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学前任务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魅力在于如何巧妙地组合空间和景色,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构景手法是古典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各种技巧和手法,将自然和人造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优美、和谐的整体。

以下是八种常见的构景手法:1.借景:借景是通过在视觉范围内选取美景作为构景元素,将园外的美景引入园内,以增加园内的景深和层次感。

借景可以借山、水、建筑等自然景观,也可以借城市街道、自然风光等。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地安排景点和观赏点,选取最佳的观赏角度和视线,将园外美景与园内景色融为一体。

2.对景:对景是在园林中选取一个或多个重要的景点,使游人在行走或驻足时能够观赏到这些景点。

对景可以是园内的主要景点,也可以是园外的远山、河流等自然景观。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亭台、走廊等观景点,使游人可以欣赏到各个方向的景色。

3.漏景:漏景是通过设置花窗、栅栏等半透明障碍物,使园内景色若隐若现,增加层次感和神秘感。

这种构景手法能够激发游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在欣赏景色时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视角。

4.夹景:夹景是在园林中设置两条平行或交叉的通道或水道,使游人在行走或乘船时能够欣赏到两边的景色。

夹景可以是一种景观带,也可以是一种景观轴线,它能够将园内的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连贯的空间序列。

5.框景:框景是在园林中设置框形结构物,将园内的景色框住,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种构景手法常常被用于园林中的建筑、走廊等处,使游人在欣赏景色时能够有一个焦点或主题。

框景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框线的形状、材质和色彩等元素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6.添景:添景是在园林中增加一些元素或景点,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这种构景手法可以通过添加植物、小品、雕塑等元素来实现。

例如,在草坪或水池边添加一些观赏植物或装饰品,以增加园内的色彩和质感。

7.障景:障景是通过设置一些障碍物或遮挡物,将园内的景色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以增加层次感和神秘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一、主景与配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

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园中之园法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二、层次与景深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

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

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

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

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

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与屏景《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的类型有:1.远借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古代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杰作,融汇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精华,构建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造园技巧。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丰富多样,既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又展示了中国人对人文与文化的独特见解。

下面将介绍古代园林中常见的几种构景手段。

1. 山水结合: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为主要元素,常常以山为背景,水为点缀,将山水自然景观融入园林之中。

通过选取适宜的山势和水体,园林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景观,如苏州的拙政园和西湖的断桥残雪等。

2. 借景手法:古代园林常以“借景”来增添景观的广阔感和层次感。

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将园林的景观与周围的自然山水或人文建筑相融合,形成一种景境相通、相互渗透的效果。

比如,以园内山水和远处山川相互映衬,营造出千姿百态的美景。

3. 曲径通幽: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曲折性,通过错落有致的曲径、小桥流水和假山等手法,使人在园中行走时能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情境。

曲径通幽的手法可以增加游览的趣味性,使游客在园中游览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4. 假山造景: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构景手法之一。

通过人工堆砌山石,塑造出山峦起伏、峰回路转的景观,使人感受到山水之美。

假山造景不仅美化了园林环境,也寓意着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崇拜和追求。

5. 池塘水景:水是中国古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园林中常常设置池塘,通过池水的倒影和水面上的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美感。

池塘水景的构思与设计,既要考虑水的形状和大小,还要考虑水的流动和声音,使人在园中游览时能够感受到水的美妙。

6. 园林亭台楼阁:中国古代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常常建在园林的高处,可以一览园中的美景,也可以提供休憩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仿古的木制建筑,也有精美的石雕和砖雕建筑。

7. 花木繁茂:古代园林中的花木是营造园林氛围的重要元素。

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卉植物,使园林四季有花开不败的景象。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

框圆,则是圆形的画面
透过圆形花窗可以看到外面 的黄石假山。
在夹墙中种植了竹子,把竹子作为画 中主角,再配以对联。
框方,则是方形的画面
如海棠、宝瓶、月窗、 长八方、葫芦等各式 各样的外框形状。
空窗框景 框景莫妙于空窗,通过一扇窗户,截取一
段风景,将园林得以无限的扩展,让想象可 以自由的延伸。
门洞框景 古代园林的门形式纷繁众多,而月洞门是
保定市区裕华路
进入莲池北门,一座 假山陡遮人面,像一 座雕花彩屏,将院内 美景尽掩其后。这就 是春午坡。
拙政园
“开门见山”,此为造景法中的“山抑”。
这座大假山,就起到了抑景的作用, 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境。
抑景:环秀山庄入口处的假山
这扇月形门采用了抑景的手法,这样
游客拐进一道门后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雷锋塔)
(保俶塔)
正对
4.
侧对


单对
互对
从月到风来亭观射鸭廊。 从射鸭廊观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与射鸭廊(苏州网师园内)互为对景。
颐和园昆明湖湖心岛和万寿山对景
互对
【历年真题】
1.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从甲风景点可
观赏乙风景点,从乙风景点可观赏甲风景
点的构景方法是( )。2017
A.添景
扬州瘦西湖 钓鱼台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窗前正对着西山千秋雪, 门前停泊着东吴万里船。 这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就完美地 再现了“框景”创造出来的意境。
6.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 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 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 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 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9种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9种构景手法

1、中国古典园林9种构景手法:抑景、透镜、添景、灭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借

抑景: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透镜:开辟新的透镜线障景:移步异景一步一景
夹景: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添景:为求得层次在缺之前背景时在景物之前增加建筑小景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等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2、发展的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
3、我国的四大园林:拙政园、留园、避暑山庄、颐和园
4、园林按隶属关系分为几类:寺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浓郁的诗情画意、
深邃高雅的意境
6、园林建筑集中分布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带,洛阳、开封;杭州及钱塘江三角洲;
南京、扬州、苏州及其附近各城市;北京、承德以及岭南一带
7、园林建筑三个层次:近景、中景、背景
8、计程《园冶》内容: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
掇山、选石、借景10篇。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目录 古典
CONTENTS
一、抑景 二、夹景 三、添景 四、对景
五、框景 六、漏景 七、借景 八、障景Fra bibliotek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 蓄,所以园林造景也不会一 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 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 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 抑”。抑景又有山抑、树抑、 曲抑之分。
二、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 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 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 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 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 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 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便是夹景。
三、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等,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 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就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 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作添景。
感谢观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园林巧于因借”
近借:苏州沧浪亭不用围墙用假山,巧借了园外的流水
仰借:借空中的飞鸟
俯借:借池塘中的鱼
应时而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
八、障景
任何园林中,总有一些不足之处,或者是必须遮 挡之物。用山、石、花木加以掩盖和处理,也可以形 成一种美景,这叫障景。
上海豫园鱼乐 榭有一上实下空的 墙,遮挡了原来流 水较近的短处,产 生了源远流长的效 果,这是障景的神 来之笔。
四、对景
在园林中,从甲风景 点可观赏乙风景点,从乙 风景点可观赏甲风景点 的构景方法,叫对景。
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就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五、框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1.纵横错落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通常是采用纵横错落的方式,通过不同方向和角度的设置,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景致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观赏角度。

2.以亭台楼阁为中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建筑物的设置和布局,通常以亭台楼阁为中心,围绕其周围设置景观。

亭台楼阁的建筑和园林的景观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3.明暗相间的色彩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色彩来营造景观的效果。

在园林的构景中,通常会使用明暗相间的色彩来强调空间层次和景观的对比效果。

暗色和亮色的搭配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4.独特的水景设置: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种形式,通过不同的水景形态和细节设置,使得园林更加灵动和富有生机。

5.善用园林的视觉错觉: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视觉错觉来创造景观的效果。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园林在视觉上具有延伸感和虚实交错的效果,增强了空间感和景深感。

6.注重园林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包括石块的摆放、花木的种植、装饰物的选择等。

园林细节的处理更加突显了整体园林的美感和品位,使得园林更加精致而富有艺术感。

7.引入自然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尊崇自然,注重将自然元素引入园林中。

通过引入树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使得园林更加贴近自然,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反映自然”的设计理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独具特色,以其错落有致的布局、亭台楼阁为中心、明暗相间的色彩运用、独特的水景设置、善用视觉错觉、注重园林细节处理和引入自然元素等方式,将园林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园林风景,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园林艺术的创造力。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构景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构景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构景手段我国建筑界公认的说法是,“中国古典园林萃在江南,精华集于苏州”,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为当今世界任何地区所少见,甚至于中国四大园林中的颐和园和避暑山庄,这两处皇家园林也部分借鉴了苏州园林的手法和风格。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造乾坤“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典范。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绣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退思园所以,谈及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以苏州园林为实物例证方显说服力。

视其造景构建手段,主要有障、隔、对、框、漏、借等方法,单独拎出来也许并无深奥之处,但在有限的空间内组合起来如何运用好,那就有点伤脑筋了,稍有不慎便是一坨胡乱的堆砌,毫无美感且枯燥乏味。

01 障景障景,或称抑景,这是为了追求含蓄美,不让景观一览无遗而采用的分隔景致手法。

即“欲扬先抑、欲露先藏”,利用山石、植物、房屋照壁等将重要的景物隐藏起来,让人在游览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从而使人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之感。

古人讲究的是景深和层次感,正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沧浪亭入口处障景狮子林中典型的树木山石障景巧设例如拙政园一进门,眼前赫然矗立一高大湖石名曰“缀云峰”,以巨石障目,这是障景手法的典型手段,可以藏住园中的美景而不外露;又如留园中的假山叠嶂,辅以花草树木将身后楼阁掩映其中;又或是耦园虽小,但假山池沼的障景巧设,使其生趣盎然。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风格“曲折躲闪、遮掩含蓄”之理念,通过这一手段展现无遗,而且随处可见并引申,比如在许多景观院落里,进入正门便是一道屏风,是同样的道理。

拙政园“缀云峰”障景设置留园中的假山“冠云峰”障景耦园假山池沼的障景巧设环秀山庄的山石树木障景设计障景在古代园林构景手法中有多重要?可从《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体会其一二:贾政携众人参观工程告竣的省亲别墅大观园,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1、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得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2、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

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

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

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3、添景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4、夹景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个性鲜明,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目的,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在造园手法上有其与西方园林所不同的独特构景方法。

中国古人总结出的构景方法总的概括有18种,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这里我们只就对其中的对景、借景、框景等几种常用手法作一些分析。

1 对景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

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

景与距离有关,距离没有处理好,景观也不会让人觉得美。

景如人,若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距离不到2米相对而立,就会觉得很别扭。

景也一样,若一个小院两边相对观之,也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这就叫“硬对景”。

那么是否有某种手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呢?当然有的。

在苏州留园中的石林小院,院北是揖峰轩,院南是石林小屋,两者相对而观,相距只有10米,但觉得并无别扭之感。

正是因为园中有数座峰石,因此两院相互对视时,景时隐时现,较为含蓄。

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在它的北面隔池相望的山上有一个小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形成以自然为主的景观,可谓美不胜收;反之,人在亭中观藕香榭,则一览无余。

这一仰一俯,更见造园者之匠心了。

2 借景“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园冶》中这样写道:“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

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得体者也。

”对景是相对为景;借景则只借不对。

借景就是突破自身基地范围的局限,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美景,选择好合适的观赏位置,有意识地把园外的自然美景“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同时也通过借景使人工创造的园林空间引伸出去,使园内园外的风景成为一体,溶化在自然景色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五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 林的构景手 法
课前回顾 1.我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主要有哪些? 2.假山可分为几种类型?掇山常用的石品有 哪些? 3.园林中水体有哪些类型? 4.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5.园林中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景致中,地位最 高的是什么? 6.园林建筑的基本单元有哪些?
想一想:通过刚刚几个问题我们一起简单 回忆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再回想一 下,上节课在讲如何叠山,如何理水,处 理动植物、建筑的时候,应该遵循的一个 共同的要求是什么?(可用两个字概括。)
——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 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 美,以求达到最佳境界。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 雨打芭蕉
6.镜借 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 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人镜中”(王 维诗句)。“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 中看”(叶令仪诗句)。这就是所谓“镜借” 了。 “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 虚。园中凿池映景,也是此意。
图中昆明湖是前景,万寿山是后景,它们之 间由于添置了长廊,画面顿时显得生动活泼、 完美和谐。
七、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 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 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 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 来,使甲风景点更 显得有诗情画意, 这种构景手法即为 夹景。 如行道树常常起着夹景的作用。
雄浑壮阔的三峡,正是大自然缔造的绝妙 夹景。两岸青山对峙,中间一江碧水东流。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构景方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工匠们长期实践和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是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基础上,通过人工营造,将天然美景和人工美景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韵味浓郁的景观,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青山绿水”、“假山流水”和“圆通大观”等。

其中“青山绿水”是指把自然壮阔的山峰、水流引入园林中构成园林景观,使园林和自然相得益彰,共同呈现美丽的画面。

在构筑园林时,人工开凿石头和泥土,再用花木装饰,创造出如真实山水的景象,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韵和魅力。

同时将山、水、树、花、石融为一体,使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相互融合,构成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化和充实性。

假山流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方法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依托山石和水流的着重塑造园林的地形。

通过对水流和山石的变化、长度和形态的调节,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形式,传达出更为细腻和精致的美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假山和流水相互依托,如虎踞、松涛、浪峰等,让人产生想象,仿佛进入到一个仙境之中。

同时,流水也是化解园林中的负能量,带动空气流通的重要推手和角色。

圆通大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园林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宗旨。

其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促进精神和身体的和谐。

圆通的大观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一体化,让自然呈现出无可挑剔的完美状态。

圆通大观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必须按照规律、按照自然形态来创造景观,也即顺应自然而非违背自然,以此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生态文明的目的。

同时,圆通大观也是表达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大王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

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