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3中图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2019.5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课时1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含义。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差异的基本方法。

3.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自主预习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①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②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1)区域特点⎩⎪⎨⎪⎧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过渡的特性内在联系:表现出④相对一致的特性范围:⑤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2)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单一指标,也可以是⑥综合性的。

2.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指⑦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⑧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 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合作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齐鲁文化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名词。

高二地理(中图版-区域发展)-区域和区域差异-1教案

高二地理(中图版-区域发展)-区域和区域差异-1教案

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学科地理学段:高中年级高二教材书名:必修三出版社:中图版出版日期:2018年6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设计者沈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实施者沈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指导者李慧敏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件制作者沈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其他参与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的特点。

2、说明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列表比较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差异及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归纳区域特征和差异的分析思路。

3、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吐鲁番盆地和四川盆地水利设施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发胀的地理优势的探究,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说明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列表比较三大自然区之间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归纳区域特征和差异的分析思路方法。

2、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吐鲁番盆地和四川盆地水利设施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发胀的地理优势的探究,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协调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导入引用七年级和八年节的教材数目,回顾初中区域地理学习内容初中高中区域学习的衔接新课讲授一、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以北京为例解读区域边界的特点。

区域的边界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则具有过渡性。

明确概念二、区域的划分通过1. 依据空间尺度大小划分。

区域的范围有大小、等级有高低。

2. 依据自然、经济和社会不同指标,可以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明确区域划分方法三、区域的特点结合实例(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人口迁移率图,土地利用类型图)1. 区域整体性。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1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3课时)教案 中图版必修3(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1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3课时)教案 中图版必修3(2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过程(探索导入)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比较而言,俄罗斯冬季寒冷而漫长,英国南部的终年温和, 俄罗斯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目的保温御寒;英国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通风透气。

(讲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思考》人类的生存地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类活动极大地依赖再燃自然环境,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生息比较活跃。

2、农业社会阶段《思考》与第一阶段相比:人类活动有什么特点?对自然的依赖有何变化?作物和饲养的禽畜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思考》人类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不同地域的城市,其发展的原因是否相同?资源和自然条件结合紧密区形成工业区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促成工业区4、后工业化阶段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影响人类活动的环境因素有何变化?环境优越地区形成高科技产业区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逐渐变小(一课时)二、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航海技术落后阶段:海洋不被重视航海技术进步以后①沿海经济超过陆地②资源开发领域拓宽2、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工业化前:经济落后工业化后:①利用港口优势经济发达②利用旅游资源潜力巨大③岛屿归属权引起重视(二课时)。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一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自主学习』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1)含义:指一定范围的□01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02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征 有界性 有些区域有明确的边界,如□03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04过渡的特性,如干湿地区整体性 区域内各要素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05相对一致的特性 差异性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层次性区域范围有大有小,□06等级有高有低 (3)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07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差异(1)含义: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研究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08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它们对□09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3)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10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自我探究] “某一区域如何发展是该区域的事情,与其他区域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 不正确。

因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发展。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产生原因:□01纬度位置、□02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03地形、□04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中□05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06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 (1)东部季风区位置和范围:包括□07大兴安岭以东、□08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特征:气候——□09季风气候显著,□10雨热同期。

植被——以□11森林和□12森林草原为主,现多为人工植被。

地形——以□13平原和□14丘陵为主。

水文——水资源丰富,绝大部分地区为□15外流区,以□16雨水补给为主。

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区域内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17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置和范围:深居□18内陆,包括□19内蒙古高原、□20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与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必修3(1)

高中地理《区域与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必修3(1)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材依据】教学依据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

【设计思想】区域和区域差异是学生学习全章教材的基础,旨在让学生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以地理现象说明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同时,要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依据三维目标及学习重点、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通过“英国和日本”的案例,课堂上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目标】(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3)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重点难点】(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重点(2)区域和区域差异分析方法――难点【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我国南方的最美的小城——湖南凤凰古城,感受浓郁的高原藏家风情——日喀则民居,领略各自独特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各自区域的特征明显不同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区域和区域差异。

板书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二、感知认识1、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日本和英国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2)日本和英国水文特征有何差异?为什么?(3)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区域差异?(4)日本和英国的农业生产有何差异?为什么?(5)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有何差异?为什么?学生思考:什么是区域?区域差异是如何形成的?2、区域的含义。

看“北京市区域图”思考:(1)说说区域划分的指标?(2)说说区域的范围和界限?(3)区域的特点是什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结合北京市区域地图感知,说出区域的基本含义。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2)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2)教案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案例探究--------多样的甘肃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科素养:〔1〕区域认知1.通过对甘肃四个区域,进一步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和特点2.通过直观景观图介绍,建立起气候要素分布图景观图的联系〔2〕综合思维与方法1.学习利用地图学习和研究区域的方法,〔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水系图、中国气候分区等〕2.培养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学生对西北省区的简单认识,认识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激发、起探究欲望,激发爱国热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甘肃的认识相当模糊,简单的认为,干旱、多风沙。

尤其海南的学生,学生没有去过西北, 几乎没有人出过海岛, 缺少实际感受,对西北的认识几乎都停留在广告画面中三、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与策略:甘肃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正确区域认知观景观图, 配讲解,突破认知难点4教学过程4.1 区域与区域差异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明确选甘肃的为例研究三大自然区域具有重要性与代表性。

活动2【讲授】1.介绍甘肃区域差异与分区2.讲授探究区域差异课利用网络与地图等途径和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位置境域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局部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

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72%。

[1]甘肃地形地貌丝绸之路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1区域和区域差异
编写人:审核人:班组:姓名:师评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掌握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3、记忆三大自然分区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4-7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识记。

2、通过自学初步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标记好疑难点,准备讨论、展示。

3、标识含义:★-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这部分内容为方法论,即研究问题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区域的概念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的?从区域因素考虑试举一个关于每个因素的例子。

★★2、区分以下区域哪些边界是明显边界,哪些是过渡边界?
(1)苔原带()(2)维吾尔族自治区()(3)俄罗斯()(4)唐人街()(5)亚热带地区()
★★3、为什么是世界上区域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家?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重点理解这个过程】
★★二、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这部分内容有两个重点,一部分为记忆三大自然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再者就是各区的主要特征】
1、划分自然区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自然区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读课本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本节课的部分知识链接】
★★1、读地形图写出我国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所包括的地形区: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含答案)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点(1)有界性: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2)层次性: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3)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4)整体性:区域内的各要素之间有内在XXX,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

3.区域划分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研究(1)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XXX的规律。

(2)主要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所谓的整体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2.主要依据(1)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自然区域。

(2)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导致山东与新疆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山东距海近,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气候湿润;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活动(1)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3)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1)东部: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案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案
了解我国主要经济区划的过程,加深对区域划分方法及区域概念的理解,同时增强阅读图表、提取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讲解主体功能区这一国家区域开展战略的区域划分根本思路与意图。
了解国家前沿区域开展战略,增强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开展这一根本观念的认识,落实教学难点。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与重点。布置课后开放性作业。
回忆本节课重点内容,通过课后练习强化对于区域相关知识及区域划分方法的理解认识。
教 案
教学根本信息
课题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2〕
学科
地理
学段:第二学期
年级
高二
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6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区域开展实践的实例,了解国家经济区划与区域开展的时代背景和根本过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知道地理学科将空间划分为区域的区划方法,深化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的认识。
教学重点:〔1〕通过梳理与分析建国以来主要的经济区划与区域开展过程,加深对区域的含义及类型的理解;〔2〕结合主体功能区这一国家区域开展战略,加深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主体功能区这一国家区域开展战略,加深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的认识。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回忆、梳理上节课所学重点内容。
温习知识,加深印象,引出后续内容。
根据教师给出的中国建国以来主要的三次经济区域方案及各种图文资料,思考并答复三个问题:〔1〕在我国建国后及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国家开展,主要依据哪个要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2〕我国现阶段仍以经济开展为唯一考虑因素来划分区域可能导致什么问题?〔3〕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陕西省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3

陕西省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3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拓展提升
备注
7.读下面材料、三大自然区图及其面积、人口比例表,回答问题。
1
三大自然区面积、人口比例表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
(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备注
完成资料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后反思
2.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________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________的。
3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________。
4、自然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位置、和等。
和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和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一般依据地形、气候、________、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自然区域。其中________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______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突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自然区域。
高二上学期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课题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区域的含义及区域的划分指标(自然、经济、社会或综合指标)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比较自然环境(地形、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人口、产业结构及发展变化、交通运输、地域文化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差异,体会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通过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方法,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3)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比较、归纳能力的培养(4)教学建议: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和区域差异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第三课时: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教法建议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模拟旅游激趣导课(课前准备:各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模拟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展示沿途的所见所闻。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次有趣的旅行,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在沿途中,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生: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准备成果。

(让学生亲身体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气温差异,自然景观, 建筑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5.了解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定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可以度量的实体。

(2)要素:一般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3)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4)特点:①范围范围有大有小、等级等级有高有低、边界边界有显有隐②区域内要素表现一致性③区域间要素表现差异性差异性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2、区域差异: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1)方法: 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B.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C.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为什么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呢?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差异呢?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水分条件C.海拔高度: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2、划分依据: A.基础:气候和地形B.标志:土壤和植被3、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要素自然区分界线范围气候植被土壤)(土壤)地形水文外力作用内部分异的课堂总结:“三山” : 400mm 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横断山区以东季风气候森林、森林草原多人工植被多平原、丘陵外流区、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丰富流水沉积作用气温(随纬度变化) 3000 米等高线(“三山”) 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大部温带大陆气候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多高原、盆地多内流河、咸水湖,降水少风力作用显著干湿度(干湿度(随距海远近变化)青藏高原阿尔金山昆仑山高寒气候高寒荒漠、草甸、森林高原、冰川冰川广布,多河流发源地冰蚀作用显著水热组合(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祁连山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1、区域的定义、要素、划分依据及特点2、简述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三课时教精品学案中图版必修3

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三课时教精品学案中图版必修3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地区和地区差别》第三课时教教案(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地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课题第一节地区和地区差别第三课时班级讲课(达成)时间教师(学生)知识与技术认识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别,掌握剖析地带性经济差别的思想。

教学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别性原理,剖析三大自然区、经过程与方法目济区及内部差别的区分依照标感情态度加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与价值观要点教课要点:地区和地区差别的观点难点教课难点:认识地区差别的基本方法教课研究、剖析、总结方法学生自学反应教课过程新知导学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地区差别1、东部经济地带包含、、、、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2个沿海省级行政单位中部经济地带包含、、、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等九个省级行政单位西部经济地带包含、、、、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十个省级行政单位2.中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分依照是________的差别、 ________的地域散布和 ________的不一样。

3.三个经济地带地区差别的主要表现:(1)经济发展水平: ________最高, ________最低,东、中、西 ________摆列,差距在渐渐 ________。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________,中、西部发展速度 ________ 。

(3)历史背景和开放次序备注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B“理解类”C“应用类”D“能力提升类”合作研究备注图 1-1-13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据图回答(课本)( 1)东部经济地带包含那几个省市里(2)中部经济地带包含哪几个省市里(3)哪个经济地带区位优势较好图 1-1-14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域生产总值的比较,据图回答( 1)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别(2)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别(3)为何要实行东部经济地带帮扶西部经济地带当堂检测备注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限,有关这条分界限南北自然景观差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主假如热带季雨林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可是地理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别,地区发展方向也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1、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3、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

4、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的生活与区域有关,我们经常听说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用语。

(提问)什么是区域?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概念:区域一一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

综合指标多种要素,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特征的差异来进行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4、区域差异: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区域研究的重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

6、区域研究的意义:为选择区域的发展方向、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第一,二课时)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区域差异比较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

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1、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2、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名称地形,气候、分区东部季风区非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内部相对一致性。

3、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比较接近。

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3000米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4、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东部季风区,从低纬到高纬,都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主。

濒临海洋,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河湖众多,种植业发达。

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和盆地为主。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高纬,深居内陆,空气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

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水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青藏高寒区,位于中低纬度的我国西部地区。

海拔高,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有众多的高山和冰川,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显著,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东部季风区,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所以深受人_________ 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集___________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

靠近季风区或有河流、地下水的地区也有少量的灌溉农业分布。

面临的问题是水源紧张,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

在青藏高寒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弱,土地利用主要是畜牧业,少数地区可以开展林_ 业和种植业。

主要的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通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3、教育和文化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历史上: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东移。

1840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首先在东部兴起。

改革开放:从东部向西部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划分界线: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讲述〗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分界在秦岭一淮河一线,这条界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最冷月均温0° C等温线等;该线南北两侧表现出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界北地形比较完整,以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多为落叶阔叶林,以旱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界南地形比较破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多为常绿阔叶林,以水作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实际上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是对此内容的细化。

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以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回顾:秦岭一淮河一线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 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二)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影响因素:地形和气候北方:多平顶建筑南方:屋顶坡度大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和通达性的影响北方:公路和铁路南方: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

方言少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

方言复杂。

(三)工业北方重工业、南方:轻工业。

(第四课时)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讲述〗由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当时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才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的。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读图〗P12图1-1-14《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落实在地图上)1、东部地带包括了所有的沿海省、市、区。

(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12个省、市、区)〖思考〗中国的沿海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V)东部经济地带都在中国的沿海省份。

(X)〖讲述〗东部地带暂时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

而北京虽然不直接濒临海洋,但是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便利,而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所以也划在沿海的东部经济区内。

2、中部和西部的分界线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中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9个省区。

西部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列表〗1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地区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三)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3、差异原因:区域位置;交通条件〖分析〗东部地带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有利于开发利用,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有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条件。

板书设计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五课时巩固练习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A干湿地区 B 自然区C 高原区D 热带雨林区2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内的某些地理要素往往具有相对的一致性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地区都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这两个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存在的差异有( )(1)工业基础的差异 (2)矿产资源条件的差异 (3)气候条件的差异(4)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8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读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 ,据此回答4— 5题4 “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 A 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B C 印度雨季来临前的天气 D 5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 )A 东南沿海地区B 四川盆地C 台湾海峡两岸D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综合题:)春季增温快的现象 春季潮湿炎热的天气长江三角洲位于30° N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 长江入海口。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 43° N 至48° N 之间,我国东北地区中部。

读下图,完成6 —12题。

A ( 1)(4)B ( 1)( 3)C(2)(4) D(2)(3)7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 C 粮食商品率咼D全球变暖A 都临海洋B 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C 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9 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A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B 一年两熟到三熟C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D 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10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11图一、图二所示区域,按地形区分,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