矿井采掘时~通风道坍塌所产生的事故~是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冒顶事故反思报告~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冒顶事故反思报告篇1这次冒顶事故可以说建厂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让我心头一震~使我不得不重新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安全牢记在心~有没有重视安全~仔细分析一下事故发生的原因~我想主要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忽视生产期间对设备巡检的重要性~对交接班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交接好造成的。
通过这次事故~我积极的反省自己~反省这起事故~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再次发生事故。
我总结了几点经验教训如下:1、班组要认真负责组织好每天的班前、班后会、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进行教育职工以便于提高职工安全操作的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班组中安全检查工作更加重要~把班前所讲的安全内容及操作是否落到实处~对发现违章的职工进行现场教育和讲解。
3、在生产期间要检查~人员、设备的安全情况~让10所有工作必须在掌控之中4、加强安全教育迫在眉睫~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牢牢地植入到员工的脑中。
5、要按分守已、循规蹈矩、踏踏实实按公司的规章制度做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生产的安全才不受威胁。
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美丽。
6、要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
对各种生产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员工要能及时察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排除。
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
在管理方面应该多方位的展开安全教育~不能一味的讲理论~讲案例~应结合实际生动形象的把安全的思想~安全的重要性传授给每一位员工。
领导层要监督到位~查漏补缺~将安全隐患彻底杜绝~制定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大量事故集成的教训~是安全生产的依据、标尺、准绳。
我们不仅要将安全规章制度贴在墙上~而且要牢记心中~融进血液~化为行动~不折不扣、坚决地执行。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煤巷冒顶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事故,它极大地威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
煤巷冒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成为矿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煤巷冒顶的原因分析煤巷冒顶是由于煤矿巷道中顶板失稳破裂、下降或坍塌的事故。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复杂:煤矿巷道的地质构造繁杂,常存在各种断层、褶皱、岩溶等地质构造问题,在开采过程中易形成应力集中、失稳破裂状况。
2、开采技术不当:一些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为了提高采煤效率和降低成本,采用了传统的钻孔爆破技术和支护不严谨的方法,使得煤巷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得差强人意。
3、人为原因:不严谨的巷道规划、控制精度低、施工质量不过关、设备磨损严重等因素导致了煤巷长时间的空置、滞留等现象,使得巷道稳定性变得越来越弱,最终导致了冒顶事故的发生。
4、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因对煤巷顶板施加了剧烈的力量而导致煤巷冒顶事故的发生。
二、煤巷冒顶的防范对策为提高煤巷冒顶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有效避免和应对煤巷冒顶事故的发生和应对:1、加强科学规划:加大煤巷规划、构筑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降低煤巷两旁岩层与煤层的接触面积,排除潜在危险因素。
2、提高采煤安全技术等级:确保支护技术、铺设轨道技术和采煤机操作等方面的安全性,规范化工作流程等。
3、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对煤巷进行支护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4、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煤巷冒顶事故的宣传教育,营造全员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文化氛围。
5、加强巷道联验:通过吊夹、钢筋拉测、计算机测量等方式,对煤巷进行联验,及时发现煤巷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冒顶。
6、设备保养:对采用的挖掘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等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更新维护。
7、资源综合利用:推动采用煤矸石回填支护巷道的方法,实现煤巷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
煤矿顶板事故分析及点评
采空区处理不当
采空区未及时处理或处理 不当,导致顶板悬空,失 去支撑。
采掘作业操作不当
采掘作业过程中,如支护 不及时或支护质量不合格, 可能导致顶板事故。
间接原因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 的安全监管和检查机制。
采掘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影响 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顶板安全。
本文旨在通过对煤矿顶板事故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事 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借 鉴和参考。
煤矿顶板事故概述
煤矿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顶板岩层压力 过大或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顶板突然塌落或冒顶的事故 。这类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常常造成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1
在巷道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未按照规程操作,导致顶板突然
垮塌。
事故原因
02
维修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维修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点评
03
巷道维修作业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04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技术措施
1 2 3
顶板稳定性监测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应力监测、声发射等技 术,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失稳 风险。
针对不同类型顶板事故,应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加强现 场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 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发现顶板事 故的发生与采场地质条件、开采技术、 作业规程执行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建议和展望
建议煤矿企业加强顶板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机制。
冒顶事故个人总结
冒顶事故个人总结引言冒顶事故是指煤矿井下在开采作业过程中,顶板突然发生冒落或坍塌的一种事故。
冒顶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会对煤矿生产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个人总结的目的是对冒顶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我所在的XX煤矿,在某个采掘面进行掘进作业时,突然发生了冒顶事故。
事故导致两名矿工被困,经过紧急救援,他们幸运地被安全救出,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事故原因是由于开采作业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掉落顶板的预兆信号,最终导致顶板突然冒落。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冒顶事故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原因:1. 监测设备不完善煤矿采掘面的顶板状态监测设备存在缺陷,无法及时准确地探测到顶板的预兆信号。
这导致了掘进作业过程中顶板的突然冒落没有被及时察觉,从而无法采取及时的预警和防护措施。
2. 工人安全意识不强矿工在进行掘进作业时,没有充分重视顶板的稳定性,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他们可能疏忽了细小的顶板松动信号,没有及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这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采掘工艺存在问题煤矿采掘工艺存在缺陷,开采作业的方式和周期不合理。
施工速度过快,导致了顶板冒落的风险增加。
此外,作业人员可能未能正确评估顶板的稳定性,没有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也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从这起冒顶事故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并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 完善并更新监测设备煤矿应该投资于现代化的顶板监测设备,并保持设备的及时维护和更新。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预兆信号,为采掘作业提供及时的安全保障。
2.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矿工应接受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预警能力。
培养矿工对于顶板状态变化的敏感度,并教会他们正确判断并报告潜在的危险情况。
3. 优化采掘工艺煤矿应对采掘工艺进行优化,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和速度,避免过快的开采作业带来的风险。
2024年煤矿冒顶事故心得体会(3篇)
2024年煤矿冒顶事故心得体会我国某矿山企业开拓一队责任区内不幸发生冒顶事故,此事件严重影响了矿山整体安全态势,令人深感忧虑。
这一事故的发生,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检查自身是否将安全责任牢记于心,是否将过往事故的教训有效传达给每一位员工。
针对此次事故,经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如下:1. 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无措施施工的潜在风险。
2. 部分领导干部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导致在现场管理中忽视安全要求。
此次事故也促使我们对单位领导层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单位生产负责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具备责任感和大局观,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勇于承担责任,并在事故教训中切实改进。
鉴于此,未来工作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单位安全生产:1. 认真组织学习此次事故案例,确保事故教训得到全面传达和贯彻,使安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
2. 领导层将坚决摒弃好人主义思想,发挥模范作用,积极排查隐患,制止违规行为。
3. 严格执行“一工程一措施”制度,对工程措施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实际要求的措施坚决予以禁止。
4.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落实隐患排查制度,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2024年煤矿冒顶事故心得体会(二)历经两次重大事故的深刻教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反思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对事故教训的总结及改进措施:一、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煤矿安全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
强化安全生产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这是确保我们安全的基础,也是提高技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关键手段。
二、作为煤矿职工,我们要细致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学习事故预防措施,深刻反思,以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通过总结经验,提升工作质量,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我们深刻认识到矿调度的重要性,应坚持实施“一班三汇报”制度,及时准确地进行汇报,并详细记录值班情况。
我们要认真听取调度安排,及时处理和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探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探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煤矿冒顶事故是矿业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极其重大。
针对此,本文深入探讨了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四个主要原因,即地质条件因素、技术设备因素、管理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并对每个因素提出了详尽的防治措施。
通过强化地质勘探、采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深入的操作培训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冒顶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措施引言: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冒顶事故一直是威胁着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尽管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和机制,但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四个主要因素:地质条件因素、技术设备因素、管理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事故,还需深入理解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的冒顶事故是由于地压作用、掘进工作不当或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导致顶板或矿体突然塌陷。
这类事故对矿工安全和矿山运营具有严重的危害。
下面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其危害:1.1人员伤亡冒顶事故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对矿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冒顶会导致大量的岩石和煤块突然下落,矿工常常来不及避开,从而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
而且由于救援难度大,伤员救治延迟可能使伤情进一步加重。
此外,冒顶还可能引发二次灾害,如瓦斯爆炸、水突等,进一步增大人员伤亡。
1.2产量影响冒顶事故不仅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严重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
冒顶后,掘进工作面需要进行重新支撑和清理废石,导致生产中断。
如果冒顶区域广泛,可能导致整个采矿区域的生产受阻。
同时,大量的废石也增加了清理成本。
因此,冒顶事故会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3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冒顶事故会导致大量矿山设备遭受损坏,增加了维修和更换设备的成本。
此外,事故会破坏矿井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可能导致矿井内的环境恶化,增加了工作面的不安全因素。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冒顶事故是煤矿安全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地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突然垮塌或坍塌导致事故。
这类事故的发生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深入分析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构造因素煤矿是开采煤层的地下工程,地质构造是影响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地质构造是指煤层的褶皱、断层、岩性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对煤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煤矿中,煤层的遇到断层和夹层时,煤层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难以维持完整,从而引起冒顶事故的发生。
二、采煤工艺因素采煤工艺是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采煤方法、支护方式、单个工作面面积等方面。
一个优秀的采煤工艺应该充分考虑到煤层的力学性质和采煤的经济性和实际效果。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一些煤矿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率,采用了粗放式采煤、不合理的支护方案和超大面积开采等不合理的采煤工艺,这些都极大地加剧了煤层的变形和破坏,引发了冒顶事故的发生。
三、地下水因素地下水是煤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源,而煤层内部的水对煤层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煤层内部的水会影响煤层的力学性质,造成煤层变形和破裂,从而引发冒顶事故的发生。
其次,地下水强化了煤与顶板之间的滑移面,使得遭到压力的煤层很容易突然移动。
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排水措施和有效的防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四、采煤机械因素采煤机械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而采煤机械的质量、性能以及操作技能等对冒顶事故的发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采煤机械切割煤层的过程中,如果采过程中存在不适当的切割方法或者进行的不当操作,就很容易引发冒顶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采煤机械的选型、使用、保养和维护上,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
总之,冒顶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它的发生原因很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如地质构造、采煤工艺、地下水以及采煤机械等。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均取得了较显著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在能源方面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能源供应仍然借助煤炭得以实现,因而煤矿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挑战。
在此过程中,采矿深度逐渐增加,具体的煤炭开采过程面临着更复杂的开采环境,各种影响要素逐渐发挥出更复合性的影响,难免为煤矿掘进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在各种煤矿掘进问题之中,冒顶事故属于常见的工作面问题,产生的影响也较为恶劣。
煤矿管理层要针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加强关注,更科学深入地对各种可能引发冒顶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地跟进预示冒顶事故的各种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和应对,预先防止冒顶事故的出现。
在此过程中,煤矿管理层需要对既往冒顶事故的出现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以便为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面顶板部分支撑力和防护力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性基础,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概率,切实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基于此,有必要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防治措施1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1.1 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格完善的工作制度可为井下各环节工作的实施提供导向。
然而,当下存在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格的现象,无法从本质层面及时消除危岩悬矸,仍存在多种违章、违规操作,对存在较为严重隐患的危岩并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支护工作,引发大块的危岩突发性掉落,增加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1.2 支架安装缺乏合理性煤矿井下工作面巷道支架的选择主要是以围岩条件、地质条件为基础开展支护设计后确定的。
如果支架自身支撑力不足或实际支护结构较为稀疏,两侧稳定性不足,则易导致棚架自身整体性、稳定性不佳。
顶板受到外界较大的突发性影响时,支架易被推垮或压垮,从而引发冒顶事故[1]。
2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防治措施2.1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正式实施开采之前,建议抽调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落实敲帮问题制度,为后续工作的安全实施提供支持。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是煤矿行业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其发生原因复杂,防范措施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冒顶事故的原因1.地质原因地质条件不良是导致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煤层夹层、断层、脆弱面等地质问题会导致掘进工作面出现顶板失稳、落石等情况。
与此同时,掘进工作面的长度、宽度等也会对顶板稳定性产生影响。
2.矿区设置原因矿区设置问题也是导致冒顶事故的原因之一。
例如,矿井内道路、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的布局不合理,会导致掘进工作面周围支撑设施不完善。
同时,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也对冒顶事故的发生可能带来影响,如地下水位的涨幅、水气赋存等因素。
3.施工技术原因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与施工技术密切相关。
例如,支撑结构设计不合理、支架使用不当、掘进参数选取不合理等都会引发冒顶事故。
二、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为有效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科学矿山规划科学规划矿山,设计好合理的开采方案,按照合理采矿的原则,逐步提高采矿效率,减少风险。
科学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开采高度、矿柱设计、采煤机房距离等因素。
同时,应科学制定每日开工前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顶板失稳针对顶板失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高强度支撑材料,或使用性能更好的支撑结构装备。
(2)合理改进采掘参数,如提高煤柱高度,增加支护点数等。
(3)加强钻孔个数和深度,钻孔数量和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技术经验而定。
(4)在掘进工作面顶板设置压力传感器来实时监控顶板变形情况。
3.完善通风和水文地质条件完善矿区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以保障矿区的正常作业。
另外,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了解地质情况,及时修补矿井支护装置,排除冒顶隐患,做好煤层、顶板、底板的加固支护工作,确保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预防措施。
煤矿安全事故反思(8篇)
煤矿安全事故反思(8篇)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优美的文章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有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职都有可能,可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那怎么办?那我们就走捷径,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写得好的文笔,学以致用,我相信你自己自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档,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煤矿安全事故反思(8篇),一起来看看吧!煤矿安全事故反思18月5日,地处xx市崇信县的甘肃新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施工人员在井下维修巷道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导致2名员工被困井下,经过抢险救援,2名矿工分别于8月7日、8日被医院诊断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新周煤矿的事故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
事故已经发生,我们要从每次事故中吸取教训,安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在工作中把压力转变为动力。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动摇。
我们每个人都应将“安全”二字时刻放在心中。
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克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将“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植于我们的头脑。
岗位培训要抓细。
培训教育科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抓好心理素质培训,让职工在面对事故时处乱不慌,沉着应对,掌握安全的`主动权。
总之,每次事故都是对我们的一次警示,我们要认真分析,总结教训,认真学习事故防范措施,举一反三。
结合我矿自身特点,寻找自己工作的疏漏之处,把安全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职工从行动上做到不违章操作,这样才能使工人的安全得到保障。
煤矿安全事故反思2今天是3月28日,余家岭煤矿事故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每起事故心情都非常沉痛!每一起事故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在这些事故中的一个共性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忒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或者说存在教育别人而忽视自己的现象,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通过说教和传授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管理和监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不安全因素很难成长。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顶板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
我局十三年来共发生顶板事故28起死亡34人。
占死亡人数的37.78%。
故此总结教洲,针对现实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降低事故率具备非常重要意义。
(一)推垮型冒顶事故一起死亡四人一、原因分析1、支柱失稳,该面采用HZWA一2600型金属摩擦支柱和HDJW一1000型铰接顶梁配套支护以螺旋升柱器,升柱,其初撑力只能达到800Kg,再加上留底煤O.8m左右开采,底煤强度仅为55Kg/Cm。
,因此造成支柱失稳。
2、支柱失稳,造成顶板离层,由于支柱初撑力小顶板下沉,软硬岩层下沉不同步,产生离层。
3、离层后断裂呈六面体,下面由不稳定单体支架支撑,周围没有约束,出现不稳定结构。
4、支柱的迎山角不够,不能支撑六面体下推力,工作面稍有动静,尤其是在回柱放顶时,最易产生推垮型冒顶事故。
二、防推垮型冒顶事故措施;我局推垮型冒顶事故曾多次发生,来势凶猛,威力最大,因此极有必要采取坚决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改善支柱材料,增加初撑力,(参考矿大89年2月版66页)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每根初撑力可达78KN,在下位软岩层厚度不大于2.Om,煤层倾角不大于30。
时,基本上可以防止推垮型冒顶事故。
2.改善巷道布置,煤层运输机巷沿下分层布置,摸清上下分层赋存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夹矸在o.3m以上)实行分层开采,一方面可增加回采率,第二个是可以解决软底支柱下沉失稳问题。
3.必须严格工程质量,接顶排柴按照相关规定背齐背牢,连结成为整体,柱脚设踩子或大底座,戗柱戗栅及支柱迎山角支撑有力,阻止六面体岩石推移,木哚架设并达标准,采空区冒落充填高度达部颁要求(1.5mdash;2.0倍采高)。
4.有条件的推行综采其支架结构稳定,并有抵抗来自层面方向推力的能力。
(二)局部冒落事故l键死亡15人一、原因分析1.回采工作面,在攉煤过程当中,或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没有敲帮问顶及时进行恢复巳被冲倒的支柱,空顶作业,思想麻痹,在无支柱的情况下,顶板脱层断裂冒落事故六起死亡七人都是有章不循造成事故。
补连塔煤矿冒顶事故分析
24日中班摇臂故障后,由于停机时间长且煤机停放处片帮严重, 为保证顶板安全再次组织锚索施工,对冒顶及煤机停放区进行顶板加 固,132#-135#架施工锚索3套,118#-126#架施工锚索9套, 91#-110# 架施工锚索18套, 85#-87#架施工锚索4套,52#-56#架施工锚索5套。
第4页/共11页
第三章 原因分析
1、区队对顶板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生产组织不到位,夜班在机 尾段未及时提底,机尾采高大,造成顶板来压后160#-165#顶板冒落, 支架不能起到有效支护作用。
2、工作中生产强调的多,质量强调的少,业务科室对工程质量 现场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要求区队对机尾采高及底煤留设厚度进 行调整,事故发生后技术指导不及时,未能根据顶板冒落情况指导 区队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二、围岩特征
工作面老顶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 直接顶以泥岩、细粉砂岩为主,泥质胶结, 波状层理与小型斜层理发育,局部存在煤 岩互层。
三、设备配套
工作面选用EKF公司制造SL1000型采 煤机,刮板输送机为JOY公司制造的 SDAFC3×1000kW型,破碎机、转载机 选择配套的JOY400KW破碎机和 JOY400KW转载机。工作面支架为郑州煤 机厂生产的ZY11000/25/50液压支架,该 套支架已连续直搬三个综采面,未进行项 修、大修,总过煤量达1500万吨。
12404工作面冒顶区域平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业公司4.12冒顶事故分析一、 **4.12冒顶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在9201运输巷距工作面下端头50米处,工作面下头还有70米到运输巷三岔口,快要结束;该运输巷是为带采1.5万吨3.5米走向断层以上的煤而补掘的,采面带采巷下3米煤。
巷道埋深583米,沿二层煤布置,伪顶为0.8米灰色粉砂岩,节理发育,伪顶以上为2上煤层,厚度0.9米,基本顶为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互层,厚度10~12米,为典型复合顶板条件。
规程措施中巷道断面为矩形,净宽2.8米,净高2.3米,净断面6.44平方米,采用φ20×2000/2200mm的金属全螺纹等强锚杆+“M”钢带+金属菱形网支护,顶板锚杆排距1.0米,间距0.65米;采用φ17.8×8000mm锚索加强支护,锚索排距3.0米,锚盘采用0.4米长的11#工字钢。
现场勘查,冒顶区距工作面50米,工作面超前支护30米,现场巷道宽度2.2米,高度1.8~1.9米,巷道变形严重,顶底板移近量400~500mm,两帮移近量600mm以上。
冒顶区内有四排锚带、13根锚杆随顶板冒落,一根下肩角锚杆拉断,一根锚索抽出锚固端失效,冒顶区边缘一根锚索因顶板破碎岩石漏冒失效,冒落区布置单根锚索,前后锚索五花布置。
分析原因:1、认识不清,对巷道支护对象了解不清(不知彼),锚杆锚索加固的主体是为了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即主动支护,因此首先要了解巷道围岩的结构特性和外围影响因素(采动、构造、淋水、应力等);9201运输巷复合顶,锚杆锚不到硬岩,支护参数对采动影响考虑不足。
措施不当,锚杆短,全螺纹锚杆预紧力低,易造成围岩变形失稳(20全螺纹屈服载荷10.8吨现场没断的);单行锚索辅助支护不能与冒落拱结构相适应(17.8锚索破断负荷35.3吨现场没断、延伸率3.5%),且托盘等护顶措施不合理。
疏于管理,两个方面:现场变形严重,围岩失稳没有及时加强支护;从脱出的锚索来看,药卷搅拌质量有问题(检测质量,预紧力、位移)。
二、**、**两起事故的回顾1、**“2.28”冒顶事故07年2月28日下午16:10分,**矿在2422回风斜巷(距下运输巷)39米处突然发生冒顶,冒顶范围长10m,宽3.2m,最高4.5m,将正在回风巷施工的掘三区28名工人堵在迎头。
经积极抢救,晚20:20分,28名被困工人全部脱险。
**矿2422回风斜巷位于-1100二采区,巷道埋深1100米,沿四层煤掘进,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厚度6.0米,性脆易碎。
事故地点揭露落差2米的逆断层。
巷道采用φ20×2000mm的全螺纹锚杆支护,采用直径15.24×6000mm锚索2根加强支护。
经现场勘查,冒顶区外端发现9根冒出的锚杆,2根锚索,其中顶板上帮侧锚索冒出,长6.0米,顶板下帮侧锚索抽冒,锚索顶端仍锚固在肩角处,冒顶区外顶板锚索盘部分变形失效、M钢带有折断现象。
2、**“6.26”冒顶事故07年6月26日上午9:45分,**矿6196上平巷(距异常带切眼以里)77米处突然发生冒顶,冒顶范围长6m,宽4m,冒高4m,将正在上平巷施工的综掘二区24名工人堵在迎头。
经积极抢救,下午16点35分,24名被困工人全部脱险。
6196上平巷位于-740后六采区,巷道埋深850米,沿十九层煤掘进,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厚度6.5米,钙质或泥质胶结,层理发育易冒落。
巷道顶板使用Φ20-2400mm高强扭矩应力锚杆,两帮采用Φ20-2200mm全螺纹等强锚杆。
经现场勘查、查阅图纸资料,发现冒顶区没有拉断锚杆、撕裂钢带现象;冒顶位置位于断层带内(两条5米断层之间),顶板破碎为泥质粉砂岩,并有淋水,冒顶区外10米顶板采用两种支护形式,一种是全螺纹钢锚网带支护(5米),另一种是高强锚杆锚网带支护(5米)。
3、以上几起事故的共性和教训一是,对支护对象--巷道围岩的结构特性和外围影响因素(采动、构造、淋水、应力等)做的工作少,认识不清,不能及时分析研究变化的情况,造成一个方子吃药;(不知彼)。
二是,都存在支护结构和方式不能与围岩结构特性和影响因素相适应问题。
(不知己)合理投入问题,综采、兖矿等;就要分析研究,要了解我们队伍的状况。
三是,三起事故全是在锚杆范围内支护体失效后,补强不及时造成的。
反映出专业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问题。
为什么同样支护有的地方冒有的地方不冒,根据国内外煤巷冒顶分类研究,通过对162起冒顶事故分析研究,把冒顶分成四个大类,①岩层组合劣化型(不稳定岩层变厚、锚固范围外的岩层间出现软弱夹层、含水分等有关)、②岩层结构缺陷型(断层、节理等)、③应力突变型(采动应力、构造应力等)、④施工不良型(锚固失效、不及时支护、偷工减料等)。
在四大类冒顶事故中,顶板岩层组合劣化是引起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占冒顶事故总数的61.1%,这就意味着“岩层组合劣化”是冒顶事故的主要隐患,其隐蔽性和危害性也最大,是锚杆支护煤巷冒顶隐患探测与防治的重点。
地质构造使顶板岩层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断层、节理、镶嵌型地质结构造成的冒顶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9.1%,应力突变、施工不良等原因也是诱发冒顶事故的因素,分别占事故总数的 6.2%和5.5%。
也存在多种因素同时影响,从冒顶原因上分析,这三种类型的冒顶一般都是由于支护参数设计不当或者施工管理不善造成的。
岩层组合劣化型,根据对锚杆锚固范围内顶板岩层失稳的力学分析由力学分析可知,组合岩层发生冒顶破坏与岩层的力学性质、岩层位置、岩层厚度以及厚跨比关系密切。
因此,施工中及时探测岩层厚度及其位置的变化,发现劣化的岩层组合,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固顶板,是防治巷道冒顶事故的最佳途径。
三、防范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㈠事故防范措施1、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完善技术保障措施,切实贯彻落实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制度。
合理布巷和安排采掘顺序,尽量避免人为的应力集中和采动影响;巷道遇断层、采动影响区、应力集中区、冒落带、石门揭露煤层、巷道开门、预透、复合顶板支护及掘进巷道岩性发生变化时,各单位要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分管技术负责人及专业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充分分析现场条件,深入开展动态安全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护技术方案。
2、切实强化特殊地点施工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新矿生字(2008)34号文件《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复合顶板、过断层破碎带、构造应力区巷道锚杆支护结构必须合理,必须采用以高预应力锚杆为主的锚网带基本支护形式+Φ17.8mm及以上的锚索桁架支护,必要时锚网带、索+架棚复合支护,充分发挥支护结构的组合作用;加强支护质量动态管理和支护材料管理,杜绝不合格工程和不合格支护材料入井,加强矿压观测和支护反馈,强化在用巷道安全巡查,及时处理顶板重大隐患,否则一经发现,坚决停止作业,并按事故隐患予以责任追究。
3、加强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巷支护管理,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长度要根据现场生产技术条件和采动影响范围合理确定,要确保工作面动压影响区巷道支护安全可靠。
必要时应根据巷道的矿压显现延长超前支护长度,对上下巷受构造力、煤柱应力、采动等影响的地点进行重点排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安排加固。
4、按照4月7日集团公司传真电报要求,开展巷道普查,全面评价在用巷道安全状况,失修巷道必须填绘上图,建档备查,并根据巷道状况、用途及服务年限,逐段制定安全整治措施并强化落实,确保顶板安全。
集团公司将对巷道普查及安全整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5、加强《生产技术管理规范》的学习贯彻,各矿应加强对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学习考试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方式,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
同时要加强现场安全技术评价和顶板重大隐患排查,抓好业务保安,进一步强化顶板安全管理。
㈡锚杆、锚索支护参数选定的原则从以上几起事故看,发生事故的内在原因就是锚杆支护体系的失稳和锚索等补强体系的强度不足,说明在锚杆、锚索等支护材质和参数选定上,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
1、锚杆支护形式与参数选择原则⑴支护体系与围岩条件和影响因素相适应的原则。
⑵高预紧力及时支护和整体支护原则。
⑶相互匹配原则。
锚杆各构件,包括托板、螺母、钢带等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锚杆与锚索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锚杆支护的整体支护作用。
⑷根据实验数据,考虑到岩性和施工等影响因素及安全系数,在保证巷道能有效支护效果的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
㈢其它几点支护要求1、永久支护失效判定原则。
在用的锚杆支护巷道要执行正常的巷道巡查制度,当巷道顶板表面位移量超过200mm时,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对其地点进行技术分析评价,找出引起变形的原因上报专业管理部门和分管副总工程师,并将该地点列入重点监控、重点巡查地点(顶板隐患点);由分管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分析评价,分析巷道变形原因,明确技术和管理责任,制定加强支护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的时间和要求,形成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2、复合顶板、受构造应力影响等巷道优先考虑采用高预应力、高强度锚杆加强支护。
加强锚杆预紧力管理,所有锚杆支护巷道必须建立锚杆预紧力监测检查制度,对于出现连续两根及以上锚杆预紧力不合格的现象追究施工人员和现场安全监督人员的责任。
锚杆预紧力是锚杆支护中的关键参数,对支护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锚杆预紧力设计的原则是控制围岩不出现明显的离层、滑动,避免出现支护结构失稳。
真正理解锚杆锚索的协调作用,选好支护参数和支护采料的材质。
3、施工中及时探测岩层厚度及其位置的变化,发现劣化的岩层组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固顶板,加强复合顶板支护设计,严格执行锚杆支护设计程序,即初始设计——实施设计——矿压观测——修改初始设计。
初始设计根据相近巷道矿压观测资料和顶板柱状图进行,实施设计后,通过顶板钻孔摸清顶板围岩实际状况,并及时修改支护设计,工区技术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复合顶板围岩状况变化,通过顶板离层指示仪、表面位移观测以及观察锚索孔施工等手段了解顶板围岩变化,及时调整锚杆支护参数,有的放矢的进行锚杆支护设计。
复合顶板支护巷道必须设置顶板离层指示仪,离层指示仪按照生产技术管理规范标准进行设置,自施工到巷道报废期间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每个月根据观测数据情况编制矿压观测报告,建立巷道施工档案,并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