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央银行学论文

中央银行学论文

结构。

1:中国国际储备及其作用2:中国的国际储备现状及其影响3: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4: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以及中国现在已经做出的努力一.中国国际储备由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部分组成,其中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外汇等。

自有储备占中国国际储备总体的大部分,所以我们主要对自有储备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国际储备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

其中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的90%以上,而黄金储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二.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目前已逾2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但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风险,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文章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是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我国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有效性分析(中央银行学课程论文)

我国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有效性分析(中央银行学课程论文)

我国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有效性分析我国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有效性分析摘要:近年来,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央行面临的冲销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发行的央行票据规模也持续扩大。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央行票据的发行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资产组合模型探究我国冲销操作的基本机制,并对我国冲销操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基础货币和外汇占款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即二者在长期不存在被动增长的关系;其后,本文又进一步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增长是基础货币增长的Grange原因。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中央银行进行的冲销操作是无效的,央行票据不宜作为长期的冲销工具,应在对央行票据进行创新改革的同时,继续完善国债市场和外汇体制改革,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冲销工具以减少央行票据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央行票据;冲销操作;外汇占款;有效性一、引言在固定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在维持既定的汇率目标的同时,为了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控制再贷款规模、调整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等,来冲销由国际收支差额带来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外汇占款增加会使国内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中央银行通过冲销操作可以抵销这些增加的货币量。

总的来说,冲销操作的目的就是保持国内货币供给量稳定、坚持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保证其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出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这使得国际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大量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

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频繁入市干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2006年6月,我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而至2011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汇占款的迅速增加,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对国内货币供应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中央银行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中央银行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中央银行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一、解释并比较下列每组概念:1.一元式中央银行与二元式中央银行:答:(1)一元式中央银行是指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二元式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

(2)两者均属于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但前者具有权力集中、职能齐全、分支机构众多的特点,而后者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和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受其监督管理,但在各自的辖区内,其操作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2.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答:(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变化,以达到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等目的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变化,以达到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

(2)两者均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各政策目标;但在前一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容易,利率水平低,其适用于生产要素利用不足、潜在市场很大、货币容纳量弹性较大等情况,而后者则反之。

3.贴现业务与再贴现业务:答:(1)贴现业务是指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转让该银行,银行扣除贴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2)两者均为经济主体之间的票据转让行为,但前者是持票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转让行为,而后者则发生在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

贴现业务是再贴现业务的基础,贴现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决定和影响再贴现业务的规模和结构。

再贴现业务融出的资金是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4.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某一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知综述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知综述

关于中央银⾏独⽴性的认知综述2019-06-15【摘要】由于中央银⾏在⼀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国中央银⾏都⼗分重视其独⽴性,学术界也对中央银⾏独⽴性问题予以了普遍关注。

本⽂通过对相关⽂献的梳理和分析,主要从中央银⾏独⽴性的内涵及实质、各国模式⽐较、中央银⾏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等⼏⽅⾯对中央银⾏独⽴性的认知进⾏了如下综合阐述。

【关键词】中央银⾏独⽴性;相对独⽴;模式⽐较;发展趋势;综述⾃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瑞典银⾏建⽴⾄今,中央银⾏体制⼰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承办商业银⾏业务到现在的单独履⾏中央银⾏职能,可以说⼀部中央银⾏的发展史就是⼀部中央银⾏寻求独⽴性的历史。

本⽂⾸先较为全⾯地对中央银⾏独⽴性的内涵进⾏了阐述,强调中央银⾏的独⽴性其实质是相对独⽴性;其次⽐较分析了各国中央银⾏独⽴性的不同模式;然后对中央银⾏的发展趋势作了⼀个阐明,央⾏独⽴性程度的选择应该符合⼀国国情,相对独⽴与适度合作相协调。

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借鉴意义。

⼀、中央银⾏独⽴性的内涵及实质对中央银⾏独⽴性的含义,现有⽂献更多的是从中央银⾏与政府关系的⾓度来进⾏的。

但是,在⾦融国际化背景下,仅仅⽴⾜于同政府的关系来分析其独⽴性显然是不够的。

现就从中央银⾏相对于政府、国内⾦融市场和国际⾦融市场三⽅⾯较为全⾯地对中央银⾏独⽴性的内涵进⾏具体阐述。

1.中央银⾏相对于政府的独⽴性中央银⾏独⽴性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政府的影响是⾮常关键的。

⼀般地,所谓中央银⾏独⽴性是指中央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它在制定与执⾏货币职能过程中受政府⼲预的程度。

[1]。

中央银⾏作为⼀国⾦融管理当局,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具,不可能完全独⽴于政府之外,只能是相对独⽴。

央⾏与政府在经济与政治上紧密联系且两者在经济发展⽬标上具有耦合性,因此央⾏政策⽬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标央⾏,必须与政府密切配合,并受其监督和指导,⽽不是凌驾于政府之上或者独⽴于政府体制之外⾃⾏其事[2]。

中央银行学的主观题部分-城院12级

中央银行学的主观题部分-城院12级

中央银行学的主观题部分第一章:简答题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

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同时也便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各国法律都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当工商企业缺乏资金时,可以向商业银行借款。

但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足,而其他同行头寸过紧无法提供资金帮助时,商业银行便可求助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和坚强后盾,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商业银行因业务关系相互间每天都要发生大量资金往来,需要及时结算。

而各家银行都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账和划拨,整个过程经济而简便。

2.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的性质一般表述为: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中央银行之所以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因为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央银行之所以是宏观管理部门,是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

3.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为什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按照通常意义上的标准衡量,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但其实际上的独立性呈不断增强的趋势。

从我国的法律规定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是较弱的,但这只是对中央政府而言,对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等,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完全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学总结

中央银行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6.洗钱:洗钱就是通过隐瞒、掩饰非法资金的来源和性质,通过某种手法把它变成看似合法资金的行为和过程。

主要包括提供资金账户、协助转换财产形式、协助转移资金或汇往境外等。

7.征信的概念:征信就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您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您的信用报告的一种活动。

二.简答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经济原因(一)银行券的集中统一发行问题:大约17--19世纪,银行券是分散发行的,它带来了如下的问题:第一,业务经营不好的银行难以保证银行券的兑现,经常引起社会混乱;第二,中小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当地和较近的区流通.(二)票据清算问题当时存在的票据交换所提高了清算效率,但是一般仅局限于同城之间的票据清算,而且银行在交换所利用现金来结清净债权债务也很不方便。

因此,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清算中心,这就是中央银行。

(三)最后贷款人问题:随着银行业务规模扩大和业务活动复杂化,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单个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保护存款人利益和有效调节银行流动性的要求更为突出。

加上银行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家银行出现挤兑危机而波及数家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客观上要求一家权威机构,适当集中各家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与必要的贷款支持,这家权威机构就是早期的中央银行。

(四)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挤提银行存款的现象,一些资不抵债的银行纷纷破产倒闭。

由于银行与企业、居民之间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银行的破产倒闭导致了全社会信用危机的出现。

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金融业的管理、监督、协调工作。

2.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分析(一)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将加剧政治性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的过程是:每当选举来临时,政府就实行旨在降低失业率和利率的扩张性政策。

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作者:刘万琪来源:《企业导报》2011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中央银行一般的概念开始,讨论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然后以中国为例,进一步讨论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现状以及如何改善中国中央银行体系。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央银行体系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般理论中央银行的三个基本属性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以及“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在保证经济体系正常运转,保持国家汇率稳定、保持物价稳定等多个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和行动的自主程度。

这一关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第一,中央银行必定要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政府与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不同,政府管理的范围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假如中央银行为政府马首是瞻,则很容易导致利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降低金融稳定性。

有研究表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央行独立性就高,通胀率一般较低。

第二,正因为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它的职能和职责决定了中央银行一定要受到政府的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大多要与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享有像最高法院那样的独立性,完全不受政府干扰,也不直接向议会负责。

第二种是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机构甚至财政部,独立性较差,中央银行既无法律或制度上的独立性,也没有独立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其行为基本上听命于政府的安排,在计划经济机制的国家中存在。

第三种是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在名义上隶属于政府机构或财政部,但实际上拥有较大的独立往。

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但其实际的独立性在不断增强。

二、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1)目标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一、我国央行的的独立程度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是指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然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不能背离国家的总体经济目标。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较弱,尤其表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

人民银行只是提出建议,而国务院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者。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而从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提出调整货币政策的建议到国务院批准实施再到政策产生效果,往往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货币政策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二、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特别是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迫切需要真正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是避免产生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

有时,中央银行易于受到某种政治压力,使货币政策偏离原定目标。

为了防止政府为政治目的牺牲货币政策,使其货币政策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受党派和政治的干扰,有必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是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有义务帮助政府平衡财政预算和弥补赤字。

因此,为避免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避免通过货币发行去避免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有必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三)是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与地位的需要。

(四)是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地位不同,因而它们在考虑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上存在差异。

政府较多地考虑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中央银行较多考虑货币稳定的经济问题政府往往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和增加就业,结果往往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货币,如果市场银根偏松,已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危险,这时中央银行只应优先考虑如何采取紧缩的措施,以制止通货膨胀,而不应仍维持低利率政策以利于财政筹措资金。

中央银行学论文

中央银行学论文

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探究(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1班李金云20103069221)摘要:在金融理论界,学者们已普遍认为:通货膨胀率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

在实践中,所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法律框架都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或币值,并赋予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通货膨胀;负相关;通货膨胀目标制;一、央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演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金融理论界自上世纪30年代历来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较高国家的通胀水平,要比中央银行直接受政府控制的国家低一些。

其理论依据为:政府更重视失业率、产出和财政收入等政策目标;而中央银行更加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

因此,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有效防止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上述相关关系,一些学者进行了实证检验。

最早对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阿莱西纳,他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通货膨胀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呈反向关系,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越独立于政府,它就越可能致力于价格稳定。

反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它就越可能为政府财政赤字融通资金,就越可能为取得低失业甚至仅仅是暂时的低失业而接受通货膨胀。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的Parkin和Bade(1987)对于12个国家在1973年—1986年期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表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对照。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受到政府基本操纵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是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国家的几乎3.3倍,总体情况是: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就越弱。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一、术语解释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集中它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

3.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通过办理业务为政府服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信用、代理政府债券、满足政府的需求。

4.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中央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5.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家或几家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二、填空题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苏格兰银行诞生。

2.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机构集中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英格兰银行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认为它是中央银行的鼻祖。

4.垄断货币发行权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5.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三、不定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BCD)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2.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ABC)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控监管职能3.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包括(BCD)A.发行的银行B.调控职能C.服务职能D.管理职能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有(ABCDE)A.国有B.私有C.公私合股D.无资本金E.多国共有5.下列国家中(A)的中央银行是无资本金的特殊法人A.韩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意大利四、简答题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关于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中央银行学(主编杜朝运-厦门大学出版社)教案九

中央银行学(主编杜朝运-厦门大学出版社)教案九

三、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产生与发展关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中央银行应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目标,对此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均存在若干的争论。

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应以稳定货币或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即单一目标论。

1. 因为中央银行通过使用“三大法宝”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能够实现稳定货币或稳定物价这一货币政策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左右的,实现这个目标是中央银行责无旁贷的任务。

2. 物价稳定是币值稳定的反映实现了物价稳定,意味着货币供求相适应,社会商品总供求相平衡,这就为经济的健康成长以至于高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3. 只有以物价稳定为前提的经济增长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没有物价上涨水分的经济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是在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实现的,才真正体现高速度与高效益的统一。

4. 如果货币政策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会加剧经济的波动。

5. 如果单纯的把货币稳定作为唯一的目标,则有失偏颇。

因为离开了促进经济发展更内容而但纯地强调货币的稳定,则往往会导致银根的紧缩,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而社会总需求的下降,则易导致生产的萎缩,市场供给的减少,使货币的稳定失去应有的物质基础,因此不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去思考问题,这种货币的稳定又有何现实意义呢?(二)第二种观点是双重目标论,即稳定货币、发展经济。

1. 学习德国“保卫马克”的货币政策经验,把稳定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唯一货币政策目标是不可取的。

稳定货币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来寻求货币的稳定;另一种是通过抑制经济的发展来寻求货币的稳定。

前一种方式是积极的、能动的,在发展中寻求稳定;后一种方式只能是在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

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尽快赶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为经济发展的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央银行学(论文要求)

中央银行学(论文要求)

《中央银行学》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 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比较研究
2.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职能扩展研究
3. 我国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问题与对策研究
4. 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的互动关系
5. 我国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效果研究与对策分析
6.我国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研究(再贴现、证券买卖、外汇储备等)
7.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研究
8.中央银行与量化宽松
9.中央银行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研究
10.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中央银行定位和职能的思考。

中央银行学的思政元素

中央银行学的思政元素

中央银行学的思政元素
中央银行学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利益与宏观经济稳定: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职责。

在教学中,可以强调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监管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2. 社会责任与金融普惠:中央银行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责任和金融普惠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银行在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促进就业、支持中小企业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责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国际合作与金融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央银行需要参与国际合作以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

4. 法治与监管:中央银行的运作需要遵循法治原则,进行有效的监管。

在教学中,可以强调法治和监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合规意识,引导学生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作用。

5. 创新与科技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央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

通过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中央银行学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创新精神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

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Bank of St. George)建立于1407年,被称为第一个国家存款银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1668年-1913年)(1)由信誉好、实力强大的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是最早发行银行券和办理证券抵押贷款业务的银行之一,1668 年为中央银行的开端。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

真正全面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于1913年建立,也是这一阶段最后形成的中央银行制度,同时也标志着中央银行初建阶段的基本结束。

2.、中央银行的性质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3.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4.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组成美国和德国实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三)准中央银行制度(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5.、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主要是指最高权力分配状况,这通过权力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体现出来。

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个方面。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职能

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职能

期末论文论文题目: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职能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职能摘要本论文主要从现阶段已授权于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职能出发,对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多方面的阐述和探索。

首先,结合《中央银行学》和个专家学者对外汇管制内容的解说,本文综合阐述了外汇管制的定义及目的,并系统地对我国外汇管制的演变做出了简要介绍。

接着,都主要从两方面讨论了外汇管制的具体管制方式和我国外汇管制的具体方针。

最后,对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职能的运用从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明和讨论。

AbstractThis thesis mainly launches a description and exploration on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system from various aspects since the central bank has been authorized the function from of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First, combined with interpretations in many directions on the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from experts and scholars as well as the book of the central banking,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and purpose of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Then,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pecific method and specific policy of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in China. Finally, comparatively detailed applications of the faction of central bank's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re clarified and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关键词: 外汇管制; 中央银行; 职能; 运用目录1. 外汇管制的定义 (1)2. 外汇管制的目的 (1)3. 我国外汇管制的演变 (1)3.1. 计划经济时期 (1)3.2. 经济转型时期 (1)3.3. 1994年至今 (2)4. 外汇管制的方式 (2)4.1. 直接外汇管制 (2)4.2. 间接外汇管制 (2)5. 我国外汇管制的方针 (3)1. 集中管理 (3)2. 统一经营 (3)6. 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职能的运用 (3)6.1.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与监管 (3)1. 冲销式干预 (3)2. 非冲销式干预 (3)6.2. 中央银行的外债管理 (3)1. 中央银行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3)2. 中央银行的外债管理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4)1.外汇管制的定义外汇管制(Exchange Control or Exchange Restriction),又称外汇管理(Exchange Management),是指一国为防止资金外逃或流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稳定,通过法律、法令以及行政措施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和外汇资金来源与应用所进行的干预和控制.2.外汇管制的目的1.根据需要限制外国某些商品和劳务的输入,促进本国商品和劳务的输出,以保护本国产业,缓解失业矛盾, 促进本国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2.限制资本的输出输入, 防止资本外逃和外汇投机,以稳定汇率.3.维持本国物价的稳定,避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本国市场的冲击,抑制通货膨胀.4.增加外汇储备,便于国际掌握一定数量的外汇,用于平衡国际收支.5.以外汇管制为手段,作为外交谈判筹码,以保护和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9)重点+非重点1、试述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简答5个方面(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

(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

2、央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期各有何特点?简答初建时期,各国的中央银行主要是由普通银行通过国家法律赋予集中货币发行权和对其它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及资金支持而逐步成为中央银行的。

普及发展时期,欧美国家的中央银行主要是对原有的银行进行改组和加强;而新成立的国家,解放的殖民地国家等主要是由政府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并借鉴欧美中央银行的经验。

基本设立时期的特点:1.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早期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是由普通商业银行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

一般称之为自然演进型中央银行。

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自然演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集中掌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3.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早期中央银行都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服务,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清算中心。

扩展时期的特点:1.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这个时期,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是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稳定币值,重建或整顿币制而专门创设的。

一般称之为人工创设型中央银行。

2.活动重心在于稳定货币。

这一时期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通货膨胀问题。

3.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各国将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管理金融的重要手段。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机构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和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具有双重属性:银行性与机关性。

4、对比分析早期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职能。

分析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并不是在中央银行产生时就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赵红(13级会计4班)摘要: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这篇小论文将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的不同模式极其利弊,历史上的实例等几个发面来看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政府一什么是中央银行,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不同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

中央银行虽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因其特殊性,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指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行政当局的独立关系,即中央银行是否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而不受政府行政当局的干预。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表现1权力方面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一般来说,对于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

而对于独立性不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会派代表参加。

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于财政部的。

2 政策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

只有在美国、德国,中央银行有权单独制定货币政策,在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只是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不过各国中央银行也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

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

3 目标方面即中央银行自主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能力。

银行会计论文范文3篇

银行会计论文范文3篇

银⾏会计论⽂范⽂3篇商业银⾏银⾏会计论⽂⼀、商业银⾏会计风险产⽣的外部原因(⼀)⾦融管理模式不完善。

我国现阶段的⾦融管理模式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仍有⼀些⽋缺。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暴露出来,例如: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地⽅政府的本位主义,使得各地⾦融机构剧增,违规经营、从事⾮法活动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银⾏会计风险⽇趋增⼤。

(⼆)会计管理模式不健全。

总分⾏制是我国商业银⾏⽬前普遍采⽤的管理模式。

总分⾏制是银⾏在⼤城市设⽴总⾏,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分⽀⾏并形成庞⼤银⾏⽹络的制度,分⽀银⾏的各项业务统⼀遵照总⾏的指⽰办理。

这⼀模式的缺陷在于⼀是导致了管理层级多、管理⼈数增加,指令的传递或信息时沟通渠道明显增长,极易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三)会计⼈员风险意识不⾼。

⼀⽅⾯,不法分⼦想⽅设法地找到并利⽤银⾏内部管理的漏洞,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犯罪⼿段进⾏诈骗。

另⼀⽅⾯,⼀些不法分⼦利⽤各种⼿段拉拢银⾏员⼯,致使少数员⼯误⼊歧途,⼆者通过内外分⼯,骗取银⾏资⾦,这样更加⼤了银⾏风险防范的难度。

⼆、商业银⾏会计风险产⽣的内部原因(⼀)内控制度建设滞后。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商业银⾏更侧重扩⼤经营规模,搞粗放型经营,对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和发展往往不重视,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合理地配置,造成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商业银⾏对现有的制度不严格执⾏、不能落实到位,重建制、轻落实,导致各类形式的会计风险案件时有发⽣。

(⼆)会计⼈员素质堪忧。

银⾏新业务的迅速发展,同时缺少精通银⾏会计业务的⼈才。

有的会计⼈员⾃我防范的意识缺乏,再加上对业务认识没有深⼊的了解,没有掌握牢固的业务知识,难对业务流程的风险点进⾏识别和判断,使会计⼈员不能很好的认识内控制度。

(三)内部检查监督乏⼒。

⼀是银⾏会计监督检查针对性和计划性不强。

财会主管部门的检查往往只是例⾏公事,缺乏上下级的沟通,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是内审部门的独⽴性和权威性相对不⾜。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独立发行的银行券无法兑现,流通受限等问题的存在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由集中走向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票据的数量急剧增长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清算机构.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为了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客观上要求由一家机构能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作为后盾.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银行和金融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金融运行的稳定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

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

2、中央银行的性质1特殊的行政管理机关①央行履行职责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如调整利率,准备金等,而国家机关主要依靠行政手段.②央行对经济的调控是分层次实现的,即通过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机构,从而影响各经济部门,而一般的行政决议是直接作用于各微观主体的.③央行在政策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特殊的金融机构①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的特征②其业务对象不是一般的工商企业和客户,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③国家还赋予中央银行一系列特有的权力,如货币发行,代理国库等3.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控制货币供给,供应量=需要量-流通量。

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全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2银行的银行---最后贷款人。

是指⑴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的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⑵中央银行与业务对象之间仍具有存贷汇的特征; ⑶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清算3 政府的银行---服务于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新西兰
1990 年 3 月,新西兰成为第一个正式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自第一次石油冲击 以来,新西兰在大部分时间中经历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累积通货膨胀(以 CPI 为基础的) 在 1974—1988 年(包括 1988 年)之间为 480%。因此,通货膨胀预期深深扎根于新西兰社 会之中,社会危机促成了 1989 年 12 月《新西兰储备银行法》(RBA)的通过,该法案要求 新西兰储备银行“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以实现与维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为经济目标”。政 府与独立的中央银行签订的第一个《政策目标协议》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具体数字目标和这些 目标将要实现的日期,在开始时,价格稳定的目标被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在 0—2%。
国家
平均 通胀率
中央银行 独立性 指数
平均 国家
通胀率
中央银行 独立性 指数
意大利
13.7
1/2
丹麦
8.8
2
8
2
新西兰
12.0
1
比利时 6.9
2
英国
10.7
2
美国
6.9
3
芬兰
9.8
2
日本
6.4
3
澳大利亚
9.7
1
荷兰
5.5
2
法国
9.2
2
瑞士
4.4
4
瑞典
8.7
2
德国
4.1
4
“我坚信:要达到可能的最高水平的生产率、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物价稳定是至关 重要的因素”
-----艾伦·格林斯潘(1995) 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通货膨胀目标写入法律中,并明确规定由一个政治独立的 中央银行来对它负责,通货膨胀目标制正在取代货币供应量目标和汇率目标。与此同时,全 球范围内出现了增加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趋势,这一趋势得到这样一种理论的支持:独立的中 央银行比受制于政府的中央银行能够更好地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和实际变量,即:通货膨胀率 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四)芬兰
1992 年 9 月芬兰放弃芬兰币钉住欧洲货币单位的汇率制度后开始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 制,旨在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并以此进一步降低利率,以为芬兰在 90 年代初 处于大规模经济危机和银行危机之中。
与其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不同的是,芬兰银行从不公布通货膨胀报告,货 币政策的透明度较低。1998 年 1 月,根据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的要求,芬兰修订 了《芬兰银行法》。至此,芬兰银行才获得事实上的政治独立性,但时间相对较晚。
库克曼、韦伯、内亚普惕的研究则表明,在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 呈反向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却没有发现这种关系。
Berger、Hann 和 Eijfinger(2001)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有明显 的负相关关系,即独立性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即使央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负向相关关系成 立,也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比如,在一个有较强央行独立性的国家,可能 有较为严格完善的经济制度,包括货币制度和财政制度。这样应付通货膨胀就较为有力,从 而通胀率就较低,在这里,尽管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负向相关,但是低通货膨胀率并不是 央行独立性带来的,是第三方因素导致两者负相关。Adam Posen 多年来一直对央行独立性 提出各种批评和质疑,在经典论文(1993)中,Posen 认为,尽管央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存 在明显的负相关,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在政策独立性方面,1997 年成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议事机构,没有货币 政策最终决策权。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务院的行政隶属和制定货币政策权力的有限性,使 得其在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无法实施其保持币值稳定的制动作 用。
蔡志刚(2004 年)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中国人民银行》颁布 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了明显上升。独立性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明确了货币政策目 标、中央银行不再对财政透支、中央银行拥有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而在中央银行的 人事任免、决策方式和决策权力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伏润民(2004)也对我国中央银 行独立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从 1986 年的 2 点上升到 1995 年的 6 点。其中,经济独立性由 1 点上升到 4 点,而政治独立性(人事独立性和政策 独立性)的变化较小,只从 1 点上升到 2 点。从总的来说,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有一定 的差距。
年期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表 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
关系对照。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受到政府基本操纵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是中央银行具有
高度独立性国家的几乎 3.3 倍,总体情况是: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
度就越弱。
表 1 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对照表
1.在人事独立性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 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但对其任职时间并没有明确 规定。虽然法律了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和开展业务过程中,不受地方政府、 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从行政地位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是隶属于国务院
大到包括较不发达国家时就会崩溃。
图 1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
资料来源:J.Bradford DeLong and Lawrence,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Long-Run Growth”,Economic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Fourth Quarter 1992.p.14.
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探究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金融 1 班 李金云 20103069221)
: 摘要 在金融理论界,学者们已普遍认为:通货膨胀率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之间呈显著
的负相关关系,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 在实践中,所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法律框架都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稳定 物价或币值,并赋予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经 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三)西班牙
经历了长期的通货膨胀以及长时间的通货膨胀治理之后,1994 年 11 月 28 日,西班牙 银行的行长在西班牙议会经济事务委员会的讲话中,宣布从 1995 年 1 月起实行通货膨胀目 标制,在 1999 年 1 月加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之前一直按此框架运作,这一宣布是根据《西 班牙银行自主权法》(遵循《1993 年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要求制定的)进行的。《西 班牙银行自主权法》确定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赋予西班牙银行运用政策工具的 独立性,禁止对政府支出融资,并制定了加强透明度和责任追究制的具体措施。
综上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央行独立性和通 货膨胀之间反向关系理论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应用,伴随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增强,通货膨胀 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三、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日益提高,但中央银行权力的行使, 仍在许多方面受到制约。我国近三十年来物价频繁波动,与中央银行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有着一定关系,为了实现我国物价水平的稳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 性。
通货膨胀目标由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设定,并须经政府认可,通货膨胀目标被定义为整 个经济周期内平均基本通货膨胀率达到 2%—3%。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明确地定义“基底消费 物价指数”目标,并剔除了很多项目。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操作工具为现金利率。现行汇率 为浮动利率。
澳大利亚在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后,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得到增强,实现了历 史上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资料来源:J.Bradford DeLong and Lawrence,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Long-Run Growth”,
Economic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Fourth Quarter 1992.p.14.
银行的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这是因为:一个国家
的中央银行越独立于政府,它就越可能致力于价格稳定。反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它
就越可能为政府财政赤字融通资金,就越可能为取得低失业甚至仅仅是暂时的低失业而接受
通货膨胀。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的 Parkin 和 Bade(1987)对于 12 个国家在 1973 年—1986
新西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独特特征是中央银行的责任和独立性在不断加强,同时也赋 予中央银行更富独立性的操作工具。
(二)澳大利亚
经历了长期的通货膨胀以及长时间的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率降低至 2%以下)之后, 1993 年 4 月,澳大利亚宣布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此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为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名义“锚”,因为自 1985 年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放弃 货币目标后,这个“锚”就消失了。
的一个部级机关。另外,该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把金融宏观调控这样重 大而艰巨的工作压在一个人的肩上,只能听命于政府,必然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对政府的高度 依附性。
2.在经济独立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 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 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贷款。从而改变了以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出纳和弥补财政赤 字的工具的局面,经济独立性有了明显增强。
但主流的看法认为,通货膨胀率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中 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弱,通货膨胀率越高。提高央行独立性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