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及范文(附点评)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及范文(附点评)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及范文(附点评)帮他人之昌,助自我之盛(标题见主旨,且对材料里刘国梁的话做了提炼,文章第一句即引用了这句话,实现了无缝衔接,对偶句式整齐匀称,但略显拗口。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有言:“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

”诚哉斯言,中国素来有无私、大方之美称,(点明中国一贯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对象明确。

)我们不妨碍甚至是助力于他人的进步,我们也无畏于他人的强大。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积极汲取并发扬这一精神,牢记:帮他人之昌也是助自我之盛。

(开篇引材料,然后对这句话做初步阐释,从“不妨碍”到“助力”,这是行动上的递进,“无畏”是心理动因,逻辑顺畅,引出观点,立意准确,表达简明。

)横观体育竞技,中国在世界乒乓球运动项目上向世界诠释了何谓“强其人即强自己”。

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愈发失衡之际,中国彰显了其大方无私的品行,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毫不保留地向他国分享乒乓运动资源。

有了此份温情,乒乓球赛场变得更加炽热与炫目,中外对决愈发精彩纷呈。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对外的友爱互助。

(此段主要运用因果分析,是从乒乓球乃至体育竞技这一领域概括中国友爱助人的事实及效果,为下文解决“国人的担忧”问题张本。

)面对外国选手战胜中国选手的担忧,中国乒协积极回应:“国乒的底蕴与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

”对胜负的坦然与回应的自信,中国已然凭更强大的姿态挺立于世界舞台。

(病句,句中有多个主语,可改为“对胜负的坦然与回应的自信,显示出中国……”)而强大的姿态更需强大的心态,“我们不惧他人的强大,因为我们也会更加强大”,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正是“强人即强我”的最好体现。

(此段引用了两句原材料中的语句,但是顺序做了颠倒,一方面是对自身底蕴、厚度的自信,一方面是不畏超越、遇强则强的进取态度的彰显,二者呈递进关系。

由“姿态”到“心态”对应第一段从行动到心理的分析。

)纵观世间百态,(“世间百态”多描述日常生活,用词不当,可改为“世界风云”。

模拟高考作文范文立意专家解析与高考作文范文素材积累

模拟高考作文范文立意专家解析与高考作文范文素材积累

模拟高考作文范文立意专家解析与高考作文范文素材积累【写作技巧】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

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专家解析】1.自然圣地。

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2.历史名城。

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的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

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3.繁华都市。

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奋斗与拼搏,感受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

4.异国情调。

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2.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正世》)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寬《盐铁论地广》)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颧雀楼》)5.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6.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鲁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专家解析】这是一道仿照2022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命制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任务性强,文化味浓。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86-690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要求: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本题为带有任务驱动特点的思辨型材料作文,有明显的写作情境和明显的任务指令,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取向。

材料设计了一个具体情境: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从而引来人们的围观和议论。

这个情境应该是考生立意、立论、论证的基础,也是议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考生的论证不能仅止于这棵被移植的大树上,而要能由此挖掘出社会和人生的道理,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这个具体情境,材料又给出了三个不同的观点,以期引发考生深入而有效的思考。

考生可以从三个观点中选择其一,也可以在综合的基础上兼顾多面。

为此本题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指令:“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考生要在这个问题的引导和激励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分析、说理,谈出自己的真实见解和解决问题之道。

范文:被人赏识的代价树从被移植搬运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要被修枝剪叶,即使伤了根,破了皮,也要在新的环境中无畏地生长。

因为它知道,这样才会被赏识,这样才不会辜负它之前所受的苦。

其实,人也是一样。

从你决定要背上行囊,踏上追寻梦想的道路时,你就不能因为在路途上遇到困难而退缩,就注定要被荆棘划开几道口子,流些血,然后擦干不服输的眼泪,继续向前走……我有一个表姐,她的丈夫是外地人。

2022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立意解析与范文10篇

2022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立意解析与范文10篇

2022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立意解析与范文10篇作文真题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

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材料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

北京两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是新时代建设伟大成就的体现。

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奥运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写作指导双奥的举办是我们国家战略层面的成功,也是“四个自信”的成功,尤其是文化自信的成功,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展示的是中国五千年上下文明,2022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则展示了独特的中国式浪漫、唯美。

考生在行文之中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不能单写国家的巨大变化,而是自己在成长中切身体会到的发展变化。

国家的发展、跨越包含着个体的发展和跨越,凸显出个人的思考和体会。

2022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一《跨越不歇荐轩辕》清晰地记得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让观众的审美直接破防。

从24节气倒计时开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冰立方逐渐破碎,到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一个个浪漫又大气的创意让人唇齿流香。

我想这不是刻意的雕饰,而是实力的表征。

如果没有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坐阵,哪来的醉人花气的诗意。

且看2022年奥运会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且看全国高铁位居世界第一的运营里程;且看国内111.4万亿的元的GDP。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2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2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2【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沉思:为什么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遇到一点困难又习惯性躺平?如何才能摆脱纠结,奋力前行那段时间你正好在读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对其中一段话印象深刻:“在见道者的高瞻远瞩中,‘我’可以缩到无限小,也可以放到无限大。

在把‘我’放到无限大时,他们见出人性的尊严;在把‘我’缩到无限小时,他们见出人性在自己身上所实现的仍非常有限……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你从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诲中找到了答案,举手要求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给出了一个具体情境——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恰好你想好怎么回答,要求你结合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段话,进行发言。

如何理解朱光潜写下的那一段话,是这道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我们不妨一分为二:“我”是可以被放大的,每个人都渴求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也许我们不敢大胆地说出:“我”很重要,但往往“我”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光发热,这是新时代青年的应有之义。

同时,“我”是可以被缩到无限小的,因为站在全人类角度,个体能到做的确实有限。

把自己看得低一点,或者说没那么重要,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而是一种谦卑的人生态度。

从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时代英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人生正是平凡中见庄严,黑暗中看到光亮。

“小”和“大”是辩证的。

没有努力奋进、默默奉献的渺小个体,何来高伟的人格与人性光辉?考生在立意时,要抓住“自尊”和“自谦”这两个关键词,并辩证思考二者。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1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1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2》中许多场景其实并没有特效加持,而是众多国产尖端装备的实物实演,比如:外骨骼动力装甲来自上海,无人机干扰枪产自深圳,步履式挖掘机等61台设备出自徐州重工……材料二:电影导演郭帆在《人民日报》撰文写道,“科技进步为科幻文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现实依据。

比如,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中国航天员身着航天服,在空间站出舱行走,会自然信服而不感到违和。

”材料三:原著作者刘慈欣也坦言:“如果放到30年前,《流浪地球2》是拍不成的,因为投资人会认为电影为'信。

他们为得,中国怎么会有宇宙飞船、太空电梯呢?但我们现在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大变化。

”可以说:电影绝非凭空想象的乌托邦,而是想象与现实的同频共振、文艺与科技的和声共鸣,它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源自当下又预示未来。

对以上论断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

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多则材料联读审题要点: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既有事实的陈述,又有观点的表达。

以电影《流浪地球2》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于中国能够拍出科幻电影的认识和看法。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711-715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这是2023年老高考新课标适应性检测的作文题。

本次考试供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四省今年参与新高考的适应性考试之用,同一套试卷又分别命制了三道作文题,给不同省份的考生测试,此题是供吉林考生使用。

作文题材料字数最少,题目直截了当,聚焦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将写作任务置于社会生活大背景中,体现出语文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尝试。

题目将“简约”与“繁复”两个完全对立的生活态度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在矛盾中思考自己的取舍,再通过这样的取舍来探究背后的根源。

这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联与思考,也体现出高考新理念下命题设计的主观性、开放性等特点,意在使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和思想高度。

【审题立意】1.审读材料“简约与繁复”,是一道二元对立命题论述题,引导学生思考简约表达和繁复表达各自的美学价值,两个概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简约有简约的价值,繁复也并非一无是处,要看具体的情境。

审美上,简约留白,蕴藉含蓄,富于意味;繁复浓墨重彩,铺陈渲染,也具有特别的意蕴;二者甚至可以并存于一篇之中,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关键看一个“度”的问题。

生活中,简约意味着做减法,简单朴实,心境平和;繁复似乎是贬义,意味着做加法,追求更多,欲望更多;生活本身就是繁复的,简约有时是一种痴望,但在繁复中保持简约的心态,却是值得提倡的。

或者由此引申的节俭与奢靡的人生话题,“很多人”“不少人”暗含立场倾向,尤其肯定“简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命题提供的材料非常简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审题,但有足够的开放度,也有足够思考挖掘的空间,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思考。

10道2022最新作文试题审题立意(选择题形式,新颖)

10道2022最新作文试题审题立意(选择题形式,新颖)

1.【2022年深圳一模】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

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

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

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

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

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

”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A.《奋斗,让青春闪光》B.《体育无国界》C.《是进亦忧,退亦忧》D.《兴亡继绝,共向未来》E.《助人,亦是助己》(首发于“语文匠”)1.【答案】DE【解析】这一题很有创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材料从乒乓球出发,引申为“发展之道”的“启示意义”,关键要关注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要体会其中的“双赢”的智慧,即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

DE是适合这个方向的。

A截取只言片语,不妥;B偏离总体方向;C截取的片段的现象,已经不成观点。

022.【湖南2022届高三26校摸底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古训有言:“一埂田坎三分烂,三穷三富不到老。

”其大意为“一条田埂也总有几处会出现缺口,不容易完整,形容人生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材料二:明代郑淑云说:“惟吾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

”大意是,人生常陷于三种困境之中:一是才华卓越,想奋发有为,却无人赏识,没有平台;二是以诚挚宽厚之心待人,却朋友寥寥,知己不多;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时常反省,却处处受挫,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5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5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5【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5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华社等媒体发起“年终提问2021”活动,邀请了四位时代前行者——张桂梅、张文宏、苏炳添、王赤回应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上提出的困惑和思考。

以下四句话,摘自他们的回信。

①孩子们,你们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

(张桂梅)②我们可以相信,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

(张文宏)③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

(苏炳添)④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孤独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但既然你要成事,那就必须学会和孤独共成长。

(王赤)读了上面的语句,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一、材料分析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交代“年终提问2021”活动的发起者、受邀者以及活动目的,相当于一个引子,引出受邀者的话。

第二部分为以下四段,即从四位时代前行者回信中摘录的四句话。

材料中的四位时代前行者,都是有着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很高成就。

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文宏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曾荣获多项科技成果奖,是一名充满仁爱之心的掌握先进技术的良医;苏炳添是短跑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王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曾荣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这四句话是四位时代前行者从自己丰富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宝贵人生经验,其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鲜明的价值导向。

二、立意分析材料中的四句话分别从不同角度回应大家在成长道路上提出的困惑和思考:第①句话强调人“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以支撑生命中“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第②句话强调人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从而融入这个伟大时代,实现自身价值;第③句话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低谷;第④句话揭示成事与孤独的关系——“要成事,那就必须学会和孤独共成长”。

2022年秋学期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作文题10题解析及范文汇集练(一)

2022年秋学期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作文题10题解析及范文汇集练(一)

2022年秋学期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作文题10题解析及范文汇集练(一)一、《“常识与突破常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物理常识和生活经验的小伙伴,都应该非常清楚地知道油和水虽然都是液体,但是它们是完全不可能相融的,无论如何油都会浮在水面上。

然而,2022年王亚平在《逐梦空间站——天空课堂第二课》节目中进行水油分离试验却颠覆了许多人的这一常识,在地面上很难相融的水和油,在太空中,它们却很容易地相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本道试题属于“即事说理”类型的作文,要求考生从事件中获得启示,展开写作。

本道试题材料共有两句话,并用“然而”连接,两句话形成转折关系,因此关键语句在后一句:“然而,2022年王亚平在《逐梦空间站——天空课堂第二课》节目中进行水油分离试验却颠覆了许多人的这一常识,在地面上很难相融的水和油,在太空中,它们却很容易地相融。

”这一句话,核心概念是“常识”,次之“颠覆”。

而常识颠覆,原因在于所处环境不一样:“在地面”和“在太空”。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直观印象:常识是相对的。

其存在是具有限制性的。

在笔者看来,一方面,常识,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提炼出的真知灼见,具有指导性;另一方面,常识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常识,突破常识。

本道试题的核心观念是“常识”。

这道试题的难点在于学生容易从“转变角度”“环境影响人们”“环境”等角度写作,这样就脱离了作文的核心概念“常识”。

这要求考生学会寻找作文核心概念,寻找核心概念的方法有:一、高频词法。

材料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往往是文章的核心话题,因此高频词往往就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概念。

二、关联词法。

关联词不仅有连接语句的作用,而且标明语句之间的关系。

使用关联词的语句,往往有正句和偏句。

正句是语句的关键部位。

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万物皆有所依。

——《说苑·建本》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自立歌》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为两段言论。

第一段强调“依靠”。

“依靠”是指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材料中的“鱼儿”“鸟儿”“草木”皆有所依。

而“水”“风”“时”皆为“鱼儿”“鸟儿”“草木”本身的外部因子。

后一句“万物皆有所依”是对前面的总结论述。

换言之,“依靠”外物,是自然界的常态,也可推而广之,人类社会同样适用。

用荀子的话说,就是“善假于物也”。

第二段仍然强调“依靠”,不过“依靠”的对象有所不同。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连用四个“自己”,旨在说明要“依靠自己”;“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从反面说明“不依靠外物”,要“依靠自己”。

材料的核心词为“依靠”。

两段材料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相反相成,辩证统一于“依靠”二字。

依靠外物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理性;依靠自己是一种心态,一种观念,一种意志。

要不要依靠,依靠什么,怎样依靠,是考查考生对“依靠”的内涵理解和辨识,对人生的反思和选择,甚至是对社会的关照和思考。

当然,材料只是一个引子,一种启示,一个由头,意在启发考生对“依靠”这一概念或现象或观点的思考,并非指定写作内容。

考生应该以此为基础深入解读并剖析“依靠”的内涵、对象、方法等。

本次作文旨在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语文素养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立意的高下区分关键在于考生对“依靠”的辩证解读和个性化的思考、认识。

“依靠”外物(人),或者“依靠”自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皆可立意;依靠自己并非排斥依靠外物(人),依靠自己也并非拒绝依靠外物(人)。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706-710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实体书店都有一面用于展示的独具特色的书墙,有一家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书店,其书墙甚至贯穿了三层楼。

这些书墙既能唤起读者读书的欲望,又能给读者艺术的美感。

如今,有很多学校的图书馆也筑起了高高的书墙,抬头仰望,好书满目,但这却引来不少质疑:只能远观,不能近读,美则美矣,华而不实。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以“美和实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第一段材料的观点:有些书店的书墙既美又实用,肯定了书店的做法。

第二段材料的观点:有些图书馆的书墙美而不实用,借“质疑”间接否定图书馆的做法。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中的“此”指代什么?“此”,指代上述材料的观点,合起来就是:建书墙来追求“美和实用”时,应该区分场合,学校图书馆不应盲目照搬书店的做法。

书店建书墙,可以做到美而实用;学校图书馆东施效颦建书墙,美而不实用。

注意,材料指定了话题,“美和实用”。

把主语变换一下,结合材料的观点,表述如下:“美和实用”能不能在书墙上兼而有之,要区分场合。

书店可以二者兼得,图书馆不必二者兼得,实用就好。

根据朱光潜的理论,美和实用是两个概念。

他举松树的例子:松树的形态及其引发的你的情感体验——这是美;松树可以做椽做梁做家具——这是实用。

换句话说,美,是不可以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美,就是不实用。

——美和实用,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这种不同,又不是黑白分明的那种不同。

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只是看问题的不同视角。

所以,美和实用之间的关系,可以并存,可以统一相得益彰;可以取舍,但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能够并存兼得,当然好,比如书店的书墙;不能兼得,就要取舍,比如图书馆的书墙,要美还是要实用,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0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0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0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材料二:《红楼梦》中薛宝钗咏柳时说:“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说过:“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

”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或成就一番事业也是这样的,既要依靠自身内力,往往也要借助外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次作文的写作方向及写作内容,意在引导考生对学习、为人、成事、人生经历等的思考:完成一件事或成就一番事业,既要依靠自身因素,又要借助其他外物。

材料摘自《劝学》和《红楼梦》的相关内容,材料一“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说明要到达远方或渡河需要外物相助;《红楼梦》中薛宝钗借咏柳寄寓了善借外力,成就自我。

在写作提示语中,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又在强调说明“用好外力与激发内力的关系”。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理想等进行立意,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借助外力、外物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

可以是他人(老师、父母、朋友等人)的帮助,借助他人的智慧、经验、资源;也可以机遇、平台、时代国家的大背景、大环境等,更好地帮助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提升。

将借助外物、外力与自身努力构成二元思辨关系进行论证。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辩证分析:①从借助外力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努力,只依靠外力而没有自身的努力,最终也无法实现自我提升;②从需要自身努力外还要选择借助正确的外力。

比如应该选择那些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的人和事物。

如,选择优秀的导师,可以指导我们的方向、给予我们经验;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③从借助外力需要有一个度,在借助外力的同时,保持自我思考和独立性。

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花丛中,蜂忙蝶舞;植物茎秆上,蚂蚁和蚜虫亲密合作;土壤中,细菌与植物共生固氮……美国微生物学家玛葛莉丝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

互惠共生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花丛中,蜂忙蝶舞;植物茎秆上,蚂蚁和蚜虫亲密合作”突出的是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土壤中,细菌与植物共生固氮……美国微生物学家玛葛莉丝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展现出一切事物与合作的联系。

“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合作、联系紧密相联系。

所以本题的写作角度可以从这些方面思考。

参考立意:1.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共同的。

2.合作共赢,创造智慧。

3.搞好合作,协同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都追求这种“标配人生”。

材料二:“90后”赵鹏菲在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到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上文都完全小学任教,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因山区缺老师,他就成为了这个山区小学的全科老师,三年服务期满后,毅然为了山区的孩子选择留下继续任教。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3月各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10题解析及范文精选汇集一

2022年3月各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10题解析及范文精选汇集一

2022年3月各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10题解析及范文精选汇集一1.因为坚信,所以坚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坚持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合理。

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题解】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前为果,“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坚持做某件事”,是说生活中人们坚持做某件事,关键词是“坚持”;后为因,“并不是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原因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由此可知,坚持做事不是因为最终的效果,而是因为坚信是正确的。

如果说“坚持”是行动的话,那么“坚信”则是理想、梦想、信念、目标、选择的指引,这就是说要坚持自己所选择的,相信自己所坚持的,认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梦想,然后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正确道路。

考生只要围绕“信念和行动”“坚信和坚持”等行文立意即可。

文体:要求写作议论文。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确定立意,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方式行文构思,最后还要有充足的论据。

【立意】1.因为坚信,所以坚持;2.信念是行动的指路明灯;3.坚定方向,永不放弃;4.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终将破茧成蝶。

【例文】因为坚信,所以坚持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坚持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而同样,我们选择出发,并不只是为了到达,而是因为坚信自己方向,坚信自己的坚持。

愚公之所以被我们推崇,不是他移山的结果,而是他那份坚信与坚持。

哪个播种者,不渴望收获?哪个付出者,不期待有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如果我们因为担心不能收获、不能所得的风险,而不去播种、不肯付出,那只能是望洋兴叹。

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羡鱼者会不会退而结网取决于什么呢?应该取决于它是否坚信结网可以捕得到鱼。

2022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范文

2022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范文

2022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2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引起你什么感悟或思考?围绕材料按照要求拟写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理论,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

他在《美育与人生》一文中指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动力薄弱。

感情动力需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这就有待于陶养。

而陶养的工具,就是美的对象。

多接触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感情,美的思想,人自然就受到熏陶,渐入于美境了。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以“美的感情与美的行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首先介绍了蔡元培关于美育的理论,强调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人的感情,使之渐入于高尚无私之境。

接着引用其《美育与人生》中的观点,指出欲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需要强大的感情动力,而强大的感情动力的产生,需要借助于美的对象的熏陶,这其实是指出了美育的具体方法,就是多以美的对象对人进行熏陶。

总的来说,材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两个主要内容:美育的目的和美育的方法。

写作的时候应予以充分利用。

作文主题是“美的感情与美的行为”,所以在写作中,须以辩证分析这两者的关系为中心【参考立意】①实施美育,渐消自私之念,滋养高尚之感情,养成高尚之行为。

②远离污浊,多受美之熏陶,方有高尚之感情与高尚之行为。

③美之感情促成美之行为,美之行为滋养美之感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色列空军中的飞行教官拟定了这样一个方针,新兵在完成一次出色的任务后,常常热烈地表扬他们;同时,对很差的表现也会进行严厉地批评。

结果,他们发现,新兵在受到批评后很容易进步,而在受到表扬后实际做得更差。

——[英]彼得•利普顿《最佳说明的推理》人生来就是喜欢被人称赞的,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表扬与批评,哪种方式更利于人的成长呢?请根据材料,从自身学习、生活的感受出发,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给两则材料为相反型或互补型。

1.审材料。

本次作文包含两则材料,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表扬、批评这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材料一用具体事例来展现“表扬”“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所取得的不同成效,“批评”“很容易进步”,“表扬”“做得更差”。

材料二是说“赞美”“表扬”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由此可知,这是思辨性较强的作文题,考生需要从“表扬”和“批评”中选择一个来谈其对成长的作用。

如表扬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可以激发人的自信心,可以给人温暖,当然也可以谈过度或者不切实际的表扬可能更是一种“捧杀”,由此来谈“捧杀”的危害,谈目的不纯、言过其实的表扬对成长的妨害;如“批评”,可以肯定“批评”,突出批评的指引作用,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虚妄,也可以谈“批评”的弊端,如有些方式方法错误、情感态度偏激的批评可能就会让人丧失自信、自尊和自爱,讽刺挖苦不是批评,所得结果适得其反。

2.审任务。

“表扬与批评,哪种方式更利于人的成长呢”,考生需要经过权衡从中选出一个更利于人成长的方式。

“根据材料,从自身学习、生活的感受出发,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写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感受来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从文体来看,本次作文需要写作议论文。

从行文构思来看,考生可以先引述材料,辩证分析“表扬”“批评”对人成长的影响,并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分析论证为何这种方式更利于人的成长,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证明;最后收束全篇,呼应开头,或者发出呼吁。

参考立意:1.成长需要表扬,表扬让人充满信心。

2.成长需要批评,批评让人警醒。

3.成长需要表扬,同样需要批评。

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攀高枝》漫画,根据漫画内容及其含义写作。

要求:仔细观察漫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

漫画由树、鸟、人三部分和说明性文字构成。

画面中的鸟与人形成对比:鸟不害怕树枝断裂,是因为它有翅膀,无需依赖外物;而人却惧怕树枝断裂,是因为他依赖着树枝。

通过对比可得出漫画的深层含意,或可将三者看成一个完整系统,综合立意。

针对这则材料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提取关键词进行审题与立意。

材料中的关键词有“高枝”和“翅膀”。

对“高枝”和“翅膀”,应深刻理解它们的比喻义。

“高枝”喻指可以凭借的外在条件,可以是职位、名气、荣誉、平台等,而“翅膀”喻指自己的能力、实力、本领、潜力等。

“此理对于个人、团队、国家均适合”其实是给了立意的方向,考生可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一是个人层面,如增强个人实力,提升自身素养等;二是集体层面,如某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三是从国家层面,如发展科技、重视创新才能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等。

此外,考生注意本题的文体要求是“议论文”。

参考立意:1.能力为双翼,枝断又何惧?2.凭己之能,行稳致远。

3.打铁还需自身硬。

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有个人之争,有企业之争,有大国之争。

面对充满竞争的时代,有人“内卷”,有人“躺平”,有人……《老子》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赞美水“不争”的美德。

但也有人认为,我们中学生正逢青春年少,应该要“争”。

究竟应该“争”还是“不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属于引语式材料。

材料的中心词是“争”与“不争”,而围绕“争”与“不争”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对此,考生应该分析二者各自的利弊,然后综合考虑,提出自己的观点。

要注意回应材料引导语关于“争”还是“不争”的问题。

要有明确的态度,要对“争”和“不争”有明确的定义,认可“争”还是“不争”,或者既要“争”,又要“不争”,构思时要理清“争”与“不争”的辩证关系,把握好“争”与“不争”的度。

1.竞争的进步意义。

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

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2.理性竞争。

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

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

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

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

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

3.不争是一种态度。

“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的是一种大气,一种为大众奉献的无私。

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

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

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

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

如果偏离核心问题,没有回应“争”还是“不争”,只谈“内卷”或者“躺平”的危害,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42分以下)”。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一)、审题要点:一种生活态度:习惯并执着追求“热闹”,拒绝“枯燥”。

一种生活观点:“不可怕”理性认识“枯燥”;枯燥,并非耐不住,可消除;有意义,增加生命价值。

.1、话题聚焦:(1)如何理解“热闹”和“枯燥”?(2)如何对待“热闹”和“枯燥”?2.身份界定:“成长中的青年”——发展的眼光,看未来。

“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有“我”的意识,小我出发,站位大我,真实议论。

(二)正确理解作文题中关键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正确理解“热闹”和“枯燥”正确理解“热闹”--是一种肆意于“精彩”的、浅层化的感官刺激追求,反映的是从众与浮躁的心态。

习惯并执着追求“热闹”,是浮躁和功利化追求的外在表现,留下的是短暂的快意和持续存在的寂寞和空虚。

正确理解“枯燥”——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深层化的精神追求,反映的是个体的坚守与传承的心态。

接受并正确面对“枯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是一种于平凡之处潜心钻研的心态和干事创业坚韧的姿态,追求的是独处的充实、长久的品质沉淀和生命的增色、增值。

2、正确对待二者的态度:理性认识“热闹”,不排斥“热闹”,拒绝沉溺其中;欣然接纳“枯燥”,享受“枯燥”,不无生机、活力;享受“热闹”的生活状态,坚守“枯燥”的内心追求;融得进“热闹”,扎得进“枯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