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抑景:即通过营造景观层次、虚实对比和引导视线等手法,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使景致更具深邃感和美感。
添景:在景观中增加元素,以丰富景致内容,如山石、植物、建筑等,使景致更加丰富多彩。
夹景:通过设置屏障或引导视线,使观景者在一定角度和距离内欣赏景观,突出景观的主体和重点。
对景:通过合理布局景观元素,使一处景致与另一处景致相互呼应,形成对景关系,增强景观的整体感和协调性。
框景:利用门洞、窗洞、柱框等框架结构,将一处景致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营造出更加集中、聚焦的视觉效果。
漏景:通过设置漏窗、漏墙等手段,使观景者在透过漏窗、漏墙欣赏景观时,感受到若隐若现、朦胧的美感。
借景:利用借景手法将园外的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借入园中,扩大园林视野,丰富园内景观内容。
障景:通过设置屏障或利用山石、植物等元素,将观景视线遮挡或引导到特定方向,以控制观景效果,达到欲扬先抑、增加景深等目的。
藏景:将景观隐藏起来,不直接展示给观众,而是通过暗示、引导等方式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增加景观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透景:通过设置开放式的园墙、花架等元素,使园内外的景观相互渗透,增强景观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这些手法各有特色,可以单独或综合运用,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设计意图。
同时,这些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灵活运用和发展创新。
微格4,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夹景
特点:景点两旁的花卉、建筑等把景点夹在中间
障景
特点:
遮挡不足之处。
上 海 鱼 乐 榭 隔 水 花 墙
复习
九大构景手法之特点:
抑景:先藏后露,把最好的景色藏在后面 透景:观赏的景点之间总有东西阻挡着 漏景:透过园内漏窗的窗隙所看到景色 框景:和抱其中 添景:通过景点之间的花卉乔木等的过渡景,使
夹景
添景框景、借景漏景 Nhomakorabea对景
障景
聪明的你们都学会了吗?
作业:
• 请大家观看视频,找到视频中最吸引你的景点; • 对它进行构景手法角度上的分析; • 如该景点存在不足,请给出建议,如已经比较完 善,请你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构景思路。
THANK YOU!
从树木或建筑物 的空隙处看
平 湖 秋 月
漏景
特点:透过园内漏窗的窗隙所看到景色
框景
特点:和抱其中
三 潭 映 月
特点:
通过景点之 间的花卉乔 木等的过渡 景,使景色 更有层次感, 这之间的乔 木花卉就被 叫做添景。
添景
对景
特点:风景之间可以相互观赏
借景
特点:
借助其他 景物使景 色以小见 大,扩展 游人视觉 和联想。
• 拙政园的景致有什么特点? • 其构景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
构景手法
九大构景手法
抑景 对景 借景 夹景 障景
透景
漏景
框景
添景
抑景
特点:先藏后露,把最好的景色藏在后面
方法:
山抑 树抑 曲抑等
透景
特点:观赏的景点之间总有东西阻挡着,
但也总有空隙可让视线通过,且能得到更好 的观赏效果。
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八种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八种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八种构景手法:
(1)抑景,将美景先加遮挡,使美景欲扬先抑,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添景,在远景与近景之间添加过渡景,使景色更具层次美。
(3)夹景,通过两侧用不醒目的建筑物或树木花卉遮蔽起来,把游人的视线引向远方的风景点。
(4)对景,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是美景,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也是美景的构景方法。
(5)框景,用门、窗、洞或乔木树枝合成的景框围成美景的构景方法。
(6)漏景,通过漏窗使游人观赏到美景的构景方法。
(7)借景,将园外景观从视觉上与园内景观交融的构景方法。
借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
(8)移景,即在园中仿建美好景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古代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杰作,融汇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精华,构建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造园技巧。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丰富多样,既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又展示了中国人对人文与文化的独特见解。
下面将介绍古代园林中常见的几种构景手段。
1. 山水结合: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为主要元素,常常以山为背景,水为点缀,将山水自然景观融入园林之中。
通过选取适宜的山势和水体,园林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景观,如苏州的拙政园和西湖的断桥残雪等。
2. 借景手法:古代园林常以“借景”来增添景观的广阔感和层次感。
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将园林的景观与周围的自然山水或人文建筑相融合,形成一种景境相通、相互渗透的效果。
比如,以园内山水和远处山川相互映衬,营造出千姿百态的美景。
3. 曲径通幽: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曲折性,通过错落有致的曲径、小桥流水和假山等手法,使人在园中行走时能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情境。
曲径通幽的手法可以增加游览的趣味性,使游客在园中游览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4. 假山造景: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构景手法之一。
通过人工堆砌山石,塑造出山峦起伏、峰回路转的景观,使人感受到山水之美。
假山造景不仅美化了园林环境,也寓意着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崇拜和追求。
5. 池塘水景:水是中国古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园林中常常设置池塘,通过池水的倒影和水面上的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美感。
池塘水景的构思与设计,既要考虑水的形状和大小,还要考虑水的流动和声音,使人在园中游览时能够感受到水的美妙。
6. 园林亭台楼阁:中国古代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常常建在园林的高处,可以一览园中的美景,也可以提供休憩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仿古的木制建筑,也有精美的石雕和砖雕建筑。
7. 花木繁茂:古代园林中的花木是营造园林氛围的重要元素。
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卉植物,使园林四季有花开不败的景象。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与实例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实例一、抑景豫园赏狮穿廊绕墙而入为游廊,是进入大假山的通道,跨于池上。
廊间设方亭,有匾曰“渐入佳景”。
匾下有一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
颐和园中的勤政殿后的山丘,通过小径先阻挡视线穿过假山看见宽阔的昆明湖突然眼前豁然开朗。
二、透景绕过仁寿殿南侧,通过一条窄道步入前湖区,看到一碧平湖景象,同时在工艺品商店与岸边之间的一排排松树也映入眼帘,这些树栽于此处实际起到透景的作用三、添景当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这里的柳丝就是添景。
四、夹景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多夹持,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
五、对景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
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
六、障景颐和园内谐趣园的东侧围墙紧邻车水马龙的街道,设计者为把街景隔开,沿东墙体堆积土山,并高过墙头,且栽植苍松翠柏。
七、框景沿万寿山东路攀登,在西麓的“湖山真意”、“画中游”或偏南的“山色湖光共一楼”、“鱼藻轩”向西望去,近景的昆明湖、西堤,远景的玉泉山、玉峰塔,更远的重峦叠嶂的西山群峰都被摄收到一个画框中,绝佳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八、漏景豫园内有8幅精美的泥塑漏窗,积玉水廊北端左侧墙上有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四边为回文“福禄寿喜”四字。
九、借景1.远借: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无锡寄畅园借锡山,苏州沧浪亭登见山楼可远借农村景色。
2.邻借: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滨,因此在沿水面河滨处设假山驳岸,上建复廊及面水轩。
无封闭围墙,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不觉之间便将园外水面组织到园内。
3.仰借: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
4.俯借: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游船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把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自然艺术景观。
构景方法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它把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使园林景观更加完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主要是采用“山水相映”的方法,即把山水景观相互映衬,以达到艺术审美的最佳效果。
另外,还采用“景物相映”的方法,通过景物的搭配,使景观更加美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有秩序的景观。
此外,还采用“建筑相映”的方法,把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使园林更加完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有山水相映、景物相映和建筑相映三种,它们把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自然艺术景观,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一、主景与配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
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园中之园法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二、层次与景深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
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
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
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
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
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与屏景《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的类型有:1.远借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目录 古典
CONTENTS
一、抑景 二、夹景 三、添景 四、对景
五、框景 六、漏景 七、借景 八、障景Fra bibliotek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 蓄,所以园林造景也不会一 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 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 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 抑”。抑景又有山抑、树抑、 曲抑之分。
二、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 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 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 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 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 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 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便是夹景。
三、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等,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 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就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 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作添景。
感谢观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园林巧于因借”
近借:苏州沧浪亭不用围墙用假山,巧借了园外的流水
仰借:借空中的飞鸟
俯借:借池塘中的鱼
应时而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
八、障景
任何园林中,总有一些不足之处,或者是必须遮 挡之物。用山、石、花木加以掩盖和处理,也可以形 成一种美景,这叫障景。
上海豫园鱼乐 榭有一上实下空的 墙,遮挡了原来流 水较近的短处,产 生了源远流长的效 果,这是障景的神 来之笔。
四、对景
在园林中,从甲风景 点可观赏乙风景点,从乙 风景点可观赏甲风景点 的构景方法,叫对景。
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就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五、框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园林造景9个手法
中国园林造景9个手法中国园林造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融合了建筑、绘画和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它以汲取自然的灵感,通过特定的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国园林造景的9个手法。
一、山水对峙山水对峙是中国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巧妙地布置山石和水景,营造出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
这种手法能够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
二、隔断虚实隔断虚实是指通过布置墙壁、树木或者其他景观元素,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这种手法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能够引导人们在园林中进行观赏和游览。
三、借景增幅借景增幅是指通过合理地利用园林周边的自然景观,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园林中设置观景亭或者窗户,使人们通过这些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美景,从而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
四、错落有致错落有致是指通过布置石块、花草或者其他景观元素,使园林的布局显得有序而不拘谨。
这种手法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园林中游览时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五、水阁迂回水阁迂回是指通过设置水阁和曲径通幽的小道,使人们在园林中游览时可以体验到水景的变幻和曲折。
这种手法能够增加园林的浪漫氛围,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六、四时有景四时有景是指通过合理地选择植物和花草,并进行规划和管理,使园林在四季都能有不同的景色。
这种手法能够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律动。
七、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园林造景中常见的景观元素。
通过建造精美的亭台楼阁,可以增添园林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价值。
这些亭台楼阁不仅是观赏的景点,也是人们休憩和欣赏园林的场所。
八、假山奇石假山奇石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独特之处。
通过巧妙地布置假山和奇石,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
这些假山奇石不仅具有观赏的价值,也是园林中的亮点和重要的景观元素。
九、水池荷花水池荷花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经典手法之一。
通过在园林中设置水池,并种植荷花,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
中国古代园林的空间分隔和构景手法
目录
• 中国古代园林概述 • 空间分隔手法 • 构景手法 • 空间与构景的结合 • 实例分析
01
中国古代园林概述
园林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
园林初创,以皇家园林 为主,规模宏大,风格
庄重。
秦汉时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园林逐渐发展,皇家园 林与私家园林并存,风
格典雅。
园林艺术成熟,皇家园 林与私家园林风格各异,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留园的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融合,通过廊道、门窗等元素 的巧妙运用,形成了多个既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景区。园中 廊道蜿蜒曲折,门窗设计别致,使空间分隔既灵活多变又 富有动态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漏景手法常用于园林中的廊道、花墙等元素的设计中,通过设置透空的结构,使游客可以看到园外的 景色,同时也可以看到园内的景色。这种相互渗透的手法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度感,使园林更 加富有变化和生动感。
04
空间与构景的结合
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
通过合理安排园林中各个空间的位置和大小,形成有秩序、 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视 觉变化和心理体验。
详细描述
颐和园以湖泊为主体,辅以山石、建筑等元 素,通过不同的布局和构景手法,形成了多 个主题明确、景色独特的景区。园中湖泊广 阔,山石奇特,建筑精美,使空间分隔既变 化多端又和谐统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留园的空间分隔与构景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以廊道、门窗等为媒介,形成流 动的空间体验。
空间渗透的方式
02
通过门洞、窗洞、廊道等元素的设计,使空间相互贯通,形成
中国古代园林的观赏方法
对景——所谓对景即两个景致相隔一定的空间彼此遥遥相对,可使游人观赏到对方景色。
几乎每园中都能看到。
因为中国山水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局在全园的中部,这样平坦的水面就构成一个很好的对视空间。
水面倒影与岸上景色虚实结合所构成的美景,只有在对岸才是最佳观景位置,于是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
遥相呼应借景——将园外甚至远方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面景观中,使之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
不管多大规模的园林也只是地表环境中的一个局部,这种自我的封闭如果不在构景中给以掩饰和突破,就会使人产生狭小的感觉,而降低景观的美感强度;巧用外物添景——添景是又一种立面景凤的构景手法。
在空间比较空旷、景观比较单调而无景深层次感的地方,由于某种景观的添置而改变上述状况。
这种构景手法称添景。
增加层次框景——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多采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
抑景——通过某景物对游人视线暂时的阻挡作用,产生其绕过此物眼前景致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
这种构景手法称抑景。
在中国古殿园林中,多选用假山做抑景的景物。
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漏景——漏景是通过院墙或廊壁上的各种造型的窗或花棱窗,将院内外或廊壁两侧的景致组合在一起,以扩大视野,丰富有有限空间景观内容的构景手法。
透窗成景障景遮挡不足透景——穿(透)物审美夹景——障物成画唐宋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的诗人和画家,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山水诗、山水画,这些诗人画家陶醉在美丽的山水风光中,当然最好是身居其中,所以,他们积极参与园林的设计,把那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亭台楼阁就像作画时要运用到许多绘画技巧一样通过一定的方式放置在一个空间里面,就创作出许多著名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1.纵横错落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通常是采用纵横错落的方式,通过不同方向和角度的设置,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景致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观赏角度。
2.以亭台楼阁为中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建筑物的设置和布局,通常以亭台楼阁为中心,围绕其周围设置景观。
亭台楼阁的建筑和园林的景观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3.明暗相间的色彩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色彩来营造景观的效果。
在园林的构景中,通常会使用明暗相间的色彩来强调空间层次和景观的对比效果。
暗色和亮色的搭配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4.独特的水景设置: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种形式,通过不同的水景形态和细节设置,使得园林更加灵动和富有生机。
5.善用园林的视觉错觉: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视觉错觉来创造景观的效果。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园林在视觉上具有延伸感和虚实交错的效果,增强了空间感和景深感。
6.注重园林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包括石块的摆放、花木的种植、装饰物的选择等。
园林细节的处理更加突显了整体园林的美感和品位,使得园林更加精致而富有艺术感。
7.引入自然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尊崇自然,注重将自然元素引入园林中。
通过引入树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使得园林更加贴近自然,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反映自然”的设计理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独具特色,以其错落有致的布局、亭台楼阁为中心、明暗相间的色彩运用、独特的水景设置、善用视觉错觉、注重园林细节处理和引入自然元素等方式,将园林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园林风景,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园林艺术的创造力。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1、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得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2、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
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
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
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3、添景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4、夹景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的欣赏视线安排的手法(2)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的欣赏视线安排的手法。
1.抑景:先把园中的景致隐藏起来,不使你一览无余,然后再通过曲径略展一角,撩动心弦,最后才突然展现在你的面前,使人心情为之一振。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风景的艺术感染力。
2.透景:如果在观景点四周阻挡观景视线的植物、建筑中,开辟一条或几条观景线,把远景透入到观景点的视线中来,从而取得理想的观赏效果。
3.添景:当风景点与远方的对景之间为一大片水面或中间没有中景、近景为过渡是,则对于风景点的整个前景来说,就缺乏空间深度的感染力。
景深的感染,在园林风景评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为了加强这种精神的感染力,在必要时就要添景。
4.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线很宽,当其中并非全部景色动人时,古代园林家常用夹景的办法,把左右单调的风景,用树丛、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只留合乎画意的远景,从左右配景的夹道中透入游人视线。
5.能够互相观赏,互相烘托得构景手法是对景。
6.障景:把不可取的远景屏障起来的手法称作障景。
7.框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美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空隙把远景框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把现实风景误认为是画在纸上的图画,因而把自然美升华成艺术美。
8.漏景:是由框景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中国园林中,在围墙和穿廊的侧墙上,常常开辟许多美丽的漏窗,来透视园外的风景。
9.借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园冶》一书中说; “园林巧于因借”,“构图无路,借景在因”,“天借景者也,如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
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方法
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方法一、借景。
借景可太有趣啦。
就是把园林外面的景色巧妙地“借”到园林里面来。
比如说远处的山峦呀,要是能让它成为园林画面的一部分,那可就像是大自然免费送了一幅超美的画呢。
像颐和园,就能把西山的景色借进来,站在园子里看,感觉园林都变得无限大了,就像和外面的世界融为一体了。
这借景啊,就像是园林在和周围的环境交朋友,把人家好看的地方拉过来一起玩,让游客能看到更多美的东西。
二、框景。
框景就像是给景色装了个画框。
园林里那些门窗、洞门啥的,就起到这个作用。
透过一个圆形的洞门看过去,里面的花草树木就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
就好比是园林设计师拿着一个大相框,在园林里到处找好看的景色,然后把它框起来给咱看。
这感觉就像是在寻宝一样,每发现一个框起来的美景,都像挖到了宝藏,心里可惊喜了。
三、障景。
障景呢,有点像欲扬先抑的感觉。
在园林里,突然弄个假山或者一丛竹子挡在前面,刚看到的时候还会想,这咋挡住路了呢。
但是当你绕过这个障碍物,后面的美景一下子出现在眼前,那种惊喜感简直了。
就像是园林在和你玩捉迷藏,先把好东西藏起来,然后突然给你个大惊喜。
这障景啊,让园林变得更有层次感,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四、对景。
对景就是在园林里安排两个相对的景色。
比如说这边有个亭子,对面就有个小池塘。
你站在亭子这边看池塘,或者在池塘那边看亭子,都特别美。
就像是两个人面对面站着,互相欣赏。
这对景啊,让园林里的景色有了呼应,就像两个人在对话一样,充满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古典园林建筑的这些构景方法真的是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呀,它们把园林变得像一个充满惊喜和美的小世界,每一处景色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呢。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方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颐和园####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河中划船,远方的##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法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达到较佳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一、借景借景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景深增加、层次丰富,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
借景有远借(如远山)、邻借(如大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
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
二、添景添景是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改变此状况的构景手法。
山和塔在远处,如没有中景作,就显得虚空没有层次,若添置树木、花卉等补充点缀,画面会更加。
昆明湖是前景,万寿山是后景,它们之间由于添置了长廊,画面顿时显得生动活泼、和谐。
三、框景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
可采用门框、窗框、洞框、廊柱框、乔木枝干抱合框等,框景可将散漫的景色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步移景换达到画境,实属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集合。
扬州瘦西湖的月亮门亭是框景较典型的佳作,透过一门可观扬州标志性景观五亭桥,“一门留景五亭桥”,凡到此的游客均要摄影留念,同时还可尽收白塔于另一门之中。
四、漏景漏景是通过花墙、廊壁各种造型的花窗、漏屏风、树枝叶隙、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壁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构建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法。
五、对景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
我国园林中应用甚多,因我国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于全园主要部位,这样平坦的水面就构成一个较好的对视空间。
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山、树、竹、石、亭桥、楼阁、厅堂、廊榭等均可成为对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
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又叫障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
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忌
一览无余,一望到边。
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而是
通过某种途径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使之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再突然展现出
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达到渐入佳境和步移景异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的
渲染力,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如颐和园入口处一组大殿(仁寿殿、乐寿
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过了大殿,眼前豁然开朗,见到了秀美无比的万寿山
和烟波粼粼的昆明湖,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收眼底,真正的画面才在我们面前
展开,达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
这种构景手法恰如
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如苏州园林的留园、拙政园的门口风景,都有此手笔。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
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
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
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有时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作添景处理。
如甲风景
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
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花卉,便叫作添景。
例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岸的垂柳
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
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
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
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视线两侧的较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
等加以隐蔽,形成了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
这种左右两侧起隐
蔽作用的构景手法称为夹景。
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能起
障丑显美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
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多夹持,构成明媚动人的景
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就是甲乙两处观赏点,无论身在哪处,都能观赏到对面的景色,是景点与景点之间相互观赏与烘托的构景手法。
它要求无论游人身在园中何处,对面都要有景可看。
这是最基本的构景手法,也是最常用的造园手法。
对景又有正对、互对之分。
对景处理可对称严整,可自由活泼,根据条件而定,为了欣赏对景,一般选择亭、树、草地等能使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作为欣赏对景的视点。
登楼阁亭台,可观湖光山色;
湖中泛舟,可观亭台楼阁,这就是对景。
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
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利用花墙、漏窗、门框、窗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框,山洞的洞口框等,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称为框景。
北京北海便有专视框景的“看画廊”的设置。
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说的就是这种意境。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由框景发展而来,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各种几何图案,或雕以民间各种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使园外景色若隐若现,表现含蓄,而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漏景不仅从漏窗取景,还可通过花墙、漏屏风、漏隔扇等取景,也可通过树干、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
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借景是将园外甚至远方的风光胜景,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视线中,以丰富园内景色,使园内外景物融为一体,形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在有限的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
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1.远借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无锡寄畅园借锡山,苏州沧浪亭登见山楼可远借农村景色。
2.邻借亦称近借,是把园林附近的景物纳入园里来。
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滨,因此在沿水面河滨处设假山驳岸,上建复廊及面水轩。
无封闭围墙,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不觉之间便将园外水面组织到园内。
3.仰借以借高处景物为主,如宝塔、山峰、大树,甚至白云飞鸟、明月繁星。
如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均属仰借。
4.俯借如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游船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
5.因时而借、因地而借主要是依靠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的配合而构成。
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冬借飞雪,乃至山泉流水,燕语莺歌。
八、透景
园林中有许多观景点。
当从甲观景点远望或俯跳乙景点时,可能有建筑物、树木等阻挡观景视线;但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树木之间,或树木与树木之间,总有视线可通过,且可取的观景的审美效果,这叫透景。
园林中视线穿过稀疏的隔挡,朦胧觉察出眼光所及的风景,这是园林艺术中常常采用的造景手法,谓之“透景”。
这是中国美学上追崇“镜中月、雾里花”的实践运用和现实反映,既可幽化近景,又可叠化远景,虚实相间。
九、障景
任何园林,总有一些不足之处,或者是必须遮挡之物。
用山、石、花木加以掩盖和处理,也可形成一种美景,这叫障景。
凡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的景区的景物称为隔景。
隔景能丰富园景,使各景区、景点各具特色并避免游人的相互干扰。
如上海豫园的四个景区,都用龙墙相隔,墙上或开漏窗,或置砖雕,使各区间景色透过门廊漏窗,时隐时现;使水面有分有聚,有隔有通,造成了景观深远曲折的境界。
十、移景
移景实际指的是仿建。
这种仿建以皇家园林最为突出,北京圆明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内,都有许多景色是移植过来的。
移景和复制不一样,由于园林总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只能用写意的手法,使其在似与不似之间。
如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就是仿无锡的寄畅园建造的。
十一、点景
抓住园林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中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和意境,增加风景的魅力,使游人有更深的审美感受,谓之点景。
点景的手法很多,如景色的命名,园林题咏,导游说明等均是。
其中以园林题咏的方式为最多。
园林题咏可用对联、匾额、中堂、石碑、石刻等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丰富观赏内容,增加诗情画意,给人以艺术的联想,并有宣传、教育、装饰、导游的作用。
如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景随名而生,显出景观特色。
如昆明大观楼的180字长联、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
十二、藏景
藏景是指被高大山石、建筑、树木等遮掩起来的景致。
多在园林的僻静角落,不易被人直接发现。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和北海公园的静心斋,都在园中的一隅,让人不易找到。
社会调研:实地参观常家庄园,并结合实景具体分析其所用的构景手法,体会园主想要表达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