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林业相关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
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2、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
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3、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
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4、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自然保护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5、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①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
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②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
③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
(旅游活动)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高度复杂的有序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并不断趋于稳定的平衡。
林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林业: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
2.林业经济学: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叶生产经营的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林叶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3.林业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叶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4.环境性林业资源:是以保护,控制,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森林资源5.最大永续木材收获量:是指从长期(每年)来看木材最大生产和供应的最大数量,即平均年生长量(MAI)最大化的轮伐期。
6.林产品:是指用于商品交换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木材及其制品、林化产品、以木材为原料加工的纸和纸浆及其他制品、林副产品等。
7.林产品流通:林产品在不同的部门、区域转移的过程。
包括商流、物流、服务流、信息流8.木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木材商品的数量9.木材需求:是指消费者和使用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木材商品量10.林产品市场:林产品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11.林产品市场的结构:指林产品交换活动中各要素之间数量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12.林产品国际贸易:林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林业技术贸易以及木材技术贸易13.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14.现代林业:是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15.产权:是指确立了权利的持有者所能享有一个特定商品或资产的程度16.林业产权:指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17.林权:是指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林业名词解释
林业名词解释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O.()667hm2 (1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m以上(含2m)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m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 以上的林带。
林分内部结构特征(如树种组成、林冠层次、年龄、郁闭度、起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等)基本相同,而与周围森林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森林。
林分常作为确定森林经营措施的依据,不同的林分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在森林经理工作中,是划分小班的基础,在集约经营的森林中,一个小班包含一个林分。
林木森林中全部乔木的总称。
是森林的主体。
为森林经营的主要对象。
林木分主林木和次要林木。
主林木是指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树种;次要林木是指经济价值较低的次要树种。
林木有时也泛指生长在森林中的乔木。
树木木本植物的总称。
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
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我国约有8000余种树木。
乔木高3m以上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如杨树、槐树、杉木。
按其大小又可分为大乔木(高20m 以上)、中乔木(高10-20m)、小乔木(高3-10m) o灌木高3m以下,通常丛生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但有时也有明显主干。
如麻叶绣球、牡丹。
茎高0.5m以下者为小灌木,如胡枝子。
茎在草质与木质之间,上部为草质,下部为木质者称半灌木或亚灌木。
原始林又称原生林。
由原生裸地发生的植物群落,经过一系列原生演替阶段而形成的森林。
亦即从未进行经营活动或破坏的天然林。
原始林通常是顶级群落,是最稳定的森林。
次生林植物群落从次生裸地发生,经过一系列次生演替阶段所形成的森林。
亦即森林经过采伐或其他自然因素破坏后,自然恢复的森林,因而有时又称天然次生林。
天然林指依靠自然能力形成的森林。
我国的天然林11576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南等重点国有林区。
202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真题
202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森林
2.降水强度
3.适应
4.季相
5.生态位
6.发育
7.森林立地质量
8.林分
9.生长
10.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从流场特点来看,低气压又叫(),高气压又叫()。
2.暖锋天气的雨区出现在锋线的()方。
3.种群增长方式一般指()增长和()增长。
4.维管植物通常分为()、()和()。
5.植物的二名法是由()提出。
6.森林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成分和()成分。
7.生态学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8.生活型是()适应的结果,生态型是()适应的结果。
9.对树木生长、发育和分布起决定作用的因子称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森林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2.树木适应于旱的特点有哪些。
3.根据降水的成因可将降水划分为哪些类型。
4.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有哪些。
5.从树木茎的横切面可以看到哪些结构。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影响森林生产力有哪些要素,如何人为提高森林生产力。
2.从碳的地球化学循环角度论述森林对缓减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作用。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1)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以上(含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202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202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分化: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向不同方向发展的现象。
2.发育: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最终形成成熟个体的过程。
3.植物学:研究植物的科学,涉及植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多个方面。
4.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年轮:树干或枝条每年形成的同心圆状生长轮,反映树木生长的年龄和气候条件。
6.太阳常数:太阳在单位时间内垂直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是一个恒定值。
7.辐射: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向四周传播的能量,具有能量和动量的传输特性。
8.赤纬:天球上某点与天北极之间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9.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10.气压: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力,用于测量空气柱的重量。
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1.植物的叶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土豆是植物根的变态。
(√)3.细胞是英国生物学家虎克发现的。
(√)4.组织就是相同结构与功能的细胞群。
(√)5.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6.在气候分类中气候类型是最大的气候划分单位。
(√)7.西瓜是瓠果。
(√)8.水分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相变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9.大气透明系数为0.7,表示太阳辐射被削弱了70%。
(√)10.冷云不能产生降水的原因是缺少冰晶。
(×)三、辨析比较题(6小题,共30分)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5分)。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 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 以上 ( 含0.2)的乔木树种( 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 1 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 2 厘米 ( 含 2厘米 ) 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 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 ~ 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 3 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 ( 含经济灌木树种 ) 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 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 (3 年内 ) 未成林地和封育 (5 年内 ) 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点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名词解释中柱鞘:维管柱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细胞,偶有两层或多层的情况,其细胞排列整齐,分化程度比较低,可以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以后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侧根的发生有关。
无融合生殖:植物不经受精即可得到种子的自然现象,包括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和未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以及不定胚的生殖。
3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
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它与维管束之间的束中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同功器官:在变态器官中,将来源不同功能相同的器官叫作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高氧和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
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种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地理变异: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
2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
年轮:多年生木本植物茎次生木质部中德同心圆环,代表着一年中次生木质部的生长量,亦称生长层,由早材和晚材组成。
2心材:位于次生木质部的中心部分,颜色深,为早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全为死细胞,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形成侵填体堵塞导管使其丧失输导功能。
2初生生长: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进行的生长。
2 生活因子:是生物生活离不开的必须的因子。
2生态因子:在生态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
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
最新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名词解释
林业名词解释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选题:1、《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B)。
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2、加强对(A)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 人为火源B 进山人员C 生活用火D 生产用火3、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B)。
A 不足一公顷B 一公顷至一百公顷C 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D 一千公顷以上4、森林防火期内,应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
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过(A)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A 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B 生产需用火单位领导C 森林所有者D 当地村委会5、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C )A 1月1日B 2月14日C 3月12日D 4月1日6、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由国家哪个部门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C )A 全国人大B 国务院C 林业部7、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森林法》是在哪次会议通过的?( B )A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B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C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年满多少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都要承担一定数量的义务植树任务。
(D)A 十六岁B 十八岁C 十二岁D 十一岁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经哪个部门批准,临时占用林地期限为多少年?(A)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两年B 地、州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十年C 省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十年D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两年10、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几年核定一次?(D)A 1年B 2年C 3年D 5年二、多选题:1、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引起的,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用火可概括为两种: (AB)。
林业知识的名词解释
林业知识的名词解释林业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管理与保护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林业知识名词解释。
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它包括从森林地面到树梢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
2. 林分结构:林分结构是指森林中不同树种、树木大小和年龄的分布格局。
它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
3. 树种多样性:树种多样性指森林中多种树种的存在。
它有助于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并有助于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4. 木材产量:木材产量是指森林中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所获得的木材量。
它是评估森林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5. 采伐:采伐是指从森林中砍伐树木以获取木材或其他森林产品的过程。
合理的采伐管理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灌溉:灌溉是指通过增加水源供给,使森林地区保持良好的水分供应。
这对于干旱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持至关重要。
7.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采取措施修复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其逐渐恢复到合理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恢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水源,并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8. 森林保护区:森林保护区是划定的特定地域,旨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其中的生物多样性。
它们可以是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或具有特殊科研价值的区域。
9. 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一种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林业中,生态经济可以通过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方式实现。
10. 森林面积指标:森林面积指标是用来描述森林覆盖范围的指标,通常用于国家森林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常见的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比例等。
总的来说,林业知识包含了丰富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森林的生态特征,还能够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研究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一、大纲性质《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一门综合介绍林业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一)绪论林学、林业的概念及内涵;我国及世界林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森林的概念与特征森林的概念及特点,森林的分层植物成分;林分的概念,林分各特征指标的概念及调查、测定和计算方法;标准地定义、分类、设置与调查;林分蓄积量测定。
(三)森林植物植物的分类系统、分类单位与分类学术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与保护。
(四)森林与环境环境与森林环境的概念及内涵,森林环境因子及其与森林的作用,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形式;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
(五)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森林主要功能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六)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林木种子生产、采集、调制、贮藏基础理论概念与技术方法,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与鉴定指标;苗木质量评价与方法,苗木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七)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森林类型的划分;森林立地的相关概念,立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划分方法;适地适树的含义、途径及方法,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密度相关概念及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八)人工植被调控技术人工植被调控技术类型及特点,引种的意义、依据与成功标准。
(九)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与可持续经营的内涵,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其选择依据,次生林经营改造。
(十)城镇园林绿化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理论。
(十一)森林健康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及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森林病虫害类型与防治措施;森林火灾概念、分类及控制方法。
(十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现代林业的名词解释
现代林业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现代林业涉及的名词众多,其中一些是人们经常听说却不一定了解其具体含义的。
本文将解释一些现代林业中常用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森林保护区:森林保护区是为保护和维护森林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地区。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植物物种、动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地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保护区尤其重要,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2. 进口木材:进口木材是指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木材材料。
由于某些特定木材在境内供应不足,或者出于商业需求,一些国家和地区会从其他国家进口木材。
然而,进口木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非法木材贸易和破坏性采伐,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3. 人工林:人工林是通过人工方式种植和管理的森林。
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木材、纤维和能源等。
人工林常常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以确保森林可持续利用。
它们是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4. 林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林业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森林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干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林业生态学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5. 蓄积量:蓄积量是指某一森林生态系统内物质(如木材)或能量的贮备量。
蓄积量是衡量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蓄积量的合理管理和利用对于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
6. 森林认证:森林认证是指对森林管理单位的经营和管理进行独立评估的过程。
评估结果通常以认证标准的形式呈现。
通过获得森林认证,管理单位可以展示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负责任的承诺。
森林认证是确保可持续林业管理的重要机制之一。
7. 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是指将退耕土地改造成林地的一种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6、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
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
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
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17、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18、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19、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20、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21、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
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2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2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24、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5、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26、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
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27、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28、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29、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
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30、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31、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32、林相:有两种含义: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
②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
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33、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
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 0.9 0.8……0.1。
34、林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
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
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35、龄级: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
一般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和中生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
36、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
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37、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38、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39、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40、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
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41、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
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
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
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42、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
43、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44、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5、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46、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47、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48、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49、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
50、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
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51、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52、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53、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
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54、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
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55、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56、封山育林(封育):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57、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58、山地: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
59、低山: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60、中山:海拔绝对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61、高山:海拔绝对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62、黄壤: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土壤中富含铁的氧化物,故呈黄色或鲜黄色。
土质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63、红壤:在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土中铁铝丰富呈红色,土层中常有红、棕、黄、白交织的网纹。
一般酸性强,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64、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土壤。
这种土壤的母质很容易风化,含矿质养分较多,土层疏松,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层浅薄。
65、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
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
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66、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67、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
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68、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