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体的演变
法国政体
![法国政体](https://img.taocdn.com/s3/m/1b04473210661ed9ad51f32b.png)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国人民推翻了第二帝国,恢复了共和政体,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政权被资产阶级组织的政府篡夺。法国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资产阶级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激起巴黎人民的极大愤慨。1871年 3月18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巴黎公社。但不久巴黎公社便被资产阶级反动派所镇压。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人民与共和派一起同保皇派进行长时期的较量,终于在1875年国民议会上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30年巴黎发生“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实际上是君主立宪制,代表一小撮金融贵族集团的利益,它不仅受到法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抵制,也引起广大工农的不满。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掌握军政大权,有权任免总理和政府成员。但总统权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如签订条约须经议会批准。议会仍为一院制,拥有较大权力;它不受监督和不可解散,拥有立法、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权。公民享有较为广泛的民主自由权。1848年,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加强总统的权力和地位,独揽大权,并于1852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结束了第二共和国政治制度。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总统签署法令、颁布法律,要求举行公民投票,兼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简言之,法国总统地位很高,他凌驾于立法、行政、司法分立的三权之上,握有实权,却独立于议会,不向议会负责。②政府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其权力和地位比以前大为提高。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享有警察权和行政处置权、条例制订权和命令发布权。总理由总统任命,领导政府的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实际上总理须听命于总统,起辅佐总统的作用。政府成员由总理提请总统任免。③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其地位和作用较第四共和国有所下降,原拥有的立法权、预算表决权和监督权三大传统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限制。如议会的立法内容和范围缩小,弹劾权受到严格的规定。议会无权干预总统选举和总理的任命。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https://img.taocdn.com/s3/m/e8a33717964bcf84b9d57bfb.png)
1、法国政体的演变 (1)形成: 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
今日法国的政体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各阶 级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不断角逐、彼 此斗争的产物。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 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 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 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 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 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 志下度过的。”这次革命 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专 制制度。 ——列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议院、国民议会与政府关系的根本差别
两院的合法性来源不同,导致参议院和政府的关系与国民议 会和政府的关系有所不同,两者的根本性差别在于: (1)由于参议院是以间接选举方式产生,因此,它没有通过不信 任案弹劾政府的权力;政府也不能在参议院提起政府责任担保, 而只能请求参议院批准它的总体施政纲领声明。 (2)参议院虽然无权弹劾政府,但是作为补偿,共和国总统也无 权解散参议院。 (3)在财政立法方面,国民议会享有一种传统的优先地位:按规 定,国民议会拥有40天时间审议每个年度的财政法律草案(即年 度国家预算),而参议院只享受20天的期限。 (4)在宪法修订方面,参议院则享有与国民议会完全相同的权力: 凡涉及修宪的法律草案审议时,政府不能不顾参议院的反对而要 求国民议会作最终表决;在这种情形下,修宪法律草案文本必须 在两院之间无限止地来回“穿梭”(普通法律草案只需要两个来 回,政府即可要求国民议会“裁决”),直至两院达成完全一致的 文本。
波旁宫又名国民议会,它是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 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由此得名。1789年以后,波旁宫 差不多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 是法国法律的象征。1830年起用作国民议会。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5b4e8102d276a200292e6d.png)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64e1f41e2bd960591c6770b.png)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181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Βιβλιοθήκη 0年—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法国政治制度
![法国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1600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8.png)
• 保障了法国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 为法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法国政治制度的展望
• 法国政治制度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 应对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等挑战
• 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谢谢观看
Docs
法国司法程序及其实践
法国司法程序
法国司法程序的实践
• 立案
• 保证了司法的公正与效率
• 侦查
• 维护了法国法治原则
• 审判
• 执行
06
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法国政治制度特点
• 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 三权分立的政体框架
• 重视宪法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法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 废除了君主制
• 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共和国
拿破仑时期对法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01
拿破仑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 强化了总统的权力
02
1804年颁布《拿破仑宪法》
• 确立了法国第一帝国
• 规定了皇帝为国家元首
03
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 导致法国政治制度的动荡
• 为法国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法国政治制度全面解析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法பைடு நூலகம்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 标志着法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 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1791年制定《法国宪法》
• 确立了立宪君主制
• 明确了三权分立的政体框架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34043869dc5022abea0052.png)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181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国大革命及政体的演变
![法国大革命及政体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f2c4618ff00bed5b9f31dfc.png)
• E、对普奥宣战(虽是由法国首先宣战,但属于维护革 、对普奥宣战(虽是由法国首先宣战, 宣战 命和国家利益的正义性战争) 命和国家利益的正义性战争) • 总体评价:用法律手段基本完成革命前的预定目标,但 总体评价:用法律手段基本完成革命前的预定目标, 基本完成革命前的预定目标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无法解决 无法解决当时的内忧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无法解决当时的内忧 外患局面。 外患局面。 掌权期: • 2、吉伦特派掌权期:更激进、成立共和 、吉伦特派掌权期 更激进、 • A、第二次起义背景:战局不利、普奥宣言 、第二次起义背景:战局不利、 • B、时间:1792年8月10日 、时间: 年 月 日 • C、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 、吉伦特派: • D、革命措施:瓦尔密击退外敌;国民公会废王政、宣 、革命措施:瓦尔密击退外敌;国民公会废王政、 共和国; 年 月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布共和国;1793年1月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 E、面临危机:外患内忧、1793年5月第三次起义推翻 、面临危机:外患内忧、 年 月第三次起义推翻 • F、总体评价:在反封建方面更进一步,但代表工商业 、总体评价:在反封建方面更进一步, 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行限价法令, 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行限价法令,也就不能解决 当时的内忧外患局面。 当时的内忧外患局面。
• 4、拿破仑掌权期:巩固 、拿破仑掌权期: • A、 雾月政变; 1799 、 雾月政变; • 必要性:热月党人和督政府(1794-1799)的软弱无 必要性 热月党人和督政府( ) 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 能,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对内建立正常秩序实现 稳定,对外战胜欧洲反法联军维护和平。 稳定,对外战胜欧洲反法联军维护和平。 • 可能性:个人的军事声望 可能性: • B、措施: 、措施: • ①政治:稳定社会秩序 政治:稳定社会秩序——颁布新宪法,建立独裁政 颁布新 独裁政 颁布 宪法,建立独裁 加强中央集权 权, 加强中央集权 • ②思想:控制舆论、教育改革等 思想:控制舆论、 • ③法律: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阅读思考题 法律: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 • 保留成果、确立自由平等原则、确立和巩固资本主义 保留成果、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社会生活规范、法律蓝本。但限制言论自由, 社会生活规范、法律蓝本。但限制言论自由,限制妇 女和未成年人的• •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a2744cfe4733687e21aac4.png)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摘要: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他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宪法法律和政党制度等。
法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他已有的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种政治体制和阶级属性的演变。
四种政治体制是指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公社制。
四种阶级属性是指奴隶主阶级、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法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其独特性,演变规律由法国整个社会进程所决定,与法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政党与宪法内容:法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之一,恩格斯曾概括说:“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哪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与其他各国相比,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
法国在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国家,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彻底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各国所没有的。
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法国也已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
”法国每一次政治制度的演变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并深刻影响其他国家。
一、中世纪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奴隶主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为代表的君主制演变及其特点。
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法兰克人,趁机占领高卢地区,并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经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的改革和发展,随着国土的统一,民族的凝聚,经济共性的加强和语言文化的融合,法兰克终于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王国,这是以封建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君主制国家,根据其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将其分为等级君主制和绝对君主制两种形式。
等级君主制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法国等级制度上的君主制。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可以将1302年等级会议的召集为开端,他的终结应该是1515年弗兰索瓦一世的登基。
13-14世纪封建地主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法国人按照每个人的社会状况分为三个等级:教会、贵族和第三阶级。
法国近代政体演变
![法国近代政体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b304012bb68a98271fefae0.png)
英国:君主立宪制,元首是国王,无实权;首相是政 府首脑,有实权;议会负责制定法律;两党制。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元 首,有实权;实行总统、议会、法院的三权分立;两 党制。
德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总统是元首,无实权;总 理是政府首脑,有实权;议会负责制定法律;多党制。
法国:半总统制半议会制,介于美德之间,总统是元 首,有实权;设总理,由总统任命,负责政府的日常 工作;议会负责制定法律。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年12月2 日 -1814年1月3日,1815年3月20日~1815年6月22日) {资产阶级帝制} 1804年12月2日 波拿巴·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 1814年3月31日 反法盟军、路易十八进入巴黎 1814年4月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 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 1815年3月1日 拿破仑登陆法国 3月20日 拿破仑重登皇位 6月18日 滑铁卢兵败 6月22日 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 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24日1852年11月){小资产阶级} 1848年6月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 12月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 生的总统 1849年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 1851年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 开始独裁 1852年初 颁布新宪法
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11月-1870年9月4 日){资本主义专制统治} 1852年11月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 “拿破仑三世”。经济繁荣,政治脆弱; 1870年7月 普法战争爆发 9月2日 法降于色当
十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至今)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是现时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958年9 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与主要权力机关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与主要权力机关](https://img.taocdn.com/s3/m/9f789e9f76eeaeaad1f330d4.png)
(三)法国政体的特点
1、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政体(总统议会制) (1)原因 :总统权力受议会和总理制约
① 议会通过监督政府从而制约总统权力 ② 议会对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监督权 ③ 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2)表现 :总统和议会的权力均“不完整” 2、 “左右共治”现:总统与总理来自不同党派 象3、 多党制
(1)始终未能形成两党 (2)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派林立 (3)左右翼渐向中间靠拢
“左右共治”现象
• 法国历史上有三次的左右共治 第一次为1986-1988 总统密特朗(左派)总理席哈克(右派) 第二次为1993-1995 总统密特朗(左派)总理巴拉杜(右派) 第三次即为1997年至现在 总统席哈克(右派)总理乔斯潘(左派)
地位 产生 任期 职权
注意
总统
总理
国家元首,武装 部队统帅,行政 政府首脑 权力的中心
选民直接选举 总统任命
5年
不确定
①有权解散国民 副署总统
议会
文件、法
②提交公民投票 令和命令
① 不设副总统 ② 参议院院长
可代理总统
和总统分 享行政权 力
议会 国民议会 参议院
议会两院 之一
议会两院 之一
选民直选 选举团选举
• 媒体分析认为,菲永将成为萨科齐的好搭档。二人具有诸 多共同特征,比如,二人都是50多岁,都是学习政治和法 律出身。同时,二人也有互补之处:菲永头脑冷静,内敛 低调,恰与举止高调、直言快语的萨科齐形成互补。
• (前总统希拉克;前总理德维尔潘)
法国总统萨科奇
•
据法国《欧洲时报》2008年1月4日报道,现任法国
住区青少年面临的无业、失学、家境贫寒等现实问题,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https://img.taocdn.com/s3/m/b2532c110b4e767f5acfce20.png)
改良
君主立宪制
法:
资产阶级+农民
封建势力
彻底革命
民主共和制
(王权高度集中)
2、政治文化传统不同
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
渐进改革
法国: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
制展开了猛烈批判,为革命提供了舆论准 备和理论武器。 激进的革命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 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 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 宣传。
反映法国左右共治的现象 原因:法国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理虽由总统任命, 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但必须接受议会多数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 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否则总理领导的政府就无法正常运行。 议会多数党不一定与总统一个党派, 总统和总理来自不同党派,因而会导致“左右共治”。
回忆?
任 命
总理
政府成员 政府
据 总 理 提 名 任 免
总
统
解 散
直 接 选 举
监督
议会
国民 议会 参议 院 选 举 人 团
对议பைடு நூலகம்负责
直接选举 选 民
从权力来源看——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理由总统任命, 政府成员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国民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参议院由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从权力的相互制约看—— 总统位于权力顶峰, 他不仅对总理和政府有一定的权力, 而且可以在必要时解散国民议会。 当然,总统的权力也要受到制约。 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议会可以通过信任、监督等措施实施对政府的制约。
国名:法兰西共和国 国旗:三色旗,分别代表
自由、平等、博爱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0bc8926f242336c1eb95eef.png)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法兰西王国(843年一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一1792.8 )〕T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一1804年)T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一1815年)T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一1830年)T七月王朝(1830年一1848年)T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一1852年)T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 —1870年)T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一1940年)T维希政权(1940年一1945年)T临时政府(1945年一1946年)T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一1958年)T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一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 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一一《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专题三 法国大革命及革命后的政体演变
![专题三 法国大革命及革命后的政体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2d6e7cb19e8b8f67c1cb974.png)
(1792年)
1793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将其推翻
(四)雅各宾派统治(1793.5---1794.7)
背景:吉伦特派没有改变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民生、政局;外:战争 政策:
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革命走向了高潮,这主要是 得益于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恐怖政策
评价:挽救了革命,维护了共和制,使国内局 势稳定下来;其又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长期的实施造成社会的恐怖。
5.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 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 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 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 位和职务
6.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 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
法国大革命及革 命后政体的演变
课标要求: 1、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及其波澜壮阔的特点,并 分析其对欧洲乃至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2、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 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 意义。 3、了解拿破仑上台及其帝国兴衰的历史,透视“拿破仑时 代”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概述拿破仑帝国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的基本史实,认识法国共和体制形成的艰巨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是法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3)启蒙思想们深刻揭露和批判法国的封建专 制制度及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广泛传播自由、 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 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4)150年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正在 进行的英国工业革命,和刚刚取得胜利的美国 独立战争对法国革命有促进、鼓舞作用。
法国政体的变化
![法国政体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4db2fe7c1cfad6195fa7a8.png)
二、第四共和国(1946 -- 1958)
1. 殖民地问题
第四共和国仅存在十二年,内阁更换却十分频繁,执政时间最长的摩勒政府也不过执掌政权一年零四个月。
这一时期的历届政府深受殖民地问题困扰。法国政府竭力维持其在印度支那、北非的殖民统治,奈何时过境迁,时代变化,法国军队在殖民地屡遭败绩,法国国内反对殖民战争的情绪也日益高涨。
199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改称临时政府。
1944年8月,巴黎解放,临时政府内阁由阿尔及尔迁到巴黎,9月进行改组,两名共产党人担任部长。
1945年10月,制宪议会选举和公民投票。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法国人同意新的国民议会有制宪权,这实际上否决了恢复第三共和国的意愿。
1946年10月,新宪法草案终于获得通过,第四共和国终于呱呱坠地。
此后几经波折,阿尔及利亚战争称为第四共和国的政治危机的根源,最终酿成了第四共和国的垮台。
从1789 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875 年宪法颁布,是法国政体极不稳定、交替演变的阶段。
从1789 年到1875 年的86年内,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平均约7年更换1次。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引起了政体的复杂多变,政体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等等,出现过三次君主立宪政体,两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体。
1947年1月,社会党人奥里奥尔当选总统,赫里欧接替议长,临时政府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第四共和国政体最终确立了。
2.国策:(1)清洗投敌分子(法奸),赖伐尔、贝当。
(2) 大规模的国有化。规模相当大,包括雷诺汽车厂、法航、主要的新闻机构、法兰西银行和四大储蓄银行(通用银行、里昂信贷、国民工商、巴黎国民贴现)以及保险、电力、煤炭等金融和能源企业。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https://img.taocdn.com/s3/m/92eae32a5f0e7cd18525363d.png)
浅析法国的政体发展历程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或组织形式,也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形式,任何国家都有与其国体相适应的政体,“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有其与本身适应的立宪的或共和的代议制国家形式。
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法国的政体形式经历了长期的反复,经历了君主立宪政体、帝制和共和政体,而共和政体本身又经过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本文,笔者将分三个阶段来介绍法国政体的发展历程。
(1)大革命——第三共和国前第一阶段是从1789年大革命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体制确立之前,这个阶段出现了二次君主立宪政体,二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体的交替演变。
1789年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比较彻底的一次革命,但革命初期建立的政体却不是最进步的共和政体,而是带有新旧势力妥协色彩的君主立宪政体。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举行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92年9月22日成立了第二共和国,经历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和督政府四个时期。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形式上保留共和政体,实际上是其军事独裁的开始,1804年5月18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终结,第一帝国正式建立。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但是这时的波旁复辟王朝已经不是1789年以前那种封建的、宗法的君主政体,但又不是纯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这种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半封建、半资产阶级君主制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复辟都是革命。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又一次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它是纯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宣告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再次实行共和政体,但是第二共和政体只存在了短短三年,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改共和为帝制,次年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二帝国持续到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
这一时期出现政体的反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法国近代革命时期,阶级冲突相当尖锐,代表旧王朝的封建复辟势力强大,在多次的起义中人民的力量也逐渐壮大,两大对立势力之间决不妥协,而中间派别力量又太小,所以冲突尤其尖锐,革命形势迭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政体的演变
1789革命前: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
1789.7.14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1789.8《人权宣言》
1791宪法【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①吉伦特派(1792—1793五月底六月初)
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①瓦尔密大捷
②1792.9杀死路易十六
②雅各宾派(1793.6—1794.7)
“罗伯斯庇尔”
①土地法令: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
使法国小农阶级长期存在,阻碍资本
主义发展
②“恐怖”经济:全面限价法令
政治:《惩治嫌疑犯法令》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制) ③热月政变(1794)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④雾月政变(1799.9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⑤拿破仑称帝(1804.12.2)
政治:中央集权
经济:创办法兰西银行,大力发展工商业
教育:法兰西大学,公立中学
法律:1804《民法典》
最大功绩:捍卫了大革命的成立
1804—1841: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拿破仑
1815—1830:波旁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
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七月赦令》是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代表资产阶级大金融贵族利益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制)—1848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1848六月起义失败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
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1.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
高统帅
2.总统由议院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3..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议院由议员选举产生
,众议院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4. 议院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
作用:①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共和
派掌握了政权
②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机会,促
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