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邳城中学沙广娟设计理念:《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的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教学时应注重在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从题目关键词“伟大”、“悲剧”入手,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从而感受文章主题,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战栗、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羸弱、告罄、”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能在快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中关键性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归纳文章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伟大”“悲剧”在文本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
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层出不穷、此起彼伏,耳熟能详的不必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玄奘西去印度求经,也不必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探险,单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伟大壮举,就使我们无比的震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50张PPT)
整体感知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 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 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 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 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家作品
【代表作】
《月光小巷》 《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 《三位大师》等。
写作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 前往南极。此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 险队也正向南极进发。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阿 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 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 队晚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 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
写作背景
而斯科特等五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 天气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 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中。茨 威格发挥想象,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 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写下了这篇文章。本文节选了 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知识链接
【阿蒙森】1872年出生于挪威。他在探 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 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
3.2 3.21 3.29 10.29 11.12
贮藏点 帐篷里 帐篷里
营地 帐篷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无法离开帐篷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发现遗体并垒了石墓
精读文本
2、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例如:(1)斯科特为挪威人 阿蒙森作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作品背景。
2.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贝多芬、米开朗基罗等,探讨他们面对悲剧命运时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分析: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分析课文,理解并把握贝多芬、米开朗基罗等人物形象,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举例:分析贝多芬在课文中如何表现出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以及在耳聋的困扰下依然坚持创作的不屈精神。
(2)主题思想领悟:学生对“伟大的悲剧”这一主题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举例:探讨课文中“伟大的悲剧”主题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如坚持理想、勇敢面对困难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这可能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难点。
举例: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恰当运用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伟大的悲剧》中人物精神的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让我意识到,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内化知识,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
1.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
(1)失败之悲
斯科特比阿蒙森迟一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2)作证之悲
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3)死亡之悲
5个人全部死了。
(4)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教堂里,国王跪下悼念这几位英雄。
世人之悲
2002年2月7日,英国的安妮公主登上南极, 她此行旨在纪念英国人斯科特登上南极90周年。
合作探究
(二)理解“伟大” 文中哪个情节打动你的同时体现了
(国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
在
和
方面。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主人公是 ,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
里还有
等共 名探险队员。
四、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 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结束本课:
南 极
难 达 之 极
你 了 解 南 极 吗 ?
南极极点的全景
南极气候: 科学家曾测得 -88.3℃ 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每年约有 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 速。(烈风)
南极站的阿蒙森—斯科特纪念碑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年)奥地利作家。一战前从事外国文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 考验,变得无比高尚。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悲剧
伟大
1.失败之悲--冒险精神
2.作证之悲--诚信
3.死亡之悲—团结 无私
4.世人之悲—敬仰永远悼念, 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 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 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 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 更有意义,会给人长ng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共30张PPT)
达标自测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 之构成排比。(4分)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 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 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 丰富你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 开阔你的眼界 , 能够_______________ 陶冶你的性情 净化你的灵魂。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三、达标自测
整体感知
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 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沮丧
遇难
整体感知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 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勇于承认失败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愿意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坚毅,执著,为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献身的英雄气概: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强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体主义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无私的爱:斯科特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国和人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
《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品味】开篇交代具体时间,写斯科特和队员满怀希望地奔赴南极点。
发现有人捷足先登,而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自我安慰,惊慌,不敢相信,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①“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是作者的本意吗?对此应该怎样看待?)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
2. 斯科特他们的探险 之悲,你认为是“悲 哀” 之悲,还是“悲 壮” 之悲?
悲剧
伟大
1.失败之悲--冒险精神 2.作证之悲--诚信
3.死亡之悲—团结 无私 4.世人之悲—敬仰永远悼念,
五环节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 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 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 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 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 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 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 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 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摘自里根演讲《真正 的英雄》
事件: 不幸 遇难(覆没、牺牲……)
1、请 用
一句话概括全
文
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 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 的途中不幸遇难的故事。 2、感知课文后,你的第一感 受是什么?
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 忘,说给大家听听.
第三环节
读——读喜欢的句子 说——说喜欢的理由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在角逐失败后的 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 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 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 是伟大的悲剧。
体会一下这些英雄们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的 心情?
当他们面对失败时,表现出了一种令人敬 佩的诚信。 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坚毅、执著、无 畏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的奉 献精神。
顽强奋战后的失 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 同样可贺可敬!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奥地利】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出 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 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 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 西欧、北非、印度及美洲游历。 在法国结识了罗曼· 罗兰、罗丹 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 和平主义者。1928年,结识了 高尔基。1938年,流亡英国, 加入英国国籍。他的主要成就 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
9/14/2019
13
复述课文
注意:先列出复述提纲
1. 角逐南极(补充)7. 埃文斯之死
2. 胜利在望
8. 奥茨之死
3. 发现“黑点” 9. 最后时刻
4. 到达极点
10. 找到遗体
5. 为对手作证
11. 国王跪下
6. 回程的危险
9/14/2019
14
复述时准确表示时间
• 1912年 1月 16日,斯科特一行意识到,以阿 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率先到达南极。
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
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
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
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
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冻住”
9/14/2019
伟大的悲剧
9/14/2019
1
作者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
9/14/2019
2
茨威格简介
全名斯蒂芬·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 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 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 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 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⑨销蚀:消磨腐蚀。
⑩凛9/14冽/201:9 刺骨的寒冷。
8
4.整体感知
(1)概述故事情节。 •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
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但悲 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 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 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 烈的搏斗后,最后悲壮地死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优质教案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写作特色,如象征、对比等,掌握其表达效果。
-思维品质培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核心价值观塑造:如何将课文中的悲剧精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举例:针对情感体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剧、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模拟人物角色,体验悲剧中的情感波动,从而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在分析写作特色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如“他们的身影在风雪中显得那么渺小,但他们的精神却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这句话中,通过对比人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精神上的伟大,突显悲剧精神。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5.塑造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伟大悲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6.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伟大的悲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悲剧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这种做法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也暴露出我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讲解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因此,我需要在备课环节更加细致地梳理知识点,确保讲解到位。
4.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阐述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意义。
6.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品质。
7.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哲理,认识到人生中的困境与挑战,学会勇敢面对。
二、核心素养目标
《伟大的悲剧》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勇敢和坚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如何在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将成为我接下来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探险的基本概念、探险队员的勇敢与坚持以及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勇敢、坚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33张PPT)
雪域冰山
积 雪
南极气候
- 科学家曾测得 88.3℃的平均最
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每年
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 92.5米的风速。(烈风)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奥地利】
一、整 体 把 握
1、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英雄的故事。 提示:以时间为序,提炼人物在不
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主要事 件,去掉细枝末节,简要复述即可。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 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 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麦 哲 伦
1986.1.2 8美“挑 战者” 号升空”航天飞机在返回时解体 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寄语: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这样虽在未成功的事 业中悲壮地毁灭了生命,但他们在奋斗中 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挑战的精神去激 励着后人。同样,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 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 争的历史。我们也应肩负时代的使命,秉 承英雄们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去探索 人类的未知领域,去打开"宇宙"的一扇扇神 秘之门,去实现我们生命的意义!人生的 价值!
——《伟大的悲剧》
阿蒙森·斯科特站
(南极极点,海拔 2900 米, 南纬 90°)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
《伟大的悲剧》 选自《人类的群 星闪耀时》
记住英雄: 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
长江漂流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 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 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 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 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 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 着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 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 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21课《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1986.1.2 8美“挑 战者” 号升空 后爆炸.
2002年北大“山鹰”登山 队在希夏邦马峰遭到 雪崩,5名队员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哥伦比亚”在返回地面 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人类的星光闪耀时》集中体现了茨威格卓而不 凡的手笔和凝重、深沉的风格。书中舞客辩驳的逻 辑力量,严谨得当的叙事结构,优美典雅的语言, 忧若醍醐灌耳,置人于神奇迷离的世界。从“黄金 国的发现”到“争夺南极的斗争”,从“韩得尔的 复活”到“玛丽恩巴德悲歌”,描绘的十二个重要 的历史时刻犹如十二颗珍珠镶嵌在人类发展的长链 上熠熠生辉。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 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 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 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 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不复返 刺杀秦皇失败的 荆轲
总结:
结合课文和老师补充的知识。用“悲” 在_______,
而____________“伟大” 表述。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并不在于我 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 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 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 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 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一)快速默读 ——多方位提取信息
按时间顺序,寻关键时间词,圈点勾画。
按地点转移,追“渐近极点—到达极点— 返回”的行踪。
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 人的牺牲情形。
自选角度,
概括这是怎样的传记?
记叙了怎样的内容? 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从语言表达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精品课件
(2)处境之悲。(惨) (3)死亡之悲。(壮) (4)心理之悲。(痛) (5)世人之悲。(悯)
布置作业
1.思考:斯科特没能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 雄,最后还失去了生命,彻头彻尾成为一个悲剧人 物。茨威格为何为这样一位失败者写传,而不为胜 利者阿蒙森写传呢?
2.茨威格的传记创作富有文学色彩。查阅相关历 史资料,结合文本内容介绍,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思 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贮藏点储存的燃 料非常少,寒冷 和疲惫几乎压垮 了他们
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3月2日
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我 奥茨死去,燃料告罄,三个
的遗孀)手中
羸弱的人在帐篷内等待死亡
3月29日
书信被找到
探险队犮现英雄们的遗体 11月12日
2.根据这些勾画的重点信息,分小组从不同角度去复述故事。 (1)按时间: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3月2日—3月 29日—11月12日。 示例: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行人去往南极点;1月18日, 他们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来过这儿了,斯科特闷闷不乐地把信 带回去;2月17日,不幸的埃文斯精神失常,悲惨死去了;3月2 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燃料非常少;3月21日,他们离 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随后的一天 早晨,奥茨离开帐篷走向死亡;3月29日,斯科特和伙伴们在帐 篷里等待死神的降临。到了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出发去寻找那 几位英雄。11月12日,他们找到了三个人的尸体。
“20世纪的整个世界,对于人们来说,似乎已经失去了它 最后的神秘感,那些在一代人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犹如仙 境般的地区,如今都已服服帖帖地在为着欧洲的需要而服务, 所有的陆地都已勘察过了,在那遥远的海洋上都已有船只在 乘风破浪。半个世纪以前第一个欧洲人看见的维多利亚瀑布 如今已顺从地推动着转盘发出电力;亚马孙河两岸最后的原 始森林已被人政伐得日益稀疏;就连西藏——这唯一的处女 地——也已经被人揭开了它羞涩的面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玄奘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 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 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 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 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 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 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 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 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麦 哲 伦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 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 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 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 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 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12.1.165
个
屠宰场地12.2.17
人
4
个 贮藏点12.3.2
人 离贮藏点还差17公里12.3.29
离下一个贮藏点还有20公里12.3.213个人
贮藏点 12.11.12发 现帐篷
搜救队从营地出发12.10.29
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悲
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束的故事, 既然是“悲剧”的故事,又何来 “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 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 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 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 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 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 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 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 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 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包二十五中周进美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角色复述,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2、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3、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本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
另外,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一、神秘南极,激情引读1、图片展示:师:南极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
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然后课件展示有关南极的图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2、激情引读:师: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
而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11年,两位著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
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想通过引人入胜的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走进文中人物心灵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理清故事情节2、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养成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同时,适当给学生一些阅读任务,会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
)三、角色复述,深入理解分角色(斯科特、埃文思、奥茨)复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进一步了解课文。
复述要注意:1、要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
2、要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最后时刻,三人静候死神来临3、要描述那些激动难忘的细节。
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
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4、另外在复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品读探究,互动释疑1、合作探究:(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第一、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人格的崇高。
第二、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人的力量。
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
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不舍得扔下宝贵的岩石样品,体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第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他们当中许多人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舍得扔下他们。
第四、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
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2、品读赏析: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教师准备,例:⑴“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仅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⑵“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⑶“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
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⑷“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⑸“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
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挨文思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⑹“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亲人离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
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⑺“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离他远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
而且还是在极度的孤独中面对死亡。
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将永远不能见到家人,但他的勇气也是惊人的,“悲伤”又坚决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却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写上我的遗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字。
)⑼“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没有人知道他们临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之中,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样的情感,相信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会寂寞。
)⑽“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⑾文中这段话,其中两行:“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斯科特尽量掩饰着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愿上帝保佑我们吧……”(从这里看出,英雄此时也充满了恐惧,甚至绝望。